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6:3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

第一篇: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报告名称】: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

【关 键 字】:葡萄酒 红酒 红葡萄酒 白葡萄酒 葡萄酒消费调查 葡萄酒市场前景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报告页码】:363页

【报告说明】: 本报告为中商情报网原创,近期我公司发现北京一些骗子公司(个人)将中商情报网的报告目录原样或改头换面后挂在其网站或一些博客网站进行宣传销售,对不明情况的客户进行欺诈(如:付款后迟迟收不到或收不全产品、收到的产品与网上公布目录明显不符等,识别报告请重点识别图表目录)。为避免对您的市场决策带来重大损失!购买报告请直接中商情报网市场部联系,谨防上当受骗!本报告订购后2小时内交付客户。如目录及图表目录与内容不一样,均可全额退款。

【报告描述】

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需求有小幅下降,2008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为242.9亿升,比2007年减少2亿升;中国市场却逆势上扬,2008年中国葡萄酒销量突破9亿升,市场零售价值已突破500亿元。

截止2009年10月中国葡萄酒产量达到7.10亿升,同比增长18.13%。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1-8月葡萄酒制造业的收入为153.24亿元,同比增长14.02%。预计全年其制造业收入可以超过220亿元。

展望未来,我国葡萄酒市场需求与产量进一步扩大;中商情报网预计到2013年中国葡萄酒产业制造业收入将超过350亿元,而整过市场零售规模预计将会超过900亿元的规模。界时葡萄酒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品牌结构进一步优化,酒种多样化;干白、甜型葡萄酒、桃红比例升高;酒庄休闲旅游业发展;进口葡萄酒量增长迅速;国内葡萄酒企业将面临更多国际竞争。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这份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信息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葡萄酒协会、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糖酒快讯、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葡萄酒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世界葡萄酒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运行情况、主要细分市场、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葡萄酒行业今后的发展投资策略,为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 葡萄酒行业的相关概述2

2 1.1 葡萄酒的相关概述22

1.1.1 葡萄酒定义及分类22

1.1.2 葡萄酒的生产2

3 1.1.3 葡萄酒的流通2

5 1.1.4 葡萄酒的消费25

1.2 葡萄酒行业的概述26

1.2.1 葡萄酒行业监管体制26

1.2.2 葡萄酒行业产业链分析26

1.2.3 葡萄酒行业生命周期判断27

1.2.4 葡萄酒行业进入壁垒分析27

1.3 2009年葡萄酒市场地位分析28

1.3.1 2009年葡萄酒企业数量比较28

1.3.2 2009年葡萄酒资产规模比较29

1.3.3 2009年葡萄酒销售规模比较30

1.3.4 2009年葡萄酒利润规模比较30

1.3.5 2009年葡萄酒盈利能力比较3

1第二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环境分析33

2.1 宏观经济环境33

2.1.1 2008-2009年中国GDp增长分析33

2.1.2 2008-2009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33

2.1.3 2008-2009年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3

4 2.1.4 2008-2009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5

2.1.5 2008年中国人口构成36

2.2 产业政策环境37

2.2.1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准入政策37

2.2.2 中国葡萄酒标准及相关规章现状38

2.2.3 2008年葡萄酒新国家标准施行40

2.2.4 2009年葡萄酒清洁生产标准实施40

2.3 市场消费环境41

2.3.1 2008-2009年中国CpI增长分析41

2.3.2 2008-2009年中国餐饮业消费额41

2.3.3 2008-2009年中国酒类消费情况42

第三章 2008-2009年全球葡萄酒市场状况44

3.1 全球葡萄酒生产状况44

3.1.1 2008-2009年全球葡萄酒产量情况44

3.1.2 2008-2009年欧盟地区葡萄酒生产状况44

3.1.3 2008-2009年其他地区葡萄酒生产情况45

3.2 全球葡萄酒消费状况46

3.2.1 2008-2009年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分析46

3.2.2 2008-2009年欧盟地区葡萄酒消费情况47

3.2.3 2008-2009年其他地区葡萄酒消费情况48

3.3 全球葡萄酒市场供需及贸易49

3.3.1 2008-2009年全球葡萄酒市场供需状况49

3.3.2 2008年全球主要国家葡萄酒贸易情况50

3.3.3 2008-2009年全球葡萄酒贸易状况分析51

第四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53

4.1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53

4.1.1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历史53

4.1.2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现状57

4.1.3 中国葡萄酒酿造技术不断提高59

4.1.4 中国葡萄酒的生产格局与特点60

4.2 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分析63

4.2.1 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概况63

4.2.2 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回顾67

4.2.3 2008年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69

4.3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分析70

4.3.1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概况70

4.3.2 200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现状73

4.3.3 2009年葡萄酒行业景气度继续回升74

4.3.4 201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展望74

4.4 葡萄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77

4.4.1 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四大问题77

4.4.2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缺陷79

4.4.3 中国葡萄酒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80

4.5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对策81

4.5.1 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81

4.5.2 解决葡萄酒业发展问题的管理对策84

4.5.3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关键保证措施86

第五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运行分析88

5.1 2008-2009年葡萄酒行业总体运行情况88

5.1.1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企业数量统计88

5.1.2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统计91

5.1.3 2004-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产值增长情况91

5.1.4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分析94

5.1.5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利润总额分析98

5.1.6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亏损情况分析101

5.2 2008-2009年葡萄酒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分析102

5.2.1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资产状况分析102

5.2.2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应收账款分析105

5.2.3 2004-2009年葡萄酒行业流动资产状况分析106

5.2.4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负债状况分析106

5.3 2008-2009年葡萄酒行业经营效益分析107

5.3.1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偿债能力分析107

5.3.2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10

5.3.3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营运能力分析115

5.3.4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能力分析118

5.4 2008-2009年葡萄酒行业成本费用分析119

5.4.1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成本分析120

5.4.2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费用分析121

5.4.3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管理费用统计121

5.4.4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财务费用统计122

5.5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集中度分析123

5.5.1 2008年中国葡萄酒企业集中度分析123

5.5.2 2008-2009年葡萄酒行业地区集中度123

第六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125

6.1 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125

6.1.1 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影响因素125

6.1.2 中国葡萄酒消费的转变与营销趋势126

6.1.3 中国葡萄酒文化的传播与进步分析127

6.2 中国葡萄酒生产状况128

6.2.1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总体产量分析128

6.2.2 2008-2009年中国主要区域葡萄酒产量129

6.2.3 2008-2009年中国主要省区葡萄酒产量133

6.3 中国葡萄酒消费状况147

6.3.1 中国葡萄酒消费场所和饮用场合147

6.3.2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总体消费规模148

6.3.3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人均消费情况149

6.3.4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零售市场规模149

6.4 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市场调研150

6.4.1 葡萄酒消费者年龄构成151

6.4.2 葡萄酒消费者职业特征151

6.4.3 葡萄酒消费者收入分布152

6.4.4 葡萄酒消费品牌渗透率153

6.4.5 主要城市葡萄酒消费调研154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状况202

7.1 中国葡萄酒行业竞争状况202

7.1.1 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竞争格局202

7.1.2 国际葡萄酒品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02

7.1.3 2009年国内葡萄酒二线品牌竞争激烈204

7.1.4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竞争程度分析204

7.2 2008-2009年葡萄酒竞争层次207

7.2.1 2008-2009年葡萄酒内外资竞争207

7.2.2 2008-2009年葡萄酒品牌竞争分析208

7.2.3 2008-2009年葡萄酒区域市场竞争209

7.2.4 2008-2009年葡萄酒产品结构竞争212

7.3 葡萄酒市场竞争趋势214

7.3.1 葡萄酒市场消费升级高端市场升温214

7.3.2 葡萄酒中端市场竞争面临土洋大战214

7.3.3 进口葡萄酒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214

7.3.4 国产葡萄酒品牌仍将占据市场先机215

7.3.5 葡萄市场渠道创新趋势215

第八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区域市场分析217

8.1 华北地区运行分析217

8.1.1 2008-2009年华东地区葡萄酒行业总体规模217

8.1.2 2008-2009年华北地区葡萄酒行业经营能力218

8.1.3 2008-2009年华北地区葡萄酒行业盈利能力219

8.1.4 2008-2009年华北地区葡萄酒行业成长性219

8.1.5 2008-2009年华北地区葡萄酒企业竞争格局220

8.2 东北地区运行分析222

8.2.1 2008-2009年东北地区葡萄酒行业总体规模222

8.2.2 2008-2009年东北地区葡萄酒行业经营能力223

8.2.3 2008-2009年东北地区葡萄酒行业盈利能力224

8.2.4 2008-2009年东北地区葡萄酒行业成长性224

8.2.5 2008-2009年东北地区葡萄酒企业竞争格局225

8.3 华东地区运行分析226

8.3.1 2008-2009年华东地区葡萄酒行业总体规模226

8.3.2 2008-2009年华东地区葡萄酒行业经营能力228

8.3.3 2008-2009年华东地区葡萄酒行业盈利能力228

8.3.4 2008-2009年华东地区葡萄酒行业成长性229

8.3.5 2008-2009年华东地区葡萄酒企业竞争格局229

8.4 中南地区运行分析232

8.4.1 2008-2009年中南地区葡萄酒行业总体规模232

8.4.2 2008-2009年中南地区葡萄酒行业经营能力233

8.4.3 2008-2009年中南地区葡萄酒行业盈利能力234

8.4.4 2008-2009年中南地区葡萄酒行业成长性234

8.4.5 2008-2009年中南地区葡萄酒企业竞争格局235

8.5 西部地区运行分析236

8.5.1 2008-2009年西部地区葡萄酒行业总体规模236

8.5.2 2008-2009年西部地区葡萄酒行业经营能力237

8.5.3 2008-2009年西部地区葡萄酒行业盈利能力238

8.5.4 2008-2009年西部地区葡萄酒行业成长性238

8.5.5 2008年度西部地区葡萄酒企业竞争格局239

第九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进口分析241

9.1 2008年中国葡萄酒进口分析241

9.1.1 2008年中国葡萄酒进口规模分析241

9.1.2 2008年葡萄酒中国进口特征分析244

9.2 2008年中国葡萄酒季度进口分析248

9.2.1 2008年中国葡萄酒总体进口概况248

9.2.2 2008年1-3月份中国葡萄酒进口统计252

9.2.3 2008年4-6月份中国葡萄酒进口统计254

9.2.4 2008年7-9月份中国葡萄酒进口统计255

9.2.5 2008年10-12月中国葡萄酒进口统计256

9.3 2009年中国葡萄酒进口分析258

9.3.1 2009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数量及价格分析258

9.3.2 2009年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优劣势分析259

9.3.3 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葡萄酒进口激增原因260

第十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价格分析262

10.1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价格走势分析262

10.1.1 2003-2009年中国国产葡萄酒市场价格统计262

10.1.2 2003-2009年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价格统计263

10.1.3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总体市场价格统计265

10.2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价格走势分析266

10.2.1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价格结构266

10.2.2 2009年中国低端葡萄酒终端价格266

10.2.3 2009年中国中端葡萄酒终端价格268

10.2.4 2009年中国高端葡萄酒终端价格270

10.2.5 2008年中国葡萄酒价格月度监测数据273

10.2.6 2009年中国葡萄酒价格月度监测数据277

第十一章 2008-2009年国葡萄原料市场分析281

11.1 2008年中国葡萄原料竞争状况281

11.1.1 2008年中国葡萄原料来源方式281

11.1.2 2008年中国葡萄原料竞争动态282

11.1.3 2008年中国葡萄种植存在的问题283

11.2 2008年中国葡萄种植发展分析284

11.2.1 2008年中国葡萄种植产区情况284

11.2.2 2008年中国葡萄种植发展特征286

11.2.3 2008-2009年中国葡萄原料动态287

第十二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渠道市场分析289

12.1 葡萄酒销售渠道模式289

12.1.1 葡萄酒销售渠道概述289

12.1.2 区域多家代理制模式290

12.1.3 区域总代理制模式291

12.1.4 直供分销模式分析292

12.1.5 中国葡萄酒商超零售渠与即饮场所渠道293

12.2 主要企业渠道分析294

12.2.1 烟台张裕葡萄酒渠道分析294

12.2.2 中粮长城葡萄酒渠道分析296

12.2.3 王朝酒业葡萄酒渠道分析296

12.2.4 莫高实业葡萄酒渠道分析297

12.2.5 新疆新天葡萄酒渠道分析298

12.3 北京市场渠道299

12.3.1 北京葡萄酒市场规模299

12.3.2 北京经销商格局分析300

12.3.3 北京主要销渠道分析300

12.3.4 北京市场消费特点分析300

12.3.5 主要领先企业北京渠道301

12.4 广东市场渠道301

12.4.1 广东葡萄酒市场规模分析301

12.4.2 广东产品市场结构分析302

12.4.3 广州主要葡萄酒代理商302

12.4.4 广东葡萄酒渠道模式分析304

12.4.5 广东葡萄酒市场推广分析305

第十三章 2008-2009年中国葡萄酒企业分析306

13.1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306

13.1.1 企业基本情况306

13.1.2 企业葡萄酒产品情况310

13.1.3 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10

13.1.4 2009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11

13.1.5 2008-2009年企业财务情况312

13.1.6 2009年张裕布局优质葡萄产区314

13.1.7 2009年张裕缔结国际葡萄酒庄联盟315

13.2 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沙城)316

13.2.1 企业基本情况316

13.2.2 企业葡萄酒产区情况317

13.2.3 企业葡萄酒产品情况320

13.2.4 2008年公司财务情况321

13.2.5 2009年长城葡萄酒成世博会指定用酒322

13.2.6 2009年长城葡萄酒荣膺“新中国名片”322

13.3 王朝酒业集团有限公司323

13.3.1 企业基本情况323

13.3.2 企业葡萄酒产品情况324

13.3.3 2008-2009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25

13.3.4 2008-2009年公司财务情况分析326

13.3.5 2009年王朝酒业欲收购上海皇轩葡萄酒327

13.3.6 2009年王朝研发出首批高档干红葡萄酒328

13.4 烟台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328

13.4.1 企业基本情况328

13.4.2 企业葡萄酒产品情况329

13.4.3 2008-2009年企业财务情况330

13.4.4 2009年威龙葡萄酒发展动态331

13.5 新天国际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331

13.5.1 企业基本情况331

13.5.2 企业葡萄酒产品情况333

13.5.3 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33

13.5.4 2009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33

13.5.5 2008-2009年企业财务情况334

13.5.6 2008年中信国安控股新天葡萄酒336

13.5.7 2009年新天葡萄酒竞争优势分析337

13.6 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39

13.6.1 企业基本情况339

13.6.2 企业葡萄酒产品情况340

13.6.3 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40

13.6.4 2009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41

13.6.5 2008-2009年企业财务情况341

13.6.6 2009年莫高葡萄酒项目落户天水344

13.6.7 2009年莫高葡萄酒发展策略分析344

13.7 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346

13.7.1 企业基本情况346

13.7.2 企业葡萄酒产品情况347

13.7.3 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47

13.7.4 2009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348

13.7.5 2008-2009年企业财务情况349

第十四章 2010-2013年葡萄酒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352

14.1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352

14.1.1 2010年世界葡萄酒消费趋势分析352

14.1.2 中国葡萄酒市场中长期消费趋势354

14.1.3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354

14.2 中国葡萄酒市场前景分析356

14.2.1 未来全球葡萄酒消费前景分析356

14.2.2 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356

14.2.3 高消费城市葡萄酒需求前景广阔357

14.2.4 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预测357

14.2.5 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零售规模预测358

14.2.6 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零售市场预测359

14.3 中国葡萄酒行业投资风险分析360

14.3.1 产业政策风险分析360

14.3.2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60

14.3.3 葡萄原料市场风险361

14.4 中国葡萄酒行业投资机会361

14.4.1 国内葡萄酒需求增长刺激投资361

14.4.2 中国进口葡萄酒投资机会分析362

14.4.3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的投资机会362

14.4.4 海外酒庄成葡萄酒企业投资新宠363

附:报告说明364

图表目录

图表 1 葡萄酒的分类22

图表 2 特种葡萄酒定义22

图表 3 葡萄酒营销相关概念的界定23

图表 4 世界葡萄酒主产区分布图24

图表 5 葡萄酒的生产流程24

图表 6 葡萄酒的流通环节25

图表 7 葡萄酒行业产业链26

图表 8 2003-2009年葡萄酒与白酒、啤酒企业数量比较28

图表 9 2009年中国葡萄酒企业在酒类企业数量中的比例29

图表 10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与白酒、啤酒资产规模统计29

图表 11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资产在酒类行业总资产中的比例29

图表 12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与白酒、啤酒销售规模统计30

图表 13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收入在酒类行业总收入中的比例30

图表 14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与白酒、啤酒销售规模统计

31图表 15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利润在酒类行业总利润中的比例31

图表 16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与白酒、啤酒盈利能力统计

31图表 17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与白酒、啤酒盈利能力趋势图32

图表 18 2004-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33

图表 19 2004-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34

图表 20 200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34

图表 21 2004-2009年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趋势图35

图表 22 2004-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趋势图36

图表 23 2004-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趋势图36

图表 24 2003-2008年中国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36

图表 25 2008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情况37

图表 26 2004-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41

图表 27 2004-2009年中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趋势图42

图表 28 2003-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主要酒种数量42

图表 29 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主要酒类比例42

图表 30 2004-2009年中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酒类消费量43

图表 31 2008年全球葡萄酒产量分布情况44

图表 32 2004-2009年全球葡萄酒产量及增长趋势图44

图表 33 2007-2009年欧盟地区葡萄酒产量统计45

图表 34 2006-2009年欧盟以外其他国家葡萄酒产量统计46

图表 35 2004-2009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及增长趋势图47

图表 36 2007-2008年欧盟主要国家葡萄酒消费情况表47

图表 37 2004-2009年欧盟15国葡萄酒消费趋势图48

图表 38 2006-2008年欧盟15国之外其他国家葡萄酒消费情况49

图表 39 2004-2009年欧盟15国之外其他地区葡萄酒消费趋势图49

图表 40 2004-2009年全球葡萄酒供需状况统计50

图表 41 2004-2009年全球葡萄酒供需趋势图50

图表 42 2005-2008年全球主要国家葡萄酒市场出口量统计51

图表 43 2008年主要国家葡萄酒市场出口量及出口份额51

图表 44 2004-2009年全球葡萄酒贸易量统计52

图表 45 2004-2009年全球葡萄酒贸易量趋势图52

图表 46 2004-2009年全球葡萄酒贸易量占消费量的百分比52

图表 47 中国葡萄酒十大产业概况60

图表 48 中国葡萄酒产区分布图63

图表 49 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经济指标统计64

图表 50 2008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企业数量排名66

图表 51 2008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工业总产值排名66

图表 52 2008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资产总计排名66

图表 53 2008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销售收入排名67

图表 54 2008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利润总额排名67

图表 55 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经济指标统计70

图表 56 2009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企业数量排名72

图表 57 2009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资产总计排名72

图表 58 2009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销售收入排名72

图表 59 2009年葡萄酒行业前五省区利润总额排名73

图表 60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88

图表 61 2007-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数量比较88

图表 62 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数量所占份额89

图表 63 2007-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数量比较89

图表 64 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数量所占份额89

图表 65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数量比较90

图表 66 2009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数量比较91

图表 67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统计91

图表 68 2004-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工业总产值统计92

图表 69 2004-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趋势图92

图表 70 2004-200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统计92

图表 71 2007-2008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产值比较93

图表 72 2008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产值所占份额93

图表 73 2007-2008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产值比较93

图表 74 2008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产值所占份额93

图表 75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行业工业总产值比较94

图表 76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统计95

图表 77 2007-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比较95

图表 78 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所占份额95

图表 79 2007-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比较96

图表 80 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所占份额96

图表 81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比较96

图表 82 2009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比较97

图表 83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利润总额统计98

图表 84 2007-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利润总额比较98

图表 85 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利润总额所占份额99

图表 86 2007-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利润总额比较99

图表 87 2008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利润总额所占份额99

图表 88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行业利润总额比较100

图表 89 2009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行业利润总额比较101

图表 90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亏损面统计102

图表 91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亏损总额统计102

图表 92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资产总额统计103

图表 93 2007-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资产总额比较103

图表 94 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资产总额所占份额103

图表 95 2007-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资产总额比较103

图表 96 2008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资产总额所占份额104

图表 97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行业资产总额比较104

图表 98 2009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行业资产总额比较105

图表 99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应收账款统计106

图表 100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流动资产统计106

图表 101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负债合计统计107

图表 102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负债增长趋势图107

图表 103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资产负债率情况108

图表 104 2007-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偿债能力比较108

图表 105 2007-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偿债能力比较108

图表 106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偿债能力比较109

图表 107 2009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偿债能力比较110

图表 108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情况111

图表 109 2007-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盈利能力比较111

图表 110 2007-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盈利能力比较111

图表 111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盈利能力比较112

图表 112 2009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盈利能力比较113

图表 113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毛利率情况114

图表 114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利润率情况114

图表 115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资产利润率情况115

图表 116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总资产周转率情况115

图表 117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115

图表 118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情况116

图表 119 2007-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营运能力比较116

图表 120 2007-2009年中国不同性质的葡萄酒企业营运能力比较116

图表 121 2008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营运能力比较116

图表 122 2009年中国各省区葡萄酒企业营运能力比较117

图表 123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118

图表 124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利润总额增长趋势图119

图表 125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资产总额增长趋势图119

图表 126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成本费用结构构成情况119

图表 127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成本费用结构构成图120

图表 128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成本统计120

图表 129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成本趋势图120

图表 130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费用统计121

图表 131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销售费用趋势图121

图表 132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管理费用统计122

图表 133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管理费用趋势图122

图表 134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财务费用统计122

图表 135 2004-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财务费用趋势图123

图表 136 2008年度葡萄酒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123

图表 137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前5省区资产集中度情况124

图表 138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前5省区销售集中度情况124

图表 139 2009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前5省区利润集中度情况124

图表 140 2003-2009年中国葡萄酒产量统计128

...................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二篇: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张裕、王朝、长城三分天下,市场占有率合计高达52%,3家合计拥有全行业资产的38.1%。销售收入合计达到56.7%。

张裕品牌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主要是:

(一)、品种、价格选择多样化,极大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

(二)、铺货程度高,消费者购买便利。

从调查中得知,张裕葡萄酒在市场上的种类很多,干型、半干型、甜型品种齐全。有珍珠红葡萄酒、红宝石葡萄酒、万客乐红葡萄酒、玫瑰红白葡萄酒、味美思营养葡萄酒等。这些甜型葡萄酒容量从500毫升、750毫升到1000毫升,价格从9.10元、12.00元到24.30元,在高档葡萄酒上也是强势出击,其解百纳高级干红、赤霞珠高级干红、金张裕高级干红和精品张裕干红深受消费者喜爱。

长城也有一定的口碑。但是,由于套用“长城”商标的葡萄酒繁多,使市场鱼龙浑珠,消费者不堪芸芸。如“华夏长城”、“沙城长城”、“烟台长城”“安徽长城”等若干品牌。所以影响了其一定的销量。

王朝在高档葡萄酒市场中与长城、张裕几乎平分秋色,成为干红、干白市场销售的主流品牌。

新势力主要是指在广告上、市场上动作最大的品牌。云南红和新天红由于广告品味较高(云南红的民族风情广告、新天的仿花样年华广告)很受人们欢迎。加上其产品品种繁多,品名新颖,很富于创意,受到消费者青睐。

在一些基础不牢、实力不强而成长迅速的葡萄酒产业大军中,目前已有三分之一难以为继,面临破产的局面。据专家预测,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将会有40%以上的企业被淹没。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已从原来的500多家,整合兼并到现在的不到100家企业。

二、春节市场平均销量翻三番

行家都知道,中国葡萄酒消费的高潮为秋冬季,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也是1月份的特殊之处,其中的春节给葡萄酒市场增加了很多亮点。

(1)销量翻番

年夜饭,少不了把酒助兴。据《羊城晚报》报道,在广州的节前酒类市场,一位促销小姐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月葡萄酒的销量是平时的3倍”。据统计,在人们消费的酒水中,啤酒和白酒各占39%,葡萄酒占12%,黄酒占16%。随着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再加上

过年酒类消费量很大,摄入酒精过多容易伤身子,葡萄酒、黄酒、米酒等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重视。

(2)上演价格战

每到春节,最具喜庆色彩的葡萄酒成为市民首选,今年更甚:从2004年1月1日起,洋酒的关税从44.6%降至14%,这将给长期以来坚守中低档的国产葡萄酒造成很大冲击。

据《厦门晚报》报道,春节的厦门市场上,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国产名牌葡萄酒已悄然上演“价格战”,一些节日“特价酒”、“特供酒”最大降幅高达50%。鹭发烟酒部经销商介绍,国产葡萄酒自一个月前便开始不同程度降价,其目的可能就是赶在洋酒关税下调前抢占市场。天虹商场一位工作人员说,国产葡萄酒的价格普遍在25元至30元之间,春节期间,较平时便宜3-5元,加上“买一送一”的捆绑销售,一些酒一瓶实际仅有10多元。在沃尔玛,我国红酒业“黑马”新天葡萄酒贺岁装一瓶只有12元多。

尽管洋酒关税下降,但在好又多、沃尔玛、天虹等大卖场可以看到,洋酒价格依然坚挺。如法国佛朗城堡98干红等十多种洋葡萄酒,仍保持一个月前价格。业内人士预计,洋酒价格大幅降价至少还得等半年,而且是顶级品质的洋葡萄酒价格变化不会很大。

三、洋葡萄酒销售同比下降

据《北京现代商报》的记者走访华润超市、家乐福超市以及一家代理70余种进口葡萄酒的公司后了解到,由于元旦和春节两节离得比较近,消费者购买节日礼品也“精简”,再加上可选择的送礼方式增多以及干邑酒的冲击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今春洋葡萄酒的销售不及去年。

虽然具体数字尚未统计出来,但进口葡萄酒销售势头明显不如去年。据代理进口葡萄酒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口葡萄酒由于价格较高(比较高档的每瓶在五百多元,便宜的每瓶也要一百多元),消费者购买进口葡萄酒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关系客户和亲朋好友的情况比较多,而今年进入春节的时间比较早,与元旦相隔太近,不少消费者将本来应该赠送两次的礼物也“合并”为一次。

据代理70余种进口葡萄酒的公司负责人介绍,尽管整体销售不如去年,但该负责人介绍,随着现在出国旅游、留学的国人越来越多,京城消费者对外国葡萄酒文化的了解也在加深,对高档洋酒的接受程度自然也“水涨船高”。据估计,“情人节”的活动将对洋葡萄酒的销售有促进作用,但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经济实力且文化程度较高的白领和商务人士中间。

如果要想真正在中国市场扎根,洋葡萄酒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以下是洋葡萄酒的优劣势分析:

(1)洋葡萄酒的优势

(2)洋葡萄酒的劣势

1.国外葡萄酒要根据当地市场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调整其营销战略,因为缺乏营销网络和富有竞争力的售后服务将会阻碍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大多数国外葡萄酒企业不了解中国市场,甚至没来过中国,更谈不上市场调查,他们对于这一市场没有长期投资的观念,也对中国市场不感兴趣,仅仅使用一些微薄的财力来对市场做一些促销。

3.中国国内葡萄酒企业凭借其当地品牌、低成本、更适合的口味和强劲的产品广告和促销,对进口葡萄酒形成巨大的挑战。

4.没有多少消费懂得如何正确的饮用葡萄酒,大多数消费者不能分辨出各种进口葡萄酒的异同。

四、葡萄酒合格率令人忧

(1)国家质检总局调查显示葡萄酒合格率为67.7%

国家质检总局于1月底公布再一次对葡萄酒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吉林、新疆、辽宁、甘肃、四川、山西、安徽、云南、浙江等14个省、市、区84家企业生产的96种产品,合格6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7.7%。

在本次抽查中,股份制企业的整体的产品合格率为70.4%。另外,我国有为数众多的私营及个体葡萄酒企业,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资金不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存在较多问题,产品质量不高,一些企业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本次抽查中,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分别为46.9%和33.3%。

(2)区域市场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合格率大体持平

据《泉州晚报》晚报报道:泉州市卫生局1月份发布了今年第二号食品卫生质量公告,据该局日前进行的葡萄酒抽检结果显示,葡萄酒合格率为69.2%。

据了解,日前,泉州市卫生局组织市卫生防疫站对市区批发与零售商店销售的各类葡萄酒进行卫生监督抽检,并按照gb2758-1981《发酵酒卫生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进行了评价。共抽检葡萄酒26份,合格的18份,合格率为69.2%。另外8份不合格的原因是,在葡萄酒中检出了亮蓝、苋菜红、胭脂红等人工合成色素。

五、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趋势

1.通过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将来白葡萄酒的消费会有所上升。

2.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目前还不是主流消费,但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品饮葡萄酒会成为一种时尚。

3.随着进口葡萄酒成本的降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进口葡萄

酒。

4.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兼并和收购,将来在国产和进口葡萄酒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5.国内葡萄酒品牌会凭借其便利的分销网络和具有竞争力的售后服务,通过提高其葡萄酒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为将来的竞争做出准备。

7.经过了价格战、质量战之后,葡萄酒市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品牌战。葡萄酒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将决定各个葡萄酒企业在市场上的命运。

8.只要有良好的质量、口味和价格,中国消费者会同时钟情于国内知名品牌和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应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将进口酒推荐给中国消费者。消费者既注重价格又关注质量的务实性将会给那些想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报有谋取高额利润观念的跨国公司予不小的打击。

9.从长远来看,不仅是沿海城市的消费者会消费葡萄酒,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也会逐步接受葡萄酒。如果进口葡萄酒对市场保有长远的眼光,就应该对这些地区进行渗透。

10.葡萄酒品尝应与食品促销相结合,而且价格要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

11.未来葡萄酒的消费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对于老年人,保健葡萄酒是首选,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将接受甜葡萄酒。

附录:葡萄酒行业基本概况

(1)中国葡萄酒的比重和产区分布

1.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1988-1997年中国酒水产量比较对照表单位:万吨

|酒水总产量|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酒|酒精

1988 | 1357.29 | 468.54 | 662.77 | 85.9 | 30.85 | 109.23 | 108.78

1989 | 1284.63 | 448.31 | 643.41 | 83.66 | 27.18 | 82.07 | 107.79

1990 | 1385 | 513.91 | 692.23 | 75.5 | 25.4 | 78.2 | 129.31991 | 1538.92 | 524.48 | 838.37 | 80.64 | 24.10 | 71.24 | 136

1992 | 1752.71 | 547.43 | 1020.66 | 93.26 | 24.60 | 66.66 | 145.03

1993 | 1967.43 | 593.67 | 1190.08 | 103.61 | 23.60 | 56.45 | 151.2

41994 | 2233 | 651.29 | 1414.66 | 104.81 | 18.00 | 44.26 | 170.47

1995 | 2567.34 | 798.62 | 1568.82 | 134.53 | 22.90 | 42.45 | 227.8

11996 | 2650.94 | 801.3 | 1681.91 | 119.70 | 17.00 | 31.00 | 200.28

1997 | 2834.11 | 781.79 | 1888.94 | 121.63 | 18.55 | 23.20 | 213.28

2.中国的酿酒葡萄大致分布在以下九个产区:东北产区、渤海湾产区、沙城产区、清徐产区、银川产区、吐鲁番盆地、黄河故道产区、云南高原产区和武威产区。其中年产葡萄酒超过1万吨的6各省市分别为: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安徽和河南,这6各省市的葡萄酒产量能够占到中国葡萄酒总产量的80%。

(2)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

1.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有600家左右,绝大多数为中小型公司。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张裕等一批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一类是白酒业转产葡萄酒;一类是其他行业涉足成为后起之秀;一类为沿海的进口葡萄原酒罐装厂家。

2.80%的葡萄酒企业的年产量不足1000吨,10%的企业的年产量介于1000吨到6000吨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年产量超过1万吨。

(3)葡萄酒消费分析

1.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0.4升,而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6升,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到60升,所以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

2.进口葡萄酒约占中国葡萄酒消费量的10%。

3.由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葡萄酒价格的相对偏高,葡萄酒消费与中国市场的啤酒和白酒消费相比还处于偏低的水平。

4.葡萄酒市场的培育还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因此对消费者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和努力。

(4)消费者行为

1.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只有27%的消费者喜欢饮酒(特别是白酒),69%的消费者很少饮酒,2%的消费者从不饮酒。

2.在人们消费的酒水中,啤酒和白酒各占39%,葡萄酒占12%,黄酒占16%。

3.消费动机为40%公款消费、22%娱乐消费,13%是个人饮酒习惯。

4.由于进口葡萄酒价格偏高,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负担不起,这就促使其转向消费国内葡萄酒品牌。

5.消费者购买葡萄酒的场所为酒店、夜总会、卡拉ok厅、迪厅和酒吧(以上场所为直接饮用)、超市和购物中心(多为送礼用)。

6.41%的消费者倾向于在规模较大的超市和购物中心购买葡萄酒,酒店消费占到28%,零售店为4%。

7.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的动机:品牌占44%,口味、价格、原产地和包装分别占28%、16%、8%和4%。

第三篇: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关于中国葡萄酒生产、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以及葡萄酒进出口、进口葡萄酒价格

(1)中国年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

1.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1988-1997年中国酒水产量比较对照表 单位:万吨

酒水总产量 白酒 啤酒 黄酒 葡萄酒 果酒 酒精

1988 1357.29 468.54 662.77 85.9 30.85 109.23 108.78 1989 1284.63 448.31 643.41 83.66 27.18 82.07 107.79 1990 1385 513.91 692.23 75.5 25.4 78.2 129.3 1991 1538.92 524.48 838.37 80.64 24.10 71.24 136 1992 1752.71 547.43 1020.66 93.26 24.60 66.66 145.03 1993 1967.43 593.67 1190.08 103.61 23.60 56.45 151.24 1994 2233 651.29 1414.66 104.81 18.00 44.26 170.47 1995 2567.34 798.62 1568.82 134.53 22.90 42.45 227.81 1996 2650.94 801.3 1681.91 119.70 17.00 31.00 200.28 1997 2834.11 781.79 1888.94 121.63 18.55 23.20 213.28

2.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见下表:

葡萄种植面积(万亩)葡萄产量(万吨)葡萄酒产量(万吨)

1990 183.9 85.9 25.40

1991 170.8 91.6 24.10

1992 208.5 112.5 24.60

1993 212.8 135.5 23.60

1994 223.3 152.2 18.00

1995 228.9 174.2 22.90

1996 230.2 188.3 17.00 1997 237.3 203.2 18.55

1998 250 225 22.91

1999 / / 25.00

2000 / / 30

2010 / / 80(预计)

注:1公顷=15亩

3.中国的酿酒葡萄大致分布在以下九个产区:东北产区、渤海湾产区、沙城产区、清徐产区、银川产区、吐鲁番盆地、黄河故道产区、云南高原产区和武威产区。其中年产葡萄酒超过1万吨的6各省市分别为: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安徽和河南,这6各省市的葡萄酒产量能够占到中国葡萄酒总产量的80%。

200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省份 产量(万吨)销售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山东 11.06 22.87 5.24 河北 3.84 8.19 3.15 天津 2.65 7.45 2.20 吉林 2.41 3.12 0.69 北京 1.06 1.57 0.42

(2)1996-2000年葡萄酒进出口情况及中等价位的进口葡萄酒

从1996-2000年中国进口葡萄酒进口量分别为:4651003升、37578565升、49356473升、44400293升和35130287升;价值分别为5935000美元、35632000美元、37851000美元、34397000美元和28311000美元,单位进口价格分别为:1.276美元/升、0.948美元/升、0.767美元/升、0.775美元/升和0.806美元/升。

进口量(升)进口值(美元)单位价格(美元/升)

1996 4651003 5935000 1.276

1997 37578565 35632000 0.948

1998 49365473 37851000 0.767

1999 44400293 34397000 0.775

2000 35130287 28311000 0.806

注:不包括走私酒

这些因素表明:

a.近年来,葡萄酒进口总量增加而价格降低说明散装葡萄酒进口量上升而葡萄酒质量却在下降。

b.1997年葡萄酒进口量上升归因于媒体对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的大肆宣传,受巨大利润空间的诱惑驱使和国内有限酿酒葡萄产量,许多经营者在接下来几年内进口大量的葡萄酒(大量散装酒甚至低档葡萄酒),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形象。

c.2000年,随着消费者的进一步理性和市场走向规范化,加上前几年进口葡萄酒的大量库存;与此同时,消费者意识到国内品牌良好的价格性能比,因此,进口葡萄酒呈现出一定的颓势。

(3)中国国内葡萄酒概况 1.劣势

a.国内葡萄酒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些国内葡萄酒企业瓶标不规范,缺少生产注册号码、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表。

一些知名品牌附近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

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期葡萄酒产品不合格。

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

b.葡萄酒的高价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没有能力长期消费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文化缺乏了解,所以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c.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了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普及。

d.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以及对葡萄基地的投资,这样酒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

e.世界葡萄酒市场总体情况为供大于求,所以外国葡萄酒深感企业很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有竞争力,这样就能影响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

2.优势

a.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02年第4季度葡萄酒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查结果显示,干酒、全汁酒的质量较高,产品抽样合格率达91%。

b.国内葡萄酒企业应用营销当地化的策略,在全国成功地塑造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分销渠道,赢得了各自的忠实消费群体。

c.中国已经与国际葡萄葡萄酒局(OIV)就加入该组织签署了备忘录,其相关的标准和法律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4)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

1.到2002年,中国有近600家葡萄酒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公司。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张裕等一批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一类是白酒业转产葡萄酒;一类是其他行业涉足成为后起之秀;一类为沿海的进口葡萄原酒罐装厂家。

2.80%的葡萄酒企业的年产量不足1000吨,10%的企业的年产量介于1000吨到6000吨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年产量超过1万吨。

3.截止到2001年12月中国葡萄酒企业共生产各种葡萄酒25.05万吨,比上年增长19.29%,实现销售收入50.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山东、河北和天津的葡萄酒产量占到2001年中国葡萄酒总产量的70.1%,三个省市的葡萄酒销售收入占到同行业的75.9%,利税总额占同行业的84%。

4.2002年1—10月,全国葡萄酒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38%,实现税金6.2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2.78%。

2001年12月中国葡萄酒产量前十名企业 单位:吨

排名 企业名称 本月 累计 本月增长(%)累计增长(%)烟台张裕 10068.00 49315.00 39.68 22.95 天津王朝 3748.00 24690.00 42.67 16.43 沙城长城 3263.00 20530.00 19.79 10.07 烟台威龙 2734.00 25466.00-7.60-2.78 河北马丁 2480.00 2533.00-100.00-100.00 吉林通化 1724.00 9500.00-58.94-17.75 新疆新天 1501.00 4416.00-63.50-7.73 昌黎华夏长城 1149.00 11563.00 / 45.70 云南高原 993.00 6782.00 163.40 92.29 乳山市葡萄酿酒公司 761.00 8298.00 5.99 22.93

二、关于葡萄酒消费、消费者行为分析、竞争对手概况及其促销手段分析

(1)葡萄酒消费分析

1.1999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为30万吨,2000年为28万吨。

2.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0.4升,而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6升,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到60升,所以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

3.进口葡萄酒约占中国葡萄酒消费量的10%。以北京为例,1998年50家大酒店月消费进口葡萄酒3600箱,20家迪厅消费3300箱,夜总会消费500箱。

4.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葡萄酒价格的相对偏高,葡萄酒消费与中国市场的啤酒和白酒消费相比还处于偏低的水平。

5.葡萄酒市场的培育还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因此对消费者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和努力。

(2)消费者行为

1.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只有27%的消费者喜欢饮酒(特别是白酒),69%的消费者很少饮酒,2%的消费者从不饮酒。

2.在人们消费的酒水中,啤酒和白酒各占39%,葡萄酒占12%,黄酒占16%。

3.消费动机为40%公款消费、22%娱乐消费,13%是个人饮酒习惯。

4.由于进口葡萄酒价格偏高,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负担不起,这就促使其转向消费国内葡萄酒品牌。

5.大多数葡萄酒消费者为a.由政府和企业付款的群体公款消费;b.在中国居住的外国公民、大中型企业的白领高收入阶层和酒店客人,这以消费群体了解葡萄酒文化还有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6.消费者购买葡萄酒的场所为酒店、夜总会、卡拉OK厅、迪厅和酒吧(以上场所为直接饮用)、超市和购物中心(多为送礼用)。

7.41%的消费者倾向于在规模较大的超市和购物中心购买葡萄酒,酒店消费占到28%,零售店为4%。例如,1999年6月和10月,中国排名前20位的百货商场的葡萄酒销售额分别为42920公斤和64440公斤。

8.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的动机:品牌占44%,口味、价格、原产地和包装分别占28%、16%、8%和4%。

9.1998年中国最畅销品牌(城市消费)均为国内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这归因于国内品牌的品牌、质量、口味和价格的综合因素。

10.中国葡萄酒消费的高潮为秋冬季,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11.目前,干酒比例在葡萄酒总量中以增加到40%左右,其中干红占80%,干白占20%。红葡萄酒的消费量遥远胜于白葡萄酒。

12.同进口葡萄酒相比,国产葡萄酒具有更好的口味(32%)或相近的口味(30%)和更低的价格(82%)。

(3)各个竞争对手概况及其促销情况

1.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对手从原产国可以分为两类:中国国内品牌特别是张裕、长城和王朝三个品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匈牙利等国家的葡萄酒。

2.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已经初步形成了张裕、长城和王朝市场领导者,威龙、通化、华东、新天、丰收、云南红第二集团,以及其他的市场追随者所构成的市场竞争格局。

3.国内品牌凭借其对中国文化、消费者行为的充分了解,对营销商、批发商和终端直至最终消费者采取了步步为营的各种手段灵活的促销手法,而且颇有成效。

4.在2002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会上,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投入2890万元,新天集团投入4290万元,而印象酒业更是拿出8250万元夺得头标,说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

5.进口葡萄酒中,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可以成为第一集团,他们代表中国市场的高档葡萄酒,这些国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入和形象是其他竞争对手不能望其项背;西班牙销售了大量的散装葡萄酒而且促销频繁;越来越多的葡萄酒来自美国、智利、阿根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匈牙利等国家。

6.国外葡萄酒生产企业通过采取以下战略来对中国市场进行渗透:a.从已开始就对经销商全力支持;b.开发其自有的总经销、独家经销或与大的葡萄酒进口商或分销商合作;c.与当地葡萄酒生产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甚至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

7.与此同时,有些国家的政府对国外葡萄酒市场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很多发面支持其葡萄酒在国外市场的开拓工作:a.在中国建立政府代表处,如SOPEXA(法国食品协会);德国葡萄酒协会下属的德国葡萄酒中国信息中心;b.组织本国葡萄酒企业参加中国的相关展览会。

8.这些政府机构在中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法国食品协会为例:在当地酒店促销葡萄酒、组织食品节和品酒活动、举行葡萄酒专业会议、对在酒店消费的葡萄酒进行培训、举行展览会、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技术和法律合作、在葡萄酒和食品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活动、赞助相关活动。

三、葡萄酒分销体系及产品利润分配

(1)分销渠道

1.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分销渠道大体如下:

国内葡萄酒

葡萄酒—个体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葡萄酒—一级批发商—

二、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葡萄酒—零售商—消费者

进口葡萄酒

进口酒—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进口酒—进口商—团体消费(包括酒店、商场和超市)

进口酒—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

(2)销售网点分析

1.高档葡萄酒的销售主要产生在酒店、夜总会、迪厅、卡拉OK厅、酒吧、葡萄酒专业销售店、大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中低档葡萄酒主要在超市和便利店销售。

2.从国外进口葡萄酒需先取得进口许可证,一旦进口,还需获得一份许可证在国内进行批发、零售和建立代理。

3.一些规模较大的葡萄酒企业还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在国内外开展业务。

4.一些分销商通过建立自己的销售终端如超市、便利店和专业电贺进一步开拓批发零售业务来提升市场份额。

5.许多进口葡萄酒分销商由于缺少国外葡萄酒企业的财务支持,在营销上不能和国内葡萄酒企业展开竞争。

(3)葡萄酒定价 1.由北京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提供的1999年1月北京市场的葡萄酒零售价格如下:

葡萄酒 750ml瓶装酒平均零售价格(人民币元)

国产酒 36.44

进口酒 129.8

2.1995年,国产750ml瓶装葡萄酒的平均价格约为20-25元人民币,从1996年起,价格上升到40-60元/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把葡萄酒作为日常消费已属不易,更不用说进口葡萄酒。

3.进口葡萄酒的平均价格可分为以下几类:

进口酒 市场平均零售价格(元/750ml)

低档 不到100

中档 100-300

高档 300多

(4)利润分析

1.进口葡萄酒需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相当于到岸价的70%。

2.然后,进口就进入如下流通渠道:

流通过程 分销商利润(%)价格(美元/瓶)

葡萄酒企业(如到岸价3.5美元/瓶)/ 3.5

进口商(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6.0(进口商付)

进口商销售价格 20-40 >7.2-8.4(批发商付)

批发价格 20-40 >8.6-12(零售商付)

零售价格 20-40 >10.3-16.8(消费者付)

四、中国有关葡萄酒的法律法规

(1)葡萄酒法律法规 中国葡萄酒需遵守以下规定:

1.QB921-84《葡萄酒及其试验方法》

1984年,原国家轻工部颁布了第一个葡萄酒产品标准,这一标准的颁布,填补了中国葡萄酒产品标准的空白。1994年废止。

2.《葡萄酒》国家标准(GB/T15037-94)

这一标准规定了葡萄酒专用术语、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葡萄酒的标签、包装、运输和储藏。这一标准适用于经过发酵的新鲜葡萄或葡萄浓缩汁。标准从1994年9月1号生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推荐性国家标准。

3.葡萄酒厂卫生规范(GB12696-90)

这一标准适用于应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浓缩汁经发酵生产葡萄酒的企业。标准从1991年10月1日生效,由卫生部批准。

4.《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GB/T15038-94)

这一标准规定了葡萄酒及果酒质量检测分析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于葡萄酒及果酒的质量监测。标准从1994年12月1日生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

5.《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GB/T1980-1994)

1994年,原轻工业部颁布的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并由此延伸出QB/T1982-94山葡萄酒标准,并同时废止了含量在50%以下的葡萄酒生产,推荐性行业标准。2003年3月7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布废止该标准,从公布之日起,向后延期2个月即从5月17 日起,企业应该停止半汁葡萄酒的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

6.《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

该规范首次对葡萄酒的原料品质以法规的形式予以界定,山葡萄就被列入特种葡萄酒中,其酿酒技术规范中的特殊条文,作为附件,同时颁布。规范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

(2)2003年葡萄酒进口的税费及其他非关税壁垒

商品编号 产品名称 关税 增值税 消费税 其他非关税壁垒

22041000 起泡葡萄酒(葡萄汽酒)24.20 17 10 需食品卫生检疫证书

22042100 其他葡萄酒;容积小于2升的经过发酵并添加酒精的葡萄汁 24.20 17 10 需食品卫生检疫证书

22042900 其他葡萄酒;容积大于2升的经过发酵并添加酒精的葡萄汁 29 17 10 需食品卫生检疫证书

进口葡萄酒需遵守以下规定:

国内进口葡萄酒及饮料的相关规定,规定要求进口葡萄酒及饮料需确保国内葡萄酒市场的良好秩序,具体规则简要如下:货物的清关与监督、卫生检疫、进口关税及相关费用、葡萄酒原产国的卫生检疫证书、需贴中国商标以及对国内经营葡萄酒分销业务企业的基本要求。规定从1997年9月9日起生效,又国家经贸委员会批准。但是,由于规定中一些内容的不合时宜和中国入世,中国需要逐步修改其国内和进口葡萄酒的相关规定以适应国际葡萄酒市场及其惯例。

五、中国葡萄酒市场中长期消费趋势

1.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葡萄酒将达到80万吨,其中高档酒50%,中档酒40%、低档酒10%。

2.通过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将来白葡萄酒的消费会有所上升。

3.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目前还不是主流消费,但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品饮葡萄酒会成为一种时尚。

4.随着进口葡萄酒成本的降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进口葡萄酒。

5.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兼并和收购,将来在国产和进口葡萄酒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6.国内葡萄酒品牌会凭借其便利的分销网络和具有竞争力的售后服务,通过提高其葡萄酒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为将来的竞争做出准备。

7.对于大多数进口葡萄酒来说,既有机会也有挑战。他们会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葡萄酒的竞争。一些国家已采取了各种旨在把竞争对手基础市场的战略。

8.经过了价格战、质量战之后,葡萄酒市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品牌战。葡萄酒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将决定各个葡萄酒企业在市场上的命运。

9.只要有良好的质量、口味和价格,中国消费者会同时钟情于国内知名品牌和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应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将进口酒推荐给中国消费者。消费者既注重价格又关注质量的务实性将会给那些想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报有谋取高额利润观念的跨国公司予不小的打击。

10.从长远来看,不仅是沿海城市的消费者会消费葡萄酒,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也会逐步接受葡萄酒。如果进口葡萄酒对市场保有长远的眼光,就应该对这些地区进行渗透。

11.葡萄酒品尝应与食品促销相结合,而且价格要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

12.进口葡萄酒企业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对于大地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培育。

13.未来葡萄酒的消费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对于老年人,保健葡萄酒是首选,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将接受甜葡萄酒。

14.像日本和香港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葡萄酒消费会越来越普及。对于进口酒,他们需要的更多是致力于这一事业的精神和耐心。

六、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SWOT分析

(1)优势

葡萄酒作为国际通畅型饮料,来自新、旧世界的葡萄酒产品各具特色。而且葡萄酒在国际市场属于剩余产品,关税壁垒的逐步趋缓使得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力。

(2)劣势

1.国外葡萄酒要根据当地市场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调整其营销战略,因为缺乏营销网络和富有竞争力的售后服务将会阻碍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大多数国外葡萄酒企业不了解中国市场,甚至没来过中国,更谈不上市场调查,他们对于这以市场没有长期投资的观念,也对中国市场不感兴趣,仅仅使用一些微薄的财力来对市场做一些促销。

3.中国国内葡萄酒企业凭借其当地品牌、低成本、更适合的口味和强劲的产品广告和促销,对进口葡萄酒形成巨大的挑战。

4.没有多少消费懂得如何正确的饮用葡萄酒,大多数消费者不能分辨出各种进口葡萄酒的异同。

(3)机会

1.国际葡萄酒市场的低迷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成为葡萄酒竞争的主战场,中国无疑将成为这以市场的热门,这为国外葡萄酒提供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2.中国政府鼓励人民消费更多的葡萄酒和果酒,降低浪费粮食的白酒的消费。

3.媒体对于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的报道也对葡萄酒的消费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进口葡萄酒可以瞄准中国高档酒市场做一些文章。

5.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为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刺激因素。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

7.有了更多的消费人群,进口葡萄酒市场会更加成熟。

8.中国的入世会给各个包括新、旧世界在内的葡萄酒生产国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所以竞争也将会更激烈。

9.要想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以下三个因素起主要作用:酿酒葡萄来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和资本投入。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中国及缺乏技术和人才,又缺乏资本,这正是葡萄牙企业的优势所在。

(4)威胁

1.一些国外葡萄酒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和消费者培育将决定在中国市场上的成败。

2.威胁同样来自中国国内葡萄酒企业,他们同国外公司合作创立自己的品牌来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抗衡。

3.提供给潜在消费者能够支付的价格,创立满足各种条件的品牌对于国外葡萄酒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最终,缺乏对市场长期投资的观念和信心将把国外葡萄酒驱逐出中国市场。

(5)国外葡萄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

1.国外葡萄酒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到中国来参加展览会并且调查销售网点,倾听当地分销商的意见和建议,向竞争对手学习,制定基于市场细分的适宜战略。

2.参加中国的各种专业展览会,在那里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葡萄酒分销商、最终消费者、进口贸易公司和有潜力的代理商。

3.在中国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做好对分销商和消费者引导培育全力支持的准备。

4.国外葡萄酒企业有必要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在战略促销上使得其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更上一层楼,并在中国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5.与当地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合作,培育自己的优良酿酒葡萄,为在中国长期生产葡萄酒做好准备。

6.总而言之,良好的品牌形象,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耐心和对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第四篇:中国3G手机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中国3G手机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1、前言

全球3G近年来快速成长,主要是原先困扰3G发展的终端,业务应用及盈利模式等问题都得到课较好的解决,这种侵害、情况下,全球掀起了发展3G许可的热潮,随着全球3G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3G大规模的时间也h日益临近,中国的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的3G网络分别代表不同技术体系,其中选择移动运营商的第一、其次是联通电信。主要是用过下面几个方面来调查,对3G 的了解程度、3G性价比、以及用国内还是国外品牌。

2、3G产品的市场

(1)了解程度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 的人都知道这个品牌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比较了解3G。

(2)目标人群选择手机品牌

人民更愿意购买国外品,由此可见国内的品牌有较大的竞争压力。

(3)是否考虑使用,有一半多的人会、不会的约占11%也就是说又近百分之旧时人愿意购买和正在考虑中,有着巨大的市场,3、产品的关注度、(1)优势方面的关注:

3G手机优势明显,调查得知的优势里面受关注多的分别为高速上网、视屏通话、电视直播等几项占了近60%,(2)关注的重要方面

最受关注的是手机的价格、其次是通话的质量待机、影视摄像等多媒体功能

(3)使用的原因

3G手机有着较强大的吸引力。影响网友使用3G的原因是,资费问题占据榜首,其次是,技术的不成熟、身边的用户较少、要更换手机、更换手机号。

4、产品的结构

(1)3G制式结构

用户关注不均衡,TD-SCDMA制式占据制高点

统计数据显示,受TD-SCDMA制式3G手机产品数量多、技术成熟影响,用户对3G手机的关注仍较多在WCDMA制式产品上,关注比例到达39.00他两大制式产品。CDMA制式3G手机的用户关注度最低,仅为11%。

(2)业务花费段结构

分布不均匀,20元以下的最多。80-100占8%,20元以下是人民的需求

(3)价格段结构

1000-3000元3G手机用户关注度超七成据表显示中国3G手机市场上,用户关注的重点亦集中在1000-3000元价格段的产品上,关注比例累计超七成。对照来看,3G手机 市场上2001-3000元价格段产品的关注度仍高于整体手机市场此价格段产品关注度水平,但同时1000-2000元中端3G手机关注度较有所 增长。

五、分析及建议

1、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的 3G市场广阔、其中移动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2、人们热衷于3000元以下的手机,3、网友觉得3G应该会在资费方面带来优惠其中20元一下的占多数

4、高速上网是用户选择3g手机的主要原因

5、消费者有的心理觉得越少自己拥有了就越珍贵,建议:

1、应加强手机性价比方面的资金投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2移动运营商有着最大的市场应该发挥其自身条件加强科研开发

3、加强市场引导使消费者认知产品并培养一批忠实的顾客、

第五篇:调味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调味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从这两句含有深刻意义的话中,可见调味品在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酱油、食醋、酱、腐乳、酱腌菜和调味料,产品虽小,却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说是百食之先,百味之源。调味品生产和食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没有调味品,就没有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搞活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调味品的生产技术、科技人才和产品广泛交流,各种菜系亦打破地域的局限,在各地开花。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调味品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字:调味品;现状;发展现状;营养

前言:为了提高调味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从调味品的市场、前景、复合调味品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及新技术的运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认为我国调味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应追求品牌化和方便化,强调绿色健康。发展现状

近些年,中国的调味品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已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味品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中国调味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企业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科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创造新产品并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也使产品达到规模化生产。在全国各地调味品厂的努力下,先后创造了一大批优质产品和新品种。名、特、优、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和典型抽样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调味品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人民币380.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05亿元,实现利税为15.3亿元,利润3.2亿元。主要产品的产量为:酱油500万吨,食醋260万吨,酱类95万吨,酱腌菜270万吨,复合调味料达到120万吨以上。传统调味品如酱油、食醋的产量保持稳定,产销两旺;调味品新产品层出不穷,产销量逐年上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高档酱油形成了东西南北的发展格局:北方以河北珍极酱油、北京王致和和北京和田宽为主;南方以广东海天、致美斋、美味鲜、李锦记、福金香、美味源为主;西部以大王酱油和千禾香为主;东部以淘大和统万为主。食醋行业以江苏恒顺醋业为龙头,形成天津独流、北京龙门和田宽和北京龙门醋、山西水塔和东湖、四川保宁醋点状分布的格局,竞争日趋激烈。在传统调味品生产增长的同时,其消费领域越来越宽泛,已不仅仅是过去的“调味”和“佐料”,而是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向食品工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发展。新开发的调味品以及调味品生产原辅料产品日益增多,如河南“十三香”的香辛调味料,上海“太太乐”鸡精、蘑菇精等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由国家公众营养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调味品协会联合推动的酱油营养强化补铁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为调味品行业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铁强化酱油。目前首批试点企业的产品已上市,消费者反映良好。在调味品原辅料方面,发展突出的有湖北“安琪”酵母、河北保定味群食品公司的“植物蛋白调味粉”和广东东莞的“一品鲜”等新产品。1.2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跨国食品集团涉足调味品生产,民营调味品企业发展迅猛

在党的“十五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国有调味品生产企业加大改制的力度,明晰产权,转变机制,明确定位于竞争性行业,各种形式的配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如江苏镇江恒顺集团,积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通过资本运营实现成功上市,为调味品行业的资本经营开了先河;成都、杭州、哈尔滨等城市的大型调味品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和活力,通过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食品集团如达能公司、联合利华公司、雀巢公司、美国亨氏集团开始涉足国内的调味品生产,在国内频频展开收购、兼并,如达能控股的上海淘大食品公司收购上海海鸥酿造公司的酱油生产车间、品牌和上海金山食品酿造厂,酱油年产量达到10万吨;美国亨氏集团收购广东美味源食品厂后,正欲向北方扩张;瑞士雀巢已入主上海太太乐和四川豪吉,成为大股东;联合利华在收购老蔡酱油后正谋求新的发展,家乐品牌的鸡精和铁强化酱油已上市销售;香港李锦记在广东新会的4万吨高档酱油生产线已投产;台湾味全也在武汉、成都和北京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台湾金兰在无锡的生产基地正欲扩大规模。国内著名的食用油生产企业福临门公司2002年已在天津投资两条酱油生产线,以定牌加工的形式和其品牌优势欲在传统调味品行业占领一席之地。跨国食品集团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对国内的酿造业形成了强烈冲击,同时促进了国内调味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调味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定位明确,市场意识强烈,发展很快,成为行业的后起之秀。如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鸡粉、鸡精等产品,2001年已实现总产值1.2亿元,销售收入1.1亿元;河南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销售收入3.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辛料生产企业。西部地区如新疆“笑厨”和兰州“小二黑”近两年调味品的产量也达到万吨以上。可以说,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各种所有制企业纷纷抢占位置和市场,占领一部分原国有企业让出的市场份额。中国调味品行业正处在重组、改革的大转折时期。

1.3 企业和行业的国际意识增强,不断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调味品企业引进国外技术与资金,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取得一定成绩。广东中山福金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珠江桥” 牌酱油,广东佛山海天调味食品公司生产的“海天” 牌酱油,长期坚持开拓欧盟等国际市场,外销量逐年增长。河北珍极酿造有限公司在产品销往美国的同时,实现了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贸易的全球化在向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一些国外调味品企业与我国部分调味品优势企业合作,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态势。与此同时,中国调味品协会积极组织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并积极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联系,对CAC酱油标准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为国家卫生部修订酱油标准提出建议性意见。另外还积极组织与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调味品企业广泛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说,在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调味品市场上,国际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调味品协会已充分认识到:只有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竞争求得发展才是唯一出路,除此别无选择。1.4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改进,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与国际接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品牌的技术含量,从而跃上行业先进水平。通过技术改造,在我国形成了传统调味品、新型调味品和各种复合调味品的较高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生产企业。以河北珍极、北京和田宽为代表的采用日本工艺的高盐稀态发酵本酿造酱油的生产水平和工艺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西南地区民营企业千禾香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酱油采用日本生产工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勇攀高峰。北京龙门和田宽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注重科技投入,生产的产品达到了“清如水,亮如油”的标准,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山东玉兔调味品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酱油,产品风味得到显著提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如生物酶解技术、固定化酵母技术、膜技术、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不断地应用于调味品生产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包装水平,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很多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引进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和14000环保认证体系,通过参加GMP和HACCP认证,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1.5 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近两年来,国家质监局发布了《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国家标准。原国家内贸局发布了《配制酱油》、《配制食醋》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行业标准。至此,中国调味品协会经过五年多工作终于推出了我国调味品行业五个新的配套标准。五个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与我国现有的《酱油卫生标准》、《食醋卫生标准》和《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相结合,完善了我国调味品标准体系,是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标志着我国调味品行业标准化管理的里程碑。配套发布的五个调味品标准,是我们国家第一次颁布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国家标准;第一次颁布配制酱油、配制食醋行业标准,从而有利于对酿造和配制两种产品给以规范管理;第一次颁布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行业标准,从而首次把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产品标准及管理工作列入国家行业标准的管理范畴,并与卫生部1991年颁布的《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相配套,使我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生产有标可依。第一次在新发布的五个标准中采用条文强制,这是我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管理的一项新内容,在调味品行业管理工作中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对指导调味品工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存在问题

2.1 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比较迟缓,科技研究相对滞后,科研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酱油生产虽然起源于我国,但传统的中国酿造酱油技术率先在日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我国调味品生产和工艺水平总体上与国际水平存在着差距。2.2 机制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存在调整空间

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并逐步付诸实施,至今也不过十多个年头。计划经济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酱油行业更是作为人民生活必需品行业,刚刚从保市场供应转为市场竞争;多数调味品厂为国有中、小型企业,产权关系不清,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改革滞后,市场份额在日益下降,特别是西部地区,如西安、重庆、兰州、新疆、河南、山西等地的国有生产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市场不断萎缩;有的调味品专业公司在转换机制过程中调整不力,多种经营没有成效,反而放弃了主业发展;有的著名品牌没有发扬光大;还有的企业不熟悉行业情况,盲目决策,造成投资失误。2.3 市场上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假冒伪劣情况比较严重

调味品行业管理工作在很多省、市流于形式,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方面使行业管理工作衔接不够,甚至短期或暂时出现管理职能的“真空”,都或多或少地对行业的发展和管理造成一定影响。著名品牌调味品都深受假冒之苦。假冒侵权产品直接冲击了调味品市场,坑害消费者,破坏著名品牌调味品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随着城市打假工作力度的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市场监管的任务日益繁重。2.4 调味品生产企业税负较重

调味品生产主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其产品属微利产品。按照我国目前的增值税条例,调味品生产企业购进原料如大豆、小麦时,增值税税率为13%,有些只能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的原料如谷糠、稻壳等只能按10%的折扣率抵扣,但生产的产品却都按17%纳税,造成调味品生产企业的税负不合理,企业纳税负担较重。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3.1 多样化

目前调味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繁多,别具风味的调味新品竞相问世,使消费者眼花缭乱,胃口大开。从口味上来看,酸、甜、咸、辣、麻及海鲜味应有尽有;从用途上来看,既有用于炸、炒、烹,也有用于蒸、煮、炖;从品种上来看,既有固定型调料,如五香粉、鲜辣粉、味精等,也有液体型调料,如调味油、调味汁等;从包装上来看,既有瓶装、桶装,又有盒装、袋装,还有用高档礼品盒的坛装,致使调味品从居家消费逐步向馈赠消费的趋势发展。3.2 高档化

昔日那种以油、盐、酱、醋等为主导的调味品市场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丁香、沙司等高档调料已进入普通家庭,调味品高档化是居民生活提高的结果。据调查,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黑胡椒粉、桂皮粉、大蒜粉等几十个品种系列的调味品深受众多消费者的欢迎。3.3 方便化

如今,时间对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十分宝贵,人们用于一日三餐的时间已大大缩短。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各种方便、快捷型的调味品应运而生。葱汁、蒜汁、辣油、蕃茄酱等产品满足了人们吃凉菜或拌菜肴的需求,涮羊肉系列调料顺应了冬季爱吃涮羊肉者的心愿,各种方便型调料为人们提供了四季理想的调味佳品,因而销势十分看旺。3.4 复合化

复合化调味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调料,它是将几种调味品按比例调和在一起而分装成不同用品的调味品,作为调味品中的“新秀”――复合调料,现已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并且销路乐观。3.5 营养化

人们在食用调味品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营养和保健功能,如对心血管病有一定辅助疗效的醋蛋液,含有各种维生素的多维酱油,高效健身米醋等产品销路看好,具有较高营养成分的蔬菜调料汁、香菇鸡汁等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时下适合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调味品系列似乎还是个空白,这有待于厂商的重视和开发,从而使调味品市场的产品格局更加合理、全面。研发生产趋势

4.1 化功能型调味品 这一类产品正在由认知发展到迅速普及,如铁强化酱油、加碘、加锌、加钙的复合营养盐,与传统调料品相比,它们虽然是初级的复合型调料,但也正因为它简单化的功能诉求,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普及推广速度非常快。该类产品一般保持着优质低价的特点,包装依然采用传统的瓶装和袋装,宣传引导主要靠行业的导向和消费者口碑传播。

4.2 据各种菜系或特色菜专门设计的调味品

典型代表如海天老抽和太太乐鸡精,老抽目前的销量占到了海天酱油总销量的40%~50%。太太乐鸡精更是鸡精行业的第一品牌,它对消费者由认知到使用到替代味精的引导作用功不可没。还有专门烹饪川、粤、鲁等大菜系的名肴调料,复合型的专用拌菜、调面、烹虾、炸鸡调料、各种调味酱、火锅底料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调味品。这类调味品是目前市场上最为热销的新品品类,主要走餐饮渠道,品种繁多,价格属中高档系列。它的销售主要受厨师推荐,因此针对酒店厨师和总管的贿赂销售是最主要的促销方法。另外此类产品也是各企业最为重视的品类,表现为广告宣传力度较大,以太太乐赞助电视餐饮栏目广告为代表,是电视广告、车体广告最多的调味品类。此类产品的包装不受约束,有方便的小袋包装,也有大包装的玻璃瓶或塑料桶,规格视具体品类的需求而定,但是讲究包装精美、华丽,以实用为主。目前市场仍有较大开发空间。4.3 各种调味原料提取或深加工的调味品

如畜禽、水产、蔬菜、水果、酵母等天然提取物,因其原料味道鲜美自然,易被人体吸收,被开发应用于各种复合调味料,表现为各种肉类香精、大蒜精、姜精油、醋精、花椒精油等。但是这些产品的研究因起步较晚,距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以进口为主。产品的使用范围尚有局限性,价格也比较高。此外也有部分小企业开发的低档产品,但市场销量不大。目前推广和宣传主要集中在纸质媒体,作为高科技的研发成果来展示,是一类有待开发的产品。4.4 “健康”的调味品

随着消费者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强,各种健康型调味品得以迅速开发,并且品类日益增多。如既可做调味醋又可做饮用醋的保健醋、调体醋等高档醋饮,比较知名的品牌有“天立独流老醋”、恒顺保健醋等等,诉求健康的醋饮产品虽已不是新鲜事物,但销量较少,没有形成消费气候,期待大企业的参与开发;另外,强调低盐、浅色或无盐的调味品也是一种趋势;还有为满足老人、妇女、儿童的营养需要,充分利用相应的天然食物,如黑米、薏米、黑豆、蘑菇菌类等,生产出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不同营养成分的调味品;此外药膳调味品也开始呈现一定市场,因为调味常用的花椒、沙仁、豆蔻、大料、桂皮、茴香等既是调味品,又是中药,因此药膳调味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从而为调味品开拓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这类产品总体要求价格较为高档,包装比较讲究风格与设计,同时要有好的卖点,并利于大众传播。4.5 即食型调味品

鉴于家庭炊具的快速发展,适合微波炉、烤箱食品的调味品也将被开发,这些调味品撕袋即可食用,方便、卫生、好吃、好看。比如各个品牌的辣酱、方便面调料、沙拉酱、炼奶等。这类调味品讲究与食品的搭配,一般在卖场有现场导购促销,与食品搭售效果最佳。结论:

我国调味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调味品行业的监管,保证食品安全这个大问题。我国的调味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来定会走向世界,希望我们的调味品企业把质量和服务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贺建军;海带花生营养调味酱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5期

[2]蒋佃水;调味园里的奇葩──功能性营养调味食品[J];中国调味品;2001年07期

[3]励建荣,姚蕾,蒋予箭,宣以巍;中国传统调味品的现代化[J];中国调味品;2004年04期 [4]宁发子,郭匡平,蔡冬,马青,曾宪经;方便面风味调味料的种类与应用[J];食品科技;1999年05期

[5]别小妹;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1998年05期 [6]尤新;国产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潜力[N];中国化工报;2000年

[7]姚朔影;中小食品添加剂企业品牌提升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8]王图展;市场关联、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下载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汽车用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共五篇)

    中国汽车用品行业的现状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多,中国轿车私有化的不断攀升,将为汽车装饰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商机,也会给汽车用品商带来巨大利润。以装饰为......

    2016年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6年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体与缩写,综合了文字、绘画、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要素,且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

    2016年中国美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6年中国美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 中国美发行业的现状美发行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步发展至今已经接近二十来个年头,这一时期以来,美发行......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1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八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

    中国玻璃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动态分析

    【关 键 词】玻璃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动态分析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ITO导电玻璃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我......

    广东葡萄酒市场报告

    广东葡萄酒市场报告 广东省酒类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编辑:时间:2009-9-2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首先,感谢华夏酒报和秦皇岛市人民政府能够提供这么一个机会给我,在......

    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

    5月 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行业运行综述 本月葡萄酒市场增添不少新面孔,澳洲酒业率先投资2.5亿元注册自有品牌,开始了洋葡萄酒进军中国的序曲,然后亚洲“油脂大王”嘉里......

    2016年调味品行业消失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共5则)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6年调味品行业消失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半年前,调味品专长的专家、学者、名家、行家300多人,对调味品市场与消费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到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