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牧局草原交流材料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完成草原承包工作。我区天然草原总面积为84.32万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原74.92万亩,参与草原承包的有17个乡镇324个村68898户农户,其中28070户采用家庭承包的方式,40828农户采用联户承包的方式,选取联户代表承4235户,颁发并签订《草原使用权证》、《草原承包经营权证》和《草原承包合同》32305套,绘制区级草原分布图、草原禁牧图以及17个乡镇草原分布图、草原承包图和草原禁牧图共计53张,草原承包到户率100%。
(二)顺利完成基本草原划定。我区一次性将全区74.92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全部划定为基本草原,绘制区、乡两级基本草原分布图18张,对基本草原分布、四至界限、面积等进行划定。
(三)规划完成人工种草。全区人工草原面积18.47万亩,其中已达到良种化的多年生牧草11.13万亩,未达到良种化的牧草5.99万亩,2011年计划改良1.29万亩,主要品种是紫花苜蓿,示范点分布的乡镇为利桥乡5000亩,党川乡1000亩,麦积镇1600亩,甘泉镇400亩,新阳镇800亩,元龙镇500亩,现已完成种子、化肥的招标采购工作,已落实到位紫花苜蓿种子17吨、磷酸二铵43吨。
(四)全面落实草原禁牧工作。我区全面实行了行政禁牧,共划定禁牧草原74.92万亩,在2003年全区实行整体封山禁牧的基础上,区政府今年又发布了《麦积区关于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禁牧通告》,各乡镇在禁牧草原区域设立了禁牧标示牌,确保草原管护工作扎实到位。
(五)正常开展草原监测监理工作。根据我区草原分布情况,2012年在全区17个乡镇设定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统一采取非围栏监测,按省上的统一部署,全区草原监测工作已按实施方案全面开展。
(六)圆满完成牧户信息录入。为保证牧户信息录入工作按时完成,我局抽调熟悉政策、业务精通的10名技术人员,经过五个月时间的室内工作,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并全部进行了核对,为补奖资金的发放奠定了基础。
(七)补助资金兑付完成。经区补奖领导小组自查验收,截止目前,已将全区17个乡镇32305牧户的禁牧补助资金221.00515万元和牧草良种补贴资金120.055万元,共计341.06015万元以 “一折统”的方式,全部兑现到户。
二、先进工作经验
(一)、把握“三个”主要环节,确保草原普查面积不减
1、上下联动,核定面积。实地测量前,我区将1985年草原普查资料上报经
省政府认定的天然草原总面积84.32万亩分解到全区17个乡镇,分解的面积就是实地测量的面积,经草原使用权单位认定无误后,再组织实地逐地块测量。汇总辖区草原总面积,与认定面积不符的,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测量,确保汇总后草原总面积与认定面积完全一致;
2、分级负责,认定边界。对草原边界四至认定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全部
进行重新认定。村级之间边界由各乡镇负责确认,乡镇和企事业单位之间边界由区草原普查确权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确认,乡镇、村之间边界有争议乡镇确认不了的,由区级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认定,保证了实地测量不遗漏、不重复,测量面积准确无误。
3、是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实地测量工作开始前,举办了全县测量人员业
务培训班,讲解了测量的技术要求,明确要求必须使用GPS逐地块定位测量,面积划分至乡、村、户。并建立属性表(宗地号,四至界限,涉及的村组、户、人口,宗地图等)。必须到现场实地测量,决不能图上找数据直接填,所有测量底
表,勘测人员及乡村两级责任人必须签字。测量过程中,麦积区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小组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保证测量效果。
(二)、把握草原承包合同“三性三例”,确保草原承包工作到位。
三个特性;是指合同的合法有效性、合同的真实性以及合同的准确性。三个特例;是指三种特殊草原承包合同,它们分别是多次流转合同、用途改变合同和抵充欠账合同的处理办法。对于多次流转合同,从第一个承包人开始,逐个核查合同流转的合法性,所有流转过程全部合法的予以承认,流转过程不合法的,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依法废止或重新签订草原承包合同;对于用途改变合同,由当地政府负责,2012年全部退耕还草,恢复草原植被,拒不执行的,依法解除草原承包合同。对于把草原使用权用于抵充村集体欠账的合同,依法予以取缔。
(三)、规范“三个”重点,保证相关数据准确无误
相关数据确认是实施草原奖补机制的保证。为此,我们采取严格程序,规范认定,有序操作等措施,切实保证相关数据准确无误。一是规范操作。区上统一设计麦积区草原现状调查表、承包户情况调查表、草原征、占情况调查表、承包草原登记表、承包经营权证登记表、草原使用者登记表、村级草原承包登记表、乡镇草原承包汇总表、区级草原承包汇总表、村级基本草原划定登记表、乡镇基本草原划定汇总表以及区级基本草原划定汇总表一套13张表格,下发到乡镇、村,全区使用统一表格,坚持一个标准普查相关数据。二是合理分类。全区按照草原的分布和参与草原承包的户的数量,合理的采用家庭承包和联户承包两种承包方式。三是统一建档。所有信息采集底表一式三份,区乡村分别留存,统一装订归档,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及时录入相关信息,实行微机化动态管理。
三、工作中的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安排的前期工作经费不足,相应设备无法购置,影响工作进度。
(二)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区涉及外业勘查和草地示意图制作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业务人员,各乡镇技术人员和设备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工作进度。
(三)缺少必要的、关键点的提示。比如在草原使用证的发放方面,以及在草原基础 信息方面录入核实方面没有严格的把关好,致使出现了返工现象。
四、抓住契机,切实做好其它相关工作
下步,我们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紧紧抓住实施草原奖补机制的有利契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收尾和2012年人工种草的工作。
1是做好草原普查数据的核查工作。有极个别乡镇出现了漏户、少户以及身份证号码有误等现象。为此,我们与各乡镇保持紧密联系,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基础数据准确无误。
2核查三图,为后期的区级草原上图公示做好准备。做好草原监测和评价体系。2012年在全区设立2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按省上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草原监测工作。
4做好紫花苜蓿种植工作。全区人工草原面积18.47万亩,其中已达到良种化的多年生牧草11.13万亩,未达到良种化的牧草5.99万亩,今年计划改良1.29万亩,主要品种是紫花苜蓿,示范点分布的乡镇为利桥乡5000亩,党川乡1000亩,麦积镇1600亩,甘泉镇400亩,新阳镇800亩,元龙镇500亩。
‘
第二篇:畜牧局交流材料
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之四
突出重点 标本兼治
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爱辉区畜牧兽医局
(2011年2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局围绕全省实施两个“千万工程”这一有利契机,坚定不移的深入实施“粮转畜”发展战略,使畜牧业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连续多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重点,全力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稳定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对于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爱辉区地处中俄边境,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区狠抓四个重点,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应急准备。逐步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强化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预备队的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和处置疫情,防止扩散蔓延。狠抓强制免疫,实行重点突破。按照省、市部署,结合实际,采取“春秋强制免疫、常年程序免疫”的办法,于每年春秋两季适时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并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同时,推行免
1疫标识制度,建立免疫档案,对畜主姓名、畜禽品种、注苗时间等登记造册,逐级签字确认,切实做到应免尽免,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同步提高。狠抓疫情监测与免疫监测,实行重点防范。充分发挥疫情测报的职能作用,对全区重点饲养场、尤其对重点疫病种类和重点地区,按规定实行疫情日报告。2010年集中开展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监测两次,监测抗体合格率结果达到75%以上,达到防疫要求。加大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奶牛的两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是传播感染率极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我区于2007年和2009年两次开展奶牛两病净化工作,既达到净化畜群的目标,也使广大养殖户充分了解布病、结核的危害和防控常识,提高养殖户的自我防控意识,减少和切断两病在畜畜间、人畜间传播,从而有效的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爱辉区奶牛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突出质量安全,强化监管,保障畜牧产业稳步发展的优良秩序。围绕“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产品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强化畜产品安全工作为重点,不断强化原料奶、兽药、饲料、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和检验检测,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开展以动物源性饲料和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品为重点的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行动,严格饲料行业行政审批,从源头上把好饲料质量安全关;加大对兽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做好兽药GSP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
求,规范生鲜奶收购秩序,完善定价机制,实施以质论价,保护奶农利益;加大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确保食品安全。
三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业快发展。近几年,根据区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需要,先后拟定出台了《爱辉区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爱辉区加快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明确了一个时期内畜牧产业发展的重点、原则、目标、内容标准及保障措施等,引导养殖户有计划、有重点的从事畜牧养殖,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政策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畜牧优惠政策,把产粮大县奖励的20%全部用于扶持畜牧专项资金。严格按照畜牧扶持政策、大鹅产业扶持政策、良种补贴政策等要求,兑现各种补贴和奖励,让养殖户真正得到实惠,有效激发了农户养殖积极性,促进了畜牧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突出项目建设,使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一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及六个乡镇畜牧站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建设实施,投入三级服务网建设资金共计200余万元,全区11个乡镇都配备了冰箱、微机、激光打印机、产科器材、大动物解剖器材、高压灭菌锅、畜牧专用摩托车等器材,畜牧站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的提高。2010年末,五个乡镇畜牧站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发改委的批复,总投资68万元,今年开始建设实施;配齐村级防疫员,并逐步提高报酬。
通过几年对村防疫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了全区89个行政村及部分场矿都有专业防疫员,防疫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解决,有效激发了畜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基层服务体系得到了切实加强。
第三篇:县畜牧局已垦草原及退耕还草情况汇报
一、基本概况
**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东经106°30′—107°39′,北纬37°05′—38°10′,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梁洼相间,地形起伏不平。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风大沙多,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全县总土地面积7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4万亩,天然草原面积
835.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714.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6.8。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为干草原,中部和北部为荒漠化草原。全县辖8个乡镇1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万人,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农林牧综合的半农半牧区。**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列入全国的牧业县,草原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畜数量的增加,造成草原超载过牧,加之长期沿袭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及滥采、滥垦、滥牧、滥伐等人为现象的破坏,天然草场得不到生息繁衍,使原本就脆弱的固沙植物遭到严重破坏,天然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近年来,国家在我县实施“三西”“牧区开发示范”和“以工代赈”等项目,通过大规模的草原建设和行之有效的草原保护措施,促进了全县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区植被得到有效恢复,部分地区实现沙漠化逆转,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草原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截止2003年底,人工种草留床面积67.4万亩,草原承包到户或联户550万亩,2001年11月全县714.7万亩草原全面实行禁牧,86万只羊实行舍饲圈养。通过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由1991年底的11提高到现在的20,200多万亩的沙化草原得到不同程度治理,50万亩流动沙丘固定,120万亩退化草原恢复植被,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法布局,综合治理,大力进行草原建设
**县认真总结多年来草原生态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本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因地制宜,多方筹资,协同共建”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县草场资源综合调查、土壤普查和畜牧业区划等工作,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推行人工种草、划管封育、围栏补播改良草原,实行草原禁牧,舍饲圈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加强小流域治理,控制人口增长等综合措施,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治理成效,特别是草原围栏补播改良草原,促进了大面积草场植被有效恢复,畜牧舍饲养殖技术的推广,加快了羊只育肥出栏销售,提高了畜牧业经济效益,推动了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机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草原
贯彻落实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严厉打击破坏草原活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区政府《通知》精神,在区、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会同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查挡组,通过说服教育,遣散劝返,设卡堵截等方式有力打击乱采滥挖甘草的不法行为,对恢复天然草原被,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针对违法开荒,大面积破坏优良草原的现象,积极组织草原执法人员深入重点乡村制止,责令对所开垦的荒地限期退耕还草。
(三)落实政策,健全机制,全面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
为贯彻落实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会议和《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的通知》精神,切实落实农民草原的自主经营权,我县全面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谁承包,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和承包经营权50年不变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建设和管护草原积极性。截止今年4月10日,全县草原承包工作经过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明确草原界线,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承包任务,开展承包内业等6个阶段的工作,将534万亩草原承包到户或联户,真正做到了面积准、地块清、标记明、制度实、表册齐、证件全。4月15日我县草原承包工作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
(四)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加快退耕还草步伐
结合草原承包和草原禁牧工作的开展,制定退牧耕还草规划,按照自然条件、生态特征和生态环境演替方向,将全县划分为风沙干旱区、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区和荒漠绿农业区三种类型区域进行治理,2003年—2007年退耕还草34万亩,围栏封育补播400万亩,生态移民8000人。通过已垦草原退耕还草与天然草场退牧还草有机结合,以草兴牧,强民富民,实现生态环境初步好转,使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培育生态建设典型
为充分调动千家万户种草治沙的积极性,**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围栏草场管理办法》、《人工种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发展草业、治理生态环境的规定和办法,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
机制,出台了“谁承包,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采取公司加农户,大户带动,联户行动等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草治沙的积极性,提高了治沙效益,涌现出许多种草养畜的典型示范户。柳杨堡乡杨寨子村农民杨培荣种草治沙,围栏补播草场1100亩,养羊90只,年收入3万元。全县共培育典型舍饲养殖示范户302户,同时以绿海苜蓿产业有限公司
为龙头,积极发展草产业,逐步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经营格局,带动全县草产业发展。
(六)草原禁牧,舍饲养羊,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三赢”
在禁牧试点的基础上,我县于2002年11月1日在全面实行草原禁牧。一是针对舍饲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上,县上采取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农民筹一点的投资形式,结合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畜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群众在舍饲圈棚,饲草料加工机械配备,羊畜饮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二是加大畜牧科技培训服务力度,采取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包户的办法,深入村户,大力推行普及草饲草料转化,羊只“三高一快”育肥,暖棚养殖、人工种草、疫病防治等畜牧技术。通过技术培训,使粗放养殖逐步向科学饲喂的新型养殖转变。三是结合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鼓励群众在退耕地内间作苜蓿等优质牧草,以解决舍饲畜牧业的饲料短缺问题,切实减轻草场的压力,促进了草原、羊畜、生态的良性循环。
(七)生态移民,重点整治,建立绿色生态屏障
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整体或大部分搬迁至扬黄灌区,原居住地全部进行生态建设。县委、政府已决定利用3年时间将苏步井乡整个搬迁至扬黄灌区,腾出55万亩地搞生态建设,第一批搬迁的250户农户已在城西滩建起了新居。其他乡镇也都有不同数量的生态移民,腾出大面积的沙化和水土流失地进行生态建设。全县计划生态移民4万余人,腾出30万亩耕地和150万亩左右草原进行生态建设,仅此一项就使全县草原面积增加60万亩,林草覆盖率提高到40。
三、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
我县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这一有利时机,把退耕还草工程当作改善生态环境和一举多得的强国富民的工程来抓,把退耕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等措施结合起来,在全县大力推广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草)、退耕还果、退耕还药、高效农牧业等发展模式,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开发,进一步开延长草业产业链,使其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未来几年内,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县60-80万亩左右的风沙水土流失地及盐渍危害严重的耕地将变为草地,80—100万亩荒山荒沙荒滩将披上绿装,**县草原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第四篇:畜牧局先进事迹
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促进全县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
——记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党支部
畜牧兽医局党支部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直属机关党委的指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着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畜牧兽医局党支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兽医事业,带领广大职工干部为畜牧兽医事业做出更多贡献。曾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示范支部。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和强化党员管理措施。面对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畜牧兽医行业内党员业务素质水平不同,思想政治素质不同等特点,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畜牧
人培养,定期谈话,定期考核,召开党员大会讲评;三是对没有申请入党的职工,要求党员干部注意发现、培养,主动接近他们,做思想动员工作,引导鼓励他们对加入党组织的认识。支部自成立以来共发展新党员6人。
(四)抓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支部长期以来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支部每个成员,都积极联系挂钩群众,竭诚服务,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兽医事业,带领广大职工干部为畜牧兽医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05年以来,我支部先后有6名党员获得县级科学技术三等奖,4名党员获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8名党员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涌泉同志荣获2010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填补了我县多年来无此项奖励的空白,为全县科技人员及党员树立了榜样。
二、深入开展反腐倡廉,不断提高自身防御能力 畜牧兽医局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反腐倡廉的有关文件和先进模范人物,以他们为榜样,联系工作实际,做到警钟长鸣,使工作少走弯路,自觉提高反腐倡廉的防
13人次,支部党员帮助群众办理实事好事16件,切实解决群众畜牧养殖技术难题及热点问题,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和拥护,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为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起到了表率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其次,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和座谈等形式开展向刀会祥、杨善洲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群众高度负责、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再次,通过开展党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党员、评星竞旗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争优意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切实搞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促进全县畜牧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畜牧兽医局党支部协助畜牧兽医局开展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带领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身于畜牧业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全体畜牧兽医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畜产品的产量、产值大幅增长。
一是2010年末,全县大牲畜出栏8300头,肥猪出栏18.6万头,羊出栏1.9万头,家禽出栏67.9万羽,分别比2005年增44.17%、54.49%、58.33%、68.91%;肉类总产量大1.5万
猪积极性明显提高,能繁母猪养殖数量逐渐增加。
五、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培植畜牧特色产业,注重典型,引导示范带动
一是打响瓢鸡品牌,发展特色产业。瓢鸡是我县地方特色优良品种,2006年进行遗传资源普查时仅调查到201只,濒临灭绝,引起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畜牧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2009年末已发展到3208只。2010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325号公告,瓢鸡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由于瓢鸡肉质细嫩,品质优,味道独特鲜美,可与山鸡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创先争优活动有声有色开展,瓢鸡保种措施也在扎实推进,首先,制定《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瓢鸡保护与发展规划》,确定田坝乡、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古城乡5个乡(镇)为瓢鸡保种区;其次,在恩乐镇芒果山基地建立瓢鸡保种场,形成瓢鸡家系,并不断对保种场进行扩大和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再次,在田坝乡、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古城乡建立200户保种养殖示范户,对保种养殖示范户给予全程技术指导,通过养殖示范户的建设,促使示范户成为农村养殖技术推广的窗口和养殖促增收的典范,使广大群众看有现场,学有榜样,做有照样,有效推动全县瓢鸡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畜牧局自查报告
确山县畜牧局关于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的自
查报告
确山县畜牧局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狠抓爱卫工作。近年来,我局更加重视爱卫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创新机制,积极开展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保障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爱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创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措施及成效
1、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局党组高度重视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始终把创建活动作为全面加强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和载体来抓。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及其他相关股室同志为成员的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二是周密部署,制定了单位规划,完善了《机关卫生管理制度》,把创建工作与畜牧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制订了实施、督察、考核等具体细则。三是明确职责。实行“统一领导,股室实施,人人有责”的责任机制,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
2、加强宣传,提高卫生意识
结合爱国卫生宣传月活动,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爱国卫生与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爱卫意识,为市级先进单位创建营造了良好氛围。
3、开展除“四害”,保障干部职工身心健康
每年都开展两次集中灭蝇灭鼠活动,统一投放鼠药和灭蝇药,把“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为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免费注射乙肝、流感等疫苗等,保障了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保洁意识的有待提高。重整治、轻保持、乱扔纸屑、果皮、烟头的现象还依然存在。
二是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还存在重管理、轻落实现象,督查督办力度不够,卫生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三是卫生标识有待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领导,细化职责,加强督查督办,明确奖惩,确保实效。
二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卫生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卫生意识。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五是开展好卫生专项整治。
201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