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颖新在2009煤炭工业信息化推进大会的发言
李颖新在2009煤炭工业信息化推进大会的发言 尊敬的王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来到深圳,参加2009煤炭工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与煤炭工业的同仁们共同探讨煤炭信息化工作。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董司长的委托,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两化融合工作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推进两化融合要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在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市场环境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新型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形成新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全面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是工信部肩负的重要职责。我部将促进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九大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工作组由15个成员司局组成,信息化司为牵头司局。目前,信息化司正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上效益”的总体要求,结合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找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点,从企业、行业、区域等层面来整体推进。
1、企业层面。主要是推进研发设计信息化,推进软件、流程、知识、标准等要素的集成与融合,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构建新型研发设计能力平台和研发设计体系;推进产品信息化,提升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生产作业过程的自动化,增强管控一体化能力,提高工业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全业务集成、以及跨地域的多企业集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推进信息化要素与工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催生新型的业务模式和企业形态,深化电子商务深化应用,围绕龙头企业重构与优化供应链,建立新型供应链整体运行模式;强化两化融合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等等。
2、从行业层面推进两化融合工作。要全力依靠行业协会来支持推进细分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同时,要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和协同,推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具体工作包括:
一是推进工业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目前,我们结合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涉及的重点行业,正在委托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目的:一个掌握当前工业行业两化融合总体情况,总结行业经验;二是树立标杆企业和标杆模式,引导工业行业企业两化融合方向;三是作为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两化融合技术改造项目的依据。行业层面的第二项工作是组织开展工业行业信息化形势的监测分析工作,逐步建立工业行业信息化形势监测体系;
三是推进工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关键行业信息化标准指导和规范工业行业两化融合工作;
四是分行业召开两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提高重点工业行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推动形成对两化融合的共识,挖掘工业行业两化融合的最佳实践,明确推进两化融合的实现路径,推广典型企业成功经验。
3、区域层面。主要是抓好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推进试验区工作是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从区域层面推动两化融合工作的具体载体。目前,我部已经正式批复上海市、重庆市、南京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青岛市、内蒙呼包鄂地区、广州市和珠三角地区等8个地区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大力推进试验区的工业、工业服务业、政府对工业经济的调节、监管和公共服务以及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试验区工作的帮助、指导和支持,形成各具特色的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在煤炭工业协会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煤炭工业转变发展模式等方面,不可或缺的要素。为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定要进一步认识到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持续关注和推进信息化工作,发挥其对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精益管理的累积性作用;真正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立足企业的真实需求,强化集团管控的能力,瞄准国际一流的标杆企业和标杆模式,找差距、实现对标杆企业的追赶和超越;要不断深化信息化应用,提升信息化综合集成能力,形成新型的煤炭工业的能力平台,不仅仅是工具,不仅仅是手段;在综合集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要推动知识管理、商务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建立科学决策和风险控制体系;持续推进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形成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形式;要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化信息化的应用,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要善于抓住危机中孕育的发展机遇,形成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占领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应该说,煤炭工业协会在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依托行业协会推进行业两化融合工作。推进煤炭工业的两化融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协会推进,更需要煤炭企业充分挖掘自发动力和自身潜力,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本次会议是推进煤炭工业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形式,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的充分的交流、深化的协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推动煤炭工业两化融合以及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信息化推进大会发言(郑昕2006-11-28)
在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企业信息化
论坛上的发言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介绍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巡视员 郑昕(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早上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由国务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并借“企业信息化论坛”之机和大家共同探讨有关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这次大会以“让信息化惠及全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突出表明,信息化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中小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一年多来,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应大会组委会的要求,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有关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情况:
一、背景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已经全面转向依靠技术创新。目前,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韩国、新加坡等,这 些国家通过大力扶持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对本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贡献率一般都在70%以上(我国仅有39%),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我国为1.23%),对外依存度指标小于30%(我国高达50%以上)。因此,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度融合,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例如韩国,韩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韩国把发展信息技术列为五大科技发展方向之首,实施以IT发展政策,提高人均GDP的经济指标,并通过发展信息技术和IT产业,争取提前进入“智能型社会”,即更加广泛深入地将计算机和网络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通过建设智能化、网络化的设施(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文化等),大幅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国家的竞争力。明确提出的目标是:把韩国人均GDP从2005年的1万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万或2.5万美元。
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同步发展。我国“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要以信息化拉动信息产业发展,以信息产业发展支撑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到2020年,我国企业信息化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长很快,根据中国互连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支柱产业,仅2005年,中国内地就销售了3.03亿部手机,中国生产的显示器已占全球总产量的50%、手机占31%、笔记本电脑占40%、激光视盘机占到80%。如何使产业大国变为产业强国,关键是要在核心技术上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过程。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组织、整合和开发利用,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是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企业的经验总结和形成的共识。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4300多万户,已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8%,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2005年,中小企业共实现利润7961亿元,缴纳税金6070亿元,提供就业5329万人,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55.4%、55.3%和78.5%。我国的许多出口商品,如轻工、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一些高技术产品等,大多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因此,推 动中小企业信息化,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更加广泛、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切实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2005年,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入资金不足、专业技术和操作人员缺乏、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应用程度较低,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而目前很多信息化产品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经济、简便、适用、易维护等特殊需求,社会化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在电子交易、信用程度、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外部因素,也制约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为更充分地发挥信息化对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与国务院信息办,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共同启动并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其主要思路是,政府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工程”推出之后,很快得到中国电信、微软、联想、用友、惠普等9家(现在已经扩大到15家)国内外大型IT企业的积极响应,2005年8月8日,由中国电信牵头组成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的 领导到会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三、一年多来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机构。经充分协商,三方一致同意,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联合工作组,形成长效机制,并制定了工作规则(附后)和工作计划。
(二)组织召开了信息发布会。2006年6月16日,三部委办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暨百万企业信息化培训信息发布会”,欧新黔副主任、苟仲文副部长、杨学山副主任出席并做重要讲话。会上,10多家IT企业通过展览和演示等活动,展示了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相关企业的高层领导与新闻媒体进行了对话和访谈;发布了在全国开展信息化培训的信息。出席发布会的有企业代表、近60家新闻媒体记者,以及部分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代表近400人。
(三)制定“指导意见”、编辑“发展报告”、收集“典型案例”。为顺利完成这三项工作,联合工作组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沟通情况,梳理思路,明确分工,并由三部委办的司局联合向地方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进行了工作部署,收集有关文件、资料和企业的典型案例,调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四)开展了相关政策的课题研究。
1、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外政策比较研究。对比美国和欧盟等国家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做法,分析我国中小企 业信息化现状和建设案例,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2、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研究。系统梳理我国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总结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两个课题从国际、国内不同的角度,就相关政策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推进活动。联合工作组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巡回演讲和培训活动,并得到大企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社会资源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0多万名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信息化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同时,还积极推进企业上网、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使信息化助力于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组织IT企业带着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中小企业博览会,成为中博会的一个亮点,受到中外参观者的关注和好评。在两届中博会期间,召开了首届、第二届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从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ERP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安全,建立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等问题。
3、配合课题研究、案例收集、巡讲培训活动等,开展了调研工作,积极与地方中小企业、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部门协商配合,形成两级互动的工作体系和联合推动机制。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通气会等,及时听取IT企业、中小企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对推进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合力。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涉及的企业量大面广,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也需要企业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2007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将继续会同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办有关司局,把推动信息化作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总结和完善相关措施,更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提升作用,使信息化更有效地助力于中小企业成长,实现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共同进步。
第三篇:发改委欧新黔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讲话
发改委欧新黔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讲话
扎实推进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欧新黔主任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对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信息化建设要作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推进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对我们进一步统一认识,确定信息化工作主体和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信息化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势头。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呈现攀升的趋势,增幅达到近12年来的最高,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增长仍然偏快,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增速比轻工业快3.1个百分点,钢铁、有色、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化工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了20.1%,增幅同比加快了3.6个百分点,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也给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道必须解答的题目。
信息化如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贡献,各位与会的专家领导,都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我仅从我们工作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是信息化要成为政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重要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使政府从直接干预经济运行转向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发展、引导发展,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要更全面及时地了解经济运行的情况,洞察市场风云的变幻,更加准确灵活地运用各类调控手段,形成有效地政策工具,信息化恰恰可以为此提供有力的支撑手段,“十五”期间我们就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的领域,开展了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了“金关”、“金税”等一系列工程,取得的良好的效果,对重大事件决策出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逐步成为政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信息化要成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模式的艰巨任务,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在更大范围、更深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的经济体系,必须走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道路,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国民经济信息化,核心就是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并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是高科技和现代服务性行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而且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辐射性、带动性的特点,可以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也可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要看到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的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普及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加速对传统工业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发展智能工具,提倡精准生产,减少物资能耗,降低环境污染,要求我们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引导物资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发展先机,取得主动权,我们要做强、做大信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实现信息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做出贡献,大力扶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专业化信息服务,规范信息服务市场秩序,使信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信息化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为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已经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发布。
在这部规划中,全面部署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管理能力,“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建设和完善“金税”、“金财”、“金关”等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之上,通过统一政务网络和标准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在经济调节、环境监测、社会信用、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等领域中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政策合力,提高决策质量,要加强金融、能源、食品、药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市场的监管系统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市场服务公众,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题,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要继续推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动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统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作、网络化制造的技术,在线检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发挥信息资源,在物资资源配置中的先导和优化作用,减少物资资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环境。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要充分整合铁道、公路、水运、民航、邮政、仓储、金融、海关、商业网点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发展现代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物流供需信息发布,过程优化与跟踪等服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能源资源的消耗。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强做大信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宽带通讯,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建成广大人民群众用的上、用的起、用的好的信息化设施,积极推动电信业转型,繁荣增值电信服务,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培育新一代的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产业设备群,加速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降低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成本。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供应链的协同运作能力。培育面向中小企业有关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加快建立新型金融服务和信用服务体系,发展基于网络的现代金融业务,培育数字内容产业,推广数字电视,发展互联网的新型业务,使信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程,国家发改委和国信办及信息产业部,共同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要继续鼓励支持大型IT企业共同搭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实现继续推动大规模的免费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识。推动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建立网站进行网上技术交流,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同志们,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以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为契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全世界形成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衷心希望来自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信息化工作者和各位专家们,能够集思广益,进言献策,共同谋划为我国信息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四篇:旅游推进工作大会领导发言
旅游推进工作大会领导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对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组织动员,推进旅游业快发展、大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牢牢把握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过去的一年,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旅游为通化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通化在全省乃至整个东北都是旅游资源比较富集、比较有特色的地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有比较好的基础。所以,着眼于推进通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对发展旅游产业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等特点,具有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特殊优势。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旺盛的市场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将对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去年,我市游客接待量达到204.5万人次,发展势头很好,市场空间很大。我们要抓住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有利时机,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
第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生机与活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从全市来看,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服务业层次低、总量小、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问题。去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今年的《政俯工作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超过18%,五年翻一番以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作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其发展速度必须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必须率先发展、率先跨越。
第三,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旅游产业是率先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也是较早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市开放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旅游业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不断扩大。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频率和密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尤其是要利用好北京奥运会、第四届东博会等有利契机,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空间,扩大旅游交流与合作。
第四,省市出台的产业政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决定和意见,年 月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下大决心、下大力
气振兴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高句丽旅游综合服务设施、罗通山景区综合开发、龙湾风景旅游综合开发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正在陆续启动实施。一系列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政策环境最优时期。
第五,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位优势的整体提升,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随着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加速提升的新阶段。我们正在积极改善区位的整体优势,着力把我市打造成吉林省东南部“通边达海”的前沿。通沈高速将在今年十月份前建成通车,通丹、通集、梅沈等高速公路也将陆续开工建设,通化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通丹铁路今年开工。这些通道建成后,我们交通瓶颈制约将得到有效破解,与国内外的旅游合作机会进一步增加,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可以说时机条件已经成熟,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各级、各部门和旅游行业一定要抓住机遇,把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乘势快上,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比较重,必须突出重点,着力化解主要制约因素,促使旅游产业尽快上一个新台阶。
(一)以扩大总量为目标,做大规模。我市旅游产业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去年,全市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4.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
4.3%,这与发展旅游业的要求还有差距。围绕做大旅游经济,今年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要科学规划。旅游产业推进组要在全面普查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坚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密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各地要按照全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本地计划,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二要明确任务,全市旅游产业总收入今年要增长35%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这既是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数,也是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应该实现的目标。要坚决完成,争取超额完成。三要落实责任。市政府已经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责任状,这是我市第一次实行旅游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既是激励措施又是责任约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压力变成发展动力,结合实际,采取措施,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确保全市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做实基础。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今年要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一要高水平规划设计。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努力建设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要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对于一流的资源,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牺牲宝贵资源搞低水平开发建设。二要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市要突出抓好34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项目推进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领导重点包保责任制。要定期调度,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要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选择一批旅游项目进行包装策划,充分利用各类旅游投资洽谈会、东北亚博览会以及今年在我省举办的北交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大招商,招大商,积极引进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四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五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建设资金,加快通化滑雪场、白鸡峰、集安高句丽、辉南龙湾、柳河罗通山、梅河磨盘湖等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整体水平。
(三)以打造精品为核心,做强特色。一要突出特色宣传。特色是个性,是差异,是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要依托长白山,围绕我市世界文化遗产、山水生态、休闲度假、边境风情、冰雪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特色,组织、策划和开展好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推介我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充分展示通化旅游的整体形象。二要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精品是特色的载体和支撑。在做强特色上,要突出世界文化遗产和绿色生态休闲度假等主题,集中力量把品牌做大、做精、做优、做强。要做好一年四季旅游开发,特别是冬季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三要精心策划节庆活动。认真抓好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旅游活动,使全市的旅游市场真正的活跃起来。
(四)以创优为载体,做响品牌。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已经启动,这项工作对打造通化的旅游品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涉及市直37个相关部门,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旅游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组织推进的责任,其他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要对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标准,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达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确保“创优”通过验收。
(五)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做优质量。一要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优化服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旅行社和导游员规范管理。二要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培训,推进导游员和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三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加强旅游安全教育,及时发现、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保证游客安全。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性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组织,协调运作。
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旅游产业推进组,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指导、组织协调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对涉及旅游发展的事情,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强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打组合拳,打整体战,尤其是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上,要建立“互信、畅通、高效、务实”的合作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要创新旅游经营体制。积极探索“一体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改制、改组和改造。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加大对旅游产业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同时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高度开放的产业,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大规模地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机制和优秀人才,加强资源对接,进行产品互换,广泛开展旅游合作。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于振兴 老工业基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同心协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王黎明副司长出席“2007年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 并发言
王黎明副司长出席“2007年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
并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的“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把推进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已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摆到了突出位置。“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提出,我国信息化工程将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和关键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信息化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以信息产业发展支撑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达到4200多万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的53%,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65%以上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拉动就业、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几年,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管理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手段,近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从加强宏观引导、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组织大规模培训、进行课题研究等方面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三部委办正在会同有关部委抓紧制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意见》、编辑《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案例》,并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等软课题研究。
一、中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主要政策措施
在研究中,我们对国内1000多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美国、欧盟、德国、日本、韩国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体系及促进政策,以及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企业信息化实现要素进行了比较研究。下面主要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促进政策、人才培养、信息化投入四个方面分析存在的差距。
(一)从信息化推进体系的比较看,形成合力是保证。
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缺陷,各国政府都把建立完善的推进体系作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和组织保证。
美国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以发展电子商务为切入点,1996年底,克林顿倡导成立了跨部门的电子商务管理协调机构――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8年美国国会又成立了由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主要企业参加的电子商务顾问委员会。为实现推动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目标,美国小企业局、商务部、农业部等建立了小企业电子商务工作小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小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指导小企业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
德国也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根据德国21世纪信息社会计划,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德国经济部中小企业局和工商会、联合会、行业协会等共同承担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成立了24个电子商务中心和计算机应用应急响应组,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应用安全方面的帮助。
日本政府把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把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增强政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重要内容。1983年建立了“中小企业办公室自动体系中心”,对各都道府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使用计算机、提高管理水平等进行业务指导;1988年由中小企业厅支持,都道府县等企业支援中心、中小企业关系团体和金融机构等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机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NIC),该中心是全国性组织,公益法人。中心与全国48个地方信息支援机构合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战略性信息化领域的设备引进、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指导服务、开展信息化调研、推动开展信息化论坛和研讨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韩国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拥有高效运作的IT产业管理机构和信息化推进体系,设有总统主持的信息化战略会议、总理主持的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和促进信息化执行委员会等。政府以“中小企业IT化”为载体,以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成立了以产业资源部长官为团长,政府有关部门、经济团体代表和民间专家组成的“万家中小企业IT化支援团”,通过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结构改善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多次强调了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建设方面,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协商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避免部门分割,形成互动互补机制和综合推进合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从信息化促进政策的比较看,注重实效是重点。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积极性,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推动必不可少。发达国家政府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美国政府在推动企业信息化中奉守“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竞争”的政策取向,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思路,加大政策引导,通过实行投资税减免、加速折旧等政策,促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二是通过鼓励私人投资,促进竞争,加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收入阶层、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能力支付上网的费用,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扫清障碍,提供保障;三是出台一系列促进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电子信息市场安全、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宽松的制度环境。
德国在信息化政策方面,强调创造环境,实行政府与产业以及社会各界合作,形成向信息社会转移的体制和机制。德国政府继1999年制定“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创新与工作机遇”纲要之后,又制定了“2006年德国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即德国走向信息社会的主体计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并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八项措施。包括,通过全国网络,建立地区和行业的电子商务优化中心,建立中小企业和手工业企业的咨询中心,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供持续的咨询和培训,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公共电子采购;政府支持大学建立因特网经济优化中心,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公司间数字化合作,推广应用成功案例;鼓励企业内部建立针对信息化应用制定学习培训解决方案,提高人员素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IT安全技术解决方案;鼓励企业研发电子商务方面的软件、技术,创新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和信息化方面的知识管理支撑服务。德国政府计划2008年40%的公司要拥有完整的价值链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日本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化支援,包括提高提高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召开研讨会,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派遣专家和指导员,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和咨询,引导企业开展战略性信息化投资活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等融资支援和税收优惠的支持;通过商工会议所等商会协会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化服务。二是信息技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硬软件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通过商工会议所等商会协会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及企业配套、在线订单交易等服务。
韩国1996年制定了《信息化促进基本法》,之后又陆续制定修改了107项法律法规。政府制定了“信息化战略计划”,提出了到2008年,帮助100万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信息化。如支持企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贷款业务,对经确认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最高可以获得2亿元韩币的贷款。
中国促进企业信息化政策已取得了一定成就,截至2004年10月,我国信息化政策法规总数已达2710件。国务院在2000年关于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对在境内开发生产软件产品确定了鼓励性的税收政策,以及支持开发重大共性软件和基础软件产业的技术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中提出了鼓励自行开发生产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增值税政策等。《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快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总的看,我国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还缺乏切实中小企业实际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推动措施还比较欠缺。
(三)从信息化人才政策的比较看,专业知识培训是基础。总体讲,当前世界各国IT行业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政策和方式上,基本遵循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业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公益培训和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人才培训体系,具体措施上各国侧重点有所不同。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一方面开展以万维网为平台的IT教育项目(CCLI-EMD Project)来培养本国人才,另一方面以H-1B签证计划吸引大量国外高技术人才到美国工作。日本通产省在“中小企业IT化推进计划”中规定,到2003年,日本有250万个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安排150万名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参加IT知识讲座学习、培训,并在电视卫星培训系统中,推出“IT咨询”、“IT综合服务”栏目,推动中小企业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韩国政府注重基础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改善IT教育条件,扩充教育设施、设备,改善信息化人才的供给;另一方面在大学建立IT培育研究中心、IT专业研究所,政府每年为大学的每个IT研究中心提供8亿韩元的援助,连续支持8年。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实施信息化,人才是关键。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组织各类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免费巡讲宣传和培训活动,以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促进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还开办了网校,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远程培训。但是,在人才培训的规划和部署,培训内容、教材、师资等资源的提升和整合,经费投入、实效性以及标准化等诸多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四)从信息化投入比较看,企业自身投入是关键。在政府信息化投入方面,美国、德国政府没有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资金,而主要侧重于营造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韩国和日本则比较重视政府的引导。
日本政府对各都道府县、各行业和学术界提供专门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补助金。补助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政府补助50%,企业自筹50%;二是政府全额支付信息化科研费用,科研成果由政府与开发人员共享;三是政府对信息化项目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建立了信息技术贷款制度、软件融资制度、小规模企业设备资金贷款制度等。
韩国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资金有,年投入860亿韩元的信息技术促进基金、中小企业振兴基金、中小企业共济事业基金等。政府还支持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信息化建设贷款,用于ERP和ASP建设,给予低息贷款的优惠。此外,政府还支持企业采用租用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中国政府近几年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资金扶持,在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国债资金中安排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
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上,国外研究表明,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在2%—3%之间;而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还较低,尽管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能力有较高认同,但仍有大量中小企业还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信息化投入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对投资回报和预期效果心存疑虑。
二、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看出,政府的引导推动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体系、推进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近年来企业信息化知识普及、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认识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才“瓶颈”依然存在;简便、适用、易维护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产品还不够丰富;电子交易的法律体系、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信息化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社会化支撑网络体系还不健全。
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在PC机的拥有量和联网率、经常应用电子商务等方面还远低于这些国家。我们认为,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和人才、资金等问题,要使信息化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引导推动、建立服务体系、资金税收扶持、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绩效评估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工作重点建议:一是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贯彻执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协调和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二是推动建立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引导促进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信用保障、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市场开拓、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以外包和托管等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开拓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软硬件开发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
四是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类服务机构、企业和媒体广泛参与,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五是加强对信息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引导和规范。制定相关标准,整合服务资源,促进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六是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