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情况汇报(本站推荐)
县XX镇地处沭河岸畔,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居,北临327国道,东依225省道。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造成了全镇呈典型的沭河冲积平原地型地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蔬菜和林果是农业主导产业,共种植各类果菜2万亩,有蔬菜加工企业20余家,曾获“山东省脱水蔬菜特色产业镇”称号,素
有“脱水蔬菜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XX镇农业紧紧围绕“上规模、创品牌、强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现代品牌农业”为主线,以科技为引领和支撑,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该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农业名镇”转变,现代农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15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5个,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地30个,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基地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2个、有机食品转化认证3个,注册品牌商标15个。
一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独立经营的小农户进入市场,面临交易费用高、市场风险大、产品销售难、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迫切需要有能代表农民利益可与市场对接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性技术协会就作为这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我镇以“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为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供新信息。绿云有机葡萄、鑫果葡萄、前醋葡萄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品销售上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科协立足资源,调整结构,依托科普,惠农兴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鑫果葡萄基地的“武状元”牌大棚葡萄平均价格达到了15元/公斤,亩收入可达30000元,露天葡萄亩均收入超过了12000元;绿云葡萄基地的“琼浆果”牌金手指葡萄卖到了100元/公斤的好价钱。我镇葡萄种植面积由初期的15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00多亩,在原来十年发展的基础了翻了两翻。
二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我镇科技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镇村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加大科普投入,注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技术指导服务到16个行政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各个园区、基地,示范带动镇内10个村居3000农户,发展葡萄、蒙山红桃、西瓜、有机蔬菜等近2万亩。葡萄和蔬菜品种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已经叫响。我们根据生产季节和田间管理要求,及时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和田头观摩示范活动,定期举办科普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不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与山农大、市农科院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现场进行科普指导,联合攻关,解决果菜生产难题。在科协的指导帮助下,长生园专门聘请了4名高级研发人员对有机蔬菜的生产管理进行技术指导,负责管理的农户从蔬菜的栽种、培育、采摘、运输到售后都严格按有机规程操作。目前,“新蔬泥香”、“奥格丽客”牌迷你小黄瓜、各种彩椒、南瓜、冬瓜等已协议直供北京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我镇现已有25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转化认证,15种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品牌。2010年5月鑫果和绿云基地的葡萄被评为“临沂市首届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2011年2月我镇获得了“临沂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三是发挥科技协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力量,为兴农富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使果菜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科技协会依托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环境条件大大改善。全镇规划建设的万亩农业示范区,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四个一批”项目进入示范区,使土地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最大发挥。即引导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已建基地8个、面积3000亩;引导一批专业合作社入园建设生态林果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12个、面积8000亩;引导一批农村能人投资领办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4个、面积2000亩;引导一批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建基地1个、面积1500亩,形成了基地连基地、项目连项目的连片化、规模化格局。目前,全镇已建成葡萄、蒙山红桃、大棚蔬菜、薄皮核桃、苗木花卉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申报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同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延长葡萄产业发展链,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去年8月我镇举办了临沂市首届XX葡萄采摘节,进一步宣传推介了XX的葡萄,增添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心。
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心。
第二篇:乡镇发展现代农业经验汇报
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四路并进发展现代农业***市**镇人民政府2008年5月
近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一城四片区”发展战略,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在镇域范围内逐步形成了总面积近6000亩,以特种养殖、休闲旅游、名贵苗木、外贸蔬菜
等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群,初步建成200亩江阴国际大酒店**生态园、120亩金星休闲农庄、300亩东华景观植物园、180亩乔家大院生态园和中德兔业、清青蔬菜、田野养殖、新胜牧业等18个重点现代农业项目,现代农业发展推进速度明显加快。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向大家作一简单汇报:
一、做好“一个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正确行动的指针。我们意识到,要使我镇现代农业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有一个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为此,我们聘请相关部门专家,对我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把全镇划分为四个功能板块:一是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区。主要发展以接待城市居民节假日走进田园、亲近自然、体验绿色走廊为主的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餐饮等服务为主的农业项目。二是特色种养区。主要发展以特禽、特畜、特水、设施栽培为主的养殖、种植业。三是高档花卉苗木种植区。利用自动化温室大棚,重点培育盆景、高档花卉苗木和进行优良种苗(籽)的繁育和筛选、花卉组培、炼苗等。四是优质水稻种植区。主要通过优良品种应用、机械化操作、采用有机肥育肥、减控农药使用等健康栽植技术,打造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促进项目引进、产业集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们争取“政策”、包装项目、吸引投资、总领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创设“一个载体”。
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我市“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市委、市政府“一城四片区”的总体规划下,把**定位在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区”上,以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促使我镇农业生产提档升级,逐步形成种养、加工、物流一体的标准化农业生产体系;科研、育繁、推广一体的农业创新体系和娱乐休闲旅游一体的农业服务业体系。
一是加大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造域内农村危桥,建设硬质化道路,加大对零散土地的整合力度,不断改善片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即将成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构建良好的基础。三年来,我们共投入3850万元,疏浚二、三级河道533条、改建农村桥梁40座,建设通村通组硬质化道路150公里,修建泵站36座。未来2-3年里,我镇计划筹集11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示范园区内的道路、桥梁、泵站等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二是加快先导地区的开发建设速度。我们确定了“一廊、一带、一基地”的先行开发区域,即:沿生惠路的金星休闲农业走廊,沿马尔港路的特种养殖、设施农业产业带,以东进村、三圩村为中心的优质苗木培育基地。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培育,“一廊、一带、一基地”已经基本成形,为整个片区项目的引进起到了很好的策动和示范作用。
在实际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将要成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宣传,营造浓烈的发展氛围。通过现有项目的示范,有效放大片区的集聚效应,各类资本纷至沓来。2005至2007年,我镇共招引各类农业项目35个,总投资达到1.62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以上的农业项目6个。
三、强化“两种意识”。
项目是开发和建设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牢固树立两种意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步伐。
一是牢固树立项目第一的意识。我们在着力招引项目的同时,更注重招引项目的质量,以“四种能力”作为我们招商引资的标准:
1、对本地农产品的转化能力。招引的项目要能对提高本地农产品品质,消化吸收本地农产品。我们招引的中德兔业公司,每年可以消化本地饲粮5000吨。东进外贸蔬菜加工厂年消化本地菜苔、青花菜、刀豆、甜豌豆1580吨。
2、对农户结构调整的带动能力。项目要对本地农户发展农副业生产具有直接促进或拉动作用。金星休闲农庄(***市香沙芋产销协会)每年带动农户3000多户种植芋头,直接促进农民增收8000万元。
3、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促进能力。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招引项目中,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不能破坏现有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项目启动的第一步骤。
4、项目在周边地区的市场影响能力。农业生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敏感度强、抗风险
第三篇:乡镇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位于川东北部,*******西南边陲,西与****交界,与*****相距26公里,东与市中心相距64公里,幅员面积42.3平方公里,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森林资源丰富,所辖***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000余亩,总人口两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0余人,是典型的农业镇。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围绕农业发展现状,探索“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新思路。近年来,我镇从提升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入手到旅游开发、集约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一、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科技化、技术化
1、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实用农机具和农机技术推广,不断提高我镇农机化水平。
我镇自2006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累计推广微型耕整地机械近300台,小型谷物收割机械5台;小微型提灌机械800余台;半机械化收获机具千余台。到目前,我镇农机总动力(农业生产)达6300余千瓦,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个,全镇农机经营收入达400余万元。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大夯实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基础。
2、农村信息化水平、农业实用技术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建设。现在,有线电视普及率达60%,同时应用电视接收机作补充,到目前,广播电视信号在我镇已达到全覆盖。同时,镇农业服务站每年印发农业实技术宣传资料千余份发放到农民手中;工作人员一对一培训人员达千余人;分别组织集中培训每年三次,农业生产现场培训千余人。真正地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讲授给老百姓,提高了老百姓种植积极性,增加农业生产收益。
二、正确引导种、养业集约化、规模化
1、合理布局,引导农业种植集约健康高效发展
传统农业分散经营,投入大效益低。如何引导农业生产向科技、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镇党委、政府根据我镇实际调整思路要“合理布局、逐步引导、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分散到集约、从低产低效向高效增值着手,在技术、惠农政策等方面扶持种植大户,带动周边规模种植积极性;提倡发展经济性作物如油菜、果蔬、经济林木等。
目前,******已有季节性种植达30亩专业种植户各一户,*****建成10余亩蔬菜种植大棚两户,*******有初具规模人果品种植基地。年产值达50余万元。
2、科学规划,引导畜禽及水产等养殖规模有序发展
养殖业是农业增收促效的重要途径,镇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狠抓我镇养殖业的发展。镇畜牧站在做好全镇畜禽疫病防治的同时,大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宣传国家惠农扶持政策。到目前,我镇******初具规模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大户;****年出笼2000只以上土鸡养殖户一户。年产值达60余万元。同时,水产养殖也逐步发展壮大,******5亩以上规模水产养殖各两处,年产值达10余万元,同时带动各村原散养户也积极向规模养殖转变。养殖业产值正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三、大力支持旅游开发,带动发展观光农业
201 年,在经历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后,镇党委、政府根据市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多方考查,带领业主实地考查,终于引进私营业主独资开发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得到了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两年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12年底面向游客开放,经济效益不菲。2013年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建设***”,把*****旅游纳入区经济建设统筹范围,提出**建成****公园,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必将带动我镇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我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必将跃上一新的台阶。
四、加快农村基础建设,积极倡导特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为解决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维护整治道路及水利设施。到目前全镇通村道路硬化80%完成,通社道路也达80%以上;水利设施排病加固率也达50%,可利用率达80%。为特色农业经济产为发展铺好道路。同时,宣传倡导开发如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特色农业。
五、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农业产业发展的科学性、持续性、循环性,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综合发展。要依靠特色自然环境规划,因地制宜,依托现有的农业土地资源发展生态立体型旅游观光农业以及绿色生态农业。充分挖掘我镇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立足生态农业旅游的坚实基础,将高新生物、农业观光功能、运动体验功能、商务休闲功能融入生态旅游之中,发展人文及自然观光产品结合式立体农业旅游产品。通过土地集中整理流转,逐步将其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产业园,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传播、健身疗养、生态居住、商务会议,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村经济体。
长期规划:
1、**特色花椒经济片;
2、***创意竹海经济片;
3、****生态水产经济片;
4、***四季果蔬、自然森林、绿色休闲经济片;
5、***农产品深加工及生态新居园;
6、宗教文化旅游地及国家森林公园***。
远影规划逐步实现会使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联动发展转变;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化、产业化转变;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可持续转变;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服务从单纯依靠政府公共服务向公益性、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转变;生产方式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机械化、设施化转变。逐步形成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畜禽、果蔬、水产、林竹、园艺五大主导产业,打响泉州龙眼、石狮水产品、晋江畜禽、惠安余甘、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德化乌鸡、洛江蔬菜、南安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加强生产指导,落实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工程,突出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继续实施林业“五四三”工程,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扶协会”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1333”工程,继续加强畜禽、水产品、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蔬菜等300个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行动,扶持发展100家辐射效应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3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和30个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制定泉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第五篇: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偏远乡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我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等方法,对这些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农民素质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正视农业发展现状,全方位推进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从调查结果看,认为农业生产“地力差,水资源缺乏”、“农 1
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农民分别占到了55.3%、36.9%和44.5%。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
(四)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偏远山区人地矛盾相对突出,资源的利用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一些干部的视角仍停留在种植业的发展和有限的土地开发上,对广大的山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所忽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而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尚有所忽视,从而陷入“山区资源缺乏”的怪圈。资源开发视角及经济发展思路的不同,导致山区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户营经济模式单一。
(五)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
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山区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山区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三、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
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农田水利和加强旱作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不是政府单纯资金的投入,也不是社会精英的道德呼吁,而是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尤其是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特征的新型农民的培育和成长,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要培养和塑造“专业化”的农民。要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
——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乡富民。政府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外资,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利用好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旅游业的优势,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不
断的提高干部的素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