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能环保课题研究
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基于有效利用能源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对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节能产业方面,“十一五”前三年全区节能产业产值约17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环保产业方面,我区从事环保及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共300多个,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产值(收入)约90亿元。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发展相对落后,产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要求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对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等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产业缺乏具有领军作用的龙头企业,产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融 资渠道不广,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统一、协调、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不够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门类相对单一。我区是一个能源和重要生产资料相对紧缺的经济后发展省区,在未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将面临更为突出的能源资源、环境制约以及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压力,对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目标
从2009年到2020年,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推动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相关产业链形成配套并优化,培育形成一批领军企业集团,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度提高。
到2012年,初步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节能环保技术和服务业基本配套的产业体系雏形;形成10个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在节能和环保装备产品、服务两个领域分别形成2~3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司和企业集团;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25%以上。
到2015年,扶持和培育一批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重点节能环保优势企业,形成行业的主导力量;培育壮大5家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2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领军企业,引领整个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年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率18%。到2020年,形成一批产业和产品体系比较完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集群。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8%左右。运行费用的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政策措施
(一)加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按照“引导、规范、培育、监督、服务”的职责定位,发挥各级政府引导作用,把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科学制定产业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
(二)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与市场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加强行业监督和市场规范,消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积极推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体系。
(三)积极培育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
严格节能和环保执法,督促企业依法加大节能和环保投入,扩大市场需求,加速促进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发展,激发节能和环保市场的活力。
(四)制定落实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
切实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推进企业节能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和环境保护建设领域,推动节能环保项目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
(五)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优化节能环保企业组织结构,实现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积极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六)鼓励支持企业扩大开放合作。
争取引进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节能环保合作项目、资金和先进技术,增强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竞争力。扶持我区节能和环保技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区外、东南亚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
产业行为
(一)节能产业。
1.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清洁能源。重点在核电、洁净煤技术应用及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领域推进项目建设和技术应用。全力推进防城港红沙核电、平南白沙核电项目建设,并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业;积极推广和拓展以水煤浆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应用,并带动水煤浆锅炉及配套设备产业发展。
(2)可再生能源。加快研制生产生物质直燃锅炉、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成套装备等,优化发展非粮生物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重点推进沼气、太阳能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沼气系统和配套部件制造业发展;以建筑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生产和应用热泵产品并形成产业。
2.节能技术和产品。
(1)工业节能产业。重点引进开发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新工艺、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并推广应用,加快发展节能锅炉制造、LED半导体照明光电子产品等电力电子节能产品生产等;研制和生产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
(2)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开发。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推进矿渣、粉煤灰等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备绿色环保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应用,形成我区新型建材产业,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
(二)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
大力推进尾矿、废石以及冶炼渣综合利用,加强共生、伴生矿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有色金属再生资源,提高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重点建设制糖工业生态链系统,促进甘蔗制糖向精制糖、食糖深加工及生产低聚糖、酵母、赖氨酸等生物工程产品延伸,形成新型制糖产业、蔗渣与纤维板产业、副产品生物加工和深加工产业等相互关联的新兴产业群;加快发展利用化工、钢渣及有色冶炼渣等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生产建材等产品的技术和产业。大力发展废电线电缆、报废汽车、废有色金属、废油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废旧电子产品处置产业。推进农业废弃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重点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型的企业集团和生态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基地等。
(三)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
1. 节能装备制造。重点开发高频无极灯、节能型LED照明灯等绿色照明产品的生产装备制造,鼓励和支持汽车新能源装备和配套设备的制造。
2.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优化发展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装备制造、太阳能应用关键技术元器件及产业化、地热能采集与应用专用成套设备制造等清洁能源利用设备生产。
3.节能和清洁生产配套设备。重点发展制糖、冶金、化工、轻工、有色、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配套设备,包括节能节水工艺设备,再生水回用和循环利用配套设备等。
4.污染防治设备和装备制造。重点开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制浆造纸、淀粉、酿造、化工等工业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处理净化成套装备与设备、污水生物及生态处理组合技术装备、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装备、市政污泥资源化及成套装备。积极研制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成套装备以及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电除尘器、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及其高效清灰装置等设备。发展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垃圾收集、分选、预处理技术和装备。研制和完善大型垃圾堆肥和简易堆肥技术和成套设备。
5. 资源综合利用设备。重点发展高炉水淬渣、钢渣、冶炼渣、硫铁矿烧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发展先进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
6.节能检测和环境监测设备。积极研发节能和环境测控设备;
开发生产锅炉热效率在线监控系统、电机监护系统等先进控制设备,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节能监督监察的需要;研发与制造在线式及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汽车尾气监测仪、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远程监控系统及设备等。
(四)节能与环保服务业。
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有特色、高水平的咨询、设计、审计、评估、检测、诊断、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减排新机制;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包括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专业化运行服务;推进节能环保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等咨询服务。
(五)环保技术研发及应用。
1.水污染防治技术。重点开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废水再生循环回用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开展难生物降解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攻关研究。
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重点支持发展大型火电厂及大型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关键技术、高效除尘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促进大型脱硫脱硝工艺和装备国产化,推广应用高效袋式除尘器及电袋复合除尘器。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开发各种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与装备,建设营运好广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及若干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在南宁等重点城市推广应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加快生活垃圾炉排焚烧炉、余热锅炉、汽轮机和高效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鼓励低投资、高效率、低
产业效绩
2009年1月12日,广西科技活动周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55个,涉及农业、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15亿人民币。其中,广西灵康赛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柬埔寨嵘德集团签约的中国-东盟灵长类实验动物研发中心,投资金额达2.8亿元,是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
2010年4月8日,第九届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活动为期3天。广西组织25家企业共110人携31项目参加本次高交会。
本次高交会以“军民结合·创新发展”为主题,内容分为展览展示、对接交易、高峰论坛、主题活动四大板块。展会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参展代表团170个,参展企业1603家。我区在本届高交会主要展示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产品、军工技术及产品、军转民科技研究领域的成果与学科优势成果,并组织参加交流洽谈等活动。南宁、桂林、柳州、贵港、梧州、北海等11市参展代表团,带来了模块化燃油发电系统节能电动车、民用大气激光通讯机、ZY-M双膜式废水处理装置技术、大功率LED新能源等31项产品参展招商,涉及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军民两用技术、节能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等领域,受到与会客商的青睐。产业领域
节能是指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
第二篇:环保课题研究
让中学生的生活更环保、更文明 ——关于中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成员:11常态四班全体同学
指导老师:刘欣老师
摘要:
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建设文明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针对中学生生活中奢侈、浪费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以期使我们养成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低碳生活、节约、环保、低碳校园
一.研究背景: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
二.研究目的:
1、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
2、树立一个正确的低碳生活的意识,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的摇篮,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树立一个低碳生活的意识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3、践行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从真正意义上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今后的社会舞台上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低碳实践活动能够给社会环境和经济增长方式有一个质的改变。
三、研究时间:
2013.9-------2013.1
2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和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是,随着低碳的概念被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当代学生是否对低碳生活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是否有意识的是落实低碳生活的各项措施;学生低碳生活的落实情况进行的好坏;学校政府对低碳生活是否起到了作用;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影响着低碳生活的落实与发展?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研究课题会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考虑低碳生活的各种行为因素,研究学生落实低碳生活的情况,着重研究以下
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当代学生对低碳生活是否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及各种低碳生活方法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描绘出学生低碳生活的现实情况。
2、从家庭情况、学校教育、学生自我意识等方面,探讨不同因素对低碳生活落实情况的作用和影响。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情况以及落实情况作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分析在低碳生活的落实上面存在一些阻碍,以及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推动学生自觉的投入到低碳生活的建设中去。
(三)研究对象
在育才中学初中部初一初二同学为调查的总体,对他们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问卷调查。
六、课题研究过程:
1、成立课题组,讨论课题,讨论分工。
2、讨论问卷内容,决定分发数目。
3、采访
4、到各年级分发问卷。
5、回收问卷,并整理问卷(清理废卷,计算回收率,有效率)
6、制作统计表
7、根据统计表,小组讨论结果分析,提出建议。
8、制作总结,PPT进行展示。
让中学生的生活更环保、更文明
——关于中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11常态四班
傅禹泽
第三篇:环保节能
环保节能从我做起
大家好!说到环保节能就不得不说到我们的近邻日本,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向以“小气”闻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他们的“小气”着实令人对日本人感到惊讶,对日本企业感到震撼。为了节约用水,丰田公司的员工将抽水马桶里放三块砖,以节约冲水量;笔记用纸正面书写完后,裁成四段订成小册子,反面再作便条纸使用;一只手套破了,只换一只,另一只破了再换;员工上班时,如要离开工作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觉地跑步„„有时候真觉得不可思议,偌大的一个世界知名企业,还这么小气,还在乎这么一点点浪费吗?但是,对于丰田来说,“聚沙可成塔,积水可成渊”,正是由于丰田汽车公司员工的这种“小气”,才成就了丰田公司今天的辉煌。
反观我们的校园,还是经常可以看见我们同学离开教室时,日光灯也亮着;教室里空无一人,风扇还呼呼地转着;用水时,水龙头开得很大,涂肥皂时,水也哗哗地流淌着,更有个别学生不及时关闭水龙头;厕所内的盥洗室里满地是水渍;用餐后,餐桌上到处可见饭菜粒;还有,拖把、笤帚等劳动工具及课桌椅柜等公共财物,由于使用不当、不注意爱护,都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及浪费。这些现象时时为我们敲响着警钟。
我们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能源消耗很大,所以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一位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应牢固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荣辱观,让节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
第四篇:节能环保
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在产业结构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也难以改变,因而,结构性污染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嫌滞后,城市环境问题依旧突出,污染可能向农村转移与蔓延。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转型,也将产生空前的环境压力。因此,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养,以及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一切原材料,无不源自大自然的恩赐。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环境对人类废弃物的吸纳、净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可能长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高度重视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事务积极负责的态度,参加或者缔结了多种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并把这些文件的精神引到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之中。参与就是承诺,承诺意味着责任。我们所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种种对策和措施,就是在落实已经签署和批准的国际环境条约,承担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从而为改善全球环境作出努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中国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的阶段,也是环保工作大有作为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将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从“八五”开始,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实施了治理污染企业、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根本性措施。我国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并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先后颁布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30多件环保和核安全行政法规,以及70多件部门规章。近年来,我国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
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加快环境保护的法治进程。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政府部门要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政策,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发展过重的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GDP核算范围;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将环境绩效纳入其中,发挥其正面的激励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要广泛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境忧患意识;要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整合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发挥其应有作用,维护公众的环保权益,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既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又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人民安危,事关子孙祸福。新世纪新阶段,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重任在肩。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心,再接再厉,为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2.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法定的义务
从前面所述环境污染的情况来看,当代环境问题急剧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污染所致。企业是组织生产活动的细胞,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环境污染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人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要求现代企业在谋求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增进投资者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法定的义务。为了促使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符合国家的要求,各国都立了行式各样的法规政策。中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企业承担环保的社会责任,那幺主要关注点是什幺呢?
环境保护最早起源于企业内部的劳动保护,因此很多企业把环境保护仅局限于内部利
益,而对环保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如果环境问题一旦发生,破坏巨大,极易激发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普通公民、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因此,企业要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环保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一二家企业的问题,而是企业和社会共同面对的。对于目前一些中小型企业以牺牲环保来换取利润的做法,作为大的企业更有义务来帮助这些企业来树立环保的责任。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一是以身作则,二是用大企业的力量去约束中小供货商,一些中小供货商为了符合公司的要求标准,就必须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服务。
第二,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处理环保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承担环保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就是要打破片面经济效益决定论的观点,打破过去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违法经营、污染环境损人利已的企业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与排斥,其经济效益也不会长久。
再次是要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一种法律责任,更应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完全依赖于法律监督、管理、制裁的环境保护是低效率的,而自觉地守法、自觉地保护环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3.保护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
为什幺说保护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呢?简言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要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要求得到各方的支持与关照,是以企业必须考虑到如何协调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因为在当代社会,企业追逐利益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当国际立法设计导致了企业环境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守法成本时,企业只有负起环保的社会责任才更符合企业作为“经济人”所应有的利益,并有利于协调企业与政府、社区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从另一角度看,企业保护环境才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贸易领域,对环境保护有严格的要求,许多产品因受污染而遭到国外商户拒收。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诸多惨痛
教训。比如,2002年日本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从佛山市顺德出口的白烧烤鳗中检出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18吨烤鳗被退回,对我国的养鳗业造成严重打击,仅佛山市鳗农就因此而减少收入1亿多元。产自山东的大葱又因农药残留不合格而被日本拒绝进口。据不完全估算,中国每年出口商品因受“绿色壁垒”的影响,有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损失,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而2006年1月欧盟公布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又使得很多不注重环保的企业失去了欧盟广大的市场!
时移世异,企业只有与时俱进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才能保证产品畅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环境保护是一门新的社会学也是企业新的增长点
企业努力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所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共识。为此,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网上还成立了各式各样的论坛,一些国家或地区也成立了各式各样的组织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例如香港乐施会,台达环境基金会,SGS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讲环保是一门新的社会学,是对企业仅仅为赚钱的一个超越。我们可以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叫做政治社会经济学,值得广大企业去研究、探讨。随着世界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需要创建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如何进行技术革新、降低成本、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成为企业增加市场份额、竞争力的一个保证。为什幺企业要特别考虑环境保护,因为这是自身需要的,不仅仅是为了政府,为了谁去考虑。发展一个商品里面要考虑新的产品怎幺做,对环保有什幺影响,在发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环境保护。欧盟在最近执行的所有电子产品不能在生产中含有革、铅、汞等六类产品,这是对所有企业非常有效的的一个约束!因此只有负起环保的社会责任,才符合了国际规范,才能赢得市场跟大众的认同,也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第五篇:环保节能
环境保护是人生的必修课
——从民大做起,从我做起
作为民大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为我们生活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应该倡导同学一起为我们民大的环境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事,为我们花溪,乃至贵阳,中国的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从而为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做出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迎合我们学校的“绿色高校”的理念。
什么是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在广义上又称为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要素,防止环境破坏的法律规范,一是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另外还包括防止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规范。环境保护法除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公益性、世界共同性、地区特殊性等特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古代国家,但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现代环境法出现在世界上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
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第一.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第二.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第三.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第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
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第五.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第六.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全球天气变暖:全球变暖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负天气失常,易造成旱涝劫难,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天气变化将对人类糊口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按捺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品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现在我们应当拾起对民大环境的爱护——“节约,环保从我做起。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任何一样废旧了的东西,添添改改又成了另一件东西,好比说:平时晒衣服常用的夹子和衣架,把两个变了型的衣架弄弯,大致成一个四边形,然后再套在一起,把夹子夹到衣架上,这样一个小晒衣架就做好了,上面能夹一些袜子、手套之类的。两个变了型的衣架也能得到利用,既节约又环保。洗手擦肥皂时,要关上水龙头。不要开着水龙头用长流水洗碗或洗衣服。看见漏水的水龙头一定要赶快拧紧它。电器每次使用完毕,应当把电源插
头拔出,否则,即使机上开关断开,电源变压器仍旧接通,线路上的空载电流但不白白铺张电能,有时还会惹失事端。每台电视机天天待机10小时,耗电1度。用完家电都应该关掉开关。夏天最热的时候空调,每次只开半小时,温度设定在25度,半小时后改用电风扇,假如屋里又热上来,再开半小时的空调,如斯轮回往复,既凉快又省电。还有现在很多日用品都是塑料软管包装,好比牙膏,洁面乳,护手霜等,在你挤不出来的时候从中间剪开,残留在里边的牙膏,洁面乳还可以用好长时间,用完后把剪掉的一半套在另一半上和拧紧盖子异曲同工。
民大的环境是大家的,每个社会中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营造我们的绿色家园。要让珍爱环境成为人们的共鸣,要让节约、环保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步履,仅仅靠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必需有一种切实的实际步履。习惯的改变有一个过程,不能靠一挥而就,要改变一个习惯,就要“慢慢来”,不能但愿一夜之间的改变,这样是很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市民真正熟悉到不留意环境保护的危害。良多人还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思惟是步履的先导,我们应当先从思惟上改变那种铺张、不环保的习惯。实在良多时候,大家并不是故意地去铺张,而是不自觉地或者是由于对怎样保护环境了解得不透彻,所以在平时我们可以多去提醒身边的人,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慢慢改变大家的陋习,让他们真正地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012年9月11日
学号:20100601046
化环学院 10级应用化学班熊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