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5: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 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 目前全世界的减排压力和技术格局,对中国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是对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海淀区的考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减排情况,因此,对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企业发放了基本情况调查表,召开节能环保企业座谈会,通过统计、整理、分析和总结,形成此报告。

一、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技术研发优势突出

作为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之一,科技智力资源高度密集是海淀区的突出优势。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北京市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目前,海淀区拥有有各类高技术企业

1.3万余家,约占北京市的80%。2008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其中,海淀园近5000亿元;在海内外市场上市的企业超过100家。中关村聚集着节能环保技术方面的科研机构4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北京重点实验室11家、国家和北京市的检测中心20余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5%、33%和40%,而这些机构研发资源的90%以上聚集在海淀区。

作为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排名全国前列。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从2002年的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5万人,年均增长19.6%,比全部从业人员增长速度高8个百分点;环保产业科技活动经费、R&D经费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三项经费支出,2002-2007年间年均增长分别为41.5%、36.2%和61.3%。这种优势使海淀区成为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智力资源高端集聚区。

(二)产业蓬勃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海淀科技园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底,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共有企业1966家,是2002年数量的2.3倍;实现总收入659.5亿元,是2002年的5.5倍,年平均增长32.9%;上缴税费25.4亿元,年均增长29.1%;出口创汇总额6.18亿美元,年均增长41.5%。这几个数据表明节能环保行业,也就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实施主体,在海淀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海淀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趋显见。

海淀区企业在大气(室内空气)治理、太阳能光热利用、半导体照明等领域显现出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技术向全国工业、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辐射的同时,部分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进入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嘉博文公司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开发,是2008年奥运会指定处理商,其有机农业基地为奥运会提供了690吨有机食品,美国康地集团、高盛集团、上海光明食品集团等国内外机构投资或入股,其项目已在其他城区和多个省市落户;仁创科技用沙粒制造的可渗透砖国际独创,并大量用于奥运场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三强、国内第一的水平,是国内污水资源化和膜生物反应器研发与应用领域实力较强的企业,至2007年,碧水源已建成的MBR废水资源化工程总能力达1亿吨/年,居世界前列;远大空调是国内知名的节能非电空调主机开发商,作为国际气候组织在中国的首批三家合作伙伴之一,将与该组织在节能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

(三)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成效显著

循环型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用友循环经济试点园在园区建设中突破传统绿色概念,采用了地源热泵、冰蓄冷和余热利用、太阳能景观灯等十余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市乃至全国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六里屯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进行垃圾的综合处理和再利用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实施治污、废物、废气利用等方面的循环,构筑固废静脉产业链;中关村创新园、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环保园等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园区,努力建设集科研、中试、生产、服务、科普于一体的零排放环保科技示范园。

二、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分析

(一)企业的构成经过对在海淀区注册的节能环保企业1966家的业务进行划分后,只有700家左右属于节能环保企业。而在这些企业当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以下几个主要技术领域:

·风力发电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和小型光伏电池技术 ·再生能源技术,包括沼气和垃圾焚烧 ·电池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 ·热泵技术

·输变电和电力节能技术 ·水和污水处理技术 ·燃煤和燃油技术 ·燃煤污染控制技术

由于海淀园的统计信息量有限,我们只能对其企业的业务领域进行基本判断,而无法对业态进行分析。据此,我们通过海淀园的支持向这1966家企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了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发回调查表的企业为151家,去除中关村软件园后剩150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如果按照700家节能环保企业计算,则占到了21.1%,这个比例应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这些企业2008年实现了74.1亿的销售收入,创造了8.4亿的利润,缴纳了2.9亿的税金。

(二)行业分析

对150家企业进行技术领域分类如表1所示:

表1数据表明,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企业还是以做“减法”为主,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多数是以节能减排为主营业务,而做“加法”的企业不足10%。从调查表中很难分析出这些企业具有品牌技术或品牌产品。

对150家企业按财务状况分析如表2所示: 表二的数据表明,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超过亿元销售收入的企业只占7%,但是纳税额却占到了所调研企业的28%。这说明,使节能环保企业做大做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对企业调查表的统计,53%的企业表达了对资金需求的希望,51.6%的企业希望得到政策的支持,37.7%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大对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36.4%企业希望建设公性平台,32%的企业表达了对土地优惠政策的需求,25.8%的企业表达了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调研任务,我们还组织召开了一次节能环保企业座谈会,组织区内30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就如何更好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各企业发言踊跃,反映出了很多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产业特点

节能环保企业所从事的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或节能减排产业。这个领域多数都带有民生保证的性质。这个领域具有以下特点:

政策依存度高:节能环保企业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将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说,政策是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如果没有节能和减排指标的限制,很少有企业会主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节能环保产业需要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才能够保证核心技术的发展,这在欧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因为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受到限制,所以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企业所从事的技术领域除风能外与国际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尚有很大的距离,发展空间非常大。如果节能环保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其发展只能是在“减法”产业中徘徊,如果政策稍有变动,其生存将受到威胁。

劳动密集型:节能环保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拉动就业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海淀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对就业增长率的贡献排在首位。

收益缓慢:由于节能环保产业范围小、竞争激烈、研发投入高等特点,造成了所调查的150家企业当中有38家在2008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亏损,这38家企业还是缴纳了7353万元的税金。节能环保企业当中有较多的企业的纳税高于利润。

(二)企业需求

对资金的需求:150家参与调研的企业当中有53%的企业表达了希望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欧州各国政府和风投公司在1990年代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低碳经济领域创新技术的研发。也是这些投入的资金促成了当今欧州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更需要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调研座谈会上各企业都表达了对资金支持的需求。这说明该产业发展必须有政府资金的支持。

对政策的需求:在目前中国的发展状态下,如果没有法规和政策的限制,企业或个人很少会主动去为缓解温室效应而努力,很少会主动采取节能环保措施。只有法律和法规的存在才会培育这个市场。例如,太阳能在德国的应用就是靠对太阳能用户实行补贴政策的引导才发展到目前的蓬勃状态。政策体系应包括法制、机制和体制方面的规范。法制能够提供行动的依据,机制能够保证行动的主动性,体制能够保证行动的效率。

公众宣传的需要:企业调研座谈会和37.7%的企业调查表都反应出企业需要政府加大对节能环保的宣传,这也是舆论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市场培育。只有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才会深入人心,逐渐采用生态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推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整个社会进入良性循环。

建设共性平台的需要:目前的节能环保领域的市场还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或规范的政策行为。企业希望建设一个公正的共性平台,政府和企业都是参与者,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和评价体系,使真正的创新成果能够不断涌现,同时可以促使创新技术的良性竞争,加速创新成果的有效集成和创新要素的释放,从而形成产业的集群性发展。这个平台还可以增强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渠道。

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而现在的北京市户籍政策却限制了人才的引进。在企业调研座谈会上绝大多数企业都对户口与人才的矛盾表达了困惑。海淀区是国家级创新示范区,而人才不一定都已经在北京。外地高端人才进京各企业几乎都解决不了户口问题。32%的企业调查表也反映了户口和人才问题。

对土地的需求:企业调查表数据显示,有25.8%的企业希望能够有土地优惠政策。

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 年)》提出的建设“绿色北京”的重要内容是通过产业发展高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输出绿色化,培育以绿色产业为主的新经济增长点,打造绿色生产体系。要加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力度,把北京建设成为引领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研发中心、示范中心、高端制造中心。

海淀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要坚持“高端、优质、轻型、低耗”的产业发展方向,严格企业准入关,通过金融财税政策的倾斜,吸引更多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企业入驻我区并发展壮大。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技术成果的培育、转化与推广方面率先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区域优势,在全区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构建样板工程。通过能源审计试点,引导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实施节能改造,促进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整合适用技术,推动核心区建设

紧紧抓住建设核心区和创新型试点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和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在北部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开发建设中,从前端规划设计入手,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考虑各种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把北部地区打造成为循环、低碳、绿色园区。

(二)加强试点示范,推广新技术应用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强对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生态资源与环境利用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加大市、区政府采购政策落实力度,以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集成示范效应的循环经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工程,实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内涵式促降的双赢效果。引导重点用能企业注重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

(三)加大政策创新,保障专项资金支持

在园区建设方面加大政策方面的创新,将园区建设投入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支持技术创新,培育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航母”企业,那么海淀区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潜力将不可估量。同时,区政府专项资金应该加大对前沿低碳技术和资源循环技术的支持力度,这样海淀区的创新地位才会得以巩固。

(四)建立评价体系,促进技术产业化

建立公正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推出一批真正有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可以成为评价创新的依据,也可以成为奖励创新技术的依据。该体系可以组织产业成员共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为节能减排制定价格体系等等。该体系的建设也可以减少或避免政府出现判断失误的机会,还可以培育企业间的联盟。

(五)税收政策倾斜,提升发展动力

建议给节能环保企业适当的税收政策倾斜,使企业提高创新积极性,渡过发展前期的难关和因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收益相对滞后的现实问题。

课题主持人:

刘伯正海淀区发改委主任 课题组成员:

王澎海淀区发改委副主任

张荣举海淀区发改委主任助理、环资科科长 刘波海淀区发改委环资科副科长 张悦海淀区发改委挂职主任助理(执笔人:张悦)(责任编辑蔡冬梅)

第二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带领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组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发改委、科技局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制定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方案》,召开了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赴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三川自控、国祯环保、同智机电等企业调研;还前往常州、无锡、宁波三地开展比较式调研,考察了广源热电、新誉集团、无锡尚德等企业。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国内外有多种提法。参考多方面意见,我们认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为对象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相关配套服务等行业的总和。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制和服务、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领域初显优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节能与环保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材料三大领域已初步形成优势。据《合肥市—2012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82户,超过1亿元产值的企业30家,完成产值240亿元(包括节能家电产值、部分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值约150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约3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约60亿元。行业科技人员近2.5万人。

2、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先后有45家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获得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有6家,国风集团、东华工程科技、通用机械研究院、国祯环保、继远电网等是我省第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近两年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支持的近百项,新产品8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近200项,在太阳能光伏、生物能源、锂电池、污水处理、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化基础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3、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目前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涵盖的技术领域较宽,处于培育成长时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产品涉及到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产品(服务)涉及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门类和体系。

4、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所显现

美菱、荣事达两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全国2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业链;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可完全代替进口装备,荣事达、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国轩高科、安兴高科等企业积极推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工艺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结点;江淮汽车、安凯汽车、英科智控、同智机电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为首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业,生物质油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祯环保的销售额排全国第8名(全省第1名),该公司主持或参加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已有6项行业标准获批准发布;利特环保、元琛环保等在烟气脱硫、除尘领域有一定的实力,利特环保是全国环保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工业节能、绿色照明领域也有一定产业基础,三川自控、云龙科技、大明电子等发展较快。

二、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条件和机遇

从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是具有较丰富的资源。一是农业资源。我市三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一方面,有利于家禽家畜的规模化养殖和肉类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以农业秸秆、枝丫材、垃圾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板、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沼气、生物有机肥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业废弃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我

第三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带领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组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发改委、科技局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制定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方案》,召开了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赴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三川自控、国祯环保、同智机电等企业调研;还前往常州、无锡、宁波三地开展比较式调研,考察了广源热电、新誉集团、无锡尚德等企业。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国内外有多种提法。参考多方面意见,我们认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为对象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相关配套服务等行业的总和。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制和服务、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领域初显优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节能与环保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材料三大领域已初步形成优势。据《合肥市—2012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82户,超过1亿元产值的企业30家,完成产值240亿元(包括节能家电产值、部分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值约150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约3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约60亿元。行业科技人员近2.5万人。

2、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先后有45家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获得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有6家,国风集团、东华工程科技、通用机械研究院、国祯环保、继远电网等是我省第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近两年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支持的近百项,新产品8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近200项,在太阳能光伏、生物能源、锂电池、污水处理、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化基础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3、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目前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涵盖的技术领域较宽,处于培育成长时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产品涉及到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产品(服务)涉及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门类和体系。

4、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所显现

美菱、荣事达两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全国2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业链;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可完全代替进口装备,荣事达、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国轩高科、安兴高科等企业积极推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工艺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结点;江淮汽车、安凯汽车、英科智控、同智机电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为首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业,生物质油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祯环保的销售额排全国第8名(全省第1名),该公司主持或参加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已有6项行业标准获批准发布;利特环保、元琛环保等在烟气脱硫、除尘领域有一定的实力,利特环保是全国环保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工业节能、绿色照明领域也有一定产业基础,三川自控、云龙科技、大明电子等发展较快。

二、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条件和机遇

从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是具有较丰富的资源。一是农业资源。我市三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一方面,有利于家禽家畜的规模化养殖和肉类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以农业秸秆、枝丫材、垃圾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板、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沼气、生物有机肥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业废弃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项目的投产,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将增至400万吨,铁渣等废弃物大量增加。其综合利用技术已经成熟,我市每年还消化外地粉煤灰、铁渣100万吨。三是地热资源。据地质勘察发现,我市周边存在地热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为地热供暖、地热种植养殖提供条件,为深度开发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二是具有较广的本地市场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随着一批重化工业项目的投产,全市用电量还将剧增。近几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或达到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要求,生物质能的技术不断突破且商业利用成本不断降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二是节能环保产品需求旺盛。随着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安徽桑铌公司年产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德国大陆轮胎合肥项目、京东方6代线项目、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项目的陆续投产,一方面,因技术和装备先进改变了我市原有重化工业“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我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压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现实市场需求。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撑。我市拥有一批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学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气环境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制冷设备检测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拥有国家、省重点学科8个,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这些意见在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将提出明确的支持政策。我市出台了《合肥市—2012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近期又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即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政策保障范围涵盖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阳光电源、国祯环保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从自主知识性研发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面对新兴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资本积累缓慢,企业发展资金难以筹集;企业对技术 的衰减周期认识不足,引进社会资本时犹豫不决,担心股本结构中技术份额被低估,往往错过最佳利用时机,由于不能及时果断引进战略投资,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的缺乏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当新兴市场迈入成熟阶段时,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二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为数不多的企业,其产品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为国内龙头企业配套,但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带动能力较弱。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或不能持续,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推广难,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核心关键技术的应用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高科技产品受到传统习惯或管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属于政府政策驱动型市场,没有各级政府政策的强力驱动,市场启动困难,步入成熟市场时间较长。而且国内外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

四是产业规划指导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层面确定的,市政府所作的产业规划如何与国家、省里规划衔接协调,市政府如何出台具体政策促进和扶持本地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制定政策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近年我市也制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单一部门制定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在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方面尤其是具体落实上存在不足,企业反映规划指导的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

三、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同时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见附件。

四、推进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首先,我市要尽快成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工作。成立“节能环保产业专家委员会”,广泛吸纳我市以及省内外专家,把脉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前景和规划,组织业内专家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对重点项目和引进项目进行识别和市场前景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合肥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重点领域行动计划,并做好与国家、省里相关规划的衔接,明确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各行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发挥规划引导发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实有效的产业推进机制

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对国家和省里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优先安排土地;对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好我市刚出台的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并希望出台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文件。

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给予政策支持。一是税收优惠。参考上海做法,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资金和投资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项目,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三是市场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新能源项目系统集成商采购我市新能源企业产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业之间采购产品或委托加工服务,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资金补助;按照新能源企业出口额给予国际市场拓展费补助;对列入商务部“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进出口结构资金目录”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政务支持。市县区政府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进入市场销售,满足消费需求。

支持应用项目建设。实施阳光学校(宾馆)工程,支持学校和宾馆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农村推广适用太阳能热水器,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扩大新光源led节能产品在城市、乡镇

景观照明和宾馆饭店等方面的应用,生产企业投资,节约电费由生产企业与使用单位分享,实行合同管理。鼓励符合安装条件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安装大型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中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论证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具备安装条件的,必须进行一体化设计,市建设部门结合建筑节能工作,每年安排一批项目,通过市场驱动,引进大型光伏企业。市电网企业要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积极提供并网的条件。根据《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市财政应给予资金补助。对能耗大、占地面积大的公益建筑、大型工业厂房和商业建筑,逐步强制要求采取节能措施,帮助推荐好的节能产品和实施方案;对城市新建住宅小区,要求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或预留管道以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循环水利用。借鉴“三市”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支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对在本市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或经国家、省和我市认定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凡符合相关规定的,支持列入《合肥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列入《合肥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鼓励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政府支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环保项目时,应予以优先采购。

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先进经营模式,加快企业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拿出优质资产或技术吸引国内外企业参股、控股或收购,不断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通过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欢迎和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在我市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机构,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

4、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一些先发城市经常组团来我市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沟通联系,我市更要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级和国家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有效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5、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标准规范

鼓励发展以工程建设、技术咨询、检测认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为主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制定、修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产品,在能效、建设、设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产品和工程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方面建设。加强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的宣传教育与知识普及,倡导绿色能源消费理念,增强社会认同,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加快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循环经济园建设,尽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绿色电池产业基地,加快我市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配套;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根据产业发展,视情规划建设光伏产业园、生物能源产业基地。完善产业基地准入标准,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入驻。

分行业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兼并重组,尽快建立起产业带动效应大、辐射作用强的大企业集团,强化产业基地的竞争优势。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和配套。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加工服务。

7、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投入,重点培养和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这方面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对引进的高端人才,愿意在本地落户的,可优先解决住房与孩子入学问题;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国有独资或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公司改制时,可规定将国有净资产增值中不高于40%的部分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企业骨干人员。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和分红权的激励。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面向产业基地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多层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业人才;鼓励产业基地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支持企业自己开展人才培训,政府给予补贴。

牵头领导: 王世清 调研组长: 石新民

调研组成员:金维平方 敏 李 保 张 红 金 萍 徐 易 王 勇 胡 斌 袁德跃 执笔人: 徐 易

附: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一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一、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常州市情况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生物柴油、动力电池、核电设备等领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比较完整,配套能力很强;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40多家,拥有新誉风电、卓润风能、天山重工等骨干企业;生物质能产业、核电设备产业,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常州市新能源实现产值198亿元,光伏产业产值为160亿元,风电设备实现产值30亿元。

常州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452家,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在环保设备生产、水处理、垃圾焚烧、污泥综合利用等领域,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高新企业。

2、无锡市情况

无锡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两大产业,已经形成以尚德、远景等为代表的,技术水平先进,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无锡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372亿元, 光伏产业302亿,风能产业70

亿元,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40%。目前无锡光伏太阳能产能产量、出口贸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近40家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无锡风电制造业已经有完备的体系,风电设备企业30多家,核心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无锡市倾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环保科技工业园。,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1350多家,上市企业4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营业收入200多亿元,税利收入30多亿元。无锡市与全国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启动建设了全国第一批国家认可资质的环保水处理设备(产品)检测中心、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检测和支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3、宁波市情况

在宁波,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是环保节能产品的生产以及生产设备的节能改造,都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参与。,宁波市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新光源等领域企业),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是177.2亿元。宁波市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基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在太阳能热水器研制,环保电池,风力发电,沼气工程,地热采暖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涌现出以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力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在行业内处于强势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及系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现有500兆瓦的生产能力,除出口到欧美等地外,还参与国内中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的建设。led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导体照明企业,其中近150家具备一定规模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200亿元产值。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并重在应用。在固体废物方面,全市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二、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

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有:

1、常州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

常州市曾经大力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色产业却长足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子、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常州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心培育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早研制兆瓦极风电装备,使常州占有战略先机;华盛天龙由小五金厂发展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浇铸炉、单晶硅生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单晶硅切方滚磨机等设备。金坛晶磊石英为光伏企业配套生产石英坩埚、石墨热场;世界顶尖光伏装备企业瑞士hct,将华东砂浆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于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形成独特的思路,即培育静脉产业链推动动脉产业链发展。新能源作为动脉产业,回收利用“三废”使之再资源化的产业可称为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条。动脉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静脉产业的支撑力度。从光伏产业来看,回收氢气经纯化处理后继续使用,可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回收利用单晶锅底料、残次料、砂浆、切削液等废液废物等,能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产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纤预制棒等产品的原料,回收利用并形成产业化,可大大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于催生出一批专业化的“静脉”企业,提升动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环保产业集群的规模。

2、无锡运用政策强力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一是人才战略显现成效。无锡市自5月启动“530”计划(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以来,已有276个“530”项目在该市落户发展,累计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各类人才近13万人,其中“双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这些落户无锡的人才和项目,成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无锡市财政三年来用于人才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5.5亿元。

二是积极牵手风险投资公司。无锡境内外上市企业50家,在无锡注册的创业投资和管理机构已有22家。早些年,无锡市政府担当风险投资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尚德模式,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桥联风电引进国内外风险

投资,5家投资机构联合完成了桥联风电7000万美金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桥联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无锡从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方面全面向创新型经济倾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市级财政统一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市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到72亿元。无锡市确定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电集团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机构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向“530”企业开放,企业只需支付较少费用即可享受产品检验、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

3、宁波重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示范项目推广

在全国率先建成风力发电场,金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建成慈溪杭州湾风电场,总投资6.43亿元,一期工程运行当年发电量9567万千瓦时。该风电场通过英国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额约300万元人民币,一年能“腾”出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太阳能应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在建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500千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全省推广变频螺杆式空压机,宁波地区应用此项技术的3600余台空压机,一年可节约近2亿千瓦时电能。在企业节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节能项目共283项,总投资110.7亿元,项目可实现节能170.8万吨标煤。作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提供了动力。今年市政府拟在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的补助,通过示范推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抢占先机,推动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3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27万吨,可处理常州市区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华东电网输送电量20万度;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即将建成的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无锡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全国日处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分两期,日处理能力均为吨,建成后市区生活垃圾将100%用焚烧处理。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66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8.5万吨;工程采用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其中二恶英等重要烟气指标全部按照欧盟标准执行;废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循环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82%。

宁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场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达1500吨,年处理垃圾量50万吨,日发电量60万千瓦时以上,年发电量2.16

亿度,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硫吨,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15万吨,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发电厂。

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一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一、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常州市情况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生物柴油、动力电池、核电设备等领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比较完整,配套能力很强;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40多家,拥有新誉风电、卓润风能、天山重工等骨干企业;生物质能产业、核电设备产业,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常州市新能源实现产值198亿元,光伏产业产值为160亿元,风电设备实现产值30亿元。

常州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452家,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在环保设备生产、水处理、垃圾焚烧、污泥综合利用等领域,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高新企业。

2、无锡市情况

无锡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两大产业,已经形成以尚德、远景等为代表的,技术水平先进,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无锡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372亿元, 光伏产业302亿,风能产业7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40%。目前无锡光伏太阳能产能产量、出口贸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近40家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无锡风电制造业已经有完备的体系,风电设备企业30多家,核心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无锡市倾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环保科技工业园。,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1350多家,上市企业4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营业收入200多亿元,税利收入30多亿元。无锡市与全国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启动建设了全国第一批国家认可资质的环保水处理设备(产品)检测中心、南京大学

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检测和支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3、宁波市情况

在宁波,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是环保节能产品的生产以及生产设备的节能改造,都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参与。,宁波市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新光源等领域企业),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是177.2亿元。宁波市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基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在太阳能热水器研制,环保电池,风力发电,沼气工程,地热采暖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涌现出以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力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在行业内处于强势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及系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现有500兆瓦的生产能力,除出口到欧美等地外,还参与国内中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的建设。led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导体照明企业,其中近150家具备一定规模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200亿元产值。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并重在应用。在固体废物方面,全市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二、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有:

1、常州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

常州市曾经大力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色产业却长足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子、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常州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心培育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早研制兆瓦极风电装备,使常州占有战略先机;华盛天龙由小五金厂发展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浇铸炉、单晶硅生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单晶硅切方滚磨机等设备。金坛晶磊石英为光伏企业配套生产石英坩埚、石墨热场;世界顶尖光伏装备企业瑞士hct,将华东砂浆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于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形成独特的思路,即培育静脉产业链推动动脉产业链发展。新能源作为动脉产业,回收利用“三废”使之再资源化的产业可称为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条。动脉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静脉产业的支撑力度。从光伏产业来看,回收氢气经纯化处理后继续使用,可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回收利用单晶锅底料、残次料、砂浆、切削液等废液废物等,能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产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纤预制棒等产品的原料,回收利用并形成产业化,可大大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于催生出一批专业化的“静脉”企业,提升动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环保产业集群的规模。

2、无锡运用政策强力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一是人才战略显现成效。无锡市自5月启动“530”计划(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以来,已有276个“530”项目在该市落户发展,累计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各类人才近13万人,其中“双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这些落户无锡的人才和项目,成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无锡市财政三年来用于人才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5.5亿元。

二是积极牵手风险投资公司。无锡境内外上市企业50家,在无锡注册的创业投资和管理机构已有22家。早些年,无锡市政府担当风险投资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尚德模式,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桥联风电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5家投资机构联合完成了桥联风电7000万美金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桥联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无锡从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方面全面向创新型经济倾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市级财政统一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市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到72亿元。无锡市确定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电集团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机构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向“530”企业开放,企业只需支付较少费用即可享受产品检验、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

3、宁波重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示范项目推广

在全国率先建成风力发电场,金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建成慈溪杭州湾风电场,总投资6.43亿元,一期工程运行当年发电量9567万千瓦时。该风电场通过英国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额约300万元人民币,一年能“腾”出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太阳能应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在建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500千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全省推广变频螺杆式空压机,宁波地区应用此项技术的3600余台空压机,一年可节约近2亿千瓦时电能。在企业节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节能项目共283项,总投资110.7亿元,项目可实现节能170.8万吨标煤。作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提供了动力。今年市政府拟在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的补助,通过示范推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抢占先机,推动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3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27万吨,可处理常州市区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华东电网输送电量20万度;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即将建成的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无锡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全国日处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分两期,日处理能力均为吨,建成后市区生活垃圾将100%用焚烧处理。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66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8.5万吨;工程采用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其中二恶英等重要烟气指标全部按照欧盟标准执行;废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循环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82%。

宁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场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达1500吨,年处理垃圾量50万吨,日发电量60万千瓦时以上,年发电量2.16亿度,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硫吨,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15万吨,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发电厂。

第四篇: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这段时间,我通过整理工作两年来积累的有关资料,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日常包村下队的过程中我先后在**村、**村、**村和**村实地查看过各村产业结构状况,走访了许多农户,并分别与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谈话。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我乡产业开发面临的形势喜忧参半,**村和**村的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当然也能感受到乡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对产业开发充满信心,对省市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充满期待。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乡基本概况:我乡位于**盆地中部,全乡现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人。全乡耕地面积*亩,其中主导产业***亩,甘草2*亩,苜蓿*亩,豆青*亩,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亩,玉米种植面积*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亩。畜牧业方面,羊存栏*只。**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元,我乡是我市贫困移民乡之一。除种植业和养殖业之外,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全乡有近**多人外出务工,户均输转劳动力*人,今年计划输转劳动力**人,有组织输转*人,完成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人,在用工高峰期,每天有近*余人在**就近通过自谋输转的形式打工,人均劳务收入*元,全年劳务经济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

近年来,我乡通过实施“**”富民增收项目入户工程,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乡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乡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受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乡的发展与全市其他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现状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产业发展现状

**乡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甘草、苜蓿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经济增长的局部效益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做强。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种植、养殖技术落后,不愿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群众过渡依赖政府,自主发展意识淡薄是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模式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9年到2011年,我乡**产业不断发展,大多数群众都是自产自销,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的产销市场。使得原本丰厚的经济利益大打折

扣。农户林果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9年至今,玉米、小麦的产量低,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或入不敷出,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养殖技术落后,大规模养殖小区正在起步。我乡的养殖产业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大多数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年以来饲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大规模养殖小区的示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成本的飙升直接影响了群众产业的发展规划。

(二)、除**、甘草等高效产业外,小麦、甜菜、油葵等农作物产量低;农作物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作物所需标准施肥;

(三)、部分村因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毫不动摇的围绕“3120”富民增收项目入户工程,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实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乡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高效产业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发展做为我们乡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大力扶持**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临夏学习参观通过**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是块宝,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乡今后发展的好产业;三是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提高果实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田间管理。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商品化。依托我乡在全市**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乡的**产业,使**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果实销售商品化,将我们乡的**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5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市知名的**产业基地。

(二)、抓好养殖产业建设。

我们乡现存栏羊**只,主要分布在**村和**村,我们还要继续引导农户多养羊,使养殖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羊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抗震安居房改造工程。我们乡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建设标准不够高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对村民小组的生产通道要及时进行维护、补修,改善村容村貌。三是要保证各村文化室、文化书屋的正常运行,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我乡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20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xx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xx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2007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一)电力产业 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xx部分);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2006年数字)

(二)糖酒业 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三)矿业产业 与红河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xx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四)畜牧业 2007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2005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五)生物创新产业 xx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xx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等6个乡镇红河干热河谷地区。2006年以来,引进英国阳光集团、中石油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xx县投资开发生物柴油项目,已种植膏桐8万亩。“十一五”期间,规划种植膏桐15万亩,建设膏桐良种繁育基地1600亩。

xx县的膏桐产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严格项目管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国家财政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为林油一体化项目实施示范县,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立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绿色能源减贫项目三个示范县之一。

2.橡胶

(1)橡胶种植面积和产出情况 xx县境内位于哀牢山余脉(南段)的西南侧,藤条江、乌拉河流域地区,因受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呈现出暖温湿热地带,适宜种植橡胶,该区域主要涵盖xx县西南部的俄扎、黄草岭、黄茅岭、攀枝花及牛角寨、沙拉托等六个乡镇,适宜种植区的面积约为5.9万亩,已种植2.8万亩,但是产胶林地面积仅为960亩,实割株数为24000株。3-5年后,预计将有1.8万亩橡胶进入盛产期,按每亩30株,每株年产胶量120公斤,每公斤10元计算,亩产值达3.6万元。目前发展橡胶产业条件较为成熟的是俄扎、黄草岭、黄茅岭三个乡。

(2)橡胶生产经营和改革情况 2000年前橡胶产业在我县的发展种植主要以农户自发管理为主,由于管理不善,其种植面积比较零星,管理比较粗放,经营形式较单一,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在推进橡胶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橡胶产业化经营发展,把橡胶产业从零星、粗放、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改变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群发展,制定完善了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夯实了基础设施,做了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有效及市场准入的经营管理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同时,也扩大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充分体现出橡胶产业在xx县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3)橡胶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调查,我县目前已发展种植橡胶产业的黄草岭、黄茅岭两个乡中,现可割胶的林地面积为960亩,实割胶株数为24000株,年产胶量为599吨,按每公斤当地收购价10元计算,其产值可达599万元。另在黄草岭乡堕碑村有个别农户,年割胶收入已达万元,仅该项收入,给当地贫困山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创收,使该地区的农户得到了实惠,从而在思想上对橡胶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带动了该地区其它农户对橡胶产业种植的积极性。另外,在黄草岭乡由个体建成橡胶凝胶初加工工厂,总投资10万元,年生产凝胶10吨的加工规模,可有效地与种植农户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点,这一企业+农户,产品和销售相互连接的形成及目前橡胶市场前景较好的前提下,绝大地推动了该地区农户对橡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当前形势分析,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对橡胶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认同,从而改变传统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山区优势迫在眉睫。

3.杉木

1990年,xx县加大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发展力度,2000年后xx杉木产生了积极可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xx共有15万亩杉木。从2001年至2007年,xx每年生产木材2万立方以上,7年销售15万立方,按每立方300元计,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也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农民植伐合理,自觉主动。为扶持农民种植杉木,2007年底,xx已投资13.4元从省种苗站、屏边县等地区采购杉木种子4吨,现已无偿分发到适宜种植杉木的乡镇农户手中进行自主培育。这批种子可育苗230亩,20xx年底可出圃1000万株苗造3万亩林。

4.草果

(1)产业发展现状 xx县有适宜种植草果面积2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区适宜种植面积10万亩。xx县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生态良好,发展草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适合规模化发展。xx县草果栽培历史悠久,主要种植于东西观音山海拔1600-1900米的温凉性阔叶林下和退耕还林区桤木林下,截止2007年全县草果种植面积7.2万亩,产量847吨,产值2202万元。

(2)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三围、四带、六培植”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全县计划投资2800万元建设10万亩的草果种植基地,基地布局于大坪、逢春岭、黄草岭、马街等13个乡镇海拔1400—2200米之间的人工林区。草果种植4—5年后开始开花结果,10年后进入盛产期,盛产期长达50年。进入盛产期后每年亩产干草果100公斤,每公斤按30元计算,每亩年产值3000元,扣除经营成本300元,则每年每亩创收2700元。项目进入盛产期后每年总产量达1万吨,年产值30000万元。

(六)旅游业 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6%;实现旅游收入27935.21万元,同比增长53.96%。

二、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xx县目前的产业集群发展形势是好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但仍然处于打基础、度难关、求发展的时期,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少。在xx县铸造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产业生产的产品均为原始产品或粗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板材加工、橡胶加工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水平有待提高。xx县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乡村,小规模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产业缺乏资金和培育技术,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产业集群支持、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xx县六大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xx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并长期符合xx县情的产业。

(二)加强产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应结合当地产业优势、产业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托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具有较高水准的产业带(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三)继续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许多产业生产生产落后,产品粗放,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应参照外地产业集群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并从产、供、销、技术培训、信用担保等各方面健全政策体系,为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扶持,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淀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

    山东聊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山东聊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根据林市长要求,由市政府调研室、市经贸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4: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乡镇茶叶产业发展......

    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五篇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节能环保产业

    、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1、节能设备: —一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低温低压余热发电、焦炉煤气提氢、节能低压合成氨、......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旅游局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近郊区之一,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北京观光农业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发展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