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论文再修改
诚实信用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正义理念在民商法的具体化,是在遵守交易道德基础上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与社会的利益平衡。正因为如此,保险法将诚实信用原则升格为----最大诚信原则。
一、防范营销员道德风险的必要性:
1、营销制度的引进是中国保险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营销制度为全行业,特别是人身保险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个人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个险业务已经成为各家寿险公司最为重视的业务领域之一,特别是对上市保险公司而言,营销制度的个险营业收入已经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但是,我们也看到:业内业外对营销队伍褒贬不一,对营销员误导、不诚信的批评报道常见诸报端,营销员的道德问题给公司和客户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2、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最大诚信”为基本原则,对诚信的要求远高于其他行业,可以说,诚信是保险行业的立业之本,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作为保险企业,寿险公司具有高风险性、社会性、长期性等特点,更需要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监管,确保经营安全。
3、目前,以中国人寿为例,市值已经达到2万亿元左右,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保险公司,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存在4级机构,拥有营销员70万大军,营销员能否诚信展业将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保险公司及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
4、营销员案件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为例,全国工发生营销员案例一万多件,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几千万元,给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目前营销员在道德风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误导问题是困扰寿险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将不合适的产品通过不合适的方式卖给不合适的客户,即为误导。佣金制的薪酬方式使寿险营销员具有利益驱动性,如果不注意培训,营销员将会片面强调利益重视佣金。虽然对调动营销员拓展新业务有较大作用,但同时也诱发了部分营销员的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导致误导客户行为的发生。
2、营销员案件出现频发期,案件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从事代理年限较长、熟悉公司内部运作的销售精英成为高风险人群,成为发案主体。二是作案时间跨度大,潜伏时期长,涉案金额逐年累增。三是多采取欺骗或非法集资手段,作案手法绝对多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实施诈骗,体外循环特征明显,一方面通过个人造假作案:打白条,伪造公司印章,套打公司收据,制作假保单、假批单等,另一方面利用公司委托代办审核不严等内部管理漏洞作案;骗取客户身份证,委托代办领款,侵占客户退保金、满期给付金等;四是涉案当事人众多,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需要我们统筹考虑案件定性、善后、维稳等多方面的问题,牵扯到案件当事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复杂的利益群体。
(二)原因分析:
1、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2、人性弱点是天生的,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对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
三、近年来诚信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加强:
一、是《保险法》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修改后的《保险法》着重突出了对诚信原则的保护和运用。在总则中增加了第5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二、是相关法规充分体现了诚信原则。如《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不得对客户进行欺骗、误导和故意隐瞒”;《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规定:高管人员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保人、被保险人、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等等。
(二)、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公司的经营理念,突出强调了诚信,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诚信在保险行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被广泛认同。“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三)、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仅就中国人寿四川省分公司为例就有三万五千多人,且直接面对公众,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经过近年来的诚信教育,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
在2012年如期开展的“诚信我为先”活动中,中国人寿全国36家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分公司统一在持续开展诚信宣传“进职场、进培训、进柜面、进社区”、职场“诚信墙”建设、诚信合规考试等日常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宣导新版《保险营销员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强化风险点专题教育,开展“创建诚信服务优秀团队、争当诚信服务标兵”活动,以期实现销售行为基本规范、队伍素质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销售风险有效防范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长效机制。
四、有效防范寿险营销员道德风险的几点措施:
市场销售作为保险公司经营的首要环节,规范营销员销售行为、杜绝误导欺诈、倡导诚信展业是防范寿险营销员道德风险的关键性举措。
(一)、加强执业管理、规范展业行为
根据《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营销员执业管理,明确营销员销售行为的10项禁止性行为,为规范展业行为,具有了法的约束力。
(二)、开展诚信教育、提升职业素质
销售队伍良莠不齐、职业素质偏低是造成误导的内在原因之一,应建立和完善寿险营销员教育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长期坚持下去。要改变目前只注重对营销员的单项技巧性展业培训和资格考试培训的做法,将保险业务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纳入培训内容中来,不断补充完善培训内容,不断提高营销员对保
险经营和管理的认识,提高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创造守法合规、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环境。
作为产品销售的前沿阵地,如何在营销员心中竖起一堵“诚信墙”?据介绍,中国人寿今年下发了新版《保险营销员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进一步加大对销售误导等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并通过晨会宣讲、职场公示、培训考试等多种形式向全体营销员连续多次进行宣导。据统计,2011年中国人寿销售人员参与诚信合规教育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3000多个分支机构接受了诚信合规专项检查。
按照总公司的统一部署,中国人寿全国36家分公司在各基层营业单位职场均建立了“诚信墙”,每月宣传展示本职场信用评级为3A、2A级的营销员和“无违规、无退保、无失效”的“三无营销员”。自2008年以来,全国系统共建设职场“诚信墙”11659个,覆盖率高达97%。
(三)、和消费者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每年的9月16日被确定为中国人寿的“诚信合规日”。实践表明,在“诚信”的基础上,保险公司“规规矩矩做保险”,营销员“实实在在卖保险”,保险消费者的真实诉求才能被极大激活,即消费者才能“明明白白买保险”。
据业务员张春介绍,一名姓夏的客户主动提出希望购买健康类保险,张春通过交谈了解其患有慢性肾病,因一直服用中药而没有住院史,于是告诉他应当如实告知病史并进行体检,如果被保险公司承保,还需要剔除肾病方面的保险责任,但最终张春婉拒了夏某的投保要求。随后,夏某在其他公司投保,几年后病情恶化,由于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未能获得赔偿。此刻的境况激发了夏某对于张春本人的信任,结果夏某的家人及其亲戚大部分都成为张春的忠实客户。
“如实告知并不等同于无法开展业务,这是营销员和保险消费者共同履行的义务。”张春认为,只有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精心研究各种消费群体的保障缺口和真实诉求,在诚信的前提下诚实销售,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四)、推广风险预警系统,增强监控风险的能力
升级后的营销员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了与回访系统的对接、与业务数据同步的功能,通过预警系统的运行,能够对续保情况、单证管理、收费效率、新单质量等进行有效地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销售人员是否存在截留挪用保费、是否按规定使用单证等,能够提前发现风险点,提前排查,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实行监控,形成较强的威慑力,能够一定程度上防范营销员的道德风险。
(五)建设信用评估体系,提升销售品质
营销员信用评价系统能够根据营销员的营销员业绩、业务质量、行为规范、奖惩信息等方面的得分情况,定期评估出营销员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分为3A、2A、A、A、B、C、五级,根据评级结果,采取有差别的优待措施和风险控制手段,评上3A级的营销员,可以优先享有推荐优秀营销员的评比资格、优先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在业务处理上也可享受优先核保、优先理赔、优先出单、优先保全等,而对评为C级的营销员则要解除其保险代理合同,通过评级、敦促销售人员自觉约束其展业行为,进一步提高整个营销团队的销售品质。
(六)积极推进零现金管理,避免销售人员接触现金而产生挪用
积极推进零现金管理,对营销员收取保险费进行恰当授权,分为A、B、C三类,严格按照授权执行非现金收付费,A类授权除1000元以下的短险不能接收现金缴费,B类授权不能收新单保费,可以收1000元以下的续期保费,C类为根据最近的缴费点100公里以上的公司可以收取现金。同时严禁营销员以现金形式代客户领取赔款、红利等,避免销售员接触现金而产生可能挪用的漏洞。
(七)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打击营销员的犯罪行为
要加强对销售人员案件的防范和查处,重点关注退保率高、回访成功率低、续期率低、客户投诉高的销售人员;密切关注委托代领、单证管理、回访控制、重点凭证等重点控制环节;跟踪督导营销员零现金收付费等重大项目,要把销售人员的犯罪行为扼制在萌芽,从小处着手,提早发现、尽快解决,有效遏制案件频发的势头,切实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和品牌形象,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八)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提示
不仅对营销员举办诚信合规教育专题,还要通过产品说明会、理赔会等形式提醒客户要认真阅读《投保提示书》的内容,提示客户增强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向客户宣讲如何明明白白购买保险。
(九)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强化失信惩戒机制
认真完善和落实“黑名单”制度,对出现重大失信行为的营销员及时上报并予以披露,增强行业的社会透明度,同时加大对市场违规销售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销售员违规成本,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监管要求更加严格的新形势下,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能力正接受全方位的考验,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在防范寿险营销员的道德风险中,不仅要解决问题的外因,更要关注内因,加强诚信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做到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切实提升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保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保险论文
“保险雏鹰训练计划”的项目实践与大学生成长
1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我校通过“保险雏鹰训练计划”,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调查保险经理人成功的路径,指引大校“雏鹰”职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创新实践;保险职业经理人;大学生成长
一、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保险代理人“雏鹰计划”的初步构想
为了加速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批掌握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金融保险实用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保险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尝试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不断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此,我院工商系金融专业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联合在校内设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进行共同投入,小组训练,实务操作,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为金融保险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
为进一步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平台,更好的培养学生保险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2009年我院成功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保险雏鹰训练计划”,依托苏州良好的保险环境和市场条件,培养大学生保险雏鹰。
项目小组共八人,指导老师是我系李良老师以及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严建国经理,“保险雏鹰训练计划”自2009年初正式启动,时间一年。
项目的预期目标:
1、调查报告:调查苏州市当前保险职业经理人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成长规律、成才过程中关键的技能与素质情况;总结高职大学毕业生在保险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成长经验或不足,并提出相应教学建议。
2、组建校内保险职业经理人团队: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进行保险展业、投保、承保、理赔过程训练,全面训练我们职业经理人相关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1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保险雏鹰训练计划”项目。
3、实战任务:取得行业执业资质,力争一年完成实际保险费收入18万元;
4、团队训练:通过团队工作,提高我们的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二、项目实践经历
1、在“雏鹰计划”正式启动以后,我们面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通过“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老师为我们借来了教材,项目小组每位成员都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保险行业第一张“上岗资格”证,保险考试的成绩应该是令人欣慰的,最终小组成员都顺利地通过了行业资格考试。
2、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结束后,为了能够让我们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老师指导我们进行多次现场咨询与服务演练。
通过现场咨询与服务,目的是培养我们有关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培养我们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保险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具备从事保险销售、简单承保与理赔、保险客户服务等的相关职业能力,并为后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夯实基础。为了把这次活动搞好,我们小组需要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比如现场地点的选取,环境的选取和布置、个性化名片的构思和制作、服务宣传单的内容设计与组合,我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件事情,时间为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自己学到了好多,例如,在制作一张名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电脑操作技巧,如何把一张名片做得更加吸引对方以及一张名片的整个诞生过程;宣传单如何做得简洁明了等等。这些虽是简单的东西,但如果我不去接触它,那我永远不会懂,就好比一台复印机,如果你不尝试去用它,那你是不可能知道它是如何操作的,即使你的智商再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去应聘一家企业,在前期的是的试用阶段,我们可能会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教我们的师傅可能会让我们帮他复印一份东西,或是做一些办公用的Word、Excel,那是如果你平时没有接触过这类的事情,很可能会给你的师傅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甚至会失去这份工作,那就很可惜了。
3、利用假期时间,做好保险职业经理人实地调查,要亲自去保险公司拜访一些保险经理人,一个问卷调查,这要求我们在假期这样我们可以一举三得,一是:这样可以锻炼我们自身的勇气,以及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二来:我们可以通过拜访使我们有机会接近那些成功经理人士,同时了解保险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保险公司不再那样的陌生;三是: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所得的调查问卷对那些保险成功人士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激励!
在假期我们拜访了三家公司,中国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来到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时候,在一楼有一间主任室,我们便进了去,那时,里面的主任正在通话,我们等了一刻钟的时间,他接待了我们,我们在说明来意之后便和他交谈起来,我们谈得很随意,他姓殷,我们之后管他叫殷叔,殷叔的年龄刚好40,女儿在重庆工业大学读书,自己现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主任室中担任督导的工作,在保险行业做了8年,之前在黑龙江的工商银行做了10年的工作,是大学文凭,后来在谈到他的人身特殊经历的时候,才了解到他以前当过兵,我一直敬佩当兵的人,因为他们身上都带着一股正气,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他说,多学点专业知识,技多不压身,现在大学生要找一份工作太难了,大学生遍地都是,所以尽量往上深造!我们和殷叔交谈了大概两个钟头的时间,在我们临走的时候,他还特地出来送我们,这让我更加钦佩他的人格!通过保险社会实践,加强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大学生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
三、成长的见证
在我们实施“雏鹰计划”过程中,我们都成长了许多:
1.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前的我是比较内向的,很多话都只是放在心里,不愿与人分享,现在我发现这样只会抑制自己的发展,人与人交流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与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会更多的促进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有所提高。
2.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有所提高。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是要共同商议才做的最后决定,每个人想法都会被提出来讨论,如果觉得可行,我们在稍加改善之后就执行,如果自己的想法被采用了,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所以长期如此便提高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3.懂得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小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很多计划都难以实施,所以最后的成功都归功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4.专业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通过校内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训练,团队成员保险行业实战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职业习惯、职业素质、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展业技能与技巧、理赔与客服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完成保险“保险职业经理人雏鹰”训练计划;让团队成员受到业务训练,学会生存,实现自身价值,提振信心,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
三、“雏鹰计划”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雏鹰计划”仅仅是一个开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早晚都会面对自己的就业问题,然而身在学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学习点东西来包装我们自己呢?这里的包装是由内而外的包装,“内”是指内在的精神品质,如:乐观的心态,饱满的激情,抗压力,责任感等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外”是指外在的修养,如:人际交往的能力,演讲的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我们是否想过社会对我们大学生是怎样的一个要求呢?而我们大学生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这些问题都是应该让我们反思的!面对就业压力,我们应该怎样做?正如上文所说的,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正处在初级阶段,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空缺,社会对创新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人生不能没有规划,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在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说到: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有良好的规划,不能盲目努力。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规划。有些人有规划,但又不切实际。有人刚进公司,就想要成为CEO,这就是非常不现实的一种规划。如果把自己的规划定得太高,你会发现经过两年的努力,和CEO的距离跟两年前还是一样遥远,那时你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也有人说:我不管,我自己做就可以了。其实这样没有目标地工作,再勤奋也没有用,而且5年、10年以后,你会发现你还在原地踏步......我一直给自己订规划,而且是三年左右订一个规划,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区间。
唐骏在刚进入微软的时候,只是一个写源代码编软件的普通工程师。他说道:看到和微软其他员工的差距,我没有放弃。我认为自己在公司排名倒数第一,事实上我也就是倒数第一。如何脱颖而出?我告诉自己只有勤奋这一条路。就是靠“勤奋”这一秘诀,唐骏的成功经历与我们很多保险职业经理人体现了一样的道理,成功要靠勤奋的耕耘,科学的规划,更要
【2】 有敢于争先,不服输,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
与所有在校大学生们以此共勉。【2】 摘自:
第三篇:论文修改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
题
目___“地缘维权”组织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闫雷________
教育层次 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097040192__
省级电大 ___山东电大________ 专
业 ______行政管理_______
市级电大 ____枣庄电大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孟祥才_______
教 学 点 ___滕州电大
“地缘维权”组织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目录
综述
一、农民工的权益缺失与维权困境
二、浮现民间的“地缘维权”:特点、功能与局限
三、地缘维权组织的生存空间与前景
结束语
正文
“地缘维权”组织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近年来,农民工的权益与保障缺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力图从农民工自组织方面探讨权益的保障问题。
一、农民工的权益缺失与维权困境
当中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里打工的时候,他们的称呼由农民变成了“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他们已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农民到农民工,反映在地域上的变化是迁徙,当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员时,这种迁徙的自由也就得到了确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农民工拥有迁徙自由的同时,其他的各种权利得不到保障。他们在就业选择、劳动待遇、医疗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所受到的是“另类待遇”,其子女的受教育权更是一直被忽视,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所处的边缘性和过渡性决定了他们的尴尬身份,做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中,没有自己的地位。其权益缺失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工的工资屡遭拖欠;与城市本地工同工不同酬;超时劳动现象严重,法定节假日也得不到休息时间;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职业病患病率高,身心健康损害严重;常常遭受企业老板、管理人员的凌辱、虐待甚至殴打,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为了加强农民工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中央政府又积极推动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由于我国的低端劳动力几乎处于一种无限供给的状况,在资本与劳动的博弈中,资本有着广泛的选择余地,而劳动则显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合法权益普遍被漠视。用人单位或老板收取或变相收取押金,扣押身份证或暂住证;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超负荷加班加点却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无故或借故拖欠和克扣工资;缺少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与用品,工作和居住条件恶劣、不安全;随意斥骂、侮辱或殴打职工等。与资本相比,农民工在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等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单个农民工的力量十分薄弱,无力与资本抗衡,首先因为,与雇主谈判工作条件和工资报酬,类似于一种“公共产品”,存在其他工人搭便车的可能,于是无人愿意为争取权益的保障而独自承担由此付出的成本。其次,面对工人的抱怨,雇主会解雇在他看来的“麻烦制造者”。
[2]当然,在“健全”的体制下,雇主在解雇一个员工的时候并不会太容易,如在国企中,相对健全的劳动合同,使得企业无法随意的拖欠、克扣工人工资或终止劳动合同。但是,对于权益缺乏保障的农民工而言,运用发言机制的人顷刻之间被辞退将会变成一种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凸显出农民工组织化的重要性,农民工只有建立自己的组织,通过“集体发言机制”,才可能形成与资本相抗衡的实力。
工会难以真正落实维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工会对企业、政府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缺乏独立性,不能很好地代表农民工的利益与企业、政府谈判。企业工会的领导人几乎都是由企业管理层任命或兼任的,其个人利益受企业控制,而且企业工会属于官方工会的管理系统,它们根本不可能为了农民工的权益而与资本抗衡,或与政府意志相违背。二是农民工对企业工会缺乏认同感。一方面,虽然农民工离开农村,长期工作、生活于城市,但他们难以摆脱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地缘、亲缘意识。他们容易形成对“老乡会”等地缘组织的认同,而缺乏对以业缘为基础的企业工会的认同。另一方面,当发生劳资争议时,企业工会不能很好地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这自然降低了后者对它的认同。
这样,农民工维权存在另一个困境: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需要工会组织,建立农民工工会。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工会组织接纳并主动承担起维护农民工会法权益的重任,成为当前工会组织的一个新课题。在农民工中成立工会组织,既可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可以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觉悟和专业技能。在农民工工会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角色在于制定法律、法规,在制度框架下促进和有利于雇主协会和农民工工会的协调和问题的妥善解决。农民工工会只有真正代表农民工的利益,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才有凝聚力、向心力,才有权威性,才能够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官方”工会难以还难以真正的代表农民工的利益。
农民工维权所面临的这两方面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农民工缺乏真正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地方政府在执行劳动保护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农民工过于分散化,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去扩大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重视。在维权的困境之中,农民工开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
二、浮现民间的“地缘维权”:特点、功能与局限
在单个农民工无力与企业、政府进行谈判,而官方工会又难以真正代表农民工利益的背景下,有些农民工开始尝试着通过“同乡商会”或“老乡会”维权。这种“以地缘为纽带的维权”的出现说明了农民工对于组织资源的渴望。据2005年4月14日《南方周末》报道,在福建省泉州市,一些“老乡会”、“同乡商会”等逐渐演变为农民工的维权组织,有人将它们称为“民间工会”,这些通过地缘、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民间工会”近年来急剧增加,它们已经成为争取农民工利益而与资方谈判的原始组织。为了详细了解“地缘维权”的情况,笔者于2005年4月底赴泉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具体访谈了宁化县商会泉州分会、泉州市总工会、泉州市劳动监察大队等机构。宁化县商会泉州分会(以下简称宁化商会)是泉州浮现的“民间工会”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自2003年成立以来,该商会多次为在泉州的宁化务工者维权成功,其维权行为引起了当地政府、地方总工会、新闻舆论等的广泛关注。下面将以实地调查资料和新闻资料为基础,分析“地缘维权”的特点、功能与局限。
1.特点:①以地缘为主要联系纽带。之所以将“同乡商会”和“老乡会”等组织的维权行为称为“地缘维权”,是因为这些组织都是以地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它们主要为老乡提供维权帮助,体现为一种共处他乡的老乡之间的互帮互助。例如,宁化商会由宁化在泉州经商人员组成,其初衷是为了共同经商,后来由于前来求助的老乡越来越多,帮宁化老乡维权成了其主业。许多研究都表明,农民工主要通过亲缘和地缘关系寻找工作,这往往导致某一流入地集中了来自相同地区的大量农民工。“老乡帮老乡,很快结成帮”,以地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老乡会”、“同乡商会”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地缘维权”从而有了基础。②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独立性强。“民间工会”往往由来自多个企业的同乡务工者或一些同乡经商人员构成,是一个跨企业的组织,而且其负责人一般由组织成员选举或推举产生,为成员的利益服务,并接受成员的监督。这使得它们不会像企业工会那样受单个企业的控制,成为企业老板或管理层的附庸。此外,“民间工会”也不像官方工会那样对政府有明显的依附性。“老乡会”这种组织往往处于一种松散的组织形态,无正规的组织机构,不接受任何机构的正式领导,政府也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控制。虽然像“同乡商会”这样的组织是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组织,但在遵守现有法律的前提下,它们比官方工会较少受制于政府。因此,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独立性较强,能够真正代表农民工利益与企业谈判。③农民工对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认同感强。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其达成组织目标的不可缺少的保障。企业工会就是因为缺乏农民工的认同感而影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虽然农民工离开农村,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但他们难以摆脱在乡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地缘和亲缘意识,他们在城市社会中最信任的仍然是地缘和亲缘关系。因而,对于“老乡会”、“同乡商会”等地缘组织,农民工非常容易建立认同感。同时,“民间工会”对农民工利益的维护与后者对前者的认同感的建立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2.功能:①提高农民工与企业、政府谈判的能力,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农民工在分散的状况下无力与强大的资方相抗衡,也很难向地方政府施加充分的压力,促使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类似“同乡商会”、“老乡会”的“民间工会”以地缘为基础实现了农民工的组织化,提高了农民工与企业、政府谈判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功能。以宁化商会为例,自2003年4月成立以来,该商会几乎隔天就要为宁化务工者讨工资、讨工伤赔偿、处理其他纠纷等,并且其维权行动基本上都能够获得成功。②培育和增强农民工的权利意识。一些农民工尝试着通过“同乡商会”和“老乡会”等地缘组织维权,这本身就体现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而在“地缘维权”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地缘组织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宣传、农民工之间的相互影响、成功维权的事例对农民工的激励等途径,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被进一步增强,同时也使更多的农民工开始认识并追求自身合法权益。③增强农民工的集体意识,提高农民工的集体行动能力。有学者指出,农民工正在作为一个新的工人阶层在崛起。[3]农民工要真正成为一个新工人阶层,就必须认识到他们利益的一致性,形成对工人身份的集体认同,并具备能为共同利益开展集体行动的能力。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将农民工组织起来,使得农民工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与企业、政府谈判。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群体逐步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利益的一致性。同时,集体维权行动也能锻炼、提高他们的集体行动能力。
3.局限:①缺乏政府的正式认同。虽然“同乡商会”、“老乡会”这样的“民间工会”为维护农民工权益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当地政府、地方总工会并不承认它们的合法性。在访谈中,泉州市总工会的一位干部直截了当地对笔者说,所谓的“民间工会”根本不能算是工会,虽然它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随着官方工会体系的完善,“民间工会”会被逐渐淡化。宁化商会会长吴某告诉笔者,对于该商会的“合法”维权活动,泉州市政府并不支持,并且有关部门还要求他们不要过分宣扬其维权活动。在当今中国社会,政府有着巨大的社会控制能力,虽然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具有积极的功能,如果缺乏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发展将困难重重。②维权功能过于单一。以宁化商会为例,在访谈中,会长吴某告诉笔者,该商会的维权活动主要限于为农民工讨工资、索取工伤赔偿,很少涉及其他内容。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处于一种全面受损的状况中。农民工不仅工资被拖欠、工伤补偿难以获得,而且还面临超时劳动、工作环境恶劣、人身侵害等诸多问题。因而,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维权功能过于单一,具有明显的局限性。③维权方式被动,主动利益表达能力不足。以宁化商会为例,该商会的维权程序一般是,农民工寻求商会帮助,商会代表农民工到市劳动监察大队申诉,然后由市劳动监察大队传讯用工单位,再在劳动部门的协调下,商会代表农民工与当事单位协商解决问题。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商会是被动等待农民工的求助,然后再帮助农民工维权,而不能主动去激发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表达农民工的利益需求。④维权活动缺乏资金来源。在访谈中,宁化商会会长吴某告诉笔者,目前该商会在维权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资金。该商会现有100多个会员,每个会员每年交100元的会费,共计10000多元,这构成了其主要资金来源。这笔经费一般都花费在会员的活动上。但向该商会求助的宁化务工者大多不是其会员,但由于是老乡,商会帮助他们维权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然而,商会在维权过程中却有着各种必不可少的花费(例如调动各种关系资源的花费、交通费等),这就形成了一个资金缺口,虽然这些经费一般可由商会领导层自掏腰包解决一部分,但并不能从总体上改变资金缺乏的状况。⑤以地缘为基础的“民间工会”缺乏相应的管理,容易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类似宁化商会的“同乡商会”属于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社团,受到登记管理部门和挂靠单位的双重管理,因而能够较好地保证其行动的合法性。然而,商会参与维权属于较为特殊的情况,“地缘维权”一般是通过“老乡会”这样的组织进行的,它们往往处于较为隐蔽的状态,无正规的组织机构,更谈不上合法登记。在这种情况下,类似“老乡会”的地缘组织容易黑社会化,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三、地缘维权组织的生存空间与前景
在社会各阶层的博弈当中,一个阶层,尤其是弱势阶层,只有组成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团体,才能以组织的力量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也是重农轻商的封建社会中,乡帮、会馆、行会、商会等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如果缺乏之,则意味着这一阶层以及属于这一阶层的个体在遭遇权益的侵害时,缺少了发言机制,连最微弱的抵抗能力都会没有。农民工正因为缺乏自己的正规组织力量,才在与用工单位的博弈中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工厂和企业虽然有工会,但工会主席多是厂长和老板,工会的日常经费也主要来自于工厂和企业。大量的事实表明,农民工的维权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农民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可或缺。建立正式的、合法的、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民工维权组织,其目的在于促进正式维权渠道与非正式策略运用的结合。
建立农民工自己的组织是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可能之举。当然,社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还期望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等方面起到作用。同时协助政府创造出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下,部分地承担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因此,这样的社团是作为与政府和市场分立的第三部门而出现的民间组织。倡导这种民间社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为了适应和满足我国转型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制度层面看,推进制度变迁,培育农民工利益集团,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当鼓励能够有效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创新,并及时加以引导,使其在运行中逐步走向规范。根据我们对福建宁化县在泉州的商会的考察,通过对其优势和不足的比较分析,我们提出一种农民工组建自己社团的基本设想。
(一)组织者和管理者:由农民工在打工城市有相当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老乡担任组织的负责人和法人代表;或由农民工所在家乡的市政府派出专职人员。社团领导人必需具备的条件是: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动员资源的能力;具有责任感、道义感和社工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之外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该兼职工作。
(二)成员:所有在当地务工、经商的农民都可以报名登记参加。
(三)社团的具体业务:(1)公布社团的电话,接受老乡的求助;(2)义务的法律常识咨询和培训工作;(3)协助成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与当地老乡多的工厂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5)与媒体特别是当地的媒体建立联系;(6)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事件;(7)与不“善待”农民工的工厂的客户取得联系、加强合作。
(四)经费来源:农民家乡的政府拨出固定的经费;成员缴纳的会费;基金会和社会赞助;其他来源。
(五)鼓励和倡导不同“老乡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这类组织的建立将有助于政府提高管理效率,促使用工单位行为进一步规范化,并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能力,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并最终提升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宏观进程。
参考文献
[1] 郑广怀.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J].社会学研究,2005,(3): 99~118.[2] 李萌.市场失灵、组织缺位与农民工权益保护[J].社会主义研究,2004,(6): 130~133.[3] 王春光.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J].学习与探索,2005,(1): 38~43.[4] 李汉林.关系强度与虚拟社区[J].载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四篇:工程保险论文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财产保险》课程论文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设规模日趋宏伟,涉及、施工方法日益精细复杂,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的价值及工程造价越来越昂贵。如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高速公路,大型水电站等。这些工程项目主要是露天作业,施工复杂,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天灾人祸的冲击,可能给企业造成难以承受的重大损失。工程保险的目的正是为了企业和这些难以预测的巨额损失风险提供经济保障服务的。工程保险,保证企业在遭受这些巨额损失时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工程保险是保险公司专为建筑施工企业设计的险种,工程保险既涉及财产保险,又涉及利润损失以及第三者责任保险。因此,可以说工程保险是包含诸多险种的一揽子保险。工程保险主要分为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国内建筑安装工程队工程期间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建筑工程财产的物质损失和有关的费用以及设备安装完毕后,试车考核时发生意外意外事故后所造成的损失负责经济赔偿。
关键词:损失
保障
补偿
1、工程保险概念
工程保险是保险公司专为建筑施工企业设计的险种,工程保险既涉及财产保险,又涉及利润损失以及第三者责任保险。因此,可以说工程保险是包含诸多险种的一揽子保险。工程保险主要分为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
2、工程保险主要内容
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2.1直接费
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
2.1.1直接工程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2.1.2人工费:是指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种费用,内容包括:
⑴基本工资:是指发放给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⑵工资性补贴: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物价补贴,煤、燃气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流动施工津贴等。⑶生产工人辅助工资:是指生产工人年有效施工天数以外非作业天数的工资,包括职工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调动工作、探亲、休假期间的工资,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资,女工哺乳时间的工资,病假在六个月以内的工资及产、婚、丧假期的工资。⑷职工福利费:是指按规定标准计提的职工福利费。⑸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购置费及修理费,徒工服装补贴,防暑降温费,在有碍身体健康环境中施工的保健费用等。2.1.3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 1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财产保险》课程论文
件、零件、半成品的费用。内容包括:⑴材料原价(或供应价格)。⑵材料运杂费:是指材料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⑶运输损耗费:是指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⑷采购及保管费: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费用。包括: 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⑸检验试验费: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不包括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和建设单位对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检验,对构件做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
2.1.4施工机械使用费:是指施工机械作业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以及机械安拆费和场外运费。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应由下列七项费用组成:
(1)折旧费:指施工机械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陆续收回其原值及购置资金的时间价值。
(2)大修理费:指施工机械按规定的大修理间隔台班进行必要的大修理,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所需的费用。
(3)经常修理费:指施工机械除大修理以外的各级保养和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保障机械正常运转所需替换设备与随机配备工具附具的摊销和维护费用,机械运转中日常保养所需润滑与擦拭的材料费用及机械停滞期间的维护和保养费用等。
(4)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安拆费指施工机械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拆卸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和试运转费用以及机械辅助设施的折旧、新
搭设、拆除等费用;场外运费指施工机械整体或分体自停放地点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施工地点运至另一施工地点的运输、装卸、辅助材料及架线等费用。
(5)人工费:指机上司机(司炉)和其他操作人员的工作日人工费及上述人员在施工机械规定的年工作台班以外的人工费。
(6)燃料动力费:指施工机械在运转作业中所消耗的固体燃料(煤、木柴)、液体燃料(汽油、柴油)及水、电等。
(7)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指施工机械按照国家规定和有关部门规定应 2.2间接费:由规费、企业管理费组成。2.3社会保障费﹕
⑴养老保险费: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⑵失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⑶医疗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3、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财产保险》课程论文
4、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是指按照建筑法规定,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建筑安装施工人员支付的意外伤害保险费。
5、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费用。(其中包括)
(1)固定资产使用费:是指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 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
(2)工具用具使用费:是指管理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器具、家具、交通工具和检验、试验、测绘、消防用具等的购置、维修和摊销费。(3)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按职工工资总额计提的费用。
(4)劳动保险费:是指由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的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
其他:包括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业务招待费、绿化费、广告费、公证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咨询费等。
6﹑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
7﹑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缴纳的养路费、车船使用税、保险费及年检费等。参考文献:
《财产保险》第二版
中国知网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财产保险》课程论文
小结:工程保险已逐渐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熟悉和运用保险合同条款、风险索赔的程序,可以减轻承包商的风险压力,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后承包商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承包商对工程进行了工程保险,但有时保险公司不可能赔偿其全部经济损失。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和其它灾害的影响,所承担的各种风险比较大,因此承包商仍要经常注意各种潜在的风险征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防止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并阻止受灾后损失的继续扩大。当然保险理赔并不是上上之策,最重要的还是要将危险生产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我相信只要这样下去,我们才可以做好保险理赔工作。不过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保险理赔工作还将会继续下去,做好工作就是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才是工作的必要性!
第五篇:农业保险论文
内容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农业是衣食之源,是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农业发展日益重要。但同时,由于农业具有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长期性、低收益性、高风险性等产业特性,使得农业也是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及单次灾害损失程度的不断加大,农业发展的风险隐患快速增加。因而转移农业生产中的巨大风险,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成果不遭受意外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农业大国,实施农业保险对于稳定我国农业经济,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进步,进而带动全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通过农业保险的发展,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农业保险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制度;问题与对策
目 录
一、农业保险概述......................................................................1
(一)农业保险的含义.............................................................1
(二)农业保险的特征.............................................................1
(三)农业保险的分类.............................................................2
(四)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3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4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
(二)关于农业保险的几点建议...............................................6
三、总结........................................................................................7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
一、农业保险概述
(一)农业保险的含义
农业保险不同于农村保险。农村保险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是指在农村范围内所举办的各种保险。农业保险是指专门的保险公司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形式,直接受保对象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
(二)农业保险的特征
由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财产相比,农业保险具有一下特点:
1.地域性
农业保险的险种类别、标的种类、风险类型、风险频率和风险强度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差异,表现为同一区域内的相似性和区域外的差异性。因此农业保险的机构必须进行合理的风险和费率的区划、因地制宜地开办适当的险种、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险条款,确定明确的承保方式和条件。
2.季节性
农业保险在展业、承保、理赔及防灾、防损的过程中,既要遵守保险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按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办事。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开展业务,组织业务管理,使农业保险的整个过程处理得恰到好处。
3.周期性
农业保险的经营特点最突出的一方面是高赔付,而影响高赔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灾害的周期性。
4.高风险性
农业保险风险高表现为农业风险的类型、周期、频率及强度均难以确定,一次灾害事故发生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很难集合同类风险对农业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与其他险种类别相比往往是承保的面积越大风险反而越集中,赔付率自然就高。
5.政策性
为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协调发展,把农业保险中的部分险种法定为政策性保险,并强制性推广,一方面能提高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另一方面能达到保护农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农业保险的分类
农业保险按农业种植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和林木保险;按风险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农业保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1.种植业保险(1)农作物保险
农作物保险以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为对象,以各种作物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使收获量价值或生产费用遭受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在作物生长期间,其收获量有相当部分是取决于土壤环境和自然条件、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生产者的培育管理。因此,在以收获量价值作为保险标的时,应留给被保险人自保一定成数,促使其精耕细作和加强作物管理。如果以生产成本为保险标的,则按照作物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投入的生产费用,采取定额承保。
(2)收获期农作物保险
收获期农作物保险以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收割后的初级农产品价值为承保对象,即是作物处于晾晒、脱粒、烘烤等初级加工阶段时的一种短期保险。
(3)森林保险
森林保险是以天然林场和人工林场为承保对象,以林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
和意外事故、病虫害造成的林木价值或营林生产费用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
(4)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
这种险种承保的对象是生长中的各种经济林种。包括这些林种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实、根叶、汁水、皮等产品、以及可供观赏、美化环境的商品性名贵树木、树苗。保险公司对这些树苗、林种及其产品由于自然灾害或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此类保险有柑桔、苹果、山楂、板栗、橡胶树、茶树、核桃、枣树等保险。
2.养殖业保险
(1)牲畜保险
牲畜保险是以役用、乳用、肉用、种用的大牲畜,如耕牛、奶牛、菜牛、马、种马、骡、驴、骆驼等为承保对象,承保在饲养使役期,因牲畜疾病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伤残以及因流行病而强制屠宰、掩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牲畜保险是一种死亡损失保险。
(2)家畜保险、家禽保险
以商品性生产的猪、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为保险标的,承保在饲养期间的死亡损失。
(3)水产养殖保险
以商品性的人工养鱼、养虾、育珠等水产养殖产品为承保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疫病、中毒、盗窃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水产品收获损失或养殖成本报失。
(4)其他养殖保险
以商品性养殖的鹿、貂、狐等经济动物和养蜂、养蚕等为保险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或产品的价值损失。
(四)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
1.法定保险方式
对于频繁发生、损失后果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应采用法定保险方式。这些灾害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给广大农业生产者带来生活困难,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同时还会给国家财政造成额外负担。很多国家采用
这种强制保险方式,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可根据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受灾特点举办区域性强制保险。
2.自愿保险方式
农副业生产品种繁多,经营分散,造成局部性损失较多。为了提供保障,应大力宣传保险的作用、增强保险意识,鼓励自愿投保,并满足农业生产者对保险的不同需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愿保险方式将为广大商品生产者乐意接受。
3.合作保险方式
我国《保险法》第149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农民合作办保险是件新事物,我国正在试办,可能会成为我国农村保险那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4.联合保险方式
保险公司或保险合作社与有关单位合作共保,特别是一些与职能部门和专业单位关系密切的险种,如畜禽保险与畜牧兽医站的关系密切,就可开展耕牛、生猪的联合保险,搞防治保险责任制,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保险公司承担损失补偿责任,兽医站负责防治技术,并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把经济补偿责任和防治技术结合起来。实行这种联合保险方式应具备一些条件,如有一定的禽畜防病、治病人员、财务制度健全,经营管理较好。合作双方应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比例,实行“利益分享,责任共担”原则。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是在近二十几年的时间内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尤其是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对保险的需求相比,农村保险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三农” 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农业保险种类单一
无论是从保险公司数量还是从农业保险品种上来说,目前的农业保险都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与城镇居民不同,通常农民将财产保险放在第一位, 而将人的身体的保险放在最后一位,然而保险公司在险种开发上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设计保险产品,条款中的投保条件、费率、可保范围、缴费方式等一般都是固定不变、不可选择的,缺乏灵活性,抗风险能力也就较弱,尤其是专为农村设计的险种少,针对性不强。
2.保险费用标准过高
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的损失率和养殖物的死亡率通常较高,农业保险的费率也就通常高于一般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费率,因为只有通过较高的保险费 率,保险公司才能够弥补成本甚至盈利。但是对于广大农民而言,这样的保险费率使得他们很难承受,再加上大部分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所以很多农民普遍认为买保险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此,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受到损失的农业经济无法得到足够的农业保险的补偿,影响当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农业保险的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少
由于农业保险承保的风险发生的概率高,损失巨大而且覆盖面广,因此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相对更高,从事农业保险有可能使得保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追逐利润的天性使得作为商业公司的保险公司不愿过多涉足农业保险。而专门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没有能及时进入部分落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保险业,使得部分农村的保险业务呈现出相对萎缩的局面。
4.农业用地快速转化,农业保险发展领域亟待开拓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用地快速转化,传统的种植业面积加速萎缩,养殖业用地也大量减少导致传统型农业保险发展空间不断萎缩,新的发展领域亟待开拓。
5.产业结构快速转化,农业保险发展方向亟待调整
伴随都市型农业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快速调整。在传统种植业、养殖业遇到发展瓶颈的同时,新兴农业产品需求旺盛,例如,“反季节及新品种瓜果种植“花卉种植”“非家禽家畜类养殖”“淡水养殖”等快速增长。
6.消费结构快速转化,农业保险发展政策亟待完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农村服务产业的出现,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已经与农村服务业高度融合,农业保险也面临着传统农险与财产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保险等产品的整合需求,农业保险的各项支持政策亟待根据市场需求尽快调整。
7.主体结构快速转化,农业保险监管机制亟待改进
随着农业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市场潜力不断显现,也吸引众多保险公司急切进入这一领域。但农业保险一直有点多面广、风险巨大和专业能力要求高等客观难度,一些不具备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小公司加入,只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服务水平下降、农民利益受损等负面影响。监管机构对此应高度重视,对农业保险的监管机制加快进行改进。
(二)关于农业保险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推进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完善适合农业发展的保险体制机制
要坚持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基本原则下,结合都市型农业发展趋势,加强改革创新,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增强运作的市场化。重点是发挥保险公司的主导作用,放宽财政资金补贴范围,让更多财政资源流入都市农业产业各个领域,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村、农民等涉及“三农”服务产业保险的协同发展。二是增强选择的自主性。重点是建立市场反馈机制和保险需求转化机制,大力挖掘农民保险服务的新需求,将农民自主需求尽快转化为保险服务,行成更为完善的产品体系,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三是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重点是加快完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机制,完善资金预发、事中审计等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保险公司违规风险,保护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2.进一步推进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保及防灾防损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坚持在政府主导、行业统筹、保险公司推进的管理方式下,加强多方协同、立体展开的农业保险宣传教育工作,在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的同时,更要增强农民防灾防损的主动性,以有效降低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
3.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的支持政策,提高保险公司满足农业保险 服务需求的创造性
一是加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以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经营负担,提高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例如,除免征营业税外,还应考虑减免其他的税种,如所得税等。二是加大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力度,促进保险公司加快新技术应用,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以尽快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三是加大对保险公司的人才引入和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促进保险公司从专业性大专院校吸收或委托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并提高现有农业保险工作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农业保险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4.进一步加强新兴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农业保险经营管理和应 对灾害的能力水平
一是利用现代化的气象技术,开展气象灾害研究,建立灾害常规分析和预警预告机制,提高防灾防损效率,努力缩小灾害损失;二是利用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开展承保、理赔服务工具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承保、理赔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努力消除和化解保险服务中的矛盾和风险;三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保险条款和保费费率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实现多方利益的共同发展;四是利用现代化的金融技术,不断创新保险产品和再保险机制,有效降低农险保险自担风险,实现农业保险与其他保险业务、其他金融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总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的作用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发展农业保险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很有挑战的话题。深入探究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症结所在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任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对策,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业。
参考文献
[1] 王馨风.土地生态学为和谐发展添福音.今日国土,2009(3).[2] 上官小放,唐志道.对完善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8(1).[3] 舒云康,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10.[4] 冯道星.农业保险存在四大难题.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年第4 期(总第369 期).[5] 浅析都市型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沃保保险网,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