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叶生产技术》期末复习1
《茶叶生产技术》期末复习
一、茶叶生产技术考试介绍
为闭卷考试,时间是90分钟,百分制。考试题型及分值情况为: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填空题(每空
2分,计2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问答题(每题10分,计40分)。采用“双及格”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必须分别及格才算通过考核。
二、重要的概念(名词解释)1.休眠期2.育成品种3.打顶采摘法4.浅耕
5.窨花
6.茶树的生态环境7.扦插繁育8.合理采摘9.鱼叶10.采摘周期11.物理防治12.底肥
13.茶树的总生育周期14.无性繁殖15.基肥16.地方品种17.嫁接换种 18.顶端优势 19.毛管水 20.生物防治 21.营养繁殖
三、重点问题
1.茶叶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有哪些?2.选择苗圃地时应注意什么?
3.扦插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什么?4.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有哪些?5.简述陡坡梯级茶园的开垦。6.简述平地及缓坡地如何开垦7.茶园灌溉适期有哪些主要指标?8.茶叶采摘的原则是什么?9.如何剪取穗条和插穗?
10.茶树优质高产的环境条件有哪些?11.简述农业防治的概念及主要内容。12.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活动特性如何?13.遮荫棚有几种?如何搭建?
14.茶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15.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有哪些?16.绿茶类名茶制作的共性有哪些? 17.山地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有哪些? 18.名特优茶如何把好采摘关? 19.如何提高茶树经济学年龄?
20.简述微量元素对茶树品质成分代谢的作用 21.茶园施肥的基本原则与分期调控技术?
22.优质高效茶园对土壤性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3.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4.生物防治的特点和主要措施? 25.影响茶叶贮藏的主要环境因素?
26.茶叶的主要贮藏技术?其它保鲜方法?
第二篇:《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4.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三)重点、难点
无公害茶园耕作、施肥技术、灌溉、铺草、修剪、采收与加工、茶树冻害及防治。
(四)教学建议
为了便于学生在两个学时内对茶园相关技术的理解,可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四章茶树病虫防治技术
(一)基本内容
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内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综合防治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2.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补充相关的茶树病虫害知识
(五)思考题
漫山茶区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基本内容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掌握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1、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2、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加强与基地茶园的联系,注重实践教学。
(五)思考题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常用农药介绍
(一)基本内容
农药的分类;各种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杀虫杀菌剂的分类。
2.掌握茶园常用样菌剂、除草剂。
(三)重点、难点
茶园常用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四)教学建议
应用较多的图片、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农药介绍的理解。
(五)思考题
茶园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实验教学(6学时)
实验一茶树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3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实验要求:
1.分为室内相关标本图片的讲授与室外病虫实际现象的讲授。
2.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寻找病虫害的发生点,采取相应防治方法并
观察防治效果。
实验二大棚茶园管理实践3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实验要求:1.分组与实验一相同,即2~3人一组。
2.要求各组学生轮流参与大棚茶园管理。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2.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60%)、课程论文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及平时成绩(占10%)。
附: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无公害茶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二)主要参考书.中国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2.陈兴琰编译.茶树栽培与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第1版.3.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4.潘根生主编.茶树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5.黄意欢、肖力争。茶树营养生理学与土壤管理。长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6.刘富知主编.茶作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版.7.刘宝祥.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8.程启坤.茶化浅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情报资料室,1982年.9.程启坤等.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冯绍隆.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贵州人民出社版,1980年,第1版.11.国内外各种茶叶科技期刊.
第三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一、茶叶生产四大产区
茶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尤其在长江以南山区更是如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产茶遍及2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江北、江南、西南、华南四个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广东和福建的中南部、云南和广西的南部。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大叶青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的中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可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的中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南部。宜制绿茶、乌龙茶、花茶和名特茶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肃、陕西和河南的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北部、山东的东南部。所制绿茶,香高味浓、品质较优。
二、茶叶分类
依据制法和品质特点中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乌龙茶)等六个类别。这种分类较科学的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三、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
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是:芽体膨大,鳞片展开,鱼叶展开,真叶展开,驻芽形成。如不加采摘,任其自然生长,驻芽一般经短期休止,继续生长。我国大部分茶区,每年可重复生长3~4次。如经采摘,则在留下的小桩上,顶端2~3个腋芽又能各自萌发成下一轮新梢,再供采摘。所以,在合理采摘条件下,茶树出现明显“轮性”生长。轮次多少,随地域条件、品种特性、肥水管理和采留标准而不同,一般热带8~10轮,亚热带5~7轮,暖温带3~4轮。
四、茶树根系及其生长高峰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构成。由种子的胚根垂直向下生长的根,称为主根,可深入土层2~3米,甚至更深,但一般为1米左右,所以植茶土壤一定要保持深厚(70~80厘米以上)。在主根上着生的统称为侧根。由主根上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一级根,着生在一级根上的是各级分枝的侧根。侧根分布面很广,深达60~80厘米。在条栽茶园中满布行间,交叉伸展。主根和侧根上着生的细小根,统称须根,大都分布在土壤的耕作层,深在5~45厘米之间,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和明显的趋肥性。
根系活动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当春季土温达到10℃以上时,根即迅速生长,一般三、四月是根系生长高峰,这次发根主要靠上年贮藏的养分,以后随着新梢萌发生长,根的生长转入缓慢。第二次生长高峰,从春梢停止生长开始,叶子制造的营养物质转入根系,因此六、七月又促进了根系的生长。随着夏梢展开,花芽大量分化,地上部枝叶消耗的养分增多,根的生长又转入缓慢。第三次生长高峰,于九至十一月间,茶季将近结束,叶子制造养分逐渐下运积累,根系获得的养分相对增加,所以此时根系生长最旺,为一年中的最高峰。
第四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一、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特性
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因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和肥培管理等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又与树体内营养状况和各器官生长发育进程有关。在满足茶树生长要求的情况下,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在我国四季分明的茶区,根系活动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在一年中是有节奏的,与地上部枝叶的生长发育交替进行。
二、剪取穗条和插穗的要求
1.母树经摘顶后10天左右,即可剪取穗条。适宜用作穗条的新梢标准是:长度在25厘米以上,茎粗3~5毫米,2/3以上已半木质化;呈棕色或黄绿色。穗条剪取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为好。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并尽量做到当天剪的穗条当天插完。剪取穗条时,要在母树上留下一片叶,以帮助母树恢复树势。
2.穗条剪下后必须及时剪成插穗进行扦插。1个标准的插穗应该是:长度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张成熟的叶片(称为母叶);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剪穗时,一般可按穗条的自然节距1节剪成1个穗。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光滑,并与母叶呈平行的斜面;上剪口留桩以2~3毫米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
三、打顶采摘法
是一种以留养为主的采摘方法,适用于茶树树冠培养阶段,一般在2~3龄的幼年茶树或更新复壮茶树最初1~2年时采用。
四、茶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要改变对茶叶加工业地位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茶叶是一种直接冲泡饮用的高档饮品,茶叶加工不应该属于农副加工范畴,理应属于食品加工的领域和范畴。为此,茶叶加工厂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和管理手段等系统工程着手,不断提高我国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水平。
五、合理采摘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育成品种
也称改良品种,是指专业育种工作者或群众,应用科学的育种方法(包括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等方法)选育出来,经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并在生产应用上有一定成效的新品种。
七、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八、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1.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2.选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树品种
3.加强茶园管理
4.及时采摘和修剪等。
九、浅耕
指深度不超过10-15厘米的耕作,起到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消灭茶园杂草的作用。
第五篇: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立春季节一过,天气逐渐转暖,春茶开采、加工在即,广大茶区目前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为新年的春茶增产增收做好充分准备。
一、施好催芽肥
催芽肥为春茶前的追肥,可以促进春茶早发和旺发,对名优茶生产尤为重要。施肥时间:早春气温高或茶树发芽早的品种,施肥的时间可以在2月上、中旬;早春气温低或发芽迟的品种,可适当迟一些施,一般在2月底之前施入。肥料种类:以速效氮肥为主,可以是尿素、硫酸铵和碳酸氢氨等。用量:一般茶园催芽肥用量纯氮7-12公斤/亩,相当于尿素16-26公斤/亩。
施用方法:行间开沟深10厘米施入,及时盖土。
二、及时进行茶树修剪
1.成龄采摘茶园轻修剪
轻修剪的目的是使树冠采摘面保持齐而强壮生产枝的发芽势,促进营养生长,减少开花结果。
大宗茶园:轻修剪宜轻不宜重,一般只剪去去年部分秋梢和小部分夏梢。如果剪得过重,会导致次年发芽迟,芽头少,影响春茶产量。
名优茶茶园:春茶前一般不进行轻修剪,而在春茶后进行。
去年冬天受到冻害的茶园:及时在春茶前进行一次修剪,使之重发新梢,培养骨架和采摘面。受害程度较轻如多数茶树仅在采摘面上3~5厘米的枝叶受害,宜采用轻修剪;受害较重,骨干枝已受到损害,宜采用重修剪。
2.幼龄茶园定型修剪
幼龄茶园通常要进行多次定型修剪,以促进侧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层次和数量,培养骨干,形成宽阔健壮的骨架。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达到2足龄时有75~80%茶树长到30厘米以上、茎粗(离地表5cm处测量)超过0.3cm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对今后分枝的多少和生长强弱有密切关系,以离地面15~20厘米为宜。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春茶开采前进行,剪去主枝,侧枝不剪,剪后不采春茶,以培养枝条生长为主。
第二次定型修剪:去年进行过第一次定型修剪、树高超过40厘米的茶园,在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口提高15厘米左右的位置,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春茶开采前进行,剪后不采春茶,以培养枝条生长为主。
三、做好春茶加工前的准备
(一)加工环境和场地的清洁
1、对茶叶加工厂的院落和环境作一次彻底清扫,为新茶季准备一个整齐清洁的加工环境条件。
2、对加工车间、仓库和其他辅助用房进行认真清扫,对墙壁、地面和门窗进行擦拭和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二)茶叶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添置
1、对茶叶加工设备和生产线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进行全面擦拭和清洁。
2、如需要添置设备应该抓紧时间进行联系和采购,争取设备能尽快进厂安装调试,以免贻误茶季。
3、对于去年茶季结束曾作过保养的设备和生产线,应在去除覆盖的塑料膜后,注意清除涂抹在机器上的防锈油。
4、如果去年茶季结束未来得及对设备作保养,春茶前应作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认真检查机器是否存在故障和有已损坏的零部件,各配合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及时进行更换和调整。
5、对加工设备或生产线进行试运转,仔细观察和倾听是否有运转欠灵活或出现异响等现象,如有及时给予排除,直至运转正常,并按规定加注润滑油。以保证春茶期间加工设备和生产线能完全正常投入运行。
(三)制茶燃料、辅助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1、按茶叶加工需要,准备好充足的制茶用油、液化石油气、煤、柴等燃料。
2、准备好制茶专用油等辅助材料。
3、准备好制茶专用的搬运小车、竹编茶具等用具。
(四)配备好采摘和加工人员,抓好培训
1、及时配备和招聘数量足够的采茶工和加工厂操作工人。从事加工人员要求身体健康,有健康证明。
2、对各类工人进行加工前的培训,包括鲜叶采摘技术培训、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茶叶加工卫生制度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