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德的游戏》看如何与外星人沟通

时间:2019-05-15 06:4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安德的游戏》看如何与外星人沟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安德的游戏》看如何与外星人沟通》。

第一篇:从《安德的游戏》看如何与外星人沟通

从《安德的游戏》看如何与外星人沟通 在《安德的游戏》中,人类与虫族开战的根本理由在于,人类无法和虫族进行任何沟通。图片来源:aceshowbiz.com “那么整场战争的起源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彼此交谈?”

“如果有个人不能把他的想法告诉你,那么你永远都不能肯定,他是不是想要干掉你。” 在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著名科幻小说和改编电影《安德的游戏》中,核心冲突之一是人类无法和虫族沟通,而这一事实成为了人类和虫族开战的根本理由。按照小说的设定,虫族用思维交流,因而没有语言、没有阅读写作、没有信号、没有数字,甚至没有通讯设备接受我们的信号,所以我们没法交流——除非我们也找到了心灵感应能力。但是细想一下,这其实有点说不通。就算虫族个体之间能够完全靠心灵沟通,它们总要感知外界环境,总得有视力和听力吧?而且虫族只要是演化来的,就不可能是母星上的唯一生命形态,它们和其它物种要如何心灵感应?为了存活,它们至少得能做出一些原始的恐吓动作

或者声音,而且要能理解对方的恐吓姿态,这就意味着它们对外不可能是石头一块。最重要的是,按照小说的描述,虫族是技术文明,它们不是血肉之躯飞过来,而是驾驶员开着飞船前来入侵的,要驾驶飞船难道不需要机载电脑,不用读仪表盘吗?不论怎么想,开发一种基于视觉的沟通途径至少都值得尝试一下。

那么,面对初次相遇的异形文明,我们要怎么让它们知道我们也是智慧生命,又怎么和它们建立交流呢?

数学/科学语言

纯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其实一直有一个梦想:创造一种完全精确、完全符合逻辑、毫无歧义的语言。如果用这种语言来讨论那些最艰深的问题,就不会因为语言而陷入任何误解或逻辑陷阱了。显然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但是不妨碍他们去尝试创造这种语言——而这样的东西用来和外星人沟通,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吧!别的东西再怎么变,逻辑总归是永存的,一个东西不可能既是A又是非A。

1960年,荷兰天文学家汉斯·弗勒登塞尔(Hans Freudenthal)基于这种思路设计了“宇宙语”(Lincos,是拉丁语lingua cosmica的缩写)。他的想法是,第一部分用最简单的脉冲确立二进制的数字和基本四则运算(4个脉冲 “>” 2个脉冲,3个脉冲 “+” 5个脉冲 “=” 8个脉冲,外星人应该能很快猜到>、+、= 都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系列的例子来阐述相等、比较、变量、常量等概念,然后是形式逻辑和集合论。第二部分用来讲解时间、度量、过去和未来的概念。第三部分用于阐述如何描述个体间的交流,如何表达“A向B提问”、“B不赞同A”、“C引用了B 的话”等状态。第四部分用来讲解物理,包括质量、运动和空间,顺带简单介绍人类的物理特性和太阳系的基本信息。

以下是第三部分的宇宙语伪代码实例之一,大家可以试试猜测这是在干什么,每个“词”又是什么意思。

Ha InqHb ?x 2x=

5HbInq Ha 5/

2Ha InqHb Ben

Ha InqHb ?x 4x=10

HbInq Ha 10/

4Ha InqHb Mal

HbInq Ha 1/4

Ha InqHb Mal

HbInq Ha 5/2

Ha InqHb Ben

HcInqHd ?y yInqHb ?x 4x=10

HdInqHc Ha

当出现通讯可能时,我们就把以上这本“字典”发送过去。作者本来计划了第二本书,来讲物质、地球、生命和行为,但是没有写出来……

卡尔·萨根(Carl Sagan)在他的著名科幻小说《接触》(已改编为电影,电影译名《超时空接触》)里,就提到了“宇宙语”的一个变体。还有好几位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不过直到1999年,才有人用改良过的宇宙语编码向邻近天体发送信息。幸运(或不幸)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回复。

图像

语言设计得再巧妙,毕竟是个抽象的东西。所谓一图胜千言,我们为啥不直接弄图呢?的确,缺乏编码协议,传输一个gif动图不太可能,但bmp点阵总归是可以做到的吧……

这个思路粗看起来比语言靠谱得多,因为不需要从底层逻辑一步步建起,就算对方没收到完整信息也没关系。所以,先驱者10号和11号各带了一块图像铭牌,旅行者带的金色唱片表面上也刻了图像。

先驱者10号和11号携带的图像铭牌。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但是实体毕竟受限太大,所以研究者设计了著名的“阿雷西博信号”,于1974年11月16日发射出去。它有意设计成了1679个二进制位,可以唯一分解成73 * 23,用来提示接受者这是一个73行、每行23位的二维矩阵(如果接受者改用23*73,会发现图像变得杂乱无章)。设计者宣称在短短的210字节里植入了大量信息:1到10的数字,氢碳氮氧磷的原子序数,DNA的基本化学成分,双螺旋的形状,人的形状和高度以及地球人口,太阳系示意图,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示意图和尺寸,等等…… 但坦率地说,我认为外星人不可能看懂这么多东西。大家还是自行判断一下吧。

阿雷西博信号的像素图转码。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此外,阿雷西博信号要花25000年才能抵达目的地,而且送到时,它的目的地——M13——已经不在那里了。所以这次信号发放没啥实际意义,只是个演示。

算法

我们知道,算法如果使用得当,就是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压缩手段。最极端的例子里,一个π的生成算法可以产生出任意多位的π近似值。如果直接送去信息有困难,我们是不是可以送去一个程序呢?这是比“只送大脑”更疯狂的想法,但是出乎意料地,似乎是可行的。

譬如美国人保罗·菲兹派翠克(Paul Fitzpatrick)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名为“CosmicOS”。它以Lincos为基础,从Scheme(一种Lisp的方言)里吸取了极简主义灵感,只用4个不同的符号——0、1、左括号、右括号。数字就是一对括号里的一个二进制串,运算符就是程

序自己定义好的数字。基于这种语言,作者设计了一套可执行的开源代码,大家可以去sourceforge围观。

但是,要如何编码它并广播出去,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它还没有投入使用……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把以上几种都综合起来,比如乌克兰叶夫帕托里亚天文台就从1999年到2003年间发射了名为“宇宙呼唤”的综合信号,把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宇宙语、代码之类的打包一起发出去了,还发给了好多不同的恒星系统,最早一个会在2036年抵达。这可真是作大死的节奏呀。

所以,回到开篇的问题。面对《安德的游戏》中的虫族,不靠心灵感应的话,要怎样才能沟通?

小说设定虫族飞船不靠无线电。但是很难想象没有射电望远镜,它们要如何探索宇宙,如何准确判断适合殖民的星球方位。所以在它们的母星上很可能至少有一个无线电接收器——我们如果向那里发送信息的话,它们原则上可以收到,而且足够聪明的话应该是可以解开的。如果不用无线电,其实还可以直接视觉交流。在小说中,虫族被设定为有中心大脑的集合个体——母后充当大脑,而工蚁相当于它的肢体,之间靠心灵感应沟通。工蚁必须有感官才能回馈大脑,让大脑知道如何应对,所以我们抓一个俘虏,给它看图像,就等于给它的母后看图像了。这好像比个体物种还要容易一些……

当然,要想实现以上的梦想,首先,你要,有个,外星人。费米悖论的解释之一就是,外星人确实不存在,或者存在的时间太短,以至于我们实际上无法交流…… 虽然这种前景比较黯淡,但至少比被入侵或者被清理要强一点儿。

第二篇:从游戏看职场

从游戏看职场

今天和部门几个同事开会。聊到兴处,便给他们讲了如何从游戏看职场的比喻。曾经一度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我,从网络游戏中倒是悟出不少道理。今天我再发在博客来分享下。

网络游戏中,都是从0级开始做任务然后获得经验或者钱币。如此才能不断的升级。随着级别越高,获得的经验和金钱也越高,当然也会获得相应的各种称呼名次。而我们有没有发现,所有的游戏者都必须遵循一个游戏规则:就是做任务。而且任务分的有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往往很多支线任务的经验和金币奖励会更多一些。进而更能促进级别的提高。并且游戏玩家拼了命的去冲级,为了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升级越高,获得的系统经验和奖励就越高。也许迟了某些奖励就没有了。

以上是网络游戏的一些普遍规则。而拿到现实,拿到工作中,再看职场,其实我们就是在经历一个现实的游戏。我们必须要遵循游戏的规则。职场上的最基本的规则是什么?那就是做任务。将任务出色的完成。进而得到上司的赏识,获得更高的重用。而且工作中也是分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的。所为主线任务,也就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一些任务。就是我们的基本岗位职责。比如销售的主线任务就是签单。签单业绩好了,自然会从中获得工作经验,并且获得相应的金币或职位的升迁。那么所为的支线任务是什么呢?在职场上其实还存在有所为的支线任务,这个也是很多面试官在招聘时候经常会用的一个测试题,就是在假如你上司交给你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你会如何处理?其实这个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支线任务。而且这个支线任务做的好坏直接决定你的经验值和金币或级别的升降。为什么是升降?因为这是个不进则退的社会。你停留不前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落后。例如,你上司在某个时候说需要一个人担任额外的某项工作。可能会耽误你的个人时间。那么你是否会考虑参与。在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站出来。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最受上司重视的。因为我们的基本游戏规则就是,不断的接受任务,再不断的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出色与否不重要。很多领导看的就是你有没有勇气接受这个任务。有没有那种隐藏的上进心的一个职场测试。因为上面说过,游戏里面支线任务要比主线任务的经验和其他收益更高。

有些人可能认为做好分内事万事大吉。其他事情和自己无关。做多了累的慌。前段时间在凤凰频道还看到一篇报道说年轻人怕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怕累。那么再长些年龄会如何思考呢?那时候一定是后悔。悔不该当初不努力多做点事情。这个时候也有各种经验积累。这个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正如游戏里你根本就不去接任务,却去躲在暗处挂机刷怪来长经验。好比我们躲起来积累年龄一样。仿佛认为年龄大了自然会有经验一样。但那是一种假象。因为你虽然刷怪涨了级别,但是你本身根本还是不会玩这个游戏。因为玩游戏的规则就是做任务。我们职场的规则也是做任务。做主线任务,做支线任务。

第三篇:安德的游戏 读后感

科幻电影鉴赏期末作业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这部电影原改编自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得的原名小说作品。这部小说作品发表于1985年,曾经获得过“星云”奖和“雨果”奖,而《安德的游戏》这部电影则是由著名导演加文·胡德执导的。原著小说能够同时获得科幻文学史上的两个最高奖项,这也说明了其对科幻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和小说对人性的深挖,极具哲理。而电影《安德的游戏》很好地将这种在科幻题材电影中难得可贵的严肃主题做了最忠实的还原。在电影中探讨了一种具有批判性又很适时的思想,例如领导力的真正意义善与恶之间的平衡以及发动战争的原因。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一部比较有思想的电影,看完之后让我沉思了好久。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遭受虫族(一个外星物种)的侵略性攻击之后,人们花费数年的时间去培育新的一代天才,并将他们训练成为优秀的战士以抵御虫族的再次攻击。故事的主人公安德•维京在这些天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亮眼的指挥官,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指挥人类的部队消灭了虫族的整个星球。

刚开始在学校,安德是一个很瘦弱的小男孩,经常被在训练营的同学伯纳德和哥哥欺负。但安德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在被同伯纳德欺负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他选择奋起反击,狠狠地教训那位欺负他的同学。单纯不借助武器的面对面单挑,单薄的安德不可能是伯纳德的对手。安德在战胜伯纳德的时候就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冷静,先是示敌以弱,在伯纳德措不及防的情况下借助工具狠狠地打击了伯纳德。我很欣赏安德的这种机智,其实很多时候在现实中处理问题,我们都应该采取安德式的行为。一时的示弱不能代表软弱,潜伏寻找致命的一击,在对手措不及防的情况下给他狠狠的一击。在正面对碰不及敌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避其锋芒,懂得击其弱点。

之后,安德被格拉夫带到一所建立在轨道空间上的战争学院上。为了训练安德的领导能力,格拉夫从一开始就将安德捧成第一人,并让其他人了解指挥官只有一名,让其他人对安德产生嫉妒,之后安德便被孤立了。这样的逆境没有让安德低头,凭借着他对人性不可思议的理解,他很快就重新获得了友谊。与此同时,紧张的战争训练,各种理论课、搏击课、战斗实战训练让安德快速地成长起来。尤其是在零重力的战斗教室里进行的激光训练更体现了他出色的战术和体能。在不久之后,安德晋级到遥远星球的军官学校深造,并由在多年之前曾经打败虫族、才华横溢的指挥官马泽•雷汗进行指导训练学习。安德的能力很快获得了提升,在模拟对战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格拉夫和雷汗都很清楚虫族很快将再次对地球进行下一次的攻击,为了抵御虫族的侵略,他们加强了对安德的训练。在一次终极测试中,安德以消耗近乎整个舰队的代价摧毁了整个虫族生存的星球。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并非是一次测试,这是一次真实的指挥游戏。安德玩的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人类与虫族对抗的星际大战。而最后,虫族的整个星球,虫族的整个族群都可能毁在了安德手中。

这时候,我觉得电影的精华部分出来了。在对战争的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同的人怀着不一样的态度。一派是以格拉夫和雷汗为主的派别,他们始终认为,虫族是人类生存的潜在威胁,而为了消除威胁,我们应该斩草除根,消灭整个外星族群。他们看中的是战争胜利的结果,不看中战争胜利的方式。而另外的一派是以安德为主的派别,他们认为战争的目的不是盲目的消灭敌人。我们应该注重和平共处,敌人或许可以成为朋友。当我们总把把别人当成敌人,总想着去消除敌人的时候,敌人连退步和妥协的机会都没有了。还有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胜利的方式远远比结果更为重要。有时候,我们可以把敌人转化为朋友,这种胜利的方式比消灭敌人更好。

科幻电影鉴赏期末作业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思考了很多。两种看法,我更倾向于后者。对于电影中的那种血腥的胜利,真的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么?虽然他们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但是主动出击的地球不对不像是一名自卫者,这是一名侵略者的行为。《安德的游戏》在预告片中也曾经暗示了战争的本质不是一场游戏,其背后的伦理观更值得我们深思。看完这一段,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国家,总是接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借口到处发动战争。其中给那些无辜人民带来的损伤远远大于平定威胁的收益。战争不是一场游戏,我们很多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外星物种,我们在对待他们的时候,真的是要毫不保留地进行毁灭么?而对待某些国家口中的恐怖分子,真的是凭武力正面对抗就能消灭其根源么?我认为理解他们比正面地去对抗他们更好。像电影中对待虫族人类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攻击的行为我是不认同的。人类没有尽全力去理解虫族这个族群,获取与他们交流的机会,这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虽然最后人类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的味道总是含着一种苦涩感。理解能给对立的双方带来和平的解决方式,带来一种不一样的胜利。就像电影中安德说的那样:“当你真正了解他们的时候,你也会爱上他们。”理解很多时候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胜利。

战争的本质不是一场游戏,这是电影想表达的另外一个主题。在电影里面,安德以一场游戏的形式结束了一场战争。貌似这像在说战争就如同一场游戏一般,来的快去的快,不用思考很多都能随意进行。实质上电影表达的是另外的一种思想,战争的本质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我们不能随意对待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也不是如同游戏那样,只有胜利和失败,在战争的背后还有很多的伦理道德观值得我们深思。就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样,战争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让很多儿童失去了父母。这原本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剥夺。在电影中,我们还可以留意到,那些被选出来的天才儿童,在战争之后他们能获得的是什么呢?战争不是一场游戏,现实世界和虚拟的世界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在战争结束之后,孩子们的童年会变成如何,他们还会有童真吗?他们的手上,沾满了虫族的血。就像安德在片末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他为自己灭了整个族群而深感罪恶,心灵也受了很大的伤害。战争结束了,能给这些孩子留下来的是什么样的童年。现实生活中的战争,给儿童们留下来的童年也同样是悲惨的。为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战争,因为战争不是一场游戏。

《安德的游戏》这部电影对比与之前很多关于科幻未来战争的电影,他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首先,在对人物故事的描述方面,这部电影遵循了原著小说的描述,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想法,并希望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去表达电影的思想,表达出原著作者对善恶平衡之间的哲理性争辩和思考。再者,这部电影里面应用了最新的特效,使得整部电影的画面让人看得觉得非常舒服,唯美的画面给电影增色了不少。另外,导演在选择主角的时候也选得非常好。电影中高高瘦瘦,有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的小男孩非常符合原著描述的那个主角。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外表柔弱,内在坚强而且机智。

当然,这部电影也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比如在他的人物描述方面,主人公的学习进展太快了,原著中一些原本很好的斗智斗勇的场面和主人公的心理不断的挣扎变化都不能完美地展现出来。还有,电影为了把故事压缩在两个小时内,不得不把原著中的四年发展历程改为一年的学习历程,这无疑让我们这些观赏者失去了对原著的清晰了解,毕竟原著是一部获得了两个科幻小说界最高荣誉奖的作品。这部作品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但无论如何,导演加文·胡德还是比较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安德的游戏》这部作品,也让我们对它有了一个较清晰的初步认知。我认为这是一部比较好的科幻题材作品,值得一看。

第四篇:《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1

《安德的游戏》这本书在我的大脑中记忆尤为深刻,因为家中有这本藏书,而且去年寒假时,我也去电影院看了这场电影,尤其是妈妈的唠叨让我不得已记下他,安德—这个男孩,妈妈总说“真正高智商的孩子不是在逗动物玩,而是利用的自己的高智商如何在一层层关卡里脱颖而出拯救地球,为了战斗在努力掌握高科技,想想你自己,把高智商运用在哪儿了?”。我双手捂着自己的耳朵,不愿听妈妈这些话。

夜晚,当我静静躺在床上时,我的大脑中就会出现安德,我好崇拜安德,喜欢这个和我年龄一样的小男孩,他的智力、手段、胸怀把我深深吸引了,他勇敢的精神都是让我学习的。在他的时代,他是如何让成为一名领导地球战士、抗击强大的虫族进攻的统帅?书中安德有哥哥和姐姐,他们三兄妹的都很聪明,姐姐善良和温柔,哥哥凶狠和野心,弟弟安德刚好中和了姐姐和哥哥德性格,被送往太空中的“战斗学校”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玩游戏——这就是科幻部分吧。实际上就是培养他的心理,磨练他的心志,看能否吃苦耐劳。

在学校里安德很恐惧,孤独,没有朋友,没有温情,没有灿烂的微笑,只有同学欺负、挑衅,他就忍耐,但忍耐是有极限,在被逼无奈、为了生存的情况下,安德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将挑衅他的同伴打死。可是他也很内疚,因为他不想任何人受到伤害,他克制自己的勇猛,帮助同学,最终赢得同伴的拥护。我也想学习安德,到安德的世界,成为一名向他一样勇敢的人,敢于同破坏地球的虫族作斗争。

我也认识到自己的性格里面存在一些需要学习的东西,缺乏耐性,做事马虎。我特别喜欢养小昆虫和动物,也很有爱心,只要我要坚持做到去掌握和熟悉这些昆虫和动物的习性和特征,这样我就与安德一样,当地球有灾难时,我也能拯救。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2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学校在教育园地里发表了一堆推荐书目,老妈飞一般浏览后将单子递给了我。我也是笔走如飞——在纸上把吸引人的题目纷纷勾了出来。纸又传到张阿姨手里,刹时,鼠标飞点,提交帐单,搞定。漫长的“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等级的时间之后,一大包裹呈现在眼前。

嘿,书来了!

从那时起,我才逐渐了解英国作家罗尔·达尔的作品,接触了杨鹏有趣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丛书……唯一一本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书,书名叫做——《安德的游戏》。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本科学游戏类的书,所以豪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一翻才知道,只是一本小说罢了。看了几页,没兴趣便合了书。

呵,当时没兴趣在我看来很正常了。

本书主人公安德,是一个社会的多余者。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每个家庭最多只能拥有两个孩子,但是偏偏安德——是一个“老三”。尽管如此,他的爸爸妈妈还是非常爱他的。

他的哥哥彼得经常打骂安德——当然是专门挑父母不在场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彼得的妹妹——也是安德的姐姐——就会尽全力地保护安德,也丝毫不畏惧彼得的恐吓,一直等到父母回来。

此时的人类正和另一个星球上的虫族陷入全局僵局。据探测,它们那里的科技远远比地球强大,并且很有可能攻击过来。当局之下,联合国已经在外太空建设了一所战斗学校。学员从全人类中筛选出最有潜力的人群,而安德也成功加入了这支队伍。在战斗学校里的安德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会再次见到他朝思暮想的父母吗?他会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吗?一切的一切,都在——《安德的游戏》。

本书的扉页,写着作家杨鹏的一段话:“我曾经向无数人无数次推荐这本书,现在向你推荐一次,未来还要向N人推荐N次……”没错,我从来没有向别人推荐过它,今天,我很严肃地向你——或是你们——推荐这本书。

它,说是科幻小说,它更是,更是一篇——对我来说(说不定也对你们来说)——励志小说。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3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选读几本书,我阅读的是——《安德的游戏》。一开始我还有点厌恶,有点看不懂。但后来我耐着性子读了几面后,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

先介绍一下,这是一本科幻小说,是美国著名作家奥森·科斯特·卡德写的,《安德的游戏》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

《安德的游戏》讲述了主人公安德·维京6岁就进入“战斗学校”学习,肩负着打败虫族的重任,他九岁当上站队长,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安德以超凡的作战天赋,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并提前进入了指挥学校。一次一次的模拟训练都在考验着安德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他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时,大战以安德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式开始了……

书中安德面对教官和学长的不公平,他从不放弃,面对压力,他选择忍耐再忍耐,坚持再坚持!面对教官对他的孤立,他不畏惧,不退缩。面对孤立,他选择了独立。

故事最终,安德得知他所经历的所有的练习都是真实的战争。他杀害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的战友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的每一个命令都掌握着敌我的生命,每一颗子弹都在收割着……他崩溃了。

《安德的游戏》让我们学到了他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忍耐、坚持和独立。

或许因为学习的压力,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细节 而大 发雷霆。但对比安德面对的压力,我们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既然安德都能忍耐,那我们为什么不会学着适当的忍耐一下呢?

安德会坚持,这也是闪光点。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些话,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安德他受学长欺负,他坚持下来;受教官孤立 ,他坚持下来。

独立是另一点,由于时代进步,我们不少人过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学会独立。安德正是因为独立才让他明白,战斗时自己没有后援,让想活着,一切就只能靠自己。要么大获全胜,要么流离失所。

由此,我由衷地对安德表示敬佩,他教会了我忍耐、独立、坚强、拼搏,正如他在书中表现的那样————不屈不挠。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4

人生是要拼搏的,只有不怕强权、压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安德的游戏》讲述了人类为了抵抗未来无形的危险,国际舰队开始寻找智商高于正常人的天才儿童,并把他们塑造成舰队的指挥官。而安德就是众多候选人之一。安德在战斗学院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管在哪个战队里,他都表现出色,并且进步非常快,不久便成为了战队长,又被破格成为指挥官,11岁又以游戏的形式打败了虫族。

书中并没有任何评价安德的话语,但读完这本书后,不难看出安德的闪光点:

不屈不挠。在那时,美国实行“计划生育”,一家只能生两个孩子,因此排名第三的安德成为了被别人欺负的对象。他没有退缩,反而用自己的方法对欺负他的人反抗。他的这个特点被在地球的安德森上校看到,并最终把他送入了战斗学院。

机智。安德做事习惯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在战斗学校,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电脑里安装了一个游戏,游戏里有一个关卡,名叫“巨人的饮料”。战斗学校里除了程序员以外,没人能打通关。

但是安德不同,他没有去猜无论如何都会死的饮料,而是用不同的更巧妙的方法顺利通关,到达了下一关——仙境。还有一次,安德的战队在实战训练,对手是榜上有名的蜈蚣战队。安德他们演习还没开始时就分析好了对手的行为模式,蜈蚣战队采用了老一套的编队战术,安德他们在对方没进入大门时就冻住了对方7个人。他用实力和智慧证明了自己,让周围的高年级学生不敢说三道四。

坚持。安德面对教官的一次次刁难与孤立,并没有退缩,也并没有放弃,坚持就是胜利。面对比自己年长强壮的邦佐的威胁,安德并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并且以冷静和机智打败了邦佐,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善良。当安德知道这些“游戏”都是真实的战斗时,知道每一架“无人机”底下都有人时,当知道每发子弹打中的都是虫族实体时,安德的精神崩溃了,索性当个植物人,拒绝思考,拒绝交流。但最终,他开始反思,每一次的“模拟战争”中自己是否可以考虑的更全面,更仔细,减少牺牲,减少杀戮,是否可以和虫族和平共处,最后遨游在宇宙中,为虫族找个合适的家。

读完这本书,我要感谢安德,因为他教会了我忍耐、独立、坚强以及拼搏。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5

《安德的游戏》记叙了一个孩子的英雄事迹。

这个孩子叫安德鲁·维京,但是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安德·维京。翻译过来就是终结者的意思,恰恰与这位小英雄相符合。故事发生在未来,是一个让我们深不可测的东西。作者无尽的想象时我由衷敬佩。我认为安德是个天才而作者更是一个。

天才对于我们这种平常人来说根本感受不到。天才就像安德一样可以拯救世界;就像著作者一样可以塑造未来。可作者心声和安德的心声又是什么?他们的心口永远无法弥补的是被孤立。故事中安德处处是这样,也是处处被教官安排成这样。

像安德这样的天才就是怎样面对被孤立的?只有自己顽强起来坚硬起来独立起来,才能消除那些诽*欺凌与排挤。

天才终究是天才,他们会克服这种困难,他们会为自己的心灵而忍耐,世界也是一次又一次在他们手中挽回。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也感受不到被鼓励被欺凌。但是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我此生也无法体会的内容。它反而更加激励我,让我学会坚强让我学会足智多谋。安德是这样得以生存,更不是天才的我们难道不也是吗?

我像安德一样,我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承受更重的压力。这股压力可能会将纯朴善良的心地变得黑暗。但是我们依旧会崇尚这种纯朴的心灵。这就是人类与虫族不同之处。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虫族依旧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人类会忍耐思考与独立。可是独立这种本能只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

我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我们往往欠缺一种独立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独立意识往往意味着将被淘汰,道理人人都懂,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总有一天跌倒了你只能自己爬起来。培养独立性,就是培养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即使黑暗势力在强大,学会独立生存顽强与困难抗争的人也不会被击垮。就算那个人很普通不像安德是个天才,也没有阻碍他克服黑暗势力的决心。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6

《安德的游戏》这本书在我的大脑中记忆尤为深刻,因为家中有这本藏书,而且去年寒假时,我也去电影院看了这场电影,尤其是妈妈的唠叨让我不得已记下他,安德—这个男孩,妈妈总说“真正高智商的孩子不是 在逗动物玩,而是利用的自己的高智商如何在一层层关卡里脱颖而出拯救地球,为了战斗在努力掌握高科技,想想你自己,把高智商运用在哪儿了?”.我双手捂着自己的耳朵,不愿听妈妈这些话。

夜晚,当我静静躺在床上时,我的大脑中就会出现安德,我好崇拜安德,喜欢这个和我年龄一样的小男孩,他的智力、手段、胸怀把我深深吸引了,他勇敢的精神都是让我学习的。在他的时代,他是如何让成为一名 领导地球战士、抗击强大的虫族进攻的统帅 ?书中安德有哥哥和姐姐,他们三兄妹的都很聪明,姐姐善良和温柔,哥哥凶狠和野心,弟弟安德刚好中和了姐姐和哥哥德性格,被送 往太空中的“战斗学校”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玩游戏——这就是科幻部分吧。实际上就是培养他的心理,磨练他的心志,看能否吃苦耐劳。

在学校里安德很恐惧,孤独,没有朋友,没有温情,没有灿烂的微笑,只有同学欺负、挑衅,他就忍耐,但忍耐是有极限,在被逼无奈、为了生存的情况下,安德利用自己的高智商将挑衅他的同伴打死。可是他也很内疚,因为他不想任何人受到伤害,他克制自己的勇猛,帮助同学,最终赢得同伴的拥护。我也想学习安德,到安德的世界,成为一名向他一样勇敢的人,敢于同破坏地球的虫族作斗争。

我也认识到自己的性格里面存在一些需要学习的东西,缺乏耐性,做事马虎。我特别喜欢养小昆虫和动物,也很有爱心,只要我要坚持做到去掌握和熟悉这些昆虫和动物的习性和特征,这样我就与安德一样,当地球有灾难时,我也能拯救。

社戏读后感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7

书是人的精神粮食,人的智慧结晶,人的一生中终会遇见各式各样的文字,而我近期阅读的书是《安德的游戏》。

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安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人类与外星生物虫族大战的指挥人,其实他才十几岁,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消灭虫族,炸毁了他们的星球。

本书刻画了少年安德厌恶暴力的形象,与哥哥彼特的残暴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安德明明是善良的,但他却不知不觉杀害了亿万生灵。此书让我对人的潜力感到敬畏,对生命成长的变化感到惊奇,也使我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环境对成长的影响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此书情节跌宕起伏,新奇的想象,令人沉浸其中,又能从书中发现些关于成长的魔力:一个善良的、敬畏生命的人,也许在无意识下使无数生灵逝去,而少时残害生命的人,也有可能拯救百万人的性命。

使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安德与彼特,一个是在地狱的天使,一个是在天堂的恶鬼。安德发现自己刚杀死了亿万虫族而感到万般痛苦,且当他知道自己刚命令处于劣势的'飞行员,在得到自己命令后,不顾一切地冲入百万虫族飞船之中,而心痛不已。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命令飞行员冲向死亡。他明白这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同胞,却还是因抵不过自己内心的自责而变得颓废。

后来他发现虫族女王还尚存,不过未孵化,还能与自己交谈。于是他带着这个还未孵化的虫卵穿梭于一个个星球间,他想赎罪,想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让它孵化。

安德是一个战术天才,也是个善者,他终以赎罪者的身份,讲述了虫族的愿望和善良。

在我们的生活中,固然也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一部分得到了他们应有的待遇和帮助,而另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则未得到帮助,甚至被歧视。

此书令人沉思,天才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愿天才都是善者,都能在尽自己之力后得到公平待遇。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8

有一种精神叫做“用心”,有一种力量叫做“坚持”,有一种成长叫做“独立”,这是《安德的游戏》给我最深的感触。此刻我非常感激老师的推荐,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科幻小说。

美国著名作家奥森·科斯特·卡德的名作《安德的游戏》,深受地球人的喜爱。主人公安德·维京由于家族出色的战斗血统,6岁就进入战斗学校学习,9岁由于成绩优秀,当上了站队长。训练中安德表现出超凡的作战天赋,让学校领导对他刮目相看,让同学对他佩服无比,很快被晋升为舰队长。在教官布置的一次次打虫族的模拟游戏中,安德勇敢无畏、沉着冷静、大胆仔细的带领整个舰队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当游戏中的虫族全部被消灭的时候,教官才告诉安德那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游戏,那是真实的战争,而他已经成为了英雄。

书中的安德在面对教官一次次刁难,从不退缩,从不放弃,一直坚持着,努力再努力,用心再用心;在面对战友的羞辱与挑衅,不屈服,不顺从,用自己的力量反抗。就像面对比自己年长、高大、壮实的战友邦佐的威胁,安德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利用自己的机智打败了邦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故事的最后,当安德知道那一次次的游戏都是真实的战争,那每一次被牺牲的战舰上都是自己的战友,那每一发子弹射杀的都是每一条生命的时候,安德精神崩溃了。无法直面自己是战争狂人的事实,无法想象自己的双手杀戮了多少生命,有一段时间安德每天象植物人一样生活着,他拒绝思考,拒绝交流,当自己的灵魂已经死亡,苟活着的只是肉体而已。

然而让我最佩服的是安德是坚强的,不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安德都是坚强的,安德走出了植物人的状态,他开始反思,每一次的模拟战争中自己是不是可以考虑的更全面,更仔细,减少牺牲,减少杀戮。是不是可以通过互相谈判的形式,与虫族和平共处,共同努力为虫族寻找一个新的家园。安德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全部写进了书中,让后人了解人虫大战的真实情况。还带着那最后的一枚虫茧遨游在宇宙中,为虫族找个适合的家。

这本书富有超凡的想象力,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入目三分。我喜欢书中勇敢、善良的安德,也喜欢神秘的虫族。

第五篇:安德的游戏影评

安德的游戏影评 安德游戏的世界观,除去虫族入侵与人类反攻这一大背景外,其它重要设计在电影中都表达得有点过于仓促和潦草,至少对非原著读者缺乏足够说服力。比如人类的星际战争为何要如此依赖一群心智未熟的孩子?“安德”为何自一开始就如此倍受关注,与众不同?安德为何对自己身为“老三”的身世耿耿于怀?他与兄长彼得及姐姐华伦蒂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牵扯与羁绊?安德又是如何在严苛的环境与不断的挫折中步步成长,从一个在零重力教室里打斗的少年一跃成为最高舰队指挥官的?由于时长限制,电影几乎都没有给出清楚交待,在叙事逻辑上自然也难以构建起强力的支撑。不过当观众的思维通路对这些语焉不详的部分自动补完并默认放行的话,电影在视觉冲击及情绪感染上的出色便开始展现光辉。必须承认,无论零重力战斗教室的独特设计,亦或者最后大战的恢宏壮阔,都让人眼前一亮,而最后一刻的反转,也的确能让第一次进入这个故事的人感到惊诧,进而陷入思考。

当然,作为一部以太空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即便连最苛刻的观众也会承认,电影关于战斗的描写充满了想象力与史诗感。看到安德在操作台上带领自己的团队,指挥千军万马,那种挥斥方遒,弹指间灰飞烟灭的气势,举手投足都充满了优雅美感。安德如同一位交响乐团的指挥大师,整个战斗仿佛变成了一场华丽乐章,在不断变奏中走向华丽高潮。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与段落,对于那些曾心怀将军之梦的少年而言,就是梦想成真的时刻。

还有另外一种情绪贯穿着整部电影。从始至终,沉重的压抑感在电影中强势横亘。这种压抑自原著而来,前期是安德不断地自我怀疑与挣扎,是面对强势者霸凌时的无奈反抗与疯狂失控;中段是在心理游戏与梦境中的彷徨不定;到了终局,则是在突变中将电影前100分钟所缓缓堆积的理智与情感都摧毁殆尽,最终胜利的喜悦却以少年主角的悔恨和泪水作为句点。少年发现了成人的欺骗与残忍,而为他拭去泪水的,却是异族锋利的指尖,何其讽刺。

《安德的游戏》为观众提供了两个维度的视角,孩子的游戏与成人的战争,当二者合而为一,孩子意识到他们的游戏原本是最残酷的战争时,或许曾经的传奇英雄,激动人心的战争,都会在现实面前显得虚幻与空洞。而回归现实,所谓的虫族其实也是我们的各种所谓“敌人”,国家的,民族的,派系的,个体的,如何去揣度他人的恶意,是否要先发制人,是否要将丧失抵抗的对手一再打击,甚至将其置于决绝死地,这是电影提给每个人的疑问,却并不赠送正确答案。这个世界,有人反思战争,也有人鼓吹仇恨,崇拜杀戮与铁血,对人类的最大伤害,一切惨绝人寰行为的主使者,从来不是什么心怀叵测的天外来客或神秘异族,那些双手沾染鲜血,打磨武器,并赋予杀戮美名的,分明就是我们的同族——人类。而那样的基因,就深植在你我及万千人的身体里,只不过他与善共存,彼此争夺,选择的权力,就紧攥在每个人的手里。

下载从《安德的游戏》看如何与外星人沟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安德的游戏》看如何与外星人沟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德的游戏[五篇]

    昨晚看了电影《安德的游戏》,电影中的情节确实很让人震撼。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安德与虫族的交流。当地球上的指挥官等都在想着要打败虫族的时候,只有安德却以这样胜利的方式......

    《安德的游戏》影评

    《安德的游戏》影评 《安德的游戏》是根据一部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人类已步入太空时代,但却在短短数十年间遭到一种外星生物——虫族的两次袭击。在“第二次入侵”中,人......

    观《安德的游戏》有感

    观《安德的游戏》有感 观《安德的游戏》有感 “看来,我们现在只有找世界各地天资聪颖的儿童来战胜虫族了!” 现在,是21世纪的人们无法预知的未来,地球遭遇了两次虫族的入侵......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4篇

    篇一:安德的游戏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受就是爽,那种刺激惊人的战斗场面,奇异逼真的太空画面,令人赞不绝口。特别是跟虫族的模拟打斗场面,那感觉真如穿梭在星球般神奇,令人赏心......

    安德的游戏之读后感

    杀戮.毁灭.人性-----《安德的游戏》作为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没有欢乐,没有所谓的嬉闹,而代替着一切的的只有无休止的训练。无论是在最初阶段的地面训练,还是在之后的太空......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安德的游戏》一部听起来挺幼稚的电影,如果在中间加个词语,安德的生存游戏,这个题目听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最开始,安德在普通军校中,凭借个体的超强的思考......

    安德的游戏读书心得

    《安德的游戏》读书心得《安德的游戏》算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挺郁闷的——它应该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一天下午,手头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拿起来岁......

    安德的游戏好看观后感

    安德的游戏好看观后感星期三晚上晚自习的时候我校组织学生在教学楼前看露天电影,电影名字是《安德的游戏》。这是一部科幻片,奥森·斯科特·卡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未来,当时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