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书
宜春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 相关学科:生物
课题组负责人:张文瑞 所在班级:高一(27)班 指导老师:付文华
课题组人员姓名:周鹏安、陈宇、刘星晨、徐志康、聂开、张文瑞
研究起讫时间:2014年3月15日-2014年3月21日
一、课题论证(开题报告)
1.①课题背景:艾滋病作为一种目前并未发现任何有效治疗方式和疫苗的免疫系统疾病,正在中国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持续扩散,并呈感染者年轻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在青少年范围内普及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已很有必要。②目的:在青少年范围内普及有关艾滋病防治、传播途径、危害、高危人群、高危行为等相关知识,让青少年全面正确客观的认识到这种高危疾病的相关信息。③意义:有利于青少年更好的保护自己,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有利于遏制艾滋病的持续传播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成长环境。④内容:通过一定的安全正确方法,全面正确客观的了解艾滋病的来源、病毒相关科学数据、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高危人群、防治方法、判断方法以及我国有关的措施、政策和传播现状等。⑤:重点:如何有效的防止感染艾滋病以及感染后如何正确的处理,如何遏制艾滋病的持续传播。⑥难点:由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对艾滋病正式的相关科研报告并不多,加之我国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开展,导致我们很难正确全面的去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其的研究存在大量的困难。
2.研究方法手段:通过多媒体平台迅捷的获得大量的正确信息,发放调查问卷,前往艾滋病防治中心进行相关学习、利用现有资源技术对其了解等。
3.可行性分析:①研究人员水平:均为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量和自我防范意识,对于调查研究工作可以有效安全快速的完成。②人员分工:张文瑞:进行资料的汇总和负责所有事物的进度,负责记录和编写研究报告。周鹏安:保证所有调查的安全性。聂开:利用多媒体网络,快速全面的获取相关信息。陈宇: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将研究过程记录,进行后期准确性的分析。刘星晨:负责与人沟通,尽量说服更多的人帮助完成研究。徐志康: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真实有效性。③所需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电脑、调查问卷、电子显微镜等。④资料:可以从网络、书籍、指导教师、有关机构等方面进行搜集。
4.预期成果:完成一份面向高中生的研究报告,全面正确客观的向大家介绍艾滋病。并通过将所有研究过程通过多媒体渠道发布,向社会宣传相关知识。
5.外出安全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快速进行,并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在通过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研究,部分外出研究将请求家长老师陪同。小组中安排有专人负责安全保障工作,并记录一切突发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实施方案(过程)
1.3月15日,宜春中学校园,利用向老师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大家对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由张文瑞负责制作调查问卷,陈宇负责后期统计,其他四人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老师(20人)家长(20人)学生(20人)回答正确率传播途径20201998.3%高危人群行为1512655%判定方法97738.3%治疗方法2015%回答正确率57.5%48.75%41.25%49.2%2.3月16日,宜春市传染病防治中心,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病理知识,并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近距离真实观察艾滋病病毒,小组六人共同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由张文瑞负责记录,轮流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并分别画出艾滋病病毒的图像。
(左为艾滋病病毒图像)
中文学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拉丁学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科:反转录病毒
属:慢病毒
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8的脑组织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在人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生存数小时(hours),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在2004年,全球估计有3590至4430万人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伴生存,其中430至640万人属于新发感染病例,另外,有280至350万人死于艾滋病。这些数字并在不断增长中,其中,东亚、东欧、中亚等地区涨幅最快。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亚与东南亚。
3.3月17日,宜春疾控中心,通过采访工作人员了解艾滋病传播现状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免费进行艾滋病筛选检查。由刘星晨、聂开进行与工作人员的交流,由徐志康、陈宇负责采访过程的拍摄,由周鹏安负责相关安全事由,张文瑞负责记录。
【检查方式】使用居民身份证前往当地疾控中心,将免费进行检查,并进行全程保密,对于感染者会依照国家政策进行相关治疗。
【传播现状】中国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5年发现的。
中国艾滋病感染者近100万人。处亚洲第二位,全球第十四位。艾滋病防治工作十分严峻!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涉及范围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现感染者;
二、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经性接触、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
三、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分布在农村,例如,因非法采供血传播的感染者几乎100%分布在农村,而且大多在贫困地区。
四、局部地区面临发病、死亡高峰。
五、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不安全性行为在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娼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比例,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
【临床表现】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治疗方法】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预防措施】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国家政策】从2003年我国政府承诺了五项政策,也就是“四免一关怀政策”。具体内容是:
一免是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叫做“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有一个特点,它不能消灭病毒,只能缓解病情,延长生命。为什么叫“鸡尾酒疗法”呢?就是一种抗病毒药单独使用是不起作用的,几种联合应用,如果是进口药物,一年的费用要超过两万,绝大数感染者是承担不起的,我国免费提供的药品都是国产药,既使是免费提供,但也并不是每一个感染者都给,给农村部分的贫困农民和城市没有享受医保的贫困人群逐步实行免费治疗。
二免是免费检测,艾滋病检测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如果社会上一个人艾滋病检测呈阳性,从此以后与家庭、社会分裂,对他是灾难性的打击,我国按照国际惯例叫VCT,即自愿咨询检测。如果要检测,一定要给对方讲讲艾滋病的知识,为什么查,在咨询的前提下让他自己决定查还是不查;第二绝对要全程保密,逐步做到免费VCT。
三免是针对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检测阳性,在怀孕期间就服药,刚出生的婴儿也服药,可以阻断母婴传播,但不是100%能阻断,国际上大概是30%——50%。
四免是资助艾滋病孤儿免费上学,艾滋孤儿是父母感染艾滋病亡故的孩子,孤儿本人不是艾滋病。非洲国家有1000万艾滋孤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中国大概有4万-5万艾滋孤儿,主要在河南省。
一关怀就是对感染者的关怀,不歧视。
三。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背景:由六人组成小组,在教师家长的监护下,自行制定计划,并利用现有资源科学安全的完成计划,填写相关研究报告。
目的:在青少年范围内普及有关艾滋病防治、传播途径、危害、高危人群、高危行为等相关知识,让青少年全面正确客观的认识到这种高危疾病的相关信息。
意义:有利于青少年更好的保护自己,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有利于遏制艾滋病的持续传播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成长环境。
过程:所有过程均按计划完成,相关结果记录见前文。
结论:艾滋病在我国正以一定的速度传播,但我国正逐渐完成相关政策,防治艾滋病进一步传播。我国对艾滋病实施免费诊断、治疗的政策。人们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了解存在片面性,艾滋病相关知识普及率不高。
建议:建议国家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学校也应结合实际情况,举行各类获得,加强老师、家长、同学对有关知识的了解,各位同学也要正确的认识这种疾病,并利用自己的能力传播有关知识,为我们艾滋病防治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1、关于“奶制品”问题的看法。
2、追寻长治市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3、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4、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程度探析。
5、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6、长治市公交现状与规划设计。
7、汽车与环境,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8、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
9、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10、英语中的颜色和心情。
1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12、本市假货现象调查。
13、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
14、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
15、碘与人类健康
16、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基本过程《确定主题、设计开题报高、设计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综合资料、总结结题报告》各成员研究心得。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
1、消费者购物心理研究
2、音乐为什么能使人精神放松
3、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4、上网的利弊
5、中学生应如何消费
6、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
7、数学思维方法
8、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运用
9、学校的环境问题
10、一次性用品的调查
11、中学生的情绪与学习的联系
12、怎样速记英语单词
13、青少年最需要什么
14、怎样在班集体中生活
15、怎样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16、学校门边小炒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17、饮水与健康
18、青少年的近视问题
19、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
引言:
当代中学生佩带手机的现象已经不稀有了,我们这次调查活动,针对这一现象调查同学们的看法。
研究对象:中学生及老师
研究重点:中学生佩带手机利与弊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表一:海口四中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中学生在校该不该佩带手机
课题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现中学生普遍佩带手机,利用上课时间发短信上网听音乐。
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让同学们了解佩带手机的利于弊
主要研究方法 填写调查问卷;上网查资料;向老师咨询
研究阶段与步骤(活动计划)制定研究初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编写论文 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调查问卷 论文
指导老师的意见
优秀
学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意见
调查问卷
中学生能否佩带手机
一、当代学生佩带手机的现象已经不稀奇了,对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1.赞同 77% 2.不赞同 7% 3.其他看法 16%
二、请问你有佩带手机吗?
1.有 56% 2.没有 36% 3偶尔带 5% 4.其他 3%
三、你所在的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佩带手机持何种看法?
1.赞同 17% 2.反对 57% 3.无所谓 26%
四、请在你所同意的看法前打勾
1.带手机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53%
2.带手机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分心,导致成绩下降 23%
3.手机能够使家长迅速的了解孩子的情况 60%
4.手机容易使学生之中形成攀比风气 17%
五、您是否赞成中学生佩带手机,对此有什么看法?
根据同学们的看法,综合归类后显示:绝大多数赞同中学生在适当的及合理的情况下佩带手机,并肯定了手机对中学生的利处。
中学生该不该在校佩带手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你看中学生中骑电动车的多了,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也多了起来。中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带来了许多很多新问题;这边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同学们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忽然手机铃声大作,全班同学。。学生上课不听课,而是埋头专注地在发短信,考试手机成了作弊工具,中学生也学会了从考场外发送ABCD„下面 就让我来介绍下手机在学生中的功能吧!
1、玩游戏,很多手机都有游戏的功能,随着新机型的不断推出,手机的游戏功能也越来越多,有的手机还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游戏功能。这就大大方便了一些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同学,可以通过手机在课堂上游戏,虽然不如网吧里尽兴,但足可以让自制力差的同学乐不思蜀,课间玩、上课也玩。影响听课质量。
2、发短信,学生在课堂上偷发短信、玩游戏,根本无心听讲,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很多网站都开通了短信业务,分辨能力不高的同学很容易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各样的短信,互相发送。那些内容不健康的短信势必影响他们的成长。
3、考试作弊,某校在寒假期末考试中发现,有学生利用手机互相传递考试答案,虽然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考场上作弊在社会上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出现在高中考场上老师还是有些吃惊,立刻进行制止。由于手机发短信简单、隐蔽,成了学生作弊的又一理想工具。
4、炫耀资本,有些同学经常在课间有意无意地把手机拿出来显示一番,引得很多同学围观,达到了自己炫耀的目的。有些学生把自己的手机款式拿出来相互比较,炫耀自己手机的各种功能,一股校园攀比风气也在暗暗滋生。
有很多家长给孩子购买手机的初衷是方便同孩子联系,但手机的很多附加功能,例如游戏、上网、短信等,并不一定都适合中学生,因此家长不能提倡学生用手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手机并不是必备的学习工具,完全没有必要。
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欣赏手机带来的精彩的同时,我们往往会无意间耗去过多的精力、时间、金钱,慢慢却发现,已不会用直接的交谈与亲人沟通,不会用笔写出更有人情味的书信。当你专注于手机的绿屏或蓝屏的时候,也许你正错过生活中一些更美好的东西,你正变得更加寂寞苍白。而且有专家表示,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因此为健康着想,青少年应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父母也应使子女尽可能远离这项高科技。
再有中学生成为“手机族”,会不会影响学习?会不会在学生这群本不具备高消费能力的群体中形成强烈的攀比风气?手机铃声究竟应不应该“盖”过读书声?希望老师,家长,学生,专家,社会各方人士一起来解决。
针对这次的调查,我们觉得中学生最好还是不要带手机,除非你的自制力很好,所以能不能带手机,你自己最清楚。因此。,中学生能否佩戴手机要以自己的自制力而定!感 想
在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中学生能不能佩带手机》。在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迅速,使人们生活方式大大改变,几乎大多数人都有手机,生活内容不断丰富,手机也逐渐普及到各阶级中。
这些在中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到底应不应该带手机。
可以肯定得是,手机对于中学生来说有利也有弊,而我们想通过研究课题介绍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对于离家较远的学生来说,手机能够加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家长能够远距离的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一点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是认同的。手机同时使学生在任何意外情况下迅速求救,这
一点更是值得肯定。
但是,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打电话,严重扰乱课堂纪律,同时使自己听课效率受到巨大的影响。课后,手机增加了同学之时不必要的交流,同样对学习产生了影响。
这对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引起了我们小组成员的极大震撼,中学生佩带手机的问题同样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我们小组成员在活动后讨论结果为: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为孩子佩带手机,长时间不在家长身边的学生可佩备功能简单实用的手机。
这次的研究活动宣传我们的调查结果,同时也使一些同学正确认识到中学生佩带手机的利弊。这次活动有极大的意义和收获。
体 会
在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中学生能不能佩带手机》。
这个研究课题中,反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从问卷调查中所能看见的中学生配带手机这个现象是绝大普遍的,在很多学校,都禁止学生带手机,有学生在这一禁令中,还是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而带手机的原因是:为了和家人的方便联系,和学校对着芳,不想学习带去解闷,„„在诸多的理由中,我感觉到现代青年的叛逆和顽固,我自己觉得带手机,如果只是单纯的与他人联系,并不是用于在打发时间和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我认为学生是可以带手机在校园内的,其实在社会中,还是会有这样的一些人的。父母帮我们储存花费,二他们却肆无忌惮地挥霍花费里的钱,无论是在发短信、上网等各个方面,学生如果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乐,他在这件事上持于一个怎样的态度呢?也许以后的这个老师的课他都听了,知道老师还给他,其实我觉得只要号号地和他讲道理,也许这样方式他会更容易接受。我不知道不同学校的不同老师会怎样对待带手机的问题。在很多时候,父母并不知道我们在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才给我们自己配带手机,其实都是我们的直觉性,父母和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我们,一些都是靠自己的自觉性的。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题
综合性课题
(一)环境保护
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某地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4、(某某地区)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5、(某某地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6、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7、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绿岛的保护
1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7、酸雨与人体健康
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20、汽车与环境
21、无污染汽车
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3、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4、降解塑料的发展
25、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6、水体的富营养化
27、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8、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9、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30、创造绿色电能
31、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2、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3、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4、绿色消费
35、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6、电磁辐射污染
(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1、农用生物肥
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3、生命之源——营养
4、家庭包装
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
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7、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
8、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9、油烟革命
1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11、金属防锈的研究
12、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13、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
14、化学与农村经济
15、纯净水是否“纯净”
16、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
17、维生素王国探秘
18、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19、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20、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
21、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2、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
23、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24、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25、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
26、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
27、研究学生早上的饮食
(三)资源利用
1、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2、创造绿色电能
3、未来能源技术
(四)化学实验(改进)探索与研究
1、眼睛防水的实验
2、关于铵盐冷却性能的实验与探讨
3、利用废物制取活性炭
4、回收、利用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
5、再生橡胶废水的胶色研究
6、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最大化
学科性研究课题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文言文虚词研究
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
3、标点符号研究
4、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5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
6、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
7、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8、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9、寓言对生活的启迪
10、《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11、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12、高考满分作文研究
13、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14、民俗文化研究
15、传记文学中的精神力量
16、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探究
17、冰心作品中的爱的哲学研究
18、张洁作品中的人性美
19、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讨等 20、《诗经》专题赏析
21、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文化研究
22、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23、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24、对联文化研究
25、生活中的广告设计研究
26、谚语的收集与归类分析
27、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28、港台新文化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
29、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0、利用工具书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词语的尝试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3)超市中的数字问题(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3、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4、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5、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7、如何存款最合算
8、如何合理抽税
9、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10、哪家超市最便宜
11、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1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13、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14、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16、水库的存水量如何计算
17、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8、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如何左右消费者的观念?
19、省实食堂打饭窗口的设置问题 20、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1、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22、环境规划与数学
23、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24、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25、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26、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7、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28、数学灵感的培养
2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30、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1、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32、数学图形手工制作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
(2)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3)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4)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5)性格与英语学习(6)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
(7)趣味英语收集(8)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9)西方国家节日谈趣
(10)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11)英语口语训练
(12)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13)英语中的动物习语
(14)(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与下一代英语启蒙教育的关系
(15)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放方法的研究
(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2、物理与能源开发
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
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
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
7、现代交通与噪声污染及防治
8、魔术中的物理原理
9、建筑中的物理原理
10、音乐中的物理知识
11、桥梁中的物理学
12、楼顶艺术中的物理原理
13、物理黑箱的设计与制作
14、物理教具的改进及创新.15、古诗词、成语、谜语、常用语中的物理哲理
16、中国风水理论中的物理哲理
17、泳衣材料对阻力的影响
18、鞋子的摩擦因数探究
19、拔河比赛取胜的因素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1、家庭装修材料的取材研究
2、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改进
4、汞是如何进入食物链的?
5、对市场补钙药品的研究
6、食用油脂与健康
7、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成分
8、各种水果的维C含量之比较
9、“逆反心理”与“平衡移动原理”的共同点
10、汽车防腐涂层的调查和研究
11、调查医院化验室中化学知识的应用
12、日用洗涤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吗?
13、如何鉴别有毒和无毒塑料?
14、形形色色的新型面料
15、鞋底材料的调查
16、家庭装修材料的取材研究
17、警惕无形杀手——居室污染
18、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的市场调查
19、头发及与润发露的搭配 20、酸雨的防治
21、关于绿色食品的研究
22、化学农药
23、燃料电池的前景
24、未来我们穿什么
25、自制家用净水器
26、自制营养豆浆
27、自制香水
28、居室污染的检测
29、不同茶叶的成分与营养价值研究
(六)、历史学科研究课题分类
1、中国古代史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研究 中国古建筑研究 台湾和大陆交往的历史 中国古地名研究
2、中国近代现代史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研究
“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
本地区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调查近代中国著名人物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3、世界近代现代史
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不同时期国际关系研究 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原因 第三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日本对二战的反省
4、地方史研究
当地历史古迹的调查 当地民俗研究 地方方言研究 学校校史研究
当地杰出人物传略 地方服饰研究 地方饮食文化研究
(七)、地理科研究性学习主题展示
5、制作模型类
土地规划、国土整治(生态城市模型)模型制作 海水淡化装置 冰川搬运设备制作 从生态观点进行节能、处污装置的设计 我国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和外交影响从地缘关系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我国风水学中的科学地理成分地理素养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
(八)、生物科研究性学习主题展示
1、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3、制作反射弧模型
4、调查班级同学的性状差异
5、探究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
6、不同浓度的香烟浸出液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7、不同生活环境中的病菌知多少
8、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
9、我校学生的饮食研究
10、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11、粮食种子的贮藏和水果的保鲜
12、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13、测定种子发芽的呼吸商
1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5、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16、新校园的绿化调查及其改进措施
17、农药对蛙的影响
18、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19、卧室内放绿色盆景多多益善吗?
20、黄平长寿之乡的调查研究
(九)、政治科研究性学习主题展示
1、如何使信用卡促进广州的消费
2、对某某商品的销售情况的跟踪调查(第一单元)
3、反思价格战如家电领域、零售业、民航业、国产汽车、IT行业等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现象(第一单元)
4、老百姓投资面面观(第二单元)
5、中国保险业将何去何从(第二单元)
6、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第三单元)
7、公平与效率谁重要(第三单元)
8、个人所得税缴纳现状(第三单元)
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第四单元)
必修一教材第50页中有"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弹力的本质是分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由物质分子运动论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物体无形变时,内部分子处于正常位置,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在各个方向上受力平衡。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受其他物体作用发生形变时,分子之间就要发生相对位移,分子间的引力就不等于斥力,分子的平衡状态就遭到破坏,分子间就表现出引力或斥力相互作用,从而抗拒形变。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加或减小(仍在物体弹性限度以内),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不断增加,直到跟外力平衡,物体不再被拉伸或压缩。撤去外力后,正是这种斥力或引力,使物体恢复原状。
有关摩擦力的本质,直到今天还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与物质分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有关。根据摩擦表面分子的粘附理论,认为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不可能极平整,实际的接触面积比表观的接触面积小得多(前者往往只是后者的万分之几),因此在接触点处有很大的应力,大大超过“弹性极限”,接触处产生“塑性形变”,许多接触点“冷焊”在一起,即在接触点处两物体的分子间距已小到分子引力作用范围内,于是两个紧压着的接触点处产生了分子-原子性的表面粘附现象。当一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被拉动时,摩擦阻力就伴随着成千上万的细小“焊点”的扯裂而产生。这一理论能较好地解释金属之间的摩擦,但不能很好解释木材等的摩擦。“两个物体接触,接触面越平滑摩擦力越小”的观点是否正确呢,首先探究一下摩擦力的本质:
1.凹凸啮合说.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摩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2.粘附说.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摩擦会增大,可以用两个物体的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
上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上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
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有10^-8m或更大的间隙.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的顶部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超过某一数值(每个凸起上约千分之几牛顿),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变小到分子(原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两个紧压着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粘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比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分子(原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
在现代摩擦理论中,还加进了静电作用。光滑表面摩擦过程中可能带上异号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也是摩擦力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摩擦现象的机理是复杂的,是必须在分子尺度内才能加以说明的。由于分子力的电磁本性,摩擦力说到底也是由于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