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节俭的火种燃起
让节俭的火种燃起
感动和真情总是一线相牵,骄傲和使命总是一脉相连。我愿化作一滴热血,为社会主义祖国的脉搏增添活力;我愿变成一棵小草,挺立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绿园;我愿凝为“勤俭节约”四个大字中的一点金色,为节约型社会,为构建和谐校园尽我微薄之力。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战争年代,毛泽东明确提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南泥湾精神”就是一例。华侨领袖陈嘉庚组团回国慰劳抗日战士,发现国统区与边区对比鲜明,国民党虚浮乏实,共产党勤俭诚朴、吃苦耐劳,断言“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还清晰的记得,从嘉兴南胡的破旧船只到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从力挽狂澜的遵义城头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从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决战到黎明前的歌乐山,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怎能让奢侈浪费凌驾于节约朴素之上呢?
今天,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勤俭节约要从今天做起,古人的话仍值得我们借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说勤俭节约是美德中最大的美德,奢侈是邪恶中最大的邪恶。如果我们从今天起,节约每一滴水,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个江河;节约每一张纸,日积月累,我们就
可能节约一片森林;节约每一度电,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座小型发电站。那么,既然节约那么重要,就让我们从今天起,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下去!
从现在起,必须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只有节约,幸福之花才会永放光华;只有节约,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说法。有的同学会问:“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样好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我的回答是:“当然需要。”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它不以物质是否丰富为前提。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俗话说:“坐吃山空。”历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过街头。”的例子屡见不鲜。节约是一种财富,是那镶嵌在如宝石的美德上最朴素的东西。我们不曾忘记,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为明,俭以养其廉”为勉励;我们也还记得,周总理那件破了又补,补了又穿的睡衣;我们也曾听说过,德国前总理科尔毫不犹豫地舔掉盘子里剩余的汤水。这是节约的感召,节约的力作,节约的呼唤!
今天,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但“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不是一句普通的口号,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积累;它需要让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们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国虽说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但就人均占有量而言,我国却是一个穷国,而且能源的浪费现象还在持续不断,难道真的要让子孙
后代去讨残羹冷炙吗?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迫在眉睫。
怎能忘,节约飞扬传四海,辉煌永驻;榜样辈出笑华夏,前景更佳。当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哗哗直流时,你主动伸手拧紧;当离开教室看到未关的电灯时,你顺手关上;当别人让你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你毅然拒绝。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节俭蔚然成风。
朋友们,节约的星星之火已在校园燃起,节约的圣洁之花已在祖国大地绽放,节约的理念已在你我心中。行动起来吧,叩问心灵,崇尚节约,奏响节约的主旋律,开创华夏的新篇章!
第二篇:党课让我燃起激情大学生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为期一个月的党课已接近尾声,是该到总结一下的时候了。
我的心中首先涌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党校的学习,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吗?我对党、对人生的认识有所改变吗?我收获到了预想的东西吗?我发现了自身的某些缺点吗?我从其他学员身上学到有益的东西吗?……
很快我就在心中和记事本上键入一连串的字符:是,是,是,是,是……。
是的,就是这样。这是事实,无需雄辩,胜于雄辩。
我必须承认党校的学习让我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我预想的那样——党课只是一种形式;我必须承认党校的学习使我领悟到很多有益的人生哲理,而不是我预想的那样——党课只是一种思想灌输;我必须承认党校的学习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而不是我预想的那样——党课只是普通的政治课,就像生命中很多遗忘在记忆角落的政治课一样。……
概括一下,党课对我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党课让我经常想起“国家”、“民族”、“人民”之类的字眼。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恰当,是否会引起误解,但“这是事实,无需雄辩,胜于雄辩”。我现在还不敢说:“通过党校的学习,我已怎么怎么样,我会怎么怎么样”。任何豪言壮语,如果失之行动,
第三篇: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企业在各个方面的消耗庞大,节俭成为我司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从企业来说,培养员工的节俭精神,可以减少企业的费用开支,相对而言,就提高了公司的利润。随处可见的浪费,无形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要想提高公司的利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降低企业的成本。企业的节俭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个是无形的节约,是效率和价值的提高;一个是看得见的节约,实物节俭。
节俭的一个最好方法就是保证质量,“一次做对”。这里所说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一次做对”所实现的成本的节俭风暴已经是各大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一次做对”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更是一种实践上降低成本的捷径。像我司这样机械行业的企业,这一点从产品设计到工艺明细,再到车间生产步步都尤为重要,重复劳动既拖延工期,又浪费人力物力。这就要求大家尽最大能力一次做好,高效率的完成。不浪费工作时间,将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集中于黄金时间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时间浪费我们看不见,但给企业造成的无形损失却是惊人的。这就要求大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起来认真细致,在有效的时间内,聚精会神,做好每一项工作。
节俭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假如我司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并且不断坚持,养成一种习惯,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平时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的员工,也应该把这种习惯带到工作中,只需要你:及时检查自己的工作范围,排活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光线充足的时候,伸手摁一下亮着的灯的开关;洗手的时候,把水调小一点;下班的时候,拔一下电脑电源插头;打印的时候,双面打印„„节约就在身边,要把节约变成一种习惯。
节约不仅仅是企业要做的事,更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行动、一种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节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节约的意识融入进每个员工的心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节约,才能塑造真正意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让我们把这种节约意识在华菱倡导开来!
第四篇:让节俭之花处处绽放
我们这些人,对曾国藩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阻隔。记得小的时候,历史老师在讲述天平天国运动时,眼含泪花,痛斥他的湘军残酷~农民起义军,导致了一场伟大革命的失败。这就是曾国藩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印象产生疑惑。因为有许多事实证明,这种单一的社会评价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从而促使我去积极搜索有关文献和资料,特别是在仔细阅读了《曾国藩传》后,对其有了一些客观正确的认识。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和毛泽东对曾氏就倾心推崇,而蒋介石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抛开阶级立场而言,曾国藩确实是中华历史上具有强健人格的少数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譬如说胸怀大志、清正廉洁、淡薄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俭节约之品德,更值得时下我国国民借鉴和发扬。曾国藩一生生活简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来,从不增加。因此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荤”。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朋友也要节俭。如他在给四弟的信中写道:“弟为余料理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对待儿子,更是不厌其烦,悉心教导,反对奢华;就是在去世前不久,还在夜间与儿子详谈,讲求节约之法。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奢侈之风盛行。吃一顿饭,花费上万元;买一部车,支出上百万;购一幢豪华住宅,耗资上千万。我们的国人在花钱时,心不跳,面不改色,绝对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于是,世界各国都为中国富豪惊叹和折服,各种豪华奢侈品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名贵珠宝、服装、汽车等迅速在中国安营扎寨,生产商和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当然,奢侈不仅仅是富人的权利,许多单位和机关也不甘示弱,相互攀比,纷纷斥巨资兴建广场楼宇。广场变得越来越大,楼变得越来越高,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宽敞,装修变得越来越豪华。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水龙头大开,水尽情地流淌,无人理会;日光灯变成长明灯,视若不见;餐桌剩余多多,无人打包。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前不久,传出的两则消息实在令人痛心。一则是某地为了再现“满汉全席”的盛景,耗费了大量原材料,动用几十位厨师,烹制出美味佳肴,供人展示和观赏。但由于展出时间长,展示过程中食物就有点变味,活动一结束,马上倒入泔水桶匆匆了事,几十万巨资就这样打为水漂。另一则是某地为了举办啤酒节活动,打算把几十吨啤酒注入喷泉,搞一个“喷酒”创意,增加活动气氛。但是主办方有没有考虑到,这一“喷”要耗费多少吨粮食,多少吨水,花费工人多少时间和精力,够多少农民吃多少天口粮。曾国藩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却对“求富求贵”之念存在畏惧之心。越是后来,越为强烈,简直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几乎无一日不“俭”,无一日不戒奢。假如时光能够倒转,面对今天的奢华之风,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感想。或许一声长长的叹息,为我们缺失了某种优秀传统文明的发展而忧虑吧!或许有人要说,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省钱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对于个人来说,奢侈会助长贪欲,在用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物欲,必然走上歧路;对于家族来说,凡是奢侈放纵的,很少能过两代,而且都不得善终。勤俭在修身、治家、为官、治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是让我们来听一听曾国藩的忠告吧。他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因此,节俭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自我。曾国藩以“俭”字行之终身,毫无更改。为了无愧于先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应该以曾国藩为榜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让“节俭”这朵美丽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
第五篇:让“对话”燃起教学智慧的火花
让“对话”燃起教学智慧的火花
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在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激发灵感、燃起思维创新的火花,才能触类旁通。新课程下的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对话,并积极地做出评价。对学生而言,这样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意味着可以开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谈自己想谈的、论自己想论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
一、创设利于对话的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指出,教室座位的设置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应注重教室氛围的营造、学生座位的安排,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话的环境场。
课堂的空间布局与对话教学自由、开放心理场的形成紧密相关。那么,如何安排座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话呢?在对话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争论,面向全班学生慷慨陈词,不时利用肢体语言配合自己的演说,而且还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他人的见解,不时对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质疑„„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教室,需要有适合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的座位安排。
因此,教师应设置有利于对话氛围的多种座位模式。如:圆桌型,将教室空间分成几块,每块有一张比较大的课桌,每组学生围绕在一张大课桌周围,不分等级、不分先后的席位安排有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必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座位共同面向讲台;马蹄型,将座位排列成马蹄形,教师可随时走到中央地带,从事沟通与课堂管理,学生也可以互相倾听,有助于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舞台型,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
在同一堂课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小组、全班讨论等情况及时变换座位排列,座位排列模式需要改变时就改变。当前教室的布局中,讲台一般都放在教室前面中央的位置,容易强化教师中心主义,不利于对话的充分展开。因此,讲台的位置最好处于教室前面偏离中心的位置,这样有助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氛围,更有助于把较多的教学空间让给学生。
二、创设有效的对话资源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对话内容要时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对话的内容富有新鲜味,引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对话,这样会对感知对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有关专家调研,我国小学数学知识近80%缺乏生活内容来支持。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形成了矛盾,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材中只有几个分数算式,枯燥无味。我们可以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分数,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话题,并围绕话题组织讨论。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同时在对话中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对话的话题要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于产生联想的,要大部分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对话交流才能得出结果。对话的话题除了联系已有知识外,还要联系个人经验,这样学生不感到生疏,温故知新,容易开启思路、产生联想,逐渐形成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新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有效对话的时空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给予学生思维的时空。“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Rowe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Rowe训练一些教师将其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秒至5秒,在那些成功地增加了等待时间的教师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如下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失败的情况减少了,学生深思熟虑的回答增加了,学生之间在回答问题时的相互比较和借鉴增加了„„一些后继研究证明,增加等待时间导致了学生更长和更高质量的回答,而且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也增加了。
“等待时间”的增加,需要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同时,问题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学生答问时必然需要增加“等待时间”。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大大增加。有学生列式:(5×5+5×10+5×10)×2或5×5×2+5×10×4;有学生认为上、下底面的面积有2个5×5,所以列式为:5×5×10;因为有4个5×10的面,而上、下底面的面积合起来也是5×10,因此共有5个5×10,所以还可以列式为5×10×5。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在表面上活起来了,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
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对话场景、对话资源和对话时空,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有效对话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新娥 江苏省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