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沐吉大书香 悟成才之道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吉园,风过林霏、秋山滴翠。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吉林大学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学校、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其他党政领导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祖国各地的2013级10190名本科生、7602名研究生(博士1550,硕士6052)、584名专科生以及来自7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60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十载寒窗,一朝如愿,你们从世界各地、从祖国的大江南北会聚到长春这座充满魅力的森林城市,走进吉大这所底蕴深厚的知识殿堂,成为传承吉大血脉、熔铸吉大精神的新“吉大人”。这半个月来,你们上了大学的第一堂课——军训,取得了“开门红”的好成绩。接下来,你们将进入崭新的大学生活!我想,此时的同学们在经过入学之初的兴奋、激动和好奇后,可能开始认真思索大学是什么?为什么上大学?可能迫不及待地想感知吉大、体会吉大、享受吉大了。我的开学典礼致辞就以“沐吉大书香悟成才之道”为题,和同学们一起品味吉大,共勉成长。
1、我们的吉大既博大又精深。博大到我们40余万校友天各一方,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博大到“美丽的长春市座落在吉大校园中”,近7万在校学子一脉相连;博大到我们建有75个一级学科、302个二级学科,涉及全部13大学科门类;博大到我们拥有659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会让初来乍到的你流连忘返。但我们的吉大又很精深,精深到她的一些学科及其带头人所做出的学术贡献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并且历久弥新。我这里特别要提到,60多年前,我们的老校长唐敖庆院士用简陋的案板做实验桌、用简单的墨水瓶自制酒精灯,白手起家,带出了一批吉大化学精英,最终创造出一门八院士,连获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至今无人超越的学界传奇。唐老严谨的治学态度、谦和的学者风范影响着一代一代吉大人。2008年12月31日,《中国青年报》发文纪念唐老,题目就叫《只有吉大的孩子才知道先生的意义》。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博大而又精深、值得不断探究的吉大。
2、我们的吉大既古老又前卫。古老到合校成立新的吉林大学之前,我们的6所高校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办学业绩,例如老吉大时称东北行政学院,建校于1946年9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古老到我们的于省吾老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考释前人未识或虽释而不知其造字本义的甲骨文约300字,占全部已识甲骨文字的四分之一还多,从而使该书成为自罗振玉、王国维以来考释甲骨文字最重要的著作。我们的吉大又很前卫,新的吉林大学才刚刚走过13年历程,就以他雄浑大气、雄厚实力和办学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建立了包括9个国家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15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教学和研究基地,担负着一大批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任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学校2012年实到科研经费已达12亿元,产出了一批原始创新程度高的知识创新成果和一大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研究生队伍已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学生创业团队在第七和第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总数名列全国高校首位。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古老而又前卫、底蕴厚重又不断创新的吉大。
3、我们的吉大既勇于开拓又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到面对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呼唤,我们坐不住板凳,一次次挺身而出。因此,我们才有了李四光先生挑战学术权威、一举摘掉中国贫油帽子的创举;才有了一代代名师名医在白求恩精神的鼓舞下,救死扶伤,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做贡献的口碑;才有了饶斌老校长矢志创新、奠定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基石的故事,才有了陈先舟前辈为新中国邮电通信事业而殚精竭虑的美谈,才有了何济林将军为人民军队培养高级军事兽医人才而无私奉献的佳话。我们的吉大却又脚踏实地。1957年,“大鸣大放”的政治环境曾让一位年轻的教师看不到未来的希望,遂萌生退意,向当时的匡亚明老校长递交辞呈。但匡老却在回信中拒绝了辞退的请求,匡老回信鼓励道:“要把握方向,认清道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就是这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成为了这位年轻人信守终身的原则,无论是疾风暴雨还是大浪淘沙,他始终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这位年轻人就是中国哲学界无可争议的大师级人物、我校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高清海先生。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既勇于开拓又脚踏实地的吉大。
4、我们的吉大“高端大气上档次”又“可爱随和有气节”。高端到我们有包括两院院士21人(其中双聘13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人和一批千人计划学者、长江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近2000人的教授队伍。高端到在去年召开的“十八大”上,我们有31位吉大校友分别当选为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纪委委员,名列全国高校前列。高端到学校进入世界高校500强并接近前300位,有七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ESI学科,一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两院院士评审,入选“201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我们吉大却又很可爱,可爱到你可以随意约校、院领导在毕业晚会上登台唱一两首歌,平常与学生打一场乒乓球赛。可爱到你可以随意地和门卫大爷开开玩笑,可爱到为了领到一杯荣誉的免费豆浆,可在我校学生自主开发设计的全国首款励志新媒体平台“同学还睡呀”上挑战自己的“手速”,甚至可爱到因为在我校诞生、世界首例“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可爱小猪没有采用自己的命名方案而生气许久。我们的吉大更有气节,抗日战争期间,我们的老校长吕振羽先生曾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文革时期,有人要吕先生提供刘少奇所谓的“历史罪证”。吕老却怒斥对方的卑鄙伎俩,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吕老回答说:“我要坚持自己的历史真实,也要坚持他人的历史真实。伪造历史是没有好下场的,都只会受到历史的惩罚。”老校长高颂“旬刊常鸣鼓浪舵,杀头无谓壮山河;信心丹节悬霄壤,一字万斤绝笔歌。”同学们,这就是我们高端大气而又可爱随和、不断进取仍留存本性的吉大。
5、我们的吉大文静谦和却又英勇骄傲。文静到你不忍惊吵校园里夕阳下沉思的老者,不忍打扰五月花广场桃花树下牵手漫步的情侣。谦和到我们的李培轩同学在长年关爱癌症晚期患者、获得吉林省优秀志愿者标兵的称号后,面对中央电视台采访镜头只是微微一笑道“应该的!”。我们的吉大却又英勇骄傲,英勇到你们经济学院的吴强学长,出征东帝汶、科索沃,几次在炮火弹雨下凭借着在学校时锻炼的出众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死里逃生,出色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英勇到你们计算机学院的王甦菁学长,虽然因脑瘫双腿不能直立,双手不能持物,右腿、右手基本失去功能,行走要靠助行器,坐下需要将双腿叠起以控制抖动,写字、操纵鼠标、敲击键盘只能用左手,却顽强拼搏成为2011年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全球邀请的10位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研究生之一。我们的吉大更骄傲,骄傲的不只是我们学校的“出身”很光荣、很特别,更骄傲的是一代代吉大人“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基因和品格,骄傲的是吉大人“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浩气和担当。
还有人说,吉大很远,远到吉大的校旗由我们参加科学考察的老师插在了南极大陆上而高高飘扬;也有人说,吉大却又很近,近到伏到案前就可以沐浴她的书香。有人说,吉大很深,深到我们设计的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可以深入到地下万米去探究未知世界,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和德国之后,第三个具有万米钻探能力的国家;也有人说,吉大却又很浅,浅到给她一丝阳光她就灿烂美丽,给她一滴雨露她就茁壮成长。
同学们!我上面讲的是吉大昨天和今天的故事,而吉大明天的故事则要等待你们这些新“吉大人”去书写、去创造。希望你们深刻理解并践行“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传承吉大血脉、熔铸吉大精神。“求实”是吉大人拼搏奋斗的深沉底蕴,是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是学以致用的生活本领,是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正如金景芳先生的治学箴言,“不自欺欺人,不枉己徇人”。“创新”是吉大人仰望星空的精神动力,是独立思考的精神源泉,是敢为人先的恢弘气度,是善于质疑的思辨思维。“励志”是吉大人胸怀祖国的远大理想,是心系人民的使命担当,是砥砺品质的良好方式,是大有作为的实现路径。“图强”是吉大人忠于事业的奋斗品格,是向往美好的执着追求,是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是我们一代代吉大人持之以恒的坚守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简言之,就是立德树人。同时,先贤们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实现途径来要求历代学人。今天,我们重温大学之道,就是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几年里,要不断地“求索、拼搏,积累和收获”。下面,我与大家分享这四句话。
第一句:格物致知,用不竭求索的精神刻苦学习。
同学们,学习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你们进入不同的专业学习就必须打牢相应的专业基础,否则将来无法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和快节奏的时代变化面前,我们有限的知识积累总是相形见绌。大学是学习“学习”的学习,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毫无畏惧地去适应深刻、快速变化的时代。其次是要在大学构筑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专”和“博”都是现代社会对高级人才的要求,只有建立在“博”基础上的“专”才更有深度。博而知其广,专而求其至,这样才能对事物的表象、对知识的学习穷其理、求其质、融其道。有人讲:“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上班的八小时、不是睡眠的八小时,而是剩余的八小时。”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唯有剥茧抽丝的求索和论证才有成效。将学习形成习惯,让学习融入生命,用知识去铺垫基础,用理论去融会贯通,用思想去触碰现实,让学习成为我们吉大人的生活方式吧!
第二句:诚意正心,用奋发进取的拼搏砥砺品行。
德是立身之本。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德才兼备都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虽然我们无法否认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对大学文化的冲击,无力完全阻挡无孔不入的各种诱惑和功利思想,但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坚守良知和道德的高地,还是为我们提供诚心正意、锤炼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我们会不会轻瞥窗外风起云涌,专注于实验室的每一个试验细节,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我们会不会淡看身前潮起潮落,静静的翻开书页,在一回回的解惑求真中勉励自己的前行。以诚信恪守学术道德,用正心塑造完美人格,让我们一起用奋发进取的拼搏砥砺品行,让青春发出更灿烂的光彩吧!
第三句:修身齐家,用不断提升的素质完善自我。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对精英人才的要求也是全面而苛刻的。我们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视野、协作的精神,也就是说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卓越的能力和综合的素质。为此,必须努力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必须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已有的知识、学会思考、学会批判、学会质疑,必须学会在不同学科的交叉中融会贯通,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种社团,尝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组织承担一些公益活动,选择一两项自己喜爱的文体项目,在艺术和体育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品位。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尝试和一点点的积累,才能塑造出健全的人格,成就出理想的自己。同学们,让我们鼓起勇气,在各种学习、实践和锻炼中加快成长吧!
第四句:治国平天下,用创新创造的能力担当重任。
同学们,90多年前,是一群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用满腔热血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熊熊火炬;60多年前,是一群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以建设新中国的激情和力量成为了共和国的脊梁;30多年前,更是一群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用改革开放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创造了中国式的奇迹。也许多年之后,另一位吉大校长也会像我今天这样站在这里为新生致辞,我要问问大家,那时的他会分享着哪些属于你们的故事,他会讲述着哪些属于你们的成就呢?我们知道,当历史记录一个时代时,往往不会在意某个人在做着什么,而是会铭刻一代人共同在做着什么!同学们,只有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祖国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青春才会更加闪耀光彩;只有把自己的责任放到对民族未来的担当上,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富有意义。同学们,你们是吉林大学的明天,你们是吉林大学的骄傲!你们成长得怎样,吉林大学的明天便会怎样,中国的未来便会怎样!
阳光明媚,岁月静好。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同行,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经常听到你们自强不息的回响,听到你们坚守良知的故事,听到你们健康快乐的消息;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经常看到你们经历失败却依然勇敢的身影,看到你们日渐成熟但依旧纯真的笑脸,看到你们在点滴中成长,看到你们的前途璀璨辉煌!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今天的你们,带着青春的稚嫩与懵懂来到了吉大;而明天的你们,必将带着满满的知识和成熟的魅力去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
最后,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进步,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二篇: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2014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勇立时代潮头,再谱青春诗篇
亲爱的2014届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校友代表和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年繁花似锦,栀子飘香;又是一季青春荡漾,毕业时光。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吉林大学201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为顺利完成学业的9577名本科生、6572名硕士生、1026名博士生、586名专科生以及来自3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3名留学生们出征壮行!同学们,今天,你们光荣毕业啦!在这个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我谨代表陈德文书记、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向辛勤抚育你们的父母家人和悉心培养你们的广大教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亲爱的同学们,在刚已过去的难忘而美好的大学时光里,你们是吉林大学最靓丽的主角。你们赋予了课堂活力,赋予了校园生机,赋予了教师动力„„而这所大学,也以其博爱之心和全部能量,为你们搭建起知识的殿堂,提供了成长的关爱和养分„„此刻,离别在即,作为你们的校长、师长和朋友,实在不忍和你们说再见,只想再给你们一个深深的祝福!一个不用语言表达、不用音乐烘托、不因时光流逝而消散的祝福!
这个祝福珍藏回忆,定格你们无悔的青春!
记得有人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感情。你们的青春,如同生命中最清澈的甘泉,流淌在白山黑水间,流淌在每一个“吉大人”的心里。在这所中国著名的大学里,你们践行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弘扬了“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精神,镌刻着属于你们独一无
二、隽永深长的青春。在这幅青春画卷里,我看到你们在军训场上踌躇满志的黝黑脸庞,运动会上拼搏竞技的英姿飒爽,辩论赛上沉着冷静的器宇轩昂,我也看到你们活跃在党团组织先锋岗、跻身于学生活动第一线的青春风采。“百团纳新”中,你们品味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国学讲堂上,你们聆听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挑战杯项目,到数学建模竞赛,你们感受着科技的魅力与创造的喜悦;从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到各种考试,你们过五关斩六将,体会着学习的意义和收获的快乐。在学习和活动之余,你们也以青年人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象牙塔外面的世界:当世界杯小组赛哥斯达黎加3比1战胜乌拉圭时,你们调侃着“躺枪”的中国队;当听说有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时,你们幻想着都敏俊教授的华丽降临。你们总是活跃在时事热点的最前沿,吐槽着“PM2.5大气污染”,讨论着“路边儿老人该不该扶”,怀念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祭奠着“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从《爸爸去哪儿》到“飞机去哪儿”,蓦然回首感叹着“时间都去哪儿了”。
青葱的岁月就这样无声无息从指缝中流走,再难追赎。不管你是否愿意,毕业还是悄然而至。你们曾经见证了师哥师姐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然后在“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人生道路选择中,哭过,笑过,品味着成长的艰辛和幸福。在这个难忘的毕业季,你们奔忙在各自的轨道上,或者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拿到了满意的offer;或者刻苦钻研、求真明理,去攻读更高的学位;或者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基层,到祖国边远地区去建功立业;或者凭借燃烧的激情和真实的本领,勇于创新创业,开启别样的人生梦想;保研、考研、就业、创业、出国深造„„在今年浩浩荡荡的727万高校毕业生大军中,你们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这个祝福充满深情,感谢你们与母校一路同行!
吉林大学伴随着你们一路的茁壮成长,你们也见证了吉林大学这几年的不断进步。在一次次“校长有约”的对话中,在一次次巡视校园的偶遇间,在一条条各校区调研的道路旁,在一个个图书馆、自习室和公寓楼现场办公的场景中,我看到了你们期盼的眼神,听到了你们真切的建议,感受到了你们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那是你们对母校真挚的热爱,那是你们对母校内涵建设的美好期待„„我们思考着怎样才能表达出对你们的关爱,并在思考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让同学们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这几年不经意间,你们可曾察觉,一幢幢教学楼、宿舍楼焕然一新了,书柜床柜更新了,课室和寝室的窗帘儿变厚了,热水供应上楼了,供暖时间延长了?你可曾体验,图书馆可以免费检索、自助打印、通宵自习了?你可曾窃喜,寝室楼下的自行车和自习室里的专业书不再被盗了?你可曾发现,校园里那满是“补丁”、凸凹不平的道路何时变得整齐而又平坦了„„每一个温暖细节的背后,无不折射出母校和广大教职工对你们真切的情感和呵护!
同学们,母校正依循着你们的声音一路向前,实现了由“负重前行”向“加快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正不断成就着新的辉煌:目前学校已有8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且排名不断大幅提升;在一些重要的国内大学评价中,吉林大学“八九不离十”,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大学评价中,我们已接近世界前300强;吉林大学相继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自然科学领域被SCI收录和引用的论文次数一直居国内高校10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被CSSCI检索论文数稳居国内高校前10名;近几年我校10余项科技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项目数和成果获奖数一直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去年我校专利申请量已首次突破1000件,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校开发出了世界首台商品化的多点成形机,解决了建筑行业钢板弯扭成形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自主研制的首台“地壳一号”万米钻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参与“嫦娥三号”探月项目,使我校成为参与“玉兔号”月球车研制的教育部所属唯一高校;培育的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是国际克隆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研发出了世界上首例喷水无墨打印技术,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不但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有力地增强了学校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四十余万校友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就在9天前,我们的校友、吉林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治平女士以弘毅宽仁的善举捐赠1亿元,资助母校新建一座25000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彰显了我们校友的博大胸襟和爱校情怀。
同学们,我们深知,今天的吉林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与你们理想中的大学比较,也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的教学条件、实践条件、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还需不断改善,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精力对学生的投入仍然不足,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需要加强,等等„„但请同学们相信,母校在未来的岁月中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这个祝福充满期待,守望你们明日的荣光!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同学们,作为你们的师长,我和广大教师一样,感到非常幸福!我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能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也来源于你们在机遇和挑战中奋力拼搏所取得的成就,更来源于你们在荆棘和坎坷中昂首前行、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当我看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吴东同学的毕业论文荣获“百篇优博”时;当我看到哲学社会学院的十佳大学生李怡萱同学入选“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人物”时;当我看到交通学院的自强自立大学生曹沛同学扼住命运喉咙、勇攀知识巅峰时;当你们在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中以总成绩全国第六名、捧得“优胜杯”时;当你们表演的花棍秧歌《东北印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我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你们乐观向上的坚毅眼神和熠熠生辉的智慧光芒!我看到你们在时代的感召下,悟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生真谛。从关心地震灾区人民、关爱农民工子女、关怀孤寡老人,到寻找失联飞机、关注辽宁舰入列,再到谴责暴恐分子、维护国家主权,我感受到你们尊重生命、坚持正义,心系国家前途、心系民族命运、心系人民福祉的大爱情怀;感受到你们于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和平常之中的责任担当。你们的成长和成才,就是母校最大的荣光!我和所有的师长一样,为你们感到骄傲;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为你们感到自豪!
同学们,美好的青春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青春无畏,方可逐梦远航;青春无悔,才能斗志昂扬。一千多年前,是一群像你们这样的青年,用穷天人之理的气势求索得大学的“三纲”;九十多年前,是一群像你们这样的青年,用满腔热血点燃了民族觉醒的希望;六十多年前,是一群像你们这样的青年,用闵怀华夏的心气扶正了一个国家不屈的脊梁。三十多年前,是一群像你们这样的青年,以振兴中华、吾辈担当的精神投入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吉林大学这座高等学府的命运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百年奋斗目标,与我们党提出的建国的百年奋斗目标几乎同步。而无论是国家的建设目标,还是吉林大学的发展目标,都需要你们这样一代代年轻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座谈会上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你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加快形成的关键时期,你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未来整个社会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在即将踏上征途之际,我想送给你们几句话,表达母校对你们的殷切关爱和真挚祝福,也希望能够帮助你们紧扣人生的几颗重要的扣子。第一,以开放的眼光,宽阔的视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拓创新 中华民族有过寰球共享的“四大发明”,有过世界敬仰的“开元盛世”。我们从来都不缺乏创新创造的开拓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从来都不缺少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
我们处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值得全民族为之鼓舞和骄傲的梦想!即将踏入社会的你们,初步完成了从学习者到建设者的转变,并且站在了时代变化的风口浪尖。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我相信你们作为80后、90后的热血青年,能够继承先辈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和执着追求的光荣传统,勤学善思,敢于作为,以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全局视角观天下、闯四方,抓住机遇,创造未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你们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以坚韧的意志,成熟的心智,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有人说,生活像一首歌,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生活像一艘船,时而颠簸时而平静。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古希腊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生活需要反思。因为反思,生活才变得厚重;也因为有反思,才会从生活的困难中超拔出来。面对挫折与困难,有人认命,有人抗争,有人放弃。没有卧薪尝胆的坚忍,就没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没有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就没有锤炼人生境界的艺术巅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能力决定了他的境况与成就。相信你们能够坦然面对生活带给你们的一切,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经历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以愈挫愈奋的意志、昂扬向上的心智,认认真真干事,老老实实做人,接受生活的考验,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三,以谦虚的作风、宽容的态度,适应社会,完善自我
同学们,在80后、90后的你们当中,总有些人不缺乏见识广博的傲气、唯我独尊的贵气、舍我其谁的霸气,也不缺乏担当重任的勇气、同仇敌忾的士气和精忠报国的锐气!你们有你们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因为年纪较轻而尚存的稚气。无论如何请你们记住: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它并不如你们想象的那么理想、那么单纯。希望你们以谦虚的作风、宽容的态度,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增强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沟通,即便一时受了委屈,也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自律;始终保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自谦;始终保持“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的自持。常存善心,常怀善念,常行善举,孝敬父母,尊敬他人,勇担使命,奉献社会,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无愧于母校和老师的培养。
同学们,母校希望在你们当中,将会有更多的匡亚明在开创教育事业,将会有更多的唐敖庆在攀登科学高峰„„同时,你们也要知道,事无尊卑,业无贵贱,螺丝钉也有大贡献。无论将来的你们,是左右时局的英豪,还是行业领域的精英,抑或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只要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就一定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人生价值!
转眼之间,又到了依依不舍、挥手告别的时刻,我深知你们深深地热爱着吉林大学,我也毫不怀疑将来的你们会给母校带来更多的荣光。同学们,母校吉林大学永远是你们人生征途的加油站,永远是你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母校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也许几年后,当你们再回望母校时,在当年的宿舍边、曾经的座位旁、热闹的食堂里和挥汗的操场上,你们仍然可以打开青春的记忆闸门,任人生最美好的诗意在心间流淌。
这里,我想送给亲爱的同学们一首离别小诗: 如果你渴求一滴甘露,母校愿倾其无垠碧海; 如果你喜欢一片红霞,母校愿摘下整个云彩; 如果你期待一个微笑,母校愿敞开火热胸怀; 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母校愿陪你走到永远!
最后,我衷心祝愿你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勇立时代潮头,再谱青春诗篇!
谢谢你们!
第三篇:2011年李元元校长在华工开学典礼上讲话
希望之意义,在于责任、执着与未来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年一度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金秋,此时的华园不仅处处洋溢着丰收与成功的喜悦,更加因为你们新华工人的到来而饱含了无限的希望与生机。今天恰逢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我们在南校区举行隆重的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学校党委书记王迎军同志和其他党政领导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祖国各地的6203名本科新生、4250名研究生以及来自60个不同国家、地区的332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节日问候!衷心祝贺你们梦想成真,走进华南理工大学这座学术殿堂。
华工是一所什么样的学府?也许,你们在报考志愿表里填上“华南理工大学”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你们心中可能还充满了无尽的想象。我在这里度过了过半的人生岁月,深深地了解并热爱着这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我想以“希望”为题,谈一谈华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一谈老华工人的向往,谈一谈新华工人的使命。
我相信,今天出席开学典礼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心中装着希望、带着憧憬来到华工的,而这个希望和憧憬,将陪伴你度过这段人生中最美好、最难以忘却的岁月。诗人艾青这样形容希望:梦的朋友,幻想的姊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自己的前面,像光一样无形,像风一样不安定。希望是人们最真切的幻想和盼望,最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它无影无形,却美丽动人,是指引人们前行的灯塔,赋予人们不竭之动力;它温暖如春,但忽远忽近,让人们历经等待和挫折的考验,需要人们常常与忍耐和努力为伴;它霓裳飘渺,却平等善良,为平凡的人插上信心的翅膀、赋予神奇的力量。是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希望,每一所学校都需要希望,希望是力量、是信心、更是践行,需要人们为之不断的拼搏和奋斗。
希望之意义,在于责任,她来源于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自强不息。1952年,为了迎接新中国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进行了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汇聚了来自全国10余所大学的工科力量,一所新型的多科性工业专门学院—华南工学院诞生了。建校伊始,我们的首任院长、先后求学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人称“海陆空专家”的罗明燏先生,毅然谢绝美国航空顾问委员会对他的高薪挽留,回到祖国,献身华工的建设,虽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始终秉持“办大学,就要创一流”的信念,号召和影响了一大批新中国第一代理工科专家名师汇集华南工学院。我国著名教育家、电子学家,新中国无线电电子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冯秉铨先生,面对1956年全国第二次院系调整后全系只剩下3名教师的情况,毅然组建了4个专业的无线电自动控制系。一个人开了12门专业课,“一天干几天的工作,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使无线电自动控制系从无到有,到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和学院。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土木结构专家陆能源、人民画家符罗飞„„他们大多都是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到起步维艰的华工,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在老一辈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下,华工不久后就成为了全国文教战线的先进单位,1960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如今,你可以徜徉在由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的石牌坊下;瞻仰一番掩映在苍翠树林中的伟人塑像;夕阳下你或许会轻轻抚摸日晷上的投影和底座上依然雄浑的花纹装饰;你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华工开创者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正是源自对祖国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激励了一代代华工人面对前行路上的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昂首阔步!
希望之意义,在于执着,她来源于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南大门开辟了一条先行先试的快车道,华工乘时代的春风,在当时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精心筹划和执着坚持下,于1993年开创了全国“部省共建”与联合办学之
第四篇:2011年李元元校长在华工开学典礼上讲话
希望之意义,在于责任、执着与未来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年一度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金秋,此时的华园不仅处处洋溢着丰收与成功的喜悦,更加因为你们新华工人的到来而饱含了无限的希望与生机。今天恰逢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我们在南校区举行隆重的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学校党委书记王迎军同志和其他党政领导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祖国各地的6203名本科新生、4250名研究生以及来自60个不同国家、地区的332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节日问候!衷心祝贺你们梦想成真,走进华南理工大学这座学术殿堂。
华工是一所什么样的学府?也许,你们在报考志愿表里填上“华南理工大学”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你们心中可能还充满了无尽的想象。我在这里度过了过半的人生岁月,深深地了解并热爱着这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我想以“希望”为题,谈一谈华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一谈老华工人的向往,谈一谈新华工人的使命。
我相信,今天出席开学典礼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心中装着希望、带着憧憬来到华工的,而这个希望和憧憬,将陪伴你度过这段人生中最美好、最难以忘却的岁月。诗人艾青这样形容希望:梦的朋友,幻想的姊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自己的前面,像光一样无形,像风一样不安定。希望是人们最真切的幻想和盼望,最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它无影无形,却美丽动人,是指引人们前行的灯塔,赋予人们不竭之动力;它温暖如春,但忽远忽近,让人们历经等待和挫折的考验,需要人们常常与忍耐和努力为伴;它霓裳飘渺,却平等善良,为平凡的人插上信心的翅膀、赋予神奇的力量。是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希望,每一所学校都需要希望,希望是力量、是信心、更是践行,需要人们为之不断的拼搏和奋斗。
希望之意义,在于责任,她来源于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自强不息。1952年,为了迎接新中国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进行了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汇聚了来自全国10余所大学的工科力量,一所新型的多科性工业专门学院—华南工学院诞生了。建校伊始,我们的首任院长、先后求学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人称“海陆空专家”的罗明燏先生,毅然谢绝美国航空顾问委员会对他的高薪挽留,回到祖国,献身华工的建设,虽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始终秉持“办大学,就要创一流”的信念,号召和影响了一大批新中国第一代理工科专家名师汇集华南工学院。我国著名教育家、电子学家,新中国无线电电子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冯秉铨先生,面对1956年全国第二次院系调整后全系只剩下3名教师的情况,毅然组建了4个专业的无线电自动控制系。一个人开了12门专业课,“一天干几天的工作,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使无线电自动控制系从无到有,到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和学院。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土木结构专家陆能源、人民画家符罗飞„„他们大多都是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到起步维艰的华工,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在老一辈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下,华工不久后就成为了全国文教战线的先进单位,1960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如今,你可以徜徉在由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的石牌坊下;瞻仰一番掩映在苍翠树林中的伟人塑像;夕阳下你或许会轻轻抚摸日晷上的投影和底座上依然雄浑的花纹装饰;你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华工开创者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正是源自对祖国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激励了一代代华工人面对前行路上的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昂首阔步!
希望之意义,在于执着,她来源于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南大门开辟了一条先行先试的快车道,华工乘时代的春风,在当时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精心筹划和执着坚持下,于1993年开创了全国“部省共建”与联合办学之
先河;1995年第一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2001年被纳入第一批“985工程”建设大学。2003年学校敏锐地抓住国家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只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气势恢弘、建筑如诗、环境如画、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校区,不但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新的空间,而且促进了学校办学由多科性向综合性、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型、由半开放式向开放式的重大转变。近些年来,华工又不断强化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大幅度提升了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已进入ESI学科排名而成为国际高水平学科,轻工、食品、建筑、材料、化工等学科已名列国内前茅,一批理科和人文社科学科快速跃升到国内较高的水平;建立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通过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国制造”和“广东制造”向“中国创造”和“广东创造”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无论是像何镜堂院士这样被称作世博会“中国馆之父”的名师大家,还是像黄飞教授这样31岁即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青年才俊;无论是华工引进的广东省领军人才孙大文校友当选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入选“全球海外华人社区新闻人物”,还是世界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陈怡伉俪受聘华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无论是生物科学创新班学生3年20人次共13篇论文问鼎《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3年3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0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生论文提名;还是开设创新班、卓越班、国际班,成立创业学院;这些都印证了,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已经成为当代华工人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它像是希望的生生之源,为华工带来了今天的人才鼎盛、学术繁荣!
希望之意义,更在于未来,她来源于始终如
一、百折不挠的信念传承。同学们,华南理工大学自建校伊始就已经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共和国的命运和前途紧紧连在一起了,在这片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土地上,“建一流大学、让华工走向世界”是一代代华工人的夙愿,她承载着历史、连接着现在,更与未来相约。我们希望,到2013年,华工将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学的雏形;到2020年,华工将基本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52年,也就是华工建校100周年的时候,它将成为一所令人向往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校。如果说,一代又一代老华工人的辛勤耕耘奠定了学校现有的发展基础,那么,华工明日的辉煌将有赖于新华工人更加努力的拼搏。同学们,明年就是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的大庆之年,你们正逢其时,当你们因为信任和向往而选择成为华工人的那一刻起,你们的成长成才就已经注定与华工的希望、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联系在一起了,你们的未来就是华工的未来、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作为一名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的老学长,我常常感慨,时代赋予了我们这代人神圣使命,几十年负重前行,虽青春已逝但却壮心不已,只因心中希望之火还在燃烧。年青的学子们,你们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此,我想和同学们作如下约定:
第一,让我们约定,胸怀鸿鹄之志,登高望远,孕育希望之源。
同学们,希望之路漫长曲折,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才能为希望提供动力之源,才能在希望的航程中劈波斩浪、引吭高歌。你们不仅承载着自己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更寄托着学校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特别是在今天,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时候,在华南理工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时候,担责任于身,负使命于肩,你们责无旁贷。同学们,希望的路上,我们共同前行。让我们约定,高扬理想,挥洒青春,立大志,成大器,让华园成为你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新起点,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积极担负起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让我们约定,炼就卓绝之才,学贯中西,插上希望之翼。
同学们,希望之路布满荆棘,只有刻苦钻研,学贯中西,练就一身本领,才能插上希望的翅膀,飞越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最终的成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学”需要一种一丝不苟、滴水穿石的学习态度,还需要一种独立思考、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在华工,高素质、“三创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究式、研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术无起点”的创新氛围,各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计划,各种活跃的文体社团活动,都将为你们提供成长成才的广阔空间。你们是学校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敢于彰显个性,敢于冒尖。我相信,华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将激励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真至善,知行合一,迈入辉煌的学术殿堂。
同学们,希望的路上,我们共同前行。让我们约定,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这三四年的每一寸光阴,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方面有所建树,努力成为出类拔萃的国家栋梁之才。
第三,让我们约定,常修高尚之德,以德立身,攀登希望之峰。
同学们,希望之路充满诱惑,只有日省其身,树德为先,才能学有所成,才尽其用,攀上希望的高峰,看到最美的风景。大学之大,首先在于精神之伟大。我们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为首要,修身就是要自觉、自律、慎独,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宽宏的心胸气量,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学在严,为人要正,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人品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面对成长中未知的坎坷,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品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终身。你们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名扬天下的大英雄,但你们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社会脊梁。因此,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你们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学习和研究中,你们要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去获取成功。
同学们,希望的路上,我们共同前行。让我们约定,发扬和光大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理,淡泊名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健全、能力出众、全面发展、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时代精英。
同学们,华工的史册即将翻过第五十九页,静谧的西湖、秀气的钟楼、隽永的校训石,她们共同见证了希望在一代代华工人身上传承、践行。华工作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社会精英的摇篮,承载着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你们作为新一代华工人,将延续并承载着几代老华工人“建一流大学、让华工走向世界”的殷切希望。今天,美丽的华园以其温暖宽厚的臂膀拥你入怀,在这里,你将书写人生春华,收获岁月秋实;在这里,你将与师长同窗结下深深的友谊,邂逅一段终生难忘的情缘;在这里,你的每一步足迹、每一个成功都将打上“华工”的烙印。同学们,衷心祝愿你们放飞青春的梦想,奏响人生的乐章,未来属于你们,希望在你们身上!
第五篇: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新同学们:
人的一生中,真正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时刻并不很多,但我敢肯定,对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今天是这种为数不多的时刻之一,因
为它是你们人生新起点的里程碑。
你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处于人生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和爱好,但你们曾经做过一个共同的梦,这就是“北大梦”。今天,靠着你们的聪明才智,靠着你们的勤奋努力,这个梦变成了现实,你们如愿以偿!在此,我对你们本人,你们的父母家人,以及从小到大培养你们、帮助你们实现梦想的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北大欢迎你们!光华管理学院欢迎你们!
对光华管理学院来说,今天也是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一天。从此,我们多了145名本科生,153名普通硕士研究生,349名MBA学员,37名博士生。你们给光华管理学院注入了新的生命!我要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数量。最重要的是,我相信,再过10年,20年,或许30年,你们中有些人将成为杰出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有些人将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还有些人将成为著名的政治家、高级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你们将是中国社会的栋梁之才!当然,你们当中也许有人会去“卖肉”,但即便卖肉,那也是北大人在卖肉,一定与众不同!
我对你们如此充满信心,并不仅仅因为你们天资聪颖,也不仅仅因为我相信你们好学上进。更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你们个人聪明的脑袋与无数颗同样聪明、充满好奇的脑袋相连接,形成了一个智慧之网。在这个智慧的互联网上,你们不仅可以获得别人创造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人创造知识;每个人不仅是学生,同时也是老师。你们不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且与同代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一起向前!
你们带着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带着父母的期待,来到北大,来到燕圆。北大不仅是一个校园,北大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民族历史的象征。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智慧,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气。这里不断焕发你对自由的渴望,这里激发你创造的欲望,这里容不得平庸,这里永远追求卓越。
同学们,在今天的中国,上大学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必须向你们强调,北大是培养精英的大学,光华是培养精英的学院。这是历史赋予北大的使命,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全人类进步事业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使命。所谓精英,就是那些有理想、有激情、有耐心,想干大事的人;那些有思想、有知识、有责任心,能被委以重任的人;那些具有科学批判精神、能理性思考问题,有能力引领社会往正确方向前进的人;那些知书达礼,能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传统重任的人;那些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廉耻之心和是非之心的优秀公民。一句话,精英就是那些可以称之为社会楷模的人。光华管理学院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同学们,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能按照精英人才的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理念,你们的判断力,你们的行为方式,因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总是在精英的引导下取得的。为了成为真正的精英,你们不仅要学习做事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做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知书,而且要达礼。你们要热爱自由,但不可随心所欲不守矩;要张扬个性,但不可孤芳自赏不合群;要养成大家风范,但也不可不拘小节;要学会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但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要有远大抱负,但不好高骛远,以事小而不为;要激情
澎湃,但必须在理智的指导下选择行动;要甘于寂寞,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关注社会;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但绝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要心中装着多数人,但嘴上不可哗众取宠;要热爱真理,也应该尊重老师。总之,你们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当精英不当乌合之众!
同
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成为了北大人,光华人,这本身就值得你们骄傲。但你们必须记住,北大的名声和品牌是100多年来数以万计的北大人的心血所铸成。“北大人”这三个字是荣耀,更是责任;是将我们团结起来实现理想的一面旗帜,不是牟取一己之利的遮羞布。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北大的形象,光华的形象。你们有一万个理由为北大的品牌添彩,没有一个理由给它抹黑!
同学们,在短暂的兴奋之后,你们就要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们,读书是一个刻苦修炼的过程,你们的进步只能在“蓦然回首”时才能感到。因此,你们必须对科学有坚强的信念;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
同学们,我有幸在这个特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场合给你们讲话,是作为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特权。其实,我本人对学术研究的迷恋,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同学们的感情,与我的行政职位无关。作为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位普通老师,得天下英才育之,已是荣幸至极。我想,我们在座的老师都与我一起分享着这种感觉。我上面所说的这些话也是所有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想向你们说的。光华管理学院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我们的老院长厉以宁教授总是教导我们,学院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们最大的愿望是用我们的爱心和知识哺育你们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今天也是教师节,如果你们想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那就发奋努力吧!你们的进步是老师们能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