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
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一般说来,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以下各个方面: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授权)、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绩效)、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财务行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治)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等范畴。
2.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
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分析方法
具有两个方面特征:其一,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大多数分析方法是众多社会科学共同使用的方法,例如,逻辑分析的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等等,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统计的方法等;其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行政管理学使用的分析方法常常是交叉、交替和混合使用的。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1.逻辑分析方法2.法规分析方法3.历史分析方法4.实证分析方法5.规范分析方法6.比较分析方法
7.系统分析方法8.生理分析方法9.心理分析方法 10.资料分析方法 11.案例分析方法 12.量化分析方法 13.模拟分析方法 15.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广延性所决定
2.实践性——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
3.系统性——政府是一个按照一定法则建立的、有着一定结构和序列的组织系统,其管理功能和行政活动或行政行为是按照一定法则相互联系开展的,进而产生整体效应。
4.技术性——建立了众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科,并形成了方法论
方面的综合优势。
5.发展性——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二)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从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2.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3.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研究领域上各异的两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一)现代行政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政职能扩展。
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条件下,国家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采取行政行为的自主权力。上述行政观念的变化,使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造成了行政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big government)。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序化”行政现象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谈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
3.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重视社会目的;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二)现代行政精神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主动进取。
只有那些锐意进取的政府,才有可能获得国民的支持,进而获得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优势。对政府而
言,主动进取意味着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意味着重新选择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意味着制度创新。
2.追求卓越。
作为一种行政精神,所谓追求卓越主要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3.创新发展。
成功的政府无不强调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将创新发展奉为政府乃至国家、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早期行政研究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二位美国人威尔逊和古德诺。这一时期是指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到科学管理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行政管理学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而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
行政学的产生是在四种理论的基础上或直接促进下发展起来的。这四种理论是:
第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第二,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
第三,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
第四,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以美国人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标志,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这一时期提出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理论范畴、管理原则、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规范,基本形成了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使之成为一门领域广泛深入、内容丰富充实、作用独特卓然的独立学科。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对这一时期一大批研究者的各种管理理论的总称或概括,其中以美国人泰罗、法国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德国人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最具代表性。
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着如下:
1.怀特——《行政学导论》1926
2.威廉·魏洛——《行政学原理》1928
3.约翰·费富纳——《行政学》1946
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以艾顿·梅奥(Elton Mayo)1933年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为标志,到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崛起之前。这一时期是行为科学一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盛行的时期。
西蒙——决策理论学派
1947年出版了他的成名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
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的行政观:
第一,传统的行政研究所提出的一些行政原则只不过是一些“行政谚语”,因为他们的研究不够科学。第二,必须区分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区分政策与行政。第三,行政管理学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个科学相通,都应以事实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第四,正确的概念工具是建立科学原则的基础。第五,研究行政行为必须重视借鉴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的发展。第六,决策或决定是行政行为的核心问题。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60年代初,没有明显的标志,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发表于1961年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为启端。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y)和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现象和现实、尖锐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公共管理及时和有效地加以应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应运而生。
五、发展时期
关于这一时期的情况,我们与最后一章合并讨论。
六、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与现状
在漫长的封建发展史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相对完善的封建行政管理制度,其中尤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行政体制、官吏制度和监察制度见长于世。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却是从西方国家引进和借鉴的。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关于公共行政的研究也相应呈现出了某些后发展的特征。其中,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第一,自80年代中期行政学的教学和研究得以恢复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以加速度的节律迅速发展,表现为学科体系、学科分化、应用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入,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领域开始触及世界公共行政研究的某些前沿问题。
第二,尽管我国的公共行政研究发展迅速,但是,应当看到,迄今为止的许多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明显不够,尤其,我们还缺乏依靠自身的力量开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理论研究意义的命题、课题、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一个问题,在于“本土行政”受到重视的程度严重不足,以至于无法建立提出和形成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所必须的坚实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实际上是指作为国家公共权机构一部分的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在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中,这种基础由两大部分构成:
其一,经由宪法、法律以及政治传统、社会习惯合法认定和授予的政府行政职能。
其二,政府在名义上享有、在实际上行使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
二、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在通常情况下,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是这种行为的主体。
从名义享有公共行政权力和具体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角度分析,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又可以分为四种:
1.政府
2.政府行政机关
3.行政首长
4.政府普通公务员。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经济性组织
2.社会性组织
3.政治性组织
4.教科文组织
5.新闻性组织
6.公民
三、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1.行政立法、行政司法、行政管理法规。
行政立法是行政国家兴起以后比较常见的一种行政现象。它是指政府依据立法机关授权而自行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效力等同于立法,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委任立法,即立法机关委托政府制定和发布
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委任立法是行政职能扩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二是管辖立法,主要指依据政府职权而订立的规章制度。
行政司法则是指行政机关兼掌一部分审判事务的行政现象,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行政法规适用、行政机关熟悉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纠纷或事件。
行政管理法规简称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行政法规范性的文件的总称。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自主性行政管理法规;(2)执行性行政法规;(3)补充性行政管理法规。三种情况都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第二篇:行政管理
集团门卫制度出、入厂门须知
(1)集团公司员工进出本公司大门,必须佩戴员工证,否则门卫有权纠正,对未戴员工
证的员工进行登记后,方能允许进出公司,并按有关规定罚款处理。
(2)外单位人员来公司联系工作,必须持有效证件,在门卫处进行登记后,方能进出公
司。
(3)所有进出公司的车辆(物资),必须接受门卫的检查,经同意后方能进出。
(4)进入公司的车辆必须听从门卫的调度安排停放。
(5)任何人未办理出门手续,不得携带物品出公司。
(6)上班时间内,公司员工严禁私事接待访友。
(7)外单位人员未经公司办理手续,谢绝参观、学习。
(8)严禁带小孩进出公司。违章的处罚规定
(1)本公司员工进入公司大门,未佩戴员工证,除按公司规定罚款外,无员工证员工应
立即到人力资源部补办员工证。
(2)外来人员,未经登记私自进入公司,一经发现,罚款50-100元。
(3)所有进出公司的车辆(含本公司车辆)拒不接受门卫检查者,罚款50-100元;态
度恶劣者,加倍处罚;逃避检查者,将按500-1000元重罚。
(4)进入公司的车辆(含本公司车辆)不听从门卫的调动安排、停放者,规劝后立即改
正,给予批评;行为极不配合、态度恶劣者,罚款50-100元;给公司正常生产秩序造成混乱、交通堵塞者,按200-1000元罚款。
(5)任何人未经允许私自携带物品出公司,按物品的正常价格五倍罚款,私自携带生产
物资出厂则视为偷盗,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性质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
(6)对违反以上各条规定的罚款,集团公司员工按有关规定处理;非集团公司人员的罚
款交集团公司或各单位财务部,并由财务部出具收据给被罚款人。
集团保安工作管理规定
保安人员担任集团公司的执勤和保卫工作,肩负着维护集团公司的合法利益、公司形象和生产工作秩序的重任。集团保安人员必须严格纪律,忠于职守,遵守下列各项规定:保安人员守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服从命令,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3)保守国家和集团机密,维护集团合法权益,向各种违法和损害集团利益的行为作
斗争。
(4)不准受贿渎职,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害集团合法利益。
(5)着装整齐,言行文明,礼貌待人。
(6)纠正违章,按章办事,不准刁难,不准打人骂人。
(7)对待违法犯罪分子,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要时,应有献身精神。
(8)密切联系群众,热心为群众服务。值勤规定
(1)接到单位(部门)负责人下达的岗位命令后,应明确命令规定的保卫目标、范围
和应承担的责任,按时到达岗位。
(2)到达岗位后,及时熟悉承担的保安任务;必要时,还要与所在地区公安机关取得
联系。
(3)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执勤开始与结束和执勤中发生的违法、违间事件,均应
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按完成任务的时间和事故处理的程序作好执勤记录。发生重
大紧急事件,除及时报告外,应立即采取控制事态的现场措施。
(4)必须牢记火警、盗警和直属上级领导等报警电话号码和无线通讯呼号,以备应急。
(5)严格交接班制度。下班不接,上班不离。交接班时,应明确任务和上班遗留问题。3 失职处罚
(1)在工作中对客户应礼貌执勤、文明执勤,应用文明语言,如因上述原因影响公司
形象者,罚款100元。
(2)外来人员、车辆、货物必须按规定统一登记,出厂时应检查,如发现漏检或不检
查者,罚款00-200元。
(3)保安人员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公司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处以
罚款、警告、开除,直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保安人员有权扣留任何硬闯门岗者,对因此原因造成厂区秩序混乱的罚款
50-100元。
(5)上班迟到者一次罚款50元,全月累计三次者予以除名;迟到时间超过半小时(含
半小时)视为旷工,一次罚款200元,全月两次予以除名。
(6)保安部人员严禁参与赌博,参赌金额十元以上(含十元),发现一次,罚款200
元,第二次予以除名。
(7)当班人员吃饭时间为30分钟,且不能离开执勤现场,如超过半小时,又离开执
勤现场,第一次罚款200元,第二次予以除名。
(8)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不服从安排者,视情节轻重罚款10-100元。
集团收发室管理制度收发工作是指对通过邮政传递的各类信函、汇票、汇款、报刊等的收发工作。2 收发工作要按以下样表实行登记制度。若收到集团员工的信件后应立即上板通报或通知收信人到收到室领取;挂号、汇款等应履行登记、交接手续。若收到集团的各类信件、报刊等,应立即交到集团办公室,并履行登记、交接手续。5 不准私拆集团公司的他人信件,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直至除名。违反上述各项(除第五条外)罚款50-100元。集团各单位设立收发室的,均按本制度执行。本制度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
集团接待制度集团的接待工作包括对内和对外的接待工作。
2集团的接待工作由集团办公室(或办公室下设的接待办)承担,主要负责日常接待工作。3 接待礼节
(1)接待人员在接待来访者时,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客人要热情,客人来访时,应站
起问候,并请客人到接待室交谈。
(2)若客人需要会见集团高层领导或有关部门负责人,则应先联系同意接待后,再将客人
请到指定的地点。
(3)接待人员在向领导介绍客人时,应说明客人所在单位、职务(职称)及姓名。在向客
人介绍领导时,应先介绍职位高的,职务相同时,应先介绍年纪大的。接待程序
(1)问明来客的身份、人数、来意、抵达时间,所乘交通工具是否要到站迎接。
(2)妥善安排需要接送、住宿的来宾。根据来宾的身份、人数、性别安排好住宿、伙食。
(3)待来宾住下后,前往问候并向其了解来访意图,商议活动日程。
(4)需要集团领导接见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安排好会见时间、会见地点和陪同人员等。
(5)实施组织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和领导完成与来宾的商议、谈判和合作工作,帮助安排
客人的参观学习。
(6)若是上级机关检查工作,还应安排好汇报会、座谈会等。
(7)为客人订购返程车船票,协助客人结算住宿帐目,派人送客。
(8)在接待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国内客人接待原则
(1)热情友好,态度诚恳,充分表现对来宾的欢迎和重视。
(2)细致周到。接待外地来访客人,应讲普通话,主动介绍当地的地理环境、住宿状况、交通状况;不要让客人有受冷落感,做好有关领导与客人见面的安排工作。
(3)认真听取对方提出的问题,通过合科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办好事务。
(4)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也不缩小问题。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敬请对方原谅。
(5)接待规格有高规格接待、低规格接待、对等接待三种。视客人的职位、来意和与集团的关系而定。外事接待原则
(1)集团在外事接待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对集团的介绍要统一口径。
(2)接待外宾应重实效,而不能只讲排场,铺张浪费。
(3)在接待外宾过程中,既要热情友好、服务周到,又不能崇洋媚外,奴颜婢膝。
(4)在接待外宾时,应新生他们的风俗习惯,以此安排外宾的住宿和日常生产。
(5)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要坚持内外有别,属国家和集团的机密不得与外宾谈论。
(6)对重要的外宾,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接待标准
按财务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决不准超规格、超标准接待。各单位、部门在各项业务接待工作中,应参照本规定执行。本制度解释权属集团办公室。
集团值班制度值班制度是根据集团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需要而制定。值班的范围。
(1)集团办公室(集团车队、集团保安部)
(2)摩托车一、二、三、四厂
(3)发动机一、二厂
(4)产销公司、新感觉公司、力帆进出口公司、新感觉进出口公司
(5)技术中心值班时间
(1)中午休息时间;
(2)下午下班后到晚上9点;
(3)董事长出国在外,值班时间是下午下班后到晚上11点。值班人员由各单位、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实行轮流值班。若当天值班人员有事不能值班,由本人在值班人员内协调换班,若本人换班有困难时,由各单位办公室协调值班人员。若违反上述规定和无正当理由不值班者,视其情节轻重,罚款20-100元。本制度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
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议制度
为了使集团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协调有序和高效推进,及时处理公司各种紧急重大问题和贯彻董事长指示,经研究特建立以下办公会议制度。开会时间:每月26-30日期间召开一次总裁办公会议,视会议研究问题多少,掌握在两小时以内,遇特殊情况,会议可提前或延后召开,也可以随时通知召开会议。参加人员:各位副总裁、总工程师、总裁助理、巡视员,当次会议有关的集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总裁指定出席的其他人员。会议主持人:由集团总裁主持。总裁出差时,由集团常务副总裁或总裁指定的其他副总裁代为主持。会务:集团公室负责会议召集、考勤、记录和拟定会议纪要。会议纪律
(1)应参会人员原则上得请假(出差例外),必须按时参加,不许迟到或路途退席。
(2)要研究的问题,必须在会前向集团办公室书面提出,会上一般不得提出新问题。
(3)会议作为执行性协调会,原则上不展开自由讨论。
(4)发言应准确精炼,不允许离题发言。
(5)不允许重复发言。
(6)会上研究的问题要作出明确的决定,并在当天会后记载在拟定的会议纪要中下
达。
(7)各部门内部例行工作及问题,专题业务或技术问题,不牵涉到部门之间的协调的问题,一律不拿到会上来研究。
关于编写企业大事记的若干规定
企业大事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文字记载和真实反映,是编写企业发展史的主要资料来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大事记的编写是企业行政秘书的主要职责之一。为此拟定以下大事记编写的若干规定。编写内容界定
(1)市级以上四大领导班子视察企业情况。
(2)重要外商、外宾来访和洽谈情况。
(3)企业最高领导出国、出席中央重大会议、活动等情况。
(4)企业参加各项重大商贸活动和社会活动,如展销会、捐赠、表彰等活动情况。
(5)企业主办的重要庆典、重会议、重要活动,如产品鉴定会、订货会、有重大决策的高层会议、重要文化体育活动等情况。
(6)企业季度、半年、全年总结和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7)企业经营管理和建设发展上的重大举措,如通过质量体系认证、重基建、技措、技改项目的开工、竣工及总结等情况。
(8)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事项和任命人员的简历,机构部门的设置和撤并等情况。
(9)其他重大事件,如天灾人祸及其处理,处理的违法乱纪重大案例等。编写体例要求
用记叙体,每事一记。每篇字数一般不超过300字,成稿后打印在固定格式上(见附表)。文字要求简练、抓住要点,叙述客观真实,不讲套话空话,一般不作议论。每一件事时间、地点、参加人、主要内容四要素缺一不可,详略得当,不生编杜撰。编核审定程序
(1)拟稿。一般由集团办公室指定的拟稿人负责收集材料,进行拟稿,涉及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事件,可由集团办公室指定相关部门派人
第三篇: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一类:
1.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应承担的职责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是关于政府运用权力的范围和程度的法律规定。政府职能即是人们对政府应当管什么,不应当管什么的基本理论认识,也是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的具体体现。2.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包括三种:(1)对外交往的职能;(2)维护政治秩序的职能;(3)促进民主发展的职能。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原则,就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从1980年到20世纪末,先后进行了4次大幅度的行政改革。4.行政监管的基本形式
(1)行政引导,是指行政监管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如税收、利率和汇率等,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的一种监管行为;(2)行政检查,是指行政监管主体对市场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等进行检查的一种监管行为;(3)行政干预,是指行政监管主体对有可能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的一种监管行为;(4)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监管主体对市场主体之间的纠纷进行协调的一种监管行为。5.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内涵
第一,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拥有控制权力;第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有服从的义务;第三,地方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自主决策和管理。6.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各级行政组织在它们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工作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等),与其所产生的有形无形管理效果之间的比率。从本质上说,行政效率是一种特殊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是由行政管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
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行政效率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7.依法执行的理论内涵
依法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在宪法、法律授予的权限之内,依据法定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定行使行政执行权力,履行职责。理论内涵包括:(1)职权法定;(2)程序合法;(3)行为规范;(4)承担法律责任。8.行政信息沟通系统
二类
1、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向是有限政府。
正确。职能转变前的中国政府是全能型政府,即认为政府是无所不能的,相应地,政府也可以无所不包,社会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甚至老百姓吃几两饭、穿几尺布都由政府来管。但这种政府万能的理念在现实的实践面前被击得粉碎,由于政府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的有限,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需求,政府不可能都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计算。所以,政府所管范围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只管那些市场、社会力量管不好、管不了或不愿管的事。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实际上就是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范围,把那些社会能够自我管理的事务交还给社会,1 把政府先前掌握的许多管理权力下放给社会。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过程也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是政府职能日益收缩、市场和社会力量日益壮大的过程。
2、行政执行与行政管理的含义相同。错误。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公务员采取合法的行政方法和技术手段,行使职权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决策目标的全部行政活动。它的起点一般是行政决策方案被决定采纳之时,终点是决策目标的最后实现。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从行政管理活动的性质看,它也是一种执行活动,也就是执行国家的法律即国家意志。但行政管理的执行含义是从整个国家权力构成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大执行的概念,既包括行政决策的制定活动,也包括决策付诸实施的行政执行活动,还包括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行政监督活动。而行政执行是把行政决策方案付诸实施,把决策目标变成现实的实践过程。因此,行政执行只是行政管理的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具体的行政管理的行为过程。行政管理的内涵远比行政执行要宽泛,如果把行政执行同行政管理混同,把全部行政管理看成是具体的行政执行过程,不仅思想认识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3、行政指令方法是保持行政管理体系完整统一的重要手段。正确。行政指令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的权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和行政措施,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按照组织的系统、层级进行管理的方法。行政指令方法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对于下级机关和下级行政人员来说,上级的指令具有强迫性和越约束性,其行为不得违反指令的要求。如果违反指令,就会导致行政责任的发生,违反者要依据行政法规和行政纪律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管理机关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如果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意志,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行动,就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难以实现行政管理活动的完整性。行政指令由于具有强制、直接、具体和垂直等特点,因而能够实现政令的集中统一。行政管理面临的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社会关系形形色色,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行政机关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行政指令处理各种特殊问题。
4、政企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正确。中国政府的全能型表现的突出特点就是对企业的干预,所谓计划经济指的主要是对企业的计划,即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价格甚至企业购买什么样的设备等都必须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手脚,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必须改革政府全面干预企业的局面。转变政府职能的中心内容就是政企分开。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的任务。
错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序幕。行政管理也进入了以改革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时期。1980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原则,这就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真正建立起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至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6、优化公务员素质结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核心。
优化公务员素质结构,包括行政管理领导者和一般公务员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行为能力和品德修养等。任何行政组织,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领导者,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行政决策和高效能的行政过程,也就不会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活动。提高领导者素质,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风气;同时,领导者也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行政领导艺术。提高一般公务员的素质,要特别注重加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意识的培养,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要克服目前重使用轻培训的状 2 况,加强行政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要进一步精简优化公务员队伍,公开招考、录用新人、更新公务员队伍;同时,还应当有选择地借鉴公司制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继续教育培训、竞争任用、激励奖惩等方面有所突破,以激活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提高行政效率。
7、电子政务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政府办公系统。定义不全面。电子政务是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将政府职能的实施纳入全新的信息化工作流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内部之间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和公众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8、扁平组织也就是人性化的组织形式。
正确。扁平组织是行政管理组织的一种类型,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当时正在兴起的人性管理学说和行为主义科学为理论基础,否定科学主义管理学派和“官僚制”组织学说的合理性。扁平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减少组织层次,组织领导和组织的具体执行人员直接联系,交换意见,并赋予一般行政人员更大的自主性。强调建立互信、分担责任,扩大工作范围、重视结果和威信外部化。有的组织者把这种组织类型称作“人性化”组织形式。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不可避免地具有获利性特点。错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每一个行为主体追求的最终也是唯一的目标。市场机制就是通过价格、竞争、效率和利润等经济因素,引导市场主体理性地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在使自己的利益获得满足的同时增加社会福利。因此,获利是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准则。但政府作为掌握国家权力的社会公共组织,它的行为准备是社会公正,因此,政府不能介入存在竞争性的利益实现过程,而那些非竞争性也就是非获利性,但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公共性物品,必须由政府负责向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这就决定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施政行为不能与自己的利益实现直接连接,也不应同具体的产值、利润、福利等利益实现要素的产生过程结合。否则,就会使市场竞争失去公正性,扭曲市场主体只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
三类
1、中国完善决策机制的基本任务
2、学习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的意义
3、中国行政管理组织的设置原则
4、中国推行电子政务的基本思路
5、中国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6、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篇:行政管理
《国家公务员制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四、简答题。3简述我国建立和推行职位分类制度应循环的原则。答第一,兼顾原则。中国公务员分类制度兼顾吸收了不同分类制度的优点。
因为职位分类、品位分类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又都存在一些不足。在现代社会经 济条件下,实行职位分类为主,应当兼顾吸收品位制的一些优点。所谓职位因素 与品位因素兼顾,主要体现在“人、事结合,分步评价”上,即将职位分类不重 视人的因素,仅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来决定每一职位 上任职人员的归级列等,改进为在进行职位评价的同时,对职位上的任职人员的 品位因素也进行评价,以两种评价的综合结果最后来确定每一职位任职人员的列 等归级。此外,公务员分类制度应当考虑我国地域广阔、中央与地方和沿海与内 陆地区的差异大的特点,必须兼顾全国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兼顾中央行政机关与 地方行政机关之间的差别
第二,适用原则。公务员分类是一项十分浩繁的工作,特别是职位分类制
度,分类结果要具体到每个层次、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公务员个人。因此,世界 各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繁简不一,但从多数国家看,还是比较繁琐的。我国公务员 队伍十分庞大,层次多、地域广、差异大;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还在不 断探索阶段,国家行政机关机构、编制、职能、岗位和人员还不是很稳定,整个 社会保障机制也处在建立和不断完善阶段。因此,在考虑公务员分类制度科学性 和先进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适用性、操作性和简便性。
第三,动态原则。根据世界各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经验看,实行任何一种分类
制度,都不上始终不变的。美国最初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进入 80 年代又通过吸 收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英国最初实行品位分类制度,但 进入 70 年代,又通过学习美国的职位分类制度,对品位分类制度进行了改革。中 国公务员分类制度还处于暂行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和国家形势的发展,分类制 度也会进行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因而现行的分类制度是在保证科学性和先进性 的前提下,尽可能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为未来的改善、完善留下足够的空间。第四,法治原则。实行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公务员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有一 套严格的程序和比 较科学的操作方法,凡涉及公务员分类的规范性文件都应当由国家统一制定,统 一发布,依法对公务员职位分类进行管理
第五篇:行政管理
单选题
1.按照里格斯的划分,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工业社会)。
2.对于现代组织来说,组织设计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
(组织的战略目标)
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
会监督)。
4.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大都可以归结为(对人的理
解不同)
5.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6.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7.古典管理理论把人看做是仅仅为了追求物质利益
而工作的(经济人)
8.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
外制)类型。
9.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
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0.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11.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
踪方案)
12.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
属于(选任制)。
1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公共组
织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14.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纠正偏差)。
15.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
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6.在管理思想史上,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17.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
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18.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
19.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
德)的核心内容。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2006年
1月1日)多选题
1.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3.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和边缘学科;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4.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
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5.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类型。
6.社会监督的主体是(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
体;新闻机构;公民个人)。
7.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
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政治中立、职务常任;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8.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公民
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9.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
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种资源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
10.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
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行政区划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