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牛之行有感
2010年5月23日,公司组织播音室全体成员,到和林格尔县蒙牛集团总部进行参观学习。带着向民营企业家的成功典范—蒙牛集团学习、取经的明确目标,一路上伴随着欢歌笑语于到达了目的地。进入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仅从外观已经感受到蒙牛的外在气派:整齐的厂房、洁净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参观的是蒙牛乳品研发中心,随着讲解员结合各种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的介绍,使我们对蒙牛集团常温液态奶的产品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有了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当我们看到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内员工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时,不能不被他们这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所感染。在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走廊的墙上,可以看到常温液态奶本部的一些管理考核(OEC考核)和操作细则,同时还有一些蕴含蒙牛公司自身企业理念的格言警句。参观过程中,蒙牛工作人员介绍了液态奶的种类、奶源的收集、生产加工、产品罐装储藏以及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特别让我们关注的是一个很长的企业文化专栏。它宣传了蒙牛乳业的发展史和成长过程中的用人原则等等。蒙牛国际化的生产设备、鲜明的企业文化、严格的考核机制、有
序的管理机制等,让我感受到蒙牛成功的关键:
一、细微之处见精神 在蒙牛厂区,我深刻感受到“净”、“静”、“精”、“惊”、“竞”这些词语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这里。
二、“净”—干净。处处纤尘不染,每处环境都责任到人,大到厂
区、小到对一个标牌的管理。我们随手摸了一下楼梯拐角窗台,再仔细观察手指,确实没有丝毫可挑剔之处。“静”—安静。听不到车间的噪音,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听不到
办公人员的说话,每个管理人员都在忙自己的业务。
“精”—精益求精。在全国乳业强手势均力敌的竞争中,蒙牛力争做到产品质量高、品种多,在竞争的夹缝中不断壮大。
“惊”—效益在惊人地增长。蒙牛乳业品种达上千种,市场覆盖全国,直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于1999年7月成立,短短11年,蒙牛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6位上升至第2
位。
“竞”—不断竞争。蒙牛喊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口号,努力寻求与竞争对手和睦相处的路子,实施“共生共赢战略”,蒙牛用自己的谦逊促进了地区品牌间的相互学习与进步,体现了企业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座右铭。
二、企业文化管理见精神
到蒙牛乳业参观,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随处可见。大门正对面的标语牌上,大大的展示着“事在人为”的做事理念。在厂房走廊的墙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蓝底白字的标语牌,如:“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用人理念;“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的培训理念;“如果你有智慧,请献出你的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那么请你离开本单位”的用工理念;“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的质量理念;“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的管理理念;“放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的同事相处理念;“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工作理念等等。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中,你能
不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吗?
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见精神
蒙牛教育员工把自觉学习当作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的“资本”,把学习视为生命内涵的一部分,努力使全体员工的学习“工作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人都对 “职场人生,不学则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实际的感悟。
学习,不单纯是学习,学习中还要有创造。蒙牛乳业把古今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华兼容并蓄,提出“管理无小事,创新是大事;生命有限,创新无限”的理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成为
民营企业成功的典范。
蒙牛之行,受到蒙牛集团文化的感染。联系自身的工作,在市场竞争力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用良好的企业管理,优质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强大武器,做好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提升自身的业务素
质、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我们内蒙中牧服务。
第二篇:孟加拉之行-有感
孟加拉,谢谢你!
由于出差的缘故,竟给了我机会接触到一个热情却与我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贫穷国度。
怀揣着忐忑和欣喜之情,一个人踏入了异国陌生的街头,一个虽破旧却不失人气、虽贫穷,却不失希望和热情的遥远他乡。
孟加拉的街头,每日都上演着不一样却相似的一幕一幕。
在这里,我见过开着SUV、奔驰、宝马等豪车穿梭拥堵车流、出入都有司机接送、一顿宴请或一次购物抵别人一个月工资的富人们。
在这里,我也见过仅仅为了10元人民币车资,在大街上大汗淋漓骑行大半天的破旧人力三轮车的车主;见过为了几块钱生计,头上顶着负重千金货品穿梭拥挤车流脸晒得通红的商人们;见过为了卖出一朵花,不惜在车流穿梭的街道上追着车跑的衣着褴褛的小男孩;甚至见过夜深人静挤在猪棚、马路上席地而睡衣着褴褛的无家可归者。
在孟加拉,二八法则尤其适用,20%的富人拥有80%的资源,越是在贫穷的国度,底层的人得到的越少,越难生存。
孟加拉回来以后,每每想到在孟加拉的所见所想,无一不让我发自内心的感恩我现在拥有的一切,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我虽未大富大贵,但起码顿顿有肉吃,有床睡,也有足够的衣服可以御寒,有一份相对于较好的工作,有家庭,有爱,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讲真,我写这些并非炫耀我比他们具有优越的生活,更不是以上帝的视角去可怜怜悯他们,我能从他们热情的态度真切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他们心中的快乐。因为生存环境的不一样,不一样,感想也就不同了。而我,单纯只是想写下自己的所感所闻罢了。也许你没法理解,孟加拉会有多穷,那你就想想下五六十年前的中国,我想孟加拉的现在跟大跃进时期的中国也差不多了吧。
生活在这样贫穷的国家的底层人民都在拼命生存,都充满热情的去看待周围的一切,而我们,哪个不是比他们幸福的不是一点半点,为何还要自怨自艾?为何对周围多多抱怨?为何不能拥有感恩的心去感谢周围的一切?
如果你问我孟加拉教会了我什么?我可能会说学会感恩,热诚,乐观思考,善待他人···也许,远不止这些。
没有什么过不去,云淡风轻过后,天依然蓝。
第三篇:敬老院之行有感
养老院之行总结
暑假即将来到,大家的心情都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想着回家;但是我知道我有一件特别的事需要在回家之前做,它对我来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我相信对于我们社团参与的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应该有着各自以为的特殊的意义,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大家各自分享了各自的感受,然后委托我这个办公室部门负责总结的同学再次把大家的想法简明扼要的跟每一位同学分享,有如此殊荣我感到非常高兴。
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也许大家感觉并没什么稀奇的,有的同学也许会这样说。起初我会觉得这位同学比较浮夸,凡事应该很难躬亲吧,如果遇到我的话我会婆婆妈妈的跟他讲一串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向理想彼岸的路途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实践是真理.......等令人不耐烦的话;但我们参与本次活动的一位同学却提出了脚踏实地做事的新见解,我们都知道出门在外的游子最思念的往往是家乡、是亲人,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只是有心而无力,在外求学哪能时常陪在父母兄弟姐妹的旁边,思念他们时候我们当然会有恰当的方式舒展情怀;但是情况不同,今昔何比于往日!就我们的亲身经历而言,我们虽然在外地上学,但是求学生涯漫漫我们往往也结实了许多好朋友,我们甚至会视他们如亲人,由此我们会对异乡异土产生深厚的感情,往往也会把它当做我们的乡土一样热爱,乡土之畔必有值得我们爱戴的老人,他们年老体衰,子女又为生活所累,为了不给子女太多的负担,体贴的父母们会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养老院)相依相偎。我们是不能时常将我们的孝心献给家乡的老人们,但是我们身旁的他们又何尝不是需要我们去爱戴、去关怀的老人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我们来说也学有点困难了,但是身旁的老人们我们岂能熟视无睹呢?行动起来吧,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吧!这就是我们社团那位同学的送给自己送给我们的呐喊之声,也是送给每一位社团成员的呐喊之声。令人久久回味!说完大家的了,作为回礼我觉得我应该也说说我这次活动的感受。这次活动我们参与的每一位成员都是非常开心的,但是我们的养老院之行却是另一种别样的心情,老吾老的境界之前我之前确实是没想到,大家会有这样的造诣,着实令我汗颜呢。
我爱戴老人们是因为和我们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非常热爱我们的祖国,那我们当然需要爱戴那些曾经为将设富强中国付出一生的老人们了,我们现在生活着的一切又何尝不是他们用他们那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呢?我觉得怀着感恩之心我们也应爱戴付出了青春年华的老人,尤其是我们身边的那些老人。
这次活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圆满的,也许有的时候我们的确太懒了,总需要有人提醒我们去做那些本来我们应该做的事,我想这也许就是学校和学院号召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原因之一吧,我们社团对此大力支持,以后我们也会自觉的多举办些活动,算是去去惰性也好。
第四篇:井冈山之行有感
井冈山之行有感
2017年9月18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井冈山“革命教育、爱心助学、共建创新”的革命教育活动。
进入井冈山后,停留在课本中的井冈山第一次进入了眼帘,盘山公路蜿蜒盘旋,仰视山尖,翠竹挺拔,云雾缭绕,自然美景一览无余;俯视山下,高山幽壑,飞瀑深涧,自然美景尽收眼底。随后我们陆续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战役旧址、挑粮小道、大井故居、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人文景观。看着眼前的美景,听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深深为革命前辈们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而折服,也深刻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印象深刻的是观看了大型史诗实景演出《印象井冈山》,我看到了井冈山革命先烈们在炮火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的斗争画面;看到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借着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奋笔疾书,忧国忧民的身影;看到了朱德老总在挑粮小道上坚持独立挑粮、爱兵如子的背影;看见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进攻的场面,那一声声枪鸣,一阵阵炮响在耳边是如此的清晰……正是革命先烈这种无私无畏的付出,才形成了独特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的精髓美,这种精神至今依然吸引着无数中国人来到井冈山用历史的眼光瞻仰它、欣赏它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由上汽集团资助搭建的希望小学——江背小学,进行爱心助学活动。校领导的热情欢迎,孩童的天真烂漫无不令我想到儿时的光阴,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双眼,让我想到曾今的我也是如此的刻苦努力。在这里,我感受到上汽20多年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什么事情,哪怕再小的小事,只要坚持不要的做下去,总会散发出令人惊叹的光辉。三天的行程历历在目,作为公司的一员已然回到工作岗位坚守着自己的职责。我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应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履行好岗位职责,坚持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为祖国的繁荣与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日本之行有感
日本之行有感
六六---2013年07月15日---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
日本街头不似其他国家,你很难找到垃圾箱,而地面又干净如洗,让你不好意思随处乱扔,究其原因是垃圾分拣制度非常严格。
(作者为作家、著有《蜗居》、《心术》等,来自中国安徽,1999年来新)我以前对日本的印象是精密仪器轻重工业发达,地震多发地,好战狼性,最近持续二十多年经济衰退,陷入困境。
飞机在成田机场上空盘旋时,我目及之处尽是碧绿,一小块一小块整齐优雅的农田和苍翠的森林与东京的大都市不能齐名,一打听,日本森林覆盖率为67%,为世界最绿色的几个国家之一。
在日本的一周时间,谈几个感受:
1.厕所无论城郊或乡下,一样干净,绝对不会让你有迈不进步,下不去臀的忧伤。绝大多数公共厕所都安装了有冲洗功能的座垫,每个厕所间里都有置放婴儿的座椅。日本这个国家不似新加坡香港台湾,对女佣输入很少,他们更习惯于妇女在家全职当妈妈一直到孩子上学才开始做短时间义工或零工。所以照顾母婴的措施做得很完善。新加坡与日本相比,都做得不够。
2.日本街头不似其他国家,你很难找到垃圾箱,而地面又干净如洗,让你不好意思随处乱扔,究其原因是垃圾分拣制度非常严格,垃圾必须丢进指定位置,可燃不可燃,可循环不可循环分得极细,一路拎的垃圾袋到了垃圾箱前,得研究清楚了才丢得下去。很多发达国家都没有日本做得好,新加坡的垃圾分类与日本相比还刚处于起步阶段。
3.听不见喇叭的国度。一路旅行换了几个大巴司机,没听见一声喇叭,道路交通井然有序,拥挤处无人变道插队,都耐心等候。
4.日本饮食太好了!牛奶的口感比我喝过的欧洲和美国的要好,可能因为大多数日产牛乳都是全脂的。日本以前只吃海鲜,不吃牛肉和猪肉的,养牛和养猪业是近百多年的事,但日本的神户牛肉和黑猪肉已经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纯正的肉香真可以当鱼刺身一样生吃!日本饮食的安全程度在世界上都是排名前列,究其原因是国家的立法对饮食标准要求严格,真有日本人业主餐饮发生问题而自杀谢罪的。5.做三产的应该学习日本的服务意识,可能是文化的关系,日本人无论内在压力多大,对外都表现得谦和有礼。你接受服务的时候永远有真诚的笑脸和不断躬身的感谢,从产品的装帧设计到外包装都尽善尽美,日本的物价并不便宜,当然也不比中国一线城市贵多少,但你会享受购物且因此接受价格,礼貌周到客气成为产品的附加值之一。最近日元大幅贬值,我在日期间购物竟然发现无论生活用品还是奢侈品,都比中国新加坡便宜!
6.诚信。日本人配得上诚信二字,几乎世界各地的生意人都愿意和日本人打交道,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有信誉保证,你不必担心和提防什么,东西有质量问题可更换,遗失的钱财或随身物品会被上一个旅馆运送到下一个你入住的旅馆。你在公共场合遗失的物品,过多久去看,都还在那里,没人拿走。我很想知道有多少做生意的朋友有被日本人坑蒙拐骗的经历。一个产品质量有保障,商誉好的国度,大家都愿意与其做生意,即使遭遇发展瓶颈,日子都过得不差。
日本是个多灾人口密集,少资源少土地的国度,忧患意识深植骨血,这也是这个民族为什么只要有机会就竭力扩张的原因。日本就民族性来说,不是个讨人喜欢的族群,他们不擅长沟通,默默做事,情感内敛,不太表现,好斗。对外生硬且少弹性,但对内充满了不做声的人情,会有专门机构给流浪汉派发盒饭,给在日本生活的低收入人群(包括外来人口)补贴,为妇女儿童提供良好的照顾,生病不必担心没有救助。
我有个朋友是专门研究世界各国医疗制度的,他认为世界上医疗资源分配最合理的国度,新加坡和日本都在列。但新加坡的老有所养再能提升一步,工作一辈子的人可以按收入高低拿退休金就更完美了!另外新加坡能否向日本学习,丈夫的月薪直接打入妻子的银行账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