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鉴赏浅谈(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5:0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美术鉴赏浅谈(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美术鉴赏浅谈(最终版)》。

第一篇:中国美术鉴赏浅谈(最终版)

中国美术鉴赏浅谈

班级:11463

学号:1146323

姓名:张欢欢

说到中国美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写意的山水画。没有很多的色彩,只黑、白、灰,就把各种风景人物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我从小就很喜欢绘画,从最简单幼稚的画,到稍复杂的漫画人物,再到现在初步涉猎的素描,没有专业的知识,无法和艺术生相提并论,但绘画却一直伴随着我。总是很喜欢那些山水画,欣赏这些画时,总会有一种空明的感觉,幽幽的意境就流进了心里„„

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悠久,从先民们朴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现代人独特的表达思想的绘画方式,中间的发展过程是丰富和复杂的。从稚嫩的远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到文人登场的魏晋南北朝,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而其中最让我痴迷的是明清的山水写意画。

水墨画中那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了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而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中国画画面上常伴以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增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我想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仅签个署名,亦可窥其良莠。

我认为,学习中国画不是一味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去体味画里的意境以及它将要表达些什么,更要学习画家们的那种态度和精神。我喜欢中国画,更喜欢隐藏在其后的一些东西。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思唯修养取之不尽的源泉。

中国的绘画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我想美术绘画从来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绘画的创新与自然科学中的发明创造没有什么区别。绘画的创新除了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其艺术内涵要与观赏者的心灵沟通,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绘画艺术的创新如果离开了这层意义,我想也就不存在什么价值了,绘画艺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向前发展。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从中国画卷中拉开帷幕,举世瞩目,盛况空前,导演张艺谋把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化展示给全世界的人,想到了中国水墨画,气势恢宏,意境悠远。将这一中国艺术赋予现代意义,这种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将中国的文化展示给世界,更是对

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非常重视意境的营造,而这种意境常常依赖于意像。

有意无象,意则失去依附之躯体,有象无意,象则缺乏中国写意画就是生命值精气。林风眠先生在其《艺术丛论》中指出:“西方艺术是模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印象为主,结果倾向写意一方面。”中国传统艺术则从未出现过严格的具象性,又从未出现过纯然的抽象主义,而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广阔范围内,建立起自己意象造型的独特体系。李苦禅先生指出: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文人写意画“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写极目所见的‘具象’,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所以,中国画造形是把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度量上的。明代画家王 提出中国画追求的是“似与不似”。齐白石先生则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黄宾虹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协议,亦其实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玉物象者,此乃真画。(此段出自画家刘克勤博文)

水墨画因为有这样深远的意境才这样深得人们的喜爱,而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更为它赢得了众多喜爱者。可是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我们都过着高节奏的生活,没有时间来欣赏,再加上现代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各种文化的碰撞,年轻人更愿意追求时尚,极少有人还会去关注中国传统艺术。我想这或许是一种悲哀吧!

没有复杂的结构,没有绚烂的色彩,简简单单的几笔,或深或浅,笔者想表达的就都在上面了„„

第二篇:中国美术鉴赏感想

中国美术鉴赏感想

“美术”一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美术,以我个人的理解指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当然这指得是好的美术作品。我就来说说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当初,我一开始想选美术鉴赏的,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我一下子对这个课堂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美术鉴赏在我个人认为理解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理解了,你就会沉迷于画中。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回想起我高中学习美术时,记得老师说过任何一个画面都是美术,美术随处可见,在上课时需要画的也只是几个不同的假水果一快背景布所组成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感受到美术的气息,一张桌子、悬挂的衣服等等。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平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我渐渐地发现原来生活那么美好。

美术,也可以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当然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美术鉴赏课让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欣赏古代绘画时。欣赏古代绘画,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要结合历史,讲究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有其发展历程。

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美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的美术更多的带有现代的气息,现代画也十分地简明、易懂;而古代美术却让我们很难理解,以现代人的眼光,我认为古画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必须与历史结合起来,才有所体会。古画也并不讲究进大远小的规律,以人物画为例,重点人物通常占的比例较大,次要部分占的比例较小。

学了美术鉴赏,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课堂让我学到可如此多的知识。在这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

第三篇:中国美术鉴赏美术论文

浅谈美术之“美”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括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像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划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简单地说,要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的感受,加入你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到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即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的“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既然是造就艺术品,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可以说客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真实的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发观看者审美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发观看者的探究心理。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引发人们的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了。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绘画者的悲凄、哀伤、郁闷、愤怒、欢乐以及心灵的飘洒逸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参观者,从而引起共鸣,这是造型艺术的功能。有人这样描述:“如果把造型艺术作品比作一面镜子,那么镜子里的映象就是创作者的意识和情感的投入,欣赏者可以从艺术作品这面镜子里获得映象所传递的信息,即艺术家创作中的意识和情感信息,从而受到一定的艺术感染。也就是艺术形象信息在审美主体意识和情感上的感应作用,使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达到心理沟通。

作为绘画者,当是造型者,根本责任在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独立的创新的意识和情感,才能够感动你的作品参观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轻薄如纸,要叫你的参观者喟叹不已、心神动荡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谚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什么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得美?为什么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我们激动万分、难以忘怀?是因为画家和音乐家把情感倾注于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运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才使欣赏者引起共鸣,这才使欣赏视感为之一新,心灵为之一震。作品的意趣、情感和力量所激发的美感效应,是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潜流的感性生命体,这生命体的灵魂便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和对生活及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理解。

这就是说,你的作品,你的展览,欣赏者惨淡,怨不得参观者,也怨不得作品展示的组织者,只能怨你作者本人,责无旁贷。对于绘画者,对于艺术品的作者,尽管你有娴熟的技巧,尽管你为取得娴熟技巧经过长时间的不辞劳苦的努力,尽管你在向学生或者别人讲述技巧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于口,然而你的作品却不能为世人瞩目,不能为评论家褒赏,那些技巧只是过眼烟云,你的作品生命短暂。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傅雷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标,技巧是手段。”对于绘画,你的技巧纯熟,把物体描绘得逼真再逼真,那叫匠气冲天。

一幅作品,要讲究艺术,讲究适当,讲究鲜明,更讲究创造。绘画者即令是进行面对实物的写生基本训练,也要经过深入的观察,通过分析、研究去发现新的感受,从微妙的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去吸取创作源泉。要使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心人应把写生认作是一种创作),都处于饱和的炽热的冲动之中。对于面前的实物或人物,可以选取戏剧性的动作,可以夸张表情,可以在平淡中表现出潜在的激情,也可以截取平淡中的平淡,那是对激情岁月的反衬。创造新美,是绘画者眼中的真实和内在情感形象的体现。美术美术,美是目标,术是技法,技法为目标服务。美术之美,不仅是绘画者的功力,更是绘画者的心力。对于绘画,虽然可以先从解决造型入手,然后上升为表达思想感情,却不可以停留在形似。形似,绝不是造型艺术的全部。形似只能是一种起步,而要在形似、明暗和色彩中注入绘画者的情感,跃动绘画者的情感,点燃绘画者的情感,这样才算真正走入了创作。

美术之美,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再好的绘画作品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也便会不屑一顾。然而,美的内涵却容不得理解得那么浅显。视觉上的花花绿绿反而不是真正的美,美的容貌不一定赋有美的灵魂,粗糙的贝壳却可能孕育着珍珠。美是发自内部的生命之光。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让人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优美吸引人,壮美感动人,美是力量。美不仅是一种轻松、逸然、欣喜,更是一种感动、呼唤、号召、振奋;美可以启动人的心智和行为,向着光明进军。如此之说,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虽然在于它的形似、线条、色彩、质感、空间感,更在于它引发观赏者、激励观赏者的深厚内涵。这样的观赏者从展览会上买上一幅作品,绝不仅仅是为了装点他的房间,而是获得了一份无价之宝。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既要有技法的丰厚,又要有思维的丰厚,其实两个丰厚又是一个丰厚,是不能够分开的。丰厚的根本在于深沉,深沉才是真正的丰厚。用美学培育或者抚育成长的一代新人,将来不一定去当画家,然而他们的情操、他们的眼界、他们终生的身体力行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对我来说一直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直到上美术鉴赏课,我才知道,原来美术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伸手可触:汽车,服饰,装饰„„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美术鉴赏即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鉴赏者运自己的感 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它也是鉴赏者面对足以引起审美情感的作品,二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心理过程。

首先谈谈我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美术鉴赏课把我带都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艺术的殿堂,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么表达,原来智慧真的是无极限。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不禁学会课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并获得审美、享受,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或动。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我们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审美能力提高,并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谈谈我对美术中绘画的鉴赏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 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 20 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 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 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 “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四篇: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

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并理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

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今天我们学习:传神写照--人物画(板书:传神写照--人物画)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

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 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同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绘画艺术的高深,并被水墨艺术所吸引。作业:通过网络欣赏我国宋代的山水画。

第五篇:中国美术鉴赏教案1(范文)

美术作品鉴赏之前

第一课时:

导入:(课程简介)

本课程名称为《中国美术鉴赏》,鉴赏的对象——中国美术作品(提问),包括雕塑、绘画、书法和工艺,它们体现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美术鉴赏知识在古代散见于文学艺术家的文论和画论中,并没有系统的论述。随着我国近代学校的建立,美术史一类的课程在专业艺术院校设立。但在非专业院校,作为人文学科课程,美术史和美术作品鉴赏课程开设的极少。

本课程以中国历史发展为经,以艺术家和美术作品为纬,主要通过艺术家的生平、审美思想和具体作品艺术语言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得我们既获得综合的历史文明的信息,又获得具体作品的审美方法,使看的真的眼球,具备看得美的功能。

鉴赏美术作品之前

一、创作经验和审美鉴赏的基础

在我们还设有接触艺术作品之前,首先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绿树、红花、蓝天、白云„„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很少有人不被壮丽的山河和优美的风景所打动。面对着奔流不息的黄河,唐代诗人王之焕吟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首诗一是有明确的审美意象,雄阔中寓苍凉,豪迈中显哀婉;二是采用绝句的形式,简洁优美,民歌的旋律,高亢悠场。这是诗歌艺术的创造。站在黄河岸边,现代画家石鲁创作了中国画《黄河两岸度春秋》(插入图片),描绘了黄河纤夫艰难劳作的身影,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堆气概。

石鲁没有采用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插入图片),的写生油画语言,而是运用大写意的绘画手法,用充满激情的极富金石手法的皴法,皴出大面积山体,用一条线串起一排点状的纤夫,点线面的强烈对比,呈现出独待的形式美感。

也许你既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心里没有明确的审美意象,也没有掌握一门表达艺术感受的语言,但是面对对黄河,你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感动之余,你觉得什么也没“表达”,转身离开是种遗憾,于是你想留个“纪念”,你低下头在河滩上寻找,你“发现”了一块可以作为“纪念”的黄河石(插入图片)。这块石头的形状可以象征黄河两岸的山,石头的纹理,可以象征黄河的水。于是你的黄河之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你的黄河观感都浓缩在这块“黄河石”里。这块你选择的因而也或多或少包含了“创作”因素的石头,你没有想到它是艺术品,但你知道它有着明确的“纪念”意义的功能,其实这块“黄河石”就是用非美术目的和手法创作出来的一件艺术品。如果你有类似的“创作”经验,说明你已经有了创作和审美鉴赏的基础。

我们能为在节日里,远方寄来的一片红叶而感动,它虽然不是艺术品,但是”心"字和质地有审美价值,树叶本身是自然的缩影,它映照着冬雪夏花,寄寓着春欢秋悲。一片寓意深切的树叶也许比一打无病呻吟的“艺术品”更动人。在我们进行美术创作之前,应该首先知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美术创作和审美心理

眼下书刊、影视作品充斥科许多人体形象,鱼龙混杂。有些纯粹是追求感官刺浓的东西,一眼就可明了,没有丝毫的审美价值。我们只有通过艺术欣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才能自觉地鄙视这类低级趣味的所谓“作品”。

创作和欣赏是纯粹的精神活动,需要实践者与物质生产活动拉开距离,当然工艺品的实用性当另作别论。艺术家在面对客体进行创作时,只会考虑客体的审美因素而不会顾及客体的物理属性。比如,我们画人体,肯定要研究人体结构,但是研究人体结构是为了绘画中的人体动态的准确和富有表现力,我们不是要在画布上复制一个活人。研究对象的结构,是为绘面的结构而服务,所以艺用解剖学和生物解剖学是不一样的。鲁迅当年在日本学医,面人体血管解剖图,用优美的曲线把一根血管不正确地面了出来,老师批评了他,告诉他科学和艺术是不一样的,事实上艺术人体确实不是科学人体,为了美感而使人体变形在很多艺术大师的作品里都有表现。写实和抽象变形的分寸感是艺术家根据自已的审美体验和表现内容的不同而终身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毕加索的 《梦》(插图)。

艺术家观察和描绘的对象是看其中所含的形式美的多少来取舍的,形式美取决于对象质感、量感、色彩构成点线面的节奏等等因素,所以艺术家经常在很不起眼或者在一般人看来并不美的对象上找到可供创作的素材。画家在黄土高原写生,老汉赶着羊走过来对他说,光秃秃的有啥好画的。画家却说:这气势,这线条,这色彩多美啊。老汉不解。因为老汉用平常的生活感觉来看眼前的事物,确实谈不上美,而面家用审美的眼光来看,他看到的是抽象的形式美。所以审美是要与对象保持着适当距离的,如石鲁的《黄土高原写生》(插图)。

画家画苹果并不是因为苹果的味道好,而是因为革果的色彩、形状加以适当的组合,是构成某种形式美的合适的描绘对象。把苹果画得跟真的一样,以致于骗得人们去摘,这只能说你的视觉“骗术”很高,但是这种“骗术”永远也不会超过照相机。所以艺术几面对描绘对象,既要“随物婉转”,又要“与心徘徊”,如马蒂斯的《桃色桌布上的苹果》(插图)。

自然我们在进行艺术欣赏时,也要采取这样的态度,既要沉浸在艺术品所造成的氛围里,以所学到的审美知识去探寻艺术手法和审美内涵,又要大胆地跳出艺术品之外,以自己的艺术修养来对艺术品作出创造性的解释和补充。正体俗话所说“趣味面前无争辩”,“有一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因为越是优秀的作品,供人欣赏和解释的余地就越大。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插图)。

【资料: 12月17日,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只不过因为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像是微笑。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

朱耷的花鸟画,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样,越是内涵丰富,艺术语言独特的作品,欣赏活动就越是意味浓厚,弥久越新,就越是创造性的审类实践。

第二课时:

中国的美术史绵延几千年,从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秀骨清相的北朝雕塑,到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宋元山水画,它们展示的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动、积淀,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们一唱三叹,留恋不已。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美的历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忙忙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那么,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得记不清岁月时代开始。

第一章

石器时代的美术

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原始人类在劳动工具制作的过程中,从实用的角度,逐步萌发了造型意识,把握了一定的造型技能,由此产生和发展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的创造能力。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一、旧石器时代

又称打制石器时代,以北京人、丁村人的打制石器为例,寻找人类早期造型认识。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距今40-50万年前。资料一:北京人复原象

资料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工具

丁村人,山西襄河丁村,距今20多万年前。资料三:丁村人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山顶洞人为例,看人类早期美的意向。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距今2-1万年前。资料四:山顶洞人复原象 资料五:山顶洞人骨针和装饰品

二、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4600年)又称磨制石器时代,以裴李岗文化为例,看人类造型意识的进步、造型技能的提高。

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约公元前5500-公元前4900年。资料六:裴李岗文化的石磨盘、石磨棒 资料七:江苏南京北阴阳营七孔石刀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陶塑与泥塑

1、陶塑:

人与猿的区别在于在劳动中创造了生产工具——石器。在以上所述的漫长过程中,人类的祖先从简单打制石器,到把石器磨光并分类使用,是从劳动实践中变化发展而来的。同时,精神文化层面的装饰品也随着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而愈加美观。最早的雕塑萌芽,可以算作原始石器,有大量的精细石器具备了雕塑的性质。

中国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它与其实用价值密不可分,从工艺手段上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以动物外形为器皿,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质鹰鼎,高36厘米,以鹰身为鼎体、以二足为三个支点,器形饱满,为此类雕塑与器皿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之一。(插图)

二是装饰部分的雕塑,它们有的以配件的形式出现,如盖钮、把手等;有的以表面浮雕等形式出现。题材有动物、植物、人物等等。甘肃大地湾出土的陶瓶人头像,可谓中国早期人物雕塑的开端,作者巧妙地将陶瓶的口部塑成一个人头像,制作细腻,形象生动。(插图)

三是小型动物或人物捏塑,这种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体小巧,带有浓厚的人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猪可能是我国江南地区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七千年了。尽管作品只有6.3厘米大,可它的形象却非常生动,可见雕塑者对生活观察之细腻。(插图)

2、石、玉雕刻:

(1)石雕:配图讲解

(2)玉雕:

①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插图)②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的一种雕塑。依表面凸出的程度不同,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等,也有二者相结合的形式。(插图)

③透雕: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景部分进行局部或全部镂空,称为透雕。透雕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插图)

④阴刻与阳刻: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下载中国美术鉴赏浅谈(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美术鉴赏浅谈(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能思考,思考能带给我们科技,而更重要的,思考也带给了我们艺术,艺术赋予了我们生活魅力,抒发了我们心中的情......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小结(推荐五篇)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课后小结 作者:邓意豪班级:陶设8班 总以为大学星期天不用上课,但我们班却不同。每个星期日的早上,我都很不愿的起床洗漱。然后慢悠悠的走去教室。一开......

    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一、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其艺术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 二、 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zhiyu人制作的石墨装饰......

    中国美术观后感

    中国美术观后感 大二下学期,我选修了中外美术鉴赏这门功课,从小就喜欢画画的我怀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上了人生第一节美术鉴赏课,,当身处在一张张画面前,如同近距离触摸到中国近......

    中国美术史

    北宋三大家:李成、范宽、董源南宋四家: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四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四僧:石涛......

    中国美术史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饕餮纹:......

    中国美术史

    一、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意义 1、了解华夏民族关于“美”的历程、美的信仰、美的起源 2、以史为鉴,借古开今 从传统中去继承、去借鉴,才能有所创造和超越 3、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中国美术史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远古的先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就在劳动工具——石器上倾注自己的审美热情。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历史就此开始。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