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西山咀小学 王莹
承德县六沟学区教育
借助高标准通过省二轮督导评估的东风,发扬成绩,注重学校特色打造,创建优质学区!《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原因和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西山咀小学 王莹。本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由于学生年龄小,受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对课文反应的时代背景不熟悉,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认知、理解。所以我给学生们介绍了鸦片,用美丽的罂粟花引出课文内容,让孩子感受到了鸦片的危害,美与丑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销烟的决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教学反思《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西山咀小学 王莹》。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体会场面的庄严热烈。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
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第四自然段描述了销烟的原因“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让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最后让学生在齐读中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扬眉吐气”。
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如果你是当时的人,你想对林则徐和洋人说些什么?大多数学生都是向林则徐表示感谢与敬意,也有学生是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出力的,还有的说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点到了本文的主旨。
我的教学过程不是十分完美,当中有很多的不足,不免有些遗憾,但是从这次学习中我在许多前辈教学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宝贵的经验,又聆听了各位领导的精彩的评析,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扬长避短,上出更优质的课。
第二篇:《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 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将进行了交流,然后结合黑板上出示的大幅挂图找书上的词语来谈谈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看法,首先让学生们感受销烟前的热闹、壮观场景,接着由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并理解“涌”等词语,从而感受到看出场面的热闹,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 “一袋袋”、“一担担”等词语中,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齐读、知道感情读等朗读行式把气势读出来;同时这种讲解销烟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深入角色的去朗读林则徐对外国人说的话,威严的气势,也让学生扮演角色演出来而体会出销烟这一壮举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
在教学“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一环节时,我将话题转移给了学生: “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和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和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一些不法分子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联系现在毒品泛滥的事实以及相关的资料,呼吁同学们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教学至最后,我又补充了相应的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让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了国家强大了才能获得尊严。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远离毒品,敢于巧妙地与不法分子做斗争,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强大、繁荣昌盛做贡献。
第三篇:《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不惜笔墨描述了老百姓的强烈反响,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秉持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的理念,层层递进,从文章的背景链接、生字词的学习、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体会举动的雄壮,领悟语言的精妙。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水平。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第一课时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视频资料等方式理解“伟大壮举”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2、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培养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首先、有效导入。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所以上课伊始我直奔中心,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伟大壮举”这一关键词,并知道理解、感悟、质疑。
接着,我紧抓“壮”字,引导孩子们找表现“壮”的语句,并围绕关键句,细读文本,并且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这些语句的独特感受,深入理解感悟课文,主要是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仪式的隆重,销毁的鸦片数量多这几方面理解“壮”这个字,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在体会销烟情景的语句时,我还鼓励孩子们放飞自己的想象,想销烟的民工是如何将鸦片“抛”入池内的?并仿照句子,用“先„„再„„然后”造句,练习说话。与此同时穿插播放销烟的视频,将视听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场面的壮观,在此基础上谈体会感受,想像看到罪恶的鸦片随着潮水卷入大海时,人们是如何表现的?再加上我给孩子们提供的吸食鸦片造成的危害的资料,如吸食的人骨手如柴、吸食的人沿街乞讨、吸食的人无家可归、吸食的人惨死街头„„孩子们对毒品的愤恨以及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有了深刻地感受,“林则徐”这个顺乎民意、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也由此突显而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体会场面的庄严热烈。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所以在指导朗读这方面,突出指导描写销烟情景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迈气势;描写老百姓反应的语句时,要抓住“成千上万”、“跳哇”、“叫哇”以及“欢呼声”等词句,将学生带入情景,引导学生把欢天喜地的心情读出来。
最后,回环全文,由:外国侵略者是那么嚣张,林则徐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参加虎门销烟? 这一问题引导体会: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进而顺势总结全文,在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说话:回忆过去,看看今天,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还想说点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让爱国主义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通过教学,也让我看到许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好好反思和改进。一是我上课时我比较紧张,很多地方说错话,过渡语的渲染还不够到位。二是有些地方提问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太理想化。而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没能把握的很到位,顺承的很自然。三是老师的讲解过多,以至于学生的理解还不到位。没能很好的让学生以读促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教材这一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要充满智慧地深度开发教材的教育资源,“用好”、“用活”、“活用”文本资源,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动态生成最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多多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要敢于取舍,围绕有价值的内容细读文本,真正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促悟。
第四篇: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怀化市洪江区东方红小学
周枞阳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上课伊始,我用一组图片数据给学生们介绍鸦片的危害,适时的问他们:“看到这些图片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为体会后文鸦片销毁之后人们激动的心情作了铺垫。
教学中我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我出示了这样一个自学题目:小组合作学习,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伟大壮举”?,孩子们在小组内先读,再找,最后再交流。从销烟前的场面、销烟的经过中体会到了虎门销烟的壮情。在指导朗读方面,描写销烟情景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迈气势;描写老百姓反应的语句时,要抓住“赞不绝口”、“笑呵呵”、“叫喊着”等词句,将学生带入情景,引导学生把兴奋激动的心情读出来。在抓住重点语句教学时,我还适时拓展做了语句的练习,如运用排比的方式来描述一个节日的场面;如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描述销烟的场景;还有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写一段话,并加上恰当的动词。可能是给学生的时间不足够,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站在英雄林则徐的塑像下,我想说„„”大多数学生都是向林则徐表示感谢与敬意,也有学生是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出力的,还有的说希望他再活过来为现代销烟继续做斗争的„„点到了本文的主旨。
存在的不足:
1、整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在实际操作中怕内容上不完,所以有些地方感觉比较急,如在句子训练时,如果能多给几分钟让学生去思索,相信会写出更好的句子。
2、本节课虽然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但小组评价做得不到位,以后在这方面需加强,特别是在课后要进行总结。
第五篇:虎门销烟反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文章。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体会林则徐与鸦片贩子及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依托文本,找书上的词语来谈谈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看法,在一番汇报中学生们找到了“伟大壮举”这一个词。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壮”的具体表现。通过读文、交流,首先感受到销烟前的隆重、壮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之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林则徐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鸦片及其危害了解甚少,我作了相关知识的补充介绍,同时介绍了1839年时中国的状况及当时的国际形势。这些,为学生领悟销烟的意义提供了帮助。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如第三自然段写销烟过程的词语“先„„再„„然后„„”,我就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同学们边说边互相评议、修改,最后,终于都说出了比较通顺完整的句子来。同时,我结合课后习题四----“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进行了适度拓展,问学生:“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我先联系生活实际,针对当今社会走私毒品现象猖獗,一些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等等。经我这么一点拨,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刚正不阿”、“不惧困难”等等赞美的词语不绝于口,还说出了许多感激、要虚心学习的话语,可谓精彩纷呈。当然,但在教学第二段时,由于我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阐述,当学生没有回答到我预料的答案时,我急于讲述,过于急躁,一段很生动的场面描写没有好好的运用,学生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但随后我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总之,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对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