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

时间:2019-05-15 06: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莲说》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莲说》导学案》。

第一篇:《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文言判断句式;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一、课前预习

1.资料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阅读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

(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3.积累写莲名句,整理读书笔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山花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背诵。

归园田居赏牡丹

晋·陶渊明唐·刘禹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庭前芍药妖无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池上芙蕖静少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惟有牡丹真国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花开时节动京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自主互助(10分钟)

1.课前预习检查。

◎步骤方法:

(1)检查背诵《归园田居》和《赏牡丹》。

(2)动手答题,同桌互查。

检查内容:

(1)齐背《归园田居》和《赏牡丹》

(2)给加点字注音。

周敦颐甚蕃出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鲜有闻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步骤方法:

(1)教师示范读。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范读时的重读、停顿、语气和语速。

(2)生生合作读。组内A站立读给B听,C站立读给D听。

(3)全班一起读。组与组展开评比。

3.疏通文意。

◎步骤方法:

(1)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动笔记出翻译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2)在组长带领下解决组内的疑难问题。

4.阶段练习。

◎步骤方法:

(1)动笔答题,后同桌互查。

(2)班内展示、矫正。

练习内容:

(1)翻译句子。(B号准备抢答)

莲,花之君子者也。

(2)解释文中“之”字的用法。(C号准备抢答)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朗读课文。

◎步骤方法:各组内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这些同学一起朗读,展开评比。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步骤方法:

(1)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下面问题,组长简单地记出要点,并质疑。

(2)组际合作,交流疑难。组长携带本组质疑的问题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小组两两互助,1组与2组,3组与4组,5组与6组 ┅┅

讨论问题:

问题一:陶渊明为何独爱菊?这对写周敦颐爱莲有什么作用?(单号组推荐发言人准备抢答)问题二:“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的“盛”字能否删去?这对写周敦颐爱莲有什么作用?(双号组推荐发言人准备抢答)

问题三:“莲”是君子的象征,请你说一说,在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D号准备抢答)

问题四:小组内还有哪些质疑和新发现?(组长集中质疑)

四、展示反馈(5分钟)

1.展示讨论问题一(单号组推荐发言人抢答)

2.展示讨论问题二(双号组推荐发言人抢答)

3.展示讨论问题三(D号抢答,老师归纳)

4.背诵文中写莲美好品质的句子。(计时准备一分钟,齐背,展开评比)

五、精讲点拨(5分钟)

1.表现手法。2.本文主旨。3.问题释疑。

六、巩固拓展(10分钟)

◎步骤方法:

(1)动笔做第1题,完成后由组长检查。

(2)动笔做第2题,完成后组内互相参阅,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班内展示。

(3)第3题,计时准备两分钟,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评比。

拓展训练:

1.填空默写。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课文中最能体现君子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2.说君子。学了《爱莲说》,你对君子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写一段话,可议论,可记叙,不少于50个字。(提示:可参考“师生共勉”中的内容。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准备班内展示。3.背诵全文。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3、归纳主题: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7、谁爱菊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8、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9、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的情感?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

2、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第二篇:爱莲说导学案

合 峪 中 学 高 效 课 堂

《爱莲说》导学案累计课时()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审核人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文言判断句式;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一、课前预习

1.资料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阅读时要掌握好“物”与“志”的内在联系。

(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3.积累写莲名句,整理读书笔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山花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或回忆学校池塘里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写出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交流引读: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 1

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

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独()盛()染()濯()

清涟()蔓()枝()亭亭()植()

亵玩()谓()隐逸()君子()噫()鲜()宜乎()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

体态:

香气风度: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设置问题情景二: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置问题情景三:

1.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2.谁爱菊花?

3.谁爱牡丹?

4.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设置问题情景四:

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

(1)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3)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2、归纳主题:

3、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写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课后反思:

第三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吴起县二中“先学后研·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导学案总第课时

课题:《短文两篇》

主备:冯苗苗设计:八年级备课组

审核人:齐小军授课人(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5、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难点: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读课文,理解词句,粗知大意。查资料,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课文,培养语感,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寓言的音韵美,最后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本课拟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预习质疑部分,第二、三课时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和检测反馈部分。

【课前预设】【增删内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招致失败,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朗读指导

《陋室铭》:

(1)找出文章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共6页第1页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爱莲说》

(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

(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

(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

4、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气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气量大。)

例子(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预习·质疑 《陋室铭》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西蜀()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唯吾德馨。④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

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何陋之有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铭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写出韵脚。

5、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6、学生自主阅读后,结合工具书,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翻译全文。

7.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力求读出韵味。

《爱莲说》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噫()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

3、文章中哪一个词,明确表达了对莲的态度?

4、画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倾情朗读,想象莲花美好的形象。

探究·训练

一、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讨论,研读赏析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二、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三、再读课文,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还有什么?

3、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菊之爱”和“牡丹之爱”又有什么内涵?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仿句: 小写作:

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他物件(写于收集本上)。我的疑惑

检测·反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

三、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家。7.《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

教(学)后反思

第四篇:《爱莲说》学案

《爱莲说》学案

张晓芬

导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写作的手法。

3、积累文言词语。

一、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净 ......

亵玩焉噫鲜 ....

3、解释下面词语。

蕃染濯清涟妖蔓

枝植亵玩谓隐逸君子鲜宜乎噫

4、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课堂讨论

(一)内容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赞扬了莲花哪些品质?

2、文章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借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二)写法归纳:

本文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课后拓展练习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例如“我爱梅”、“我爱竹”、“兰花赞”等。

第五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

八年级语文

陋室铭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流程:

一.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二. 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带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随之有:

四、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6.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7.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爱莲说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二..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整体感知:

八年级语文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

“可爱者甚蕃”者: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而: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陶后鲜有闻:

四、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3. “我”爱莲花什么呢?

4.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5.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6.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

答案: 石室联中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

八年级语文

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一、1.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八年级语文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

八年级语文

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牡丹反衬莲花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7

下载《爱莲说》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莲说》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莲说》复习学案

    《爱莲说》复习学案 一 、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 ),号( ),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是( )时著名的(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

    导学案

    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

    导学案

    长城谣 ——席慕蓉 教师寄语:学则须疑,大疑大得,小疑小得,无疑则不得。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理解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

    导学案

    导学案【自学目标】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能正确认识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学习......

    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一:复习提纲1、 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2、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问题。4、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地位。二:学习过程: 1、 案例......

    导学案

    大城小学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题】习作【周次】第八周【课时】第三课时【主备人】程北玲【初审人】【复审人】【使用日期】 2012年4月18日【教材版本及册数......

    导学案

    “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导学案 “我的课堂我做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这个目标,相信你能用心做好本次导学案!预祝你在课堂上能将自己的风采尽情展现! 课前准备: 1、比比谁是......

    导学案

    导学案分配情况: 王桂香《藤野先生》《敬畏自然》《好嘴杨巴》《诗词曲五首》 田春艳《我的母亲》《罗布泊,消失的仙湖》《送东阳马生序》《俗世奇人》 赵桂杰《我的第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