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咸宁茶叶历史
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
一、咸宁茶叶史
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其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两县大黑茶甚著名。宋代咸宁茶事达到全盛期,兴国军以产片茶出名,苏东坡来游并品茶留诗。已有“进宝、双胜、风髓、桃花绝品”等名茶闻世;崇阳(包括通城)以龙泉山的“龙泉茶”(后称小港毛尖)为主的白毛尖质高价好量大,已达“民以茶为业”的盛况。《宋会要•食货志》记:“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52),兴国军之永兴(今阳新)、通山936,555斤,„„„鄂州之蒲圻、江夏、通城、武昌、嘉鱼、咸宁、崇阳177,710斤12两”。可见咸宁在宋代已形成以兴国军和崇阳为主导的产茶大区,茶质、数量和效益都是很高的,此为咸宁茶第一盛期。元、明两朝,因茶马官市剥削过重及受崇阳宋代县令张咏“拔茶植桑”的影响,兴国、崇阳茶事渐衰,重心转入蒲圻羊楼洞,改片茶(蒸青团饼茶)为“帽合茶”,初步占领边蒙市场,羊楼洞开始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叶市场。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废茶马市,茶叶交易不受官府控制,咸宁茶得到大发展,乾隆年间,仅羊楼洞一地便年产帽合茶80万斤。晋商渠家携巨资入咸宁,首先在羊楼洞开“三玉川、巨盛川”两茶庄,后茶庄速增,遍及咸宁各地,老青砖茶成了咸宁主产,统占了边蒙市场。
道光四年(1824),广州茶商均从大福始至通山杨芳林购红茶运至广州销英国,杨芳林“瑶山红茶”渐渐声满伦敦。从此咸宁红茶大盛,形成杨芳林、柏墩、龙港、羊楼洞、大沙坪五大茶镇,百多家茶庄生产红茶外销英、俄等国,杨芳林盛时年产红茶23,000箱,羊楼洞最盛时年产红茶10万箱,红茶庄达50余家。
19世纪末,英国转向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购茶,华茶受排斥,咸宁红茶突然衰落,转为由俄商和晋商大量投资的老青砖茶生产(也收制小部分红茶),其时俄国一年从湖北进口90余万担茶叶,主要是在咸宁,至使羊楼洞茶庄盛而不衰,其余咸宁四大茶镇也茶事兴隆。咸宁茶经清末民初百年极盛之后,于抗战时彻底衰落,茶庄倒闭、茶镇破败、茶园荒芜,在宋代便“民以茶为业”的咸宁到1949年仅有茶园3.58万亩,产茶仅2.4万担,不到前鼎盛期的l%了。
解放后四十多年,咸宁茶事逐渐恢复,先是以赵李桥砖茶厂为调控中心,以边销老青砖茶为主产,逐年增长,到1977年,产量回升到18万担。这前后开始细茶生产,逐步研制出“咸宁剑春”等一批名优绿茶和花茶,形成以国营羊楼洞茶场为龙头的一大批细茶生产经销场(厂),技术、设备、工艺、科研、管理均有很大的发展,到1988年,全市有生产、加工场(厂)1500多家,总产值由1949年的54万元上升到3,000万元。之后的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咸宁茶人着手大力开发茶叶经济,一批名优茶日益转精,在国内国际都具有一定知名度,整体性的宏观开发规划在酝酿、成熟着,大幅度开辟新茶园、彻底改造老茶园、全方位发展老青茶、红茶和名优特新绿茶和花茶的势头已经形成。目前全市拥有大小茶场1000多个,其中万亩以上茶叶基地3个,千亩以上茶场19个,茶叶总种植面积15万多亩,年产茶26万担、13000多吨,是全国砖茶规模最大的产区。咸宁茶叶超越古代鼎盛期的时机已经到来,茶叶经济已重新成为整个咸宁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丰富多彩的咸宁茶文化
(一)湖北绿茶故乡之一
咸宁赤壁是我国绿茶的故乡,茶叶的栽培与加工在赤壁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3.4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园0.93万亩,占总面积的7.4%,赤壁市4800亩,其中羊楼洞茶场3200亩;咸安区2000亩;通城县2000亩。全市有万亩茶场一个,即国营羊楼洞茶场;万亩以上乡镇2个,即赤壁神山、新店;有千亩以上茶场4个,即咸安的浮山茶场、崇阳的鸡鸣峰茶场、桂花茶场、通山闯王的虎头山茶场。
(二)融茶、道为一体的禅宗文化
茶是商品也是文化,咸宁茶文化极为古老极为丰富,总体说来,它根植于九宫山的道教文化。中国古茶是始传于道徒寺僧之手的,有“茶道一味,茶禅一味”之说。道家理论和后来的道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佛教是外来的,受中国道教影响而“释道合流”,后演变出极接近于道教的“禅宗”,故道与禅可视为一体。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论中国茶的精神境界为“清和淡洁,韵高致静”,这便是中国茶文化的主旨,它正与道家的“清静无为”相合。陆羽早年为僧,不堪其苦而还俗品茶写《茶经》,实则舍佛入道,故称他“茶仙”而非“茶佛”。卢仝《茶诗》讲“七碗通仙”,释皎然也讲“三饮得道”,苏东坡信佛而到兴国却与“江南老道人”品桃花绝品留诗,可见茶与道教是一脉相通的,两者是同根文化,“茶道一味”信然哉。
咸宁为古楚腹地,楚地是道家故里,老子、庄子皆为楚人。九宫山自晋安王九兄弟入山修仙,唐代陶姚二仙隐居求道,至宋中叶张道清建九宫道场,后经四代皇帝封敕,成为宋代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家质朴纯厚、清静无为的精神陶冶了咸宁人,形成咸宁人那淡泊纯朴的性格。九宫山应该很古就有茶,1958年和1980年两次在这里发现古原生茶树后裔便是确证。至九宫道教大盛,道士茶也兴盛起来,宋代山上便有“茶寮观”,《九宫山志》载:“稚三峰高地,有茶一顷。„„道徒拾柴采茶,锅炒之,手搓之,阳干之”,且九宫云雾茶有“雨前、明前、雀舌,以嫩叶为贵,味清而不腴”。可见九宫道士茶产之甚早,制之精巧,品种甚多。唐宋时期,九宫道士在与东部的太平山道场和咸宁各地的寺观间传茶赠茶品茶,不但将九宫道士茶的茶种、种植方法与制作工艺传遍咸宁,也将九宫充满道家精神的茶文化传遍了咸宁。至今在阳新还有道士山茶场专门生产“道士茶”,还有九宫道家《四杯子茶歌》在咸宁民间传唱,其内容就是讲茶是仙物,望饮之清心而通仙,劝世人如茶淡朴清雅,不可强求富贵名利。
(三)久负盛名的羊楼洞――砖茶之乡
青砖茶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主产于湖北省。清代在蒲圻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青砖茶的砖面印有“川”字商标,所以也叫“川字茶”。近代,青砖茶移至蒲圻赵李桥茶厂集中加工压制。咸宁宋代的片茶、后来的边销帽合茶、外销红茶,都是以茶传情谊,和中和外和边。最典型的是咸宁以羊楼洞为中心兴盛百多年而至今不衰的边销青砖茶,它把咸宁人与边民用茶紧紧相连,情深似海,以至草原今日的那达慕大会不请达官贵人也一定要请赵李桥砖茶厂的茶人去坐主宾席。
在1861年汉口开埠以前,羊楼洞的茶全由山西帮茶商经营,通常的运输路线是:用独轮车将茶从羊楼洞运至新店,再由新店装船运汉口,由汉口用民船溯汉水运至樊城或老河口,然后从樊城用畜力陆运至张家口或包头,最后由张家口或包头转运西北各地、蒙古及俄国恰克图。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商在汉口陆续设立了阜昌、隆昌、顺丰、沅太、百昌和新泰等洋行。这些洋行,除在汉口采办茶叶外,还于1869年特地派人到羊楼洞一带出资招人包办监制砖茶;以后还在汉口建立了顺丰、新泰、阜昌三个砖茶厂,采用机器制砖,大量运俄出口,把羊楼洞茶区变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主要生产米砖,也生产一部分青砖。俄商在汉口压制或收购砖茶一般是从汉口顺流而下经上海运天津,在天津集中整理,再用木船运往通州,从通州用数以百计的骆驼队,经张家口越过沙漠古道运往恰克图,再从恰克图运到西北利亚和俄国市场上去。后来调派义勇舰队参加运输,将砖茶直接输入欧俄。羊楼洞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以“和”为贵的饮茶风俗
咸宁古今有许多饮茶风俗,婚茶、寿茶、年节茶、丧祭茶、农事茶、桥茶、亭茶等等,都是以茶通情谊,突出一个“和”字,和亲、和婚、和祖、和神、和友、和邻„„,无论是风雅的静品小酌还是热闹的聚饮茶会,柔和亲切,都显得情意融融,茶传心迹。道徒之间、道士与乡民之间传茶,便是以茶沟通感情,突出一个“和”字。
这里茶文化根基之深厚,历史之悠久。茶与礼有缘,礼与茶有故,古已有之。古人曰:“寒夜茶来客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民间有“客来无茶,不成人家„„香茶留客坐”等之说。可见咸宁人重茶好客已成习规。
(五)传统的茶叶文艺戏剧
咸宁有许多的茶故事茶传说、茶诗茶歌、茶调茶戏,这些民间传统的茶叶文艺深深地浸透着咸宁茶文化那“和”的精神,它们象九宫茶一样朴质天然,有极浓的咸宁乡土韵味,因而千百年为咸宁人民深爱,经久不衰,它们象茶一样自然地传递爱情、友情、乡情,和柔清丽,笔拙而情真,细细品来,如一杯上好的九宫道士茶,入口虽淡,余味却醇浓久远,有回味无穷的美感享受。
前些年,嘉鱼、赤壁、咸安、通城、通山等地在继续风行楚剧、汉剧及其折子小戏外,还不断丰富地方采茶戏、花鼓戏和高腔戏等。50年代前,崇阳、通城等地农村因迎神赛会之需,故在鄂南一带颇具影响。1956年,崇阳老艺人许国楠等以传统《菜园会》参加湖北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得好评。崇阳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采茶戏是中国民间歌舞体裁的一种。采茶戏的表演通常为1男1女,或 1男 2女,后
发展为数人至十数人的集体歌舞。表演者身着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拿钱尺(鞭)以做扁担、锄头、撑船杆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或纸糊的各种灯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制茶的劳动过程。采茶戏的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也有模仿生活中的动作,如梳妆、表示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等。有的地区在表演过程中,穿插演唱与茶无关的小调,所唱的曲调和数量,视采茶表演的时间和内容而定,一般为2~4首;亦有加入民间传说故事。采茶戏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钹等,过门或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
三、咸宁茶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一)加强旅游观光茶园建设
观光茶园与一般茶叶生产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观光茶园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茶园,应有风景可观,有茶可品,有茶的纪念品可购。这样,既要考虑茶叶生产的要求,又要考虑观光休闲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园林的美学要求。因此,必须以茶园为主体,体现茶的特色。观光茶园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设计,实现茶叶生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茶业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低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
茶园管理本身又是一门艺术工程。要把茶园建设和茶艺园建设结合起来。茶园的总体规划要合理,茶区园林化、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是我们发展茶园的基本要求,做到茶树树冠造型、建筑物设计、布局与环境协调一致。因此,我们要在茶园布局设计、树冠造型、建筑物配套实用性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性,由传统的农事上升为一种艺术活动,增强观赏、娱乐价值。
开辟茶文化旅游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已成为当今茶业深层开发的热点。日本有名的冈山后乐园茶园是日本的三大名园之一,园内茶行修剪成浪状,与濑户内海的景观十分协调,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大促进了茶叶消费,弘扬了日本茶道。泰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近年随着观光人的日益增加,也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扩大了茶叶的消费市场和提高了茶叶价格,给当地茶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开辟观光旅游茶园,年收益超百万美元,不到两年就收回投资,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赤壁的万亩茶园如开辟成观光旅游茶园,其景致无疑颇为壮观。
(二)让茶文化纪念品受游客青睐
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与一般纪念品相比,更有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茶文化旅游购物必须以高档茶为主,同时生产适应时代要求的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叶、保健茶。开发更多装璜精美的高质量茶叶礼品、多种茶叶食品和日常用品。咸宁茶叶生产已形成具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和一些好的品牌,如赵李桥砖茶厂,国营羊楼洞茶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川玉茶饮品责任有限公司。好的品牌有全省十大名茶,“松峰茶”、“毫峰茶”等;全省二十佳名茶“锦峰茶”、“川玉茶”等,还有一些农业部优质产品,“玉名露”,“鄂南剑春”等,国际名茶“罗针茶”、“九宫白毫”等。品牌不易多,最好每个县市区树一个如:咸安的“川玉茶”、嘉鱼的“凤凰舌尖”、赤壁的“松峰茶”、通城的“锦峰茶”、通山的“九宫白毫茶”等,逐步做到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式样、统一对外宣传、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而历史上,羊楼洞的“洞茶”久负盛名。而“洞茶”的驰名,又以青砖茶而负盛誉。而今该厂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牌坊”牌、“火车头”牌米砖茶(红砖茶)和“川”字牌加碘茯砖茶,是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青砖茶还出口俄罗斯、蒙古等国,米砖茶出口到俄罗斯、英、美、日、中东和巴基斯坦等国,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此外还可开发各种茶饮料、茶宴套餐、茶味便餐。还可运用各种现代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食品行业、医药行业、保健功
能产品,文化行业中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茶叶附加值,促进居民增收。
在研究茶之外,茶具也是旅游历程里极其重要的一环。各式精巧的古今茶具,精美包装的高档名茶以及茶的诗画,既是很有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又是馈赠亲友的理想礼品。让茶和茶具成为旅游商品,可进一步扩大茶的消费,甚至向国外普及。
(三)把茶园建设成为青少年科教实践基地
茶叶科教基地是作为中小学学生学习茶叶科学技术,认识我国的茶文化和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的基地,目前,我国已有先例。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与广州市教育部门合作,把华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园、茶厂作为广州市部分中小学学农科教基地,近年高峰期每周接待中小学师生200-300人。活动内容包括:学生到茶园采茶,自己动手参加制茶,安排茶学专业研究生给学生讲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知识。并通过VCD、幻灯、录像片展示茶文化有关内容,如茶的起源、发展历史、泡茶艺术和品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茶文化在旅游过程中伴随着茶叶科学技术的推广,在规划设计、生态布局、园林建筑的协调,在品种搭配、间种作物、水利设施及栽培管理都必须是先进的、规范的;茶厂加工机械配套、手工制茶示范以及游客自制茶叶都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的技术指导;把品茗、泡茶、茶艺表演作为普及和提高人们的茶叶科学知识的过程。
(四)积极兴建茶文化休闲村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所择之具,所掏之水,所取之茗,都是十分讲究的。提到茶,人们眼前仿佛就是:青山白水间,闲亭雅阁上,沉沉的古案,横卧的瑶琴,焚香的石炉上,袅袅几缕清烟,蓝白相间的瓷器里,淡淡的一盏琥珀„„。真正的茶道,是以松树下茅屋为象征的。品茶最好到山里去的。茶文化村的兴建,可选在清静、优雅的环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内设茶史馆、茶楼、品茗室、茶具茶诗书画欣赏室及各类茶叶专卖点,有条件的还可开设茶叶批发集散地等。定期举办茶文化讲座和茶文化学术交流,评茶会、斗茶会,观赏我国各民族的以至世界各地的饮茶风俗,使之成为茶的“世界大观”。
(五)开辟茶乡旅游线,开发茶文化保健之旅
咸宁到处闪耀着三国古文化的灿烂光华,流溢着秀丽的江南风光,展示着奇特的风土人情,是旅游胜地,令宾客神往。这里有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遗址赤壁名胜风景区;有水质清澈碧绿、8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陆水湖;有医疗保健功能独特的“神泉”五洪山温泉;有山高清凉的避暑胜地雪峰山庄;鬼斧神工、闻名遐迩的天然溶洞群,窈窕婆娑的莽莽竹海,滴翠飘香的万亩茶园,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等。既可将茶文化旅游与这些已成熟的旅游景区进行组合设计旅游线,如“品茗+泡温泉”、“登山+采茶制茶”等旅游线,也可开辟专门的茶乡旅游线,如参观绿意盎然的茶园,与茶农一起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加工制作, 而后带走凝结自己汗水和智慧以及茶乡人民友情的香茶,那将是一种何等惬意的旅游。组织旅游者到咸宁茶乡、茶叶生产基地、茶公园进行绿色漫游,参加采茶、制茶活动,与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体验茶人之乐。还可在主要旅游线途中设茶艺馆、茶文化展示厅、名茶展销点,使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后到这些地方小憩,欣赏茶艺表演,品赏国内各种名茶。
第二篇:湄潭茶叶历史
三 茶圣陆羽何以知湄潭茶茶味极佳?
在“远古的茶事”一节里,《史话》载明:“在《茶经·八·之出》中提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从‘十一州未详’说明,茶圣陆羽并未到过这些地方,他是从别人手里得到的茶叶,品后觉得“其味极佳”。
“陆羽撰写《茶经》花费了大约20年的时间,即公元760-780年之间。在这些年中,朝廷动荡,不断贬臣流放于贵州„„就是这些被贬流放的臣子来贵州认识了贵州的茶叶,通过本人或亲友或押差将茶叶带出大山为世人知晓。”
“《茶经》中一句‘其味极佳’而使贵州茶叶逐渐成为上贡朝廷的方物。贵州的茶叶、骡马、金丝楠木、丹砂等方物上贡朝廷,史料没详细记载,只笼统提到‘贡方物’或‘来朝献方物’,而且进贡频繁。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才有记载:‘贵定云雾山茶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湄潭县令杨玉柱邀文士韩应时等同僚闲游湄潭城,一路漫步至湄水桥,皆被春节期间湄江岸上家家户户灯笼楹联所吸引,‘彩球高结,鱼虾争戏’的情景,使得同行心旷神怡。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再抬眼望去,象山四周茶垄之间,茶姑挥舞灵巧的双手在茶垄上跳跃。韩应时触景生情,遂吟出‘两岸踏歌声,士女采茶工且艳’?的诗句。康熙时象山的茶园,一直保留到民国年间,这也是恐怕是张天福当年选址湄潭,将实验茶场的总部设于象山脚下的万寿宫的原因吧。
湄潭,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历史上的数次战争期间,其地多为宁静的后方,一带山峦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成为名人侠士的归隐地。明朝遗臣钱邦芑、南明兵部尚书程源、贵州总督范鑛等因时局的变迁而纷纷隐居湄潭。钱邦芑隐居湄江边上的西来庵,范鑛隐居湄江琴州岸上,彼此之间相距甚近,时常邀约当地名士浏览湄江景色。他们在琴州拣干枝扫树叶生火煨茶,一边品茶一边吟诗抒发各自的情感,久久不愿离去。故而留下‘扫叶烹茗,啸歌自适,流连忘归’的史料。同治十三年(1874年),湄潭进士安盘金,在游湄潭清虚洞(今观音洞)时触景生情,留下了“诗笺扫苔石,茶鼎听松风”的佳句。
六 浙江大学和湄潭茶业的发展
《史话》以“浙江大学在湄潭的茶事点滴”为题,简述了浙江大学先西迁到 湄潭办学和茶叶产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的农学院,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相互协作,合办省立桐茶职业学校。该校设茶叶科和蚕桑科,学制三年,中央实验茶场场长刘淦芝兼职为教授、中央实验茶场技术室主任李联标兼任茶叶科主任。每年输送农学院学生到实验茶场实习,李联标专门为实习生写了红茶、绿茶、的制作技术教案,苏步青等教授创办了几乎是以咏茶为题的“湄江吟社”。
“1940年4月,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以湄潭的茶叶试制出工夫红茶和仿龙井茶,浙大校长竺可桢及蔡邦华、苏步青等教授纷纷到场参观”。他们品茗仿制的龙井茶亦享有西湖龙井清香,这令西湖边上的浙大人浮想联翩,在“湄江吟社”长石填词抒发激情。
1941年秋,浙江大学寿宇、李成章、曹景熹、林世成、陈汝基、张书德、章瑞华、许学勤8名应届毕业生,由农学院院长蔡邦华博士推荐到中央实验茶场。他们均成为茶叶界专业技术人才,很快就出了科研成果,曹景熹编著有《世界茶树害虫一览》,寿宇采集的标本,至今还保存于贵州省茶科所。
七 湄潭成为全省产茶大县的必然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落户之初,虽然在象山开垦了555.5亩茶园为科研基地,毕竟数量有限。“仿龙井”及工夫红茶的原材料,大都来自湄潭农村。茶农也“感觉到出售茶青,远比自家粗制出售的茶叶划算,于是纷纷将采摘的茶青卖到实验茶场。1940年4月,实验茶场单是工夫红茶就制作出七百余斤”,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相当大规模。“民国年间,湄潭境地的茶园基本上是大富人家所有。有少量土地者,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他们是舍不得在土地上种茶的,自家土地上那几棵茶树是属于自家采摘食用的。自从看到实验茶场开始高价收茶青后,一些人家也在自家的土地上种茶了。从1940年到1949年,湄潭的茶园面积逐步扩大,同时,出现专门从事茶叶收购的茶商,大庙场、帝卧坝的几个茶商将收购的茶青卖到实验茶场,收购的粗茶叶,”采取“溜板”的方法,将茶叶滚细后卖到遵义新州。这为湄潭成为贵州的产茶大县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中后期,湄潭响应国家大种经济作物的号召,各地的人民公社量开荒种茶、种油桐,社办茶场比比皆是。“制茶机具也有了革新,出现了以水为动力同时带动几台揉捻机的大平车,没有水源的地方,采取牲口为动力”。
农村在大量开垦茶园,国营湄潭茶场扩大象山、囤子岩的茶园,还在永兴开垦栽培了近万亩茶园,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连片茶园。湄潭茶场的工夫红茶、红碎茶及湄江茶成了贵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产品供不应求,催货的电报不断发来。
1958年,从广东发给湄潭茶叶试验站的电报,催促发功夫茶运往前苏联。电报内容:功夫茶急待交苏联,请在11月10前全部调出并告花色数量。如缺铅罐(包装),可暂衬双层牛皮纸和防潮纸,到穗再改装。另电告11月10日后可供(茶叶)花色数量及运出日期一二三号茶片样即寄。
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有些一直被口粮困扰的农民,挖掉茶树,种了粮食。而核桃坝的农民不但没有挖掉茶树,反而栽上了更多的茶苗。核桃坝的农民靠种茶富裕了,临近的村寨仿效核桃坝,先后走上了富裕路。一时间,种茶成了湄潭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湄潭全县的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20万亩,现在,有效茶园已经达32万余亩。
湄潭为贵州产茶大县,并非偶然。有适宜茶树生长自然气候环境,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先有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后国家的茶科所设在湄潭,因而改变了湄潭传统的茶树种植及采摘加工方式,加速了茶叶种植、加工的创新,茶叶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历届领导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优惠政策,着力打造茶叶品牌。“大自然赐予湄潭一个山明水净的生态环境,湄潭茶叶吸允着天地的灵气。湄潭人置身于茶海,心境就像流淌的湄江河那样平静,那样坦然。纵观湄潭的发展史,似乎由一片片嫩绿的茶叶所缀织,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飘荡着茶叶的清香„„”
第三篇:咸宁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
咸宁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 ——2007至2011年建设发展情况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也是开发区从组建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历经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洗礼,开发区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机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发
展已跃居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列。一、五年来的工作
(一)指标呈倍增之势
1、经济指标成倍增长。2011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亿元,比2006年增长19倍;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2006年增长15倍;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比2006年增长7.9倍;实现税收5.8亿元,比2006年增长19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比2006年增长7倍。
2、争优创先位次居前。近年来,咸宁经济开发区在全省100多家开发区中先后连续被评为全省先进开发区,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单位,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全省充满生机活力开发区”。2010年,全省开发区税收、投资及增幅综合考核第三位,税收、投资总量排名第一位。
3、省市领导充分肯定。2011年1月14日,王国生省长到咸宁市调研时特别提到到咸宁经济开发区视察时的感受:“今天看了咸宁经济开发区,我见过的开发区很多,包括全国一级的开发区,但是今天看了之后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咸宁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很有品位的开发区,不仅有规模,还体现在项目质量上,还包括环境和文化上的内涵,总之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2月24日,王国生省长参加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咸宁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对咸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成绩和当前的良好态势给予充分肯定。
2011年10月,市委书记黄楚平、市长任振鹤先后到开发区调研,黄书记评价开发区是一片沸腾的工地,火热的场面,到处欣欣向荣,充满生机活力。书记、市长一致肯定开发区发展态势为“四个好”:二期比一期好、在建的比已建成好、明年比今年好、干部精神状态好。
(二)建设呈快进之势
一期12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全面完成,二期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快速推进,三期20平方公里启动在即。
1、道路市政。园区道路和市政按生态示范路要求建设,建成一期“三横六纵”、二期“三横五纵”道路52公里。园区主干道与市区干道、107、106国道全面对
接,铁路货运专线正在规划之中。
2、征地拆迁。完成征地拆迁、地面附着物补偿、基础设施投入24亿元。完成征地26000亩,清点清表地面附着物21000亩,评估房屋2460户,拆迁房屋2200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迁移坟墓6万余座。
3、控违拆违。共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500余次,拆除违建房屋461户,拆除面积25600平方米,制止违章建设1960余起,清除抢栽的苗木2000余亩。调处因控违拆违引起的10人以上矛盾纠纷300余起,其中5起纠纷超过200人以上。
4、生态建设。一是完成园林绿化6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绿化带按多层复合式设计,为我市标准最高、绿化量最广。二是山体水体保护5600亩,项目建设依山就势,注重山体水体保护,企业园林布局。三是浮山河和官埠河景观改造,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四是污水处理厂国家扩需工程,一期3万吨日处理能力,完成投资7600万元,已基本建成。
5、统筹发展。开发区开发范围已涉及2个镇(办)、11个村、98个村民小组,根据园区建设需要,大部分自然组以村为单位新建13处还建点。浮山新村村民文化广场占地2496平方米,投资约85万元。广场建有一个标准化篮球场、一个花园、安装有七套健身体育器材。集体育、健身、休闲于一体,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开发区率先在全省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开发区每年投入农民保险资金1500余万元,已纳入社保的被征地农民2500余人,缴纳保险金额6000余万元;按照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集中新建了6个村民还建点,安置拆迁户1800户。园区无一霸四强,无征地拆迁农民上访,更无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
(三)项目呈“井喷”之势
建成投产项目78个,在建项目42个,实际到位资金58亿元。引进光宝、捷迈、统一世界500强企业3个,红牛、南玻、皇明等中国行业100强企业8个,南玻、光宝、今麦郎、桑德、洁丽雅等上市公司11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7个。目前在建和即将启动亿元项目21个,建成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达产后新
增产值100亿元,税收6.9亿元。
1、南玻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0.6亿元,一期投资25.6亿元,占地976亩。主要建设节能玻璃生产基地和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0亿元,税收5亿元。2011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投产。
2、光宝科技。光宝科技是世界500强企业,年产值超过60亿美元,是全球笔记型电脑电源供应器第一大制造商,第三大键盘制造商。光宝(咸宁)有限公司项目是开发区全新尝试、全程服务、全速推进的一个典范。项目总投资 6000万美元,占地220亩,主要从事计算机周边及电子零组件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2010年3月份签约,7月份动工建设,12月份一期建成正式投产,目前已有员工1500
名,二期计划2012年动工建设。
3、红牛、奥瑞金三期。红牛三期项目用地140亩,计划今年11月底启动,投资1.5亿元以上,产能3.6亿罐/年。与之配套的奥瑞金三期、包装厂项目同时启动。全部建成可新增税收2.5亿元。红牛三期投产后,红牛咸宁生产基地总投资达到6亿元,年产能11.6亿罐,年产值规模60亿元,税收6亿元以上。
4、中山厚福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582.8亩。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5亿元,税收1亿元。2011年3月份开工建设,4栋近4万平方米的厂房主体已完工,1栋活动中心楼、2栋员工宿舍已近完工,设备已订购。计划一期在201
1年底安装设备试投产。
5、黄鹤楼酒业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年产万吨黄鹤楼系列酒。项目占地面积728亩。建成投产后,年产值6亿元,税收6000万元。2010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厂房2.5万平方米,近3万平方米厂房及综合楼正在进行基础建设。设备已陆续到位,计划年底部分建成投产,实现咸宁原酒罐装。
6、惠生药业项目。一期总投资1.02亿元,用地面积160亩。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1.5亿元,利税2000万元。2010年4月开工建设,已完成厂房、质检楼、办公楼3.5万平方米,余下工程计划近期完成。全面设备已安装50%,计划201
2年2月前正式投产。
7、科宝木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50亿万,税收3亿元。2011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6栋厂房(6.5万平方米)已完成4栋,2栋正在建设,综合楼3栋(1.54万平方米)已建成,设备已订购,计划11月份一条生产
线正式投产。
8、绿雪生物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5亿元、年税收6000万元。2010年12月开工建设,在建制剂车间及仓库、办公楼及质检研发楼、动力中心、发酵中心、污水处理站、食堂及活动室共6栋,总建
筑面积2.96万平方米。
9、能一郎二期。二期计划投资1.02亿元,新增厂房、研发楼等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预计2012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年新增产值9.5亿元,税收2000万元。新建一条5万AH生产能力的聚合物胶体锂电池生产线,产值5亿元(2012年1月试生产)。扩建一条5万AH软包锂电池生产线,产值1.5亿元。新建一条5万A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线,产值2亿元。新建一条年产240吨功能电解液
材料生产线,产值1亿元。
10、奕东电子工业园项目。项目投资1.4亿元,用地200亩,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达3亿元,税收2500万元。一期2010年7月开工,2011年7月投产,完成投资6800万元。已建成投产2栋车间,现有员工200人,完成产值2000万元。二期计划201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11、楚源欣和项目。总投资8亿元,用地500亩。项目计划二年半全部建成,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税收1亿元。项目A、B两地块分期供地建设,目前A地块已完成平基工作,公司前期审批工作及规划设计已完成,计
划2011年11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
12、喜马拉雅光电子项目。总投资3亿元。主营LED各种照明灯具及背光开发。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需用地180亩,并计划与中科院合作在咸宁建LED国家实验室及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计划2011年11月份开工建设。
13、今麦郎三期。元至9月,今麦郎完成产值3亿元,实现税收800万元。预计全年完成产值4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三期项目计划投资2.6亿元,2012年2月正式动工,12月份建成。新建厂房2.2万平方米,建成2条瓶坯、2条瓶盖、2条饮料共6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新增税收不低于3000万元。
14、三环二期。一期生产能力可达120万台套方向机,已正式投产。二期预计于12月初正式开工,计划投资1.5亿元。计划整体购买德国奔驰公司方向机厂全套设备,2012年12月建成投产,可新增方向机生产能力20万台套。
15、广东(咸宁)工业园。广东(咸宁)工业园占地12000亩,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税收10亿元。已入园项目11个,其中建成项目1个,在建项目4个,准备开工亿元项目6个,等待入园亿元项目4个,一批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主要项目有:南玻玻璃、华中印务、优美特木艺、汉米兰木业、傅友建设、思特电子、恒升机械、超凡玻璃等。计划投资61.7亿元,已到位资金4.6亿元。
16、武汉园外园。“中国光谷咸宁工业园”和 “武汉开发区长江(咸宁)产业园”一期分别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目前,两个园区已有黄鹤楼酒业、三环方向机、北辰转向器、元田制衣、今晨牙刷、中震仪器等11个“汉”字头企业落户,计划投资20.4亿元,完成投资8.7亿元。正在洽谈的项目有:武汉帕沃电子、武汉丰天信息网络、武汉吉利食品、武汉康辰节能环保及富士康相关配套项目、武汉东风鸿泰、大川电线电缆、武汉长江动力等。
17、台商工业园。咸宁经济开发区台商工业园是省台办、省发改委审批的省级台商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平方公里。已落户项目5个,总投资7.1亿元,分别为:光宝电子、统一茶饮料、创盟电子、嘉洪电动车和浩宇轻工项目。目前在谈项目的台资公司有:富士康、全成科技、竟华电子、远乔科技、建通精密等。
(四)产业呈并进之势
按“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两
型”特色,六大产业齐头并进。
1、食品饮料业。已建成红牛饮料、今麦郎饮品、统一茶饮料等项目,黄鹤楼酒业等项目在建。2011年预计完成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28%。
2、纺织服装业。已建成天化麻业、洁丽雅家纺、元田制衣等项目。2011年预计
完成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70%。
3、机电制造业。已建成三环方向机、合加资源、北辰汽车、三胜机械、大地钎具、华南机械等项目,三宁机电、塞德那压缩机等项目在建。2011年预计完成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92%。
4、电子信息业。已建成光宝、能一郎、伟盟、奕东电子等项目,麦新电子等项目在建,喜马拉雅电子11月初启动。2011年预计完成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
89%。
5、医药医疗业。已建成捷迈(沃尔克)、杰士邦、荣恩堂等项目,惠生药业、中山厚福、绿雪生物、爱科医疗、楚源欣和等项目在建。2011年预计完成产值
3.2亿元,同比增长42%。
6、新材料与节能环保业。已建成蒲瑞科复合材料、百杰瑞新材料、海威复合材料项目,南玻玻璃、晶博无机材料等项目在建。2011年预计完成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36%。
(五)服务呈助推之势
高效服务、保姆式服务、从帮办服务到包办服务,已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
建设的重要推手。
1、服务的效率。开发区服务形成“二八效应”,客商百分之二十的要求,开发区用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来办。南玻项目一个月时间完成外地三个月难以办完的公司注册、项目环评、立项审批等前期手续,三个月完成征地1200亩,办理土地证935亩,拆迁75户,迁坟2000余座,清表900亩,搬迁企业2个,迁移杆线100余杆,完成土方300万方,完成厂区10万平方米夯实工程和护坡的排水沟工程,同时开展铁路专线正在可行性预研究。南玻董事长曾南来开发区一次感叹一次,把项目规划调整一次,将投资计划增大一次。
2、服务的窗口。通过多方努力,2011年元月,省商检局在开发区设立咸宁出入境检验检疫临时工作专班正式开展工作,解决我市企业通关难题。开发区服务园区企业做到窗口签收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
3、服务的平台。一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基地,在园区建立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和湖北新能源研究院。二是利用科技力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园区10多家企业分别与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是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和技术专利,促进企业技术进步。2011年帮助2家成功申报2012年国家科技项目;1家企业申报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2家企业申报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企业申报专利42项。四是成功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
资金近48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优势项目不多。部分项目土地闲置,投资不能到位,建设周期长,投入产出
不成比例。
二是产业特色不强。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配
套能力弱。
三是科技含量不高。高科技企业不多,高科技人才短缺,高科技项目匮乏。
四是园区功能不全。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够,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园区
发展需要。
三、今后五年目标和举措。
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总目标,按照“两型”社会建设总要求,坚持“好高骛远、贪大求洋、务实求快”,项目立区、产业强区、科技兴区、环境优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咸宁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一)项目立区。今后五年开发区建成投产亿元项目10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2011年底启动“百亿元项目计划”: 一是100亿元产值预期增长。以2011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亿元为自然增长基数,2012年预期新增产值34亿元。主要增长点包括红牛三期、奥瑞金三期、三环一期、能一郎二期,以及4家新申报规上企业、5家新投产规上企业。
二是100亿元产能项目相继投产。红牛、奥瑞金三期、中山厚福、黄鹤楼酒业、科宝木业、华中印务、绿雪生物、能一郎二期、晶博材料、中百仓储、爱科医疗、惠生药业、奕东电子、丰达机械、回归产业园等14个项目,相继于今年底至明
年上半年投产。
三是100亿元投资额项目相继开工。南玻玻璃、楚源生物、金成家具、喜马拉雅电子、红牛奥瑞金三期、今麦郎三期、三环二期、合加资源二期、高泰电子、福宁钢材、广东工业园孵化园等17个项目,相继于今年底至明年6月份以前开工
建设。
(二)产业强区。一是抓特色。围绕产业特色做文章,进一步做强做大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年产值规模50至100亿元特色产业。二是抓配套。抓产业链的延伸配套,突出解决当前园区产业关联度不够问题,增强园区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招商竞争力;抓基础设施的配套,进一步加快园区路网和市政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横五路和官埠河改造,启动横二路建设,为承接新的项目落户创造条件。三是抓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
园区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水平。
(三)科技兴区。一是支持企业博士站建设。在资金、土地、政策上支持园区领军企业建立博士站、研究院,光宝、能一郎、北辰等科技型企业,逐步把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研发中心。二是支持企业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帮助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基地。通过提升企业企业科技竞争力,推动能一郎等企业上市。三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项目申报。进一步支持能一郎、天化麻业、三环方向机、通力镁业、海威复合材料、百杰瑞、恒华科技等企业申报创新基金。四是支持企业科技人才引进。充分科技发展基金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对紧缺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十二五”期间,园区人才力争达到:本科生4000人,硕士研究生300人,博士研究生、教授200人。
(四)环境优区。一是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以一流服务为目标,切实落实好“窗口签收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按黄书记在《开发区投资商建议》批示中指出的“实行审批流程优化再造”,营造“外地能办我们也能办”、“县市区好办,开发区更好办”的办事环境。二是营造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突出园区生态特色,完善园区综合配套设施,发展园区服务业,加大控违力度。三是营造和谐稳定的建设环境。统筹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加大协调力度,化解园区村民因征地、拆迁补偿期望值越来越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营造良好的经济建设环境。四是营造勇于担当的干事环境。开发区干部将勇于担责,敢于担难,乐于奉
献,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做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力争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引资10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元,实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
第四篇:咸宁学院简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借此机会向大家对咸宁学院的基本情况做个介绍。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办学历史
咸宁学院是由原咸宁医学院和原咸宁师专于2002年合并而成的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有74年办学历史,34年本科办学历史。
2、硬件
我校有两个校区:温泉新校区,咸安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37亩,建筑面积62万平米。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210万册。
3、软件
我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生1万6千多人,有19个教学院部,50个本科本科专业,涵盖了10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现有教职工共1324人,其中专任教师966人,教授84人,博士9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8人;有特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5人、“彩虹学者”3人、“揽月学者”7人,(有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优秀教学团队2个,重点产业化创新团队1个)。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今年我校获准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药学)
二、咸宁学院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基本情况
1、背景
2008年初,中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落户咸宁,湖北省政府、咸宁市政府将核技术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咸宁市在全面服务核电项目建设的同时,超前谋划发展核技术产业,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园。为此,我校决定以“核”为核,全力打造“核” 品牌特色,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
08年8月学校党委决定开办核专业,建设核学科。
08年11月学校正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教授为特聘院士
09年9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核电工程方向)、化学专业(辐射化工方向)开始试招生。
09年12月“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获批湖北省首批重点产业化创新团队 10年1月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正式获教育部批准
10年2月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
今年9月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2、现阶段工作
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占地100亩,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目前,已完成10000m²实验大楼,2400m²电子直线加速器实验厂房与调试车间的建设规划与设计工作,7月份已全面开工。与美国wasik公司签订了1Mev直线电子加速器的购置合同,与江苏达胜公司签订了1Mev直线电子加速器束下装置的购置合同,11月底将到货进入安装调试阶段.3、研究方向
我校先期从“辐射化工”、核电系统分析、仿真、控制欲故障诊断、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粒子加速器科学与技术 等四个方面来构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并将逐步发展核医学。所确定的应用方向直接服务于湖北乃至中南地区核产业的房展。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在此祝愿各位领导和专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五篇:咸宁工会改革方案
咸宁工会改革方案
咸工文[2017]6号
报批的请示
市委:
根据《湖北省群团改革方案》、《湖北省总工会改革方案》、《湖北省总工会关于加快市县工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咸宁实际,制订《咸宁市总工会改革方案》(讨论稿),现报送市委审批。
妥否,请批准。
2017年6月6日
咸宁市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党的群团改革任务要求,按照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改革总体部署和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咸宁工会工作实际,制订咸宁市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坚持讲政治、强服务、转作风、活基层的改革思路,突出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改革市总工会机关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着力解决脱离职工群众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引导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为打造“香城泉都”,建设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建功立业。
二、改革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体系
1、优化整合机关部门设置。围绕优化职能、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目标,适应省总工会整合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设置的变化,对机关部室及部分直属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调整:撤销组织宣教部,突出工会组织建设和指导基层工作职能,设立组织基层部;整合工会宣教工作、互联网建设和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职能,设立宣教网络部;撤销女职工生活保障部,整合女职工部、法律部、生活保障部、民管部职能,设立权益保障部;撤销财务部,整合经济事业发展部、财务部、办公室部分职能,设立财务资产管理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作为市总工会驻会单位。办公室、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和经济技术劳动保护部职能和机构不变。
改革后,市总工会机关内设机构为:办公室、组织基层部、宣教网络部、权益保障部、财务资产管理部、经济技术劳动保护部、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直属二级事业单位,咸宁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湖北省九宫山工人疗养院。
2、加强市直产业(行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建设。按照广泛性、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要求,推进市直产业(行业)建立工会委员会,提升产业(行业)工会工作的覆盖完整性。完善党政机关工会组织,加强学校、医院及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建设。工会主席由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并配备专兼职工会干部。职工200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会,设专职工会主席,并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鄂办发[2012]53号)文件规定成立总工会,并配备2至3名专职工会干部。
3、强化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建设。突出工会重点领域,企业100家以上、职工5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总工会,其它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工会联合会。工会主席由党(工)委副书记兼任,总工会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会干部,工会联合会至少配备1名兼职工会干部。
(二)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4、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落实领导班子“专兼挂”要求,现有领导职数不变,增设挂职副主席2名,其中制造业企业工会主席1名,法律工作者1名,设兼职副主席2名,其中市人社局副职1名(已配备),劳动模范1名,使领导班子专职成员不超过50%。增强工会组织广泛性和代表性,提高基层工会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一线职工在工会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中的比例,市工会代表大会中提高到65%以上,市总工会全委会委员中提高到35%以上,常委会委员中提高到20%以上。
5、改进机关干部选配管理方式。推行机关工作队伍专职干部、挂职干部和志愿者的“2+1”选配管理方式。挂职干部主要从基层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配,按现行规定管理。兼职干部重点从各行各业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群众工作的人员中选用。挂职、兼职人员在机关工作人员的比例不低于30%,机关到外单位挂职人员的比例常年保持在10%左右。推动机关干部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双向交流,拓宽机关干部培养通道。6.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为每个街道(乡镇)和省级开发区(工业园)选配1名工会协理员,在职工人数超过5000人的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配备1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推行工会主导、社工承担、义工(志愿者)配合的”三工”模式,发展壮大基层工会的职业化、社会化力量。
(三)创新职工建功立业载体
7、开展职工劳动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围绕“绿色崛起”战略,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广泛开展劳动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咸宁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建设“小康、创新、绿色、开放、幸福”咸宁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8、大力培育和选树“香城工匠”。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咸宁产业工人队伍。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评选技术能手、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职工创业就业培训”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的风向标。
9、大力开展素质提升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爱党爱国,坚定“四个自信”。以 “职工道德大讲堂”、劳模巡回演讲、媒体推介为载体,广泛宣传“劳动模范”、“香城工匠”、“最美一线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和“创业明星”等先模人物的典型事迹,不断扩大劳模先进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0、大力实施“连心暖心”工程。积极实施“一线工作法”,大力推行工会干部联系职工、与职工“在一起”,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参与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制度等相关工作。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积极参与人大执法检查和政协专项视察活动。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推动企业保障职工权益状况纳入政府诚信平台。指导基层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监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大力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建议书制度。做好供给侧改革中职工队伍稳定和服务工作。
12、强化网络平台建设。跟进“智慧咸宁”建设步伐,推动平台内网系统、职工服务网系统、公众微信系统有效运行,提高工会工作信息化水平。全市形成市级主导,县(市、区)为主体,向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拓展的“互联网+”服务职工体系。强化工会领导干部的用网意识,提高工会干部的用网能力。
13、强化工会资产服务职工功能。坚持公益性、服务性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职工疗养院等工会事业单位管理,不断完善和提升工会事业单位服务职工的效能。争取政府对工人文化宫等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支持,将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职工疗养院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疗休养功能,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
(五)建立以职工为导向的工作机制
15、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基层完善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常任制、会务公开制等制度。在拟开展阶段性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制定重要文件前,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工会、职工群众意见建议,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工会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6、完善“劳模评选管理”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拓宽先进模范人物选树的渠道,让更多一线职工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香城工匠”等领域评选中,提高非公企业、基层单位和一线职工的比例,增强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加强劳模管理和服务,建立密切联系服务劳模的长态化机制。抓住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在新闻媒体黄金时段、党报党刊重要版面,宣传劳动劳模精神,奏响“劳动伟大、劳模光荣”的时代强音。
17、推行项目化服务。按照“目标化、项目化、特色化、活动化”工作思路,大力推行工作绩效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制。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推出服务职工实事项目清单,扩大实事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建立工作效果评价制度,真正让群众来考核评价工作成效、评价工会工作。创新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形式,运用工会专项资金、政府财政配套资金与社会募集资金,做实“四季服务”项目。聚焦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做实精准服务项目,做实普惠服务项目。
(六)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
18.加大经费倾斜力度。完善工会经费对下补助机制。调整经费分成比例,基层工会经费留成从50%调增至60%。改进对基层工会经费补助机制,市总工会对下级工会的经费补助实行项目管理,同时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向街道(乡镇)、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基层工会倾斜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工会使用留成经费,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兼职工会主席给予工作津贴。全面推行县级基层工会经费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会计核算模式,做实基层工会账户。市总工会在工会相关工作经费中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
19、加强工会经费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和财政划拨工作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单列并做实基层工会帐户。持续开展项目绩效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效。强化工会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逐步推进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七)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20、履行党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总工会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确保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省总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推行“一岗双责”和党建工作述职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1.落实双重领导体制。坚持工会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双重领导的制度。建立健全向市委和省总请示、汇报重要工作制度,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工会工作汇报和专题研究工会工作制度。坚持和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工会领导干部协管制度,工会组织换届选举时,同级党组织推荐班子人选应与上一级工会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尊重工会组织民主选举结果,保持领导干部任期内稳定,确因工作需要调动任期未满的领导干部时,同级党组织要事先征得上一级工会的同意,并同步酝酿和推荐替补人选。
22、落实党建带工建制度。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工作原则,推动把工会工作纳入同级党委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工作目标考核,逐步提高考核比重。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和工建工作,形成共建互促、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领导下,市总工会成立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先模人物公开选树、机关干部挂联基层、工会干部“专兼挂”、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会、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和工会经费补助等机制,推动工会改革方案有效实施。
(二)积极推进改革。围绕方案制定、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完善各阶段工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分工,加强宣传引导,抓好专项改革,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细落小落实。
(三)抓好督促检查。市总工会以上率下,带动全市工会改革,大力宣传引导,深化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指导,加强督查,确保圆满完成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