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做好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
县委督查室: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乡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合理安排,抽调专门人员,做好蔬菜销售期间产品安全工作,现将我乡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蔬菜种植情况
今年我乡共种各类蔬菜XXX万亩,其中:设施蔬菜XXXX亩,设施蔬菜品种主要以彩椒为主(其中红苏珊XXX亩,美梦XXX亩,娜拉XXX亩),菜花XXXX亩,架豆XXXX亩,圆白菜XXX亩,旱地大葱XXX亩,此外还有大白菜、胡萝卜等杂菜XXX亩。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落实责任到人
为了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政府乡长XX任组长、主管农业副乡长XXX任副组长,农业、财政、派出所、司法、水利、林业等部门领导任成员的农药残留检测和蔬菜安全运销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紧密配合,协调联动,重点抓好蔬菜安全生产、蔬菜检测、农药监管等工作。
三、加大宣传,强化培训,做到安全生产
一是在蔬菜生产季节,邀请农专教授分别在XXX村举办无公害蔬菜技术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6期,参训人数达XXXX人,1
发放培训材料XXXX份;从蔬菜田间生产管理到销售整个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每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出现的病虫害,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指导,提高了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和品质。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和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在各蔬菜种植村、蔬菜交易市场处,广泛宣传使用高毒农药的危害性,提高了农民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认识。三是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公开举报电话,强化农药市场监管,严防不法农药经销商出售高毒农药,一经发现严格查处,为全乡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强化措施,配齐设施,严把质量关
一是制定蔬菜检测实施方案,并向各蔬菜种植村下发蔬菜质量安全检测通知单。二是成立蔬菜检测站,配齐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乡蔬菜检测站配有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恒温水浴加热锅等蔬菜检测设备1套,可满足我乡所销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任务。三是由XX名农业技术员驻村,逐车检查检测农药残留,对检测合格蔬菜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真正做到了一车一检,确保了该乡外销蔬菜质量安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目前,我乡蔬菜销售逐步进入高峰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乡地处偏远,山大沟深,客商相对较少,菜农主动送检意识不强。为了在蔬菜销售高峰期确保我乡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农业田间管理,继续抓好蔬菜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突出抓好杀虫灯、防虫网等新技术试验工作,减少农药使用量。
2、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农药使用监管力度,扩大蔬菜监测覆盖面,增加抽检数量,为蔬菜安全销售提供保障。
3、搞好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和“一站通”的网络优势,大力开展蔬菜产品推荐,促进网上销售,实现农业生产销售双丰收。
2011年XX月XX日
第二篇:白银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汇报11.29
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汇报
(2010年11月29日)
省政府考核组:
2010年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情况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2010年,我市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政府下达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8大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各县(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创建长效监管和无缝监管工作机制,着力构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新防线,使我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杜绝了重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措施到位,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推进。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量大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各行业、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必须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
今年是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质量提升年”,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质量振兴的第一年。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除了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签订目标责任外,还专门召集县(区)政府和19个部门对我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进行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全市质量振兴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及其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各方联动,切实做到“三个形成”:一是形成共识。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形象”的共识。要抓住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形成合力。全市要形成“政府重视质量、部门监管质量、企业提升质量、社会关注质量”的工作合力。通过各级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广大企业严格自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有效促使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水平;三是形成声势。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群众投诉等的宣传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个个参与、全体支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舆论氛围。
(二)加强领导,严格细化工作目标任务
为了加强对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兴市工作的领导,2006年和2007年我市就先后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14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产品质量安全和质量兴市领导小组。今年,市上和各县区根据人事变动,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各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质量兴市”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质监、卫生、工商、农牧、商务、食药、建设等部门把部门工作职责和安全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市政府在对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结合我市实际,根据国家和省政府“质量提升”、“推进质量振兴”的要求,制定了《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和《市质量兴市活动目标责任书》,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兴市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分别细化为11大类42项指标,年初分别与5个县(区)政府、7个职能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并建立了对各县(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进行年中督查、年底考核的工作机制,实施严格奖惩,进一步推动了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兴市工作。
(三)强化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各职能部门通过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开展“质量月”、“3〃15”、“质量和安全”法律知识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进乡村“四进”和“红盾护农”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宣传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兴市”活动取得的成效;宣传质量管理先进、产品优良、品牌知名度高的典型企业;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违法企业和单位,形成对违法分子强大的震慑力,增强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激发了全社会参与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兴市”工作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2010年全市新闻媒体报道相关信息206条,录制“优秀企业谈质量”电视节目16期,白银日报刊登相关稿件22篇,散发各类宣传册400份,宣传材料18万余份,编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兴市、县(区)工作简报32期。
二、多管齐下,部门联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我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政府督查、部门检查、企业落实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中突显了“四个到位”:一是排查摸底到位。为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对全市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产品又认真开展了调查摸底,为进一步做好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行动谋划到位。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确保了工作的有序推进;三是组织指挥到位。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直接参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目标责任督查、考核,并多次深入一线,实现靠前指挥,形成了高规格、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综合协调到位。各县(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对监管工作进行了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坚决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真正做到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全面实现。
(一)职能部门工作成效显著
1.质监系统加大了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力度,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方针,做到管、帮、促结合,实施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一是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引导、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甘肃名牌产品的评选,年内新增甘肃名牌3个;二是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支持“三农”,使靖远“小口大枣”成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零的突破;三是加强了企业素质提高的基础工作,在全市80多户企业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培训,使65户企业的850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获得了相应资质;四是推行“四图合一”、“三员四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摸式,严格落实“产品限区域销售卡”、定期巡查回访、添加剂使用备案和“公示栏”制度,确保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食品加工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五是建立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了3次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查处和消除了一批事故隐患,保证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全年未发生一般事故以上的安全事故。六是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全市枸杞、早酥梨、荞麦、西甜瓜、良谷米、羊羔肉全部采用甘肃省地方标准种植、养殖;七是鼓励主要工业企业产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16项,使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的采标率达94.1%;八是全市集贸市场配备公平秤46台(件),配备率达100%,并免费检定固定摊点在用计量器具;九是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228人次,检查企业及作坊621家,查处行政违法案件70起;十是分阶段开展了以脱水菜产品灰分超标、纯净水产品微生物超标、酱油和食醋产品以次充好、乳制品产品严控“三聚氰胺”、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
2.卫生系统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全面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对学校、建筑工地、食堂等易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场所的监督预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8项工作制度。针对“三无”食品小作坊生产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加强对白银市熟食品定点加工基地的管理和规范,目前加工户入驻率达72%,熟食品销售网点布局170多个,解决就业岗位692人。同时,针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2008年问题乳粉彻查,肉制品、豆制品等熟食品专项检查,对旅游景点、“农家乐”、建筑工地食堂、学校食堂、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单位专项整治工作。
3.农牧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执法,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积极开展例行检测。它们配合农业部农药残留例行检测蔬菜、水果共计取样35个,畜禽水产品共计取样35个。配合省农产品检测中心、武威市检测中心对我市畜、水、农产品的例行检测;二是在靖远、景泰、白银区和平川区建立了以瓜果菜为主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检测点20个;三是以国家禁用农药和生产中常用的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主要检测对象,筛选出15种农药进行抽检,共抽检瓜果菜等25种作物656个样品,合格率为99.4%;四是适时开展了农药市场、种子市场以及生鲜乳、饲料、兽药、水产品、动物卫生等的监督和管理并利用多种媒体,在种子购买使用 高峰期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种子法律法规,传授识假辨假知识,为农民朋友服务;五是积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开展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培养出了靖远三滩脱水菜厂等一批走出国门,带动农民致富的典型。由此,从根本上保障了食品原料的安全。
4.商务系统狠抓定点屠宰企业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注重建立完善生猪进场验收制度、台账管理制度、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实现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100%。严格按照上市肉品“两章两证”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开展市场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30人次,依法捣毁和取缔私屠滥宰窝点2个,查处不合格肉品540公斤。同时,对肉品经营户实行定点屠宰“放心肉”标示牌管理,肉品上市实行专用车统一配送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各肉品批发、经营门店和集贸市场的肉品经营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台帐制度,落实了责任制,使用肉品批发、零售的经营管理日趋完善。
5.工商系统立足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新特点、新变化,在总结全省食品安全现场会推行的进销货“一票通”台帐的基础上抓热点、难点,大胆创新机制。一是实施食品质量准入制度。在全市食品经营户实施以“一票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准入工程”,要求批发户必须向供货商、生产商索取“三证”、“一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建立进货查验制度。严格检查验收进货的每个批次食品质量,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场、上柜,并在各大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设立《食品质量公示栏》,每日公示食品质量信息,指导群众安全消费。对米、面、油等重要食品实行“协议准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进货制度,确保货源清楚,正当合法;三是实施食品质量监测制度。充分发挥监测车、监测箱的流动快速监测功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申诉、举报和日常巡查发现食品质量比较突出的问题,及时查处违法经营食品案件。按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的规定,制定完善的食品质量监测计划,对重点抽检的食品种类、数量做出统一规划,统一检测;四是实施问题商品退市制度。督促、指导、帮助大中型食品销售企业配臵和完善自检自测设备,对有关农副产品及时进行自我检测,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工商部门报告,依法进行处理。对日常检查和检测中发现的假冒伪劣、不合格食品,坚决清退出市场,对同批次的食品再同时撤柜下架,就地封存或异地扣押;五是开展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整治。狠抓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准入管理,严格依照法定条件核准主体资格,按照注册程序审查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前臵审批文件,依法开展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年检工作,对许可证失效或者登记事项变化的食品经营企业依法进行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六是开展针对节日市场专项整治。根据我市作为游泳城市的特点,以会宁、景泰等地为重点,加大了“五〃一”、“六〃一”、“十〃一”等黄金周旅游市场、儿童市场暨重大节庆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七是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以农村集贸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农村流动食品摊点、小作坊、小商店等为重点对象,以米、面、油、盐、酱等群众日常消费品为重点品种,开展了多次针对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同时,按照工商总局“六查六看”的要求,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突出属地监管,实施“网格化管理”,将管理辖区划片分段,并将每一网格内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实行“定人、定时、定责,包管理、包执法、包服务”的日常监管模式,加大食品市场巡查力度,规范和查处违法经营食品行为。
6.食药监管系统以确保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新机制,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责,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流程。先后制订了餐饮业、快餐店、小吃店、食堂许可标准和饮品店许可标准(试行),制定了餐饮服务许可程序及流程图,全市已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1198家,变更14家,现场年审300余家;二是探索开展保健食品经营准入和化妆品监管,对符合条件的103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和个人出具合格证明,由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解决了保健食品经营资格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化妆品监管机制,在全市化妆品经营企业中开展化妆品进货渠道、标签标识、产品合格标记、仓储条件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三是全面开展餐饮服务日常监管。制定了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食堂、饮品店的监管标准和要点,印制了相关执法文书并组织三个检查组,分片对白银城区及五个乡镇的餐饮业开展拉网式检查,登记基础信息,为以后的餐饮服务监管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积极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量化分级单位评审工作。五是努力提升餐饮服务食品从业人员素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000余名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取得了健康体检、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办理管理岗位、特殊岗位培训合格证1200余张。与此同时,它们突出重点,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和保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专项整治工作,促进了食品、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
2010年,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共涉及8大类29项,这些目标任务已全部实现:一是培育甘肃名牌产品7个,已通过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审的产品6个。开展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活动的企业7个,有6个企业通过了评审;二是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共1015批次,合格率达91.7%。重点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83户,后处理整改率达100%。4户“3C”认证企业100%取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141户100%取证;三是农、畜、水产品例行监测8次(监测品种1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自检12次(监测品种10个)。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安全专项检查5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食品生产企业共111家,取证率达100%,食品流通单位5241户,取证率达100%,餐饮服务单位1202户,取证率100%。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无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已被全部取缔。全市111家食品生产企业和13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均已建立健全并执行,食品安全专(兼)职人员配备率达100%。市、县城区内的食品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全部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帐 “一票通”制度,各食品批发单位还全部建立了销售台帐。各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并实行“一票通”制度。集体食堂和市区的餐饮经营单位都已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全市共有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生猪定点屠宰场8家,市、县城区内生猪进点屠宰和检疫率均达到100%;四是特色农产品生产采标率达100%,主要工业企业采标率达94.1%;五是全市集贸市场公平秤配备42台(件),其配备率和检定率都达到100%;六是特种设备定检率完成100%,各县区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档案253家,监管设备3273台。建立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了3次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和1次压力容器光气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活动;七是政府、部门、企业三者产品质量、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已经建立,市政府对“质量兴市”工作高度重视,每年将其纳入对县(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市政府分管领导和政府督查室负责人亲自带队参加对年终的目标考核工作。
(三)几点重要收获
一是通过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近几年来,我们抓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紧紧围绕“调整抓特色、龙头抓企业、示范抓园区、基地抓规模、质量抓品牌”的工作思路,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着力建立优势产业带,走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并重的路子。我们制定出了种植、养殖、综合性农业地方标准53项,建立了靖远羊羔肉养殖,会宁良谷米、荞麦种植,景泰枸杞、早酥梨种植,平川西甜瓜种植等各具特色的国家和省级农业示范区,创出了叫得响、打得出的甘肃条山集团早酥梨、黄冠梨,甘肃西北大磨坊小杂粮、苦荞茶,景泰玉杰公司枸杞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为了推广白银的经验和做法,今年7月中旬在我市景泰县专门召开了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现场会,我市的市、县质监局分别向大会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是通过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了我市质量振兴之路。为了提高我市产品质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产品竞争力,我市对企业抓技改、搞研发、创名牌工作实行资金、政策倾斜,制定实施了《市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鼓励、扶植企业争创品牌。
三是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实现了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稳步快速发展。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资金投入逐年递增。2008年各级政府用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兴市的经费达300多万元,2009年又投入了500多万元资金用于食品、农产品、药监、疾控等基础设施建设、检验设备的配臵和名牌产品的奖励,2009年仅名牌产品的奖励就达44万元。今年,为了更进一步支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市政府专门将黄金地段的15亩地以政府划拨形式用于市质监局建设检验检测综合实验楼(该地段每亩地商业价值约100万元左右,仅此一项,市政府就支持了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费用接近1500万元)。
虽然我市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够平衡、执法力度不够大、监管信息不够畅通等问题。为此,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分析总结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部门、企业责任,突出重点,统一部署,综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深入推动我市质量振兴工作。
第三篇:百色市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汇报
百色市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切实加强动物屠宰检疫和动物产品储藏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桂牧发[2012]32号)、《关于配合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病死猪”犯罪破案会战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桂渔牧发[2012]23号)等文件精神,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全力部署整治工作,确保我市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和动物产品储藏检疫监管工作
1、制定方案,落实责任
市、县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层层制定整治方案,落实经费和人员,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各阶段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做好前期准备和动员部署工作,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制定了16条屠宰检疫监管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横幅标语,各县监督所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增加了横幅标语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各县(区)积极组织印制了宣传标语,张贴横幅,在各定点屠宰场和集贸市场粘贴悬挂,并将自治区印发的宣传挂图张贴到每一个屠宰场。田阳等县还召开全县屠宰场负责人和乡镇兽医站长会议,进行专门培训和部署。据统计,全市共张贴标语2068张,拉挂横幅86条。
3、调查摸底,掌握情况
各县区局组织人员开展辖区动物产品储藏场所调查摸底工作,并进行登记造册。对辖区动物产品储藏场所的冷冻动物产品进行查证验物,规范储藏经营行为,严格检疫监管工作。经查,我市有5个县区有动物产品储藏所,共有21家冷冻库,主要储藏的产品有鸡、鸭胴体及其支解产品,均由外地屠宰企业提供,都凭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标志入库,同时未发现有储藏病死动物产品的违法现象。目前,我市冷冻产品储藏场所均得到有效监管。
4、强化承诺和告知工作
各县(区)结合打击病死猪行动,及时给辖区内定点屠宰场发放屠宰检疫宣传告知书,与屠宰场签订定点屠宰场签订动物防疫及产品安全承诺书、责任书。与动物产品储藏冷库业主签订责任状,发放告知书,切实履行告知义务,监督业主建立出入库台账,凭证经营,严禁储藏未经检疫合格动物产品行为。
5、开展自查,抓好整改
各县区组织人员督促定点屠宰场和储藏动物产品的冷库业主开展全面的自查,组织全面排查,对检查发现不符合动物检疫、动物防疫条件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限期督促整改。
6、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目前我市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监管专项整治行动已经进入集中整治阶段。从2012年3月13日开始,我市抽调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分成4个检查组,深入12个县(区)县进行监督检查,对确保全市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养殖环节和兽药监管,确保肉食品安全
1、强化养殖环节监管。根据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制定的《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监管方案》要求,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督管理。一是对全市规模场进行造册登记,于今年2月底前完成了1415个规模养殖场的摸底调查和登记造册;二是指导监督各县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分级监管,一级监管每月检查2次以上,二级监管每月检查1次以上;三是监督县区实行技术干部与规模养殖场联系制度,督查每个场是否落实一名技术人员负责动物防疫监督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监督指导规模养殖场建立动物防疫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场杜绝使用违禁养殖投入品和非法药物、执行休药期管理、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据统计,今年1-3月全市共监督检查规模猪场411个、鸡场557个、鸭场218个,出动人数1411人次;四是养殖场签订畜产品安全承诺书,全市上半年共签订承诺书420份;五是开展规模猪场的“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检测,1-3月份全市共对89个规模猪场开展检测“瘦肉精” 320份,全部阴性。六是积极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工作。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认真开展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规模养殖场防疫条件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加强兽药监管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加强对兽药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对兽药经营和养殖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我市 3月份开展了“3.15”打假行动,结合农业部关于开展2011年第八第九批假兽药行动的通知,对兽药经营企业进行清查假劣兽药和违禁药品,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170人次,检查兽药
经营企业589个、养殖场850个;四是积极开展兽药GSP认证工作。我市兽药GSP工作进展比较滞后,3月份受到自治区通报批评。2月13日-15日,区局药政处陈洪副处长亲自带队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并深入隆林、西林、凌云等有空白乡镇县区进行督查指导。我市为此专门召开兽药GSP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各县区按照原来计划对兽药经营企业再进行培训和宣传,发放告知书,下达整改意见,争取完成3月底前完成辖区内兽药经营企业的的评审工作,消灭空白乡镇。五是加强监督检查。3月13日至20日,我市组织4个工作组对各县兽药GSP工作进行督查,进一步推进各县开展好兽药GSP收尾工作。通过督查,各县区高度重视兽药GSP工作,全力推进,进展比较顺利,预计4月前全面完成任务。目前,我市已经没有兽药GSP空白乡镇的县区。
三、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工作
为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执法。我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加强对《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动物检疫队伍和动物卫生监督队伍的业务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平时加强对执法人员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队伍纯洁,执法公正。
百色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华阴市蔬菜协会工作汇报
华阴市蔬菜协会工作汇报
首先,我代表协会的全休会员感谢各位领导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们蔬菜协会的现状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蔬菜协会简介
华阴市蔬菜协会是在我市农牧局的批准下,二00六年4月报市民政局审核,于2006年5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注册会员43人,现在发展到118人,会员涉及我市二镇一办15个村,协会下设“三部一室”,有技术服务部、物资供应部、信息服务部和办公室。主要种植蔬菜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芹菜、礼品西瓜和草莓等经济作物。2012年种植人均收入8500元,较其它种植户收入高出15%。
协会从成立以来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科协的引导下,成功引进新品种蔬菜12个,如金棚西红柿、日本长野西芹、蟠桃圣女果行等;推广应用新技术5个如:温室大棚卷连机、温室大棚滴灌技术等。协会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有力的带动会员学习科学、用科学,提高种植技术,增加经济收入,同时,通过一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主导产业的形成,如现在以甘头村为主,带动坡上村、城南村种植的大棚香椿,如今打出了品牌,一棚香椿的收入达到3—5万元。南严村的圣女果是供不应求,每棚的效益3万元以上。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1、硬件建设
为了方便宣传和配送物资,购进面包车一辆5万元;数码相机2100元;笔记本电脑两台9500元、台式电脑一台4500元、办公家具一套5900元。共计72000元。
2、技术培训
今年根据农时举办八期大型培训,聘请专家和租赁场地费用每次3000元,共计24000元。
3、宣传资料等费用18000元,人员工资5人每月1000元,至8月份共计40000元。
4、购进投影机及配套设施8000元,至目前进村宣传放映120次,每次费用100元,共计12000元,5、购进农业科技宣传碟片1000套,每套58元,共计58000元。
以上合计共计206000万元。项目资金共计20万元,超出部分由协会下设的荔民公司承担。
以上汇报,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附件1:
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 益,全面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本企业承诺如下: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质量技术监督法 律法规。
2、持续保持发证时的生产条件和检验能力。
3、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 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要求。
4、严格执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检验原始记录完整齐 全。
5、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标注工业产品生产 许可证标识。
6、在经营活动中不故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7、不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变造生产许可证证书、标志和编号。
8、不违反产业政策,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的生产设备和 工艺、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或建设国家严禁重复投资建 设项目。
9、保证生产的产品单元和规格型号不超出取证时产品 范围。
10、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及时向市质监局报告并及时提 出换证申请。
11、按规定及时提交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内容 真实可靠。
12、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抽查,日常巡查 等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