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文学院2011级新闻系冯雨晴2011010969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我们大学生自然最有发言权了。
在小学和初中时,我们每周都会有音乐课和美术课。在美术课上我们会自己创作一些虽然幼稚但却充满童趣的美术作品。在音乐课上我们会学习一些基本的声乐技巧和基础的乐理知识,甚至有时会学习一些简单的器乐演奏。例如口琴,竖笛还有葫芦丝等等,一些学校也会开设钢琴课。
同时即使是在这个学习任务最为轻松的时期,仍然会有些学生主动排斥艺术类课程。比如上美术课时,有些用功的学生会故意不带老师要求的美术用具。而老师往往也不会对这些学生多做理会。所以对这些学生来说,美术课便堂而皇之的变成了自习课。
在我们的整个学生阶段,这个时期的艺术类课程虽然课时很少,在心理上也并不非常为老师,家长,学生自己所重视。但是确实是实际存在的,我们也确实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必要的艺术知识,我们的艺术素养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我们上高中之后,由于日益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高考的激烈竞争,我们从上高一开始就由原来的实践类课程转变为艺术欣赏类课程。在这些不需要实际动手的课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似乎就更成为了一种奢望。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聊天,做作业等比比皆是。这已经是高中校园中见怪不怪的一种现象了。
而且,本来在高中课堂上非常少见的艺术类课程,在每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总是会彻底地让位于需要期终考试的主课课程,老师,学生,家长,甚至艺术类课程的老师自己都不会对这样的所谓“惯例”产生任何异议,大家都已经对这种实际上并不正常的现象司空见惯,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而在课上老师介绍的种种名满天下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大师们,更大的可能是仅仅在我们的大脑中打马而过,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的艺术类课程,也只是在应试教育下的一个别样另类的牺牲品而已。
当我们终于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来到了大学的象牙塔,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本来轻松的课程里竟然再也不见艺术类课程的身影。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似乎除了聚餐之后去KTV唱的流行歌曲之外,我们几乎与艺术绝缘。更不要奢谈什么艺术素养的提高了。
还有,我曾经有幸遇见过很多非常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华的同学。他们大多多才多艺,对于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并且非常乐于且勇于尝试一些非常先锋新颖的艺术形式。然而,这些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却往往会在应试教育的滚滚浪潮下被埋没。他们明明有着和其他人不同的发展前景,却被强制性地划在同一种人才鉴别机制下。成为高考的牺牲品。他们心中可能满怀对艺术的热爱与美好的梦想。但是却不能为日益功利化的高考制度所容。
他们大多只是心地单纯善良的孩子,但可能某一天被老师发现上课时偷看漫画书而被主流的价值观所不齿,最终对自己产生怀疑,自暴自弃。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与才华。毕竟艺术类的高等院校也是对文化课成绩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限制的。
所谓艺术素养,即是一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认识能力。而这些,虽然于文化课上学的内容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至少我认为是关系不大。
有人说过:艺术本身即是抽象,它既是生活又是生活的升华体,是个人情
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在可望不可及中既看着我们又为我们所看着,故而几乎任何艺术表现形式 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从中提取的艺术素养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审美能力,或者说,它使我们具备了能够分辨我们的所得 与所想间距离的能力,同时又通过各方面的积累成为我们身上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在我看来,这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并不能像文化课的成绩一样,是可以用几张单薄的纸张和一个三位数的数字简单衡量的。它更多的表现在一个自然属性的人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的能力。如果说,拥有一定的美术技能或者器乐特长还不是十分重要的话,那么,这种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的能力却是我们你每个人的生活中绝对必不可少的。毕竟我们所努力追求的就是生活中的真善美。
可是,究竟该如何有效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在功利主义思想愈来愈严重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纠结的往往是像“保研”“考研”“留学”“考公务员”等具体而实在的问题。学校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学生对艺术的主观认知能力。很多学生对艺术并没有主观上的认同感。也体会不到艺术对一个人成长与成才的作用。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大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二 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渗透,促进学生行为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艺术形式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生动活泼的,而且能从意识层面进入无意识层面,学生的作品在不同级别参展中获奖率较高,让学生在成功面前烙印深刻、终身不忘,增强信心,追求健康,追求先进。
三是通过艺术文化素质的自然性、整体性,促进艺术训练的加强与深入。艺术活动是全身心活动,不仅动脑,而且动手以及全身。就脑的活动来说,它是左右脑的交替运动,因此,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体魄增强,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自然素质的形成,绪如,脑的灵活性、视野的灵活性、手的灵活性。促进视觉型、动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等的发展。
我相信,通过学校与学生的共同作用与长期努力,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第二篇: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11数接本201120404151陈星
〔摘 要〕 当今社会,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中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迎接
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强化内容广泛的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列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把学生培养成具有
信息素养的人。信息素养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如何立足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点。它不是超前教育观念,而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
1当代大学生传统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素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养目标的教育过程,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起初,素养被认为是一种读、写与理解所必须的基本能力,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素养是借助书写在日常生活中行使职责的一种能力,即读写技能与签名能力,而传统的大学素养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传统意义上的素养教育内涵将面临新的挑战。
2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性描述的一个概念,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信息素养的各种不同定义或描述。狭义的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应付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广义的信息素养是关于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的能力。
目前使用最多、传播较广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所给出的,即:“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知道何时需,并拥有找到、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进行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
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寻找信息,并如何去利用信息。他们能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总能寻找到为作出决策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信息素养的内容就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本质和特征,了解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方法及其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又称情报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意识术语在情报科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情报现象的思想观点和人的情报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信息意识表现为人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以及以信息所采取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信息意识强的人,由于重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能够抢先捕捉良机,从而取得成功,面对缤纷
复杂的信息边界,要求学生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以信息采取积极的态度,具有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3.1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硬件环境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良好的信息硬件环境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目前教育科研网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学校,以此为基础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信息资源的机会。加强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信息中心的作用,在传统的图书文献采访基础上,加强数据库、电子文献与多媒体文献的建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资源。
3.2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活动,它最初源于文献检索技能教育,通过开设文献情报检索课程,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传统教育体制下,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的教育和研究服务的,一直作为教辅机构存在,图书馆的传统教育职能是以图书馆利用为目的。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快速增长,每一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图书馆利用教育已经超越传统的图书馆职能而扩及更广的概念———知识管理,不再只限于如何利用图书馆,而且包括信息的利用与处理(表1)。图书馆将凭借其在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以及信息技术人才与服务方面的优势,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3.3构建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国外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六教学法”,将信息
素养教育分为:(1)定义问题———我们的问题是什么;(2)搜寻策略———我们如何发现信息;(3)获取信息———我们找到了何种信息;(4)使用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5)整合信息———如何将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创新;(6)评价———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思想也成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架构应包括:信息学的基础知识、图书馆的利用、电脑与网络等技能培训、创新信息与知识的出版和媒体呈现等。
3.4创建图书馆馆员与教师的伙伴关系
图书馆馆员在课程规划与课程整合中的作用还未被广泛接受,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还没有被普遍认识,实际上,图书馆馆员在信息素养教育中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专业课教师的伙伴,这是更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如何批判的选择信息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应该与教师合作,协助教师进行课程单元的设计,将信息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以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同步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
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为不同的高校设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给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课程设计及对学生信息技能进行评价的依据,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均等的信息素养教育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4积极推进信息素养教育。
4.1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规划中
高等学校应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科研方向等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地、科学地、合理地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并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规划。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质量。除专门培养一批专职教师外,还要大力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使其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者的角色。
4.2加大信息教育课程的改革
2002年元月,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在此之前举行过4次关于文献检索课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表明文献检索课教学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文献检索课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加大计算机检索教学内容的比重。其次,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信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贴近专业,要渗透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中,促进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并且应把原来只停留在本专业文献检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向其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文献检索中进行扩展,注意与具体的学科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检索技能的教育对所学的任何学科进行某一方面的钻研。
4.3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条件
由于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受教育者要在不断的使用信息过程中认知信息,因此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信息环境的支撑。首先高校图书馆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环境,长期的文献积累和文献的序化努力奠定了高校图书馆在新经济时期的知识基础设施地位,也使其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课堂和实习基地,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信息导航的保障。因此当前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使其立足培养现代人才,立足于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保障,使其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中心。此外应加强高等学校整体信息环境的改善,将学生置信息“场”中,改善网络运行状况,并尽可能将现有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5信息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
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因素很多,而且信息素质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教育、熏陶。可喜的是,现在大中小学校都在研究和实践信息化教育,非常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出了很多的评价标准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相信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将来,大学生都会拥有优秀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芳芳.小学语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方法的研
究[EB].http:∥edu329.51.net/lun-liu.htm,2002.[2]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
研究成果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0,[3]李太平.信息教育———论纲[EB].http:∥/xxhlt/lt21.htm,2002.[4]钟秉林.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J].中
国高教研究,2000,[4]严丽.信息素质析义[J].情报资料工作,2003,2,[5]顾明远.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第三篇:小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
小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
班级:热能C103姓名: 苏光宇学号:105857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成为21世纪耳熟能详的词汇。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席卷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知识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创新将成为影响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技能。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信息资源不断出现以及人们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解释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虽然各个专家和机构对信息素养的具体界定会有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这些信息能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
二、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工具使用上,对于网页的制作、网站后台管理和开发以及实用软件的开发方面略懂一二的学生不多,精通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情况视而不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迫在眉睫。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法方
1.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单靠一个部门不可能做好,必须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等做出统一安排,各单位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有明显效果。实施以图书馆为主导,以文献检索课为龙头,计算机课程和教育技术课程为支撑,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机制。开发出适于大学生教育全过程、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时,才能确保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
2、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水平,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师资保证
一个自身缺乏求知欲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
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只有当专业教师具备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联系和照应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做好引导者,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伦理道德修养。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要全面,转变重技术教育,轻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培养错误的评价理念。把信息素养的中人文素养和信息伦理道德的放在评价内容的重要位置。同时要坚持量化评价,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可测量性的原则、公开性的原则。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选择适当的信息素养评价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技术,如测验、调查、观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评价技术。目前较常用的有:学习契约([earning Contact)、量规(Rubric)、范例展示(Example-Presentation)、概念地图(Concept Map)、电子档案袋评价等。这些评价在不同的场合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选用。
4、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
构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使之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国高校的图书馆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发展力度还不够。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书库、外借室、阅览室、资料室等服务方式,加强视听阅览室、电子信息资料室、光盘检索室和Internet资源检索室等新型服务方式。
图书馆必须参与,并取得合理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员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备的网络检索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手段和场所,图书馆里有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又熟悉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的馆员,他们是教育的重要“后台”力量。如果要想使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实现在馆舍、库藏、员工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重大突破。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协调、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广阔场所和多种途径。网络中心应该为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化的网络服务,能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加快全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带动全校师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一个信息素养培养的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信息社会中信息利用的主要群体,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其成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担负起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主编.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4
[2]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3] 邹志仁.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8(3)
[4] 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第1期
[5] 陈娬 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
[6] 陆芳 骆雪超《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J]
[7] 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
第四篇: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临近毕业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毕业以后去干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总结到一句话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可针对大学生就
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应该怎么的理性认识。
据了解,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缺乏工作经验:经验也是自己的一大优势,在拥有得天独厚的学历引诱下,被应聘职
位的经理以一句不以学历做主要参考而否决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
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怕吃苦,爱面子也是应届毕业生的一大问题。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
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要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要认真做好个人就业推荐材料的准备。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第五篇: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2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这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8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二、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1、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就业渠道不畅。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3、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护士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4、就业观亟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人士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2、扩大就业渠道。搞笑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意识日程。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地突进和平台。各级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要多加强联系、协调,共同办好“人才信息网”,注意经常搜集、更换、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努力实现人才信息网上招聘工作。同时,要不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我们应当怎么做?
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要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要认真做好个人就业推荐材料的准备。
(一)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到国
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基层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公、检、法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奉献!
(二)毕业生就业要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及服务行业,这些行业人才需要量很大。
(三)毕业生要充实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到国外就学,就业,参加“专升本”继续学习,鼓励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
(四)毕业生就业找工作方法:
1、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供需见面会”
2、参加网上招聘会活动
3、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争取实习结束后为单位所聘用。
4、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