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导游词(5篇)

时间:2019-05-15 06: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郎木寺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郎木寺导游词》。

第一篇:郎木寺导游词

甘南郎木寺

位于碌曲县城南90公里处的郎木寺乡,西倾山支脉郭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地处甘、青、川三省边界。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

“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

寺后林荫深处有一虎穴,藏语称“德合仓”,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

郎木寺与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隔白龙江相望,早年曾盛极一时。1969年被毁,现得以逐年恢复。寺前有一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山下大片松林葱茏茂密。

第二篇:郎木寺镇人民政府五年工作报告

郎木寺镇人民政府五年工作报告

----在全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郎木寺镇人民政府镇长 开世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郎木寺镇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五年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和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以来,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县“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牧村各项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围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村稳定这个目标不放松,立足镇情,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创新思路,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克服困难,狠抓落实,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呈现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镇政府认真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农牧民参与”的方针,推进“六化”家庭牧场建设步伐,加快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引导群众走向市场,使畜牧业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暖棚养畜,加快牛羊育肥速度,缩短牛羊出栏周期。积极动员群众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和草场围栏面 积,增加饲草贮备数量,提高抗灾保畜能力。强化草原防火责任,确保草原安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合理安排草场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充分抓住近年牛羊行情上涨的有利因素,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积极动员群众加快出栏,提高商品率,增加群众收入。由于认识到位,安排扎实,责任明确,措施得力,狠抓落实,使畜牧业再获丰收。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从2006年的27%、29%、27%增加到2010年的27.1%、31.7%和29%。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1112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600万元,年均增加297万元。

我镇紧紧围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村稳定”这个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牦牛、藏羊繁育作为提升郎木寺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与高原特色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畜牧业发展向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方向迈进。一是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步伐。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加快畜群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大良种繁育、饲草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联户牧场养殖,形成集中连片联户发展、专业化生产格局。二是进一步强化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定责任,定目标,抓落实,严格“两强一打”,坚持“五不漏”,使牲畜疫苗注射密度达到100%。三是加大抗灾保畜力度,早安排,早部署,早介入,积极动员农牧民群众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牲畜出栏和储备饲草料,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度春。累计在贡巴村、波海村建成牦牛专业化养殖户140户,联户牧场13个。

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紧紧抓住州内外民工紧缺、用工量大的有利时机,继续引导、鼓励牧村富余劳动向外转移,发展劳务经济。鉴于牧村富余劳动力人员文化低、缺少实用技术,只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实际,配合科技、扶贫等部门举办了实用技术、劳务技能、法律法规等为内容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了法律法规和劳务技能等知识,提高了劳务输转质量和适应劳务市场的能力,使劳务输出逐步由劳力型务工向技术型转变。五年来我镇共组织劳务输出122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40万余元。通过劳务输出、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县镇帮扶、“少生快富”扶贫项目等的大力扶持,我镇五年来共减少贫困人口625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面:自2009年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始以来,镇政府始终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将林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逐项进行分解,明确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涉及郎木村和郎木寺院,林改总面积约为1.20万亩,其中郎木村共涉及林改户数327户,1387人,林改面积为1.08万亩,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共发放 林权证327个;郎木寺院涉及林改人数365人,林改面积为1163亩,采取集体承包经营方式,发放了集体林权证1个。目前我镇已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的五年。镇政府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发展意识,坚持“项目促发展、发展带项目”的思想不动摇,积极把握国家在农牧村的投资导向,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实行责任制,抓项目,跑项目,积极争取一批惠民利民项目。同时对所有的项目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强化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五年来完成郎木寺镇中心学校教学楼、大灶和学生宿舍项目,郎木寺院道路硬化及桥梁建设项目,仁贡玛组防洪河堤和村道硬化项目,尕尔娘村道硬化项目、郎木寺镇垃圾填埋场,吉科河村道建设项目,仁贡玛组“牧家乐”和风貌改造建设项目等26个项目,共完成投资4484万元。通过以上项目建设,郎木寺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旅游业全面发展的五年。旅游业是郎木寺镇继畜牧业之后的又一资源优势,境内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且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因此,我镇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牧民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加以培育。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有利时机,在开发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将旅游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好旅游这张牌,不断提 升旅游档次和服务水平。为进一步强化旅游环境,对镇区卫生进行了专门整治,彻底扭转了赃、乱、差的面貌,提升了郎木寺的旅游形象,使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截止目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万余人,其中国内游客7.3万余人,国外游客1.8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0万元。

过去的五年,是新农牧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五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农牧业和农牧村迎来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机遇,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代表了广大牧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2006年郎木村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村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二十字”方针为目标,突出重点,合理规划,结合镇情,因地制宜。结合吉科河村民小组草场面积大、牛羊多的实际,继续坚持畜牧业的主导地位,以“六化”家庭牧场为重点,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和草地畜牧业;结合加科村民小组无草场、无牲畜而且大部分回族群众有经商经验的实际,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业;针对加科卡哇、仁贡玛两个村民小组草场面积小、牲畜少的实际以及处在镇区和旅游中继线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由于“四组二品”发展模式符合村情,突出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既活跃了郎木村的旅游服务和商贸流通业,又转移了牧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带动 了周边村镇的发展。面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欲创业的牧民群众由于资金短缺而放弃创业,针对这种情况,郎木寺镇政府通过积极努力,2008年为郎木村争取到了扶贫互助基金10万元,按照互助基金的借贷配股规定,借贷人必须入股后才能借贷,互助基金由最初的10万元发展到16万元,为创业群众户均借贷5000元,共扶持了50户创业户;2009年为贡巴村争取到扶贫互助资金16万元,扶持了20户创业户。通过积极争取扶贫互助资金,解决了我镇创业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并发挥了效益。完成了26户牧家乐、滨河路步行街、仁贡玛组风貌改造、道路硬化、防洪河堤、垃圾填埋场等建设项目。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乡风文明”的要求,在抓好基础设施和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强牧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和谐牧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引导牧民群众养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崇尚科学,保护环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三戒”活动,从而使我镇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我镇始终坚持把社会事业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视,与经济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做到了“两兼顾互促进”。

1、教育工作。教育工作始终是我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镇政府不断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安排,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狠抓落实,使“两基”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一是我镇在教育工作中坚持“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深入村组、学校调查摸底,彻底摸清了适龄儿童底数及实际入学情况。二是强化宣传,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利用维稳、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大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法》和《甘南州实施义务教育法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农牧民群众主动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三是积极配合县教育局解决了郎木寺镇中心小学和贡巴小学扩建征地问题。四是狠抓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工作,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全镇现适龄儿童489名,已入学487名,入学率为99.59%;13—15周岁适龄少年222人,已入学的212名,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5.49%。五是加大扫盲力度,扫除青壮年文盲,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等看待,同安排、同部署,坚持 “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方针,以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主线,做到两个结合,建立健全扫盲教育机制,确保扫盲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镇政府落实了扫盲场所、扫盲时间、扫盲教材,安排文化基础好、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教师,从而为全面完成扫盲任务夯实了基础。结合我镇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扫盲工作采取分散式教学和集中教学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由镇包村干部和扫盲教师进村入户进行分散式个别辅导,在牧闲时间和寒暑假放假期间以村为单位集中授课;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我镇“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条例》,以争创优质服务镇为目标,强化组织,将计划生育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加以认识,精心组织、扎实安排;扩大宣传、营造氛围;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抓弱点,抓难点,在创新上做文章,求突破,促进展,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将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低保、救灾救济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奖励扶助政策,认真实施“少生快富”项目,充分调动群众的计划生育积极性。五年来,我镇共落实项目户122户,全镇共出生421人,出生率20.52‰,自然增长率17.63‰,节育率、及时率100%,并通过了省级“创优”验收。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工程明显改善的五年。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止2010年底我镇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医疗3907人,参合率为95.3%,共报销医疗费42.58万。

抓好民政救灾救济工作,是关心和解决好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生活问题的关键,也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 体体现。镇政府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各村牧户家中,认真调查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建立起了“五保户”和特困家庭名册档案,并向县民政部门积极反映情况,争取救济款、救济面粉和救灾物资,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有效解决了全镇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2009年至2010年,我镇共有低保户575户1185人,共发放低保资金161万余元;五保户28户31人,共发放五保资金10.2万余元。完成重建户42户、维修户97户,共发放灾后各类补助资金113万元。完成投资96.6万元的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工作299户,使我镇农牧民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农牧村养老保险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广大牧民群众生活、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镇政府不断创新思路,扩大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使牧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养老保险的好处。由于工作扎实,宣传到位,群众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0年共计参保人数达4109人,总交金额20.5万元,参保率达97%。

过去的五年,是机关作风明显改善的五年。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三级联创”活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机关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村级干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不断健全。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梳理和整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和我镇出台的干部学习培训、管理监督、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机关效能、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竞争机制,建立镇干部绩效考评办法,通过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用奖惩激励,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机关作风取得了实效。

过去的五年,是综治稳定工作不断深化的五年。郎木寺镇区内有郎木赛赤寺院和四川格尔底两座寺院以及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的两个村。郎木寺作为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和商贸交流中心,人口流动量较大,情况复杂。郎木寺的维稳工作不仅关系到全省、全州、全县的稳定,又是反分裂、反渗透对敌斗争的前沿,做好郎木寺的维稳和综合治理工作,对全县、全州乃至全省藏区稳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有效预防郎木寺地区在敏感期间发生藏独分子制造民族分裂等各类渗透、破坏活动,确保郎木寺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确立了镇党委书记和镇政府镇长为郎木寺镇维护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郎木寺院寺管会)主任为所在村第一责任人、各驻村、驻寺工作组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维稳工作新格局。强化社会面的控制力度,明确各村、组、寺院、镇直单位、辖区宾馆、茶馆、个体工商户、项目建设单位等的责任,在每年年初分别签订了《郎木寺镇综治维稳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再次签订三月敏感期维护稳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三月敏感期间的 维稳责任和任务。同时向出租车驾驶员、环卫工人及个体工商户等发放了维稳联系卡200余份,进一步夯实了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拓宽了维稳信息渠道。按照“积极预防,严密控制,果断处臵,确保安全”的原则,立足镇情,在《郎木寺镇维护藏区稳定处臵突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基础上,分别制定了结合郎木寺实际、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的《郎木寺镇“毛兰木”期间维稳期间预防和处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郎木寺镇三月敏感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方案》、《藏历新年期间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方案》、《郎木寺镇“3.10”、“3.14”、“3.16”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郎木寺镇预防和处理“插箭节”期间突发性事件的工作预案》、《郎木寺镇 “插箭节”维稳分工安排表》、《毛兰木期间维护郎木寺镇区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安排》、《郎木寺镇“3.20”敏感期间预防和处臵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和维稳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执勤巡逻制度、首问责任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等二十多项制度,为郎木寺的维稳工作靠实了工作措施和制度保障。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和各位代表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二、五年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是克服各种困难、抵御各种风险的坚强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全镇农牧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发展农牧村经济的根本动力;坚持开拓创新、科技创新是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局面的根本举措。回顾五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畜牧业效益仍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第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以发挥经济增长优势;三是人才资源较匮乏,发展农牧村经济的能力不高;四是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以农牧村道路建设等为主的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亟待加快建设步伐;六是维护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任重道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因此,全镇上下一定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凝聚人心,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郎木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和社会长治久安而扎实工作。

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州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建设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型政府。

四、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一)、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认真实施农牧互补 “一特四化”战略,以“六化”家庭牧场和“五配套”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尕尔娘村和郎木村“一特四化”项目,加快畜群结构调整和畜种改良步伐,加大牛羊育肥,缩短牲畜出栏周期。严格牲畜防疫工作,加大抗灾保畜力度,确保牲畜安全。完成牧业增加值4200万元,人均纯收入4570元。

(二)、立足项目意识,促进经济发展。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发展意识,坚持“项目促发展、发展带项目”的思想不 动摇,积极把握国家在农牧村的投资导向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座谈会和省委藏区工作会精神,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实行责任制,抓项目,跑项目,积极争取一批惠民利民项目,完成镇党政综合办公楼建设项目,完成郎木寺AAAA级旅游景区和郎木寺院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贡巴村、波海村人畜饮水项目,完成镇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镇区集中供热、游客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白龙江上游水土治理、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等项目。

(三)、小城镇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全面完成镇区改造任务,不断健全和完善小城镇功能,提升郎木寺旅游服务水平。建立镇区环境卫生责任制,彻底解决“脏、乱、差”的现象。

(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法》,全面落实农牧村计划生育各项扶助政策。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网络建设,加大宣传,注重创新,将优质服务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切入点,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使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确保我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目标。

(五)、发展民族教育,巩固“两基”成果,确保顺利通 过“国检”。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这个中心,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水平。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狠抓入学率,降低辍学率,确保一个都不能漏。继续巩固扫盲成果。加快师资培训步伐,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感。正确引导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力营造全镇上下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教育良好氛围。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维稳工作力度,落实责任,加大信息情报搜集力度,及时研判,严防死守,加大巡查,确保社会稳定。继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用法、守法意识。坚持整体协同,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依法处理群访、越级上访事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政府部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措施的落实,重视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群防群治,巩固综治成果,开创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郎木寺。各位代表,当前郎木寺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形势紧迫,责任使命,重于泰山。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创新务实,艰苦创业,奋勇争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承担起新的使命,以事业为重,以效率为上,以落实为要,全力推进郎木寺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创魅力名镇郎木寺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扎西德勒!

第三篇:郎木寺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规划(范文)

郎木寺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

第一章 基础概况

一、生态乡镇的内涵

建设生态乡镇,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工程方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本地区区位、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建生态乡镇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郎木寺概况

郎木寺镇建于2003年3月,海拔高程3500米左右,该镇是碌曲县所辖七乡镇之一,也是碌曲县重要的经济强镇、文化古镇,被誉为“东方小瑞士”、“甘南香巴拉”、“2005中国魅力名镇20强”。全辖镇4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以藏、汉、回等民族聚居的纯牧业镇。郎木寺镇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甘肃和四川两省交界处,是兰郎公路的终点。西倾山支脉郭尔莽北麓的白龙江畔位于甘肃省碌曲县南部郎木寺镇内,西、北分别与碌曲尕海、拉仁关乡相接,东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比邻。景内森林郁郁葱葱,景色秀美,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县民族贸易的集散地,也是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和商贸交流的中心。

三、郎木寺镇生态乡镇建设的有利条件

郎木寺镇境内无污染项目和工业企业,环境和空气质量较好。在社会发展、环境改善、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牧业、林业、水利交通、城镇建设、小康家园建设、清洁能源、旅游、改善饮水质量等各方面。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和认可,广大干部和群众已初步体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郎木寺镇干部和群众的共识,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公众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得到增强。这些都为郎木寺镇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生态乡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理、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持续发展,注重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注重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现代化、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2、科技支撑,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基础性作用,进行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科教支撑能力和体制、机制保障能力。

3、统筹规划、制度保障的原则。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要与郎木寺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努力做好制度保障。

4、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全面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5、公众参与,开放合作的原则。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与支持民间团体和社会公众参与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各项活动。

三、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扎实有效建设,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住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和招商引资,使全镇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更合理,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城镇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人居环境;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控制,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和持续利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提高科技应用能力;使现代生态文明得以弘扬,建成具有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城镇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有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总体发展目标。

(二)阶段目标

1、近期:2011—2015年(基本达标阶段);

在不断巩固原有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使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资源消耗速率和生态环境退化的得到有效遏制并有效改善,区域发展转入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轨道。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到2015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2、远期:2015—2020年(全面达标阶段)不断完善和深 化生态乡镇建设成果,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素质,深化生态文化建设,巩固和完善已进入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基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镇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结构、产业体系、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管理体系,建立起资源高置换化、产业高效益化、流通高节能化、环保高质量化、社会高和谐化、管理高现代化的区域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强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生态文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城镇统筹等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章 生态乡镇经济体系建设

一、生态农牧业建设

1、林业生产发展快,成绩显著。全镇森林覆盖率已占总土地面积的66%,每年林业三项工程不断增加。

2、生态牧业建设,郎木寺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草场面积较大的吉可河和仁尕玛两个村民小组定为牛羊暖棚育肥产业基地,把回族群众多而且有牛羊养殖技术的加科和仁尕玛两个村民小组定为旅游服务业基地,产业带动,2010年全村各类牲畜存栏1621头(只、匹),全村牲畜商品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为发展旅游业为主导,牧、商并举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生态旅游业建设

(一)生态旅游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抓住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时机,以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为原则,到2015年,将旅游业作郎木寺镇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通过产业结构利用空间布局的调整,加快重点和优势项目的点状开发,开发生态农业观光、自然风景旅游,精心规划设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2、远期目标:以“打造绿色乡镇、东方小瑞士”为思路,开发生态山沓观光旅游,建设集绿色自然环境休闲、娱乐、度假、生态山水观光、人文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郎木寺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主要建设内容

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发掘郎木寺镇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潜在优势与文化内涵,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推动郎木寺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2、在全镇开发生态旅游,建立生态观光牧业,发展镇村旅游,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等“牧家乐”、“度假村”,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在保护的基础上,以实现其生态防护与生态旅游的良性循环。

四、生态型服务业建设

1、畜牧业经济建设方面,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为先导,先后在郎木村培训农牧民“科技明白”人659人,使全 村户户有劳务技能掌握者。投资60万元在两个村民小组建成了40座牛羊育肥暖棚,树立示范户51户,每户都建立了占地1亩以上的青饲料种植地,并修建了活畜屠宰场,对周边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联动作用。

2、市场创建和流通服务,主要是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畜牧产品交易市场网络体系,搞活畜牧产品流通环节,体现生产、流通环节畅通,相互带动,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特点。

3、生活服务业的生态建设,包括餐饮业,居民区商品批零务业,垃圾回收服务和清洁能源技术服务等。

第四章 资源与生态保护建设

一、建设目标

在规划期内,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促进镇村新能源利用;增加城镇绿化面积,进一步提高绿化标准,使区域总体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牧业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生态保护建设和污染控制并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管理体系,把郎木寺镇建成人文景观优美,自然景色秀丽,生态结构良好,布局规划合理的国家级生态乡镇。

(一)近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生态林建设,同时,推进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的建设,基 本达到路渠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公园化,林木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二)远期目标

大力保护草原牧场平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草原牧场资源,极力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草原牧场资源链,努力使先进研发的草原牧场资源链发挥主导作用,争创草原牧区特色品牌名镇。

二、资源保护与开发

(一)水资源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郎木寺镇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有河流水、地下水组成。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较低。降水分布不均、径流不稳定使水资源保证度差。

(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水资源保护与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用好河流水,合理开发地下水。

(二)生态林业建设

1、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以加大经济林的建设,营养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林和经济林等,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已开始形成。林木覆盖率已达66%,生态效益明显增加。

(2)林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城镇绿化面积少,缺乏公共绿地。村庄绿化重植轻管。

(3)林业产业体系还不完备。

2、建设主要目标

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用材林、育苗基地建设任务,在现 有基础土,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林木覆盖率,到 2015年增加到70%以上,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3.主要建设任务

(1)在造林和营林并重的方针指导下,因地制宜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多方式、多层次造林。河、道绿化以防护林为主,村庄绿化以用材林或经济林为主。

(2)林权改革,将集体荒山林承包到户,进行全面治理。(3)科技保障。进行林业科技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设置专门的林业推广中心,坚持科学育林,全面监控,随时掌握病虫动态,并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和组织实施。

二、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一)环境现状 1.水体环境 郎木寺镇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没有收集系统和有效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就近排入水体。由于城镇污水量不大,所以,目前基本没有污染。

2.大气环境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镇区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II级标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I级标准。

3.噪声环境

目前,郎木寺镇基本无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置现状镇区建设了垃圾收集体系,初步建设了垃圾填埋场。

(二)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1.水体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境内水体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III 类水体水质标准以上。2.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镇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II级标准,区域大气质量达到I级标准。企业烟尘处理率达到100 %;3.噪声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控制环境噪声,使区域环境噪声达到或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规定的相应标准。4.固体废弃物处置控制目标

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率接近100%。近期以卫生填埋为主,远期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和综合处置,减轻垃圾处置负荷和实现资源化。

(三)生态保护规划措施 1.水体环境保护措施

(1)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确保85%以上的城镇污水收集到城镇氧化塘内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2)建设1座氧化塘,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后废水就近排入河流。

(3)村民生活污水,应经过化粪池无害化处理,然后可用于灌溉。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水体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推广节约用水,鼓励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布局城镇用地, 对于新进企业, 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推进清洁生产技术, 提高废气回收利用率, 提高粉煤灰收集率和综合利用率。有效控制各种企业大气污染源。

(2)提高城镇绿化率,加强防护隔离带和行道树建设,降低机动车尾气对城镇大气环境的影响。(3)改变工业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降低工业生产中煤的消耗量;提高居民生活清洁能源普及率。

(4)提高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避免秸杆露天燃烧对区域环境造成污染。

(5)实现农田林网化,使苗圃、经济林、防护林和农田合理布局,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3.噪声控制措施

(1)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在镇区呜高音,严禁夜间鸣笛:道路两侧绿化防护带建设,减轻机动车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危害。

(2)合理布局城镇道路,加快道路建设,实现车辆分流。(3)限制建筑施工的时间,防止建筑噪声对镇区环境的污染。

(4)对社会生活及其他噪声污染源采取必要的控制管理和防 治措施。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1)设置生活垃圾容器,分类处置,并提高垃圾清运水平。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应注意防渗和及时覆土,防止产生次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并逐步实施垃圾资源化。

(2)中心村建设垃圾中转站,将垃圾收集到垃圾填埋场处理处置;一般村庄应实现垃圾综合利用,有效治理各种垃 圾污染源。

(3)提高农民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利用市场手段,提高农膜回收率 , 控制白色污染。

(4)农村建立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和处理设施,控制畜禽粪便的对农田和农村的污染。

5.生态安全建设

(1)自然灾害防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城区防洪堤岸设 防标准。建立可靠的雨水排水系统。设立预警系统,建立抗震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2)环境健康安全

环境卫生安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疗技术队伍建设,扩大乡医院规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完善的应急反应系统。严格实施化学品生产、流通、使用、废弃处置等的全过程控制,加强化学品安全管理。

(4)生态安全防治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联动机制和公众参与监 督机制;建立完善生态安全监测报告体系;加强城镇、村庄及生态保护区等重要区域、物种、物品、疾病的监控;建设自然灾害、污染事故、危险物品泄漏、外来生物入侵和公共卫生等突发性事件应急系统。第五章 生态人居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

一、生态人居建设(一)建设目标

通过生态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农村集镇的基础设施基 本完善,农民生活比较富裕,文明程度较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生活、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和提高,城镇统筹发展,构筑文明、健康、和谐的绿色人居环境体系。

(二)建设内容

1.加快小城镇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生态城镇体系 遵循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期推进,区域实施的原则,根据各区域的特征和发展方向,把生态建设同城镇特征与形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不同生态示范类 型,层层抓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通过生态镇建设,形成“生态乡镇—生态村一生态户”的生态城镇网络体系。

改变城区用地混杂交叉,布局零乱的现象,在总体布局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建设不同区块、片区以满足不同功能。优化城镇发展的功能布局,继续整合提升扩容,不断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强中心城区与外围居民点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一体化。

完善生态绿地系统,把自然引入城区,加强城区与自然的联系,形成以自然环境为骨架,林地、农田为基础,园林绿 地为重点,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为依托的城镇生态绿地系统,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村庄建设

突出中心村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心村庄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区域内村庄分布格局,促使农村人口和生产力向中心村聚集,努力形成梯度辐射、协作联动的村镇体系。加强农村建房的布局管理,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限制公路沿线滥建房。按照现代化要求改造和建设农民住房,注重居住点周边环境、道路、河道的绿化和美化。

3.生态村建设

生态村建设是生态示范建设的基本单元,加强生态村建设对国家级生态乡镇具有重要作用。应在建设一批专业和特色的生态村 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和优化行政区划,解决目前村庄建设过于分散、土地资源大量浪费的局面,同时为加速林镇乡城市化进程提供基础。生态村建设应与农村居住点改造相结合,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风格独特的要求做好规划和建设工作,并注重与当地农村文化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保持农村特有的文化底蕴。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发展一定比例的农业生态示范点和生态户、生态家园。积极发展生态型村庄,在农村逐步发展低层独立式生态型住宅和小康家园“145”工程,大力发展自身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建筑,即建筑物地下设置以净化为主要目的的沼气净化池,屋顶设 太阳能利用装置。

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强化农村规划指导,从治理农村“脏、乱、差”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改造村庄环境,重点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合理设置垃圾收集仓点和公共厕所,建立村级保洁队,落实长效管理,加强河道整治及对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与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卫生面貌,村域内所有的水面,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切实加强旧村庄整治和公路沿线卫生整治工作,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优美、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市政基础设施

积极新建和完善供水管网,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抓好农村饮用水供给,依托道路网铺设供水管道,争取实现全范围供应自来水。

建设标准化城镇公厕,改造旧式的旱厕,逐步建设生态型厕所。公厕布点符合部颁标准,在乡镇街道问距不大于500 米。建有与人口相适应的公共厕所,消灭露天粪坑。计划新建水冲式厕所1座。

2.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整个城镇在规划期内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完善 城镇排污管网,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氧化塘和垃圾填埋场。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的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其它基础设施

优化城镇文化、教育资源布局,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农 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建综合文化体育广场和文化站。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涵盖科技文化等多种内容的教育培训体系。着重加强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培训。进一步做好通讯、广播电视、互联网、电力等进村入户工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加速农村电网改造,提高输变电能力,缓解用电高峰电力紧张的矛盾。

第六章生态文化建设

一、建设目标

生态文化目的在于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竞争与共生、开发与补偿间的生态关系,创建民风素朴、环境优美、社会风尚良好、文化氛围浓郁的城镇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 1.体制文化建设

体制文化的落后体现在环境与资源的成本没有纳入经济核算中,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利未充分实现,为此必须从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建设政府绿色政务。(1)建立绿色政府

由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乡生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生态文化建设的部署、协调、检查、考核。开展绿色机关建设,推行绿色办公,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色政府形象。

(2)完善生态决策机制

推行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重大决策行动, 实行听证会制度。

(3)加强生态文化的制度建设

编制生态文化建设规划,规划规定的目标不能以人事变动而改变,保证规划的连续性。

(4)建立社会舆论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同时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

2.社区生态文化建设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可与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制定创建规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以人为本,邻里和睦,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建立社区生态文化教育网络和制度,注重公众参与社区生态管理,倡导节能、节水、生活俭朴、环境良好。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3.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为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建设一批富有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项目,培育一品批个人素质好、示范带动强的农村文化带头人 , 大力培植一批文化中心户,全方位推进农村文化阵地。

4.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利用报刊媒体和“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地球日”等纪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生态教育,创建生态环境教育基 地。大力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发展和培育文化传媒业,拓展演出业,发展展览业和娱乐业。新建一批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文化站(所)。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建设

一、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

规划作为林镇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纲要文件,对林镇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将规划中的具体建设内容、指标目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建设内容和远景规划之中,并在通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经人大审批通过,成为林镇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指导文件。然后根据规划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依法进行生态建设和管理。

2.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在贯彻执行现有地方行政法规、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配套的地方产业政策、促进清洁生产、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等的各项措施,抓紧清理和修订现有不完善或与生态建设不相适应的制度,保证规划的实施和促进生态建设。建立鼓励政策,对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优先发展的项目提供相应的优惠和政策倾斜,根据国家和省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办法的要求,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二、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林镇乡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各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处理生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对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和监督。同时要加强各单位之间的配合、联系和协调,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合理的考核体系

将林镇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的内容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建立跟踪考核制,使规划切实得到实施。、建立健全评价监督体系 所有重大决策、工程项目都必须执行环评制度、项目预审制度、决策咨询制度、会议审议制度、公众参与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汇总、上报,然后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对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或补充。、探索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础上,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林镇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专项资金,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要逐年有所增加,尤其对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监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要重点投入,确保实施。、建立和完善投资体制制定有利于筹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不 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 合作制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3、建立和健全自然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实行按排污总量进行收费,所征收的资源和环境保护费,集中用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

四、技术与实施手段保障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 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为林镇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开发,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和培育科技市场,健全技术市场功能,形成高效运行的科技信息网络。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改善环境的适用技术,予以政策优惠和重点扶持。

2、加强人才培养

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 力的用人机制。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 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切实力口大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民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提高人们对林镇乡国家级生态 乡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宣传网络,对公众进行有关生态环境教育。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有奖 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工作。

第四篇:隆兴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吕翔,双口吕翱翔的翔,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车上最没有礼貌的一位成员因为他总是用后背对着大家,他就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其实李师傅是我们旅游界公认的优秀司机,稳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词也是他车技的代名词,虽然他的车有点重但是还是很稳的,坐他的车大家会真正体会到安全与舒适。好了,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就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对这有着千历史的宗教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兴趣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穿过天王殿和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雄伟的殿宇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处国内之最,中国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见它的布局十分独特,大殿的殿身中央为重檐歇山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使整个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们从外观看整个大殿重叠雄伟,富于变化,这种建筑方式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均与宋代的《营造法式》相符。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种穿越时空身在宋画的感觉呢?大家赶快从联想中出来吧,我们从外观欣赏完这画一般的建筑后,让我们一同进去欣赏一下它更美的内涵吧!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隆兴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吕翔,双口吕翱翔的翔,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车上最没有礼貌的一位成员因为他总是用后背对着大家,他就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其实李师傅是我们旅游界公认的优秀司机,稳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词也是他车技的代名词,虽然他的车有点重但是还是很稳的,坐他的车大家会真正体会到安全与舒适。好了,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就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对这有着千历史的宗教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兴趣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穿过天王殿和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雄伟的殿宇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处国内之最,中国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见它的布局十分独特,大殿的殿身中央为重檐歇山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使整个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们从外观看整个大殿重叠雄伟,富于变化,这种建筑方式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均与宋代的《营造法式》相符。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种穿越时空身在宋画的感觉呢?大家赶快从联想中出来吧,我们从外观欣赏完这画一般的建筑后,让我们一同进去欣赏一下它更美的内涵吧!

请注意,下面我要介绍隆兴寺的第二最了,中国最美的倒坐观音,大家请看摩尼殿内槽北壁的这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30余身,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中这尊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观音像高3.4米,大家请看那双智慧深藏的双眼微微俯视着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心头一震的感觉呢?其实她美的不仅是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美的还有她那广阔的胸怀和她感人的慈悲。

穿过牌楼和戒坛,我们就可以看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有两座典型北宋时期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它们分别是转轮藏阁和慈化阁。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咱们面前的转轮藏直径为7米,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问这么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据史书记载:转轮藏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或无暇阅读经书的信徒所创。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遍经卷的功德相同。这个转轮藏虽历经千年,但现只需两三人之力便可使之徐徐转动,是不是很神奇呢?转轮藏做为一种特殊的形制法器,自产生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国内现存实物很少,而隆兴寺的转轮藏则是其中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隋代是由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而我现在要介绍的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字体沉滞宽博,扑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可以说是标准的楷书,是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更称其为“楷书之祖”,大家赶快好好欣赏一下吧!好范文 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进入其中我们会看到一尊高21.3米的铜铸铁观音,它是北宋开保四年铸造的,共42臂,除本身两只手眼外,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不同法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成为40只手和40只眼,据说每只手眼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也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机械化,完全凭手工铸就如此高大的铜佛,创造了世界冶金铸造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很自然的将隆兴寺称为“大佛寺”。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毗卢殿,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铜铸毗卢佛像。“毗卢”是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遍照”。毗卢佛是释迦牟尼得法身佛,这尊毗卢佛象高6.72米,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座式小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另有三层四面佛,共计12尊,每尊毗卢佛都头戴五佛冠,整尊佛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外孤例。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我们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大家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可以改进更好的进步,谢谢大家!

下载郎木寺导游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郎木寺导游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位于扬州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蜀岗中峰,南临瘦西湖,是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大明年间,故名“大明寺“,......

    大明寺导游词

    游览线路: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遗址—乾隆 碑亭—康熙碑亭—平山堂—栖(qi)灵塔 大明寺导游词 简介:大明寺地处扬州北郊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的......

    马蹄寺导游词

    省会:兰州 位臵:甘肃省地处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

    广德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城西l0公里处,寺院与国家级古隆中风景区毗邻,寺内古木参天,寺外碧水环绕,环境幽......

    善化寺导游词

    善化寺五龙壁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侧,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内。五龙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

    庆云寺导游词

    云寺 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丰村,原为猛将庙旧址。1993年12月,以当地种福庵、海潮寺、观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将堂六处庙主动统一规划,建为庆云寺。明阳法师入室弟子慧觉......

    南普陀寺导游词

    南普陀导游词 游览路线:五老峰---南普驼沿革---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佛---素菜 各位团友,五老峰乃南普陀寺后面的五座山峰,依次为钟峰(一峰)、二峰......

    大明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大明寺参观游览。 大明寺地处城北蜀冈中峰,它以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依山面水,享有“淮东第一胜境”的盛名。众多的文物古迹,迷人的山水景观,是集佛教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