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近五年高考古诗词默写
09年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
田居》)
(2),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荒于嬉;行成于思。(韩愈《进学解》)
10年
(1)既替余以蕙纕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屈原《离骚》)
凡事预则立。(《礼记·中庸》)
黄鹤一去不复返。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
鹤楼》)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韩愈《进学解》)
客亦知夫氺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苏轼《赤壁赋》)
11年
(1)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孟子·公孙丑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贱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辛苦遭遇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12年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孟子)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___________,君子不齿,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唐散文《师说》)
(3)四十三年,_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宋词《永遇乐》)
13年
(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
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第二篇:2014年高考古诗文默写补考卷
2014年高考古诗文默写补考卷﹙三﹚
﹙1﹚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2﹚临溪而渔,;泉香酒冽。(《醉翁亭记》)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予谓菊,;,;莲。(《爱莲说》)
(5)关关雎鸠。,君子好逑(《关雎》)
﹙6)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蒹葭》)
(7)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关雎》》)
(8)天大寒,,弗之怠。,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9﹚庭下如积水空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11﹚其西南诸峰,,琅琊也。(《醉翁亭记》)
第三篇:中考常考古诗词默写练习
中考复习——古诗词默写专题
一、直接默写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2)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6)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8)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9)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10)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3)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6)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7)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3.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4)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5)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6)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7)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8)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9)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三而竭。(《曹刿论战》)4.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3)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5)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8)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9)故曰,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5.名句积累。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6)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7)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0)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二、理解默写
6.按要求填空。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实现了耕作现代化,广大农民告别了《观刈麦》中所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2)2011年3月23日,国际射联世界杯悉尼站开幕,中国选手武柳希在决赛奋起直追,但最终以501.2环获得第四名,与奖牌失之交臂,对此,我们可以借用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表示鼓励。
(3)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兴起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要求默写填空。
(1)苏轼《水调歌头》中借月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3月26日至27日,新疆举办第三届“沙漠之春天”旅游文化节,沙漠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使得我们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沙漠风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局老局长虽已退休,但他仍然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这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空)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6)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按课文原文填空。(1)《〈论语〉十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2)宋代的范仲淹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济世情怀。
(3)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4)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显示:5年内全国将建3 000万套保障房,解决1亿人住房问题。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即将实现了。(5)《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古诗词名句填写。(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2)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学研究。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坚定的人格。
(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燕景象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莲是高洁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10.按要求填空。
(1)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考场上的你正在尽情发挥聪明才智,只要你“______________”,相信成功就在眼前!(请用《曹刿论战》中的一个成语填空)
(3)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中讲述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的意境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5)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因此,人类应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言:然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归类默写
11.根据要求写出相关的古诗文。
(1)2011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是关注民生。关注民生是党和政府一贯的宗旨。我国古代诗文中,也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3)古诗词中有不少关于送别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4)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请你写出两个古诗词中含有“酒”字的完整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提示填空。
(1)2011年1月15日,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爱国主义网”正式上线。6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永恒主题。请写出古今诗文中表现爱国主题的一个上下连贯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抒发的是离愁别绪;苏轼的“_____________?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表现“百姓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词默写答案解析 一.答案:(1)却话巴山夜雨时(2)商女不知亡国恨(3)似曾相识燕归来(4)绝胜烟柳满皇都(5)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6)野芳发而幽香(7)不求闻达于诸侯(8)学而不思则罔(9)无案牍之劳形(10)万里赴戎机 2.答案:(1)恨别鸟惊心(2)但使愿无违(3)白头吊古风霜里(4)山河表里潼关路(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7)猿则百叫无绝(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9)皆若空游无所依(10)舍生而取义者也 3.答案:(1)月下飞天镜(2)落红不是无情物(3)蜡炬成灰泪始干(4)衡阳雁去无留意(5)载不动许多愁(6)我寄愁心与明月(7)春潮带雨晚来急(8)清泉石上流(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再而衰 4.答案:(1)为报倾城随太守(2)自缘身在最高层(3)采菊东篱下(4)身世浮沉雨打萍(5)相见时难别亦难(6)弓如霹雳弦惊(7)水何澹澹(8)小桥流水人家(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0)濯清涟而不妖 5.答案:(1)赢得生前身后名(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风正一帆悬(4)会当凌绝顶(5)留取丹心照汗青(6)日暮乡关何处是(7)黑云压城城欲摧(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醉翁之意不在酒(10)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6.答案:(1)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5)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7.答案:(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5)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6)东风不与周郎便 8.答案:(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9.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5)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0.答案:(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2)一鼓作气(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4)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11.答案:(1)示例: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3)示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或: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或: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示例:①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12.答案:(1)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或: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2)示例: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或: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或: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13.答案:(1)示例: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或: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或: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月如钩 明月几时有 烟笼寒水月笼沙(3)示例: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或: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或: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第四篇: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汇总
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汇总①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④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⑤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⑦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⑧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⑨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16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潜《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29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30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1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4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36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39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40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4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47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9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50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3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5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5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57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8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59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6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62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63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66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8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70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71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73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74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77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79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生,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共适。(苏轼《赤壁赋》)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82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86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王勃《滕王阁序》)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89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第五篇: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诗人简介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语意相近即可)2.(4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3.①诗人面对贬谪途中的恶劣环境,内心对前途充满愁苦和畏惧之情;②诗人被贬谪岭南,见到异地风物,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③朝政昏暗,诗人遭受排斥贬谪,对此有着愤懑之情。(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参考译文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怀(其二)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②老客:指诗人自己。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参考译文
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1.简述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双关的手法,表现自己__________。3.第五句的关键词是“_____”,写自己_____;第六句的关键词是“____”,写自己____。4.诗末诗人以“____”比喻自己,“声响如哀弹”比喻________。5.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再过金陵①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2分)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
五、六(句)最佳”。请完成下面小题。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
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2.(1)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拟人,④虚实结合。(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手法4分,分析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2分)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3.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本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刚毅果断气魄和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主帅形象。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军城早秋的景象,既烘托了主帅形象,又渲染了大战来临前阴沉肃穆的气氛。
3.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1.分析全诗的结构层次。(5分)2.诗中“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愁”的?(6分)参考答案1.全诗共分二层。(2分)第一层,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景象。第二层,后两句,写宴罢后的愁苦之情。(3分)
2.愁兵乱家危身被病困,富贵欢乐短暂一现,安宁难保。(2分)①以乐写哀,以夜宴之乐反衬愁苦。(2分)②借景抒情,江头月半,寄托愁情。(2分)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1.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1分)
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3.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5分)参考答案
1.七言绝句。(1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2.“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4分,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说出如何拱向给3分,语言表达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注】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简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3分)
3.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
1.A(诗人不想回去)(2分)
2.改后更切合诗人的心境,情景相谐。(2分)原句显得过于恬适,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1分)
3.反语(1分)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这样正话反说更显其牢骚愁苦之盛,妙在含蓄委婉。(2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呜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未展芭蕉 钱珝(xǔ)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2分)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2分)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 1.形状 色泽
2.在料峭春寒中卷缩这“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3.“会”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芳春到来,美好的情愫总会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既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阙题
刘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诗人简介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唐才子传》作“开元十一年徐徵榜进士”。据徐松<登科记考>,徐徵是开元二十一年状元,则“开元十一年”当为“开元二十一年”之误),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1.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2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①青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②素娥:月里的嫦娥。1.本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末句中“婵娟”的意思是。
2.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的写法,诗中“青女”、“素娥”分别是 和 的象征,末句“斗”字用得妙,产生的表达效果是。参考答案
1.深秋(据诗题、征雁,特别是“无蝉”可得,答为“秋天”则欠准确。)2.虚实相间(或“由实到虚”)霜月 化静为动,更好地突出了女神争艳斗妍的动感及神采风貌。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
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王维 山水田园 咏史怀古诗
2.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 1.“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1分)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 白发新添”)。(答出相关意思即可,3分)
2.其一,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也可分析颈联)。其二,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其三,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正确指出是何种手法各1分,举例说明各1分;共4分。)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参考答案 1.(1)同:都是返乡士兵(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归乡(1分)。2.对病军人的同情。(2分)
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4分,每点2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分)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2.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诗人简介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
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诗人简介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勤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已,以至形之于梦。(2分)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2分)
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2分)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分)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自叙 杜荀鹤①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②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注】①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1.此诗首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2.这首诗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请根据提示分析中间两联。(4分)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表明“乐于贫”的心迹; 颔联: ; 颈联: ;
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满篇皆活,浑然一体。参考答案
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处事态度。(2分)是一个整日以酒浇愁,以琴书为伴,不得不安于贫穷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愤的知识分子形象。(2分)2.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点出“吟”的内容和造成“闲吟”的原因;(1分)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1分)说明“不容真”的结果。(1分)
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诗人简介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东德州)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抗争的勇气,感到无可奈何。这样,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闷的矛盾状态中。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题杭州樟亭 郑谷
故国江天外,登临返照间。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诗人简介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悟,7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唐诗纪事》引述)。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乾宁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归。卒于家乡别墅。世称郑都官。郑谷在当时诗名颇盛。郑谷曾修改僧齐己《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为“一枝”,齐己拜为“一字师”。又与许棠、任涛、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
郑谷诗反映生活面不广,情感也欠深沉。所以《郡斋读书志》批评郑谷“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但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宛转,律对中时有警句。绝句如《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越鸟》、《鹭鸶》,亦复风神摇曳,有悠然不尽之意。尤工咏物,《鹧鸪》、《燕》、《竹》、《海棠》诸篇皆能状物而得其神,《鹧鸪》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一联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唐才子传》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来概括其诗风,是比较恰当的。【注】故国:即故乡。
1.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2.本诗写思乡之情,或寓于景物之中,或直抒胸臆,请加以赏析。参考答案
1.写了潮水、远山、沙鸟和渔人。写潮水,突出其大,浩漫一片,分不清浦岸;写远山,突出其树叶落后,众峰秀出,望得很远;写飞鸟,突出其远去;写渔人,突出其闲适。2.诗的第四、五、六句,寓情于景。第四、五句是从远观的角度写怀念故乡:第四句,写故乡在江天之外的远处,木叶落后山峰显露,可以远望;第五句,写看着鸟在晴空中远远飞去。第六句,写眼前的江面上,渔人在夜晚闲唱,引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的心随着远去的船帆返回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浓烈。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出其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创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2.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惋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2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2.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3.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参考答案
1.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有事实上的摧残黄叶的风雨,也有羁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同时,它还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2.“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句中的“仍”和“自”极富神韵。“仍”有“更”、“兼”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转折意,又含有“自顾”的意思刻画出青楼豪贵自顾享乐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间关系的愤激之情。
3.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2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沉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谈谈对这首诗“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2.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参考答案
1.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2.颔联:“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景]对诗人心中的居住在宛溪两岸的百姓的生活画面有所描述。[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变易的感慨。(意思对即可)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景]能对“深秋”、“落日”、“雨帘”、“笛声”等略显悲凉的意象有所分析。或:对诗句中景物描写的特色,如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色(夕阳晚照)有声(风里笛声),虚实结合等,择其一点有所分析即可。[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佣怅、哀凉之情。(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3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登单于台 张蠙(pín)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2.颈联“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是如何紧扣题目描写景物的? 参考答案
1.①总领下文,交待下文都是登高望远所见景色。②“回”表明边地无战事,交待了登高的原因,表现了所见景色的奇特。③“独”,突出了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答出两点即可)
2.颈联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紧扣题目“登”字,描写了登高远眺所见景物。因为登高才看到沙浪滚滚,才感知风如雷响,诗人登高远眺,由远及近,由上到下,表现出诗人的喜悦情感。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诗中与诗题中的“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2.两位老人“闲吟”、“闲征”,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2.D 3.(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3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参考答案 1.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1分)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1分)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1分)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1分)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错,但分析中对诗意理解准确.酌情给分。
2.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4分)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参考答案
1.①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2分)2.①残败凄凉。(1分)②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不应归罪西施。(2分)③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2分)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参考答案
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1.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①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忧烦。(2分)②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2.①描绘了冷寂凄凉的场景: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响,漫天秋雨远处孤岛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不能自已。②由远及近,写出了开阔的景象。③用动态反衬“悄然”,生动传神。④从怀古转向现实,增强了诗的丰富内涵。(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2分)
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1分)(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对比亦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2.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1分)3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3 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
1.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答“白描”亦可酌情给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之情(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中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越来越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离亲故越来越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4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4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是反衬(对比、拟人)的手法(2分),通过描写野鸭毫无愁绪,吵嚷热闹的景象(1分),反衬孤雁的孤寂和愁苦(2分)。2.这首诗抒发了漂泊途中孤单悲凉的情感(2分),整体上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以孤雁自比,表达了对离散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高远志向的执着追求(2分)。4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4分)
2.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
1.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每点1分)2.反衬(对比也可),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答象征可酌情给分)。
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5分)参考答案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4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1.请赏析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的作用。(5分)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5分)参考答案
1.内容: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②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表达了将士戍守边关的压抑、苦痛。③结构:为边将出场作铺垫(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兴”也可)。
2.①塑造了一个久戍边塞/饱受环境恶劣之苦/厌恶战争的思乡的边将形象。②情感: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答“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可)。
4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诗歌围绕诗眼“有情”描绘了“风”的形象,结合全诗试作赏析。(5分)参考答案
1.托物言志,诗人以风喻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在此诗人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2.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继而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4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2.试分析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4分)参考答案
1.全诗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整首诗作者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2.一愁黄巢兵乱国势预颓;(为国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离散,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三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四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④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pèi):旗子。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2.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4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困以赠别 窦巩
吴蜀何年别,相逢汉水头。望多心共醉,握手泪先流。宿雾千山晓,春霖一夜愁。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1.从全诗看,诗人的“泪”因何而流?(6分)
2.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
1①与朋友久别重逢,感慨万千。②与朋友同为游子,思乡情浓。③与朋友刚刚相逢,旋即别离。(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描写了春天早晨雾绕千山、春雨绵绵的环境。(2)作用:①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季节和离别的环境气氛。②供托了离别双方内心的绵绵愁情。〈5分.“环境” 1分,“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子规 吴融①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对比(1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2分);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或:反衬。用春草作反衬,用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进一步反衬.凸显杜鹃的孤苦无告。如果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和“比喻” ccooco.Net.Cn^(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答对偶不给分。
2.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
1.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4分)
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4分)
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感遇 陈子昂①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发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或答比兴(2分)。前四句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零写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2分)。5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落花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①。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②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②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5 分)
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 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之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惜花伤春之意。
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伤。
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情色彩,倍增了执着之意。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
(三)7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诗人简介
万楚,唐代诗人。开元(713-741)年间进士。生平事迹不详。存诗八首。1.诗中的马有怎样的特点?
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高贵、敏捷、矫健、气度不凡的良马。(答相关意思相同的词也可)2.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7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晚登江楼有怀 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诗人简介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量移江阴令。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又为袁州刺史。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役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为三卷(卷二〇六——二〇八)。【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1.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请加以赏析。(6分)参考答案 1.(1)碧水边青山矗立,夕阳下有人渡江。(3分)(2)喜悦之情。(2分)2.(1)“心闲”,表层是悠闲,深层则是苦闷、失意。(或答:初始尚有悠闲心境,但想起际遇,则苦闷、无奈。)(2)“欲沾巾”,表现出眷恋京城、渴望再得任用的心理。(3)“心闲”与“欲沾巾”并不矛盾,心闲更衬内心的苦闷。(每点2分)7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日闲居 徐通
草阁春方暮,柽①阴日未斜。蜗涎分断壁,莺语并邻家。曲坞藏修竹,轻云覆落花。卑栖②有至性,长此卧烟霞③。
【注】①柽(chēng):即柳树。②卑栖:居于低下的地位。③烟霞:山水胜境。1.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是如何写的?(4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
1.蜗牛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划分为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这是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春图景。(2分)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2分)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自己甘于淡泊、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4分)8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诗人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改变了送别诗缠绵难舍的老调,显得别具一格。B.“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通过对比写出了充满豪情的离别者形象。C.“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总束前文,点明离别不值得感叹的原因。D.此诗通篇抒情,格调高昂,境界雄奇。“带情韵以行”,给读者以壮美的感受。2.简析:颈联“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在诗歌中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 1.D(3分)
2.共4分。承上启下(2分)。“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1分)。这一联,紧扣“离别”,更为尾联题旨升华蓄势(铺垫)(1分)。8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1.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2.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4分)3.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4.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5.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6.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7.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参考答案 1.C 2.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3.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4.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5.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6.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7.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参考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8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秋庭夜月有怀 李澄之
游客三江外,单栖百虑违。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夜月明虚帐,秋风入捣衣。从来不惯别,况属雁南飞。1.诗歌抒发了诗人和 的情感。(2分)2.简析本诗后两联的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
1.(2 分)孤独思归(意思相近即可)
2.(5 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衬托(答出其中两种“表现手法”给2 分)。情景交融:月光照耀,虚掩帐门,因为渴望和月光交流; 直抒胸臆:“从来不惯别”; 衬托:“雁南飞”,人却未归。(结合诗句解析3 分)8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参考答案
1.作者乍喜还愁。(1分)乍喜是因为有得来信,得知弟弟将要在初春时来江州与自己相会;(2分)但转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经过潇湘瘴疠之地和三峡惊波,因而又不禁为弟弟沿途要经历的环境过于恶劣而担心和忧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两行泪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丝愁绪。(2分)
2.尾联作者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拟人、想象的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2分)作者以江水之无情衬托自己之有情,将江水拟人化,写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泪,想象江水不肯为自己而回头西流(具体分析,2分);新颖而又奇特,突出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分析效果,2分)8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题鹤林寺①僧舍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李端
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注】①鹤林寺:今江苏省镇南郊著名古寺,汤文宗时李涉贬官南方曾游。1.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分析。(4分)2.两首诗表现的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4分)①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己偶过鹤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②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得的野花、央求春风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像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2.(4分)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春末游寺的快乐。李涉诗表现的是逢僧谈话、难得清闲的快乐,李端诗表现的是寻得佳花、爱惜难舍的快乐。(2分,观点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诗还表现了惜春与怀才不遇的惆怅。终日醉梦、勉强登山、慨叹清闲难得透露着惆怅情绪。(2分,观点1分,分析1分)8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1.下列对这两首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高诗尾旬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参考答案: 1.D。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
示例一: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
示例二: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意对即可)3.月是清冷、孤寂的。《听晓角》一诗中“吹角当城汉月孤”一句,描绘出孤月高悬、独照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孤独。辽阔长空中竟无一颗星辰与素月分辉,月亮是多么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又是多么孤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的诗仙与孤独的月亮在某个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一人一月还是太少,再加上影子吧,孤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无与争辉,一个才华无人能及,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两个孤单的存在聚在一起,可以消除点寂寞吧。千年万载,悠悠长夜,一月照世,月亮当为孤独的代表。8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听角思归 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注】①故园:故乡。②梦破:梦醒。③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1.从题目看,这首诗抒写了思归之情,然而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思归”的字眼。诗人是怎样曲折、生动地表现思归之情的呢?请作简要分析。
2.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参考答案
1.诗人先写梦见故园情景,用梦境寄寓思归之情。接着写早晨哀怨的角声更引发了思归之情,于是愁肠欲断,而又无人知晓。最后写起床独自徘徊,唯有残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思归之情。
2.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8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耒阳溪夜行 戎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1.试分析本诗前六句,体味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并说明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1.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归家的喜悦之情。作者把这种喜悦之情融入一幅清幽独绝的月夜旅行图里。作者在夕阳中登上归家的船,心里自然充满了喜悦。路转船行,来到幽深的溪谷。此时万籁俱寂,只有溪水在船下流淌;明月已升起,挂在高高的山岭上的树梢上,望着那轮明月,诗人心中溢满了回家的喜悦。即使岚气飘入船间,霜华沾湿了衣服,诗人也没察觉,或者说没有去理会,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
2.第一句中的“归”字是本诗的感情基础,飘泊在外的游子,回家时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奋另外,诗歌写景是为了抒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出其中的感情 最后两句诗运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8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①。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王孙:指游子。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
1.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与情合。
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
2.尾联诗句的言外之意在于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8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送孙胜 元稹
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武阳送别 沈宇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1.试比较两诗一、二两句写法上的共同点。(4分)2.两首诗都写到“水”,试比较“水”意向的不同作用。(4分)参考答案
1.采用了以景衬情手法。元诗以暗淡桐花、低垂杨柳衬托离情。沈诗以枯黄菊花、雪白芦花、南飞大雁、低沉乐曲衬托离情。
2.元诗“今日与君临水别”之“临水”,指送别的环境,是没有比兴意味的实体性意象。沈诗“送君肠断秋江水”之“秋江水”是比喻性意象,以水之浩渺比情之悠长,以水之一去不返比人之一去难归,凸显诗人的离愁别恨。9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3.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4.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5.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6.“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7.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8.“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9.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1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3.“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4.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5.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6.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7.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8.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9.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10.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参考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9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9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9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1.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1.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4分)
2.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