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致隆教授讲座新闻稿
“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科学与艺
术的联系和交融”在我校举行
9月21日晚,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和交融”在我校音乐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物理化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专家沈致隆教授。沈教授是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在讲座过程中,沈致隆教授围绕科学与艺术的特征、科学与艺术的联系、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与交融三个主题展开。讲座伊始,沈教授很快以其睿智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在场同学。他指出,科学与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异:科学注重理性,具有抽象性;而艺术则注重感性,具有形象性。尽管两者之间有着如此明显的差异,但其关系仍然十分紧密:科学与艺术都需要献身精神,无论是诺贝尔,还是的凡高、塞尚、高更,都是穷尽一生才换来不凡成就;科学与艺术都需要创新,艺术和科学一样,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的观念和艺术的观念可以通过互相借用、启发、融通来促进二者的相互渗透。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科学发现促进艺术的创新。讲座过程中,沈教授引经据典、语言幽默,充分体现了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
最后,沈致隆教授预留了一段时间让同学们自由提问。讲座在同学们与教授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第二篇:沈致隆教授讲座总结
沈致隆教授讲座总结
时间飞快,2个半小时就这么不经意地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还意犹未尽呢。刚才沈教授用轻松幽默的的语言,鲜活灵动的理念,发人深省的事例,结合自己丰富的阅历,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诠释了科学与艺术,艺术与人生交融的真谛,这激情澎湃,诗意盎然,字字珠玑的演讲,让我们如沐春风,犹如醍醐贯顶,豁然开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沈教授!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听了讲座后,不仅仅是豁然开朗,更会去感悟和改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相信,我们的改变,受益的绝不仅仅是我们个人。因此,我们应该代表孩子再次感谢沈教授!
第三篇:沈博士讲座新闻稿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经理
沈振宇博士来我校讲学
12月1日下午,来自上海证券交易公司管理部经理的沈振宇博士给我校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一开始,沈博士就给我们讲他做这次讲座的目的:是希望引导同学们能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学以致用。沈博士主要是从租赁的角度,给同学们讲授来自市场监督下的“会计设计”与“会计监督”。先从概念开始,先给同学们构建一个有关讲座的概念框架,解释了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会计设计”与“会计监管”两大概念。然后,沈博士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如“新天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详细讲解了“会计设计”在实务中的操作方法。沈博士紧密结合案例并围绕“会计本质、会计设计、会计监管、案例分析以及启示与研究方向”五大板块展开报告。他以会计理论与设计为出发点,通过列举*ST中葡、青岛双星、厦工股份等上市公司经典案例,详细论述了其租赁过程的设计与效用,并告诫学生们一定要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审慎阅读公司收益。沈博士以其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积极的交流互动,将资本市场会计设计问题讲解得深入浅出,并且从不同的视角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或肯定、或质疑、或温婉谦和或针砭时弊,整场讲座精彩纷呈。在讲座过程中,沈博士不时地给同学们展现一些幽默的元素,包括一些有趣的图片以及意味深长的打油诗,让同学们回味无穷
两个小时的报告很快过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沈博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造诣、风趣睿智的谈吐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大家不时为此次精彩的讲学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获益匪浅,不仅对“会计设计”和“会计监督”从理论上有了系统的认识,更通过各种案例,对市场监督下的会计设计与会计监督有了形象而深刻的理解。
第四篇:修改版陈平教授讲座新闻稿
陈平教授应邀在中心作学术报告
2016年12月20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陈平教授应中心邀请作了题为“话语分析:形式、意义与运用”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郑艳群教授主持,王建勤教授等近百位师生认真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部分,陈平教授讲到话语的特点是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以及同语境密切相连,大多为自然语料。而话语研究的两个主要角度分别是认知角度和社会文化角度。认知角度主要是英美进行研究话语的传统,社会文化角度则是欧陆话语研究的传统,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要分清这两种角度。接着陈平教授讲到中国学术传统中的话语分析和西方学术传统中的话语分析,在中国学术传统部分,他提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关于话语分析的语句;在西方学术传统部分,他提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Harris为代表的话语分析和80年代广为发展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话语分析。
在话语的形式部分,陈平教授讲到关于话语的基本组成单位,有从语素、子句/句子、命题、话轮、语言行为、语调单位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但从这些角度展开的研究存在属性不清晰,“完美形式”概念不适用的特点,并指出话语分析在实践中大都以“话语句”(utterance)而非系统句(system sentence)为基本单位。在话语的意义方面,陈平教授讲到话语与非话语的判断标准是连贯性,而连贯性则有形式和意义两种判断标准。在话语的意义部分,陈平教授还提到了话语标记,他指出话语标记具有:指示话语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调控信息传递的作用。在话语的运用部分,陈平教授主要从侧重语言本体和侧重社会学/文化学两种角度讲起。在侧重语言本体研究方面,话语的主要作用是对语法、语义现象进行解释;在侧重社会学/文化学研究方面,话语的主要运用在:批判性话语分析,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话语权方面,最后陈平教授指出这两个方面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工作,而后者的概念和方法对前者也产生较大影响。
陈平教授的讲座开阔了思路,激发了大家的思考,在提问环节积极提问,在场师生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第五篇:李如龙教授讲座新闻稿
2016年10月20号15:30,在文法学部楼的417教室,著名的语言学家、闽南语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李如龙教授为我们开展了一期以“地名与方言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已是耄耋之年的李教授在语言学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在方言学、音韵学以及地名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这期讲座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在场的同学们也都听得很认真。
这期讲座的主要内容有:地名的特征与地名学研究,地名的调查和考释,地名的类聚分析和景观类型区,汉语地名的命名法及其演变以及地名反映了多层文化特征。其中重点讲解了地名与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关系,以及地名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李教授别开生面的开场方式让人印象尤深,他没有很快地进入主题,而是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自己编写的地名学专著和发表的相关论文——《地名与语言学论集》、《汉语地名学论稿》和1980年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地名词的特点与规范》,相信同学们在听了讲座之后再结合这些书稿,能够更好地理解讲座的内容。此外,他还大致介绍了一下方言学研究兴起的历史以及一些自身经历,让我们体会到了方言研究的繁杂与不易。
进入正题后,李教授按照特定的分类罗列了大量的地名,有些非常有趣,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如“国姓村”的命名是为了缅怀郑成功,“闻喜县”的命名是为了记录汉武帝是在这个地方听闻大军平定南越的消息这一史实,而“晋江姑嫂塔”则和当地的海洋文化、侨乡情结是紧密联系的,等等实例告诉我们地名学应该对语言专名系统作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讲到地名的读音时,李教授特别提到“坔”这个字,闽南语读lan,四声,在当地方言中是平地涌泉的意思。由此提及当年红军过草地时走过的就是这种地方,如沼泽一般,一旦踩上去就会不停往下陷,这个字同时也是表下陷的动词,这个地方的命名和方言词的音、形、义是分不开的。还有一些地名会出现同音异形的情况也特别有意思,如:磁窑、硘窑、回瑶、扶摇、海瑶(福建)这五个地方的读音其实是一模一样的,是不是很有趣?当教授谈到地名的类聚分析时,他举例:“地名里带‘查干、巴彦’的,一看就属于内蒙古。”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大家想考博的话也可以报考李教授哦,他可是咱们学校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呢,教授还笑称“咱们是一家人!”,非常的和蔼可亲。
最后经过一番精彩的互动,本期讲座在大家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也非常期待李教授下一次莅临我校,继续为大家开展这样深入浅出的学术讲座!
供稿人:李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