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防控谭春荐
绿色防控
农学08级2班谭春荐20080377
一、绿色防控
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二、提出条件
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农药的过多使用,将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给人类引发多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生产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产品的残留和环境的污染已经上升到了
广大市民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此,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对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腾飞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绿色防控技术是近年来农业植保部门为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提出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几年来在各地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社全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生产、生活身体健康,提升和净化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确保生态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1.稻田耕沤灭螟技术
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选用抗(耐)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根本措施。
3.种子消毒预防病虫技术
早稻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用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间歇浸种24~36小时,直接催芽播种;中晚稻预防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和稻瘿蚊,用吡虫啉拌芽谷,用量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拌稻种2.5公斤。
4.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大田病虫害技术
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超级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早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预防螟虫和稻瘟病等;中晚稻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预防稻蓟马、螟虫。
5.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
在水稻分蘖盛期,每亩稻田放养15日龄鸭子12~15只,破口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6.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
使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蛾,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下代基数,减轻发生危害。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放一次,诱捕器应高出水稻30厘米。
7.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每30~50亩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米,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在4月中旬~l0月上旬,每晚天黑至夜间12点开灯。
8.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井冈霉素或井冈霉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要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使用,避免高温干旱时使用。
9.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
保护利用稻田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常用措施有:田埂种豆保护利用蜘蛛等天敌,保护青蛙、释放赤眼蜂等。
10.科学用药技术
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化学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螟虫用三唑磷、丁烯氟虫腈、氟虫腈等;稻纵卷叶螟用丙溴磷;稻飞虱用噻嗪酮、噻虫嗪;稻瘟病用三环唑、稻瘟灵;纹枯病、稻曲病用苯醚•甲环唑;细菌性条斑病用噻菌铜、三氯异氰尿酸。
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增强农药粘着、扩散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常用增效剂有氮酮、有机硅等。在水稻破口期,采用混合用药统防统治,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早稻主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等;晚稻主要防治螟虫、稻飞虱和稻曲病等。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应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和病害发病初期施药。穗期施药,应执行安全间隔期。
第二篇:绿色防控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
摘要:在全面回顾2006 年以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技术对策、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产业化推广
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1.1 研发了系列绿色防控技术产品
一是理化诱控技术产品。利用昆虫趋光、趋化性等原理,研发了频振式诱虫灯、投射式诱虫灯等“光诱”产品;性诱剂诱捕和昆虫信息素迷向等“性诱”产品,黄板、蓝板及色板与性诱剂组合的“色诱”产品;诱食剂诱集害虫的“食诱”产品。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组装集成了与上述“四诱”产品相配套的应用技术。二是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物理隔离、颜色负趋性等原理,开发了适用不同害虫的系列防虫网产品和银灰色地膜等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生物的生理现象,开发了以预防害虫为目的的驱避植物应用技术。如果园常用的驱避植物有蒲公英、鱼腥草、三百草、薄荷、大葱、韭菜、洋葱、菠菜、串红、除虫菊、番茄、花椒、芝麻、金盏花等。三是生物防治技术产品。开发了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天敌繁育和释放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棉田天敌诱集技术,蜘蛛、青蛙、益鸟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以及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微生物制剂防治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茶叶和蔬菜病虫害技术。完善了天然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苦参碱、小檗碱、苦皮藤素、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病虫害技术,以及宁南霉素、春雷霉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武夷霉素、中生菌素、多杀菌素等抗生素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四是生物多样性技术。利用品种间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和植株的物理性状,研发了水稻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利用果树和杂草生育期时间差,研发了果园生草技术,为果园天敌昆虫提供了繁育场所,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抗病基因差异,通过品种混播增加遗传多样性,研发了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技术。五是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基因重组、转基因育种等技术,研发了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种间融合菌株,具有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和毒杀鳞翅目幼虫的能力。开展了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研究,在甜菜夜蛾4 龄幼虫体内注射源自几丁质合成酶A 基因的siRNA 或dsRNA,成功得到RNAi 现象; 饲喂大肠杆菌表达的SeCHSA 的dsRNA 后,处理组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并大面积应用了转Bt 基因棉花等产品。六是生态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的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技术; 以改造蝗虫孳生地 环境为主、组装配套种植香花槐、冬枣、苜蓿等植物的生态控蝗技术;以越夏菌源区治理为主,综合运用深翻除草消灭自生麦苗、适期晚播抗病品种、秋播拌种等综合措施的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技术和保护地蔬菜温湿度调控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1.2 集成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是以基地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主要农产品为主线,以重要靶标病虫害为对象组装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目前众多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均采用此类技术模式。二是以作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作物为主线,根据其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组装关键技术产品,形成全程绿色化防控技术模式。目前在蔬菜、果园等鲜食农产品上大多推广此类技术模式。三是以靶标有害生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 式。以农作物重要靶标病虫害为主线,组装绿色防控技术或产品,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东北春玉米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南方水稻的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体 1
系等。四是以投入品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绿色植保投入品为主线,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靶标病虫害的发生消长规律,辅助以其他非化学防控措施组装而成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玉米螟绿色防控所采用的诱虫灯和高架喷雾机,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所采用的性诱剂和生物农药等。五是以设施农业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设施农业特殊生态环境为主线,集成多种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设施草莓病虫害、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模式。六是以生境调控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靶标生境为单元,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创造有利于天敌繁殖而不利于靶标病虫害生存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害保益目的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蝗虫生态治理和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等技术模式。
3.4 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熟化关键技术产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技术与产品研发。在绿色防控产品研发方面,要着力强化产品大面积应用的稳定性、适应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在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方面,要着力强化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匹配性、实用性、广适性和轻简性。二是组建区域技术模式。我国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农作物和有害生物种类较多,要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因靶标制宜,集成相应技术模式,制定相关技术规程,使技术体系模式化、区域化、轻简化和标准化。
三是建立展示示范网络。要以国家农业植保推广机构为龙头,在全国逐级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展示示范网络。农业部要在全国相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若干个“十万亩示范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重点地区和主产县建立若干个“万亩示范园”,各重点地区和主要县要在重点乡镇建立若干个“千亩示范片”,从而形成全国自上而下的展示示范网络,辐射和带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四是探索长效推广机制。要坚持产业化推广方向,探索长效推广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和技术主推,充分发挥种田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中的主体功 能与有效载体作用,实现产业化推广。
3.5 深化相关研究目前绿色防控仍以传统的技术产品为主,高新技术的创新还不够多,必须大力推进关键技术产品的原始创新。现有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尚不完善,适用性、高效性、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必须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防控效果的系统评估方面,更是关注不够,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绿色防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必须加大对绿色防控的经济生态学评估,并建立科学、系统的技术评估方法。
[1] 范小建.在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6):5~13.[2] 杨普云,赵树英.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37.[3] 夏敬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30 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4~14.[4] 孙政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100 问)[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6~19.[5] 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5~9.[6] 赵中华、杨普云.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中生物多样性技术的集成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S1):88~90.[7] 吕跃星,张振铎,陈丽玲.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S1):99~101.[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种植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与展望.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2010,35~43,157~161,1 013~1 021,1 026~1 036.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及精准用药等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综合防治效果,达到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农业防控技术
1.1 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品种的合理布局,也可减少病虫害发生。
1.2 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适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埂边杂草,减少病虫越冬、越夏场所。物理防控技术
2.1 色板诱杀
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例如:用黄色黏胶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
2.2 杀虫灯诱杀
杀虫灯诱杀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诱集害虫。目前推广的杀虫灯主要有频振式杀虫灯,它是通过高频电子灯光诱集,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或化
学药剂等处理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频振式杀虫灯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用来诱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娥、螟虫、黏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等害虫的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田间虫口数量。
2.3 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杀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具有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害虫的正常交尾,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数量,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三化螟、小菜娥等害虫的成虫。
2.4 避雨控病
在葡萄生产中,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很好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的环境因子,从而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生物防控技术
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可以推广天然除虫菊防治菜蚜、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用绿僵菌防治甜菜夜蛾、菜青虫等;用宁南霉素防治蔬菜病毒病;苏云金杆菌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以减少农药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精准用药技术
精准用药技术主要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科学使用农药,包括适期、适量、对症用药,采用新型施药器械,提高药液雾化效果,以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的有 效性。例如:东方红牌DFH-16A 型、卫士牌WS-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东方红牌WFB-18G 型、泰山牌-18 型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等精准施药药械,其雾化程度高、雾滴细,可节水省 药,降低劳动强度,安全性能好,避免“跑、冒、滴、漏”等问题。
第三篇:绿色防控概念
绿色防控技术的概念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其内涵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绿色防控技术的内容
(一)生态调控技术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三)理化诱控技术: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四)科学用药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不同的作物、不同的栽培方式和不同的防治时期上,所采用的绿色防控具体操作技术和措施是较大差别的。如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作物和果树作物,露地栽培作物和保护设施栽培的作物,虫害发生高峰时期和病害发生高峰时间等等,应采用不同的防治技术和手段包括必不可少的化学防治方法。
关于化学除草剂的问题
植保防治对象包括病虫草鼠等四个方面,我们现在提的绿色防控重点是病虫害,其实在某些作物上草害和鼠害同样严重,特别是草害。而目前在草害的防治上除过去的人工除草外,其它的生防或物理防治还没有办法控制其危害。而人工除草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是生产者难已承受的。比如水稻田除草,人工除草每季至少要薅二道草,每次每亩1个工,要花200元,且除草效果只能达到80%左右。而用化学除草剂每亩成本2元,用时10分钟就可防除1亩稻田的杂草为害,且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目前世界上的水稻田化学除草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9%以上。再比如我州现在新发展的低龄茶园(三年生苗),如果人工除草,每年至少要除4道草,每亩每次需用人工3个,一年需要用工12个以上,而化除每年2次,每次只需成本10元,用工0.1个。
在化学防治中的确对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比较化学农药中的其它类产品如杀虫剂、杀菌剂、调节剂而言,除草剂对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的影响要小得多。因此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除草剂的使用率几乎达100%,且除草剂占所有农药的比例也超过了50%。而我国除草剂用量目前占所有农药用量的比例还不到30%。因此正规优质的除草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劣质产品和假冒产品。全面禁用除草剂不仅无法可依,更是不科学的行为。
恩施州植保站
2014年3月4日
第四篇:绿色防控工作情况介绍
绿色防控工作情况
为了保障设施工程蔬菜的顺利实施,确保设施蔬菜生产安全,根据市、县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意见,结合我社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开展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主要在合作社千亩芦笋设施菜田基地内大力推广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纸、防虫网以及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引导周边群众应用绿色防控新技术,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做好宣传工作
为了使绿色防控家喻户晓,合作社先后印刷、发放了1000余份绿色防控技术资料。并利用农户大会、培训班等机会,向农户宣传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为进一步开展绿色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领导重视
合作社高度重视,成立了专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合作社理事长为组长,基地负责人、安全监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检测人员、档案员等为组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三、绿色防控开展情况
2011年,合作社全年安装杀虫灯80盏,性诱剂929套,发放诱芯2787根,黄板纸16000多张,防虫网150亩,绿色防控推广示范面积达1200亩。同时工作小组成员深入各承包户生产现场,示范安装技术、提供接水塑料瓶500多只、诱芯的更换登记,每次大风大雨后的检查维修,根据诱虫发生数量,及时到承包户处召开田头现场会。
四、取得效果
1、减少了蔬菜病虫防治次数。2011年比2010年减少了3次以上,其中部分农户减少了4次。
2、提高了经济效益。据合作社朱友兵芦笋营销小组统计,该小组11个承包户共种植芦笋101.66亩,2010年平均产量1767.71公斤,比2009年的1566公斤,亩增201.71公斤,增长率为12.88%,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篇:宁强县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宁强县2010年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我县今年建立绿色植保防控基地4个,其中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基地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500亩,辐射面积3万亩,分别在燕子砭镇枣林坝村和阳平关镇擂鼓台村;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基地1个,核心面积200亩,辐射面积0.5万亩,地处汉源镇二道河村;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基地1个,核心面积300亩,辐射面积0.1万亩,地点在汉源镇安沟村,玉米病虫绿色防控基地2个,分别在巴山镇王家沟村和麦子坪村。现将一年来的绿色植保防控工作简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服务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成立了县绿色植保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农业局分管局长担任,县农技、植保部门负责人及所属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围绕农作物病虫草防治工作积极开展配套服务,搞好技术指导、编制技术方案、信息上报、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项目实施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2、加强宣传和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召开了病虫防控会议3次,就绿色植保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8期,参训人员达1500人次;重点对示范区内所有农户、种田大户、机防队人员进行培训。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同时,利用电视、黑板报、墙报、标语、病虫情报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与报导,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得到宣传和普及。
3、统一技术指导。绿色植保防控小组成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同时县局还抽调部分技术骨干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重大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实地指导农户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在防治技术上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农药品种、统一病虫防治。
二、主要推广应用技术
1、小麦绿色防控技术:首先搞好农业防治措施的落实。压麦扩油,深翻改土,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对地块中、渠边、路旁杂草进行清理,集中焚烧,减少草籽随麦播种,降低杂草基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基数等农业措施,推广抗病品种青麦10号和西科麦4号100万公斤;适期晚播。其次搞好化学防治措施的落实,掌握好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全面推广15%三唑酮和12.5%烯唑醇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推广包衣种子,翻犁播种防地下害虫,兼治苗期蚜虫;在小麦三叶期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减轻苗期杂草为害,确保苗齐苗壮。重点抓了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两个关键环节化学防治措施落实。小麦返青、拔节初期用井冈霉素或三唑酮,与吡虫啉或毒死蜱混配,以条锈病、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麦蚜。小麦抽穗扬花期选用三唑酮、特普唑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以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为主治对象,兼治穗蚜、红蜘蛛等,2、水稻绿色防控技术:①实施耕沤治螟;②稻瘟病常发生区淘汰感病品种,推广“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技术;③种子消毒预防病害发生技术;④秧田用药预防减轻大田病虫害技术;⑤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⑥应用推广绿色农药,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蜡质芽孢杆菌或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吡虫啉、腚虫脒防治稻飞虱。
3、大力推广蔬菜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
今年我县把蔬菜产业列为惠民工程。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主要推广了以下技术:
一、农业防治上重点推广了高垄窄畦、三沟配套减少病害发生技术、高温闷棚灭菌防病、选用抗(耐)病品种、提倡轮种,预防土传病害等技术。
二、物理防治上推广应用了盖顶棚避雨预防病害、防虫网预防害虫为害和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三、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今年在我县安沟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了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技术,推广面积约300亩。通过诱杀害虫成虫,大大减少了幼虫发生量,全年减少药剂防治3-5次,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弊端,大为菜农接受。
四、大力引导菜农开展生物防治。推广应用了生物农药400亿球孢白僵菌孢子/克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小菜蛾、菜青虫,推广使用面积约500亩次。通过建设生物防治样本田、示范区极大的改变了菜农对生物防治效果不确信的错误观念。为生产安全、优质的蔬菜提供了保障。这些绿色植保新技术的推广,不仅保证了病虫防治效果,而且省工节本,减少施药对环境的污染。
4、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今年我们依托香港嘉道理扶贫基金会资金在巴山镇王家沟村和麦子坪村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23台,一盏灯能辐射方圆500米的距离,一个晚上就能诱杀玉米螟和核桃尺蠖成虫2斤多,可明显减轻幼虫对玉米和核桃的危害。
三、主要工作成效
1、病虫损失率显著下降,产量及质量明显提高。水稻历年重发生的纹枯病、稻苞虫、稻瘟病等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得到有效控制,病虫为害总损失率为5.2%。经现场测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产量达486千克/亩,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
3、减少了病虫防治成本:一是节约农药和人工费,水稻示范区每亩节约农药15-20元,节约人工费10-15元;蔬菜示范区每亩节约农药80-100元,节约人工费40-60元。二是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水稻示范区减少1-2次用药,少用30%左右的药量。蔬菜示范区减少3-4次用药,少用35%左右药量。玉米示范区平均每亩防治费用2元左右,每亩可挽回玉米损失100多斤,投入产出比达1:25以上。
4、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
通过各项绿色植保技术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各级领导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即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同时病虫防治成本比去年降低约15%,农药使用量较去年减少20-30%,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努力。
宁强县植保植检站 2010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