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2012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植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严格按照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玉米螟虫预测预报,深入村社农户指导玉米螟虫防治,较好地控制了玉米螟虫危害,确保农户增产增收,现将玉米螟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玉米螟虫发生防治实况
1、发生概况
2012年
全县玉米种植40万亩,病虫发生面积13.4万亩,防治面积30.3万亩次,挽回损失5945.0吨,实际损失1115.0吨,其中:玉米螟虫发生2.9万亩,占7.2%,防治9.7万亩次,挽回损失875.0吨,实际损失380.0吨,属轻发生年。
2、监测情况
⑴基数情况。3月19日—22日在诺江镇、民胜镇、春在乡等5个乡镇,共剥查玉米杆1000株,平均百株活虫数11.5头,平均百株活虫数比上年增加1.5头;越冬幼虫死亡率12.5%,越冬幼虫死亡率比上年降低0.1%。
(2)田间调查情况。5月下旬在新场、广纳、春在、民胜等乡(镇)调查玉米地150块,有虫田10.5%,虫株率2—18%,平均3.1%,百株虫量最高25头,平均6.5头;6月中旬有虫田16.5%,虫株率2%-30%,平均4.5%,百株虫量最高40头,平均9.5头,并趋于稳定;7月中下旬(二代)有虫田8.5%,虫株率1.5%-12%,平均2.6%,百株虫量最高40头,平均7.6头。
3、田间危害情况。经田间调查,我县铁佛、广纳、春在、麻石、永安等49个乡(镇)均有发生,发生面积2.9万亩,发生田块百株虫量2—40头,平均7.5头,通过有效防治,挽回玉米螟虫为害损失875.0吨,实际损失380.0吨,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4、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今年玉米螟虫发生特点是发生范围广,发生面积少,危害程度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玉米稿杆在3月底前绝大部份被烧毁,切断了部份虫源、降低了总的虫源基数;二是防治技术水平提高、防治措施得力和农民防病治虫的意识的提高是导致玉米螟虫为害面积减少,危害程度较轻的重要原因。
二、防控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到位
为切实控制玉米螟虫在我县发生流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玉米病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全县玉米病虫防治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开展玉米病虫防治;县植保站采取“领导联片,专技人员包点”的目标责任制,实行玉米螟虫发生和防治情况“周报”制度,切实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了防治效果。
2、加强监测预警,测报准确及时
一是结合历年我县玉米螟虫发生实况,2012年我站将玉米螟虫列为玉米主要虫害监测对象。
二是根据玉米螟虫发生流行特点,充分发挥铁佛、毛浴、春在、新场、诺江镇等5个监测点作用,采取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实时对玉米螟虫进行田间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准确掌握了玉米螟虫在我县发生危害动态。
三是组织专业测报人员200余人次,分片定责,实时深入到铁佛、广纳、民胜、杨柏、诺江镇、新场、三溪、涪阳、麻石等49个乡镇普查,准确掌握了玉米螟虫发生流行动态,摸清了不同品种、不同流行区域发生危害程度,切实提高了我县玉米螟虫监测预警准确率,并及时发布防治信息,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玉米螟虫科学防控提供了有力依据。
3、加强防控指导,防治效率提高
一是宣传带动。为切实打好以玉米螟虫为主的玉米病虫防治攻坚战,县农业局组织召开了各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农技站长参加的大春病虫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对2012年玉米螟虫防控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印发了《县2012年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预案》、《县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认真抓好玉米钻心虫防治》等植保情报6期,制作电视预报1期,印发宣传资料1.8万份,下发各乡镇、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并通过电视、宣传专栏、培训会、院户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工作主动。
二是培训引导。县植保站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2012年大春病虫测报防治技术培训,并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各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切实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玉米螟虫统防统治。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明白纸、张贴宣传挂图等方式,把玉米螟虫的严重危害性、表现症状、发生规律、防治的关键技术等知识培训到群众,切实做到了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社有一位防控技术明白人、村有一名技术指导专家,真真实现了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
三是技术配套。全县玉米病虫总的防治面积达30.3万亩次,在前几年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的综防配套技术,通过采取冬前耕翻、春后诱杀成虫、狠治一代螟虫、药剂点心等措施,充分发挥全县植保专合组织作用,有效控制了玉米螟虫的危害,同时保护了天敌,防治效果达90%以上。
二○一二年十月
第二篇: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植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严格按照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玉米螟虫预测预报,深入村社农户指导玉米螟虫防治,较好地控制了玉米螟虫危害,确保农户增产增收,现将玉米螟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玉米螟虫发生防治实况
1、发生概况
全县玉米种植40万亩,病虫发生面积万亩,防治面积万亩次,挽回损失吨,实际损失吨,其中:玉米螟虫发生万亩,占%,防治万亩次,挽回损失吨,实际损失吨,属轻发生年。
2、监测情况
⑴基数情况。3月19日—22日在诺江镇、民胜镇、春在乡等5个乡镇,共剥查玉米杆1000株,平均百株活虫数头,平均百株活虫数比上年增加头;越冬幼虫死亡率%,越冬幼虫死亡率比上年降低%。
田间调查情况。5月下旬在新场、广纳、春在、民胜等乡调查玉米地150块,有虫田%,虫株率2—18%,平均%,百株虫量最高25头,平均头;6月中旬有虫田%,虫株率2%-30%,平均%,百株虫量最高40头,平均头,并趋于稳定;7月中下旬有虫田%,虫株率%-12%,平均%,百株虫量最高40头,平均头。
3、田间危害情况。经田间调查,我县铁佛、广纳、春在、麻石、永安等49个乡均有发生,发生面积万亩,发生田块百株虫量2—40头,平均头,通过有效防治,挽回玉米螟虫为害损失吨,实际损失吨,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4、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今年玉米螟虫发生特点是发生范围广,发生面积少,危害程度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玉米稿杆在3月底前绝大部份被烧毁,切断了部份虫源、降低了总的虫源基数;二是防治技术水平提高、防治措施得力和农民防病治虫的意识的提高是导致玉米螟虫为害面积减少,危害程度较轻的重要原因。
二、防控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到位
为切实控制玉米螟虫在我县发生流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玉米病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全县玉米病虫防治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开展玉米病虫防治;县植保站采取“领导联片,专技人员包点”的目标责任制,实行玉米螟虫发生和防治情况“周报”制度,切实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了防治效果。
2、加强监测预警,测报准确及时
一是结合历年我县玉米螟虫发生实况,我站将玉米螟虫列为玉米主要虫害监测对象。
二是根据玉米螟虫发生流行特点,充分发挥铁佛、毛浴、春在、新场、诺江镇等5个监测点作用,采取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实时对玉米螟虫进行田间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准确掌握了玉米螟虫在我县发生危害动态。
三是组织专业测报人员200余人次,分片定责,实时深入到铁佛、广纳、民胜、杨柏、诺江镇、新场、三溪、涪阳、麻石等49个乡镇普查,准确掌握了玉米螟虫发生流行动态,摸清了不同品种、不同流行区域发生危害程度,切实提高了我县玉米螟虫监测预警准确率,并及时发布防治信息,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玉米螟虫科学防控提供了有力依据。
3、加强防控指导,防治效率提高 一是宣传带动。为切实打好以玉米螟虫为主的玉米病虫防治攻坚战,县农业局
组织召开了各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长、农技站长参加的大春病虫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对玉米螟虫防控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印发了《县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预案》、《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认真抓好玉米钻心虫防治》等植保情报6期,制作电视预报1期,印发宣传资料万份,下发各乡镇、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并通过电视、宣传专栏、培训会、院户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工作主动。
二是培训引导。县植保站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大春病虫测报防治技术培训,并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各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切实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玉米螟虫统防统治。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明白纸、张贴宣传挂图等方式,把玉米螟虫的严重危害性、表现症状、发生规律、防治的关键技术等知识培训到群众,切实做到了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社有一位防控技术明白人、村有一名技术指导专家,真真实现了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
三是技术配套。全县玉米病虫总的防治面积达万亩次,在前几年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的综防配套技术,通过采取冬前耕翻、春后诱杀成虫、狠治一代螟虫、药剂点心等措施,充分发挥全县植保专合组织作用,有效控制了玉米螟虫的危害,同时保护了天敌,防治效果达90%以上。年十月
第三篇:18年我县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情况总结
2018年我县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工
作情况总结
2006年我县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情况总结2007-02-01 11:05:0
5近年来,随着××建设生态岛的定位,在大面积建设生态林的过程中,本县从外地引进了大量苗木,随之带来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使得本县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回顾今年,特别是近阶段我站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抓好近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往年进入10月份后,常见的病虫如刺蛾、杨树舟蛾大多进入结茧、化蛹阶段,但由于今年10月上旬温度仍偏高,落叶迟后,造成虫害食源充足,使为害重阳木的食叶性害虫重阳木锦斑蛾在我县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为害。10月8日上午,在水源涵养林港西镇双津村段重阳木上首次发现该虫危害现场,经县站技术人员确认,系重阳木锦斑蛾为害,此虫暴发在××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下午站业务科即迅速向全县各乡镇林业养护社及有关单位下发了“林果病虫简报”。根据面上发生情况,10月10日下午,县农委林业科会同县林业站,召开了由各乡镇农办和有关单位参加的“重阳木锦斑蛾发生与防治”专题会议,会上布置各乡镇立即对本地区生态林内的重阳木进行调查,要求发现虫害及时防治,并将调查、防治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林业站。之后,我站业务科每天安排两辆车,分两组对全县重点区域生态林内重阳木上锦斑蛾的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踏查,并及时督促各养护社及施工单位采取防治措施。
截至到10月16日,全县共调查重
阳木面积4280亩,其中发生面积为2120亩,药剂防治面积达2680亩,防治效果90%以上。事后在我站业务人员踏田检查中,仍发现有部分田块防治效果不佳,有大量活虫的情况,于是,在10月19日又对全县有关单位发了“进一步加强重阳木锦斑蛾防治工作”的通知,经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采取防治工作,目前已基本控制了重阳木锦斑蛾的进一步为害。据报道,今年10月份发生重阳木锦斑蛾不尽在我县,上海其它地方也出现了该虫大暴发的情况。
从10月17日开始,根据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的书面汇总情况,县林业站站长率领业务科、执法中队主要成员,会同县公益林办公室负责人,分别对港东生态片林、庙镇种种生态片林、明珠湖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施翘河段至西滩湿地段、东平林场、竖新镇新征村水源涵养林、陈家镇入岛通道林等重点生态林区域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并对全县各病虫测报点设
施配套、日常运作、林木生长、病虫害发生等一系列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证明,我县绝大部分测报点运作正常。
二、全面加强全县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回顾今年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我站从今年3月至10月,根据病虫的发生时段,基本上每天派技术人员到全县重点生态林,进行巡回监测,并在病虫高发的6至8月,有时每天分两组巡回对全县生态公益林进行病虫监测,并将每天巡查情况做好台帐记录工作。至目前为止,我站有针对性地下发了14期“林果病虫简报”。面对全县10多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如何做到测报网络的全覆盖,在测报点建设上,我们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并通过自筹资金,从2003年的7个测报点增加到现有的50个病虫测报及监测点,大部分配备了测报灯或诱虫灯,并与每个点测报人员签订了“病虫测报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我县测报人员的业务
素质有进一步的提高,我站在今年7月26、27日两天,又对50个监测点的病虫监测员进行了“林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培训,专门聘请市农校和市站教授、专家进行讲课,并对防治机械的使用做现场操作指导。
三、目前我县森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防理念落后。没有将森林保健的思想贯彻到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实践中来,往往等到虫害发生后再进行防治,造成防治工作处于灾后救灾的被动局面。此次重阳木锦斑蛾的大发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
2、监测预报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迟后。虽然我县测报、监测点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仍跟不上生态林建设的步伐,某些点仍缺乏必备的监测仪器,如测报灯、捕虫网、放大镜及做标本的必备工具等。
3、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职监测
人员。面对全县10多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尽靠县站4名专职植保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测报的需要,各乡镇也没有专职测报、监测人员,而且现有各测报点上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不均衡,技术力量薄弱,经费补贴少,影响了各测报点、监测点工作的正常开展。
4、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生态林经过2-3年的管护,林木生长较快,形成树高林密的情况,这就需要高射程、大功率的喷雾器来进行药剂的防治工作,但我县目前只有几家单位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林业用喷雾器,大型喷雾器只有一台,还是市林业总站支持的(现存放在我站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在今次防治重阳木锦斑蛾过程中,有许多施工企业及养护社使用的都是农业用的小型手动喷雾机,将喷头用长竹竿挑着,两人搭档着喷药,远远不能适应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开展。
5、大面积的生态林中,大部分都没有道路和水系,给有效的防治工作带
来了极大的难度。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虫害,人走不进,水输不进,机运不进,就变得束手无策。
6、防治经费,特别是农药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财政拨发的经费是每亩50元(含化肥费),这远远不能满足病虫防治的需要(见“全县生态公益林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表”)。
四、今后森防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生态林的大面积建设势必带进许多新的病虫种类;林木的生长使得病虫基数急剧累加;气候的变化使病虫发生规律变化;树种的增加使主要、次要害虫交错更迭;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使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呈现十分严峻的形势,可以说,我县必将暴发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这次重阳木发生虫害就是对我县森防工作的一个小小的警示。为搞好我县的森防工作,未雨绸缪,现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与建议:
1、组建一支森林病虫害专职监测队伍。我县现有生态林面积近10万亩,尽靠县站的4名植保人员负责监测全县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非常不现实。因此,今年11月,打算在各乡镇林业养护社人员中选3-4名初中以上文化,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培训,后考核筛选出1-2名,作为各养护社病虫监测的专职人员,负责本区域内面广量大的病虫害监测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解决林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07年,在现有50个测报点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林分布及树种配置情况,再增加30个病虫害监测、测报点,并要求财政投资专项资金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人员经费等,达到监测、测报网络体系全覆盖。
3、在做好日常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体系。一是根据气象局提供的全年天气预报资料及历年各类病虫害在我县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年前对全年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将预测情况告知全县各有关单位;二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前个
月对下个月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作预测,提前让各养护社及相关单位注意,做好相应的准备;三是加强平时监测巡查及虫害发生信息收集工作,发现病虫害即发布“林果病虫简报”。
4、为有效监督各相关单位在收到“林果病虫简报”后,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及喷药后的防治效果,明年开始对全县面上防治情况作跟踪调查,并发布“××森林简报”,通告相关信息。
5、防治药液建议由县公益林办集中采购、分发,一是控制部分单位为减少防治经费而使用禁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二是避免经费分散,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防治经费,并建议我县公益林将防治药液经费提高到每亩100元。
6、建议政府为各养护社配备必需的防治设备。
7、建议结合07年公益林的间伐,在大型生态林中开辟一条3米左右宽的通道,便于日后的防火治虫工作开展。
8、根据虫害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性,建议在造林设计,上采取纯混交林或小块混交林的模式,以减少大面积暴发病虫害危害的威胁。
第四篇:广东省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
广东省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 广东省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
发布日期:2009年9月16日来源:广东作者:
近年来,我省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大、为害重,中等偏重年份发生频率高,据统计,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螟虫年发生面积5500万亩左右,虽经大力防治仍造成粮食损失较大,对粮食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为贯彻落实黄华华省长今年三月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强种粮科技服务工作,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粮食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精神,结合我省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区域和为害特点,在我省水稻主产区和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重发生区建立多个示范区,开展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区,带动全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遏制水稻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为害,确保粮食丰收。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综合防治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制剂,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为有效地推广应用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特制定本方案。
1. 示范的目标
在全省的水稻主产区和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重发生区建立15个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50-80万亩,辐射面积200万亩以上;示范区内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推广应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筛选替代甲胺磷等对口农药品种,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稻谷达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2.示范区选择
在水稻主产区和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重发生区,设在梅州、韶关、台山、惠州、茂名、阳江、河源、中山、高明、新会、高要、英德、饶平、澄海、雷州等,各示范区的示范面积3-5万亩;各示范区内设非综防区50亩作对照。
选择水稻大面积种植区,当地领导和群众对农业生产重视,农业技术力量强,群众易接受科技的区域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确定后,在示范区内树立示范牌(详见示范牌样板),标明示范作物(品种)、面积、技术措施、实施单位等内容,以利于技术宣传和推广应用。
3. 组织保障措施
为确保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综合防治领导小组。
省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省植物保护总站陈忠南站长任组长,叶细养副站长任副组长,成员:陈玉托、陈喜劳、邹寿发、张茂新、吴泳梅、杨伟新、黄立胜、黄德超。各示范区的农业局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相应机构。制订具体的综合防治实施计划,做好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并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分类指导防治工作,在病虫害发生和控制的关键时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和制定防治对策,并组织实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示范区的日常工作由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指定一名技术骨干负责。做好病虫调查,每五天深入田间调查一次,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传递农业科技信息,提供优质科技服务,解决群众在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4. 技术保障措施
4.1主要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良种;采取抛秧,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等措施,压低病虫源基数。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杀菌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4.2病虫预测预报
做好病虫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出病虫情预报,分类指导病虫防治。做好五天一查,十天一报,建立良好的预测预报制度,当好领导的参谋。
4.3技术宣传培训
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是落实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在产前和产中做好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在水稻全生育期内至少举办3次有关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安全使用和综合防治技术等内容的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和丰富科技知识。
印发技术资料,尤其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内,做到每户一份“明白纸”。同时,通过电视预报、大字报、墙报等形式将综合防治技术告之广大农民,使综合防治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
5.技术储备工作
5.1螟虫发生区域调查
参与示范推广工作的市县(区),在病虫发生的峰期,做好螟虫发生区域的调查,划定辖区内的螟害分级发生区域(发生程度1-5级)
5.2螟虫种群变化
在螟虫发生区域内,调查螟虫(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台湾稻螟等)种群比例和发生为害程度。
5.3螟害的控制对策研究
开展对口、安全药剂的研究,施药器械、施药方法、施药适期等方面的技术探索,为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做好技术储备。
5.4综合防治技术研讨
在适当时间,组织一次综合防治技术研讨会,邀请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专家参加。
6.效益评估
6.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评估
调查示范区和非示范区的病虫发生、为害程度和防治效果,概算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农业生产投入成本,评估经济效益;调查示范区和非示范区科技入户率、稻田生态变动(天敌种群数量等),评估社会和生态效益。
6.2 稻谷农药残留测定
在各示范区抽检十个、非示范区抽检五个样品干谷,于11月20日前送省植保总站检测农药残留。
取样方法:将10万亩示范区划分为10个区,每区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品种,划定10亩作为取样田,在取样田中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取样200克,合1000克;将50亩非示范区划分为5个小区,每小区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品种,划定1亩作为取样田,在取样田中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取样200克,合1000克。取样时避免在路边、田边取样。
第五篇:2006年我县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情况总结
近年来,随着**建设生态岛的定位,在大面积建设生态林的过程中,本县从外地引进了大量苗木,随之带来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使得本县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回顾今年,特别是近阶段我站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抓好近阶段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往年进入10月份后,常见的病虫如刺蛾、杨树舟蛾大多进入结茧、化蛹阶段,但由于今年10月上旬温度仍偏高,落叶迟后,造成虫害食源充足,使为害重阳木的食叶性害虫重阳木锦斑蛾在我县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为害。10月8日上午,在水源涵养林港西镇双津村段重阳木上首次发现该虫危害现场,经县站技术人员确认,系重阳木锦斑蛾为害,此虫暴发在**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下午站业务科即迅速向全县各乡镇林业养护社及有关单位下发了“林果病虫简报”。根据面上发生情况,10月10日下午,县农委林业科会同县林业站,召开了由各乡镇农办和有关单位参加的“重阳木锦斑蛾发生与防治”专题会议,会上布置各乡镇立即对本地区生态林内的重阳木进行调查,要求发现虫害及时防治,并将调查、防治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林业站。之后,我站业务科每天安排两辆车,分两组对全县重点区域生态林内重阳木上锦斑蛾的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踏查,并及时督促各养护社及施工单位采取防治措施。
截至到10月16日,全县共调查重阳木面积4280亩,其中发生面积为2120亩,药剂防治面积达2680亩,防治效果90%以上。事后在我站业务人员踏田检查中,仍发现有部分田块防治效果不佳,有大量活虫的情况,于是,在10月19日又对全县有关单位发了“进一步加强重阳木锦斑蛾防治工作”的通知,经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采取防治工作,目前已基本控制了重阳木锦斑蛾的进一步为害。据报道,今年10月份发生重阳木锦斑蛾不尽在我县,上海其它地方也出现了该虫大暴发的情况。
从10月17日开始,根据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的书面汇总情况,县林业站站长率领业务科、执法中队主要成员,会同县公益林办公室负责人,分别对港东生态片林、庙镇种种生态片林、明珠湖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施翘河段至西滩湿地段、东平林场、竖新镇新征村水源涵养林、陈家镇入岛通道林等重点生态林区域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并对全县各病虫测报点设施配套、日常运作、林木生长、病虫害发生等一系列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证明,我县绝大部分测报点运作正常。
二、全面加强全县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回顾今年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我站从今年3月至10月,根据病虫的发生时段,基本上每天派技术人员到全县重点生态林,进行巡回监测,并在病虫高发的6至8月,有时每天分两组巡回对全县生态公益林进行病虫监测,并将每天巡查情况做好台帐记录工作。至目前为止,我站有针对性地下发了14期“林果病虫简报”。面对全县10多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如何做到测报网络的全覆盖,在测报点建设上,我们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并通过自筹资金,从2003年的7个测报点增加到现有的50个病虫测报及监测点,大部分配备了测报灯或诱虫灯,并与每个点测报人员签订了“病虫测报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我县测报人员的业务素质有进一步的提高,我站在今年7月26、27日两天,又对50个监测点的病虫监测员进行了“林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培训,专门聘请市农校和市站教授、专家进行讲课,并对防治机械的使用做现场操作指导。
三、目前我县森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防理念落后。没有将森林保健的思想贯彻到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实践中来,往往等到虫害发生后再进行防治,造成防治工作处于灾后救灾的被动局面。此次重阳木锦斑蛾的大发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
2、监测预报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迟后。虽然我县测报、监测点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仍跟不上生态林建设的步伐,某些点仍缺乏必备的监测仪器,如测报灯、捕虫网、放大镜及做标本的必备工具等。
3、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职监测人员。面对全县10多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尽靠县站4名专职植保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测报的需要,各乡镇也没有专职测报、监测人员,而且现有各测报点上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不均衡,技术力量薄弱,经费补贴少,影响了各测报点、监测点工作的正常开展。
4、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生态林经过2-3年的管护,林木生长较快,形成树高林密的情况,这就需要高射程、大功率的喷雾器来进行药剂的防治工作,但我县目前只有几家单位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林业用喷雾器,大型喷雾器只有一台,还是市林业总站支持的(现存放在我站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在今次防治重阳木锦斑蛾过程中,有许多施工企业及养护社使用的都是农业用的小型手动喷雾机,将喷头用长竹竿挑着,两人搭档着喷药,远远不能适应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开展。
5、大面积的生态林中,大部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