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元元校长 在吉林大学201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李元元校长 在吉林大学201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层林尽染、景色宜人的金秋九月,吉林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193名本专科生、7636名研究生,迎来了来自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421名留学生。在此,我代表吉林大学、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辛勤养育和培养你们的父母师长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今天对你们来说是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因为从今天起你们将融入到吉林大学的大家庭中,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吉大人”。今天对我来说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吉大建校65周年的昨天,中央宣布了对我担任吉林大学校长的任命,从此我将和你们18250名新同学们一起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征程,与吉林大学相识、相知直到融为一体!
吉林大学是解放前夕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65年来,吉林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产出了众多原创性科研成果,贡献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刚刚开始大学生活的你们,如何来认识大学、理解大学?如何来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吉大人?这些问题需要你们去严肃面对、深入思考、认真回答。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思考下面三个问题,这些是我作为教师在大学工作近30年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首先,作为大学生的你们,要清楚大学是什么?
人们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大学从诞生至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从中世纪最早建立的以传播宗教知识、培养教会和君主统治所需人才为主要目的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到19世纪初倡导“学术自由”和“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德国洪堡大学,再到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出大学要直接服务社会的理念,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大学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今天的大学,本质上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四大功能,肩负着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重要使命的教育机构和学术共同体。在这里,师生可以自由地探究真理、激荡心灵、放飞思想;在这里,大家可以理想地崇真、向善、求美、务实。也就是说,大学是一个研究学术、启迪思想的殿堂,是挖掘潜力、提升素质的舞台,是感悟先哲、创新文化的家园。
在大学中学习、生活,我们应该体验并维护她的庄严与神圣,那就是独立自主,自由开放,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应该始终牢记大学人的使命与责任,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还必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其次,作为吉林大学的大学生,要清楚吉林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
作为即将在这里度过青春岁月、放飞理想的地方,你们应该熟悉她、了解她、热爱她、呵护她。吉林大学至少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今天的吉林大学是2000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的,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又并入吉林大学。合校前,原各所学校都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办学历史。原吉林大学是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和东北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重镇;原吉林工业大学伴随着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兴起而成长壮大,被誉为“中国汽车农机工业人才的摇篮”;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由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先生亲手参与创建,是全国医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要基地;原长春科技大学是新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李四光倡导创办的东北第一所地质学校,是国家地质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信息通信类高等学校,为国家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原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的学科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北洋马医学堂,经过百年沧桑巨变,发展为以军事兽医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军事学校。新吉林大学成立后,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4年进入中央管理高校行列。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视察学校后曾指出:吉林大学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二是学科齐全、规模宏大。学校目前涵盖了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68,580人。学校现有6个校区8个校园,占地面积62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
三是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学校现有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9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新一轮“985工程”建设项目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14个。现有专任教师62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含双聘),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等高级人才近百人。聂荣臻、白求恩、李四光、林枫、吕振羽、匡亚明、朱光亚、唐敖庆、饶斌、余瑞璜、王湘浩、高鼎
三、徐立治、于省吾、金景芳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革命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曾先后在此执教。
吉林大学更值得向往的,是她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底蕴。从建校之初,学校秉承精英教育理念,坚持以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不仅培养了近百名两院院士、数百名的省部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及众多社会精英,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而且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吉大精神:“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矢志不渝,“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奋发豪情,“五湖四海、兼容并蓄”的宽广胸襟,“敢于担当、追求卓越”的崇高境界,等等,这些精神,正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凝聚着全校师生,吸引着八方贤达;这些精神,正是吉大永葆青春活力的力量源泉,是吉大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来到这样一所优秀的大学,我为同学们高兴,也为我自己高兴。在将来的岁月中,我们将一起走过,一起感受吉林大学的骄傲和伟大,一起弘扬和传承吉大的优良传统,一起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贡献才智!
第三,作为吉林大学的学生,要清楚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吉大人?
吉大是一所优秀的大学,更是一个令人骄傲的名字。作为新一代吉大人,你们要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始终心系使命和责任,立志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富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而言:
一是要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理想是境界,是情怀,更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无所适从,碌碌无为。毛主席讲,“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理想、就是信念,就是为了实现理想信念而矢志不渝的坚韧。我们的校友郑培民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几十年如一日秉承“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行为标准,书写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采,是我们吉大人的优秀楷模。我希望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地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前途与民族前途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而矢志不渝。
二是要成为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成功的吉大人往往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因而他们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声誉。在我曾学习和工作的华南理工大学,就有很多吉大的毕业生,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诚实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同
学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大学时光,要沉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打牢专业基础;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待学业,追求真理,敬畏学术,恪守学术道德。
三是要成为勇于创新的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就不会有发展。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吉林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尔基说过,学习如果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我希望同学们要在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挑战书本、敢于挑战权威,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四是要成为敢于担当的人。勇于担当,就是要勇于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们任重而道远。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时刻牢记使命,永远心系祖国和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学们,今天的吉大园,树木葱郁、花草芬芳,而你们的加入更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盎然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你们今天正好处在这个紧要的关口,希望你们要十分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走好人生这关键的一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让“吉林大学”这个名字因为你们而更加辉煌!努力吧,同学们!未来属于你们,成功属于你们!
谢谢大家!
第二篇:李元元校长在科技大会上讲话
李元元在学校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学校今天召开的科技大会,是继2006年之后的又一次非常重要的科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挥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推动协同创新,促进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更加紧密地结合,为学校“十二五”科技工作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加快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
刚才,赵继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做了科技工作报告,回顾了学校“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情况,展示了我校近几年来科技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科技发展形势,阐述了我校“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我完全同意。会后,请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化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体会。学校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是全校科技工作者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同心协力、勇于开拓、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各部委,以及吉林省和长春市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学校的党政班子,对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吉林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斗在科技一线的广大师生和科技管理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是高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最近,学校制订了《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学校在下一个发展阶段,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术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文化荣校”四大战略,以高水平的学科群、高层次的人才队伍、高起点的创新基地、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准的国际交流合作“五位一体”建设为抓手,探索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对学校的科技工作在未来国家教育和科技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深度的探讨,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使我校的科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面,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就今后在推进学校科技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谈几点初步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要处理好学校科技工作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是研究型大学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显著特征。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把我校建设成国内一流、1 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到2046年建校100周年时,把吉林大学基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例如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国际合作科研机构数量、科研经费总量、重大科技项目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国家级奖励数量等数据已作为主要发展指标列入学校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这些指标是目前国内外官方和民间对大学做出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些指标能否实现,不但关系到学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而且更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关系到学校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提高对学校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下定决心,以超常规的气魄和努力推动学校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以高水平的科技工作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促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打造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产生卓越的学术成果,实现更好的社会服务,从而确保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要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技工作为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但由教学工作的水平决定,而且由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育人的水平决定。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结合,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大学学术持续发展的两翼。
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现有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在知识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学术前沿地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式研究型学习,不仅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主导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场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训练创新性思维,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一步学校的科技工作应注重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融汇最新科研成果入课堂、入书本、入教材。要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深入开展。要鼓励科技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更多地承担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要让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向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学生开放,同时吸纳一部分学生直接参与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从而建立起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巨大的人才优势和创新潜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三、要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
“顶天”是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或科学发展前沿,开展重大科学课题或关键技术的研究,创造居于国内外一流水平的成果,支撑和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立地”,是指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切实解决各地区、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大量的科技问题。“顶天”和“立地”是辩证的关系,科学前沿的突破,可以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巨大变化,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反过来,当科技成果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时,也支撑了科技工作者继续从事前沿的研究。
目前,我校在围绕学科前沿、瞄准国家目标组织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全校来说,我们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学校下一步科技工作的方向,就是既要“顶天”,又要“立地”。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和组织一部分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全力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重大军工项目等,努力解决国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军工中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级科技奖励,真正起到“顶天”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另一个方面,要组织和动员大部分科技力量主动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研发新技术,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真正起到“立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四、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把科技成果(包括项目、经费、论文、获奖、专利等)数量的增长作为优先目标。在官方和民间的统计资料中,数量的排序也往往决定一个学校的位置。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观在科教领域中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些高校已开始转向更加重视对质量指标的追求。对于我们吉林大学来说,今后要把对科技工作的评价放在数量和质量并重上,逐步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目前,我们吉林大学的科技成果,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在同类高校当中数量和质量都不占有特别的优势。而且,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一些评价,对数量还是很重视,所以我们不能说,现在数量已经足够,可以只管质量,不用管数量了,这一点将来也许有一天会做到,但是目前做不到。我们整个评价体系要逐步从数量与质量并重,逐步转向更加重视质量。无论是论文,还是申请的专利,或是争取的成果,都要追求更高的质量。我们要通过加快数量的积累为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将数量的优势尽快转化为质量的优势。在承担科技项目方面,既要力争科技经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更要重视所承担项目的类别和质量,重视项目成果转化的影响力有多大;在科研基地的建设方面,既要争取新基地数量的增长,更要高度重视现有国家级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目前,吉林大学的国家级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总的来说,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我们在工程应用方面,国家级基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差距都比较大。像我们同类型的学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者工程实验室这些工程类的国家级基地,一般的情况下都会有5-10个。所以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在争取新基地的同时发挥好现有基地的作用,使它在学科建设、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人才培养特别是吸引和培养拔尖人才方面起到领头作用。在争取科技奖励、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方面,要鼓励教师申报高等级的奖励,在权威的刊物发表论文,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尽可能申请发明专利,特别是能够构成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学术评价制度,着力建立数量和质量兼顾而更加注重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持续关注科技经费总量和获得成果数量的基础上,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的扶植政策倾斜度。
五、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起点,任何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必然要以基础研究的突破为先导,基础研究在注重新发现和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关注研究成果现实或潜在的应用前景。这一点对我们吉林大学的基础研究来说也是适用的。吉大的基础研究有传统,有优势,我们要继续发扬我们的优势,坚持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们要关注基础研究的应用前景,因为这是我们基础研究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体现。应用开发 3 着眼于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科技问题,应用开发必须尽可能地运用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吉林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来说,就现阶段,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都不可或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发挥学校基础研究的优势,加强原始创新,着眼于科学前沿,把握国家基础研究重要研究方向,选择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对国家发展具有全局和长远影响的关键领域,有效组织力量开展基础研究的攻关,力争在科学上取得原创性突破。要鼓励支持和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潜心基础研究的优秀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为从事基础和前沿研究的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长期潜心研究的环境。吉林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曾创造过辉煌。在唐敖庆院士的带领下,我们两次拿到自然科学一等奖。就从这点来说,吉大在全国的影响,任何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对吉大特别尊敬,学校在这方面要好好地总结经验。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些很好的苗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预示着我们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学校在这方面要制定好的政策,鼓励一部分人长期潜心研究及从事基础研究。这不但是为了大学的荣誉,也是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因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往往就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成果。所以,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同时,要着重加强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学校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服务和支撑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要发挥学校在地方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促进高校知识和技术转移。这点非常重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或者说在发展吉林省经济方面,要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以前我们虽然有这方面的例子,但是毕竟还很少。前面三个学院讲到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对它所在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目前还不敢胸有成竹地说,或者是非常自豪地说,吉林的发展或者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离开了我们吉林大学就不行,我们的底气还不是很足。应用开发方面我们还要加强,要把我们的潜力发挥出来,主动地面向主战场,主动地深入到行业、企业当中,发现问题,提出科技攻关目标,提出相关课题。这一点在现阶段一定要引起吉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水平,能够像基础研究的水平一样在全国特别是在我们东北地区,尤其是在吉林省产生更大的影响。学校的发展是与地方、区域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我们有一个概念叫“跳出教育看教育,适应变化谋变化,融入发展促发展”,只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力,促进了地方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更多地从地方的发展中获得我们自己发展的资源,获得对学校发展更大的支持。从这点来说,科技工作的作用和力量都是非常大的,也是服务社会的一个主要形式。
六、要处理好重点发展与统筹兼顾的关系
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理想方式。然而,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国家不同时期对不同的领域和学科支持力度不同,校内各学科发展水平也不一致,特别是对于我们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分布面广的综合性大学来说,要想各个学科都同步发展很难实现。因此在某个时期、某个方面会形成相对的重点领域。这些重点领域会获得国家、社会、学校更多的支持,其中既有主观努力因素,又有国家发展的客观原因。学校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国家发展形势,集中精力做大事,扶优、扶强、扶新,使得各项工作安排得主次有别、缓急有序。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并提出各方面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使用方案和配套政策。实现协调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一个方式,我们要努力实现。但就吉林大学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资源有限,再加上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它的重点,因此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比较一致的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机会肯定会多一些,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些机会。从校内布局来说,我们要扶持一些强 4 势学科、优势学科优先发展,扶持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优先发展,通过这些学科的优先发展来带动相关学科乃至更多学科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有目标,保重点,通过部分学科、部分学院的优先发展,带动其他学科其他学院的发展,在科技工作当中必须注意这种问题。
我们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五”的后期,显示出很大的加速度。我希望“十二五”能保持这样一种比较大的加速度,因为不加速,真的会被淘汰。科研经费总量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我们的科研经费为什么总量还不够大?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大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我们纵向的科研项目,特别是自然科学基金,应该说还是不少的,在全国并不落后。但是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从全校来说,我们在医学、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还有巨大的潜力,同类型学校,这一块的经费往往占到全部经费的40%甚至超过50%,而我校医学、生命科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20%左右,所以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还有横向经费,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一般情况下,应用开发、应用研究为主的横向经费可以占到科研经费的30%以上甚至更多,有些将近50%。而我们的横向经费只占总经费约20%,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全校无论是教师还是研究生,都对加快学校科技发展鼓足了劲,下一步,除了动员大家继续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以外,还要从政策方面,包括对教师、研究生和导师评价的政策、人事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家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能做基础研究的做一流的基础研究,能在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显示自己特长的继续在这方面努力,包括工程化和产业化方面,我们都要高度重视。
此外,我们这么大的一所大学,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或者以应用我们吉大技术为主的上市公司,这方面也要努力。我们要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力度,产出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支持地方发展,争取获得地方政府更大的支持。总之,我校底蕴深厚,潜力很大,只要我们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努力奋斗,学校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和发展。
围绕学校已确定的发展战略,科技工作应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瞄准国家目标,组织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二是依托大项目组织大团队,产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三是建立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转移、科技管理、制度体系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领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四是面向行业需求,加强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发展,在经济保增长、调结构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五是扩大开放力度,加强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学术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文化荣校”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三篇:李元元校长 在吉林大学201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李元元校长 在吉林大学2011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层林尽染、景色宜人的金秋九月,吉林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193名本专科生、7636名研究生,迎来了来自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421名留学生。在此,我代表吉林大学、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辛勤养育和培养你们的父母师长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今天对你们来说是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因为从今天起你们将融入到吉林大学的大家庭中,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吉大人”。今天对我来说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吉大建校65周年的昨天,中央宣布了对我担任吉林大学校长的任命,从此我将和你们18250名新同学们一起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征程,与吉林大学相识、相知直到融为一体!
吉林大学是解放前夕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65年来,吉林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产出了众多原创性科研成果,贡献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刚刚开始大学生活的你们,如何来认识大学、理解大学?如何来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吉大人?这些问题需要你们去严肃面对、深入思考、认真回答。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思考下面三个问题,这些是我作为教师在大学工作近30年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首先,作为大学生的你们,要清楚大学是什么?
人们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大学从诞生至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从中世纪最早建立的以传播宗教知识、培养教会和君主统治所需人才为主要目的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到19世纪初倡导“学术自由”和“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德国洪堡大学,再到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出大学要直接服务社会的理念,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大学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今天的大学,本质上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四大功能,肩负着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重要使命的教育机构和学术共同体。在这里,师生可以自由地探究真理、激荡心灵、放飞思想;在这里,大家可以理想地崇真、向善、求美、务实。也就是说,大学是一个研究学术、启迪思想的殿堂,是挖掘潜力、提升素质的舞台,是感悟先哲、创新文化的家园。
在大学中学习、生活,我们应该体验并维护她的庄严与神圣,那就是独立自主,自由开放,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应该始终牢记大学人的使命与责任,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还必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其次,作为吉林大学的大学生,要清楚吉林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
作为即将在这里度过青春岁月、放飞理想的地方,你们应该熟悉她、了解她、热爱她、呵护她。吉林大学至少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今天的吉林大学是2000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的,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又并入吉林大学。合校前,原各所学校都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办学历史。原吉林大学是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和东北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重镇;原吉林工业大学伴随着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兴起而成长壮大,被誉为“中国汽车农机工业人才的摇篮”;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由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先生亲手参与创建,是全国医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要基地;原长春科技大学是新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李四光倡导创办的东北第一所地质学校,是国家地质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信息通信类高等学校,为国家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原中国人
第四篇: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1
校长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
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在这充满丰收喜悦的金秋10月,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迎来了新学年第一次表彰奖励大会。首先让我代表校委会向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同学致以新学年亲切的问候!祝我们的老师、同学家庭幸福,学习进步!祝我们的学校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今天召开这次表彰大会,其目的就是盘点以往的成绩,规划新的蓝图,以百倍的信心来开创我们海中更加美好的明天。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成绩斐然的一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威海市校园绿化先进单位、威海市绿色学校、乳山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乳山市食堂管理先进单位、乳山市十佳文明校园、乳山市优秀团支部。并连续第六年获得乳山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
本学期有20多名教师获市级以上奖励;有80多名学生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在去年10月份举行的威海市第八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中,我校有4名学生获得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居我市前列;在乳山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我校又一举获得初中男子、小学男子团体第一名和小学男子、小学女子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作为乳山市农村学校的先进单位迎接了山东省
教育示范县和山东省课程实施水平的评估验收工作,获得了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同学们的刻苦努力,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过去的成绩只能成为鞭策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新的学年,新的开始,带给我们的将是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希望。打造一流品牌名校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努力的方向。面对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更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员工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为此,我提出两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希望全体教师始终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博学为本。衷心希望海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文明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同时,我也衷心希望老师们能够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不断激发出斗志和活力,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潜心教研,尽快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和行家,成为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钦佩的优秀教师,从而无愧于我们光荣的职业。
第二,希望全体同学要富有责任、文明守纪、全面发展。“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责任、对亲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同学要讲团结,讲诚信,讲文明;对老师要讲尊敬,讲礼貌,珍惜每位教师的劳动成果;对家长要讲孝敬,做好儿女;对班级要讲关心,讲热爱,讲奉献;对于我们共同拥有的学校,每位同学都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使她成为文明的摇篮、学习的乐园;树立文明习惯意识,处处显示良好的精神风貌。
青少年时代是打基础的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好好把握,充分利用时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新起点,一定要高要求,高标准。要把学习当作享受。当今时代,学习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行为,你愿意或不愿意,只要你在生存、在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件苦事,但万事万物都有两方面,走出阴影就是阳光,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上,要学会多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乐趣,满怀兴趣的投入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母校报喜。我希望海中的每位学生人人争做聪明好学、文明守纪、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老师们、同学们,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我想说的是,对知识来说,对人生来说,收获的季节不在四季的变化,而在于实实在在的每一天,她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策马扬鞭,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海阳所镇中心学校永远和谐、温馨!
最后,我再次祝愿全体教职工在新的学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全体同学学习进步,理想成真!
谢谢大家。
第五篇: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肇州新福中学
王一迪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虎步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展鸿图!度过喜悦、祥和、温情四溢的寒假,带着新的心情、新的希望、新的目标迎来了2012新的学期。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天我们有机遇又有挑战。
我们的机遇是我们所有师生有大爱情怀。亲历国家大庆,祖国快速发展、国家雄厚实力我们是历史的证人,为此我们自豪!
我们的机遇是我们所有师生有不懈的追求。全体师生同心协力、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有实力!
我们的机遇是我们所有师生有务实的精神。我校管理严、校风正、学风好、教风勤在区域内已形成共识,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络绎不绝,我们有人气!当然2012年我们也必然要面对挑战学校发展面临挑战,新的三年规划正在制定中,我们将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因此2012年学校工作要把握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遵循稳步推进的原则, 坚持抓核心、求突破的策略, 坚持抓重点、求协调的策略, 坚持打造和谐文化、培育健康氛围的策略, 全面谋划和落实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 重点抓好德育工作、教学常规、校本教研、课程建设与实施管理、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 促进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的学生面临挑战,初死学生将迎来最紧张的中考进行时;初三、二学生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学期,初一同学如何打好初中生活的基础?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懂得惜时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以善小而不为。重视自己的发展性习惯养成。好习惯,好人生。
学会自我调整、学会自我约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感恩。
老师们同学们!面临机遇我们将牢牢把握、面对挑战我们充满信心,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我们永恒的主题,2012年将是我们奋蹄前行的一年,将是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的一年。
最后,祝老师们在新的学期里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家庭幸福!祝同学们快乐成长,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