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赴英才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5 05:3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赴英才学校教育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赴英才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第一篇: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赴英才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赴英才学校教育考察报告

xx英才学校位于xx市xx县城西,始建于2001年,2002年成为魏书生教育思想实验校。以中华传统教育为德育依托,教育硕果累累,自建校至今连年获得xx县中考第一名,被河北省评为“明星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些问题困惑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究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最能触摸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把升学率作为学校立校之本是唯一的途径吗?而现在,又是什么高招妙计能让一所仅建校十年的学校有这样骄人的教育成果?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2011年4月24日由进修学校副校长王瑞富带队,屈亚非、王玉林一行三人来到xx英才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带着期待、带着渴望、带着肩负的责任,认真听取了英才学校领导的介绍,并深入课堂与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把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走进xx英才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横幅,折射着xx英才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进学知楼,弟子规巨幅横匾、走廊墙壁上的图片、格言、标语等无不给人启示,让人驻足思考,处处彰显着浓郁的育人氛围。

二、主要收获

是什么让英才发展如此之快?

用xx英才学校校长张中山的话说:“xx英才学校发展的四个关键词:魏书生、弟子规、解放军、细节。看似没什么关联,但就是这四个关键词成为英才学校前行的理念,成为英才学校成功的法宝。英才学校开办了十年,我是第四任校长,其发展是连续性的,就是因为英才用这四个关键词打造了英才特有的文化。”的确,根据我们与校方领导座谈及一周来的现场考察学习,我们感悟很深,收获很大。

1、管理、服务精细。

xx英才学校编印的英才学校工作手册,从工作计划到办事流程均制定了科学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各个部门处室、每个人职责分明。

xx英才学校学生德行教育的“七个一”:① 每天早晨一次诵读(弟子规);②每天中午唱一次军歌(午后第一节课前五分钟);③每晚一篇“道德长跑日记”(晚自习下课前);④每天一小时特长活动(全面育人发展特长);⑤每周升一次班旗(争做升旗班);⑥每“回家周”做一次孝亲作业(感恩体验);⑦每月一张消费清单(廉洁从教之一)。“七个一”里的每个“一”,都是细节;从“一”做起,就是抓住了细节,抓到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处。如果只从大道理上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缺少抓手,就把德育变成了“远、大、空”;从“一”做起,就使德育成为“近、小、实”,让学生可观可感,可学可做,天长日久,好习惯自然养成。

英才人深刻领会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育人,具体的说是民主、科学。英才人用科学管理的态度,服务的精神,创设出和谐的教育,打造了英才的品牌。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英才学校,帮助就是服务,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家长服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才学校特别重视服务者自身的品行修炼。xx英才学校校长列举了教师的七大好习惯:①预案习惯。凡是活动必有预案,做预案之前必看上次活动反思,弥补漏洞,做足细节,创新预案,严格落实,达到“日毕”“日新”。②反思习惯。上课过后,教学反思;活动之后,管理反思;出现问题,原因反思;成功之后,经验反思;人人写工作日志,人人写工作反思,不贰过。③师表习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计报酬;廉洁从教,不收财物,拒绝吃请;衣着得体,仪态端庄,穿校服,戴胸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两人为伍,三人成列;在走廊轻声慢步,靠右通行。④礼仪习惯。员工见面打招呼,接待家长如贵宾,遇到客人问好礼让、主动问询做引领;接打电话讲礼仪;就餐时不说话,保持桌面干净,吃完挂凳;工作场合以职务相称;进入他人办公室先敲门,轻推轻拉,不碰门玻璃。⑤守纪习惯。严守制度,执行流程;不在办公场合吃零食;不在工作时间谈论工作以外的事情;不在教学楼内喧哗;不带手机进教室,开会关闭手机;搬动桌椅,轻挪轻放,用过之后,放回原处。⑥常规习惯。桌面整洁,桌下干净;案头统一摆放桌牌、水杯、“五本书”;晚上拖地、消毒、上锁,白天清扫保洁。⑦节约习惯。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用电器电源;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粮食,不剩饭菜;节约办公用纸,双面打印;用品不积压,申购以旧换新。英才教师的好习惯不仅如此,考察学习期间我们还发现教师们很多其他好习惯。如廉洁从教、按月及时给家长返学生消费清单、课前候课等,自觉自如。

在考察期间,我们接触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是彬彬有礼,真诚待人,令我们感动。到处看到的都是教师们用真心真爱,真诚的为学生服务的场景,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百般呵护学生的教师身影。该校注重细节的管理,服务的精细,“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在这里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是英才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家长把孩子放在这个学校上学,是何等的放心、踏实。难怪,目前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

2、打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xx英才学校有学生践行一日常规三字歌:

号声响 即身起 做内务 忙漱洗 被叠方 物有序 自己事 应自理;

……

晚自习应抓紧 好时光 要珍惜 或复习或预习摒杂念 守纪律;

学生道德长跑日记参考十二问:我跑步了吗?我礼让了吗?我弯腰了吗?我感恩了吗?我了解国家大事了吗?我与高尚的人、高尚的书对话了吗?我发现了哪些真善美呢?我做了一件什么样的好事呢?我的复习笔记整理了吗?我预习新知了吗?我的错题集上还有错误吗?扪心自问,今天的我比昨天优秀了吗?

通过几天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英才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都很到位。从升旗仪式、大课间、日常礼仪、内务整理、物品摆放、就餐程序、上课坐姿、听课状态、师生配合、认真作业、全心做事等方面,都能彰显他们良好的素质。而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在餐厅。师生近两千人就餐,他们井然有序的排队、打饭、整个就餐过程鸦雀无声,而且没有浪费一粒粮食。所有这些都是亮丽的风景,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体现了“校园无小事,事事有育人”。

3、常规教学注重双基扎实有效。

每节课灵活机动地贯穿魏书生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双基教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扎实有效。

在师资不很稳定等问题的困扰下,连年夺得xx县中考冠军,没有老师们勇于奉献、以校为家的英才精神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我们旁听了《编写提纲》的语文课,《代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和《方案设计专题复习》的数学课,物理复习的习题课,虽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是在注重双基,抓知识点严密训练方面,引导学生突出重点,找题眼,抓突破口,突破难点等共同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课堂上学生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我们听课受启发、有收获——更是享受。

4、家长学校拓宽了家校合作渠道。

为了开发家庭教育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xx英才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是实实在在地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委员会建到班级上,以提高家校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便于家长配合学校育子成人成才;其次是想方设法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如家访、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校通讯、“家校手拉手共育英才”活动、请专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讲座,为全校1600多名家长赠送《德育报:家庭教育周刊》等等。这些活动对密切家校联系,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考察学习期间,我们聆听了《德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国宏为900多名家长做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启发。

5、特色课启迪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每周一节的国学课是xx英才学校固定不变的教学安排。以弟子规为蓝本,涉及到感恩、勤学、修身等方方面面。一节《大树》课让在场的学生、老师们感触很深,每个人都泪花盈盈。让学生知道感恩、学会责任、懂得珍惜。老师动情的讲解、身临其境的演说,使听者在灵魂深处引起共鸣。学生哭了,哭得那样动情,学生们流下的是悔过的泪水,是洗刷过去污泥的泪水,学生们用晶莹的泪水之花在心灵深处涅槃重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取的动力。这一点让我们感到教育的力量和塑造灵魂的责任。

我们听完两节国学课,在流下激动泪水的同时,回顾我们本地的教育,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已经迷失了方向,并且迷失了很久、很久……

在教育的新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改革眼花缭乱,教育口号喧嚣热闹、舍本逐末、逐渐失去本真的今天,教育家魏书生一再强调:守住!守住!再守住!!英才学校没有追新风、赶时髦,真正坚守住了教育的根,并且深深的扎在校园的土壤里,扎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田里。魏书生说:“每个人内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里面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英才人不但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资源,还敏锐的发现珍藏在其中的宝贵“筋脉”(上连几千年中华民族的血脉,今连你、我、他),并智慧的把这根“筋脉”制成了“琴弦”,用它弹奏出美妙的交响曲,领导、教师、学生,无不受到感化,为之感动,报与感恩。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学习践行弟子规为突破口,开设了生动的特色课:国学课,电视课。师生学习践行弟子规:早洗礼(诵读、演讲),晚反思(填写道德长跑日记),假日行动(留孝心作业),成为美妙的“三步曲”,做到知行情合一,收到了神奇的效果。使老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做事,都有了强大的内驱力。也难怪,这个学校自建校起从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开始,连年中考全县第一;在xx市举行的初一初二期末统考中,全市174所中学,七门学科全市第一,其它学科都排在全市前五名;2009年教师节,建校才八年就获国家表彰,受到政治局常委们接见,并跻身于全国500强,成为全国的名校。

影片《和谐拯救危机》里面说:只有中国的《弟子规》能够拯救世界,挽救地球不被毁灭。不说《弟子规》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力量,但是,我们坚信,《弟子规》一定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使人变得更加“真、善、美”,世界由此变为和谐。

三、几点启示

1、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促进高效,提高质量。

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育人,落脚点是育人,归宿点是育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并继承和发扬。结合实际,把德育工作做到适时、适度、作足、作细、作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适应高效课堂的内趋力,以人为本,创和谐教育。

2、用心工作,用智慧办教育。创造性的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克服困难,办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教育。

3、办学从调动积极性入手,尤其是调动教师发扬积极奉献的精神,争取社会大力支持、家长努力配合。去营造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内部氛围。

4、管理以有效为准。不论是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还是德育的细致深入有效;不管是教师的培养培训,还是学生的安全、全面健康、发展。工作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以有效、有实效、又高效为检验标准。

5、结合自身实际,要求从严、品味从高、工作从实、从细。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特点的规范化创办特色学校之路。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追求在于求真。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培养人。为师之人,当以“道德之德”完善自己,以“恩惠之德”施以学生。让我们共同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大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第二篇:师德为魂育人为本演讲稿1400字

奉献,是什么?是自愿付出,不计回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就要有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而真正让我读懂“奉献”二字的是我在五中3年多的时间里,与领导老师们相处中看到的点点滴滴。

数不清多少个清晨,走在校园里的那位长者,为学校和教师的队伍发展审时度势,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治校轮廓;忘不了多少个夜晚,学生们都就寝了而那个还亮着灯光的办公室,那位长者在规划着如何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何为教师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忘不了开学典礼上强烈的日光照射的他的面庞而岿然不动,似乎在给学生们展示五中老师们不惧困难的决心,用实际行动教育着学生们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无论哪位教师家庭生活有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而面对荣誉,他总有一颗淡然的心,“只要我们工作认真干了,踏踏实实落实了,肯定会有收获”。他就是我们的祁校长,他在为学校的发展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那种敢于苦吃、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我校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身上都有体现。从他们的身上,我读懂了奉献就是敢于拼搏,从一点一滴做起,肯吃苦,让自己累的有道理,有价值。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的真正内涵。我们学校的周立文老师,在身患重病后,仍然坚守教学一线,她不愿意让孩子在初三掉队,不忍心耽误了每一个即将面临中考的孩子,面对琐碎繁重的工作任务,仍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拥有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把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化作实际行动,在这个平凡的讲台上,用踏实肯干、满腔热忱的作风在师生心目中树立了楷模形象,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一个“情”字,其中包含了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教育事业是她永久的“情人”。她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尽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了,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从她的身上,我读懂了奉献就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淡薄名利,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当然,教师的师德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还体现在对教师队伍中的后生们的引导与帮助。记得一次特岗教师们要出一节公开课,要求通知后的2天就要讲。我内心十分的着急,不知道上什么好。我的师傅王颖老师知道了立刻帮我选材,导课,帮我设计环节间的过渡语,并指出习题的设计不够经典,缺少层次性等问题。轮到我讲课那天,王老师还不断提醒我上课废话少说,语言组织要精练,要善于搜集学生课堂回答中的语文信息,关注学生思维。由于我事先准备充分,那堂课上得很顺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然,我也记不清有多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在我们这些经验尚浅、讲课青涩的年轻教师赛课和出校级、区级公开课时帮我们选材、设计教案、修改课件,亲临课堂诊断教学问题,让我们在一遍遍的磨课中进步,让我们从课前的担心到信心百倍。从他们的身上我读懂了“奉献”就是鼓励他人,给予他人最大的帮助,在他人进步的同时,享受丰收的喜悦!

多次主动承担校级、区级、市级示范课,对大家的评课学习起到带头作用的柳萃老师、潘月娟老师、王欣老师。从他们的身上,我读懂了“奉献”就是责任心强、敢于“抛头露面”,要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带头做,而且争取做得最好,为年轻教师作榜样示范作用。

在这个以“师德为魂、育人为本”的五中,青年教师满腔热忱地扎根于讲台,中年教师无怨无悔地扑在工作上,老教师默默地埋头苦干。他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为我诠释着师德的真正内涵,因为有爱,所以甘于奉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使我懂得了奉献、学会了奉献!他们是旗帜,我会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他们是路标,我会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将把我的感动化作实际行动,用行动寻找职业的幸福感,把我全部的智慧与力量献给五中无限风光的远方。

第三篇:创建为纲 质量为上 队伍为本 和谐为要

创建为纲 质量为上 队伍为本 和谐为要

——上海桐柏高级中学2007新学年工作思路与要点 总的要求:十六字工作思路和领头羊的目标

2007学年是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必须跨过这道坎》,全体桐柏人已经跨过了06年体制转民的坎,跨过了07年人员分流的坎,我们始终要坚信,只要全体教工凝聚起办好桐柏的“精、气、神”,今后学校发展的征程上任何大大小小的坎都能跨过去。我们提出把“创建为纲,质量为上,队伍为本,和谐为要”这十六字作为2007学年学校总的工作思路,“创建为纲”,就是把桐柏办成名副其实的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为动力,“纲举目张”,统领本学年及相当一段时期的学校各项工作;“质量为上”,高考成绩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是人民满意不满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千方百计把在校的08、09、10届质量搞上去,力争一届好于一届,使普陀区的老百姓在更放心的程度上把桐柏作为民办高中的首选学校;“队伍为本”,学校办好办坏质量是上是下队伍是根本,新学年围绕“讲稳定讲规矩讲精良”的要求,推出一系列相关措施;“和谐为要”,新的学年要注重“两个和谐”建设,一个是与社区与协作单位的和谐,一个是校园生活里的和谐、队伍建设中的和谐,学校内部的和谐建设围绕“讲学校精神讲以人为本讲民主管理”的要求,推出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

区教研室瞿志军主任在上半年教学视导的总结会上,分析了桐柏的综合实力后提出,“桐柏应该也能够成为全区民办高中的领头羊”。办学规模、队伍实力、精神文明建设这几方面我校已经领先,“创建为纲,质量为上”这两项做实了做成了再上一个台阶,使桐柏真正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兄弟学校、老百姓心中的全区民办高中的领头羊,这应成为我们桐柏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创建为纲:“一二三”的总体要求与四个阶段的具体部署

距离11月的总结性评审还有两个月时间,这里我们提出“一个责任感二个提高三个化”的总结要求推进迎评工作。

一个责任感: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一种地位,一种声誉,开展创建活动提供了一个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的平台,创建成功与否、创建质量如何,她与学校发展的前途息息相关,与每年生源状况息息相关,与每个桐柏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个桐柏人都要考虑“我为创建做什么?”,做到三条:一是了解创建活动的信息和学校提出的要求,二是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积极承担创建迎评的具体工作。各处各部各组各班要有大局观念、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时间节点意识、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二个提高:提高全体师生的知晓度,了解创建、了解办学理念、了解学校精神、了解“三风”、了解主要举措、了解制度规定。实施途径为学习讨论、环境宣传、组织测试、活动体验;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度,树立人人都是创建活动的主人翁的观念,鼓励为创建献计献策出金点子,无论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桐柏校园里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你参与了做好了,你就在为创建作贡献。实施途径是创建工作安排或活动设计不搞“闭门造车”,尽量考虑到“面”的组织与动员。三个化:“细化”各个环节要求,不搞大而化之不搞粗线条,每项布置有要求有职责有时间节点;“强化”项目任务的落实程度,注重职责分工注重检查反馈注重考核奖惩;对提供给专家审阅的材料提出“精致化”的要求,从形式到内容讲究精益求精。从现在起到10月底创建迎评的主要任务和安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8.20-8.31完成《专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第二阶段 9.1—9.30 全面发动

(1)学校及各处各部各组的学期工作计划都要有体现贯彻“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办学理念的思路和具体措施。(2)学校大会、政治学习、德育时空、橱窗板报作深度系列宣传。

(3)教师节前后推进落实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相关安排:基金成立、桐柏学子评定。(4)集中一个月时间,抓学生行为规范和学风建设,“给学生做规矩教师首先要做规矩”,抓教师师表师德和团队风气。

(5)全面认真开设拓展课、研究课,提出并实施抓基础课教学的规范性有效性的意见。(6)9月下旬召开四届一次教代会:代表换届、创建主题(再发动再部署)、报告财务、分配制度调整、工会换届。第三阶段 10.1-10.20 全面落实

(1)总结性评审自查报告及配套材料的合订本10.10前完成。(2)举行面向全区的“两纲进课堂”第二轮探索实践活动。(3)台帐资料补齐整理布置完成。(4)教工之家兼贵宾接待室布置完成。

(5)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平台对外演示操作准备完成。(6)评审时播放的《今日桐柏》制作完成。第四阶段 10.21-10.30 全面检查

细查、反思、微调/环境布置/教工与学生的进一步动员和培训。质量为上:坚定信念,德育为首和“九个着手”

(一)坚定 “质量再上一个台阶能上一个台阶”的信念

2007届人数多基础差而取得成功的实践,给我们信心和启迪。我们要始终坚信,高中学生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成长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与发展空间,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可以教育成才的(这是内因和基础);我们要始终坚信,桐柏教师群体的良知、“无悔”的教风和综合实力,他们一年又一年地辛勤耕耘以学生成长为荣,他们中间有一批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品牌教师、骨干教师(这是外因和条件);我们始终要坚信,切实执行好“高一夯基础,高二上台阶,高三出成果,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质量策略,切实构建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付诸实施(这是策略和过程),我们就能够取得一年又一年“低进高出”的成功,就能够做到“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就能够达成全区民办高中领头羊的目标。

(二)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信念,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无论是从广义的质量观(育人)甚或是从狭义的质量观(分数成绩)来看,德育工作都是发挥着先导性的、全局性的、基础性的作用。从民办高中学生生源实际素养的分析到其中相当多数学生发展成功的实例研究,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都是第一位的。2007新学年起,学校单独设立学生处作为主管学生工作的职能处室,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教处务----年级部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条线”全面承担起学校德育工作的设计、指导与组织实施的职能。

2、“两纲”统领,构建与完善民办高中德育工作体系。这是我校正在实践之中的,也是学校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需要付诸实施的课题。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一二三”,即“一个职能”,发挥“两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统领职能;“二个体系”,推进“两纲”教育的课内体系与课外体系建设;“三个支撑”,把队伍建设、课题研究、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作为推进“两纲”教育三个方面的支撑。本学期要解决好落实好学校德育、推进“两纲”教育的6个具体项目:

(1)以十月份举行面向全区的“两纲进课堂”第二轮实践探索活动为抓手,完善“两纲”教育的课内体系建设。

(2)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品质、完善构建包含参观考察类、见习服务类、共建展示类的社会实践基地网络为两个突破口,整合资源,推进形成“两纲”教育的课外体系建设。(3)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进一步动起来,从面向学生宣传、全方位履行“中心”职能到健全台帐资料,规范有效地开展工作。

(4)健全德育民主制度,全面落实建立学生参与学校各方面管理的相关组织,如年级联合班委、年级联合团支部(团总支)、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等,还有学生会与校长室之间的沟通机制。

(5)各年级家长学校列入年级部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安排有组织机构有课程内容。(6)坚持抓“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德育品牌建设抓出成果。开学后要抓紧做好四件事:感恩教育活动谋篇布局的设计、暑期赴江山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与汇报、成立桐柏感恩基金会、评定桐柏学子。

3、十分扎实地开展好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基础道德教育活动。2007学年我们提出“机构精简、队伍精良、管理精致”的治校方略,这里的“管理精致”首先要求在学生形象建设、校园卫生、校园生活秩序这三方面体现出来,具体抓好 6 件事:(1)开展以“五讲”为要求的学生形象建设活动,“五讲“即讲仪表、讲礼仪、讲卫生、讲秩序、讲文明。

(2)明确与提高值勤班级的职责要求,实施“2+1+1”综合值勤制度,即每天由2位中层以上干部、1位值勤班主任、1位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校园值勤工作。

(3)有效实施由学生处督查的、由年级部主任----班主任----联合班委负责的年级部常规管理机制。

(4)建立由值勤班级负责的校内学生自行车停放管理机制。

(5)如同出操管理要求一样,组织好每周两次的全年级统一的“体锻课”活动。(6)实行由学生处负责督查、指导小卖部的进货品种、营业时间及营业要求的制度。

4、坚持学校德育工作是“人人工程、事事工程”的德育理念,倡导并实践“要求学生做规矩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做好规矩”这一主张。具体做到:

(1)桐柏校园要充满爱的教育的氛围,教师与职工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在各个教育人、服务人的环节中,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好有望考进本科的还是成绩不好无望考进本科的学生,无论是在籍学生还是借读学生,无论是行为习惯讨喜的学生还是所谓“讨厌”的学生,教师要讲“四特”精神要讲“无悔”教风。(2)“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仪表、教师的言行、教师由内而外有意无意表露出来的学生观、“不拉学生帮做教师职责份内的事”这一要求的执行情况等都是反映一个教师师表师德品位的尺码。结合期中期末师德表现测评工作,在学生中开展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3)更有效地开展学科老师德育导师制工作。各年级每一位科任老师联系1—2名学习困难学生,高三年级侧重联系学科学习“跷脚”的学生,该项工作由年级部负责落实,做到学期初定对象与计划,学期中检查实际进展,学期末汇总总结与评价。

(三)坚持落实好教学工作的“九个着手”(1)从学习贯彻市教委会议精神着手

8月21日市教委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长参加的“上海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精神①完善课程方案②调整中小学作息时间(高中没有提)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④加强教研机构与队伍建设⑤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社会氛围⑥提高课程领导力。学校将组织教研组长及教师认真学习会议颁发的沪教委基(2007)46号文件《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从氛围建设着手

在年级教师办公室、在班主任群体、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群体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间,本段

(一)部分所讲的三个“始终坚信”要形成氛围,要回归教育传统,实践形成“三抓”氛围,即“不怕差只要抓,因为差更要抓,只有抓才能转变差”。氛围影响情绪,氛围决定战斗力,良好氛围的形成从理性的认识开始,从每一个人开始,从部门负责人开始。(3)从教学常规管理着手

桐柏的教学常规管理有着自己的优良传统,但少数教师存在着常规不到位的现象:备课不充分、预备铃响教师不预备、课堂管理不到位、作业批改不到位、辅导不到位、教研活动参与不到位,拉学生“帮”做教师自己份内的事等。

新学期学校组织学习并贯彻《桐柏中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教学常规管理是基础性的工作,教务处要抓,年级部要抓,教研组更要抓。

这里强调一下健全学校考试制度的问题。要明确考试组织的四大环节:①考试命题:周练由年级部组织实施,月考由教务处、年级部共同组织实施,周练与月考由备课组命题,测试学生近期学习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组织,一次校外命题、一次校内命题,校内命题由学科教研组长把关。②考试监考:监考教师不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主考巡视发现违反规定者按“二级教学事故”处理。③结分登分:科任教师自己完成,不拉学生参与这项工作。④分析评价:科任教师及时做好试卷质量分析工作,信息中心汇总结果做出技术分析,年级部提出评价意见。(4)从学风建设着手

提高教学质量要有对教师工作的规范性、积极性的要求,更要有对学生学习的规范性、积极性的引导和教育,这就是学风建设的问题。经多次讨论,“三风”的规范表述已经定稿,即校风“正德”、教风“无悔”、学风“弘毅”,并将“三风”六个字写在教学大楼的门厅上方。学校倡导“弘毅”学风,旨在理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使学生弘阔志向、理想引领、立志成才;学习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探求精神;生活里锻造学生百折不回、自信自立的勇气,使学生拥有不悔起点、敢奔终点、不畏挫折的气度,从而潜能得到开发,多元发展,走向成功。学风建设需要一点一点规范、一步一步引导、一项一项落实,新学期开始三个年级都要抓,年级部、班主任、学科组都要有自己的规划与措施,语数外要抓,会考学科也要抓。(5)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

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包括教案的精心设计、课堂的规范管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诸方面去寻求,提高有效性要做到三个层面的“有所作为”:一是教师个体的有所作为,自己做有心人,学习、实践、反思;二是学科组的有所作为,要持续地开展顾泠源“三阶段两反思行动跟进”模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三是学校的有所作为,要坚持开展“好课”标准的讨论与实践活动,坚持开展听课评课开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活动,坚持开展“专家引领、专业引领”“请进来、走出去”的研修活动。

(6)从进一步倡导练就“磨功”着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主渠道的,桐柏的学情、桐柏的实践告诉我们,仅有这一条还是不够的。桐柏学子“低进高出”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滴的变化和进步,都需要桐柏教师付出比公办中学教师更多的劳动,这就需要桐柏的教师具有我们称之谓“四特”的精神,即“对工作特别敬业,对学生特别热爱,对辅导特别耐心,对家长特别热心”,这里的“对辅导特别耐心”就是一种“磨功”。数学组教学比较成功的教师、外语组的多数教师、加一学科的一批教师都是这样做的,成绩就是这样“磨”出来的。(7)从加强校本研修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着手 审视我校校本研修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问题,学科之间、各年级备课组之间还是参差不齐。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要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和考核办法;第二,先求规范性,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记载、检查都形成习惯;第三,研修活动“研”为径,新学期开头一段时间集中研究落实本段提出的这“九个着手”,落实办学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贯彻问题;第四,在教研组内提出并形成个人、备课组、学科组的研究课题系列。(8)从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着手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当前,一要改变会考科目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相对较少的情况,适当改变年龄较大教师、聘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相对较少的情况;二要倡导备课组作为一个团队在运用信息技术上的合作;三是加快推进几个电子平台的建设,这是本学期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点;四是进一步提高学期“信息化奖”的评定质量。

(9)从较为完整地构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手

关于这个问题,我校已提出较长时间了,学校准备在9月拿出文稿来。

(四)三个年级部抓质量的侧重点

高三年级:08届的有利因素(1)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学生基础较07届稍好些;(2)分班已有分层;(3)由8个班扩成9个班,大部分班级班额有所减少。不利因素是多元发展的基础不如07届。简单地说,08届要做的工作是,缩小分母——千方百计增加08年自主招生考试的录取人数;增大分子——拼文化类本科人数,“多元”尽可能再抓一些。怎样达成?这里我主要提三条:

第一,提出“08届成为生气勃勃的一届高三”的命题,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来桐柏已连续抓了04至07四年高三,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毕业班工作模式,但同时我也觉得从教师个体的眼光到年级部的工作设计有点“多经验模式,少理性思考,少求新求变”的味道。我建议,从新学期开始,我们高三团队的成员多些生气,多些新的思考,不因循守旧,在两个方向上有所探索:一个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一个是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求新求变。第二,加强、爱护团队合作。每年高三的成员都会有一些变化,我们要致力于新老成员之间、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高三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无论是规范性还是有效性都要走在全校前面,带动整个学科组的校本研修活动。

第三,以高度的责任感大局观,年级部、班主任、科任教师三位一体共同做好开学一个阶段少部分学生的“转科转班”工作,鼓励正向流动,稳定开学阶段的教学秩序。高二年级:首先,我们要正视高二年级是三个年级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一个年级这样一个现实,新学期三分之二班主任的更换为年级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年级部的全体成员要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树立一定要达成“高二上台阶”的工作目标。第二,“像高一军训那样抓常规管理,像高三那样抓教学质量”是高二年级工作的两个努力方向,要倡导并形成全年级的“磨功”氛围,由教师的“磨”促进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氛围。第三,高二年级会考科目较多(理化生地),全年级要形成学生重视会考科目学习,教师增强信心提高会考科目教学质量的氛围,从而更全面地促进全年级的学风建设。第四,“分层分类”、“多元发展”提前预作考虑与安排。高一年级:我有两个初步的感觉,一个是2010届新生的整体素养是08-10三届学生中较好的一届,一个是年级部的全体教师精神状态是好的,军训中所表现出来的发展势头是好的。这里希望与要求,第一,新学期开始抓好教风、学风两个建设是关键,这是抓质量的基础的基础,本学期的目标锁定在年底的全区高一调研考,期望是能否超过1-2所公办高中?第二,团队建设是根本,要研究怎样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水平,要研究整个年级部教师的敬业精神、团队风气、“磨功”氛围,怎样成为全校一个比较突出的年级?第三,许多新的要求新的东西新的课题,如感恩教育活动、家长学校、《夯实基础十八字教学策略的实施意见》、拓展课开设、TI图形计算器实验班、创建迎评中的集体任务等等我们期望高一年级担起来并出成果。队伍为本:两个目标与加强队伍建设的措施要求

1、两个目标

转民以后的桐柏,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一是稳定。07人员分流坎我们跨过来了,基本的教学骨干队伍没有大的影响,今后的稳定工作主要依赖于学校事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较为广阔的空间、政通人和的情感氛围、较大幅度的高于公办高中的待遇收入这四条,我们坚信我们能做到这四条。二是精良。队伍人数精简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这里的“精良”主要指教师职业素养、敬业精神与教育教学能力要适合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师素质的要求,此外我们还要逐步改善聘用教师群体的人员结构与素质状况。

2、虚实并举,加强队伍建设的四点意见(1)讲“三风”讲“四特”讲“桐柏精神” 这里说明校风“尚德”、教风“无悔” 校风:“尚德” 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之不能徙,不善不能做,是吾忧也。”古贤亦云:“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贤媛》)对于学校而言,“德”是干部、教师、学生必须崇尚的、恪守的操守与规范,要求与约束。“尚德”就是明确办学目标、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师生操守,提高师生品质,突显桐柏精神。具体表现于管理层光明磊落、克己奉公、敬师爱生、励精图治的领导风范;教师修德垂范、博知强技、知难而上、尽心竭智的职业使命;学生们唯诚崇真、尊师守纪、百折不挠、砺志笃行的精神品质。教风:“无悔” 古人云:“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汉•刘问《说苑•谈丛》)“无悔”充分体现了桐柏高级中学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我们选择教师职业无悔,选择执教学校无悔,选择任教学生无悔,始终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工作,传道授业,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勤琢善磨,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第七》)无怨无悔。遵循培养目标,端正教学态度,营造育人氛围,践行办学理念,提升教育品质,这是桐柏教师群体的追求与境界。“三风”“四特”“桐柏精神”,是几年来在办学实践中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心血而逐步形成的,是桐柏区别于其他学校所特有的,是学校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大家要珍爱之,宣传之,丰富之,实践之。

(2)讲师表讲师德讲精神文明

开学以后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题会议,这里强调一个观点八个细节:一个观点是“学生要做好规矩首先教师做好规矩”,八个细节①办公室的卫生与秩序②不拉学生帮做教师份内的事③仪表与校徽④学生迟到不在走廊罚站⑤大会小会的会风问题⑥升旗仪式的纪律⑦自行车停放⑧多给学生以微笑。

(3)讲以人为本,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发展空间。

对外出进行高层次进修(研究生班、骨干研究班、名师工作室)的同志给予关心支持;鼓励与安排教师参加区内外的研究活动;继续实施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聘请校外专家和校内资深教师,引领他们的专业发展;对聘用合同到期的教师,取双方协商的态度,研究落实他们的后续安排问题。

(4)调整与提高分配待遇的初步构想

经校务会议初步研究,自2007学年起,按照“面•点•事”的思路,有面有点分层分类进行调整,待制定好具体方案交四届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面”:课时津贴标准拟由17元/节提高至20元/节。“点”:制订提高部分教学骨干待遇的实施细则,方案尚在酝酿中。“事”:调整“三支队伍”原先月考奖的发放办法: ――原先月度奖“叠床架屋”,发放效果不好,不再发放。

――评定的品牌班主任,增加月津贴标准。对班主任任职年龄长的同志,增加月津贴标准。按周轮值的班主任增发一定津贴。

――根据“有事加奖,有突出业绩加奖”的思路增发奖金,如开学奖,如创建工作奖,如主题班会质量奖等。

3、新学期“三支队伍”建设的主要要求及措施(1)中层以上干部队伍 基本事实:职数少于同类型的兄弟学校,我校干部队伍的每位成员都承担了较多份量的管理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他们是辛苦的,是敬业的,是办好学校的中坚力量。要求与措施:

――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跳出本处本部的思维框架,想大局做大事,在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做一个创业型的干部。

――继续完善执行 “三处三部”管理架构,开展处部职能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注重处与部、“条与块”的团队合作,目前一个重点是,按照职务、责任和相对处置权统一的原则,把年级部建成有权威的一级管理实体。――制定《中层干部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

基本事实:学科组撤并成6个,六位教研组长都是学校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在设立年级部的背景下,备课组接受学科组与年级部的双重管理并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这六位教研组长和十几位备课组长是学校教学的基本骨干队伍。三个年级语数外学科的备课组长是: 高三 张少伯(兼)、余勇波、刘生林(兼)高二 王彩凤、杨菊峰、路彩英 高一 周 玲、陆春燕(兼)、李莉

综合学科教研组各分学科的备课组长是: 物理(刘希如)、化学(丁明(兼))、生物(吴莼(兼))政治(顾文斌(兼))、历史(刘艳丽(兼))、地理(张伟)要求与措施:

――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制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

――无论教研组长在何年级任教,都要立足于学科组整体,“立足年级,胸怀全局”。当前一个工作重点是,各年级学科基本知识点体系的编拟工作,不仅仅是一般的罗列,还要有切入这一知识点教学的相关配套材料。

――“研”字当头,在校本研修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出成果出成绩。(3)班主任队伍

基本事实:班级数减少后班主任人选更加精良,在他们身上承载着几十个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学校办学质量与声誉的重托。份外关注这支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班子、学生处、年级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与措施:

――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调整与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办法。――对班主任工作敬业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同时要细致研究学校与年级部两个层面的培训工作计划,比较好地解决与提高班主任的育德能力。

――听取多方意见,认真负责地研究,树立一批“四特”精神好、带班实绩佳的“品牌班主任”(暂定名)。(4)理论学习中心组

新学年始经党政研究,学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成员为: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还有9位中青年同志,他们是余勇波(信息中心主任)、张伟(校务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少伯(区人大代表、语文教研组组长)、陆春燕(区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校董事会董事、数学教研组组长)、刘生林(外语教研组组长)、丁明(综合教研组组长)、李莉(民主党派)、罗亚(团委干事)、周玲(高一年级部干事、团委协助工作)。

对中心组成员的期盼:一是在党支部的领导组织下,真正学到一些东西,形成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共识;二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愈益重要的骨干作用。和谐为要:在桐柏工作着是美丽的

主旋律:校和万事兴,新学年学校将把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在桐柏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既是我们治校追求的境界,也是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的现实要求。

推进校外校内“两个和谐建设”,新学年注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校内辟地自建停车场地,与社区共建共享和谐,让社区老百姓满意,让人大代表满意。继续完善并实施与周边社区共建精神文明的各项协议。继续做好学校操场、图书馆定时开放的工作。继续做好为兄弟单位提供搭伙的服务工作。

2、讲究与提高学校民主管理的实施效果

――充分重视发挥“校务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吸纳全体教研组长参加校务咨询委员会的工作,调整后的“校务咨询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为:张伟(主任)、张少伯、陆春燕、刘生林、丁明、周国平、应明杉、王彩凤、李莉。咨询委员会变一学期一次例会为学期初学期中各一次,召开会议不搞一般的泛泛而谈,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时间保障。――充分重视做好教代会代表提案工作,做到有发动有落实有答复。

――充分重视学生会团委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重视“双代会”的作用,建立落实学生参与管理的相关组织。

3、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凝聚力工程

----审视梳理“十个每”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

----本学期按教育局规定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新一轮的体格检查。

----与“阳光锻炼”活动相一致,每周二次年级体锻课时间师生一起到操场活动,到时间放下手头工作,关好门,去操场,又管理又锻炼,体力不济的老教师走几圈对身体也有益。----新建“教工之家”,为教师提供一个温馨的休闲场所。

----配合支部组织开展07秋季党日活动,邀请校务咨询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

4、统筹兼顾,推进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

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是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要放在创建市文明单位的首位工作来设计、安排与实施①列入每月办公会议讨论;②明确校级――专管员――各处室部门的管理网络;③教工、学生的安全文明教育与检查,分别由校务处、年级部负责;④抓好本学期的几个节日(国庆、元旦、寒假)保卫工作;⑤按市级指标要求全面审视、检查到位情况,并做好台帐资料工作;⑥两位门卫的培训列入计划。

继续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语言文字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图书馆工作。

上海桐柏高级中学 2007年8月26日

第四篇:人为本_育为谐--浅谈学校办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人为本,育为谐

—浅谈学校办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学校是塑造人、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其所培养的青少年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1998年建校开始,陈经纶中学分校就明确了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十二年实践和不断完善,逐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什么是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校的办学理念中也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涵义,那就是指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标,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发展人。从学校的教育宗旨来看,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正确理解人本主义思想,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但他们所了解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联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今天,我们理解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发展,既要看到人的自然属性,更要看到人的社会属性,而且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更加体现出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

如果说人是社会的主体,单个的人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那么,学生就是学校的主 体,每一个学生构成学校的最小单元。若是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加工车间,学生就是这个车间的基本元素,不了解原材料的基本结构就胡乱进行加工制作,再好的机器制作出来的只能是不合格产品,甚至是次品。

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尽快地认识和了解学生。做班主任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自由几天,这几天期间,我从不发号施令,也不会批评和表扬任何一个学生,学生往往有些奇怪,不知道班主任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但我自己目的明确,这几天时间要跟每一个学生面对面交流一次,在宽松的氛围中实施对学生的第一次火力侦察,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个性特长等,并用一个专用笔记本对每一项指标分A/B/C/D做好记录。这样我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也可以做到量才而用。

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

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爱生如子的人,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是高尚的教育者的写照。但在关心和爱护学生上,许多人常常会走入误区:“严”是爱,“宽”是害,于是许多班主任一进教室就板着面孔,课室也许鸦雀无声,但学生往往在长期的压抑中爆发而生出许多莫名的事端;另一种情况是,心怕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想尽办法为学生遮风挡雨,什么问题都帮学生扛着,其结果是学生“脆弱”的心灵更加“脆弱”。我想,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其正确看待问题、正确面对成绩和困难,更多要做的是激励、是发展。要做“慈母”,更要做良师益友。

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不歧视。我在班上排座位只有几条基本原则:坐在前面的不能挡住后面的基本视角需求,高度近视尽量受到大家的照顾,行于行之间两周一轮换。同桌基本是自由组合,但一定要双方自愿。我的班会课从来是开学初初步定好每周主题,然后全部交给学生,每人都有一次主持机会,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自选主题,要求就是要充分准备,全班同学积极配合。

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关键是“关心”在点子上,“爱护”在关键处,也就是说切入点要选择恰当,不是瞎关心,不能溺爱。既要掌握火候,有时还要使用刚柔相济的技巧。曾经有一个学生,入学时成绩不错,遗憾的是迷上了上网,到高三时发展到白天在宿舍睡觉,晚上在网吧干通宵。一天上午,我在宿舍找到他,他正在睡觉,其实也没有睡着。一了解,两天没吃饭了,原来自己身上本身没什么钱,晚上在网吧还受到人家的敲诈,此时已经身无分文。我先给他买来早餐,再给他一个任务,上网查资料,写出上网的十 大好处和十大坏处(当然,好处和坏处是相对的,或许都不是十个,但我只要他列出十个就行)。结果在我的电脑上找了半天,把别人编的都算上,好处怎么也写不出十个,坏处写完十个还意犹未尽。此时,我试着一个个和他共同分析,再结合他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父母对他的希望(家庭经济较差,父母没有文化,帮人打工赚点小钱,即使如此状况,其父母还希望它能考上大学)让他自己去体会,不一会,他流泪了。这泪水是情感的自觉流露,不是我煽动的呀!我不批他,只给他十块钱,我说,这钱你可以继续去上网,也可以回家去找父母深谈一次,如果你父母找我了,就说明你还有将来,如果你父母没来找我,说明我关心你还不够。结果,第三天他父母来到我办公室。

3、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从生物学的观点讲,人是一种有思维的、能创造和改变世界的高等级生命体,与其他生命形式一样它有着诞生、成长、死亡,所以说,人是自然的人。可正是因为人有思维能力,能创造和改变环境,随着人类思维力的提高,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今天,人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单个的人可以脱离社会、脱离其他人而独立存活,由此可见,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然属性只是表现为一种生命形式,而人的社会属性才真正地体现这种生命形式的特征和价值。

当然,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得有一个过程,因为人刚诞生时还只是个自然人,只有在慢慢地接受知识、成长的过程中,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化。因此,不少学生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很少考虑群体的利益,这就不奇怪了。让学生认识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可以明显地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也往往会把“我的责任”时常挂在嘴边。有段时间学生宿舍很吵闹,主要是几个快嘴习惯回到宿舍就天南海北神侃,声音大还不顾忌时间和别人的感受,其他同室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给他们提意见,可又影响大伙休息,最后有人报到我这。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也不是立即给他们作结论,而是先让他们看一个视频片段(一个患有神经衰弱的同学由于忍受不了室友的长期吵闹,最终跳楼。视频不一定真实,但给他们看正合适。),看完后让他们自己谈感受,有人跳楼,谁的责任?开始谁都不说话,我也不开口,只是耐心地等待。最后,他们扛不住了,一个学生低语:“吵闹者的责任”。我说,人有说话的权力,也可以有吵闹的权力呀,为什么成了他们的责任了?因势利导,我告诉他们,大家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那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单元,没有一定的约束和规矩,这个社会单元就不能正常运转,我们有说话的权力,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但我们更有维护宿舍正常秩序的责任和义务,在一个集体中,我们更需要的是,遵守规则,考虑他人不受影响。以后我再去检查这个宿舍,很少 再出现就寝灯灭后有人讲话的现象了。本来这事就可以了结了,但我还是向全宿舍的成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熄灯后宿舍还有人讲话,谁的责任”?最后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是全宿舍人的责任,讲话者负有影响干扰他人休息的责任,其他人负有维护正常休息环境的责任。这才是我要的最终效果。

二、“以人为本”是战术手段,“和谐发展”是战略目标。

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取向。具体说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与自己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时代新人。学生的自我和谐展开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生“五育”的和谐发展,即德、智、体、美、劳并举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即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健康的心理品质、强健的身体素质以及审美情操等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

要让学生实现“五育”并举地和谐发展,就需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勉励学生发展长处,克服弱点,形成真正的自我和谐。

要让学生实现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就需要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因势利导,关注学生心理,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教会学生与人交往的方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认识人有社会属性的事实,把握人的社会属性的特点,用敢于负责的态度面对他人,面对社会。

要让学生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就需要学生认识自然人的本质。人首先是自然的,我们与其他生命形式同居一个自然环境中,相互依存,大家的权力是均等的,只有和谐相处,这样的环境才会永存。我们要热爱自然,要保护自然,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自然,更可以创造自然,但绝不能破坏自然。

三、班级管理中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三有、三自、三变”策略。

遵循学校办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班级管理的侧重点放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能展示自己和发展自己,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上。

1、三有:有班旗、班徽、班歌,有班级奋斗口号,有班级奋斗目标和目标实施方案。

“三有”是班级管理的基石,它能凝聚班集体,同时又能发挥班级个体的特长。班旗、班徽、班歌由学生自己制作,作者在展示作品时需要表现作品的内涵,最后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作品,由最佳作品的创作人员收集同学意见再加以完善,就确定了本班 的班旗、班徽、班歌。如我们05届9班的班歌《飞向梦想》至今还有人传唱。班级奋斗口号由小组集体提出,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参与讨论、提出意见。然后全班同学对四个小组的提案进行讨论评价,择优录用。如04届7班的口号就是“用青春追逐梦想,用汗水铸就辉煌”。班级奋斗目标及实施方案则由班委会拟出交全班同学讨论通过。这样学生可以各展所能、有光就闪,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学生就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自觉地呵护班集体的健康成长。

2、三自:自己组织,自主参与,自我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对学生的教育最终应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所以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参与和发展。在班级活动中,我一直强调和要求学生做到上面的“三自”。所有的活动交给学生自己组织,作为班主任只在活动中指导、监控、总结,记录学生参与的质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如作为集体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主阵地的班会课,我只是在学期开学初确定好整个学期的班会课主题,其它就全部交给班委会了。班委会也只在其中起组织和协调作用,他们按要求计划好学期班会课实施方案,由班会课课时数确定活动小组数,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班会课主题,可以自由挑选主题,成员自由组合,每个成员必须参与,小组推举一名成员做组长,组长统筹这次主题班会的策划,全组成员分工合作,前期准备、组织课堂、分析小结都由小组完成。这样的班会课往往目的明确,效果明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自己策划、准备、组织、小结的过程中既受到教育,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3、三变:形象变好,素质变高,能力变强。

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优秀的变得更加优秀,有明显不足的通过有效培养看到明显的进步。所以,每个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力求达到上面提到的“三变”。形象变好,就是要求每个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形象从而树立起班级的形象,按照基本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遵守基本的社会公约、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倡“一日三省吾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整个集体处处充满正气、时时焕发生机。班里设有形象评价机制,有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班级总评,每月一次,对个人公布结果。素质变高,就是要求学生在外树形象的同时内强素质、增强修养,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用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展示自己。能力变强,就是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活动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既要提高学习能力,又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面对社会的生存能力。班级设立能力评价量表,每学期评价一次,由班委会给出学期能力发展评价评语供学生参考。

总之,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对教育理念一次次地反思,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划。学校今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就是顺应社会进步和时代需求的教育新理念,本人所提出的“三有、三自、三变”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策略,强调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也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创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充分理解好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实质,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实施。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少走弯路,才会更有实效。

第五篇:人为本 育为谐--浅谈学校办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人为本,育为谐

—浅谈学校办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从化中学 黄小斌)

学校是塑造人、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其所培养的青少年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早在2002年我校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几任校长的深思熟虑,不断完善,最终确定: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什么是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校的办学理念中也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涵义,那就是指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标,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发展人。从学校的教育宗旨来看,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正确理解人本主义思想,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但他们所了解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联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今天,我们理解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发展,既要看到人的自然属性,更要看到人的社会属性,而且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更加体现出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 如果说人是社会的主体,单个的人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那么,学生就是学校的主体,每一个学生构成学校的最小单元。若是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加工车间,学生就是这个车间的基本元素,不了解原材料的基本结构就胡乱进行加工制作,再好的机器制作出来的只能是不合格产品,甚至是次品。

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尽快地认识和了解学生。做班主任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自由几天,这几天期间,我从不发号施令,也不会批评和表扬任何一个学生,学生往往有些奇怪,不知道班主任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但我自己目的明确,这几天时间要跟每一个学生面对面交流一次,在宽松的氛围中实施对学生的第一次火力侦察,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个性特长等,并用一个专用笔记本对每一项指标分A/B/C/D做好记录。这样我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也可以做到量才而用。

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

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爱生如子的人,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是高尚的教育者的写照。但在关心和爱护学生上,许多人常常会走入误区:“严”是爱,“宽”是害,于是许多班主任一进教室就板着面孔,课室也许鸦雀无声,但学生往往在长期的压抑中爆发而生出许多莫名的事端;另一种情况是,心怕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想尽办法为学生遮风挡雨,什么问题都帮学生扛着,其结果是学生“脆弱”的心灵更加“脆弱”。我想,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其正确看待问题、正确面对成绩和困难,更多要做的是激励、是发展。要做“慈母”,更要做良师益友。

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不歧视。我在班上排座位只有几条基本原则:坐在前面的不能挡住后面的基本视角需求,高度近视尽量受到大家的照顾,行于行之间两周一轮换。同桌基本是自由组合,但一定要双方自愿。我的班会课从来是开学初初步定好每周主题,然后全部交给学生,每人都有一次主持机会,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自选主题,要求就是要充分准备,全班同学积极配合。

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关键是“关心”在点子上,“爱护”在关键处,也就是说切入点要选择恰当,不是瞎关心,不能溺爱。既要掌握火候,有时还要使用刚柔相济的技巧。曾经有一个学生,入学时成绩不错,遗憾的是迷上了上网,到高三时发展到白天在宿舍睡觉,晚上在网吧干通宵。一天上午,我在宿舍找到他,他正在睡觉,其实也没有睡着。一了解,两天没吃饭了,原来自己身上本身没什么钱,晚上在网吧还受到人家的敲诈,此时已经身无分文。我先给他买来早餐,再给他一个任务,上网查资料,写出上网的十大好处和十大坏处(当然,好处和坏处是相对的,或许都不是十个,但我只要他列出十个就行)。结果在我的电脑上找了半天,把别人编的都算上,好处怎么也写不出十个,坏处写完十个还意犹未尽。此时,我试着一个个和他共同分析,再结合他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父母对他的希望(家庭经济较差,父母没有文化,帮人打工赚点小钱,即使如此状况,其父母还希望它能考上大学)让他自己去体会,不一会,他流泪了。这泪水是情感的自觉流露,不是我煽动的呀!我不批他,只给他十块钱,我说,这钱你可以继续去上网,也可以回家去找父母深谈一次,如果你父母找我了,就说明你还有将来,如果你父母没来找我,说明我关心你还不够。结果,第三天他父母来到我办公室。

3、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从生物学的观点讲,人是一种有思维的、能创造和改变世界的高等级生命体,与其他生命形式一样它有着诞生、成长、死亡,所以说,人是自然的人。可正是因为人有思维能力,能创造和改变环境,随着人类思维力的提高,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今天,人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单个的人可以脱离社会、脱离其他人而独立存活,由此可见,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然属性只是表现为一种生命形式,而人的社会属性才真正地体现这种生命形式的特征和价值。

当然,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得有一个过程,因为人刚诞生时还只是个自然人,只有在慢慢地接受知识、成长的过程中,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化。因此,不少学生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很少考虑群体的利益,这就不奇怪了。让学生认识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可以明显地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也往往会把“我的责任”时常挂在嘴边。有段时间学生宿舍很吵闹,主要是几个快嘴习惯回到宿舍就天南海北神侃,声音大还不顾忌时间和别人的感受,其他同室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给他们提意见,可又影响大伙休息,最后有人报到我这。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也不是立即给他们作结论,而是先让他们看一个视频片段(一个患有神经衰弱的同学由于忍受不了室友的长期吵闹,最终跳楼。视频不一定真实,但给他们看正合适。),看完后让他们自己谈感受,有人跳楼,谁的责任?开始谁都不说话,我也不开口,只是耐心地等待。最后,他们扛不住了,一个学生低语:“吵闹者的责任”。我说,人有说话的权力,也可以有吵闹的权力呀,为什么成了他们的责任了?因势利导,我告诉他们,大家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那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单元,没有一定的约束和规矩,这个社会单元就不能正常运转,我们有说话的权力,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但我们更有维护宿舍正常秩序的责任和义务,在一个集体 中,我们更需要的是,遵守规则,考虑他人不受影响。以后我再去检查这个宿舍,很少再出现就寝灯灭后有人讲话的现象了。本来这事就可以了结了,但我还是向全宿舍的成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熄灯后宿舍还有人讲话,谁的责任”?最后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是全宿舍人的责任,讲话者负有影响干扰他人休息的责任,其他人负有维护正常休息环境的责任。这才是我要的最终效果。

二、“以人为本”是战术手段,“和谐发展”是战略目标。

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取向。具体说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与自己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时代新人。学生的自我和谐展开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生“五育”的和谐发展,即德、智、体、美、劳并举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即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健康的心理品质、强健的身体素质以及审美情操等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

要让学生实现“五育”并举地和谐发展,就需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勉励学生发展长处,克服弱点,形成真正的自我和谐。

要让学生实现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就需要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因势利导,关注学生心理,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教会学生与人交往的方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认识人有社会属性的事实,把握人的社会属性的特点,用敢于负责的态度面对他人,面对社会。

要让学生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就需要学生认识自然人的本质。人首先是自然的,我们与其他生命形式同居一个自然环境中,相互依存,大家的权力是均等的,只有和谐相处,这样的环境才会永存。我们要热爱自然,要保护自然,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自然,更可以创造自然,但绝不能破坏自然。

三、班级管理中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三有、三自、三变”策略。

遵循学校办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班级管理的侧重点放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能展示自己和发展自己,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上。

1、三有:有班旗、班徽、班歌,有班级奋斗口号,有班级奋斗目标和目标实施方案。

“三有”是班级管理的基石,它能凝聚班集体,同时又能发挥班级个体的特长。班旗、班徽、班歌由学生自己制作,作者在展示作品时需要表现作品的内涵,最后由全班 同学评选出最佳作品,由最佳作品的创作人员收集同学意见再加以完善,就确定了本班的班旗、班徽、班歌。如我们05届9班的班歌《飞向梦想》至今还有人传唱。班级奋斗口号由小组集体提出,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参与讨论、提出意见。然后全班同学对四个小组的提案进行讨论评价,择优录用。如04届7班的口号就是“用青春追逐梦想,用汗水铸就辉煌”。班级奋斗目标及实施方案则由班委会拟出交全班同学讨论通过。这样学生可以各展所能、有光就闪,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学生就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自觉地呵护班集体的健康成长。

2、三自:自己组织,自主参与,自我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对学生的教育最终应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所以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参与和发展。在班级活动中,我一直强调和要求学生做到上面的“三自”。所有的活动交给学生自己组织,作为班主任只在活动中指导、监控、总结,记录学生参与的质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如作为集体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主阵地的班会课,我只是在学期开学初确定好整个学期的班会课主题,其它就全部交给班委会了。班委会也只在其中起组织和协调作用,他们按要求计划好学期班会课实施方案,由班会课课时数确定活动小组数,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班会课主题,可以自由挑选主题,成员自由组合,每个成员必须参与,小组推举一名成员做组长,组长统筹这次主题班会的策划,全组成员分工合作,前期准备、组织课堂、分析小结都由小组完成。这样的班会课往往目的明确,效果明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自己策划、准备、组织、小结的过程中既受到教育,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3、三变:形象变好,素质变高,能力变强。

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优秀的变得更加优秀,有明显不足的通过有效培养看到明显的进步。所以,每个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力求达到上面提到的“三变”。形象变好,就是要求每个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形象从而树立起班级的形象,按照基本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遵守基本的社会公约、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倡“一日三省吾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整个集体处处充满正气、时时焕发生机。班里设有形象评价机制,有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班级总评,每月一次,对个人公布结果。素质变高,就是要求学生在外树形象的同时内强素质、增强修养,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用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展示自己。能力变强,就是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活动能 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既要提高学习能力,又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面对社会的生存能力。班级设立能力评价量表,每学期评价一次,由班委会给出学期能力发展评价评语供学生参考。

总之,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对教育理念一次次地反思,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划。学校今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就是顺应社会进步和时代需求的教育新理念,本人所提出的“三有、三自、三变”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策略,强调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也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创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充分理解好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实质,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实施。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少走弯路,才会更有实效。

下载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赴英才学校教育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育人为本,质量为上——赴英才学校教育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