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学习方法
《病理学》
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总论和每个系统疾病的各论。我认为总论部分是相当重要的,它主要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所以对于总论里面所涉及得概念一定要读懂、吃透。各论部分虽然篇幅多,只要理解了总论的内容,学起来还是会很轻松的!
通过学习病理学,我感觉“名词解释”是最重要的!虽然考试中这种题型占的分数不多(最多也就15~20分),但其他知识都是从这些名词中衍生出来的,建议大家引起重视!(我有几个同学,考试前只把那些名词解释看了一下,结果成绩也很不错,由此可见,这些概念有多重要了!
病理学的教学也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课。实验课主要就是看大体标本和切片,都是非常典型的病例。很多标本看过之后会终身难忘的!这对于复习也很有帮助!看片子的时候,如果你理论不是很熟悉,也可以带一本组织学图谱,经过对照,比较容易发现异常(但有的老师不提倡这么做,说是会减少看病理切片的时间。反正各有利弊吧!)!至于理论部分,不需要我多说了吧?值得注意的是,要学会描述一些特殊病变的镜下改变(如巧克力囊肿、结核肉芽肿等),对于考试中做一些综合性质得大题有很大帮助!最后,谈一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考试重点!其实病理学得知识点比较散,说起来很多!
总结一下:教材中后面带有英文名称的名词是肯定要掌握的,其中《肿瘤》和《炎症》两章是要重点看的,因为各系统疾病还是以炎症和肿瘤多见!此外,要特别注意书中提到的具有描述和比喻性质的概念(包括其发生机制),如槟榔肝、巧克力囊肿等,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各论就是掌握一些疾病得特殊病变(不典型的考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呵呵!),以及一些疾病的演变和转归过程!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这是最近几年病理学的考试趋势(考死知识的比重少了很多)。举三个例子:
1、如果一个病人出现一个颈部肿块,你考虑哪些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怎样的?
2、试总结一下你所学过得肉芽肿有哪些?描述其镜下改变?
3、给一个肺心病的临床病例,让你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一下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例变化?
PS:我之所以没推荐参考书,是因为我觉得学习病理学还是以看书为主,练习是次要的!如果非要买参考书的话,我觉得科技出版社的那本还不错(32k的)!再推荐一个学习病理学的网站吧:http://pathology.xysm.net/ 相信你会从中受益很大的!!
药理学:
这门学科给人的感觉就是2个字:枯燥!说真的病理、药理、病生放在一个学期学,确实比较郁闷,那个学期会很忙,如果平时没看书,只是靠最后1个月的时间的话,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平时要看一下书,就拿药理学来说,我觉得至少要看上3遍书,才能有点感觉,除非各位对自己的记忆力相当自信,呵呵!不过我是属于笨鸟级别的!但是还是让我侥幸发现了一点“捷径”!
和其他科目相比,药理的知识点最散,我看第一遍书的时候根本摸不到头脑,觉得抓不住重点,好象什么都要看、都要背!(我开始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背了,但是怎么也记不住,转天就不记得了!呵呵)其实不然,我作为过来人,可以告诉你,既然这门学科叫做药理学,那么重点在一个“理”字,其教学目的并不是要让你记住所有的药物,而是要掌握这一类药的共同特点!书上每类别的药物都会给出一个代表药,通过这个药物来让你认识这一类的药物,因此,只需要掌握这些代表药物就基本掌握了药理学的重点。这样这本书就薄了很多吧?至于其他药
物,一般只要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就可以了。幸运的是,药物的命名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其后缀往往相同!(如普奈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记忆!至于一类药物中各个药物的细微差别,那到了临床实习、工作再掌握也不迟!
《药理学》教材也可以分为总论和各论2部分!总论里面还是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其中又以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中的药物消除动力学最重要!虽然我个人认为这对后面的理解影响不太大,但是这里有很多考点,所以还是应该重视一下!在各论里面,要重点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那些条目明确的总结性质的药理作用要仔细看!)其实有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是要清楚的(如各类利尿药物分别作用于肾脏哪一部位,应用时要注意什么?),这里还会涉及到一些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不懂的话可以复习一下!下面我分几部分介绍一下各论:
a、神经系统药物:这一部分有一章概论,比较重要,最好能熟悉那个表格,就是说要掌握各种受体的分布,以及激动或抑制该种受体会产生那些药理作用!弄懂这些,这部分的内容就会很容易记忆!(如果开始死记容易记混,那就等学完这部分,把书看过后,用这个表格做复习提纲,很有效果!)
b、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药理作用很重要,同时要掌握副作用及中毒的表现!c、解热镇痛抗炎药:以阿斯匹林为代表,掌握其药理作用!这是个很经典的药物,所以考试的时候比较受老师偏爱(根据历年考试题目,个人总结!)d、心血管系统药物:是药理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书上的章节也有重叠的地方!书上提到的有的药物,临床上现在已经不常用了,有时候为了说明药理机制,还是以其为代表介绍!重点掌握下面的药物:钙拮抗药、强心甙、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利尿药及脱水药、β受体阻断药。
e、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单独提出来,因为它重要,不仅仅是考试,而且在临床上也应用广泛(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其药理作用往往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而且连考了好多次!
f、抗菌药物:药理学中的又一重要方面,临床亦应用广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抗菌机制、副作用,以及一些疾病首选什么抗生素!
g、其他:即我没有提到的章节,一般考试分数很少,如果复习没有时间的话,还是重点掌握前面的重点章节吧!
关于药理学实验课,可以巩固上课所学知识,学校安排了实验,说明这类药比较重要!(个人经验!)
最后推荐参考书:北医编的那本内容丰富,但是难度有些大,问答题可以照上面的准备;科技出版社的那本,总结的知识点比较好,题目就是少了些,所以各有利弊!总之,课本还是比较重要,练习在其次~~
病理生理学:
个人感觉,这门学科确实有难度,虽然课本看上去很薄,但是往往一段话可以让你推敲很久!而且这门学科称的上是名“补”,每年挂的人都有很多(最多一年达到了1/3)!其实这门课和临床是有很大关联的!一些疾病,如果我们掌握了其病理生理改变,就可以推出临床表现,而且很多病因不清楚的疾病,很多都是根据其病理生理改变来处理的!所以要想当一个好医生,这门学科要更加重视!
既然这门课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学习呢?很多同学都说看书觉得很烦,有时候看了半天还觉得不太明白,其实我也有这个感觉(在学DIC一章的时候尤其郁闷),所以我选择了一个不同的学习方法:先看参考书(强烈推荐科技出版社的那本),那上面总结的很好,把很多病理生理改变都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一目了然,而且通俗易懂。课前或是上课后,先把参考书看一遍,对主要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看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理解起来也会少很多障碍!有时候和看图说话差不多,呵呵
另外,学好病理生理学,上课是关键!其实每堂课的容量是很大的,这时候记笔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听懂,听懂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门课是要以理解为主。如果你理解了,就算隔了一段时间不看,也很容易回忆的!如果上课没听懂,课下一定要及时问,最好问老师,力求当天消化,否则后面不好学!
此外,做题目也不要忽视,因为病生的考试题目是比较活的,你看过书以后可能认为已经理解了,可是做题不一定很得心应手,所以应该注重练习!(推荐《病理生理学习题集》,蓝色封面,上面有很多练习,各种题型都有,每题下面有答案,还有注释!据说是湘雅医学院的题库!)
还有,这门课程里会需要一些生理学的准备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一些新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果不记得了要勤翻书复习,因为在《病理生理学》教材里,很少会帮你复习生理的东西!
实验课上,会做一些重要的实验(如休克实验),这些对于理解知识也是很重要的,要重视起来!
关于重点章节,我认为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心衰、呼衰、肾衰这几章最重要。尤其是前2者既是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临床中的重点内容!后面的3个“衰竭”,也容易出大题!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血气分析的方法,考试中大题里会有计算的!
至于其他的章节,不是特别重点,还是那句话,掌握基本概念吧!
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会取得满意的成绩的!~
第二篇:医学学习方法
(转载)医学生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方法1、功夫下在平时,不要搞考前突击。尤其是基础课,对于一个在医学知识方面完全空白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上课把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讲的内容认真做笔记,课后尽量看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因为好多科目老师到期末不会点重点(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的),所以平时的笔记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平时很努力的话,考前看看笔记一般就可以通过了!
2、医学考试关键不是要把所有的文字印在脑海里,而是要理解、融会贯通,形象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解剖学和组织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来说,盲目的背书只会增加自己的负担!
3、介绍一下本人做笔记的方法:我一般是把笔记记在书上,如果老师讲的东西可以在书上找到的话,直接划下来就可以了;如果书上没有的内容,这很可能就是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也很可能是对我们很受用的,所以要引起足够重视!顺便说下,我记笔记都是用红笔记的,如果复习时或预习时有什么总结的话,一般用蓝笔,便于区分!也可以将一些总结性的表格之类的用小张纸贴在相应的页面上,复习会方便的多!
4、对于临床课的学习,我认为方法又有不同!这时上课就不能以笔记为主了,关键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时候老师会结合理论讲一些临床上的典型病历,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也方便我们记忆,这也是引起同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呵呵!另外,要重视见习课,这是我们从学生到一个准医生的过度阶段,也是我们开始应用书本知识的时候!课前最好看下相关章节和实习指导,这样就有的放矢了,印象也会深刻的多!至于考试复习,我想应该不会很吃力才对!(本人亲身体会!)
5、这点也许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如何复习效率才能最高!分析如下:一本书至少也有300页,一个科目的考试满分为100分,也就是说最多也只能出100个知识点吧!(何况大题不止5分吧?)所以考的肯定是老师上课重点讲述的内容(笔记这时候就发挥作用了),没讲过的一般不会考(99%的概率),就算考了分数也不多!(如果单纯应付考试可以,但想学更多东西的话还是看下吧,有好处的!)这样压力就小很多了吧!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找些历年考过的题目做一下,题目的符合率40%左右,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教研室会出些习题集,这很大部分来自于题库,做一下是很有帮助的哦!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买本参考书(不要多,1本足够,但是要精!)个人推荐科技出版社的那一套,有总结,又有习题,方便复习!
说的这么多,只是本人一点小小的体会,可能有语无伦次的地方,见谅!
我想再补充2点:
1、要重视医学英语的学习:我们学校用的是王铁成编写的《医学英语特点剖析》作为教材,这本书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词根,还讲述了英文病历书写的方法和技巧。虽然用的例文老了一些,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非常有好处的!此外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这样对于以后阅读外文文献,掌握第一手材料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校在期末的理论考试中还会出30%左右的专业英文题目,有的要求用英文答(大多数都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督促我们平时学习医学英语的作用!
2、对于临床课的学习,我认为要重点锻炼自己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注意手法要标准)的水平!这是每个医学生的基本功!不要老是想一步登天,对于每一个病人,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医生没有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的习惯,只是开一些检查,通过检查去诊断!病史和体查结果都是编出来的!这样对于我们学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们从跨入医学大门起就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我的一位带教老师曾经说过:“遇到一个诊断不清的疑难病例,如果能够详细地询问病史、系统地做一次体格检查,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实习中的经历告诉我,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虽然不是什么名言,可是我认为终身受用!在这里也想把这句话奉献给大家!也希望给大家有所启迪!如果你觉得自己体格检查不标准的话,可以看下《简明体格检查图谱》,上面有规范的讲解和说明!
我的本科阶段是这么过来的:大一的时候还不懂事,天天啃那些什么物理化学数学之类的,后来才发现那真是太蠢了,最好是把英语好好学学,哪都离开不了英语,考研尤其重要.大一的那些基础课不用花太多的功夫.大二了学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生化,病理,病生,个人觉得生理,生化,病理要好好学学,解剖方面心血管方面的内容一定要吃透,因为以后的诊断,病理,生理内科学等很多学科都密切相关,而且都作为重中之重,打算考研的,尤其要注意同时别忘记英语的学习.大三了开始学习桥梁课程了,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学,比如:诊断是重
中之重,其他涉及到比较专的学科的话,如影象学等学科只要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设置是大四开始实习,同时学习临床课程,个人觉得内科的每个部分,外科的骨科普外肯定是要啃透的,其余临床学科可以降低要求,尤其是很专的学科如耳鼻喉,口腔等只要了解一下,毕竟以后要成为这方面的医师还得来日方长.我应届毕业考上了免疫学的研究生,总结主要有:生理,生化,病理是我几乎每学期都要翻翻,因为很多其他学科都涉及到,所以我考研几乎没怎么认真复习这几门课,因为很多内容我只要看一下就可以考试了,所以基础的这几门学科很重要,临床的我就把内外科学的很透,但是我的不足就是英语很差呵呵
谈一下几门医学基础课的一些学习体会,可能有一些不全面和存在个人偏见的地方,欢迎广大战友指正、补充现在言归正传
解剖学:
我们学校开设得这门课程分为2个部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因为《系解》是我接触医学专业得第一门课程,所以开始还摸不到头脑,对着500多页得文字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当初没有人指导我们该如何去学,以为又是象《高等数学》和《有机化学》等科目一样靠老师上课讲解,结果学校一学期理论课只给我们安排了6次课,其余时间都是在解剖室看标本!(开始的时候以为不是很重要,后来到学期一半的时候才发现具体讲解知识点都是在这些每周一次的标本课上,于是后悔莫及!~~)上理论课的时候经常讲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内容,有很多东西一时理解不了!清楚的记得一位教授在给我们讲运动系统的时候,给我们讲了很多四肢骨折时骨折的远端移位的分析、记忆方法!(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骨科所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课下看书复习的时候,总觉得看了又忘,忘了继续看,光是运动系统就看了7遍,感觉内脏学相对简单一些,只看了3遍!另外,《系解》里面还有最大的一部分就是神经解剖,我前3遍都没怎么看懂,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核团和传导系,我和一些同学都感觉学起来很吃力,而且神经系统的解剖在我们的考试试卷里占去了大概50%的分数,所以那次期末考试,大家的成绩都不理想,上75分的寥寥无几!当然系里有一位神仙姐姐考了96分,从此让人刮目相看!到了第二学期,开设了《局解》,由于吸取了上一学期的教训,更加重视实验课的学习,我们是10人一具尸体,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记住了许多东西,而且印象比较深刻,顺便还练习了一些器械的基本操作,感觉不错!《局解》的理论课比《系解》要多了很多,平均2星期一次,而且老师通过板书和幻灯把那些复杂的解剖结构讲的很清楚,回去看书复习一点都不费力气,最后考试成绩也非常理想,哈哈!总结了一下《局解》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可能各学校的教学不太一样):甲状腺的解剖(尤其注意血管和神经)、纵隔(位置和比邻,食管比较重要)、腹壁的层次(重点掌握腹股沟区的层次)、腹部重要脏器的位置、比邻与重要的血供及断层解剖(如胰腺,肝脏、胆道、胃、十二指肠)、下肢解剖(如股三角、坐骨神经、大隐静脉)、手部解剖(重点掌握几个间隙),头部解剖(重点掌握几个重要层面的断层,我们考试的时候考了1个头部和1个腹部的断层,要求在CT片子上辨认出一些脏器)。
关于解剖学的内容暂时谈这么多,以后有时间我会陆续谈一下其他科目的学习,希望对刚开始学医的人有所帮助!(说的不好也不要丢砖头啊!)欢迎大家踊跃发言,呵呵!
组织学与胚胎学:
我觉得这门学科是以后病理学的基础,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只有掌握了正常的,才能认识和发现异常的!”因此,这门学科也是有它重要之处!其实组织学就是一个微观的解剖学,从显微镜下认识人体的结构,从其结构特点,又可以推出其相应的功能!总的感觉,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比较散乱,也不好划出什么重点,考试的时候也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我学习的时候,比较重视总论的学习,尤其是注意一些概括性的文字,往往会成为考试的出题点!并不是说总论在考试的时候占的分数很多,而是说,掌握了总论,也就是掌握了一个总纲,在学习各论的时候便于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每看完一章节的书,最好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结构特点是这个系统所特有的?系统中各个器官和结构有哪些逐渐变化的特点(如支气管和消化道)?这样不但记忆起来方便,而且便于对比,最好能自己总结一些表格来帮助记忆,考试很多内容都是出在这些地方!还有,就是要重视实验课,课上一般都是看切片,课前老师也会讲一些注意的事项和要重点观察的结构,要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切片一般都是同一脏器连续切下来的,有时候一些结构可能在你的片子上没有,你应该多和同学交流,看一下他们的片子(有的片子也有染色的一些问题,也许你能认出自己的片子上的结构,在别人的片子上就不一定认得哦!所以要多看几张片子!)如果看到了什么结构,你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让他们也多看,下次你同学找到了什么结构也会叫你看的!另外,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有时候你自己觉得是这个结构,也许实际上不是的,让老师替你把关!关于胚胎学,我没什么特别要说的,主要就是掌握一些畸形的发生缺陷,知道最易产生胚胎畸形的时期,掌握不同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再有就是多看模型,多请教!相信你可以学的好的!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这门课堪称我们学校的四大名补之一,每年都有好多校友残败在它手下,为学校的生化教研室奉送了大量的补考费,可见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啊!而且这门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一科,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取得胜利!呵呵!本人比较幸运,考了85分,在班上也算是比较优秀的成绩了,哈哈(谁又把砖头乱丢?!)言归正传吧
学习生化,我是下了一些“苦工夫”的,因为怕挂掉,所以考前把书看了4遍!话说回来,我学生化的时候,平时也没怎么看书,基本是考前突击的!因为我知道,像这么抽象的课程,按照我这个记忆水平即使平时看了书,到时候不下工夫复习,一样是什么都不记得的!所以,我利用考前的2个星期突击了一把,感觉效果还可以!我看第一遍书的时候,是把书都通看了一下(不过没有讲的我没有看),掌握了基本的内容,在看书的过程中,写出一些简要的提纲,我还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后面叙述)一边念,一边抄,然后再背着默写一遍,晚上睡觉前反复回忆,结果做梦都是这些东西,呵呵!第二、三遍主要就是根据这些提纲来回忆、复习,忘记的就再看书,不要怕重复,只有这样才记的牢靠!最后一遍书主要是大概看一下课本,把专业英文单词看了一下(因为我们要考20分的英文题目,还要英文回答!),整理一下思路!记得那天是下午3点考试,还是夏天,好多同学顶着烈日去教室做最后冲刺,我则一个人躺在宿舍里睡了个午觉,下午状态也不错,好多不会的也蒙对了,哈哈!
下面就是根据我复习的经验总结的一些重点:三大物质的代谢以及相互转化,这可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掌握(尤其是三羧酸循环)!再有就是呼吸链、以及胆色素的代谢!其他的就是掌握一些蛋白质、DNA和酶的一些基本知识!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主要是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一定要掌握,考试的主要分数都是出在这里!
顺便说一下,我复习生化的时候用的是北医编的一本参考书,是16K,蓝色封面的那本,虽然有的题目比较有难度,但是对于理解一些知识点还是很有帮助的!那本书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比较全面,也很细,考试可以参照那本书准备相应的题型!(个人推荐,供参考!)
生理学:
在基础课里面,生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我们知道:医学课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基础课、桥梁课、临床课,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个人认为生理学是介于基础课与桥梁课之间的一种课程,是为那些桥梁课打基础的,如果生理学不好的话,比如药理、病理生理学的一些内容很难理解。不是说学不会,只是理解起来要吃力一些!
生理学的学习一般分为2部分,理论和动物实验!实验课上可以验证一些书本上的理论,加深印象!因为书本上的内容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实验课上老师会讲一些实验的相关理论,注意,这些往往就是考试的重点!这里面循环系统的实验比较多,可以顺便练习一下操作技术,如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等等。由此可见,循环系统也是考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我记得我们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了2道循环系统的大题,一个是关于心脏的,一个是关于血压调节的!而且,说循环系统重要,也是因为以后学习心血管系统药物和病理生理的时候都用的到这些知识!
此外,比较重要的知识有细胞膜电位(以后学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时候方便理解)、兴奋-收缩耦联、能量与代谢、肺通气的基本概念,(消化系统考的很少,只有几个选择题,不知道为什么~)神经系统也是主要掌握一些概念(我们那次考了“去大脑僵直”的名词解释),内分泌系统主要掌握一些调节轴的调节机制(我们大题考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结果好多同学都没有复习,这道题目得分很少!)
其中值得提出的是泌尿系统,尤其是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这2节是难点,我当时学的时候看了好多遍书、又问老师才弄懂,这对于以后学习病理生理学中“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一章有帮助理解的作用,希望能引起重视!
最后还是推荐一本参考书,还是北医编的那一本比较好,我看过,但是那上面的题目太多,我没有做完(而且我们学校有内部的复习资料,所以其他参考书看的比较少~)如果贵校也有复习资料的话,还是以资料为准吧!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提出~~
病理学:
到了病理学,就是进入桥梁课阶段啦,前面有了组织学的基础准备知识,相信学起来应该不会吃力才对!其实,即使你前面没有学好,也没有关系,理解起来也不会有太多的阻碍!要对自己有信心~
首先要了解病理学主要学习目标,即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变特点,包括大体的改变和镜下得改变,通过这些改变可以推断出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以及相应得治疗原则(当然这最后一点是临床课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了解了这些,考试、复习就不会“跑偏”,就容易抓主重点!
《病理学》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总论和每个系统疾病的各论。我认为总论部分是相当重要的,它主要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所以对于总论里面所涉及得概念一定要读懂、吃透。各论部分虽然篇幅多,只要理解了总论的内容,学起来还是会很轻松的!
通过学习病理学,我感觉“名词解释”是最重要的!虽然考试中这种题型占的分数不多(最多也就15~20分),但其他知识都是从这些名词中衍生出来的,建议大家引起重视!(我有几个同学,考试前只把那些名词解释看了一下,结果成绩也很不错,由此可见,这些概念有多重要了!
病理学的教学也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课。实验课主要就是看大体标本和切片,都是非常典型的病例。很多标本看过之后会终身难忘的!这对于复习也很有帮助!看片子的时候,如果你理论不是很熟悉,也可以带一本组织学图谱,经过对照,比较容易发现异常(但有的老师不提倡这么做,说是会减少看病理切片的时间。反正各有利弊吧!)!至于理论部分,不需要我多说了吧?值得注意的是,要学会描述一些特殊病变的镜下改变(如巧克力囊肿、结核肉芽肿等),对于考试中做一些综合性质得大题有很大帮助!最后,谈一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考试重点!其实病理学得知识点比较散,说起来很多!
总结一下:教材中后面带有英文名称的名词是肯定要掌握的,其中《肿瘤》和《炎症》两章是要重点看的,因为各系统疾病还是以炎症和肿瘤多见!此外,要特别注意书中提到的具有描述和比喻性质的概念(包括其发生机制),如槟榔肝、巧克力囊肿等,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各论就是掌握一些疾病得特殊病变(不典型的考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呵呵!),以及一些疾病的演变和转归过程!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这是最近几年病理学的考试趋势(考死知识的比重少了很多)。举三个例子:
1、如果一个病人出现一个颈部肿块,你考虑哪些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怎样的?
2、试总结一下你所学过得肉芽肿有哪些?描述其镜下改变?
3、给一个肺心病的临床病例,让你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一下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例变化?
PS:我之所以没推荐参考书,是因为我觉得学习病理学还是以看书为主,练习是次要的!如果非要买参考书的话,我觉得科技出版社的那本还不错(32k的)!
再推荐一个学习病理学的网站吧:药理学:
这门学科给人的感觉就是2个字:枯燥!说真的病理、药理、病生放在一个学期学,确实比较郁闷,那个学期会很忙,如果平时没看书,只是靠最后1个月的时间的话,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平时要看一下书,就拿药理学来说,我觉得至少要看上3遍书,才能有点感觉,除非各位对自己的记忆力相当自信,呵呵!不过我是属于笨鸟级别的!但是还是让我侥幸发现了一点“捷径”!
和其他科目相比,药理的知识点最散,我看第一遍书的时候根本摸不到头脑,觉得抓不住重点,好象什么都要看、都要背!(我开始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背了,但是怎么也记不住,转天就不记得了!呵呵)其实不然,我作为过来人,可以告诉你,既然这门学科叫做药理学,那么重点在一个“理”字,其教学目的并不是要让http://pathology.xysm.net/ 相信你会从中受益很大的!!
你记住所有的药物,而是要掌握这一类药的共同特点!书上每类别的药物都会给出一个代表药,通过这个药物来让你认识这一类的药物,因此,只需要掌握这些代表药物就基本掌握了药理学的重点。这样这本书就薄了很多吧?至于其他药物,一般只要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就可以了。幸运的是,药物的命名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其后缀往往相同!(如普奈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记忆!至于一类药物中各个药物的细微差别,那到了临床实习、工作再掌握也不迟!
《药理学》教材也可以分为总论和各论2部分!总论里面还是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其中又以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中的药物消除动力学最重要!虽然我个人认为这对后面的理解影响不太大,但是这里有很多考点,所以还是应该重视一下!在各论里面,要重点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那些条目明确的总结性质的药理作用要仔细看!)其实有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是要清楚的(如各类利尿药物分别作用于肾脏哪一部位,应用时要注意什么?),这里还会涉及到一些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不懂的话可以复习一下!下面我分几部分介绍一下各论:
a、神经系统药物:这一部分有一章概论,比较重要,最好能熟悉那个表格,就是说要掌握各种受体的分布,以及激动或抑制该种受体会产生那些药理作用!弄懂这些,这部分的内容就会很容易记忆!(如果开始死记容易记混,那就等学完这部分,把书看过后,用这个表格做复习提纲,很有效果!)
b、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药理作用很重要,同时要掌握副作用及中毒的表现!
c、解热镇痛抗炎药:以阿斯匹林为代表,掌握其药理作用!这是个很经典的药物,所以考试的时候比较受老师偏爱(根据历年考试题目,个人总结!)
d、心血管系统药物:是药理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书上的章节也有重叠的地方!书上提到的有的药物,临床上现在已经不常用了,有时候为了说明药理机制,还是以其为代表介绍!重点掌握下面的药物:钙拮抗药、强心甙、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利尿药及脱水药、β受体阻断药。
e、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单独提出来,因为它重要,不仅仅是考试,而且在临床上也应用广泛(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其药理作用往往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而且连考了好多次!
f、抗菌药物:药理学中的又一重要方面,临床亦应用广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抗菌机制、副作用,以及一些疾病首选什么抗生素!
g、其他:即我没有提到的章节,一般考试分数很少,如果复习没有时间的话,还是重点掌握前面的重点章节吧!
关于药理学实验课,可以巩固上课所学知识,学校安排了实验,说明这类药比较重要!(个人经验!)最后推荐参考书:北医编的那本内容丰富,但是难度有些大,问答题可以照上面的准备;科技出版社的那本,总结的知识点比较好,题目就是少了些,所以各有利弊!总之,课本还是比较重要,练习在其次~~病理生理学:
个人感觉,这门学科确实有难度,虽然课本看上去很薄,但是往往一段话可以让你推敲很久!而且这门学科称的上是名“补”,每年挂的人都有很多(最多一年达到了1/3)!其实这门课和临床是有很大关联的!一些疾病,如果我们掌握了其病理生理改变,就可以推出临床表现,而且很多病因不清楚的疾病,很多都是根据其病理生理改变来处理的!所以要想当一个好医生,这门学科要更加重视!
既然这门课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学习呢?很多同学都说看书觉得很烦,有时候看了半天还觉得不太明白,其实我也有这个感觉(在学DIC一章的时候尤其郁闷),所以我选择了一个不同的学习方法:先看参考书(强烈推荐科技出版社的那本),那上面总结的很好,把很多病理生理改变都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一目了然,而且通俗易懂。课前或是上课后,先把参考书看一遍,对主要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看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理解起来也会少很多障碍!有时候和看图说话差不多,呵呵 另外,学好病理生理学,上课是关键!其实每堂课的容量是很大的,这时候记笔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听懂,听懂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门课是要以理解为主。如果你理解了,就算隔了一段时间不看,也很容易回忆的!如果上课没听懂,课下一定要及时问,最好问老师,力求当天消化,否则后面不好学!
此外,做题目也不要忽视,因为病生的考试题目是比较活的,你看过书以后可能认为已经理解了,可是做
题不一定很得心应手,所以应该注重练习!(推荐《病理生理学习题集》,蓝色封面,上面有很多练习,各种题型都有,每题下面有答案,还有注释!据说是湘雅医学院的题库!)
还有,这门课程里会需要一些生理学的准备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一些新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果不记得了要勤翻书复习,因为在《病理生理学》教材里,很少会帮你复习生理的东西!
实验课上,会做一些重要的实验(如休克实验),这些对于理解知识也是很重要的,要重视起来!
关于重点章节,我认为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心衰、呼衰、肾衰这几章最重要。尤其是前2者既是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临床中的重点内容!后面的3个“衰竭”,也容易出大题!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血气分析的方法,考试中大题里会有计算的!
至于其他的章节,不是特别重点,还是那句话,掌握基本概念吧!
第三篇:医学免疫学学习方法
医学免疫学学习方法
2005-12-19 00: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在世界历史上,我国采用人痘接种最先创立了预防天花的方法。1796年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则进一步创造了用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免疫学就是从那时起诞生的。经过150年的发展,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到本世纪50、60年代时,开始进入飞跃发展时期,取得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生物医学的发展。所以说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而免疫学现在仍处在飞跃发展的时期,已被公认为21
世纪生物医学领域中起支撑和领头作用的前沿学科之一。
无论是从医学基础理论、还是从医学临床实践来看,免疫学都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对临床医学专业,还是对护理学专业,免疫学都是一门必修课。对于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来讲,必须通过自学学好免疫学。怎样通过自学学好免疫学?本文拟就此
提一点建议和看法。
一、掌握免疫学结构体系的特点
对自学者说,正确认识免疫学结构体系对学好免疫学有很大的益处。
免疫学发展到今天,早已跳出抗感染免疫的范畴,形成了非常丰厚的知识结构体系。它包括免疫生物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分子免疫学、免疫化学、免疫遗传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等。对医学生(包括护理和临床医学专业)来
说,核心是“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
基础免疫学是学习免疫学必备的基本知识,是起步阶段必需的知识基础。基础免疫学涉及免疫生物学、免疫化学、免疫生理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础免疫学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何功能作用,在生理、病理状态下有何表现?免疫功能是靠什么组织系统完成的,免疫系统的构成如何?免疫器官有哪些,各有何结构与功能特点?免疫细胞有哪些、各有何功能、各有何重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免疫分子有哪些、各有何结构、分布及功能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免疫应答的发生及其调节机制:什么是免疫应答、有哪些类型?免疫应答发生在哪里,有何基本特点?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是怎样发生的,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如何,抗体怎样发生免疫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是怎样发生的,其免疫效应机制的生理、病理作用是什么?何谓免疫耐受、发生
机理如何,有何实际意义?免疫调节机制有哪些,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临床免疫学是把基础免疫学中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问题。它介绍根据免疫学基本原理所设计的免疫学检测或诊断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介绍根据免疫学基本原理所发展的免疫学防治方法的原理与应用;介绍了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免疫学原理、免疫诊断及防治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原理。因此,根据免疫学自身的结构体系特点,自学者应把自学重点放在基础免疫学部分,着重掌握免疫的功能、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主要
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再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融汇贯
通,去认识和解决相关的临床问题(免疫病理机制、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
二、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关键,注意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学科特点看,免疫学具有形态学和机能学相结合的特点,常以形态学为基础,但落脚在机能学上。因此,它的知识中既有形象、直观的内容,又有抽象、理念性的内容。而形态
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所以学习中必须抓住功能这个“重中之重”。
免疫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如中枢免疫系统、外周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再循环、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过敏毒素、超化因子、调理作用、白细胞介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异嗜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免疫粘附、超敏反应、免疫耐受等等,必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只有理解了、记住了,才谈得上学习免疫学的系统性知识。免疫学中还有许多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如SIgA、SmIg、ADCC、TCR、IFN、TNF、APC、CTL、MHC、ELISA等,必须了解其英文原文,从而掌握其中文名称及其含义。对于许多重要的免疫因素即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如T细胞、B细胞、NK 细胞、CTL、TH、TDTH、巨噬细胞、抗体、CD分子、MHC-Ⅱ分子、细胞因子等,要通过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熟悉其形态或结构特点及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通过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在深层上掌握各自的特点,如异嗜性抗原与类属抗原的区别、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与旁路途径的区别、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TCR与BCR的区别、CTL与NK细胞的区别、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区别、活病苗与死疫苗的区别、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免疫缺陷的区别、青霉素皮试与O.T/PPD试验的区别等。另外还要注意掌握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对应功能的关系。对免疫学中的许多机制问题,如抗原识别机制、淋巴细胞活化机制、抗体产生机制、抗体的免疫效应机制、CTL/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TDTH细胞完成免疫效应的机制、免疫调节机制、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抗感染机制、抗肿瘤免疫机制、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人工免疫机制、各种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等必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要把前面部分所学习的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机地运用于对各种免疫机制的学习和领会。这里存在一个前后结合、汇融贯通、触类旁通的问题。
要注意运用所学的免疫学知识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如抗体、补体、吞噬细胞缺陷会导致什么后果?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临床会出现哪些表现?临床应用抗体制剂时怎样避免或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做组织细胞配型?血清抗体或补体水平异常见于何种疾病?疫苗接种时为什么要有多次接种或加强接种?为什么特异性IgM抗体的检出有助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而以检测IgG抗体辅助诊断时要测其滴度升高程度并作动态观察?又如用免疫学知识来认识、解释临床常用各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这样
去学习既能学以致用,又能反过来促进、加深学员对所学免疫知识的认识理解。
三、多看多练,深入思考与讨论,加强归纳总结、综合应用的训练
广大自学者应该理智地认识到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无捷径可走的,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跋涉。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学苦练。因此同学们在认
真学习指定教材和辅导教材的基础上多读一些不同版本的医学免疫学教材和专著,既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解释的作用,又可以提供来自不同角度的认识、理解,通过学员自己的思考、比较,有助于形成正确理解与深刻领会,也有助于加深印象和记忆。同时,注意多收集一些练习题做做练习。通过做练习,往往可以发现自学中的薄弱环节、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偏面和错误。做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检验自学读书的效果、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是一种将所学书本知识加以运用以解决问题的实习机会。多做练习,无论是对加深理解,还是对加深记忆都是有益的。但要注意避免死记硬背习题的答案。如果企图通过做练习来熟悉考题作为取得考试好成绩的捷径,那是要吃大亏的。考试的题目是多样、多变的,只顾记题目而不了解其知识背景、知识基础,那么不仅无助于学习,考试时试题稍有变化就会做不出来的。只有真正吃透了所学知识的精髓,才能在试题的千变万化中抓住实质、答中要害。所以,练习的意义在于检验自己,对自学形成反馈调节,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在于死记习题本身。自学爱好者们还应定期相聚,交流学习心得,对重点、难点和有深度、难度的练习思考题开展讨论,相互启发,激唤灵感。讨论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自学反馈形式,对启迪思维、纠正错误,对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也有很大益处。尽管读书是自学的主要形式,但要
取得好的成效,就要避免死读书、把死记硬背作为掌握知识的唯一手段。
免疫学具有很强的哲理性、逻辑、渗透性。因此,广大自学者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例如前后左右联系、分析推理、比较区别等;同时,在读书、思考、做练习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读死书也是千万要不得的。
尽管免疫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难度也是一种挑战。只要我们掌握好免疫学结构体系的特点,抓住重点,努力做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多看多练,深入思考与讨论,加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综合应用的训练,就一定能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
理论,在自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医学统计学学习方法(适用于护本专业)
统计学的大部分公式都不要求你们记忆,但有些最基本的公式你们是要知道的比如说标准误、95%医学参考值范围、可信区间的计算是需要大家熟记的。
统计学是不好学,有些同学反映,这门课和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其他医学课程不需要思考,书上写什么就是什么,但是统计这门课程很多都要思考。。
统计这门课程想学好,确实不容易,不是大家到了期末背背书就可以轻松过关了。楼上的同学问不知道理论课学什么,其实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共性和特性,每门课程的绪论其实都很重要,它就像一门课程的骨架,我们在学习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一个总的结构之后,再有针对性的找到学习的方法,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吧,很多同学在学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时候,单问有哪些指标用于什么条件,大家都知道,当问描述计量资料用什么指标,同学脑袋就懵了,回答什么的都有,这个就是只关注局部不注意整体所造成的。在绪论部分我们讲了资料的类型,学生掌握的也挺好,第二章、三章讲了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学生掌握的也可以,但是就是没有把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统计分析里首要是对我们的资料进行描述,描述里面又根据资料的类型的不用,所用到的描述指标也不一样,计量资料做统计描述的时候就可以用集中、变异指标去了解数据的特征,但是计数资料就不可以了。
因此大家在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要积极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学可信的区间的时候要想想为什么我们要计算可信区间,我们计算可信区间要拿来干嘛,学假设检验方法的时候想想t检验学完了为什么还要学方差分析,多想想每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再寻找每一块知识的学习重点,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清晰的思路,否则学到最后脑袋里还是一锅浆糊,不知道为什么要学。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有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一定能体会到大家学习的感受,所以还要你们多跟我们交流,这样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因地制宜去帮助你们学好这门课。
P25 计算与分析 第二题 标准差 0.85改成0.8其余不变
采用正态分布法计算95%正常值范围:(3.382-6.518)mmol/L
U变换=(5.72-4.95)/0.8=0.9625
φ(0.96)=0.1685,因此大于5.72mmol/L的比例为16.85%
------------------------
P33 计算与分析 第一题 450改为350人
标准误=0.08
95% CI=(101.24,101.56)(g/L)
------------------------
P44 计算与分析
第一题 60改为40 其余不变
1.假设检验:
H0:该厂男子Hb与一般成年男子相同;
H1:该厂男子Hb与一般成年男子不同;α=0.05
样本与总体比较的t检验
标准误=2.37,t=6.33 > t0.05(39)=2.023,故P<0.05
当α=0.05,拒绝H0接收H1,认为该厂男子Hb与一般成年男子不同。
------------------------
第二题 加一组数据 第13组 9.0 和8.8 1.假设检验:
H0:耳垂血与手指血白细胞计数相同;
H1:耳垂血与手指血白细胞计数不同;α=0.05
两组均数比较,配对设计,采用配对t检验
计算差值3、0.8、1.3、0.3、0.6、1.6、0.1、1.6、0.3、1.6、0.8、-0.4、9.0
差值均数=0.91 差值标准差=0.90 差值标准误=0.25
计算t值,t=3.65 > t0.05(12)=2.179,故P<0.05
当α=0.05,拒绝H0接收H1,认为耳垂血与手指血白细胞计数不同,耳垂血白细胞数高于手指血。
第五篇: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如何“更快、更牢”记单词 怎样进行试卷分析? 步步为赢冲刺高考 大考在即,要学会取舍才能快速提分
交大附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物理 高考动态 提前备考一年,效果提高一半
2012清华大学计划在陕招生72人 理科生居多 期中考试后最重要的事
2012我省375268人高考 高考考卷列入国家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