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光: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英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5:3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希光: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英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希光: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英文)》。

第一篇:李希光: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英文)

李希光: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英文)

Respected faculty, dear students, ladies and gentlemen,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extend my warmes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opening of 2010 academic year.I also warmly welcome all of you coming from almost all of the world to study at Tsinghua University.Confucius told his students 2,000 years ago,“It is a great pleasureto have friends coming to visit you from far away.”

It is really a big moment in your life since tomorrow you will start your academic study at a university which you feel proud of.But your future success is not defined by your success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s to Tsinghua.What should be the defining moments of your life? What events will shape you in extraordinary ways, which will eventually make Tsinghua feel proud of you, instead of you feel proud of Tsinghua?Looking at the youthful faces sitting in front of me, my mind goes back to my own youth day.In the summer of 1982, I was among the first group of college graduates.I felt so proud of myself when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were still laboring in villages, coal mines and factories.After 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I was assigned a job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orking with theoretical physicists most of my time.One day, Prof.Qian Sanqiang, father of Chinese atomic bomb, asked me to go to the India embassy, acting as an interpreter at the dinner.During the dinner, the Indian Ambassador stood up and gave a speech.He said,” standing in front of Prof.Qian Sanqiang, I feel so humble.Mr.Qian knows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 but I know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

I was totally confused and did not know how to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to Chinese.Later, a particle physicist explained to me that nothing is dark matter.Dark matter is inferred to exist from gravitational effects on background radiation.Dark matter constitutes 80% of the matter in the universe, while ordinary matter makes up only 20%.At that moment, it is not the Indian ambassador who felt so humble in front of science.It is me, a self-conceited young man felt so humble in front of science.Three years later, when I was ad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I decided to

become a science writer.I spent the next 15 years writing science stories for China Daily, Xinhua News Agency, Washington Post, Archaeology magazing and Science magazine.To this day, my disaster in failing to translate the word “nothing” is poignantly among the defining moments of my journalism life.To me, journalism is all about science, curiosity, learning and most important about your attitude towards life.Next year will mark the 100thh anniversary of our university.Ninety-nine years ago, one of the four Chinese professors who taught at Tsinghua was professor Liang Qichao who founded one of the earliest newspapers in China.Professor Liang put forward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of journalism: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producing new but correct ideas, providing rich but well-selected knowledge and reporting accurately and fast.Professor Liang’s principles of journalism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oday media landscape of digit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The digitalization and the high commercialization of media in China have cultivated a digital journalism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a culture between commercials.With the culture, media is anything that carry commercials.News is anything attractive between commercials.The digital journalism is characterized by scandelization, sensationalization, exaggeration, oversimplification, highly opinionated news stories, extremely one-sidedly reporting and even fabrication, which have done more harm than good to the public affairs.Today the Chinese journalists are more prey to the manipulation of commercials and the emotions of the internet audiences rather than being a faithful messenger for the public.How could this happen? Here are some figure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over 90% of Chinese journalists are working without a salary.They simply make a living with a press card or with a business card.In daily life, people do not know who the journalist is.When a coal mine accident happens in Shangxi, everyone becomes the journalist instantly.Hundreds of taxi drivers, cooks, barbers, farmers and jobless people would stand in a long line in front of the office of the coal mine owner collecting money with their press cards.Being digital, China is entering a society with little social trust and rare social cohesion, particularly in time of crisis.The government, the public and the media do not trust each other.Nowadays, when people really want to speak out or giving a candid talk, the speakers would ask no recording, no camera and no journalists before he starts talking.But being digital, all recorder,cameras and journalists are hidden digitally.Today in China, the journalist could be your friend, your enemy, your student or your colleague.Sometime, when you agree to accept an interview with a media, you do not dare to read the newspapers or look at the website the next day.For fear you are being scandalized by being quoted totally out of context.With interns and unpaid migrant journalistic laborers working for 2000 TV channels, 1000 radio stations, 2,000 newspapers, 9,500 magazines, the Chinese journalists have no choice but sensationization, exaggeration and sometimes fictionization under the pressure of seeking high rating and circulation.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Chinese are 15 times online more than Americans.The problem is that of the 4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in China.80 percent of the adult users never go to college, 33 percent of them do not have any incomes.The digital media have to please these people’s emotion and addiction.But consequently, health, youth protection and crime are becoming the problems.“The arch bishop contemplated the gigantic cathedral for a time in silence, then he sighed and stretched out his right hand towards the printed book lying open on his table and his left hand towards Notre-Dame, and he looked sadly from the book to the church: `Alas,' he said, `this will kill that'....the book of stone, so solid and durable, would give way to the book of paper, which was more solid and durable still.” The French novelist, Victor Hugo, in his Notre Dame de Paris was commenting on the emergence over 500 years ago of the printed book.Today a similar scenario will be envisioned and debated at your next few years of study at Tsinghua.Will the new media kill the journalism? Will the journalism education survive the new media? Whether Dean Fan Jingyi’s Marxist journalism or Lee Miller’s American journalism? Will the mankind survive the new media?

I trust you would find an answer to it after your enlightening education here.And hopefully you will also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 know everything nothing” and “I know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

The answer to the last question will not come until you have a correct attitude in your study:”I know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

Thank you.Good luck to You.

第二篇: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李希光

你可能做不到一个好记者的所有要求,最起码你应该知道什么样才是好记者!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定义是以最快的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有选择的报道。(我再加一条柴静姐姐的定义:新闻是大家想知而未知的事情。这个更好记一点。)新闻采写的两个基本目标:让读者看;让读者关心。关于直接引语:

托尔斯泰:我不叙述,我不解释,我只展示,我让我的人物为我说话。记者也应该如此。2001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三家报纸在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的占76%;1996年《人民日报》数据为8%,新华社为5%;2001年香港的《明报》、《东方日报》为3%。

新闻客观报道的大忌是,在新闻叙事时把记者本人写进去。中国报纸是满是“记者从某某部门获息”、“某某告诉记者”、“某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等废话。“美联社从不传播谣言”-----《诤语良言》。PS:谣言即未经确认的信息。天下文章一大抄是许多从业记者的工作现状,他们对许多轰动性新闻根本不做查证。(哈,这次说的是美国)。

记者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新闻鼻和讲故事的能力。(按院长的说法:新闻鼻、新闻眼、新闻耳、新闻脚„„)

新闻的定义被克林顿的雪茄烟和一条沾了精液的裙子所改变!!(记住:娱记非记者。)

一、精彩导语一条。

来自中国、美国和西德的科学家汇聚在北京讨论人类对魅、真、美认识的最新发展。他们讨论的不是一个漂亮姑娘。附

二、儒家新闻学。(头一次听说)

学新闻学的动机: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知者。(要从记者中得到乐趣,我觉得记者聊聊天就能赚钱,挺好的。)新闻选题: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新闻要关心老百姓的事。我再用《道德经》一句话来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新闻基本要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what how why)新闻写作的文字要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新闻稿要简洁)新闻选题出发点: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记者写新闻是为了义,不是为了钱)

新闻写作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新闻稿要有好内容也要有好形式)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人”即人民群众,“马”是代表经济损失和领导。记者最关心应该是人民的安危。)优秀新闻作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哈,不解释)

二、新闻价值

对于记者,受众对新闻给予的注意力和信任(包括关注、跟踪、转发、评论等)是记者最宝贵的资源。受众角度的新闻价值=(媒介使用便捷程度+媒介使用价格水平)÷(注意力【比如时间、精力】+信任【关注、跟踪等】)

新闻的重要原则是,一,核实;

二、要有有名有姓的新闻源。案例:(只摘抄新闻稿中句子)王勇跳楼自杀引来各方说法。(无名无姓新闻源)

他跳楼背后是否有鲜为人知的隐情?(是推测,而不是事实)

当地群众(无名无姓)表示,王勇之所以做出跳楼之举,肯定(又是推测)是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记者(出现了记者自己,不该!)在人民医院门口与路人(无名无姓,明白表明了记者自己是“道听途说”!)聊起王勇之死。

记者在新闻中加入意见时,必须要指出真名实姓的新闻源。

意见与事实的区别:事实可以判断真假;意见不能判断真假,只能判断有效性。案例:

2008年3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载文《中国与西藏:炒作之战》摘录如下: 中国的网络世界是一个混乱(这是一个形容词,是无法断定真假的意见)的地方,在这里虚拟监督员组成的暴民(贬义词,不客观)可以挑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对其进行在世界其他地方少见(如何判断真假?!)的公开羞辱。新闻是保质期最短的商品,所以要快!!!

记者守则:不要高估读者的知识;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力!如何做到准确?一核实,二指明信息源。如何做到公正?至少要不抒发个人感情。

如何做到简洁?对报道内容要有清晰的理解。如何做到朴实?保证新闻能让小学生听懂。

三、你准备好当记者了吗?

当记者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也同时是一份事业。你在做记者时获得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敏锐的观察、丰富的知识、广博的阅历、超强的交际能力。

记者工作分为三部分:调查准备(背景调查、采访准备);与人打交道(访谈、参会);写稿。

补一个个人看法,我觉得写新闻程序上跟写论文差不多。先找到问题(也就是写论文的问题意识,新闻中的新闻点),再找材料(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新闻中的新闻背景),再将问题准备表达出来(论文中的正文,论述自己观点;新闻中描写事实)。纯属个瞎谈,我论文写不好,也没当过职业记者。记者是干什么的?

记者不是追求“真相”的,那是柯南的责任;记者不是追求“本质”的,那是学者责任;记者不是追求“真善美”的,那是哲学家的责任;记者不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那是法官的责任;记者不是代表“公共利益”的,那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的责任„„

记者工作就一个:完整的展现事实。这是其他人的追求的基础!记者个人资料库:

自已关系网中的通讯录,重要性不必说;

自己报道过的新闻,过一段时间回顾一下,找出自己进步之处; 别人的好新闻,供自己学习的; 重要数据、事实,以后肯定用的着; 采访中、新闻发布会上的资料; 等等„„

四、新闻写作基本要求

新闻,最有效的写作是一人一报、一事一报。新闻要点除了5W和1H外,还要加一个 So what.美国记者培训专家罗伊·彼得·克拉克说:“许多新闻故事都没有回答读者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又怎么样?”即,这个新闻与读者有什么关系?读者为什么关心这个新闻。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说:“记者要有卖点意识,也就是说,10秒钟就要和读者发生关系。” 新闻写作时,自己先回答7个问题: 这条新闻是关于谁的? 发生了什么? 什么时间发生的? 在哪里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 怎么发生的?

读者为什么会关注这条新闻? 五:新闻稿件结构

硬新闻写法:倒金字塔,分为四部分,导语、说明、扩充、结尾。软新闻结构:

1、正金字塔:类似于短篇小说的结构,用细节开头,把故事的高潮放在结尾。案例。

第一次走进赵骏的家,曲江涛突然喘不上气来。他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死亡的味道”。瘦瘦小小的赵骏,光着上身,挺着皮球一样胀鼓的肚子,面无表情地坐在板凳上。全身上下无数鲜红的疙瘩溃烂流脓。环顾四周,除了一张木板床,整间屋子空空荡荡。几个干裂的馒头躺在笸箩里,上面爬满了苍蝇。

这个家里有5口人不久前因艾滋病先后辞世,其中包括赵骏的父母。几年前,他们为了获取两袋血换53元钱和一袋鸡蛋糕的收益,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赵骏一出生,便从母体感染了病毒。奶奶因接连失去亲人疯了,而两个叔叔拒绝抚养这个有病的孩子。

不久前,以赵骏为主角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与另外7部影片一起,入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这些影片中将有3至5部,于明年1月23日获提名,角逐本届奥斯卡桂冠。这部纪录片以安徽阜阳颍州地区的艾滋病儿童为拍摄主题,由旅美华人女导演杨紫烨执导,曲江涛担任摄影。

那种“死亡的味道”,在一年多后的今天,仍然令曲江涛刻骨铭心。每当谈起这个话题,这个30岁的摄影师,总要一支一支地燃起烟,原本轻松的谈话也瞬时变得艰难起来。

“开始时真犯怵,拍了一次之后就不想去了。”他深吸几口烟,一副自嘲的表情。

夏天,曲江涛在艾滋病患者家拍摄,两条腿上被蚊子叮了40多个包。他心想:“这蚊子要是刚咬过艾滋病人怎么办?”去年春节,他和导演又在艾滋病患者家吃饺子。

“说不害怕是骗人,但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人其实特别敏感。”他笑笑,“但到了后来,我从心里盼着能多去几次。因为有的人,也许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

去年春节刚过,曲江涛接到当地人的电话,说赵骏的奶奶去世了。在安徽一家民间机构“阜爱协会”的帮助下,有一对夫妻愿意收养赵骏。他们也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闻讯,曲江涛立即坐上从北京开往阜阳的火车。

赵骏被送走的那天,曲江涛是流着泪完成拍摄的。

这个没有人知道确切年龄的孩子,被两个叔叔送到收养者李山峰夫妇的家。新妈妈搂着戴绿色绒线帽、穿黑棉袄的赵骏,一个劲地夸:“这孩子长得真好!”一家人围着他,乐得合不拢嘴。

自始至终,赵骏一直低着头,没有表情。跟踪拍摄几个月了,曲江涛从没听他开口说过话,也没见过他有任何表情。他曾私下问过赵骏的叔叔,这孩子是不是不会说话?叔叔回答说,自从父母去世,赵骏就不再说话了。

傍晚,两位叔叔走了。赵骏还是没说一句话,表情漠然,好像他与整件事无关一样。新家的哥哥领着他出去玩,刚走出院子,却突然发现,两行眼泪在赵骏脏脏的小脸上无声地滚落下来。“他哭了!他哭了!”小哥哥惊讶地喊起来。赵骏仍然低着头,眼泪泉水一样喷出来,却一声也不吭。

一旁拍摄的曲江涛刹那间理解了这个孩子:“他心里什么都懂,可他能怎么样?所以他什么也不说!”他顿了顿,有些哽咽,“当一个人被踩在最底下的时候,任何事都能平静地接受。这些,平时我们理解不了。” 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最令曲江涛感到温暖的,是在赵骏被送到新家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赵骏说话了,甚至会跟他打闹着玩了。

“打你!打你!打死了!”赵骏乐得上气不接下气。曲江涛配合地倒在床上,闭眼,吐舌头。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你会完全忘了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曲江涛说,“那是赵骏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曾送给赵骏一个黄色的收音机。这个收音机成了这个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

赵骏到新家3个月后的一天,曲江涛拍到了他最喜欢的一幕。新爸爸李山峰抱着赵骏,走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他们是去接新家的小姐姐放学。赵骏手中举着一大把野花,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你说,姐姐过来拿花呦!赶快呦!”李山峰这样教赵骏。“过来拿花呦!赶快呦!”赵骏挥挥手里的花,跟着喊。父子俩同时咯咯地笑起来。

举着摄像机看到这一切,曲江涛的心跟着明朗起来。他以为,这个孩子的苦难也许就此结束了。但是,几个月后,当曲江涛再一次来到阜阳,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因为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艾滋药,赵骏只能按照成人药一半的剂量服用,但副作用大,效果也不好。赵骏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常常拉在床上,还长时间高烧不退。李山峰一家决定不再收养赵骏了。

曲江涛记得,李山峰倚在门框上,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低沉地说:“不是不想养。可是看到他让我害怕,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样。”

离开李家前,新妈妈喂赵骏吃药,哄他说:“我的乖,能得很。甜不?”

赵骏费力地咽下药片,瘪瘪嘴,艰难地吐出一个字:“甜。”

最终,赵骏被送往一个新的家庭。在纪录片中,赵骏的故事结束了。曲江涛再也没见到这个不幸的孩子。有时候,他会给联系收养赵骏的机构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他希望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这个孩子。

令曲江涛牵挂的另一个艾滋孤儿王欣欣,是个16岁的漂亮女孩。通过“阜爱协会”,一位美国老太太定期托人给她带来专门的儿童抗艾滋药物。据说,欣欣是已知由母婴方式获得HIV病毒的人群中,存活时间最长的。曲江涛记得,最初见到欣欣时,她头发乱糟糟地粘成一团,脸色阴沉,脾气暴躁,还不停地咳嗽。跟她熟了以后,他发现,欣欣其实很爱美,特别喜欢偷偷照镜子,梳头发。“她脾气大,是因为心里的苦没处诉说。”他叹口气说。欣欣的大姐早就出嫁了,婆家听说她的小妹有病,不让回娘家。相依为命的二姐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

曲江涛摇头叹息:“这就是很多艾滋孤儿需要面对的现实,别说外人,就连亲人都歧视他们。”

曲江涛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最初去拍摄时,左邻右舍对艾滋孤儿们似乎都唯恐避之不及,更没有孩子愿意跟他们玩。可渐渐地,人们的态度好像缓和了不少。“我们去了,总会抱抱他们,在他们家里吃饭。村民慢慢开始觉得,跟他们接触也是安全的。”曲江涛分析说。

据统计,中国约有7.5万个孩子因父母患艾滋病而成为孤儿。“他们遭受着人们的歧视,亲情的冷漠,疾病的折磨。”曲江涛说,“可他们却生活在最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

长达一年半的拍摄中,十几个艾滋孤儿的故事被收入曲江涛的镜头中,可最后剪辑出的影片只有短短39分钟,多数孩子的故事都被剪掉了,曲江涛觉得颇为遗憾。

他忘不了,一个奶奶一边讲述要把一对双胞胎孙子送人,一边嚎啕大哭的情景。他也忘不了,刚刚失去父母的黄家三姐弟,在给父母上坟时撕心裂肺的哭喊。

因为害怕束缚,曲江涛2001年从新疆电视台辞职来京后,一直拒绝任何固定工作。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由人”,有感兴趣的题材便忙活上几个月,没有也便乐得自在。他曾用一星期时间,花费600元,以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短片,居然获得第16届东京录影节优秀作品奖。他也曾拍过有关同性恋的纪录片,甚至有过被男同性恋者追求的尴尬经历。

而现在,曲江涛最大的愿望是,能把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一直跟踪下去。“这是很少的值得我长期坚持的事情之一。我突然发觉,如果能一直做这件事,一直和这几个孩子在一起,绝对不是什么束缚,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幸福的事。”他动情地说。

今年6月,在华盛顿电影节上,《颍州的孩子》获得国际卫生纪录片最佳奖。尽管还没有在国内公映,已有一些看过影片的外国人,表示要帮助赵骏和欣欣,并给他们寄去捐款。

然而令曲江涛担心的是,纪录片中拍摄的孩子只是极少数,那7万多个在相同的阴霾里挣扎的艾滋孤儿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他们能否得到世人的关爱和帮助?

“我能做的,只有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伤痛。”曲江涛摇摇头,“但是,一个人、几个人、一部纪录片的力量毕竟太小了。”(文中赵骏、王欣欣、李山峰为化名)

2、沙漏结构:这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结合。把新闻的关键事实按重要性放到稿件开头几段,接下来则按时间顺序描写。案例:《周光召,中国核武器开拓者》

此文是李希光在1987年写的英文稿,电子版未找到,我简述一下。

文章开头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周光召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之后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他的一生。

3、华尔街日报体:从具体到一般。文章从一个小故事开头,可能是某个人、某件事,这里面承载了文章主题。接着,记者指出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千万个类似故事中的一个,然后描写这一现像。结尾,稿子会回到开头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

案例,去他官网。

好记者会采访许多人,就为等那一句经典引语;

好记者会花好长时间寻找故事,就为能准确的揭示主题; 好记者会搜集成摞的资料,就为获取一个恰当的细节。

写出好新闻需要天赋、学习和大量的新闻采写实践,后者最重要!新闻采写程序:

一、选题构思。好的选题产生需要一双好奇的眼睛、灵敏的耳朵、聪明的大脑。

二、资料调研。背景资料越多越好。柴静姐姐就很重视资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拿过一本厚厚的书就啃。

三、写出新闻要点。也就是确定自己的视角。

四、采集素材。直接引语、各种细节。

五、确定报道框架。

六、写导语。应该花掉写作时间的四分之三。

七、检查。有没有交代不清楚的?有没有事实性错误?

六、导语

新闻写作是这样具有挑战性,读者随时会离开你。而你要做的就是,让读者读下去,而且读完。导语是完成这样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西方记者将导语叫做“stopper”,意思是让人驻足停留的东西。也叫“hook”,意为勾子。好导语就是制造悬念,引导读者提问。案例:

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俄勒冈州一名12岁女童昨天下课后独自在家,惊觉有歹徒割破纱窗闯入,她躲在毛毯下拨打了911报警,警方及时赶到逮住了3名嫌犯。这是一则硬新闻导语。会议型导语:

永远将会议中最有意思的议题放在导语中,导语只能包含和突出一件事情;导语应该把会议的目的----做出了什么决定、采取了什么行动---放在导语中,把会议新闻变成“行动性导语”,即含有关键动词。例: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今天在京隆重闭幕。

改为:全国人大今天修改婚姻法,未婚同居将会受通奸指控。表彰型导语:

读者很难记住那么多的奖项,在表彰先进个人的新闻中,要利用接近性来吸引读者。

分为地域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

心理接近性分可为对普通读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对其工作的影响;对其好奇心的满足;等等。因此,报道获奖新闻时,可以从获奖人身上的感人小故事做为开头。颁奖会议仅是新闻背景或由头。

无故事导语:有些新闻是没有故事的,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新闻、描写一个城市环境的新闻。这类新闻常常会有一大堆数据,来客观冷静的展现其中的变化。但导语中若是放了这么些数据,没有人爱看。例:

记者近日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获悉,由于林业部门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大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由1985年前的33.9%增加到现在的74.2%。与此同时,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也有了明显回升。目前,六盘山的野生动物种群达上千种,其中脊椎动物213种、鸟类158种。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林麝、豹猫、红腹锦鸡、金雕等14种。在“中日候鸟协定”中受到保护的鸟类有草鹭、白腰雨燕、角百灵等34种。

比较另一篇关于野生动物的稿件《新疆牧民雪豹》导语为:

新疆一家牧民在最近的这场大雪灾中,为了保护2只雪豹不被冻死,让雪豹在自己的羊圈内待了6天,20只羊被吃掉。导语中有人,才能更吸引人,至于如何找到这种合适的人,那得靠记者多采访了。另,路透社采写的《中国最肮脏的城市处在困难中》,导语如下: 重庆什么生意最兴旺发达,擦皮鞋的。这是细节,全靠记者多留心了。抽象型导语:

此类导语是指导语中运用一些抽象、概括的词汇,比如“重要力量”、“十分繁重”、“重大科研成果”等等。这些词不要出现在导语中、更不要出现在标题中。先说个标题的例子:

《考古重大发现:徐州出土了一批汉代文物》------《中国文物报》; 《中国发现世界是最完美的金缕玉衣》--------李希光改后标题; 《2000年前的中国王子埋葬在玉中》----路透社转发时配的标题。再说一个导语的例子: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研究中有重大发现。”(一稿)“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蛋研究方面有新发现。”(二稿)“科学家发现恐龙的智力比人们想象的要高。”(三稿)

“科学家最近在研究恐龙生蛋方式时发现,体形庞大、貌似呆笨的恐龙其实,比人们想像得要聪明的多。” 硬新闻导语:

要求:导语字数不得超过50字;是一句话,而不是两句话;不能有“记者了解到”等废话;去掉形容词、抽象词。

若所报事件是从别的媒体获得的,那么要在导语中注明出处,这既是职业道德,也是自我保护。

硬新闻有时会在开头加一两句话以提高新闻冲击力。如前面的“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导语中还可以加入直接引语,这样更会吸引人。但要求记者能有发现简洁凝练导语的能力。为了导语的简洁,一般会用部分引语。讲故事新闻的导语:

要求:吸引人;回答读者“我为什么要关心”的问题。讲故事新闻往往不是为了写一件事、一个人,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大画面、描述一种社会趋势。因而导语要从具体问题入手,有时还要为新闻找一个“引子”或“钩子”,一般不用抽象词、谚语、歇后语、诗句、对联等。要用导语来描写、把读者引入画片中、让读者“看”到现场。

方案

一、轶事型导语。用小故事、轶事来引导全文。例:一位穿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取消了。

这是1996年7月空难事件新闻的导语。方案

二、对话、引语型导语。

例:关于生命起源最荒唐的答案出现在一块户外广告版上: “生命起源于SPORE.COM.”

这是一则报道电子游戏的新闻的导语。

导语写作技巧:

1、一定要明确是给谁写的,投其所好。读者想什么就写什么,记者喜欢什么就夸什么,读者反对什么就骂什么。当然,不是明显的。

2、对新闻事件的意义了解越深,导语越好写。

3、正文中必须的支持导语的事实,否则不行。

4、多写几个导语,做比较。

5、用至少一半的时间写导语。

6、写完再看一遍,是不是还能删。

七、直接引语

记者一定要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引号中。什么是好引语?好引语就是能让人记住的话。如果有一句话记者在不用查采访笔记的情况下记起来,那句就很有可能是好的引语。

一般情况下,引语是要选取信源说的话中最能体现其心情、态度、立场、行动的话。

从内容上说,好引语包括:

1、强硬政府、组织、机构的声明。比如朝鲜外务省发言人的话。

2、有鲜明立场的个人意见。

3、议论争议性话题的句子。

直接引语应该具有独特性,具体如下:

1、揭示了核心问题;

2、揭示了密秘或不为人知的目的;

3、揭示了信源的内心动机、个人观点、当时的心情;

4、揭示了说话的特点。或者无知,或者智慧过人,等;

5、具有尖锐性;

6、反应了强烈的反应;

7、属于偏激的言辞;

8、好有比喻;

9、方言、口语化的表达; 不应该做为引语的句子:

1、空话、套话、立场不清的言语;

2、含有行业术语、专业数据的话;

3、众所周知的话;

4、具有控诉性质的话。

八、新闻的语言

词语:准确的用词。

1、例: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四倍的工资。

评: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再说了,月薪还是年薪?

2、具体、明确的词语。例:性感的女子。

3、评:如何性感?不如改为“大腿光滑的女子”。多使用动词,且不用被动语态,直接了当地使用动词。

4、例:他被这件事阻挠了。改为:这件事阻挠了他。

这次失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为:这次失败留给她深刻印象。

5、少用形容词及副

6、例:记者(不该出现记者)昨日从朝阳警方了解到,接报后,北京警方立即组成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经过昼夜连续奋战,迅速锁定了主要行凶者的踪迹。10日,专案组派出侦查员前往嫌疑人所在地大连市展开调查。经过连续两天的缜密侦查,6月13日,在辽宁省公安厅的大力协助下,北京专案组在大连、鞍山市一举将实施伤害案的8名行凶者抓获归案,今日已押解回京。(《鄢波被砍案10名嫌犯落网今天上午被押解回京》http://ent.iqilu.com/news/2010/0615/258371.shtml)

只要记者观察细致、采访深入,每一个形容词都可以用一个细节描写来代替。另,别用“著名”一词。李政道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才用“著名”。其实家喻户晓时就不用修饰词了,我们从来不说“著名的邓小平”。

7、正确的使用称呼,而不是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有:“黑鬼”、“小日本”、“剩女”、“艾滋女”、“90后小孩”、“小三”等。记者的任务是真实报道,而不是贴标签。

九、新闻视觉化与描写

记者要做的是“展示而不是告诉”。

观察是做到视觉化描写的第一步,记者要到现场,调动自己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全部感官。这东西得自己慢慢练练。不简单!记者应该准备一把尺子,多测量,哈哈,就出了细节了。

十、新闻故事化要求

1、什么时候需要讲故事?

一个新闻如果你是独家,那可以不必用“讲故事新闻”,相反,如果别人已经报道过,那就要从“故事化”中去吸引读者了。好比,吃了“米饭”后,你想让别人再开胃,那就给他做出“蛋炒饭”。(李希光比喻)

2、故事化基本方法

将新闻的视角放到“人”身上,将事件个人化,展现人在其中的喜怒哀乐; 人物不要太多,有个男一号或女一号就行,其他人物略写;

努力找到人物与其他人或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东西最能打动读者。(此处不懂,我摘录如下:只要有可能,找出你故事中的主人公最渴望建立的那座桥梁,发现他为什么渴望建立这座桥梁,探索他是如何建立这座桥梁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经历都有一种感情上的反应,引起感情激烈反应的经历即是好故事。我的问题是,如何让他说出自己的这段经历?????)

3、故事化的技巧

其一、细节和人物言行的描写。

要描写与主题相关的外貌特征,用描写去展现人物的“经历”而不是“品性”;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其

二、导语或文中使用轶事

4、写作风格

要有老实的态度,不要虚张声势、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妄下断语、不要自吹;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要用没新意的比喻、排比、对偶;慎用行话、流行语。(对于流行语,保留自己意见)

十一、让报道流畅起来 报道的展开

一篇新闻报道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有持续的兴趣读下去。最好说服读者读下去的方法就是让他不断产生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回来一个问题,并同时产生新问题”。

这就要求要从读者的角度巧妙得提出问题。

对于复杂的信息,要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可以运用巧妙的比喻,也可发用列清单的方法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可能造成读者困惑的地方,加入新闻背景。注意:背景不要太长;将背景分散开,只写出有关的背景。案例:

有一国际环境峰会在某城市举行,同时的环保主义者抗议,对此抗议的报道如下: 以抗议的场面开头;

背景说明(这些抗议者的来路);

直接引语(为什么抗议)+背景说明(这个环境会议是怎样的); 直接引语(抗议者的主张)+背景说明(抗议者做过什么事);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抗议者的态度)+背景说明;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反对抗议者的态度)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的回应); 以支持者的好引语结束。报道的结尾。

1、首尾呼应的结尾。华体一般用这种方法,去从导语中寻找结尾时的灵感;

2、高潮式结尾。一般是正金字塔结构的结尾,从头到尾讲一个故事,用故事的高潮作为结尾。

3、悬空式结尾。通常用来报道还未正式结束的新闻故事,让读者发问,后面发生了什么?未来会怎样?

4、未来行动式结尾。是在给文章画上句号后,暗示下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或行动。

5、直接引语式结尾。记者常用。

第三篇:李聪聪在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自动化一班新生李聪聪。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新生发言,我感到很荣幸。在这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我们终于走进了盼望已久的大学校门,从现在起,我们便是一名光荣的宁大学子,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今天,我们怀揣梦想,满怀期待地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即将开始一段崭新的学习生活。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方式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感受。当然,除了新鲜,我们每个人的肩上都担负着或是来自父母,或是来自亲友,或是来自已的期望,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大学梦以及为了实现梦想而去奋斗的信念。

也许曾经的你经历了许多挫折,也许曾经的你收获了一些荣誉,但那都已是往事。现在的你,一切从零开始,扔掉曾经的包袱,轻装上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努力学习,让理想不再遥远。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这里,充满机遇,同时也充满竞争与挑战,充满形形色色的诱惑。但是,做为一名心中有理想,有报负的大学生,我们应时刻认清自己的前进道路,抵挡一切诱惑,以搞好学习为核心,同时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自我。

学业是学生永恒的主题,学业是实现梦想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以学业为重,学通,学精大学课程。当然,一味的学习只会把我们变成书呆子,所以,学习之余,我们应积极参与大学社团,以此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情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

大学四年不短,但也不长,青春易逝,在这未来的四个春秋中,我们将靠着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勤劳与拼搏让四年后的我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真诚的感谢校领导以及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良苦用心。我们将用一颗感恩的心肩负起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最后,衷心的祝愿所有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所有宁大学子在新的旅途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我是05级国贸一班的学生,我叫***。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系的老生发言。所以呢,我首先要代表那些不能来的老生,向你们这些能来的新生,表示热烈的饿欢迎。欢迎你们,来自西面八方的帅哥靓妹们,欢迎你们来到学蕴深厚而又充满活力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一年前,我也经历了像你们一样心潮澎湃的日子,满怀对大学的憧憬,步入了立信国贸系。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的大学生活已经缓缓地落下帷幕。一年来,我们过得充实,走得踏实;我们进步了,成熟了。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谆谆教导,感谢系部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育人氛围。

大学不仅仅是未来四年里你们学习的场所,更是你们生活的地方。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的守护,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理解和关爱,学会交流与互补。一句大胆的问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也许现在坐在你身边的那个陌生的人,就将成为你未来人生路上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年轻允许失败,尝试就是一种胜利”。大学是开放的,这里有五彩斑斓的校园文化生活,团委、学生会,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各种学生社团都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你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处世能力在这里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大好机会;这里也有投身社会的各种实践机会,一个个难得的机遇,一个个严峻的挑战都将随着大学之门的敞开向你们迎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正等待着你们来创造,一幅美好的蓝图正期待着你们来描绘。去缤纷的舞台挑战一下自己吧,你会将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段青春岁月留在这里。

作为学长的我在这里要向诸位学弟学妹们友谊地提醒一下:你们已经是大学生了!尽快转变你们的角色,确立目标并为之而奋斗吧!只有奋斗的人生才会是有意义的人生!

说到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到大学生活里来,这里我要与各位学弟学妹们多交流一下。一年前,当我们第一次踏入立信的校门时,我们也带着种种美好的幻想,甚至还带着几分骄傲和轻狂,渴望在这里寻到一个成功的支点,从此开始轰轰烈烈的人生;在我们心中也曾一次次编造自己的童话,想象美好的大学生活,一切都那么亲切、那么无忧无虑,毕竟,为了今天我们已经寒窗苦读了十二年,难道不该苦尽甘来了吗?然而,童话终归是童话,现实总和理想存在差距。生活不如想象中那么无忧无虑;学习不如想象中那么轻松愉快;学校似乎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离开了家人和朋友更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失落,有人放弃,有些人从此逃避。一切难道真的如此糟糕吗?我要告诉大街的是,进入大学,你们得学会适应,积极面对挑战!而刚开始大学生活的你们总要面对诸多不如意,这正是你们走进大学后所要接受的第一次挑战。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心理上的调整,你们才能真正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度。不是让岁月磨平你们心头的棱角,而是时间会给你们一个平稳的心态,只有用这种心态来审视身边的一切,你们才能对大学有一个清醒而真实的认识,从此开始快乐而充实的大学生活,那时你们将拥有一个无尚光荣而充满自豪的名字——立信人!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

从旧的学期到新的学期,从新生成为老生,那第一次的结识始终难忘;那演讲时的情形历历在目;那辩论会上的发言言犹在耳。而今,面前的你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是你们人生中最富有激情的时刻,你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了自己大学梦,也攀上了人生路上的一个顶峰。然而,这里并不是终点,而恰恰是你人生中的另一个新的起点,另一个梦开始的地方。放眼望去,一座又一座更高更险峻的山峰正等待着你的攀登!也许在这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荆棘,也会有坎坷,作为学长,在衷心祝福你们的同时,我们会伸出热情地双手,给予你们鼓励,给予你们理解,替你们加油,为你们祝福!

第五篇: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模版]

生逢斯世逐梦时 振兴交通展雄姿

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金秋九月,我们又满怀喜悦的迎来了朝气蓬勃的2017级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体教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家长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同学们,从报到那天,你们成了一名交通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成为你们追逐梦想的新起点。作为老师,不由得想到了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生逢斯世逐梦时”在这里,大家不仅要有“中流击水,浪谒飞舟”的豪迈情怀,还应具备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要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

说到梦想,我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的自己。在那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能买到我们学习的参考资料都很难及时如愿。今天,这些通识知识内容差不多从任何一部智能手机中就可以获取,这不免令人感慨中国的进步之快。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再过10年、20年乃至30年,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怎样?周围的世界会变得怎样?你们风华正茂,生逢其时,身处伟大变革的时代,面对开放发展的世界,梦想的色彩会更加斑斓,人生的空间将更加广阔。

同学们,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样,深深挚爱我们的家园——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你们选择的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希望、有梦想、有情怀的职业类大学。从上个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的“吉林省交通学校”,到今天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吉林省交通人才的黄埔”之誉充分肯定了我们学校的发展的历史始终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行业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今天,我们的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唯有坚守“其自迩以行远,其自卑以登高”的执着和自信,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方能实现几代人的梦想。因为 秉承“专业上求真、探索中求异、实践中求新”的人生理想根植于无数学子的心中,所培养的数以万计的校友以勇于创新、专业突出,质朴务实而受到社会的好评,成为学校办学的骄傲和最丰富的社会资源。今天,学校将未来奋斗目标庄严地写在了引领前行的旗帜上,亲爱的同学们,唯有我们共同的参与、理解和奉献,方能激流勇进,再创辉煌!

同学们,你们的青春时光注定不平凡。无论你们是哪一种招生方式来到学校,你们在校的这几年,个人成长成才的愿望,恰好与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梦想编织在一起,与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争进“双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汇聚在一处。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仅能为你们提供启迪心智的课程、专业明晰的讲座、挑战自身的实践、丰富多彩的社团,更将会激活你们心中的梦想,并以应用技术技能之光,点亮所有交通人的逐梦之路,使同学们获取追求幸福人生的精神动力,奠定振兴交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发展之基,这是交通学子最重要的价值和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此,我要代表全体教师向学院领导和所有新同学们表示:我们会秉承爱岗敬业的信念,严以律已,为人师表,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同学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紧握一支粉笔,践行两袖清风,立足三尺讲台,不惧四季风雨。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我们将全力以赴,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奋发进取。

同学们,愿你们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梦前行,求专业之长,修人文之善。老师的光荣与梦想和你们紧紧地连系在一起,你们是快乐的,我们就是幸福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会是优秀的。也许你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会碰到艰难和险阻,会经历失败和痛苦,但只要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就一定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亲爱的同学们,梦有多远,人生就有多远;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起航正当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目标及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希望你们将个人的梦想与交院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以时代为背景,以交院为舞台,汲知识之雨露,润多彩人生,捧馨香之果,献无悔年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全体同学们大学生活愉快,充实,幸福!

下载李希光: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英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希光:在201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英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追求真理 完善自我——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追求真理 完善自我——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亲爱的同学们:我谨代表学校老师们,热烈欢迎各位新同学走进我们的校园,梦圆大学殿堂。31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和今天在座的同学们一样,......

    安昱在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 朗朗金秋,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天,我们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又迎来了一批青春飞扬的学子。我是我院11级通信工程专业的......

    李希光:警惕”话语权上加速扩大的贫富差距”

    李希光:警惕”话语权上加速扩大的贫富差距”要点:未来改革的设计必须走群众路线,听取民众的呼声,必须打破少数权贵精英的在改革问题上的话语霸权和黑箱作业。为此,要确保人民群众......

    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参加宁乡一中初中部金海中学的开学典礼。首先,请让我代表高中部全体师生员工对才能师们、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金海中学继承宁......

    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在一中分校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天高云淡,夏去秋来,五谷流金,七色泛彩。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迎来了我校隆重的开学典礼,在这样一个充满激情......

    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群山点点秀,草色处处新,三月春风催碧树,浩瀚平湖动波痕。告别新年的焰火,沐浴和暖的春风,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学......

    实践——李培根在2008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开始你们人生新的阶段。 同学们,有两个字是你们非常熟悉的,并......

    质疑——李培根在201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质疑 亲爱的2010级新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华中科技大学。 来到这里,你们或许会回味、也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