奇迹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0: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奇迹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奇迹读后感》。

第一篇:奇迹读后感

坚持创造奇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有坚持和爱就会产生奇迹,就是因为沙利文老师有了坚持和爱,才会使得海伦凯勒成为世人敬仰的伟大女性,就是因为孙维冈老师有了坚持和爱,才使得他的学生明白怎样才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是因为坚持信念,苏静老师班上的孩子都能写诗。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爱和坚持成就奇迹的例子。

“一个教师的宝贵之处不在于他教了多少能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爱”,就不能从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奇迹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看似不可能的事,也许并没有那么难。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滴水能穿石,铁杵能磨针。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坚持,它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取得成就时,要学会坚持,它会让你攀上更高的山峰。每个人都渴望创造奇迹,然而奇迹却不会轻易产生。奇迹的发生总伴随这汗水,坚持,努力,付出??创造奇迹的秘诀就在于在坚持不住时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能坚持走下去的人,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至少他们战胜了自己。地球在脚下,奇迹会发生。要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要相信,奇迹是会发生的;要相信,梦想是可以实现的;更要相信,坚持是不可缺少的。坚持下去,下一个奇迹属于你的学生。教育她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说她简单,实际就是坚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把每一件小事都认真、专注,有方法地去做,教学贵在时时坚持,事事坚持。坚持每一件小事,尤其是学生学有困难时,想办法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这本书中写了很多身体残疾的孩子在老师或父母亲的教导下成才的故事,这些本身有缺陷的孩子就是因为老师或父母对他们不放弃和无限的爱,才最后能成为人才,而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都是身体和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大都不好,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但是,只要我们老师依然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篇二: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暑期时光阅读了《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著作,书中孙维刚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实践深深吸引着我,通过他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激情,对我也有了很大的激励,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了新的审视。书中所讲述的“教学五部曲”特别是“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养“活”思维,变“薄”教材的教学理念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应该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孙维刚老师曾在自己的书里写到,他教学生数学,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上课时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他送给学生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他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去观察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同时注重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引导猜想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他们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接受所学的内容。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篇三:《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汇报 高力板中学 语文组 徐春红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这是从俞玉萍老师“百合班”学期末庆典时黑板上摘选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觉得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似乎在书写着我自己。读完《中国教室的奇迹》,我惊叹不已,既佩服创造中国教室奇迹的俞玉萍老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更佩服她敢于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独立创新的精神,同时我也感叹主编赵国忠老师文笔的娴熟和优美。

俞玉萍老师不用全部的课时教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用一部分的课时去教全部的内容,她几乎不让孩子去做题,她用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读书,而她每年的中考成绩,在当地却遥遥领先,连续几届都是这样,要超出平均分二十分以上,她说她一定不为分数教语文,但是我觉得分数却是对她的额外奖赏。俞玉萍老师在用自己的心、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做教育工作,她把教育教学的细节做得很诗意、很有情味,很有艺术氛围,她的“名片”使用,她的期末“颁奖词”,她照相机的剪影运用,都一一告诉我,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如此单一,生活中的点滴形式都能成为教育的资源,这使我想到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对照俞玉萍老师的做法我想说:“生活不是缺少教育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与教育相联系的眼睛。”无论是“名片”或是“颁奖词”,我都毫不陌生,可我却没想到事物间的联系,没有把它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中去。俞老师点醒了我,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伸延到生活中去,借助生活这样的大材料库去搭建沟通的桥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把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好好分析,而不仅仅以分析为主,口头教育为辅,更重要的是能把形式运用好来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使其得以进步。

教育而活,在自由奔放的教育天地里,她和她的孩子们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与幸福。纵观她整个教育活动是以“尊重孩子、关爱孩子、鼓励孩子、引领孩子”为主旨,以“名片、书签、班会、寄语、爱心、阅读、倾听、理解、守望、责任、观察、信任等等”为载体和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细腻周全,温暖了学生心灵、开启了学生智慧、重塑了学生性格、鞭策了学生成长。我印象最深的是百合班期末的隆重庆典。家长们参与并宣读颁奖词,“努力颁奖词、思考颁奖词、成长颁奖词等”每一份颁奖词都浓墨重彩地突出了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成长怀抱更大的信心;老师为每位学生制作精美书签,并附上老师热情洋溢的“新年预言”,给予温暖和鼓励。这种形式的期末庆典意在暗示学生:假期只是成长的另一个起点,而不是努力的结束。临近期末我们都满足于工作的圆满和轻松;欣喜于假期的悠闲和快乐。而俞玉萍老师却有长足的眼光和铺垫的思维,这是多么有创意的举措,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

领略过俞玉萍老师的职业风采后,感触真的是“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正是她的每一次改变,快乐着自己更幸福着学生,正所谓教室是师生放飞梦想的地方,是师生追寻快乐幸福的天堂。静下心来回首我们教师生涯的点滴成功和辛苦经历,虽没有俞玉萍老师的完美和精彩,但正像校长所说:我们工作做得不少也不差,只是缺少记载和宣传。是啊,我们不也经常为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做法收获小回报小成功而感到惊喜和欢悦吗,那么就不要自惭形秽,反而应该骄傲自豪。今天,在学习教育名家之后,我们在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上再有所改变,不更好吗。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面对教育难题,俞玉萍老师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愤不平。她关注的不是人生的杂草,而是考虑在心田上种植鲜花,她关注的不是学生今天的分数,而是学生的灵魂,她用自己优秀的灵魂来引领孩子的生活成长,这样的老师我由衷的钦佩,同是教育工作者,我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身体尚好,精力还旺,余热尚未散尽,心若在,梦就在。教育无大事,处处皆学问,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改变,来美丽自己。感受粗浅,请同事们见谅。谢谢大家!2013年12月28日篇四:《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大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著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著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篇五: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五常市实验小学 徐海燕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教育的奇迹》主要讲的是一些当代名人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书中还写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挥——周舟。他是一个先天性智残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运的。作为他的父母,从未把他当成残疾儿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儿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乐天赋,不断培养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作为一个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关闭了他智慧的大门,却开启了他指挥的殿堂。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家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 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

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

第二篇:奇迹读后感

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雷夫教师任教的地方,奇迹读后感。他在这个又小又破的教室里营造了一片美好的天地,这儿的学生都友善而聪颖,因完善的品格而受人喜爱,因优异的成绩而令人佩服。从这儿毕业后,他们顺理成章地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雷夫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值得称道。

例如,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方面,雷夫老师就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这里提到的六个阶段带来的启示值得每人深思。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威胁孩子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以恐惧为基础的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首要动机如果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之后的一生将毫无作为。只有发自内心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一个人的行为,收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如果你作业完成得好,就能得到你一直想要的那个玩具作为奖赏——或者是小红花之类的,这种奖励方法我相信或多或少被家长和老师当作一种极有成效的方法运用过,他们已经忘了,其实学到的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当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很多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和喜欢的老师而做出符合规范与期望的行为,按照家人的期望选择专业,为了父母或老师而努力表现。这么做的理由完全是错的。这和之前两个阶段一样,行为动机不是出于行为本身,不是出于自己内心需求,完全背离了初衷。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大多数的老师会制定班规之类的规则供学生遵守。但学生很可能最终会因为“规则要他这么做”而这么做,只是简单的为了遵守规则而遵守,而不是因为真正的内心愿望所驱使。而且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比如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读后感《奇迹读后感》。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试着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会变得更善解人意,更体贴人。在这样的世界里没有人随意插队破坏秩序,也没有人在半夜三更吵闹不休,扰人清梦。这是一个很难企及的阶段,但我们还可以在此阶段上做得更好。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雷夫老师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许多卓越的书籍和电影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如约翰诺斯的杰作——《独自和解》小说的主人公菲尼亚斯是一位卓越的运动员及第六阶段思维的实践者。某日在游泳池畔,他注意到游泳比赛的全校纪录保持者并不是他们班上的同学。从未受过游泳训练的他对友人吉恩表示自己破得了纪录。他简单地热了身,走上起跳台,接着要吉恩帮他计时。一分钟后,吉恩难以置信地看见菲尼亚斯破了纪录,但是她很失望,因为没有其他人在场来确认这个纪录的“正式性”。她打算致电当地报纸,还要菲尼亚斯第二天在正式计时人员和记者面前重游一次。菲尼亚斯婉拒了,而且要求吉恩守口如瓶,因为他想破纪录,也办到了,这就够了。吉恩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但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没有,他们自有描述和理解菲尼亚斯性格的方法。

综上所述,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观点本质都一样,行为动机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受其它外力所驱使。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应该是因为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什么或是想得到什么而做。第五阶段倡导的,是在之前四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将他人当成自己一样的对待,自然就能善解人意的体贴别人,正所谓“你想要受到别人怎样的对待,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道德最高阶段第六阶段,心中应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自己的做人原则,道德底线,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追根溯源,良好的品质,健全的人格,优异的成绩,一切皆起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首要动机。作为老师,首先要纠正并明确学生的首要动机,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了正确的观念与方法,自然就能尽力做好每一件应该做好的事情。雷夫老师首先就将这个“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教给学生,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与做人的观念,在一开始就打好了基础,何愁以后成长不好呢?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也应该身体力行,将这些观念,这些方法贯穿于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第三篇:《科学奇迹》读后感

希望学友在读此文后能了解知识、开阔视野、更好地认识世界。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科学奇迹”,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什么是核冬天’和‘蜘蛛丝的妙用’。我个人觉得讲一下核冬天是什么是最好的,因为核冬天也是人类的末日!!

刚刚说到核冬天是人类的末日,是因为核冬天的形成就可以让人类、植物、动物濒临灭绝!我很荣幸核冬天的形成与使用大量有很大的关系。有人推论:在一场50亿当量的核大战中,可将9.6亿吨微尘和2.25亿吨黑烟掀入空中,就可以破坏臭氧层,就可以使地球变成一个暗无天日的灰色世界。到时候气候极冷,陆地再也见不到阳光,海洋河流结冻,人类生存条件将毁于一旦,所有生物都将无法生存。

刚刚讲完了‘什么是核冬天’,现在我随想叹蜘蛛丝在以前是人类多么不可缺少的东西呀!早在以前古希腊人就已经发现蜘蛛丝可以做绷带用以止血养伤的效果,因为蜘蛛丝内含有大量的天然抗生素,研究发现这些天然抗生素可以防止伤口感染,而且现代科学家发现蜘蛛丝它质量小、韧性强、延展性佳。一根极细的蜘蛛丝就可以悬挂起一只蜘蛛。利用人造蜘蛛丝制成的各种医疗用品效果最好,因为它不会和人体产生排斥反应。因此,它们的使用期可达5~10年。

经过这本书对我的“教导”后,令我更重视科学知识了!

第四篇:《奇迹男孩》读后感

《奇迹男孩》读后感6篇

《奇迹男孩》读后感1

请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世界并不完美,有你会更美。

杰克·威尔是班里唯一善待奥吉的男生,是他的同桌兼好友,也是他每天上学的动力以及让他可以躲开各种异样眼神和议论的保护伞。与杰克·威尔相反的是朱利安——同学们孤立奥吉,大多都是出于冷漠和无意,避而远之或者另眼相看——唯有他总是想方设法用恶毒的话语和行为刺激奥吉,伤害奥吉,还试图联合别的同学集体孤立奥吉。万圣节那天,奥吉阴差阳错地没有穿原计划的化装服,无意中偷听到了朱利安与杰克·威尔的一番对话。原来,杰克·威尔善待奥吉并不是出于真正的友谊,而是校长图什曼的安排,杰克·威尔甚至说,“如果我长成他那个样子……我觉得我会自杀。”奥吉受到严重打击,从此拒绝上学。

“妈妈,奥吉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他出生在一个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外婆都无条件爱他,他坚强、勇敢、聪明、见多识广,动手能力强,知识丰富,字写得好,不仅善良还很幽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霸,他的优点可以让人忽略他的长相。杰克最后变得很勇敢,不惜打掉朱利安的一颗牙齿来维护奥吉,换作我,也会这么做的,因为朱利安是个混蛋,他虚伪、狡诈、势利,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真正跟他做朋友!”

我当然记得Q。他是土豆的小学同学,一双怯怯的大眼睛,单薄瘦小,像一棵小豆芽,他的行为和反应比同龄孩子要慢一些。土豆曾经告诉我,Q不会写字,不会数数,没法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向他提问,他总是答不上来,抓耳挠腮地只说两个字:“我痒……”土豆还说,班上很多人都不喜欢他,觉得他笨、傻、土,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我还记得曾经跟土豆有一番长谈,告诉他每个小朋友都像森林的树,各有各的生长节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快,有的慢,学得快的同学不应该歧视学得慢的,应该帮助他们。我让他保证过,要绝对善待Q,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嘲笑、欺侮。事实上,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也想到了Q,也想到了傻子。

《奇迹男孩》读后感2

一个暑假,我一口气读完了《奇迹男孩》这本书,这本书是著迷作家帕拉西奥写的,是由雷淑容翻译的。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孩子叫吉奥和他的朋友们发生的故事,因为吉奥脸上有缺陷,从小动了27次手术,让他没有上小学,脸上也留下了很多疤痕,中学期间,很多同学很害怕他,不想和他交朋友,让吉奥很自卑。但是吉奥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坚强的毅力,文明的素养以及善良,守信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朋友也越来越多,从而让他更有自信,当然这其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你要让别人认可你,成为你的朋友,不是因为你的长相,而是在于你的内心必须足够的乐观,坚强,乐于助人,文明守信。

整本书我里最喜欢奥吉说的:“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应该获得一起全场起来,鼓掌的机会,因为我们都胜过了这个世界”这句话告诉我,不管什么人,必须通过足够的努力去获得一次大家的认可,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自信去获得更大的胜利。

五分给这个温暖的故事。

无论人们怎样穷尽语言,想要尽可能隐晦而充满“诗意”地描述一个人的不幸,称之为“上帝不小心打了一个盹”,“美丽的意外”等等,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痛苦和麻烦总是具体真实的存在着的。

痛苦和麻烦,人生的常态。只不过各有各的不幸,只是程度不一,方式不同,人们如何对待,也有区别。

当四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医学奇迹”发生在一个小男孩身上,他告诉我们就算脸蛋不够漂亮,也可以赢得大家的起立鼓掌。

他有他的爸爸妈妈姐姐和黛西,他的校长老师朋友伙伴,他有一张夏天的餐桌,有一个酷酷的头盔,有一个可以当做树洞的堆满毛绒玩具的小床。

因此,他有一颗宽容的心,他能够原谅那些嘲笑,讥讽和异样的眼光,也能原谅身体的痛苦,原谅自己的窘迫,原谅朋友的错误。

我想作者并非在写一本励志书。而是在提醒大家,尽量释放包容和友好,选择善良,不管能不能够亲手成就一个“奇迹”。

作者也在告诉大家,没有坏小孩。他们的孤僻,怪异,调皮,跋扈,躁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多付出一点点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等待他们的成长。

大人都是由小孩变成的。

《奇迹男孩》读后感3

今天,妈妈带我去大商影城,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奇迹男孩”,我很有感触。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字叫“奥吉”的男孩,刚出生就由于父母的基因问题,面部畸形,听不到声音,经过医生的27次手术,他恢复了听力,但面容依旧丑陋。奥吉是一个喜欢星球大战,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平凡少年,因为害怕面容吓到别的孩子,出门总是戴着面具,母亲也只好在家教他小学课程,到了五年级才尝试着去正规学校上学,也因为差异,他从小经历着和常人不同的生活,他说:“我不想去庭院,即使那里有很多孩子,虽然不会欺负我,但他们总会假装看一下别处,又看一下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经历别人异样的眼光,正如他所言:我最想要的超能力是隐身,这样别人就不会再看到我。

奥吉在暑假时第一次参观了即将步入的学校,有三名同学迎接他,虽然不是很友好但还是给了奥吉信心。第一天上学,同学们都用嘲笑和讥讽他,但在吃饭的时候居然有小朋友和他坐在了一起,让他对今后的学校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不断有同学的不友好对待,但他依然自信。万圣节是奥吉最期待的节日,他可以戴着面具肆无忌惮的行走各处,与不认识的人击掌,可也是奥吉第一次尝试到背叛的滋味,他回家大哭,在姐姐的劝阻下,爸爸妈妈的鼓励下,他鼓起了勇气继续去上学。

奥吉虽然没有完美的容貌,却有很高的智商,他成绩优异,同学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都能回答上来。由于他的善良、乐观、自信,受到了老师们、同学们的尊重和鼓励,交下了很多好朋友。

看完这部电影,我学到了奥吉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坚强乐观的面对人生,我感觉他越看越好看,我想是由于一个人不是因为漂亮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吧。我现在身体健全,温暖和睦的家庭,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为什么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呢?奥吉给了我力量,这种力量不在大小,而在于他影响了身边多少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今后,决心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奇迹男孩》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奇迹男孩》这本书,书中主人公奥吉面部畸形,刚出生时医生甚至认为他活不下去。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不但活下来,而且在毕业之后还荣获了学校的奖章,这让他在人们的眼里成为一个奇迹。

对于奥吉来说,从家庭走向学校是个不小的挑战。他在学校里受到许多人的歧视。例如:吃饭的时候,不用抬头他都能感受到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知道人们正在互相斜着眼睛打量着他。他很讨厌自己的吃相,更讨厌自己因此被关注……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和姐姐一直接纳他、鼓励他、支持他,这让他能够正视自己的缺陷,爱把他心中的枷锁解开。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奥吉的姐姐,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奥吉做过很多次手术,手术对弟弟的折磨让她心疼,更让她学会了成长。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委屈和痛苦她都独自承担,因为她知道与弟弟承受的苦比起来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姐姐也是个孩子,倍受家人的疼爱,但在有了弟弟奥吉后弟弟就成了家里的中心,这让她也有过失落和伤心但更多地是换位思考后的包容和理解,这份包容和理解最珍贵。

这让我想到了热心公益献血的王金凤,她是一名护士,怀孕时发现自己得了宫外孕,才得知自己是稀有的熊猫血,当时她陷入了迷茫和无助,不知未来如何?是稀有血型志愿者们的无私帮助,让她走出了困境,并且她在第二年生下了健康的`儿子。这让她萌生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想法。从此,她从被救助者转变为主动无偿献血者,十几年来她坚持无偿献血,从未间断。献出的血液早已超出她全身血液的总和。有一次她儿子被怀疑为猩红热正住院观察,有一位正在接受白血病治疗的小姑娘急需熊猫血,当她看到孩子妈妈的求助信息后,为了挽救这个小姑娘,王金凤狠心留下儿子去捐献血小板,当她来到约定地点时看到的是一位焦急无助的妈妈,她深深的对王金凤鞠了个躬,当她抬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在儿子生病期间,她选择义无反顾的去献血,就是因为她理解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孩子就是她的命根子,正是这份理解和换位思考,才让她选择了献血。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份理解和换位思考,唯有如何才会学会关爱,这就是我读《奇迹男孩》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奇迹男孩》读后感5

一开始,我对这本书并没有很大兴趣,只是想随便看看而已。可是,当我随意地翻看了几页后,却立刻被它吸引住了,一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它不仅仅是一本有趣的书,更是有一本很有意义的好书。

《奇迹男孩》的作者是R·J·帕拉西奥。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她的灵感来自于娜塔莉。莫森特的《奇迹》。

《奇迹男孩》的主人公是奥古斯特,他是一个,嗯,畸形儿。他从一出生开始就患有一种遗传病,这种病的名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那个遗传基因是101。他们一家人都是这个基因的携带者,但只有在奥吉(奥古斯特的另一个名字)的脸上,才体现出了这个疾病。奥吉有一张严重扭曲的脸,所以他不能去学校上学,因为每一个还不习惯奥吉的脸的人都会被他的脸吓一跳。可是,奥吉除了长得比较奇怪以外,其他的地方都很正常,甚至,他比其他的孩子还要更出色一些。他幽默、开朗、写字工整、成绩优异。除了那个天生的不足以外,他表现得都很优秀。

说真的,我并不能很真切地体会到奥吉的感受,因为我并没有长着那样的一张脸,但是我知道那一定是很难受的。

我有时候一不小心做了一个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的动作,哪怕只是那么一瞬间,我都能感受到别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更何况是奥吉长着那么一张异于常人的脸呢?米兰达说得对,“这个世界对奥吉并不友善”。但是,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奥吉的那一扇窗就是疼爱着他的父亲、母亲、姐姐维娅和她的男友贾斯汀、维娅的朋友米兰达,还有一位女孩萨默尔和一位男孩杰克,萨默尔因为和奥吉做了朋友而失去了进入超级人气圈的机会,而杰克因为和他做了朋友却被同学们孤立了。他拥有这些亲人和朋友也是他的幸福。

书中有一句话:“世界眷顾它所有的鸟儿们。”奥吉也是鸟儿们的其中之一,他也是得到上帝眷顾的。正因为有了真心待他的朋友们,正因为有了疼爱他的家人,奥吉并不孤独,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战胜自己,创造奇迹!

《奇迹男孩》读后感6

“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应该获得一次全体起立鼓掌的机会,应为我们都胜过这个世界。”读着奥吉这句明信片上的信念,我深深的被感动了。

奥吉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孩子。因为他有一张不平凡的脸,十岁之前他从未上过学。但十岁这一年,父母把他送进了毕彻中学。奥吉在学校里还结识了几个知心好友,兵仔毕业典礼上获得了毕彻奖章---学校的最高荣誉。

看完了这本书,我陷入了深思:奥吉面对重重困难,能坚持到底,那我呢?我有没有做到呢?想到这里,我眼前不禁浮现出那一幕……

深夜了,我还在桌前冥思苦想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不知不觉,已是11点了。我十分急躁,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停地打着草稿,可就是做不出来。不对,不对,换一种方法,还是不对。抬头一看钟钟,12点了。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想放弃了。算了吧,明天问同学,再不济,去问老师吧。这么想着,我便关上灯,睡觉了……

回想起那时,我不禁有点惭愧。为什么那时,就不能坚持一下,兴许,就能做出来了呢?为什么那是,就不能多想一想呢?为什么那时,就不能仔细读读题,也许,是理解错了呢?为什么那是,就不能翻翻书,找找思路和解题方法呢?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更加惭愧了。

书中的奥吉,那种努力融入集体精神令人十分感动。他因为一个不太好的外貌而被别的同学排斥,但到了最后,他又以自己幽默的性格与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同学们的青睐与友谊。

还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同学都不熟,只是坐在位子上,看着自己带来的漫画书。这时,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生主动向我打招呼,大大方方的作了自我介绍,我才慢慢的融入集体,也交了很多好朋友。若不是那个女生主动打招呼,我还做不到想奥吉那样主动融入集体呢!

再说说我们自己吧,我们有着正常的外表,健康的身体,为什么都不能像奥吉那样努力学习呢?我在心中暗暗的想,我一定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像奥吉那样的“小学霸”,去实现我的梦想!

第五篇:读后感56号奇迹

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下课铃响后,孩子们都蜂拥地从教室里跑向操场,安静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打球的、踢毽子的、抓石子的、放纸飞机的„„一个个孩子在操场上尽情地玩啊、跳啊,那种快乐和开心的劲儿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就连在课堂上睡觉的孩子,此时都活跃得不得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呵呵,只要你走进美国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所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你就会知道答案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而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一位小学教师雷夫静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重在教育的过程。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56号教室中他和学生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师身上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教室与操场原来有如此大的差别。

为何孩子们在教室里没有操场那么活跃,操场上总是热闹非凡,课堂上却总是死气沉沉?雷夫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室都存在下列不良现象。

一、教室里伤害现象大量存在雷夫老师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确,教室里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然而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老师的盛怒„„

是啊,如今教室的管理很成问题,伤害现象无处不在。首先是部分老师时刻无情地伤害学生,比如,打骂等体罚学生,大声吼叫学生,生气不上课,对学生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不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让学生重复抄写作业。凡此种种,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预计的,也许体罚学生的伤害能够看见,但是精神伤害存在于无形之中,其危害更大。

其次,学生之间互相伤害,比如,相互打架和谩骂,瞧不起成绩差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相互之间的歧视和孤立。如此等等的现象,没有哪一间教室不存在,都会让学生感到害怕,受到伤害。

二、教室中贿赂行为比比皆是

“如果你今天背来了课文,我就奖你一个练习本。”语文老师经常这样说;“这次乒乓球比赛,我们班能够获得冠军,我就组织大家去野炊。”班主任经常这样说;“如果这次考试,你考到了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家长们也经常这样说。这种以奖励作为“诱

饵”来让学生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达到要求的现象,在如今的教室,谁也否认不了它的大量存在。所以,孩子背书不是真正掌握文章的优美词句、体会感情、练习语感,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练习本、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孩子完成作业,不是为了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物质奖励。

雷夫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室贿赂行为”!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这种做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对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因为这种做法否认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功利化的集中变现。

三、教室里讨好之声不绝入耳

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少的心理需求。可是这种心理需求,在教室里往往成为了一种“讨好”!一个孩子在一边卖力地读书,一边用眼瞅着老师。这时老师如果点头微笑,孩子就会读得更卖力;如果老师不予理睬,孩子读书的声音马上就会小下来。这个孩子读书的目的,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奖赏,他大声的读就是为了取悦老师、讨好老师。其实,在教室里,很多时候也存在着老师“讨好”学生的现象:这次考试大家考得好,我就带你们去春游!老师为了让学生考好成绩,就用“春游”做诱饵,来“讨好”学生。雷夫老师并没有否认教室了里这种“讨好”的作用,无论是谁,在这种“讨好”中都付出了努力!但是,教育不是为了相互讨好,而是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真实的行为。

真是不读不知道,读后吓一跳。第56号教室所列举的不良现象,很少有老师否认得了。要想教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园,我们老师就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要懂得决定教室的尺度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要用自己的面貌来改变教室的内容,要用自己的气度来提升教室的容量。我们教室要摈弃害怕,建立信任,老师要“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们的教师要抛弃“贿赂”,就要让学生明白“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我们还要学习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的精神,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也被社会上很多现象同化了,不敢讲真话了。雷夫老师直言不讳地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两头甜”的感觉;当你静下心来回想过去种种,会发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比较多;当一个老师,真的很痛苦;成功没有捷径„„这一句句真话,震人发聩,让人听来内心的浮躁顿时变得平静了:教育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教育才会变得真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上帝”,始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要时刻牢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用真爱对待“上帝”,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虽然并不是一口气读完,但是回想起来曾经读过的每一章的内容,尤其是“后记”,还是感慨颇深!

在刚刚看到雷夫在每一章中所列举的例子,说实在的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就参加工作而且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我,不免会有这样的感觉“怎么这么多好教育的孩子都会出现在他的班级当中?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带的班级,以同样的处理方法会是怎么样呢?”。

雷夫在后记宁静的港湾中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突然想到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学过教育特点时候有过这么一条“教育具有滞后性”,所谓的滞后性其实就是“教育成果”的滞后性,每一位教师其实只是我们所要教育对象的一个阶段性老师,那么在我们所教的那个阶段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可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比如我现在所教的高中生正是学生叛逆期的后期阶段,那么在这一阶段学生就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在初中后两年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叛逆后,在上高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可能这种叛逆期就会表现的逐渐减弱(也就是相好的方向转变—我们班级就有

这么情况);另外一种就是初中时期表现的没那么明显,在高中才叛逆的很强烈。所以针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们教师很容易就会感觉到自己所教书的那个阶段真是出现了“吃力不讨好”情况,其实如果了解到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变现的不同心理变化及教育本身多具有的特点后,可能会对教育工作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理解的更容易些。

看看我们这些“教育的成果”就会很容易知道,曾经的我们也会因为做过的错事及其他所谓为“坏同学”让老师觉得“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终究我们不还是被教育出来了吗!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经常反思自己,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我们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其实“它也很好”!

少些害怕多些温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总憧憬着什么时候教书能成为快乐的事,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但每到开学前至少一周时间,想起快要上课了,便充满焦虑。为什么?暑期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才找到一些答案。

作者雷夫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确,教室里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这些话真是说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然而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老师的盛怒„„,教室里伤害现象大量存在。于是乎,部分老师时刻“无情地”伤害不服管理或成绩不好拉班级后腿的学生,比如,打骂等体罚学生,大声吼叫学生,生气不上课,对学生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不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让学生重复抄写作业。凡此种种,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预计的,也许体罚学生的伤害能够看见,但是精神伤害存在于无形之中,其危害更大。同时,老师也在伤害着自己,无可奈何,身不由己。

第5 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

要让教室减少害怕的气氛,需要方方面面努力。作为老师,要用自己的面貌来增加教室的正能量:是学生值得信任的热情、和蔼的倾诉对象,而不是只讲大道理、不服从就请家长;具有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而不是古板严肃、死气沉沉。

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用真爱对待学生,虽不敢说一定能创造奇迹,但至少能少些遗憾,多些温馨。

下载奇迹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奇迹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奇迹》之读后感

    《奇迹》之读后感 谢嘉慧 不久前,我读了《老鼠配猫好味道》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肖定丽,其中我特别喜欢《奇迹》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女孩叫做杏,她的好朋友叫做桃......

    奇迹学校读后感

    奇迹学校读后感(一)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山东省临沂第十六中学 任丽臻/文《奇迹学校》一书是美国纽约州哈特姆乡村小学的创始人黛博拉·肯尼的回忆录,全书记述了黛博拉·肯尼从励......

    读后感 《放牛班的奇迹》

    见证奇迹的时刻 艾琳·格鲁维尔老师不是一般的魔术师,用华丽的手法让观众惊呼不可思议,艾琳老师是用她坚强的意志,让我们看到了一场关于灵魂改变的魔术。203教室里面的学生,有的......

    《生命的奇迹》读后感

    《生命的奇迹》就是这样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让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如此残疾的女子,竟然能写出好几篇令人感动的文章来,真是很厉害,值得我们去学习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她......

    爱的奇迹读后感

    亲子教育的好书《爱的奇迹》一位父亲,历时200天,记录了父母与女儿从对立走向共存的过程。个人认为,《爱的奇迹》是充斥于琳琅满目的亲子教育读本中为数不多的好书。没有抽象的......

    《奇迹男孩》读后感(最终五篇)

    《奇迹男孩》读后感1“你就是我们的奇迹!”这本书带给我的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不知道是不是偏见,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因遗传而有面部异常的小男孩时,我便主观代入了一个周围......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范文合集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1一、早起的好处1、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启自己理想人生的新篇章2、如果想要早起,但又不知做些什么,可以尝试从跑步做起二、如何......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大全]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