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赤壁赋》有感

时间:2019-05-15 05: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又读《赤壁赋》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又读《赤壁赋》有感》。

第一篇:又读《赤壁赋》有感

又读《赤壁赋》有感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可谓才气非凡,成就甚高。而在经历了金榜题名、功成身就、满怀抱负、被诬入狱、党派争端、王朝衰败、贬官边疆、看清现实、归园田居,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也造就了他豪放旷达的心境和婉约的词风。在苏轼数量庞大的作品中,最能扣动我心弦的莫过于《赤壁赋》了。

壬戌年秋,正值卷入新旧党争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在此期间,苏轼曾两度游赤壁。遭境遇之变,被贬遭遇生计困难,苏轼也开始躬亲劳作。深入寻常百姓中,也开始对世间百态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南方的七月,秋高气爽,清风徐徐,水波盈盈。驾一叶扁舟,与友人把酒言欢、吟诗作对,好不自在。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水波映着月光,雾气泛起江上,置身这样一番景致中,会是何等的清幽舒畅。小小的扁舟在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漂浮,不问世事,不惧前方,任凭清风将其吹向何处。世间的纷扰与忐忑仿佛能被这无边的江水,这样的心境或许正是在经历了仕途的颠沛流离后的又一次开眼看世界才有的豁达吧。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心支配,整个世界似乎也随之明朗起来,摒弃尘世的烦扰,飘飘荡荡,仿佛遨游在浩瀚的宇宙中,就要羽化成仙。似乎苏轼也为自己这份“开窍”而惊喜,兴之所至,喝开了,信口唱了起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似乎是回应了《诗经·月出》的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将明月比喻成体态较好的美人,描绘着她对游人的依恋和含情脉脉。有美景,有良友,有美酒,有“美人”,将整个人融入其中,好像世界也随之舞动起来。然而,乐极生悲,跳着跳着,渴望的美人却只是在天一方,可望不可即,内心还是忍不住一丝苍凉倾泻而出。此时,明月指代的以不仅仅是美人,而是一切他盼望着却难以取得的美好事物。友人似乎也感受到了苏轼的这份凄切,不禁附和着奏出那似欣羡似啜泣似怨怼似低诉的洞箫之声。是啊!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半生戎马,睥睨天下,当时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战舰延绵千里,旌旗蔽空,在江边持酒畅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最后却被囚禁于此。而今他又在哪呢?所以,相比看来,这样怀才不遇,被贬荒野,整日只能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麋鹿为伴的苏轼更显平庸;驾着这一叶扁舟,徜徉与这等山河之间,如同沧海一粟,更显着渺小;与这奔腾不绝的长江相比,我们的一生也只是短暂的片刻;想要与神仙同游、与明月共存,是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这虽然是客人说出来的,但也不无是苏轼假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中一部分消极的人生观。

然而苏轼有对这种人生无常的感慨有另一番自己的见解,失去的东西就像流水,虽不停奔走,却终未消减;月亮也是时圆时缺,终究又何尝盈亏。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世间万物瞬息万变;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万事万物与自己的生命一样无穷无尽。而且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所以,何必去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里表现的是苏轼的另一种人生观和宇宙观:从多方面的看问题,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豁达乐观、超脱随缘的心境,要从怅惘无常的迷茫中解脱出来,理性的直面生活。那么现在我们有什么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取之无尽,天地无私,邀你我共赏,大家都能尽情的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既是苏轼宽解对方,也是疏导自身。

这或许是历代世人应该把握却又时常忘却的最大财富。你可以放弃追求成功,但决不能放弃追寻快乐。学会乐观的看世界,多角度地看事情,直面挫折,留心身旁,知足常乐。与其感叹不切实际的未来,不如把握现在。这样,你拥有的将会是另一个世界。

第二篇:读《赤壁赋》有感

读《赤壁赋》有感

因逢乌台莫须罪,苏子遭贬赤壁矶。时圆时缺岁月短,滔滔江水流不息。亦渔亦樵容颜瘦,行止无愧天和地。沧桑人生从容对,忘却荣辱是菩提。

第三篇: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又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砖头哥

《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可能是一种偶然。倘若没有明代的胡应麟拭去历史的尘埃,慧眼识诗,将其从不计其数的古代诗作中挑出来选进《诗薮》,或许《春江花月夜》至今也掩埋在腐朽了无生机的一堆陈纸当中。幸得有胡应麟这位“伯乐”,“千里马”张若虚及其作品才能在文学殿堂绽放异彩。有时候,瞬间的绽放,也需要永恒的等待,张若虚一等,就是上千年。

《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也绝非仅仅是一种偶然。偶然的背后,往往是不可抵挡的必然。《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主要是其艺术成就。清王尧衢,王闿运,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等等,对《春江花月夜》赞誉有加。《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旧题多为宫体之作,张若虚将本为五言的旧题上升为七言,将格调靡靡的宫体视野转向更为高远的哲学方向,突破了宫体诗作的束缚,转向更为高雅的艺术创作。虽然《春江花月夜》有乐府旧题宫体的痕迹,但在当时诗歌创作上艺术的突破是毋庸置疑的。之于《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此处亦不复赘言。

之前讲授《春江花月夜》,思维仍然脱离不了“春、江、花、月、夜”五字的拘囿,笼统讲授此文写了五种景象。今日再观之,蓦然惊觉自身受限于固有思维。虽说比诗内容写及“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实则是要突出“月”这一意象重心。换句话说,《春江花月夜》一诗,是以“月”为核心的。读此诗,重心应该关注在“月”上。

为何此诗解读的重心在“月”上?

清朝王尧衢概括总结此诗的一个特点是:“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从王尧衢的点评中,直接指出“月”这个意象在诗中所占的分量。当然,王尧衢指出字面上与“月”有关的共十五处。这似乎从数字上说明了与“月”有关的内容在直观数字上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除了字面上直接体现写月的内容外,还有好些文句是侧面来写月亮的。

例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两句,按一般生活常识,“流霜”“白沙”应该会反射月光,而此处有“流霜”而“不觉飞”,有“白沙”而看不见,是侧面写月光。月光实在是太亮了,以致眼中所见只有月光。又如“江天一色无纤尘”句,江天如何才能成“一色”,如何才能有如此空灵洁净的视觉效果?只能在皎洁的月光之下,万事万物笼罩在月色之下,才能表现出这样充满美与想象的视觉效果。(网)因此,这句诗歌还是在暗示写月亮。诸如此类的诗句,诗歌中还有不少。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地说,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核心内容在于“月”,解读这首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月”.既然这首诗歌的核心是“月”,那么“春、江、花、夜”的出现又有何作用?我们可以把其余四个意象作为“月”的陪衬。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的出现就是为了引出“共潮生”的月亮。换个角度出发,“春、江、花、夜”都是月亮出现的背景,都是为彰显“月”服务的。

张若虚集中笔力突出“月”的地位,到底为何?通过梳理文本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作用。

一是“借月说理”,把“江月”的丰富内涵上升到哲学高度。最能体现其朴素的哲学思想的诗句莫过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从人类的变与江月的不变形成对比,思考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是打破了乐府旧题宫体诗的内容限制,也极大提升了古人思考的维度,从简单的即景抒情转向思考天人关系的哲学高度。

二是“借月抒情”,以月亮为载体,表达相思之情。借月抒情,难脱“借景抒情”的窠臼,但是张若虚的借月抒情,却也有其独特之处。以“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句为分析范式,会发现张若虚的”借月抒情“,写月总有独特之处。月亮本有引起他人相思之意,而且此时月亮照在”离人“的”妆镜台“上,犹如人于伤心时又闻伤心曲一般让人情难自禁,肝肠寸断。月光于”帘中卷不去“,将月光视为有形之物,也算是化无形为有型之技巧。”捣衣“容易引发人的联想,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一词,往往容易引发人的相思之情。而”拂还来“,更言寄予思念之月光挥之不去。挥之不去的,是月光,更是无尽的思念之情。

较之”借月抒情“,”借月说理"的艺术高度似乎更高一些。毕竟,写作的视野及技巧已经开始剥离了乐府旧题宫体的桎梏,开始走向有深读的抒情与反思。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唐诗里没有说理之类,而是强调张若虚勇于打破写作模式的束缚,进而开始进行革新与突破,这一点似乎比诗歌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第四篇:三思而后行——又读《狼王梦》有感

三思而后行——又读《狼王梦》有感

自从上次看了《狼王梦》这本书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今天再拿起它,上面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再度读它,又有了别样的感受。

《狼王梦》主要讲的是:一匹母狼叫紫岚,生了四只小狼崽,小狼崽逐渐长大,紫岚想让自己的一只小狼当狼王,所以,开始了自己的狼王梦。可是,四只狼三只死了,一只和自己的老情人成对了,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瘸腿狼。刚开始,我读时,觉得是紫岚把自己的孩子给逼死的。但是,在精读了一遍后,我觉得,紫岚的出处是好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是一匹正直的狼,当狼王,造福狼群。但是,不能培养这个,那个就不管了。他这样做,只能让孩子们认为,紫岚有倾向行为。所以,才会最后捞的一个这样的下场。

紫岚是一匹有梦想的狼,她自己是匹母狼,不能当狼王,却想让自己的孩子当狼王。选择没有错,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这本书的结果是有一个孩子当上了狼王。那就注定了有三个当不上。何必呢?

所以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说事先的选择就是错误的,那就打消念头。否则,如果一切都发生了,那么做什么都晚了。

子路小学四年级:冯璇

第五篇:又读《论语》

又读《论语》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周丽英

于丹、易中天等人用通俗的方式解说令常人敬而远之的经典,是一种可喜的创新,它使更多的人走进经典,静心品读,希望在当今几乎是物质统治一切的喧嚣时代,寻找到一片精神的净土。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无疑也越来越来贴近人们的生活,指导人们的人生。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又一次读《论语》的体会。

人生态度

《论语》所持有的人生态度,简言之,即“乐观”。可人不能盲目乐观,虚无地乐观,需找到可以寄托这种乐观的东西,那就是树立一种可以终生从事的事业,《论语》中将其称之为“道”。

《论语·学而》: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虽贫穷但不谄媚,虽富有但不骄傲,这样的为人态度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还可以。但是还不如贫穷却仍乐于学道、乐于行道,富有但仍爱好遵行礼仪。”

贫穷有时会剥夺人的尊严,所以所谓的“穷人”,他们活得会更辛苦一些,为了生存,有时甚至不得不丢弃尊严。更有甚者,为了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安逸奢侈的生活,卑躬屈膝,人格尽丧,无所不用其极。而一些所谓的富人,趾高气扬,处处要显示他的唯我独尊的“地位”,甚至在祖宗坟前祭祀时,将大捆崭新的人民币付之一炬,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真是目空一切。所以,作为普通人,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尚属不易了。

但在孔子心目中,这还远远不够。对待贫富,我们所应具有的态度是“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以自己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伟大事业为乐,即使一贫如洗,也无怨无悔;时时刻刻遵行礼仪,处处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是千万、亿万富翁,也绝不会“为富不仁”。物质的富足不会剥夺他精神上的充实,他应该就是世人的楷模。

可现实生活中,“贫而乐道”的人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甚至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在慷慨资助他们的人面前,不得不伸出手掌时,他们就成了一般人眼中的 “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边缘,所以“贫而乐道”尤为难能可贵。能抛开外界的一切喧嚣和诱惑,以一种带不来任何物质享受的精神为终身之业,是至高的人生态度,是至上的人生乐趣。

从下面这几句话中,也能看出孔子对于富贵所持有的态度。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吃的是粗饭,喝的是清水,休息时弯起手臂来当枕头躺着,这样的生活也是充满着快乐的。用不正当的方式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人一旦有了精神寄托,明确了“道”,物质享受的意义就变轻了。也许在孔子看来人生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惬意”二字。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外物也奈何我不得。富而贵,对拥有它的人来说,无所谓对错。可靠不义之举得来的富贵,会被人看轻,被人唾弃。出卖色相的年轻女子,一味追求安逸舒适,又不想付出辛苦的劳动,完全抛弃了人格和尊严。初中毕业的青年,驾着摩托,游手好闲。没钱的日子让他们烦恼不已,于是制造了一场场血肉横飞的飞车夺包抢钱案。难道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了吗?在他们还算稚嫩的心灵中,已经没有任何空隙能存放一点精神的东西吗?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是极容易堕落的!

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时,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甘做一介农夫。他淡泊名利,一贫如洗。他毕生的最大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作耕夫”。金钱,对他来说是身外之物。国学大师季羡林,满腹经纶,却疏食布衣,没有更高的物质追求。但,全世界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富有呢?

这二位大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我们说的“道”,它是真正快乐的根源。精神寄予此处,豁达地看待贫富贵贱,人生就会充实,会快乐。

修养追求

孔子将人生修养的境界分为三个等级,士、君子、仁者。

(一)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呢?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宽阔的胸襟和坚定的意志,因为他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要行走的路途却很遥远。把行仁当作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一直要到死去之后,责任才会停止。这样的人生路程不是很遥远吗?任何一个读书人要想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他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因为他要担负起拯救或兴盛民族、国家的重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且毕生要为这种事业不停奔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心胸开阔者,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志坚定者,似壁立千仞,无欲而刚。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这样,才会把生命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任何时何地也不会慨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会遵奉这样的处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生来就准备为事业付出生命的。

《论语·宪问》: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读书人若是贪恋安逸的生活,就没有资格称为读书人了。”

“居安思危”“饱暖思淫欲”,安逸的生活会磨蚀人的远大志向,消损人的斗志。满足于“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无异于井底之蛙。对自己之外的世界漠不关心,最终也会被社会抛弃,会真实地感觉到变化的世界变得陌生。当今社会,学子们也要寒窗苦读十几载,才能勉强达到自己的理想。但,即使大学毕业,硕士、博士毕业,找到了一个舒适的自己满意的工作,也要在工作中用心付出,不断给自己施压,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的不贪恋安逸,不庸庸碌碌;工作带给你的艰苦劳累,苦恼沮丧,都会锤实你原本有些脆弱的心灵,成为你人生的宝贵财富。

《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意思是说:“一个士人,看见危险的时候,能够奋不顾身地挺身拯救;看见可得利益的时候,能思考是否合乎道义;祭祀的时候,能想到是否尽到虔诚的敬意;居丧的时候,能想到是否尽到哀痛的心情。能做到这样,就可以算是一个不错的士人。”

可能大家对读书人的印象还是“手无缚鸡之力”“文质彬彬,柔柔弱弱”,所以提到“见义勇为”“见危致命”,似乎是军人应该做的。这实在是一种偏见。几千年前的孔子就给了我们一个明智的解释:不惧不贪,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所应具有的品质。可现在有多少学识远远超过“士”的博学之人,身份、地位甚至名誉,一样不缺。但整天除了钻进象牙塔中孜孜不倦,就是周游各省甚至各国讲学,真正做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别人的打扰表现出万分的厌恶,即使见了不义之举,估计他也会漠然处之,更谈何见义勇为呢?“见得思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时候,已经锒铛入狱了。在金钱面前,人人都有做奴隶的危险。高官的巨贪,令人震惊。他们的贪欲让自己越来越深陷于金钱的深渊不能自拔,除了钱,他们的世界一片空白,只好在囹圄中惨度

余生。可为什么有的人,视金钱如粪土,用金钱来拯救民族的、国人的贫穷和愚昧?因为他们还有比金钱更富有的追求,他们忘我地投身其中,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钱算得了什么?

(二)君子应该具有较士更高的修养追求。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已经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者的代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格。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意思是说:“君子立身处世于天下,秉持中庸之道和权宜的处世态度,凡事不会任凭私意而坚持一定如何做或一定不如何做,一切皆依循合理恰当的原则做事。”君子不会任性,不会固执,不会刚愎自用。心中有一个合理的处事原则,凡事都会服从理智,不会感情用事。可这个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它需要人目光远大,见多识广,视野开阔;同时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对局势认识得深刻、准确。要做到这样的君子,不是易事,但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有希望。所以把这一点定位为君子的修养追求,会更激励人们在人生的路上不断进取,永不止步,度过自己充实的一生。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说:“君子凡事总是要求自己尽力做好,小人则只会要求别人。”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与人相处总是和谐,但不随便苟同;小人则往往曲从人意,却又难以与人平和相处。

上述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小人反之。所以,小人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即使表面上融洽和乐,也是貌合神离。小人怨天尤人,小人牢骚满腹,“小人长戚戚”。君子凡事会从自身找原因,修正错误,吸取教训,以期成就更完美的事业。君子与人相处真实、自然,不惮于表达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因为这种不同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假如对方也是君子,他自然会尊重别人的观点,虽然自己理解不了。对于与自己截然相反的观点,小人表面上唯唯诺诺,不断称是,转过脸来就会四处散播,恶毒攻击,嘲讽谩骂。两种人生态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人生本来短暂,快乐也不算太多,何必处处算计,时时伪装呢。

(三)较君子的修养更高的是“仁者”,他是理想人格的典范。他会怎么做呢?

《论语·雍也》: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一个有仁心的人,自己想要安稳地立身处世时,也帮助别人能安稳地立身处世;自己想要通达而有所成就时,也帮助别人能通达而有所成就。”

《论语·里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意思是说:“没有仁心的人,无法长久处在艰困的环境中,也无法长久处在安乐的环境中。有仁心的人自然地实践仁道,有智慧的人知道秉持仁心才是有益生命的。” 上面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仁者可以长久处在艰困的环境中而不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乐观的心态,可以长久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而不会萎靡颓废、玩物丧志。何以如此?心中有仁道,时时处处实践仁道,身处任何环境中都不会迷失自己。这是对个人修养多么高的要求啊!现实中绝大部分人都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自己竭力不想改变,但环境的力量超越渺小的“自我”。这是因为我们内心还没有建立一道坚固的精神防线——仁。秉持仁道不会使自己处于劣势,反而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俯视人生。看破纷扰、烦忧,人生不是只剩下快乐了吗?聪明人是会做这种有益于身心的事,做这种对生命充实美好有益的事的。

《论语·里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秉持仁心的人,才能公正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

仁者不是好好先生,他爱憎分明,不会无原则地去宽容。他会对违背道义的做法予以坚决否定,毫不留情;对能遵行道义者也会不遗余力地赞美,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情。

他客观公正。不会因某人对自己的偏见而彻底否定掉他,也不会因某人对自己的巴结逢迎而喜爱他。他判断人品才能的标准是事实,只有事实最真实。不夹杂任何感情的判断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对生命,对社会最负责任的做法。

也许,你会感觉这些标准,这种修养追求,离我们太遥远,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但,生活中你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总会有钻牛角尖的时候。此时,你读读“子曰”,是否会豁然开朗呢,是否感觉自己是“庸人自扰”呢,是否会让你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苦恼,而激励你投身于更有意义的事业中呢?

二、与人相处

在越来越强调自我、张扬个性,越来越重视金钱的今天,如何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也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难题。其实什么时候,真诚都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好、最简单的通行证。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吧。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说:“青年子弟,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长上,和人说话要谨慎并信守承诺。要能普遍地关怀大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上述内容较为广泛地谈到了青年人如何与人交往。将孝作为第一位来谈。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顺、体贴,还会有爱他人的心吗?走出家门,对自己的长辈不懂得尊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谁不对这样的人心生厌恶呢?他要想在社会上顺利发展,生活上一帆风顺,谈何容易!懂得了孝弟之道,还要做到谨慎、诚信、博爱、亲仁。“泛爱众”,是说要有同情心。对弱者不失尊重,对不幸者不失同情,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不为张扬自己,获得荣誉;而是出于心底最真诚的平等与善良。要知道你付出时,也收获了精神财富,且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它是无价的。别人因为你的爱、鼓励或救助,从此走向了一种崭新的生活,开始了他们充满活力的新生命。此时,你一定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我,也可以赋予别人生命!你的生命是否超越任何时候而变得无比有意义?毫无疑问,我们一生还有何求!

《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意思是说:“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态度表现得过渡恭顺;这样的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分明怨恨一个人,却隐藏不露,表面上仍与这个人继续交往,这样的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凡事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伪装得太甚,必有想达到之目的。小人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低三下四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身居要位、掌握重权的人,尤其要小心谨慎。要善于识破小人伎俩,要清醒很多人的讨巧之举是为了换得你手中的权利,否则很容易中了他们的圈套,做出违背原则的、自毁前程的事。总之,孔子的一席话就是告诉我们要真实地活着,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表里如一。

《论语·里仁》: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进谏君上过于繁琐,就会遭受到侮辱;规劝朋友过于繁琐,就会造成朋友的疏远。”

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管对上还是对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振振有词地以为,只有反复规劝才会体现自己的诚心,才会帮君上或友人改掉缺点。当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你的规劝,那你就要有自知之明地停止规劝。要知道任何一个人每天无数次听到的都是对自己的否定,他的心里会舒服吗?看到无能为力了,就不要再自取其辱了。否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以上是孔子关于“人生态度”“修养追求”“与人相处”几个方面有代表性的观点,相对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这只是沧海一粟。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向着那个正确的方向努力,会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的。

参考文献:

1、《四书章句》,作者朱熹,齐鲁书社,1992年4月

2、《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中华书局,2005年6月

3、《〈论语〉心得》,作者于丹,中华书局,2006年11月

下载又读《赤壁赋》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又读《赤壁赋》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可爱又可恨的猪八戒.——读《西游记》有感

    可爱又可恨的猪八戒 ——读《西游记》有感 陈瑜彤 《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书中不管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憨厚老实......

    读后感读《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有感

    读《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有感 暑假中我购买并阅读了《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这几天,我将同一作者的《世界是平的》翻出,再读了一遍,感慨颇多。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读《九又二分一的幸福》有感

    读《九又二分一的幸福》有感 烈日炎炎的暑假如约而至,苏岩是暑假里不可缺少的。就在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九又二分之一的幸福》。 这本书我觉得很好,因为里面讲的哥哥与......

    赤壁赋

    赤壁赋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

    赤壁赋

    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同时,体悟文章的精......

    赤壁赋

    《赤壁赋》 学习目标: 一、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二、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学习重点: 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三、理解作者由泛舟......

    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 2017级语文备课组 杨凤 高【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1、......

    《赤壁赋》

    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 前天听了三堂上《赤壁赋》的课,对其中的一堂印象很深,现稍作整理如下: 教学简录 师:苏轼写月的诗文有很多,如“明月几时有„„”,“„„一尊还酹江月”,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