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水日铸茶——弘扬茶文化 发展茶经济
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
茶为国饮,绍为茶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和栽培茶叶的国家。绍兴是最早饮用和栽培茶叶的地区之一。绍兴县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茶道源远流长.。在汉代,绍兴县就有种植、采制和饮用茶的习俗。到唐宋时期,绍兴茶业可谓“极为发达”,平水王化所产的日铸茶、珠茶、龙井茶声名远播,饮誉海内外。旧时,绍兴茶馆、茶店、茶室可说是比比皆是。无论城乡山区,只要有小集墟的地方,就会有卖茶的店肆。据民国初年绍兴同业工会不完全统计,原山阴、会稽两地,约有大小茶肆五百多家。这些茶肆大致上分两个档次:高档的称茶楼或茶室,一般的则称茶店。遍布街头巷尾的茶店,是各行各业、闲杂人等的休闲憩息的处所。绍兴旧时茶楼、茶室、茶店遍及大街小巷,除妇女、小孩外,一般百姓多有“坐茶店”的习惯,它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绍兴县茶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文人雅士都喝茶爱茶颂茶。历朝历代都有诗文佳作传颂。南宋著名的爱国大诗人陆游就是一位痴迷茶文化的茶神,他一生竟留下了300多首茶诗,就是一个明证。由现代著名作家鲁迅也有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的感叹。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绍兴县是浙江省茶叶产业强县之一。现有茶园面积10万多亩,其中专业茶园8.2万亩。2009年产茶9500吨,产值3.76亿元。全县有11个镇(街道)产茶,其中稽东、王坛、平水、富盛等4个镇,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达79%,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产茶条件得天独厚,在部分山区,茶叶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山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今年4月,绍兴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国文化名茶之乡”,平水珠茶被命名为“中华文化名茶”。
当前县政府应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惠及种茶人、健康饮茶人”为宗旨开展工作。用一种文化发展一个市场,托起一个产业。
首先应在省、市、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建立、发展县茶文化研究会,茶文化研究会一是联络热心茶文化研究人士,扩大茶史研究内容,同时动员各方 1
人士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发表各类研究文章和有关茶文化、茶产业稿件,稿件均在茶文化研究会刊物上发表。二是组织茶事活动,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邀请台湾方面有关专家就茶产业、茶文化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利用科普宣传平台开展“茶科普”宣传,制作中国驰名商标绍兴茶画册等,能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发挥茶的文化作用,助推茶事业发展。积极参与绍兴县“禅茶文化”风情小镇的建设;关注茶楼、茶馆业发展,协助成立茶楼业协会;为绍兴茶产业注入文化内涵,促进产业发展。四是发挥刊物和网络作用,扩大宣传交流面。去年编发茶刊,发送单位扩大到全县涉茶各村。四是配合县茶文化发展史编纂,启动县茶文化发展史编写。五是承办和组织好有关活动,与有关部门开展“茶为国饮”和“科学饮茶、有利健康”的宣传,请专家就“茶文化、茶健康”知识作专题讲座。再是开发“茶旅游休闲体验精品线路”,建设禅茶文化一条街、“整合提升绍兴县茶叶市场”等项目开展相关调研,并为该项目提升茶文化内涵,建设标准茶楼、提供茶文化服务。
三是 打造好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产品或一个组织的灵魂,也是信誉。平水王化所产的“日铸茶、珠茶、龙井茶”就是县茶文化的品牌,要打好这个品牌,这是今后的方向和目标,也是责任和使命。如何打好这个品牌,关键是质量。要确保“绍兴茶”良好的信誉度,要维护好、宣传好、促进好“绍兴茶”品牌质量的提升。
四是搭建好平台。要搭建好服务的平台、研究的平台、提升茶产业的平台。做好交流。在做好国内交流的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把茶文化的渊源连接起来。承办“绍兴-日本茶道之源”论坛。当好帮手。要提高主动性,积极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辽宁鞍山曙光医院段春朝)
第二篇:平水日铸茶——茶文化进校园教育纪实[定稿]
茶文化进校园教育纪实
巍巍会稽山,悠悠若耶溪,青青御茶湾,平水镇中心小学这一座百年老校就座落在这美丽的山水间。近两年来,我校的茶文化特色课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第一,基本做法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发茶艺学校课程
(一)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
2007年7月,我校学校课程开发小组通过对需求调查反馈的认真分析,了解到学生最迫切的愿望是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而家长的第一需求是让孩子接触社会,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由此学校将学校课程定位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对学校、师生、社区可利用资源的调研中,我们则把目标锁定在学校附近的青山茶场、鸿华茶厂。从学生资源分析,我们的学生们天天生活在茶乡,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从文化资源思考,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折射出“和、清、静、俭”等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开发并利用茶文化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几个实践基地作为我校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一个窗口,可以满足学生参与实践的需求,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以上认识,确定了我校第一门学校课程——《少儿茶艺》。
(二)立足学生发展,选择课程内容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坚持知识性与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那些趣味性、实践性强,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内容。学校制订了《茶艺课程纲要》,并依据纲要编写了《少儿茶艺》读本,设计了45个学生喜欢的活动主题,内容包括茶的历史、茶的分类、茶与文化、茶与健康、饮茶与品茶等几大类。为了突出实践性,我们丰富了学生的活动方式。从学生能力形成的角度出发,设计了10个“我会”,如我会问、我会想、我会尝、我会做、我会观察、我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将观察、实验、操练、调查、讨论等学习方式和家庭及社区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二、以师生发展为目标,探索综合教学模式
课程的综合性实施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模式:
其一,教法学法综合运用模式。
以《设计茶包装》一课为例。就知识方面涉及到茶艺、劳动、美术、语文等各方面的知识要求。就技能方面涉及到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就情感态度方面涉及到感受茶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操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体现综合性原则。既有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的操作;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实地的考察;既有文化的体悟,又有审美的熏陶;既有资料的整理,又有交流中共享。教师教学的综合性带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的综合。学生充分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将搜集整理、社会调查、信息技术、文字表述、设计绘画、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多种学习方法综合应用,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二,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模式。
学校成立了由茶艺、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英语、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教师组成的茶艺教研组。把“如何实现《少儿茶艺》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教师们结合茶艺课教学内容,找到能与本学科结合的单元课题,分别承担茶艺课教学。如,《茶艺实践课》中涉及的《茶歌茶舞》等单元由音乐老师执教,与文学有关的《茶诗》、《茶联》、《茶故事》等单元由语文老师执教,《可爱的茶具》、《探究茶服》等单元则由美术老师执教,《实践调研的统计与分析》单元由数学、信息技术教师执教„„各学科教师共上茶艺课的推进与实施,既解决了由于教师专业局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同时又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中来。
三、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目标,构建特色课程文化
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文化将会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引导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1、茶文化培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学校以茶文化为内容,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茶文化培训模式。概括为:学习沙龙,理论交流模式。学校为教师购买了大量茶艺书籍,老师们认真研读,也常常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经常性开展不
同规模的读书沙龙。互动分享,亲和共赢模式。学校利用教师会时间,由茶艺专职教师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茶艺知识、茶联的创作、茶与名人等专项培训,并在教师中开展“共颂茶联,共赏美文”等活动。直观感悟,亲历调研模式。学校组织老师们去茶店和茶馆学习茶艺表演,并定期邀请国家一级茶艺师王坚蕾老师来校指导。部分教师赴上海、杭州等地参加各类茶文化研讨、观摩活动,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还到茶叶原产地,深入茶园,走进茶厂,进行了解、考察、拍摄。目前,学校推荐三位老师正在参加茶艺师培训考证。
2、茶文化研究推动学科教学发展
茶文化研究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首先,教师自身丰富的课程文化知识,儒雅的气质就是一种资源,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借助学生参加茶艺实践活动所获取的信息、知识、技能、资源,充实学科课程教学。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转化为新的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教学的实效。第三,茶艺实践课的实操性、情境性、合作性,为其它学科教学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本学科的教学与之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茶文化教育创新学校德育活动
开发并利用茶文化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美德和礼仪的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研究重点。为此学校特别提出了“以茶修德,以茶促规”的育德理念。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在茶艺活动中,感悟和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他们热爱家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学生多次受邀在中国茶文化节开幕式、市健康消费现场会、县少代会、县城镇文明生活联欢会等活动中,为现场领导、来宾、小伙伴们进行茶艺表演,培养了他们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宣扬健康的消费理念的责任感,也养成了学生文明有礼的好习惯。
4、茶文化宣传营造高雅校园环境
学校精心设计古香古色的茶文化馆,为学生的茶艺实践活动提供场所。门厅、楼道、宣传窗等地展示学生创作的各类茶艺作品。去年,我校把《少儿茶艺》整本教材的内容做成墙体展板,在学校二楼中厅全部展示出来,分批带领三至六年
级学生参观和学习。去年年底,我们邀请了专业设计师,对我校的茶艺室进行了专业设计,今年暑期,学校将全面动工装修茶艺室,集学习知识、动手实践和涵养情趣于一体,为学生参观学习、实践体验、展示交流提供了场所。
第二点,主要收获
第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
茶文化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将学校课程确定为“茶艺实践”课而非“茶艺课”,其宗旨就是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感悟中习得,在体验中探究。课程综合的目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各种知识储备,广泛搜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从中理解感悟。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模仿、参观走访、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筛选整理中领悟习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能够积极的探索研究,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
第二,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根本的转变。特别是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成长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评价者。教师们感到开发茶文化特色课程的过程充满了创新与乐趣。教师们在开发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茶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我校教师尉卫英等所撰写的案例《莫让绿色宝地中的“黄金”流失》获得县一等奖。尉卫英老师应邀在绍兴市茶文化研究讨论会上作了《弘扬茶文化,争做好少年》的专题汇报。尉卫英老师同时被邀请参加绍兴市少儿茶文化读本的编写、修稿工作。学校茶文化特色课程获县二等奖,茶文化优质课评比获市二等奖,学生茶文化研究成果多次获县一二等奖,学生与茶有关的习作和活动多次在县市级报刊被发表或报道。
第三,转变了学校的管理理念,提高了学校办学声誉
课程改革对学校的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学校课程的研究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全新尝试与探索。学校由行政管理走向目标、理念的引领,管理机构由行政组织走向由干部教师组成的研究共同体。三年来,我们坚持以理念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构建学校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干部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开发、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反思。从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提升。
这两年多,社区、家长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的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承办了县学校教育工作质量交流会、县少先队活动现场会、接待了市政协、市消保委、市工商局等领导和专家到校开展茶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参与了市、县组织的各种庆祝、实践活动。浙江卫视、绍兴电视台、《绍兴晚报》、《绍兴县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对学校的茶艺活动多次进行了报道。第三,几点体会
1、保证课堂传授时间。这两年里,我校在四至六年级共计17个班全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将校本课“茶文化研究”单独列出,每周一节茶文化研究课,采取学校普通任课老师兼职、专职教师任职、校外辅导员定期授课等相结合的方式开设。为将本课程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确保参与课程教学的师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活动,我们提出了校本茶文化研究课可以机动调整,可以将二至三节课连上,也可分散到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
2、整合各类学科教学。我们将茶文化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育中,如语文、思品、综合实践、科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中,以此增强了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对特色文化的感悟。
3、丰富茶艺实践活动。结合本课程教育过程各类活动开展的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形式上产生了如下二个特色:
(1)互动合作式。指师生合作互动的实施形式及其策略。双向互动、情意交流、合作参与是互动式的基本特征。强调与倡导实施活动的参与者做到信息情感的双向交流传递,过程的参与、指导与互动合作;采取包括设疑与提问方式、小组合作方式、集体讨论方式、师生合作参与实践以及其他多种方式进行;师生双向沟通与合作参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反应与大胆创造。
(2)自主探究式。即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研究性学生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针对于茶文化研究的说明如下所示:
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具体行动展示成果——应用实践——筛选问题——提出假设——过程展开——形成结论——拓展提升
教师引导参与:营造情境——提供背景——提出建议指导方法——应用实践——引发问题——指导计划——参与行动——测查评价——明确要求
开展家校一体化的课堂研究学习模式,学生在家制茶,在校学习茶艺,在同学中交流茶文,走进实践基地体验过程,知能结合,艺道一体,契合与渗透,无处不在,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茶文化研究活动课程除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大指定领域,还有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活动、校园节日活动、同伴交往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我们借此机会创出平水中心小学茶文化研究这一品牌,这一特色,以此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标志,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里程碑。
4、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我校一开始进行此项研究的同时,就考虑了茶文化研究要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要强化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有的研讨学习氛围,要大力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我们向全体师生开放了茶文化馆,向全体学生展开了调查问卷,发动倡议了全体学生查找资料、扫描资源、搜集成果,着力让茶文化研究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以点带面,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发展的变化散发出茶文化研究的魅力,让此项研究透射出浓浓的茶香,沥现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成果。
5、积极探索课题研究。
茶文化研究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不是教师单独来确立研究专题,而是通过问题卡、采访卡、社会调查卡、活动感言卡、评价卡等诸多研究记录的形式开展茶文化研究活动。同时,学生评价个人活动的失与得,评价每一项研究所取得的效果,彰显个性,主动积极,而教师在各项过程中则成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最后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逐步开发出了二十几个小课题。
如今,以“茶文化”为依托的校园文化已扎根于广大师生的心中,学校正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面貌。学校发展着眼于校园茶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乘势而为,进一步拓展“以茶健身,以茶促智、以茶养性,以茶养德”的茶文化精神,并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升“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品位,从学校特色转而为创建特色学校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平水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平水日铸茶—茶文化进社区、茶知识进家庭活动
我会举行“茶文化进社区,茶知识进家庭”系列活动
10月20日上午,我会在柯桥街道立新社区举行“茶文化进社区,茶知识进家庭”系列活动。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杏芬、副会长孙光荣参加活动并为居民们赠送绍兴茶文化书籍。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茶艺表演、茶知识讲座、以绍兴茶为素材创作的莲花落演唱、赠送茶文化书籍等。居民朋友边品尝着清香可口的中华文化名茶──平水日铸茶,边欣赏着展示茶文化的精彩表演。普遍反映,感受了茶文化,学到了茶知识,如同享受了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县茶文化研究会秘书处)
第四篇:平水日铸茶——考察平水日铸岭古道
绍兴县茶文化研究会考察平水日铸岭古道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4月14日讯:4月12日,绍兴平水镇日铸岭古道两旁春
花烂漫,一群特殊的游客在这里走走看看,不时交流讨论着。原来他们是专程前
来古道考察的茶文化研究会会员。
绍兴县茶文化研究会自2011年7月成立后,深入开展茶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工作。在做好有关绍兴茶文化资料征集的同时,研究会发现日铸岭古道作为江南的“茶马古道”颇有开发保护价值,于是组织会员们实地考察。
上午9时左右,会员们从梅园村步行出发,向日铸岭方向行进。步行在长着
杂草的鹅卵石古道上,看着周边茂密葱郁的山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路上,鸟鸣啾啾,溪流淙淙,庙宇、石桥、凉亭、老树等遗存一一出现在会员们的眼前,无声地诉说着悠长的故事。“想不到绍兴县还有这么一条历史文化古道,实在太
宝贵了。”第一次探访古道的文史专家王云根深有感触地说。
1个多小时的步行,会员们到达了平王公路顶部,稍事休憩后,又马不停蹄,走访了祝家村的古枫群和御茶湾、宋家店村的古银杏、王化村的王化庙和百年老
客栈新瑞兴台门。经过2个多小时的实地踏看,会员们对这条曾远接台州、温州
等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茶马古道”有了新的认识。
带队的绍兴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杏芬介绍说:“目前,平水日铸茶品牌越
来越响,平水正在开发休闲旅游业,如何做好结合和传承的文章,保护开发日铸
岭古道,做大茶休闲与旅游业,研究会要集中智慧,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参
考。”
(绍兴县报陶文强)
第五篇:平水日铸茶——绍兴多元茶文化良性互动的思考
绍兴多元茶文化良性互动的思考
文化、名茶、旅游是茶乡文化的三张“名片”。茶在中国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当前,以茶会友、以茶养心、以茶修身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时尚。茶文化贯穿于茶乡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基于茶文化的多元元素,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采茶文化,借助茶产地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建设,将其全方位、多层次渗透于旅游六大要素,设计多种符合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重塑茶文化旅游线和茶旅游带品牌形象,使茶文化与茶产业、茶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形成共赢局面,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茶制作技艺的展演,茶制作、茶建筑等等方面的保护性开发与恢复等,为茶乡新农村建设再添活力。珠茶始于明末清初,是由平水日铸茶演变而来的。珠茶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的绍兴、诸暨、嵊州、新昌、上虞、余姚、奉化、宁波等县市,整个茶区被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环绕,茶区内峰峦起伏,溪流纵横,气候温和,产茶条件优越。绍兴县平水镇很早就是一个茶叶集散地,在国际贸易中珠茶被称为“平水珠茶”,并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一个主要茶类。在清代,年最多出口珠茶就已达25万担,平水珠茶在伦敦市场上的售价不亚珠宝。本文以我国驰名产品“平水珠茶”的产地绍兴县为例,对多元茶文化良性互动谈谈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
一、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
(1)文化价值。茶文化特征较鲜明,有着丰富的茶史、茶掌故、茶传说,为现代人对茶文化研究留存了大量资料。
(2)经济和社会价值。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茶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绍兴县的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绍兴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生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以及推进经济贸易展示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
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由于茶文化旅游本身就直接面向了市场,它所起到的龙头作用、关联带动作用等把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买、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项串连起来,形成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丰富了旅游内容,有利于形成绍兴县茶文化旅游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茶文化旅游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由于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也就有其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的特征,它的横向组合(即组合的广度)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纵向组合(即组合的深度)包括横向层面各大类产品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及旅游项目。
二、绍兴县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1.品种众多的名茶、名树。绍兴县与茶始终是相得益彰。珠茶,亦称圆茶,外形浑圆紧实,色泽绿润,就像一颗颗墨绿色的珍珠。冲泡后芽叶舒展,汤色明绿,香味浓郁,且较耐泡,一般冲泡三四次仍香味不减,是我国的传统名茶和最早出口的茶类之一,被誉为“绿色珍珠”。成茶翠绿紧结,纤纤如仕女秀眉,香气馥郁浓冽,滋味鲜爽醇厚,冲泡起来清汤碧液,滋味醇和,饮者有“一见顿觉清爽,再饮精神更旺”的赞语。为改变单纯绿茶种植基地的现状,绍兴县相继开发出绿茶、名茶、乌龙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创造了多个高档优良的茶叶品种。
2.绚丽多姿的茶文化。绍兴县拥有数千年产茶历史,儒学盛行,在文人的推动下,茶道不断发展丰富,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绍兴县乡村,不仅家家会种茶,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在数年前的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家里待客,铜壶烧水,瓷壶冲泡,然后再分茶敬客,形式简朴而真诚亲切。茶入楹联更是中华民族的独创,不少茶联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并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迪。在绍兴县不乏对仗工整、占朴典雅的茶联佳作,对这些茶联的挖掘可以增添游客的品茗情趣,使旅游活动的品位更为高雅、更有内涵。
3.生态游颇具开发潜力。若耶溪是一条并不起眼的小河,从平水镇穿流而过。
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这条溪流的水势要比现在大得多,每年茶叶季节,河面上舟来船往,货运繁忙,周边地区的茶叶都运来这里,再由这里装船转运出海,景象颇为壮观。虽然现在这一景象已无法看到了,由集装箱车替代了河面的船楫,但古老的若耶溪依旧流淌不息,珠茶出口也长盛不衰。绍兴县区位条件优越,古道巨杉青山,小桥流水人家,整个就是一幅令人陶醉的巨幅山水画。绍兴县古建筑星罗棋布,风格各异,举目可见的祠堂、官邸、民舍、书斋、亭阁等点于青山碧水之中,青石基脚,码头山墙。明代建筑造型雍容大方,砖雕木刻疏朗淡雅,雕刻细密精美,既渗透着时代的印记,又表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调。绍兴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气势恢弘,国际盛名。
三、绍兴县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基本构想及模式
绍兴县茶文化丰富多彩,品种繁多,因此采用开放性纵横向组合模式,进行科学地开发设计,最能突出茶文化主题,丰富旅游内容,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具体构想及模式如下:
1.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基本构想。(1)倾力打造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节庆活动,如中国乡村茶叶节、绍兴毛尖茗茶博览会等,将情调别样的茶园风光与明清古茶道、“暑天冰穴”等优美的自然风景、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突出茶的主题中心,展现茶的文化,形成闪亮的卖点。
(2)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绍兴县也可从文化入手,如排练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韵》等等,举办“美在茶乡”摄影作品展、组建茶艺表演队,使茶形象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3)穿针引线地把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巧妙缝合。时间上巧妙安排,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度假交互组合,劳逸结合,轻松休闲。空间整合度要提高,使茶园林景区、自然风光、人造景观等为一体的完美组合,情趣盎然。同时要注重景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城镇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和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城市酒店、休闲娱乐等设施。
2.组合模式。(1)横向组合。扣紧茶文化主题,推出观光、体验和民族节庆活动三类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并注重食、住、行、娱、游、购旅游六要素的发展,构筑成一个完美的横向组合产品。(2)纵向组合。观光产品——绍兴县茶乡风光秀丽,好山好水好茶。县城及旅游区按徽派风格建设一至二处手工制茶作坊,展示古代手工制作茶叶的过程,可供游客参观。体验产品——茶有醒目、提神、清热解毒、减肥降脂、延年益寿等功能,可以利用茶的保健医疗功能来开展休闲保健旅游。在采茶的季节,还可以让旅游者参与采茶、制茶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参观,还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学习茶道、茶艺、亲自去体验各种茶俗等。此外,还可凸显名人效应,向游客推荐历史文化旅游,或是体验穿梭在绍兴青山绿水中的漂流游。民族节庆活动―可定期举行以茶为主题的节庆、展览活动,诸如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迎春茶宴等,提高绍兴茶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参与程度。邀请著名导演或是当红明星精心编排几出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歌舞表演,将绍兴县的茶文化旅游推向中国乃至世界。
四、打造生态观光茶园的特色
从生态、健康、科学对茶叶资源的深层开发考虑,茶文化旅游应是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茶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农村旅游,不仅仅是设几家“农家乐”餐饮店,铺好田间水泥路,把公路边的房子建成统一的样式,但在茶乡就要建成融观光、娱乐、饮食、购物,于一体茶乡文化旅游区,让来茶乡游玩的人吃特色的,玩特点的,看特有的,购特制的。让人们高兴而来,满载而归。茶文化旅游融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等于一体,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观光茶园与一般茶叶生产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观光茶园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茶园,应有风景可观,有茶可品,有茶的纪念品可购。这样,既要考虑茶叶生产的要求,又要考虑观光休闲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树生物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园林的美学要求。因此,必须以茶园为主体,充分体现茶的特色。
观光茶园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设计,实现茶叶生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茶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低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同时,茶园管理本身又是一门艺术工程,所以要把观光茶园建设和茶艺园建设结合起来。
观光茶园的总体规划要合理,做到茶树树冠造型、建筑物设计、布局与环境协调一致。因此,要在茶园布局设计、树冠造型、建筑物配套实用性的基础上加
强艺术性,由传统农事上升为一种艺术活动,增强观赏、娱乐价值。
日本有名的冈山后乐园茶园是日本的三大名园之一,园内茶树修剪成浪状,与濑户内海的景观十分协调,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大促进了茶叶消费,弘扬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开辟观光旅游茶园,那里的年收益超百万美元,不到两年就收回了投资,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茶叶科教基地是中小学生学习茶叶科学技术、认识我国的茶文化和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极好的实践和教育基地。活动内容包括:学生到茶园采茶,自己动手参加制茶,安排茶学专业研究生给学生讲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知识。并通过VCD、幻灯、录像展示茶文化有关内容,如茶的起源、发展历史、泡茶艺术和品饮,让学生们感受茶文化的熏陶,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提高。这一点观光茶园和普通茶园在规划设计、生态布局、园林建筑的协调,以及品种搭配、间种作物、水利设施及栽培管理上都必须是先进的、规范的;茶厂配套加工机械、手工制茶示范以及游客自制茶叶都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便于旅游者及中小学生在参观、实践过程中把采摘、炒制、品饮、泡制作为普及和提高茶叶科学知识的过程。
五、挖掘绍兴县茶文化的内涵 不断丰富和完善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形式多样,如可推出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民俗风情游、茶保健游、茶乡生态游、茶节庆游、茶艺表演欣赏游、名优茶采尝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和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青少年旅游者渴望冒险,追求刺激,求知欲强,可针对他们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为他们创造机会,体会茶文化所追求的淡泊心志、情景和谐的意境,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针对假日休闲旅游兴起以及人们对新茶喜爱,可选择距离适当的产茶区,组织“新茶采、尝、购”为主要内容的一日、二日游等。在培育新资源方面,可以将茶文化、茶旅游与茶产业有机结合,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开发新型旅游产品,由政府引导和协助
一两家现有条件较好的茶馆,朝着精致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使旅游与茶文化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文化站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