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议营销创新才有出路
会议营销,创新才有出路!
五年前,会议营销还是新生事物,几个会议营销企业悄无声息赚大钱的信息被披露以后,整个保健品界为之倾倒。一些会议营销人士抓住契机,到处输出经验,众多中小保健品老板四处取经,试水会议营销,结果是贩卖经验的人笑得多,投资做会议营销的老板笑得少。走到今天,连当年贩卖经验的高僧们好多也不知道怎么做会议营销了。会议营销怎么啦?会议营销还能做吗?怎么做?
我的看法就两句话,第一句是会议营销能做,第二句是会议营销必须创新。过去,老板们想了解会议营销,想掌握会议营销的基本套路,兜售会议营销经验大有市场,许多人乐此不疲。今天,普及会议营销基本套路的时代过去了,单纯靠经验,走老路,行不通了。其实,会议营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从在宾馆开联谊会卖货,到旅游卖货、餐饮卖货、看电影卖货、参观工厂卖货,每一种变化都是创新。但这种变化很有限,是战术技巧层面的小创新,上不了新营销模式的高度,所以动辄说旅游营销、餐饮营销未免有些夸张。那么会议营销到底该怎么创新呢?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会议营销创新的两个思路和六个方向”,说出来供大家参考,然后再讲个创新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第一思路是回到原点的“归零”思路。抛开营销模式不说,任何营销都是传播,一手拉着顾客,一手拉着产品。顾客是目标顾客,产品是策划后的产品。两手中间就是传播,传播就是让你的目标顾客知道你的产品,接受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会议营销也好,广告营销也好,不过是传播方式不同罢了,传播的目的都一样。当你有了这样的思路,你就会豁然开朗,你的思维就不会被那些条条框框束缚住,你就进入营销创新的自由王国了。第二个思路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也就是拿来主义。会议营销走到今天这样比较被动的状况,跟这个圈子里固步自封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营销模式只有适合的,没有最好的。会议营销人士喜欢给广告加铺货的营销模式叫传统营销,好像自己是个革命者似的。新旧不重要,赚钱才是硬道理。但就医药保健品领域看,近几年,所谓传统营销倒是很活跃,新意迭出,反观会议营销,僵化封闭成了主旋律,会议营销人士对他们所谓传统营销真正有所了解的没有几个,甚至连放下姿态去虚心了解的心思都罕见。这种状况不改变,借鉴、创新就无从谈起。有以前做会议营销的朋友见了面说,不做会议营销了,太累了,简直不是人干的。听了这话,不知做会议营销的朋友作何感想。
六个创新方向,第一是产品概念创新,第二是营销手法创新,第三是营销通路创新,第四是顾客资源综合利用创新,第五是产品品类和目标顾客创新,第六是内部经营体制创新。
会议营销人士大对于产品概念的研究,普遍深度有余而发散不足,思维不如所谓传统营销领域活跃,结果就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你也核酸,我也核酸;你也蜂胶,我也蜂胶;你也睡眠系统,我也睡眠系统;你也水机,我也水机。这些产品从营销角度看都有共同的特点,我把它总结为选择会议营销产品的五字真言,这五个字就是“准、神、强、高、大”。“准”,就是产品定位一定要准,可以不是老年人,但必须是能召集来聚会的人。顺便提一句,我是不同意会议营销这个说法的,叫它聚会营销更恰当,对应的英语词就是MEETING-MARKETING,简称MM。“神”,产品功效一定要神,必须是“能解决大问题的灵丹妙药”。“强”,就是产品概念一定要强,强到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高度才好。核酸是概念强的经典,空前绝后。“高”,就是价格要高,道理大家都知道。“大”,就是产品外包装一定要大,一个包装里面的产品量一定要大,产品单次购买量一定要大。
总结不是目的,会议营销的普及性和总结性的东西太多了,总结是为了创新,而且是不走弯路的创新。沿着这个方向,一定可以开发出或找到更新更好的产品。
前面说的旅游创新和餐饮创新都属于营销手法创新,是营销手法创新下的销售活动形式创新。体验式营销要高级得多,是真正的营销手法创新。体验营销至今仍是会议营销的一个很有前景的创新方向。还有诸如顾客资源收集方法创新、会议形式和内容创新、会前会后服务创新、老顾客带新顾客创新之类,都是营销手法项下的小创新。
营销通路创新要比营销手法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广阔。专柜、专卖店、体验中心、活动中心早已成为会议营销的应有之义,而开个食疗康复中心,专拿食疗做由头,吸引顾客盈门,顺带销售产品,顾客来源充足,操作灵便,投资不多,是可圈可点的创新,特别适合于螺旋藻、OPC、钙等国际通行的真正意义上的一大类保健品,这大类保健品却不太适合于用典型的会议营销来做,也不适合广告炒作。
顾客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就是通过延伸产品线,充分利用已有的顾客资源。从一个保健食品发展到几个保健食品不是我说的这个创新。做负电位治疗仪,做水机,通过体验营销积累了相当的顾客资源,但最终能够购买的也不超过20%,那80%的顾客怎么办?价格太贵把大多数顾客挡在了门外,更多的顾客不是没有钱,也不是没有保健意识,对你这个公司,对你这个人也挺接受的,就是不认你这个东西,怎么办?上个保健食品,把这些挡在门外的顾客拉到门里面来,象立体养鱼一样,可获得超额利润。
我说的产品品类和目标顾客创新,就是把眼睛从保健品上挪开,把眼光投射到更广大的产品领域。卖房子、卖车子、卖游戏软件、卖钻石珠宝,想象力更丰富些,让会议营销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医药保健品领域有个著名的策划团队叫蜥蜴团队,这两年用传统保健品的炒作思
路和手法卖锅、卖汽车用品、卖吸烟替代品、卖除蟑螂的小电器,如狼入羊群,那滋味真让会议营销人羡慕死。
内部经营体制创新是个了不起的创新。前面说的五个创新方向基本上都是从市场、从顾客角度出发的思路,而内部经营体制创新是眼睛向内的创新,这个思路本身就很有创新的意味在里面。
有这么一种会议营销的变通模式,我给它起名叫“内部员工分销商制”的会议营销。其实质是一种经营体制的转变,借鉴了直销的东西,有点类似于农村改革的分田到户。分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样,这种改进的好处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甩掉管理包袱,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我总结这种创新模式的好处是“无需大量人员开支,无需会务费用,无须为顾客资源发愁,而能够整合全社会会议营销精英为我所用,坐拥优质顾客资源源源不断,真真切切赚大钱”。对于老板来讲,这种模式的好处还有,可以低成本快速扩张市场,可以把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化。
这种模式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说一个实例,从中你可以了解这种模式的概貌。公司组织架构:总经理1人,主持人1人,会务人员3-4人,咨询大夫2人,讲课专家1人,分销商15-17人,每个分销商手下有3-5个营销员不等。
分销商和营销员来源:分销商大都是其它会议营销企业的销售精英,有销售经验,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相当的顾客资源。其层次大体与一般会议营销公司的销售主管或小组长相当。
人员开支:主持人、会务人员、咨询大夫、讲课专家由公司发薪水,给提成。分销商不从公司领取薪水。营销员工资、提成、奖金由所属分销商发放,公司不承担。
分销制度:公司从厂家或总经销商拿货,一般折扣在零售价的10-20%之间。分销商以3-4折从公司提货,按统一零售价销售。公司统一组织营销活动,如旅游,餐饮等,分销商带领自己的顾客参加活动,并按顾客人头和手下参会营销员人数分担活动费用。顾客消费高,分担多,营销员消费低,分担少。
每个分销商要向公司交几千保证金。分销商从公司赊账提货,提货后24小时内回款。销售回款100%属于分销商自己。分销商向手下营销员发放工资、提成和奖金。营销员的待遇由公司统一制定,以避免内部挖墙脚。
人员管理:分销商和营销员必须遵守公司的纪律,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对外都是公司员工。分销商平时各自行动,平时不在一起,一般只有在销售活动现场才得一见。营销员的工作由所属分销商安排,公司一般不干涉营销员的工作。
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经常举办各种内部活动,给分销商额外的奖励,与分销商/营销员进行情感沟通,以增进大家的归宿感并消除疲劳和压力。
经营状况:公司每月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开支有限,利润可观。
人员流动大是会议营销的正常现象,而目前,“会议营销俱乐部”的几大家族更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些区域市场出现崩盘的迹象。市场撤销,团队解散,营销员成群结队另谋出路,改换门庭,这样的景象并不稀奇,会议营销进入市场资源整合阶段。所谓资源,主要指销售精英和营销人员手里的顾客资源。收编这些营销精英,利用他们手里的顾客资源,成为2006年会议营销的一大主题。“内部员工分销商制”以其低成本、易复制、吸引力大的优势,必将成为2006年会议营销市场资源整合的利器。
据悉,我上面说的这个公司,将凭借这种体制的优势,在2006年从一支队伍扩编为三支队伍,年销售额从六七百万元提升到四五千万元。
会议营销还有一个创新课题,就是要在合法的前提下生存、发展,都说直销好,好象谁搭上直销这趟车谁就一定会发大财似的。我看未必,直销的牌照绝不是当年上海的“股票认购证”,到手就是钱。何况,对于绝大多数会议营销企业,注定要被挡在“直销俱乐部”门外,难道就无所作为吗?
“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大狗小狗都要叫,就按上帝给他的嗓门叫好了”。我在契诃夫的话后面再加上一句:要叫,而且要大声地叫,不过,没有创新,还是别叫了。
第二篇:有思路,才有出路
有思路,才有出路
一、前言
通俗地讲,学数学将使我们不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高雅的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现状
要想“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当然得清楚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过渡的现实状况,譬如打仗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方能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常听初一的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这类的话,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上中学后由于不适应而导致成绩有所退步久而久之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为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小学升除考试,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统计初步、方程组、负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初中一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领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的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2)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3)由用列式计算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并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3、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比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全部都讲和巩固强化。这也使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同学们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且抽象,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各种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择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四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对策
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当然大家大可不必恐惧、焦虑,因为初中数学重点就分四大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而这些内容期限是三年,并且它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只要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内容是需要记住的,特别是这一节知识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需要及时掌握的。什么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初中我们要求掌握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我要求“了解”的有关数学解题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要求“理解”或“会运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特值法等。其实思想和方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各种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而数学思想又是对方法的理性认识。因此,通过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也是需要记住的。只有这样,你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从而体验到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重点介绍我们在初一阶段学习过程常渗透到一些数学思想以及学好数学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实现了由小学的算术法向初中代数法的转化,这是数学思想的一个实质性飞跃。方程的思想是指对于数学问题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用构建方程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只要借助列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往往使得问题迎刃而解。如我们最近学的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用小学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这也使初中的应用题不算难题,有规律,有步骤可寻。(审题---分析---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检验、答);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中有关的题目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就容易多了。2.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如借助数轴能很好地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许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通过题意画出图形能容易地找出各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今后的学函数问题等就更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不等式(组)也要用到数轴来确定它解集等。
3.转化的思想: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等。例如,我们在初一上学期所学的“求证两条直线平行,实质就是转化求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4.整体思想:如把一个事、一个工程总量当做整体来看待,例如,2x-y=3,求4x-2y-3=?
5.分类讨论思想:按不同的“类别”分开来一一讨论解决,它的原则是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它的优点是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特点,能很好地训练一个人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例如化简:︳2a-3∣=?就需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 ⑴当a﹥1.5时,︳2a-3∣=2a-3;⑵当a=1.5时,︳2a-3∣=0;⑶a﹤1.5时︳2a-3∣=-(2a-3)=3-2a;再如我们刚学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等腰三角形一边为6,另一边为9,求三角形的周长,则要用到分类讨论。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也会贯穿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要注意专心听讲,向老师学习,向课堂学习。同时我们在学习了一个知识点或做了一道题,要认真思考一下,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虽然说法各异,但毕竟是有限的,正确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习数学或解题,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类,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知识学得系统,学得灵活,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纳入到你的知识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财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
(二)学好数学的方法。在求学时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开拓人思维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1、掌握课前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要学好数学,做好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读一读 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想一想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说一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有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写一写 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做一做 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补一补 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练一练 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2、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要学好数学,选好学习方法是关键。在数学课上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要专心听,要认真听。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
眼到:要睁大眼睛,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口到: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把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和课堂上新生的疑问,提出来。大家想一想那些数学学得好的大多都是上课爱思考与积极发言的同学。
心到:要一心一意,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知识,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主动积极。
手到:就是在听,看,思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
3、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要学好数学,做够做好练习很重要。
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这样我们就会在反复练习中解决很多问题。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一本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并常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有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以后学习很重要。
细观察、多角度、活运用、寻规律、成技巧。这样就在反复练习中,提高了我们的答题能力。
这样,其实我们做适量的题就够了,也不必淹死在题海里。
4、掌握复习方法,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要学好数学,必须做好巩固复习。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克服不看书复习就做作业,把书当成工具书查阅的不良习惯。广泛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
重视实际应用的复习方法。通过“完成实际作业”来实现对数学的复习,教育家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把知识的实际应用作为重要的复习方法”,例如测量旗杆的高度„„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的中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能力从何而来? 思考。
1、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分析法,综合法;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2、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同学们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多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改变,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科书每一节都渗透这一课改理念,几乎每一节课的编排都有“试一试”或“做一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它。课堂前我们可以多动手,试一试,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这对学好几何很有好处,有利于我们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比如,在学正方体展开图时,我们可以把正方体的展开图尝试都画一画,剪出这些展开图,并动手折叠,体验这些展开图是否正确。并试着总结它有什么规律,动手参与的过程也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动手体验对学生学好数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4、要学会不断总结经验,把所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我们最近讲的一元一次方程 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要对比它们的解法的相同与不同;对于在利用方程(组)和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它们的解题思想和解题的步骤是一样的,它们关键的区别是题目如果给的是确定的等量关系,那列的是方程(组),如果给定提不确定的那列的是不等式(组),如果我们这样一总结,那我们就清楚,什么情况列方程(组),什么情况列不等式(组)来解。当你养成了总结与对比,那你对学好数学就轻松了。
数学,作为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以其理性的思考而引人入胜。它不像游山观景,以其迷人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但是,数学的学习能使我们体会因淡定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的人生历程。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与反思去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让事物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呈现出来。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把利刃拔开事物的表象,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方法有了,更重要是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同学们!
第三篇:信息化走窄门才有出路
信息化走窄门才有出路
信息化最难的是搞清企业需求。东方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花费了多年时间。他们确定了需求之后,迅速执行,其摸索过程充满艰辛。
2010年7月,北京怀柔。
东方希望集团总经理会议在这里举行。会议期间,东方希望董事长刘永行与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签署了一份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确立了双方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推进会计电算化,到今天在集团内部100多家企业全面实施管理的信息化,东方希望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迈过十多个年头,在夯实了信息化基础之后,朝着更高层次的既定目标前进。
具体执行信息化战略的是东方希望集团的信息化总监黄吮。他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更多是表明我们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都说企业信息化要靠CIO来推进,那么,在我们企业,CIO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他认为,东方希望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推进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一旦需求定位清楚,信息化工作就能够迅速地从总部贯彻到各个分部,而最有挑战性的则在于如何找准需求。
定位需求
许多时候,企业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不容易。
东方希望集团由刘永行于1982年创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民营企业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重化工业产业链等为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其总部位于上海浦东,下属子公司146家,员工1.2万人,年产值超过320亿元,所涉及的领域竞争力均居行业前列。
在内部,东方希望把饲料业务称为农业板块,共有98家企业,地区分布在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农业板块的管理架构是典型的矩阵架构。横向,各分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在总经理带领下开展经营;纵向,集团总部指导各分公司与之对应的业务,垂直领导,横向与纵向相互呼应。
进入新世纪,东方希望集团迅速发展,内外监控对管理信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把企业物资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为一体化,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东方希望集团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把“集团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性项目之一提上了日程。
黄吮回顾过去的信息化经历说:“2005年,集团正式成立了信息化建设执行机构。之后几年,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围绕‘需求定位’开展。需求定位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如果连需求都不明确,选型与规划无从谈起,又怎么能执行?”
2006年前后,东方希望邀请了国内几家一流的软件企业试点实施ERP,分别在选定的子公司实施各家软件。然而,实施效果在单个子公司看不出差别,加上软件行业对饲料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不明确,这一试点工作花费了几年时间。
需求定位其实也是东方希望信息化建设团队探索成长的过程。
“2007年前后,当时积极响应集团‘多能工'号召,我有幸被选派到生产管理部工艺处、人力资源部员工处等多个业务实体进行轮岗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锤炼了我的综合业务能力,更加体会到了业务管理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的迫切需求。”他深有感触地说。
ERP项目组成员多是总部各业务主管与子公司业务精英,经过项目组反复研讨、推演,最终将东方希望特有的管理模式提炼成需求。
黄吮说:“一旦确定了需求,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就取决于执行力。”基于此,2008年初,东方希望将信息化建设的执行机构放在了在集团总部具有高效执行力的人力资源部。
选择走“窄门”
“过去的试点中,一是搞清了‘要什么',二是成长了一批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黄吮说,最辛苦的还是方向抉择,是“心苦”。
当初东方希望的信息化面临两个方向的选择,一是数据大集中管控模式,二是分布式部署模式。面对全国各地有几十家饲料厂采用分布式模式无疑是最轻松的路,因为当时相对成熟的软件技术绝大部分适合分布式,软件商也推荐采用该方式,有的甚至说“像有这么多分散在全国各地工厂的公司,采用国内软件部署大集中是找死”。
当时的选择确实很艰难,适合大集中部署的软件系统技术上有风险。但分布式管理软件显然无法解决集团管控的核心需求,而且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需要在全国各地的公司部署服务器设备;二是系统是各自部署、独立运行,各工厂可能会配置较多专业的维护人员,大大增加人力成本。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东方希望毅然决定走“窄门”。窄门是引用《圣经》里面的话,意思是只有走艰苦的道路才有出路。
于是,东方希望确定了深层次定制开发、适宜大集中部署模式的饲料ERP。这时,已到了2008年。
当时请来的咨询顾问认为,东方希望农业板块“可以上ERP,也可以不上ERP。”这句话的含义是,东方希望饲料工厂的管理水平已相当于上了ERP之后的环境了。黄吮说:“作为战略工具,ERP总是和管理、企业体制分不开。所以,不能脱离企业环境实施ERP,终究任何信息化工具都要为企业整体经营服务创造价值。”
东方希望开始与用友软件合作开发饲料ERP。黄吮说:“我们按照确立的需求建模,自己搞清楚参数,随后在选定的一家工厂进行开发试点并建立应用标杆。再选定一个片区几家公司进行集中试推广,由此来改进系统及需求,最终确定一个稳定、量身定做的饲料ERP版本。”
持续改善
在饲料ERP定制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东方希望迅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框架体系,通过统一基础信息编码标准,集中部署实施了重工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E-HR系统、资金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采购平台、E-Learning网络学习系统等系统。
黄吮认为,虽然系统软件多,但各系统的应用重点不同。同时,为了减少数据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做到只有一个数据源,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可有效整合。这样,信息系统才能发挥整体效益,真正成为集团业务的支撑。
“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细致到具体做什么,什么时间执行到何种程度。”黄吮说,企业信息化必须和集团业务发展匹配,而不是盲目地上信息化。当年,刚起步选型ERP时,业界内盛传“90%的ERP失败,只有不到10%的成功率”,这着实让他们紧张。在深入了解行业技术方向,明确业务需求,定制开发之后,东方希望信息化才得以顺利实施。
比如,东方希望目前使用的OA系统的业务表单流程应用面已经覆盖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日常办公效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秉持‘精益求精、持续改善’,才能做得更好。”黄吮在讲述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时,坚定而自信。
链接
三步推进法
在推进系统的过程中,东方希望在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机制。
1.从初始化到上线初期,熟练操作就是贡献。
“只有熟练应用了才能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改善意见,才能让ERP系统与经营业务融合,提高业务效率。所以在上线初期,第一步引导各级干部不发表高论,而是鼓励他们带头踏踏实实操作ERP系统。”黄吮解释说。
2.在上线应用后,提问题就是贡献。
“根据使用人员提出问题的数量及被项目组采纳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对干部而言,不仅仅要提出管理问题,还要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方案才算贡献。”
3.最后就是优化改进阶段,不断对系统和其运作方式进行改进。
“系统使用阶段,系统的压力不能全部放在项目组身上,而是要将工作分解到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公司。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上线后要发挥业务部门的积极作用。”黄吮总结说。
第四篇:医改怎么改才有出路
医改怎么改才有出路?
最近,医疗界微博粉丝最多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从协和医院辞职,拟投身私立医院,在医疗界引起巨大震动,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个医生辞职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一方面因为她是微博上人气最高的医生,关注度高;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医疗体制饱受诟病,她基于“不想当炮灰”、不愿“拼命发SCI论文”的理由决定离开中国最著名的医院之一,这引起了很多体制内医生的共鸣。作为深圳一家三甲儿科医院的外科医生,我在体制内工作多年,眼见着工作越来越艰辛,每天如履薄冰。医改改到今天,公立医院惨淡经营,医生病人怨声载道,医患关系势同水火,该如何对医改的困境进行破局?
当前,医疗机构仍以政府主办的公立医院为主,根据2011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卫生年鉴》,截止2010年,中国共有公立医院13850家,民营医院7068家,民营医院在所有医院中占比为33.8%,比2005年的17.2%虽有明显提升,但绝对份额仍然较少。此外公立医院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拥有率一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从《年鉴》数据来看多年稳定在73%-80%这一区间。由于集中了大量医疗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平均而言相对较高,因此市场占有率自然也较高。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占所有医院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在2004年曾高达98.5%。近年来尽管有所下降,但到2010年依然在87.6%的高位。
工作辛苦,但收入却不高。因为政府对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诊疗服务费定价极其低廉,挂号费还不如停车费,换药费还不够成本,而且这些定价十多年才调整一次。去年上海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小组进行一次小抢救,费用从10元提到12元,上涨2元,有评论称此为“侮辱性涨价”。公立医院虽然为政府办的非营利医院,但主要资金来源是医保支付,政府财政补贴很少,一年的补贴还不够医院发一个月的工资,而且医院还要供养臃肿的行政部门及寄养在辅助科室的官员裙带关系。所以公立医院通常要靠多开药,多做检查来维持医院运营,这就是俗称的“以药养医”,这也导致一些医生拿红包回扣,如果不拿这些非法收入,医生们博士硕士毕业,从事高强度、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收入却还没有月嫂高。政府将医院进行评级,级别高的医院规模更大,拥有更好的医疗设备,更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好医院甚至大有做成航母体量的趋势,横向的有“医联体”,将同一区域里的一家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捆绑在一起,纵向的则是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代表,跨省组建了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造成的局面是一方面基层医院经营困难,大量医疗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大医院大排长龙,门诊爆棚,病房加床。为应付病人,经常是门诊医生一天要看上百个号,喝水上厕所都没时间。病房医生一人分管十几二十个病人,写不完的病历,做不完的手术,加班加点成为工作的常态,几张桌椅拼成床睡几个小时、甚至就地眯一会儿,是多数公立医院医生的真实写照。于莺本人在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写的专栏中也曾提及,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为两班倒,大夜班需要连续工作15小时。就在7月4日一天,国内的三级医院连续发生了两起医生猝死事件,一位是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的麻醉医生姚谨涵,他在夜里猝死于值班室,年仅29岁,另一位是南京中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毛翠华,同日50多岁的她在厕所猝死,在去世前她每天门诊都要看100多个病人。7月9日,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院长孔庆民在微博上表示,当天下午该院53岁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华因心肌梗死猝死,这家
医院为二级综合医院,上月刚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孔庆民介绍说,医院次日要召开“创甲工作总结表彰会”,陈主任原本会上台领奖。
即便是没日没夜地上班,看门诊,泡病房,但这样的医生不一定能得到认可。因为评价医生的不是看临床工作,而是看职称,医生的地位、收入、权限和职称挂钩。职称的评定不是看你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手术,诊断正确率多少,治愈率多少,手术水平如何,而是看你申请到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报课题发文章,并不完全看科研能力,关系和人脉更重要。于莺此次辞职后也对媒体公开表示,她离开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在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仍然是SCI文章、科研这个指标,而她临床能力很强,但“没发表论文的天赋”。
相对被医疗体制压榨的一线医护人员,更弱势的只有患者了。大医院不愁没有病源,也就没有改善医疗服务和就医环境的动力,病人排队受气要去,风餐露宿半夜打地铺还是要去,因为好的医疗资源都在那里,病人无法用脚投票。同时,医生承受的种种制度恶果,最终病人也要吞下去:医生超时超量工作,出错风险增大,最受罪的是患者;有病人逃费扣了医生奖金,下次危重病人就有可能得不到收治;大多数医院连医生的医疗责任险都没有,医生碰到医闹,往往被院方推出去直接面对要说法的患者,被牺牲一次的医生在他以后的行医生涯中,只会远离那些危重病人,为了千分之一的漏诊机率给另外999个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还是由患者支出。
在现在的体制下,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陷入两难境地。即便是医护人员对现状不满,但公立医院基本垄断了医疗市场,去哪家都差不多,私立医院份额很少,运营得好的就那么几家,医护人员并没有太多选择,往往只能转行。另一方面,即便病人对公立医院和医生不满,但小医院觉得不放心,私立医院要么太贵要么太黑,除了忍气吞声,偶尔把怒气发泄到一线医护身上,病人也没有更多的选择。结果便是医患双方关系对立,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这种格局下,最大的受益者是大大小小的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医院领导是政府任命,科室领导院长任命,医生的权限资源全由科室领导分配。在缺乏法治和有效监督的环境下,权力可以在公立医院建设,在医院招聘、医生晋升、科研经费审批、设备药品生产及流通等各个环节得到兑现,可以将裙带关系寄养在医疗行业的各个系统里,还可以设立专供官员享用的高干病房。而由此引发的恶果却由患者和一线的医护人员承担,正因为如此,政府一边被骂,一边却仍在不停地扩建公立医院,甚至组成医联体,从社区到大型综合医院进行全方位垄断。
于莺在辞职后将要探索一条自由执业的道路,她已经表示要先去台湾学习三个月,之后可能去私人诊所做全科医生,也有可能创立一个社区医生的平台,在这个信息化的平台上,为签约的居民提供健康和疾病管理。这无异是向一池死水丢下了一枚石子,引发了大家对私立医院的关注与探讨。医务人员离开体制内的公立医院,进入市场化的私立医院,这会成为未来几年的趋势吗?会给医疗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医疗需要市场化吗?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流失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而且在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等压力大、风险大、收入低的科室尤其严重。2013年在两会上,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主任钱渊在小组会议上介绍:“在我们医院今年春节后的第一周,我们院长在周会上宣布他上班第一天拿到护理部给他的12名护士的辞职报告,这12名辞职护士都是各科的骨干人员,他们的去
向都是外资儿童医院。”协和医院内科也曾一年内有10个医生辞职。医生“择良木而栖”的举动往往会遭到质疑,有人认为医务人员不该为了私利去私立医院,也有人觉得医疗行业是人命关天的特殊行业,要保持公益性,不应将医疗推向市场化。
2009年中央推出了“新医改”路线,提出要摈弃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回归公益本性,这引起了很多学者和医疗界内部人士的质疑。医疗事业并不是什么天然的公益事业,在一个慈善事业极不发达,少量的几个慈善机构都沦为权贵营利工具的国度,没有哪个行业是什么纯粹的公益事业,为保证“公益性”而要求确保医疗机构由政府主导,在逻辑和方法论上有瑕疵,经济学家许小年在2009年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就曾对《广州日报》表示,医疗事业公益性的提法已经“成了公害”。2013年,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在回顾“新医改”这四年的表现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称:至今人们对医改方向是走政府主导体制还是走市场派,都仍然争执不休。2009年开始的这轮医改大的方向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逆转,比方说开始强调“公益性”。
全世界鲜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门诊机构普遍公立的成功例子,即便是在全民医保较成功的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制下,作为医疗服务守门人、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全科医生,基本上都是私人执业的,换句话说,在英国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全科医生诊所基本都是社会资本办医,而不是公立医疗机构。
公立医院的投资方是政府,私立医院投资方是私人资本,都具有逐利性,那政府垄断医疗市场对这个行业还有什么好处?很多人担心私立医院会更贵,更黑,这也是目前以莆田系为主导的国内民营医疗市场的现状,但这恰恰是因为民营医疗市场不发达、竞争不充分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公立医院改革的大趋势就是引入竞争、引入市场机制、引入基于市场的新型监管体制。市场化、去行政化会导致国家医疗费用支出的提升吗?不一定。市场化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去还原医疗服务自身的价值,通过价格管制压缩的价格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偿还,那就是红包回扣和血雨腥风的医患关系,打医杀医是看得见的代价,而因为医患不信任而多做的检查,多吃的射线,多做的手术,延误的治疗,这些每天都在上演,这是患者甚至全社会付出的看不见的代价。市场化的主要优势是进行资源配置,消灭权力寻租的空间,将进入这个行业的钱真正用到改善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上去,不落入腐败的官员口袋;让医生不要为讨好权力活着,让患者和医生回到最单纯的医疗关系上去。
当然市场化也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市场机制主要是依靠竞争来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率。但竞争就会产生差距,低收入人群看不起病的情况也必然会加重。政府对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慈善基金的支持应该是实现社会互助性的主要手段,既然政府的“公共安全支出”超过了军费,为什么不能转移一部分到基本保障上去?解决民生问题才是最大的维护公共安全。新医改在社会保障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如果把医疗保险全部交给这个不够透明廉洁的政府,仍会产生很多问题。现在手握医保基金的社保部门一方面有拿社保基金去开宾馆开发廊,另一方面为达到收支平衡,不顾医疗的现及病人实际病情限制医保支出及报销。如果制度设计上不建立医院制肘社保的机制,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患者,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医院拒收医保病患的状况。所以也必须在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丰富商业医疗保险,让病患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从而得到不同档次的医疗服务。
盲目强调“公益性”的医改,结局就是令中国医疗走上回头路,公立医院仍是一家独大,医疗市场化的脚步依然缓慢,私立医院仍然面临艰难的生存空间,而医生想要跳出体制进行自由执业或“多点执业”,同样要面对重重难题。
首先是私立医院的审批就极其艰难,《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那些繁杂的要求,很多都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每一条含糊的条款都可以成为官员们拒批的理由。
以医院规模(包括大小、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科研能力)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医院等级评定,不仅劳命伤财,全院为评级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而且将医疗机构分成一二三级,每级又分为甲乙丙等,等于以政府的公信力为大型公立医院背书,进一步将病人引向大的公立医院,限制了基层医院及私立医院的发展空间。在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下,医疗服务价格低廉,公立医院存活壮大靠的是药品、器械、检查,以及少量的财政补贴,而这些都是私立医院无法去比拼的。国内医疗保险还是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一统天下,公立医院看病可以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私立医院要不就不能用医保,要是能用医保就得按公立医院一样的收费标准来收费。商业医疗保险不发展,没有差异化的医疗保险,私立医院的服务优势无法获得价格上的回报,这些都影响着私立医院的发展。
而对于医生来说,近几年大城市开始试行多点执业,但前提是第一执业医院同意,单单是这条限制就导致多数医生的双手双脚仍然被束缚住。医生成长早期需要积累经验,提升水平,公立医院规模大,病源多,水平提升更快。在私立医院病源单一,病种简单,无课题,无经费,写不了文章,申请不到经费做不了课题,无法晋升,让年轻医生轻易不敢选择。私立医院更需要的是那些已经功成名,能带来稳定病源和收益的医生,但这些医生却已经处于医疗体制的中上层,可以利用体制坐享其成,已经成为体制的拥护和建设者了。结果是目前医护人员向体制外流动仍很少,原上海三甲医院东方医院的血管外科主任张强“跳槽”,是极其难得的成功案例。
像改革开放初期开放的那些行业一样,医疗行业的开放一样会面对很多阻力,早期进入者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在配套政策缺乏,而大量私立医院信誉度偏低的情况下,建立就医的信心最为关键。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其他服务行业一样,这个市场多半还是要靠外资带来更加科学的管理和更加人性的服务。
那么公立医院呢?私立医院的发展,一方面会蚕食公立医院的医疗人才,另外一方面,短期内会影响公立医院的病源结构,因为优质的病源在有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可供选择之后,只剩下那些危重疑难的,吃力不讨好的,穷苦阶层的病人给公立医院里,导致公立医院营收下降,医生日子越来越难过,人员流失加速。但有流动的空间才会带来自由,才会带来议价的空间。有了生存的压力后,公立医院如果不改善服务以留住病源,不提高待遇以留住员工,那就面临以前国营商店一样的命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公立医院进行正本清源,清除权力集团寄养在医院里的那些寄生虫,还公立医院本来的面目,否则单纯靠增加财政投入除了养肥利益集团外,阻挡不了他们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当然另一个可能就是,公立医院就走低端路线,成为低收入人群及边穷地区的医疗保障网,这也是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国家的结局。
但是这些都是在政策开放下勾勒的未来,而现实是改革不但不会一帆风顺,而且会阻力很大。体制的形成是各种利益妥协的产物,改变现有的任何制度都需要其他制度的改变来支持,单
纯开放私立医院的审批,开放医生的自由执业,如果不取消改变以科研评判医生的职称体系,不改变医疗服务价格政府定价的机制,不改变政府统一药品招标的机制,不改变民营医院无法得到科研教学资源的现状,那医疗市场化,医生自由执业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同样,如果没有法治的环境,市场化也可能逐渐成为官僚资本主义的温床。如果还是“稳定压倒一切”的维稳思维来解决医疗纠纷,医疗秩序仍将是一片混乱,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的监管部门,医疗机构违法违章得不到处理,医疗安全将像食品安全一样被诟病。而要做到这一切,没有相应的政治改革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医改仍是任重而道远。
裴洪岗是深圳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治医生。
第五篇:作文训练: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了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退路与出路”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否定“退路”: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事事留有退路,说白了就是败有退路。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在事情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要承受失败了,那么他成功的概率肯定小,因为,留有退路的时候,就潜藏着懈怠、自我安慰。发展到最后,可能导致自我麻痹、自我毁灭。到了这一步,“留有退路”的利处,却成了导致失败的“坏处”。而“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则是强调了做事尽量求得事事成功,这样做是负重前进,给自己加压,挤掉“懈怠”“自我毁灭”等不利因素。常言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如项羽的“破釜沉舟”即为“不留退路,才有出路”的典范。论述时一定要体现出辩证的思想。
一、立意:自断退路,成功的机会就更大 自断退路,才能激发潜能,创造奇迹 自断退路,才能夺取胜利,走向成功 自断退路,需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自断退路,需要审时度势的智慧和眼光 自断退路,不成功,便成仁
捍卫国家利益,不为自己留退路 捍卫民族尊严,不为自己留退路
二、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得当,论证要有力,切忌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构思中先思考:材料是否贴切,论述角度是否准确,分寸是否恰当。
三、【素材】
1、世界上第一位讲授成功学的杰出人物、世界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在他全球畅销几千万册的《思考致富》中,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成功学理念:“过桥抽板”。当然,他所倡导的“过桥抽板”,绝不是教导我们要忘恩负义,而是告诉我们在做一项不是能够轻易实现的事业时,最好把自己的退路切断,让自己无路可退,这样才能激发我们所有的潜力,调动所有的激情,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其实,拿破仑•希尔的这一成功学理念与我们熟知的“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2、秦朝末年,秦军大将挟刚刚击败楚国大将项梁之势,紧接着又围攻赵国重镇——巨鹿,赵国急派使臣向项羽求救。项羽亲率大军渡过漳水之后,命令士兵把所有船只凿沉、把全部锅盆砸坏,每人只准带三天的干粮。因为已经没有了退路,不打胜仗就是死路一条,所以项羽的士兵一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最后打败秦军,解了巨鹿之围。
3、“汉初三杰”中的一代名将韩信在解放赵国的时候,以寡敌众,背水扎营,置之死地而后生,打败了兵力远胜己军的赵军,生擒赵王。
4、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5、宗教家说:堵塞别人生路意味着断绝自己的退路。
6、人没有了退路,自然就会往前走。——创业者说。7.嵇康广陵绝唱 荆轲一去不还 狼牙山五壮士
林则徐虎门销烟,“若鸦片一日未除,本大臣一日不还。” 邓世昌与舰共存亡,“舰在人在,舰亡人亡。” 邓小平在香港主权问题决不退步
【参考范文】
我是一个过河的小卒
我是一个过河的小卒,看着我身边的“战车”和“大炮”,我似乎已经慌了神,早知道,等战局稳定我再过“河”,然而我知道我已经没有了退路。
正如一支歌唱到的“一开始就没退路”“我们承认吧 ”,是的,像我这样身份卑微的人,似乎命运不允许我有更多的选择。我经常听老师对高考的学生如是说:你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已经没有退路了。听起来好似悲壮!令人想起了易水河畔的荆轲,永远伫立他乡的王昭君,烽火硝烟中的狼牙山五壮士,我不禁有点潸然泪下。也许是有点脆弱了,但我想人没有了退路就没有出路了吗?不是还有在强敌面前破釜沉舟,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大破秦军的项羽吗;还有不到印度,誓不回头,终于取回真经的唐玄奘吗?记得前苏联影片《莫斯科保卫战》这是一部充满激情,振奋人心的战争片,影片中一位苏军战士的话或许会激励我们满怀信心地面对高考:“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在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我想我也一定能找到我的出路,不,应该是“进路”。
当时我过河的时候,有人劝我说:不要盲目的向前冲,跨出勇敢的一步需要冷静。我现在想说:“跨出勇敢的一步后需要冷静”,断了退路,应该让自己直视前进的方向。我还记得一位创业者这样说:人没有了退路,自然就会往前走。世界上第一位讲授成功学的杰出人物、世界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在他全球畅销几千万册的《思考致富》中,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成功学理念:“过桥抽板”。当然,他所倡导的“过桥抽板”,绝不是教导我们要忘恩负义,而是告诉我们在做一项不是能够轻易实现的事业时,最好把自己的退路切断,让自己无路可退,这样才能激发我们所有的潜力,调动所有的激情,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了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时,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想到这,我知道我这个过河的卒子没法倒退回去了,我唯有一直向前走。因为,人生没有退路。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走得怎么样,决定于自己。常听人讲,给自己留条退路,你才能将来有出路。我以为不然,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是没有退路可选择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虽外表强悍,胸无城府,但到关键时刻却显得有勇有谋,当他率领众将士去救赵时,毅然作出决定:把船上所有的粮饷全部抛入江中,不成功誓不回的英雄气概最终使得他救赵成功,继而有了“破釜沉舟”的成语而沿用至今。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曾经躲在一个地下室里面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地总想出去走走,结果练习的效果很差。于是,他横下心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由于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他足不出户,演讲的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演说家。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并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追逐既定的目标。但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易,人总有太多惰性、太多欲望,有时难免会战胜不了身心的倦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诱惑,割舍不了寻常的享乐,因此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那么,当惰性膨胀,欲望汹涌,追求的脚步踯躅不前时,应该怎么办呢?不妨学学戴摩西尼,他的办法固然有些极端,但唯有如此,才能管用。他剃掉了一半头发,就彻底斩断了向惰性和欲望妥协的退路。而一旦没有退路可逃,就只能一门心思的朝前奔了。
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就得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自己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它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创作中,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于驾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有一个成语叫“绝处逢生”,有一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确实,一个人只有真正到了悬崖边,到了绝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和斗志,取得超乎寻常的成绩。巨鹿之战,那是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可退一步想,假若当年项羽没有破釜沉舟,自绝退路,面对十倍多的秦军主力,能得到胜利吗?
不留退路,其实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
有了这种勇气,才能像项羽一样拿出全部精力,全力以赴的投入,最终得以成功。也许做任何事考虑的全面,想好退路,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成功的前提,但是这也少了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气,最后惨败而归,正如诸葛亮一般,他一生有许多退路,却始终没有一条出路,也许这便是最终蜀国没有称霸统一中原的最终原因吧!
历史,总是以他特有的方式前进。不留退路,其实是人性的考验。
人有惰性,有欲望,常常抵挡不了世俗的诱惑。可如果只是安于现状,贪图享乐,最终只会在平庸和后悔中虚度一生。但假如断绝了一切后路,人就会勤奋,会清廉,会心无旁骛,会全神贯注,会追寻 自己的目标,像雨果一样,完成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在历史的长河中深深地印刻上自己的身影。历史,曾为他光荣过。
不留退路,其实是自我加压,逼迫自己去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武则天,在御花园,荡气回肠气势冲天的起誓,命令天下百花皆开,她则为王。她顶下了那么多朝臣的反对,顶下了百姓口中狐媚惑主,改朝换代,承受了历史所给的压力,然而他找到了出路,一条叫做开元盛世的出路,从此谁也无法说这位伟大的女性只是妖媚之人,更让天下的男人了解到了女人的实力。她也是个皇帝,一个不输男皇的女王。
历史,给了她最好的见证。不留退路,其实是毅然的放弃,不是放弃最终自己的梦想,而是为了梦想放弃自己风光一时的机会。比尔·盖茨,世界首富,一个为了自己梦想而放弃世上所有学生的渴望——哈佛文凭。自己奋斗在微软市场上,打拼出了一条造福全人类的路,谁人能说他曾经的抉择是错误的?如果当年不放弃,继续攻读大学,那么,也许至今他还是某大公司的一个职员而不是闻名世界的比尔了。
历史,给了他最公平的结果。
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我们没有退路可言,退路只是借口;只有不留退路,才能赢得出路。我们要始终坚信: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成功学中有一个“过桥抽板”的理念,由成功学之父美国人拿破仑·希尔最早提出。当然,这个“过桥抽板”并不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而是说我们做事的时候,不要有意识的地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样可以激发潜力,调动激情,坚持到底,取得成功。尽管有人说话做事习惯留一手,认为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收放自如,万无一失,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事事都刻意地去留下一些退路,说白了,岂不是失败也有了退路。留有退路,就潜藏着懈怠、自我安慰。最终可能导致自我麻痹、自我毁灭。“留有退路”的利处,却成了导致失败的坏处。
不留退路,其实是一种破釜沉舟的生活勇气,只有有了这种勇气,才能拿出全部的精力,全力以赴的投入进去。
做任何事情要考虑全面,想好退路,这确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但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还应该自断后路,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因为有了退路的存在,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惰性,一种依赖,这种惰性与依赖将会阻碍你奋进的脚步,影响才能的发挥。
古人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试想,项羽如果不破釜沉舟,自绝退路,面对十倍于我的秦军主力,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吗?任长霞如果留有退路,能一往无前的打击黑恶势力吗?山东省反贪局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凡事留有退路,能一举端掉泰安市前市委市府的那群贪官污吏吗?面对改革的重重阻力,朱镕基总理正是凭着“不留退路”的勇气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他的那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要一往无前”至今还震撼在耳际。
常言道“有压力才有动力”,不留退路,其实正是自我加压,“逼”着自己不懈努力。面对冰箱质量问题,海尔集团不留退路,举起沉重的大锤砸向了自己生产的冰箱,把企业逼向了“以质量求生存”的道路。正是自绝退路,才把海尔集团的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自绝退路,毅然放弃了拿取大学文凭的机会,把自己推向了微软市场;北大高材生吴奇修自绝退路,毅然放弃大城市就业的机会,竞选村官,带领父老乡亲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一个人想要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不仅需要能力,水平和运气,更需要的心无旁顾的注意力,需要不留退路的决心和勇气。有时候,退路决定出路,退路少意味着出路多,退路多意味着出路少。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