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对xx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分析和研究目前xx市民间融资活动的变化趋势,探索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的方法、途径,对于坚持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准确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促进辖区融资渠道顺畅及经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xx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
2006年末,xx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8%;存贷比例只有xx%。据测算,2006年末,xx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xx亿元,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xx亿元,资金缺口达到xx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06年末,xx份家庭问卷中有xx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xx%,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xx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xx户,占xx%,借入金额达到xx万元;借出资金的有x户,占xx%,借出金额达到xx万元。xx份企业问卷显示,有x家企业参与民间融资,占比为xx%,融资总额达到xxxx万元。
二、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xx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xx市约有xx%以上的家庭、xx%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xx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三)融资方式灵活。从xx户样本企业期限结构看,期限6个月以下的x户,6至12个月的x户,12个月以上的x户,不定期的x户,普遍在12个月以上,不定期的最多,根据借入者的需要,随用随取,借入的企业信用程度较高,偿还能力较强。家庭融资期限基本为6至12个月,且大部份以一年期限为主,再用续借,这样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可较好地满足借入户的不同资金期限需求;但也有一部分未定期限,主要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资金融通,要用即还,这样增加了资金融出者资金调度灵活性。同时,融资手续趋于规范化,大部分融资行为都立有字据凭证,有的还有中间人作担保;企业民间融资多采取向社会、职工集资等借款手段,如xx股份公司向社会集资xxxx万元、向职工股东集资xx万元;xx市xx有限公司向职工集资xxxx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xx%;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xx%,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xx%,用于还债的占x%。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助性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三、xx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xx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欠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近年来,xx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以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上收贷款和资金管理权限,削弱了对基层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大量撤并农村网点机构,乡镇网点减少了近xx%。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
第二篇: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2010-06-29 18:15:0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2)
对xx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分析和研究目前xx市民间融资活动的变化趋势,探索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的方法、途径,对于坚持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准确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促进辖区融资渠道顺畅及经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xx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2006年末,xx市金融机构各项
存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存贷比例只有xx%。据测算,2006年末,xx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xx亿元,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xx亿元,资金缺口达到xx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06年末,xx份家庭问卷中有xx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xx%,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xx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xx户,占xx%,借入金额达到xx万元;借出资金的有x户,占xx%,借出金额达到xx万元。xx份企业问卷显示,有x家企业参与民间融资,占比为xx%,融资总额达到xxxx万元。
二、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
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xx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xx市约有xx%以上的家庭、xx%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xx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
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三)融资方式灵活。从xx户样本企业期限结构看,期限6个月以下的x户,6至12个月的x户,12个月以上的x户,不定期的x户,普遍在12个月以上,不定期的最多,根据借入者的需要,随用随取,借入的企业信用程度较高,偿还能力较强。家庭融资期限基本为6至12个月,且大部份以一年期限为主,再用续借,这样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可较好地满足借入户的不同资金期限需求;但也有一部分未定期限,主要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资金融通,要用即还,这样增加了资金融出者资金调度灵活性。同时,融资手续趋于规范化,大部分融资行为都立有字据凭证,有的还有中间人作担保;企业民间融资多采取向社会、职工集资等借款手段,如xx股份公司向社会集资xxxx万元、向职工股东集资xx万元;xx市xx有限公司向职工集资xxxx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xx%;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xx%,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xx%,用于还债的占x%。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助性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三、xx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
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xx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欠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近年来,xx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以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上收贷款和资金管理权限,削弱了对基层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大量撤并农村网点机构,乡镇网点减少了近xx%。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
第三篇:对某市民间融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分析和研究目前xx市民间融资活动的变化趋势,探索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的方法、途径,对于坚持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准确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促进辖区融资渠道顺畅及经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xx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2006年末,xx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8%;存贷比例只有xx%。据测算,2006年末,xx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xx亿元,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xx亿元,资金缺口达到xx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06年末,xx份家庭问卷中有xx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xx%,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xx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xx户,占xx%,借入金额达到xx万元;借出资金的有x户,占xx%,借出金额达到xx万元。xx份企业问卷显示,有x家企业参与民间融资,占比为xx%,融资总额达到xxxx万元。
二、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xx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xx市约有xx%以上的家庭、xx%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xx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xx%;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xx%,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xx%,用于还债的占x%。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助性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三、xx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xx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欠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近年来,xx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以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上收贷款和资金管理权限,削弱了对基层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大量撤并农村网点机构,乡镇网点减少了近xx%。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要职能只是吸收存款,加上遍布乡镇的邮政储蓄机构的大量吸存,造成县域金融主体缺位。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客观上为民间融资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难度提高。在xx市金融机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投放适当紧缩的背景下,近年来新增贷款大部分发放给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热点行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增加。同时,为降低贷款风险,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纷纷提高信贷门槛,大力推行抵押和质押贷款,严控信用贷款。对于那些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而又急需贷款的个人和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而言,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加上原辅材料大幅度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在买方市场下基本持平,大多数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反映资金紧张,因此只能求助于民间融资。
(三)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使急需资金者转向民间融资。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贷款方式,尤其是对散户及众多的农村经营户的贷款方式,基本上是抵(质)押贷款,但一般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户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上收贷款审批权,客观上增加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和审批环节,为不贻误时机、商机,急需资金者就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急需。
(四)贷款考核要求过高,打击信贷工作人员积极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业务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员的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个别金融机构甚至对信贷员制定了“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终身责任制,过分追求贷款“零风险”,严加处罚。很多信贷人员出于明哲保身,怕负信贷风险责任,存在“慎贷”、“恐贷”的保守思想,造成资产市场拓展不力,出现银行“难贷款”,企业、个人“贷款难”的“两难”现象。在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的情况下,资金需求者只能转向民间融资。
(五)存款利率低,投资渠道窄,利益驱使成为民间融资活跃的动力。
四、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经济金融的正面影响。
1、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序上融通了社会闲散资金,缓解了农民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活跃了城乡经济,填补了金融支持的空白。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农村信用社力量薄弱、覆盖面窄、独力难支的情况下,农户通过民间融资解决了生产或生活的一时资金急需,私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渠道组织资金,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民间融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个体私营企业,其活跃和发展必然占领中小金融机构的部分信贷市场,加大它们的经营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其改善服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3、拓宽了投资渠道,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存款利率偏低及利息税的征收,迅速发展的个体工商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促使部分民间资金转向生产和经营投资,既缓解了银行信贷压力,又扩展了民间投、融资渠道,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
1、冲击国家产业政策,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如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在国家货币政策调控下,金融部门收回贷款或减少贷款。个别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通过民间融资继续生产经营,甚至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和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2、影响社会稳定。民间融资法律约束力差,手续不规范,大都采用白条方式,担保简单,在借款期限的掌握上人为因素较大,不能合理确定借款周期,而且资金所有者不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借款人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不能按时还款,有可能引发纠纷,酿成不稳定因素。
3、造成利率失控。民间融资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都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婚丧嫁娶、治病求医、子女上学等生活性贷款和企业的急需贷款,由于借款时间的突发性和使用的急切性,借款户对融资利率基本上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易诱发高利贷行为。
4、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目前民间融资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农民生活消费借款,涉及到农业生产投资的寥寥可数,大部分农村资金通过民间融资渠道流入非农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造成农村资金日益减少。
5、干扰金融秩序,影响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民间融资使很大一部分资金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也容易滋生非法金融活动,干扰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信用和社会资金总量统计的准确性,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6、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储户利息收入必须缴纳20%的所得税,但在民间融资活动中,国家没有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规范,资金持有者的利息收入逃避了国家税收。
7、借贷风险不容忽视。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融资市场,但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民间借贷最大的风险还来自于借贷本身法律手续的不齐全,一旦出现行业性和信用风险,则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将受到很大威胁。
五、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改进当前的信贷管理体制,赋予基层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信用社在取得人民银行票据置换资金后,信贷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应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贷款营销理念,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努力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机构应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满足农户小额资金需求,努力拓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个人投资理财手段。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存、贷款定价,吸引更多资金以减少民间游资,扩大对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缩小民间融资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在当前对民间融资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的情况下,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密切监控民间融资动态,引导民间融资发挥对经济金融的辅助和补充作用;政府等有关部门应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民营经济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同时也为民间资金开启多种投资渠道。
(五)依法规范民间融资。要尽快建立健全适应民间融资行为的金融法律法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第四篇:民间融资利弊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利弊研究
标签:中小企业民间融资2011-07-08 21:01 星期五
摘要:民间融资在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提高资源有效配置、弥补正规金融不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其不规范性也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并加大了金融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活跃的原因,剖析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利弊,提出了规范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间融资 民间金融 利弊
一、民间融资概述
(一)民间融资的概念及形式
民间金融是指社会自发产生的金融活动或金融组织,如私人之间拆借、互助基金组织、合会等。民间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形式,是与银行间接融资相对的一种解决市场资金需求的重要的方式。它广泛存在于城乡个体经济之间、个体经济与乡镇经济之间。目前民间借贷形式主要分为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借贷、低利率的互助式借贷、不规范的中介借贷和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四类。
(二)民间融资的特点
1、规模大、利率高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后,我国的民间融资得到蓬勃发展,许多地方的民间融资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有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民间融资规模已超1万亿元[1]。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普遍高于正规金融体系的存贷利率,付息方式灵活。
2、用途广泛,主要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大生产规模。
民间融资早期主要用于解决生活之需。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融资的用途愈加广泛,但也主要集中在生产性领域。
3、呈现半公开化或公开化的特点
商业银行个人委托贷款业务的推出和宏观调控后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的紧张,使得民间融资更为活跃,而且该行为逐渐为公众所认同,呈现半公开化或公开化的特点。
二、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高门槛”的信贷政策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其信贷政策日益严格,信贷准入条件不断提高,而广大中小企业及“三农”经济由于受资产规模、竞争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故转而向民间进行借贷,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民间资金急于寻找投资渠道
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增加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部分居民选择了获利较高的民间借贷方式利用其闲散资金。
(三)民间融资与民间资金需求的特点相契合
中小企业及“三农”的资金需求具有“需求急、总量少”的特点,民间借贷恰好适应了这个需求特点。这是民间借贷合理存在的土壤[2]。
三、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利弊分析
(一)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民间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间融资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现行的利率水平远不能反映资金的价值,民间资金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民间融资是一种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由于地缘、亲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有利于其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并对借款人在资金使用上予以实时监督。并且融资双方能够快速地达成协议,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闲置。
2、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融资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正式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使其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解决[3]。
3、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融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和金融发展极不平衡,正式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考虑而对中小企业“惜贷”,这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大量资金需求需要求助于民间金融,这成为其发展的动力。民间融资与正规融资能够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4]。
4.民间融资有利于监督管理和控制风险
民间融资的融资双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借款人可以利用地缘、亲缘等关系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监督,并对资金使用中的风险进行控制。
(二)民间融资的消极作用
民间融资的确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加速了社会资金流动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民间融资行为也有其消极影响。
1、不规范的民间金融不利于社会安定
一方面民间借贷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适用的法规支持,容易引起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利息一般高于商业银行信贷利率,因此,民间借贷也面临着高风险,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2、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
民间融资涉及的“体制外货币”不受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这使得民间金融的风险增大。根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调查,2005年中国未观测金融 总量约为2.9万亿元左右,民间金融约占1/3,约为1万亿元。政府政策难以对其进行约束,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3、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冲击
首先,民间融资减少了商业银行储蓄的来源,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其次,民间融资也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资本业务。我国中小企业数目较多,总的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其融资途径少,使其对资金的需求弹性较小。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失去了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其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再次,由于民间融资的利率一般高于商业银行制定的利率水平,可能会引发套利行为,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
四、规范发展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几点建议
(一)使民间资本“正规化”,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监管力度
逐步向民间资金开放正规金融体系,拓宽民间资金投资的渠道,使得民间资本“正规化”,接受金融法规的约束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立法,将民间借贷纳入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管理平台。
(二)运用多种方法,对其他形式民间融资活动逐步制定规范措施
很多民间融资活动并非典型的借贷形式,如集资、融资中介等,还有大量的民间借贷是偶发的。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民间借贷进行规范。
(三)从事民间融资的主体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遵守相关金融法规,自觉维护金融秩序
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中小企业应当依据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从事合法的融资活动,这就从根源上防范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有利于经济的正常运转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第五篇:对高中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对高中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运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468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显示,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四个方面是:人际关系、学习、情绪、情感。学校心理教育的重点是人际关系辅导、学习辅导、情绪辅导、情感辅导。通过人际关系辅导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点,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同学之间的相容性,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学习辅导要切实解决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焦虑等问题,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情绪辅导使学生掌握情绪疏导和调整的技巧与方法,学会正确的看待挫折、失落、孤独等问题,形成正确的自我观;通过情感辅导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心理教育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由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人们急需了解的一份资料。我们认为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学习焦虑、学习动机等方面)、情绪问题(主要指由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所造成的失落、自信心不足、孤独、自卑、情绪低落等问题)、情感问题(主要指异性交往中的爱恋问题)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失败、失望、惩罚的不安,导致了在交往中更多的对人充满了敌意,并失去别人的爱和关心,无法满足情感需要,由此产生了深深的自责、恐惧和焦虑,使他们更多的产生了消极体验,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据此,我们自编了《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方法
以不记名方式,运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468人进行问卷调查。
3.结果及分析
3.1 人际关系
表1列出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表1:不同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 高一(%)56 28 16 高二(%)46 41 13 高三(%)46 35 19 合计(%)50 33 17
3.1.1 同学关系中学阶段是最重视同伴关系的阶段,中学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无助感,比如,同学之间经常会因小矛盾而闹的很僵;由于竞争,有的同学之间总是不很友好;由于性格不和,经常会爆发战争;由于对同学的不良品行接受不了,不愿与其交往,但却还要天天面对。还有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等等。还有的因处理不好与异性的交往问题而苦恼,如害怕因搞不好而成了所谓的早恋;怕会受到其他同学的谈论;很难把握度;不知道怎样交往,交往不自然;无法沟通等。
3.3.2 师生关系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压仰心理、攻击行为,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学生的困感和烦恼等。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其不良态度使学生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笔者曾在一次问卷调查中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心中的秘密最愿向谁说?”,结果,在234个学生中只有2个学生选择了自己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师生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3.1.3亲子关系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学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有:考试不好时家长会批评;和父母很难
沟通;在许多问题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差异;受不了家长的唠叨;父母的期望值太高,给我的压力大;父母的关心无形中增加了压力;有时父母的脾气很坏;不理解我;觉得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父母总是限制我;一到家就和父母有吵不完的架等。
3.2 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学生最为关心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对其心理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咨询实践中,相当一部分问题直接或间接源于学习问题,根据对我校心理中心个别咨询记录的统计分析,64%的问题是由于学习问题所导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关心的5个学习问题是
1、如何尽快提高弱科成绩。(30%)
2、如何克服粗心大意,眼高手低所致的无谓失误。(17%)
3、如何培养兴趣,增强动机,克服厌学情绪。(13%)
4、如何提高注意力,上课不分心(12%)
5、如何提高学习效率。(9%)
3.3 情绪问题
学生的情绪调整问题大多是由生活、学习中的不适造成的,它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把情绪调整作为最关心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5%的同学“由于遇到很多问题,一直就闷闷不乐,很少能高兴起来”;35%的同学“情绪不稳定,常因一些小事而或好或坏”;10%的同学“情绪不好的时候容易发火,控制不好”。学生的情绪问题较多的体现在自卑、挫折、自信心不足、孤独等所造成的焦虑、抑郁、苦恼、羞怯、悲观、沮丧、愤怒、不良应激等方面。中学生负担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他们处于成长阶段,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缺乏经验,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他们极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体验,如若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3.4 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指的是异性同学之间的爱慕、好感、恋爱问题。中学生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在“心中的秘密最愿对谁说”的调查中,36.4%的人选择了异性朋友,占第一位。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恋爱”这个对于中学生来说尚早的话语,出现在了校园中。校园恋爱,这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根据调查结果,36.6%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是因为对对异性好奇,有神秘感 ;0.7%的学生认为是模仿成人;29.9%的学生认为是无聊;32.8%的学生认为是因为真的喜欢他(她),说明学生对异性交往中情感问题的认识水平不一,这也正是情感辅导的重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谈恋爱”越来越“认同”,42%的人认为“只要不发生越轨行为就行”。并且,这几年学校里男女同学发生性行为的现象也呈上升趋势,伴随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4.结论与建议
4.1 学校心理教育的重点是人际关系辅导、学习辅导、情绪辅导、情感辅导。通过人际关系辅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点,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同学之间的相容性,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学习辅导切实解决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焦虑等问题,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情绪辅导使学生掌握情绪疏导和调整的技巧与方法,学会正确的看待挫折、失落、孤独等问题,形成正确的自我观;通过情感辅导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
4.2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建设性和预防性的,是主动和积极的,不仅能够解决和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而且能够防患于未然,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在这方面的首要工作就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作为老师要重视排除对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影响的外在条件,特别是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教育方式,以防止出现由于教的不当而产生的群体性心理障碍。
4.3 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无论是优化学校教育全过程还是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都必须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实施心理教育采用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开设课程等特殊作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心理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只局限于上述方式,而应当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且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