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防控技术--植保技术
植保技术与应用
姓名: 学号: 专业:
案例内容:
目前,我国登记生物农药活性成份品种140 多种,约占我国农药有效成份品种的15%,产品400 多个,约占注册农药产品的8%,占农药总产量的12%。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过去三十年来,化学家,生化学家,毒理学家,以及IPM专家一起研究从植物衍生的新一代化合物,具有管理害虫的效力和最低程度的环境不良影响。第一代的生物农药包含尼古丁,生物碱,鱼藤酮类,除虫菊类和一些植物油等,在人类历史上已有相当的使用时间。在1690年,烟草的水溶性成份就用于对抗谷类的害虫。除虫菊也是常见的蚊香的主要成份。生物农药的市场占有率仍然相当有限,在1995年,生物农药占世界农药总销售量的1.3%。许多因素限制了生物农药的成长:生物农药通常不具广效性,和化学农药相比效果较为缓慢,有效期限较短而成本较高。然而,相对于化学农药在许多国家的市场需求停滞不前或减退,生物农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数年内,化学农药的预估市场成长率约为2%,生物农药则为10-15%。日益成长的有机农业,使得生物农药的需求逐渐上扬。另一方面,生物农药也应该像化学农药一样,接受其对健康,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的审慎评估。[2]生物农药是天然存在的或者经过基因修饰的药剂,与常规农药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作用方式、低使用剂量和靶标种类的专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农药的范畴不断扩大,涉及到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许多种类及多种与生物有关的具有农药功能的物质,如植物源物质、转基因抗有害生物作物、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或修饰合成化合物、人工繁育的有害生物的拮抗生物、信息素等。案例分析:
青岛浩瀚农业技术专家研究认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其目标族群逐渐养成的抗药性,以及农药对于非目标族群的负面影响。
1、推广绿色植保新农药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使用生物农药品种、数量很少,主要品种为井岗霉素、阿维菌素及其衍生产品,2007 年一个市的生物农药使用量约370t,占农药总使用量的4.8%,远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害虫大量增加,特别是近10 年来,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斜纹夜娥等多发生害虫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化学农药抗性增加了几十倍甚至数百倍。由于大部分化学农药是广谱性的,喷洒到田间,不光杀死害虫,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同时,农药使用过程中形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全市农作物病虫鼠害生物面积从80 年代146.67 万hm2 次扩大到近200 万hm2 次,增加了27 个百分点,年稻谷损失高达2.8 万t 以上。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天然、绿色、营养的绿色食品的追求日益增强,近年来,全市绿色食品生产蓬勃兴起,而绿色食品生产对化学农药的施用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如何降低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适应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进行农作物绿色植保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已成为我市植保战线的一个新课题。2 绿色植保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情况
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及配套技术推广2009 年为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计划项目,在我市宜章、永兴、安仁、资兴、苏仙、北湖六个县(市、区)开始实施,2010 年绿色植保配套技术在全市推广。2009 年首次在我市宜章、永兴、安仁、资兴、苏仙、北湖六个县(市、区)实施完成绿色环保型新农药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托盾)、苦参碱、2%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绿清灵)、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5%茚虫威(凯恩)防治柑桔、茶叶、水稻病虫害试验示范,试验研究表明,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托盾)、苦参碱两种植物农药防治柑桔红蜘蛛、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具有良好效果,可以在我市柑桔、茶叶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区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型新农药绿清灵防治水稻纹枯病、柑桔溃疡病、柑桔蚧壳虫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效果;绿色环保型新农药康宽、凯恩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效达96.7%和95.4%。经试验示范,研究筛选出绿色环保型新农药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托盾)、苦参碱、2%十八烷基三甲氯化铵(绿清灵)、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5%茚虫威(凯恩)5 个可分别在柑桔、茶叶、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推广应用。3 绿色植保新农药的配套技术推广情况
研究组装了全市柑桔、茶叶、水稻绿色植保配套技术,2009~2010 年在全市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6.95 万hm2,其中水稻5.252 万hm2,柑桔1.41 万hm2,茶叶2713.33hm2;新增产量49373t,其中稻谷36818.4t,柑桔12467.4t,茶叶87.2t;降本增效新增经济效益14811.8 万元,其中水稻9367万元,柑桔4320.6 万元,茶叶1124.2 万元。稻谷、柑桔、茶叶产品经湖南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郴州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检测,无农残超标,产品质量合格,达无公害农产品以上技术标准,其中永兴县冰糖橙、宜章县脐橙、资兴市柑桔、资兴市茶叶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4 推广绿色植保新农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坚持植物检疫生态调控技术为前提农田、果园、茶园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选择和建设,注重生态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新引进的品种,必须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
(2)坚持农业防治技术为基础积极、认真地推广应用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实行农作物健康栽培,增强农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
(3)坚持物理防治技术为补充积极推广应用灯光诱杀、黄板粘虫、性诱剂、水果套袋等技术。
(4)坚持生物防治为重点。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是绿色植保的核心技术,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最有效措施。本项目试验研究的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0.36%苦参碱植物源农药首次在郴州引进推广应用,对柑桔红蜘蛛、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均有显著防治效果。
(5)坚持以绿色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技术为保障。试验示范筛选的高效、微毒低残留农药2%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绿清灵)、美国杜邦“康宽”、“凯恩”均属绿色环保型新农药,在郴州属首次引进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绿清灵防治柑桔蚧壳虫、柑桔溃疡病、水稻纹枯病均有良好效果。康宽、凯恩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及水稻螟虫均有显著效果。化学防治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安全间隔标准,推广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标施药。5 结果与分析
经过2 年实施,在全市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桔、茶叶上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6.95 万hm2;新增水稻、柑桔、茶叶产量49373t; 降低农药人工成本3160 万元,新增产量效益11651.8万元,降本增效合计14811.8 万元。具体分析如下:
5.1 经济效益显著
5.1.1 降低了生产成本。两年来,通过全市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区和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对比,由于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以及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配套技术的推广,田间(园内)病虫害发生大幅度减轻。试验示范区都实行了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时间准、药剂对路,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施药次数;施药器械先进,避免了过去施药过程中跑、滴、漏的浪费现象,提高了科学用药水平,降低了人工成本。据统计,绿色植保新农药试验示范区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用药2 次,平均每亩节约农药成本15.3 元,全市共节约农药成本1595.5万元;每人每台机动喷雾机每天能施药0.67hm2,加上减少用药2 次,平均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15 元,全市共节约人工成本1564.5 万元。二年合计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节约农药和人工成本3160 万元。
5.1.2 增加了经济效益2009 年全市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合计1.20 万hm2,其中水稻0.76 万hm2,柑桔2673.33hm2,茶叶933.33hm2; 新增产量6409.4t,其中稻谷4404.4t,柑桔1982t,茶叶23t; 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增加经济效益2023.8万元,其中水稻860.8 万元,柑桔873 万元,茶叶270 万元。2010年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5.832 万hm2,其中,水稻4.69万hm2,柑桔1.134 万hm2,茶叶2046.67hm2;新增产量42963.6t,其中稻谷32414t,柑桔10485.4t,茶叶64.2t;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增加经济效益9628 万元,其中水稻6334.2 万元,柑桔2600.6 万元,茶叶693.2 万元。二年合计示范推广绿色植保配套技术面积6.95 万hm2,其中水稻5.252 万hm2,柑桔1.41 万hm2,茶叶2980hm2; 新增产量49373t,其中稻谷36818.4t,柑桔12467.4t,茶叶87.2t; 比对照区或农民自防区增加经济效益11651.8 万元,其中水稻7215 万元,柑桔3473.6 万元,茶叶963.2 万元。
5.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5.2.1 增加了防治效果,降低了环境污染,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多项植保技术的科学集成,示范区施用化学农药减少2 次以上,并提高了防治效果。水稻示范区病虫为害损失均控制在3%以下,其中: 二化螟防效达89%以上,比非示范区高8.8%;纵卷叶螟防效达92%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8%;稻飞虱防效达86%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0%;纹枯病防效达80%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2%。柑橘红蜘蛛防效达94%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8.8%;潜叶蛾防效达92%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0.2%;介壳虫防效达88%以上,比非示范区高9.5%; 溃疡病防效达80%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2%。茶园有虫(伤)叶率为7.33%,比对照区13.00%下降5.67 个百分点;病叶率为8.33%,比对照区15.00%下降6.67 百分点。
5.2.2 提高了植保植检工作的地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农民的普遍欢迎,他们对“空中挂灯、园中插板(黄板)、田间喷生物药”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了对植保植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植保植检工作的社会地位。
5.2.3 降低了病虫抗性,保护了病虫天敌,实现了农作物病虫的可持续治理多项植保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新农药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过去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防治病虫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同时保护和利用了病虫天敌,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据调查,安仁水稻示范区内蜘蛛数量约7.2 头/㎡,比非示范区增加56.5%; 青蛙数量平均5.5 头/㎡,比非示范区增加64.8%。
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推进了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解决了农民病虫害防治困难等难题,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更安心外出打工。使用绿色植保配套技术,一般每亩减少施用农药二次,减少了农药施用量,既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保护和利用了病虫天敌,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总之,现在生物农药整体发展迅速,在未来的几年内,生物农药有很大优势。生物农药的不可替代的使用价值以及巨大的潜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生物农药有着传统农药不可比拟的作用,传统农药用的过多,许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对于常规农药很难把害虫杀死。而生物农药的特性是指药剂的适用范围、作用途径、成效成份和作用机理等等,例如苏利菌、菌杀敌、敌宝等,它们的有效成份都是苏云金杆菌,应用范围都是对鳞翅目幼虫有毒杀作用,对蚜类、螨类、蚧类害虫无效;作用途径均是胃毒杀;作用机理是死亡后的虫体还可感染其他未接触过农药的同类害虫。
2、生物农药还可以和生物杀虫剂的混配,生物杀菌剂的混配使用,化学杀虫剂大多数呈现酸性,生理中性,对细菌、真菌没有抑杀作用和中合反应,因此可以充分混配。生物杀菌剂可以和多数化学药剂、生物药剂混配,但不可与碱性药物混配,只有少数药种不可与酸性药剂混配,如木霉菌类药剂可以与多数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同时混用。
3、生物农药特点低毒、无残留、作用迟缓、持效期长为主要特征。对人、动物,以及植物无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生物药种的使用条件和事项使用生物农药,提倡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预防期和持续用药情况下完全可以单独使用一个药种,但在病虫害高发期不宜单独使用。用药前应把施药器具清洗干净方可配制和使用,施药时应尽量避免强光高温才不至影响作用效果。
第二篇: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概述: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是将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几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中的单项防治技术进行集成,根据作物种类、生产方式、病虫种类、防治基础和技术目标制定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组装与集成的配套技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可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蔬菜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在8%以内,二是蔬菜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蔬菜中的化学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三是有效保护蔬菜生产环境,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800万亩次以上,蔬菜产品优质优价,同时每亩减少化学防治两次以上,减少农药成本,亩增收节支达到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将各种农业(生态)、物理、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进行有机地协调和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生产者容易接收和实施的技术。叶菜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水肥运筹(基质育苗)+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杀虫灯诱杀+性诱杀+性迷向+生物农药+科学用药。
1.核心技术
①轮作控病。针对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返碱严重的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推广水旱轮作控病技术,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对霜霉病、灰霉病、轮纹病、白粉病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可解决返碱严重的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有水芹—瓜类、草莓—菱角、西(甜)瓜—荸荠、旱作水芹—莲藕、茭白—茄子、水稻—叶菜等。
②冬春烟粉虱防治。抓好冬春季烟粉虱防治是控制全年烟粉虱发生的关键。重点抓好50目防虫网育苗、大棚通风口防虫网阻隔、无虫苗移栽、摘除下部老叶、棚内黄板诱杀、苦参碱等生物农药使用、丽蚜小蜂、浆角蚜小蜂天敌使用、揭膜前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使用。
③性诱杀和迷向性。针对露地叶菜鳞翅目害虫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和迷向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仿生、释放和传递,诱杀成虫或干扰昆虫交配行为控制为害。性诱杀技术主要用于叶菜类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通过诱杀大量雄成虫,控制子代种群数量。性迷向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实心虫等,通过性信息素缓慢释放,田间浓度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进而减少雌虫与雄虫相遇交配机率,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
④生物农药应用。通过使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推广多杀菌素、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甜核·苏云金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十八星瓢虫等,示范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番茄青枯病。
⑤科学农药使用。示范推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虫嗪、嘧菌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等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规定,坚持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建立蔬菜农药使用档案,示范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真正实现蔬菜病虫防治科学用药、质量控制和农药残留追溯机制。
2.配套技术
①抗病(虫)品种选用。选择生产上抗耐病(虫)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冬秋温室推广应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东方美二号为主的番茄品种、青椒上选用大果168、墨秀等抗(耐)病毒病的品种、西瓜上选用小果型的早春红玉、特小凤和中果型8424等高产抗病品种、大白菜选用绿宝、津东中青1号、鲁白11等抗病品种、花椰菜选用农乐、丰乐等抗病品种。
②健身栽培。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③新型药械使用技术。针对蔬菜病虫防治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常规喷雾跑冒滴漏严重、棚内湿度高病害重,推广使用烟雾剂、烟雾机、静电喷雾器,示范应用臭氧技术控制病害。大棚使用烟雾剂、烟雾机和静电喷雾器施药方便、叶面叶背着药均匀、防治效果好、不用水或少用水、降低湿度控病。
第三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1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菜区目前使用杀虫灯1 528台(太阳能杀虫灯555台),控害面积约3 000 hm2。几年来的应用结果证明,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20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9种害虫。每年4-11月挂灯,在害虫发生的高峰期,有的地方一个晚上单灯诱杀小菜蛾5 000多头、金龟子1 000 g左右,杀虫效果明显。
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上海菜区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4-11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到第二天早晨6:00为好。5-7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月以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
②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a.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在近市区光源足的情况下挂灯密度即单灯控害面积为1 hm2左右,远离市区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2.3-2.7 hm2。
b.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65-75 cm,不要超过80 cm。
c.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100 cm左右,不宜超过120 cm。
d.水生蔬菜,如茭白的挂灯高度应随茭白生长不断调节,茭白主要虫害为二化螟,它个体较小,飞翔能力相对较弱,挂灯高度不宜过高,在茭白长势旺盛时,杀虫灯悬挂高度不得超过1.5 m。
③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1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
④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有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
⑤杀虫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8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8-9倍。
⑥在台风或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柬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2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2.1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3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正确选择使用。
2.2选好诱芯、及时更换
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2.3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菜等)顶部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10 cm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1 333.3-2 000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667-1 333.3 m2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
2.4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2.5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当地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 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2.6性诱剂的使用效果
上海菜区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种性诱剂,防治效果都比较好。根据2007年在上海松江蔬菜生产基地的试验可知(表1),防效分别为小菜蛾38.5%一59.5%,斜纹夜蛾56.5%~81.5%,甜菜夜蛾55.6%-71.5%,采用性诱剂防治一般可减少使用农药1-3次。
将性诱剂和病毒制剂相互结合,将夜蛾成虫诱集到高浓度的病毒制剂盘内,粘染病毒;利用补充营养习性,诱其吸食含病毒糖液,使其体内、体外均污染有高浓度病毒,与雌蛾交配,使产下的卵,卵壳及卵块绒毛都带有高浓度的病毒,初孵幼虫咬食受到病毒污染的卵壳而死亡,这种方法杀虫效果更好,在松江区叶榭园艺场甘蓝田中使用性诱剂复合病毒制剂1个月后,调查发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9.1%和61.3%,对卵块防治效果达到55%和45%。上海菜区2008年应用性诱剂防治虫害面积达到1 560.1 hm2。
3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667 m2平均放置20-30片(每片面积25 cmx40 cm)。因此,黄板和蓝板防治小型昆虫已经成为设施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如崇本堂园艺场在2-4月就开始悬挂黄板,连续使用3个月,与叶榭园艺场设施内相比,烟粉虱、斑潜蝇为害发生期推迟,并且减少了1代的害虫发生,蚜虫的虫口密度降低了10%~20%。2008年上海菜区累计推广使用色板防治面积达15 hm2。
4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上海菜区一般选用的是20-25目(孔径0.589-0.833 mm)的白色网,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目前上海菜区防虫网主要是推广网膜结合覆盖法,即大棚薄膜不揭除,四周通风口及门口装上防虫网。在夏季,可与遮阳网配套,叶菜栽培还可配备微喷设施,这种覆盖方式既节约了防虫网使用成本,避免了防虫网全网覆盖时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护了土壤结构、实现了避雨防虫的目的,又能与遮阳网、微喷设施配套使用,是一项实用而有效的防治技术。
防虫网覆盖可防止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蜗牛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上海菜区2008年共推广防虫网覆盖面积1 500 hm2,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5科学用药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和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在使用农药时首先根据市、区蔬菜植保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财政局对推广的杀虫素、锐劲特等农药进行了补贴,引导菜农使用新农药。2008年,补贴农药资金达到1 800万元,全市菜区应用安打、海正三令、绿卡等14种新农药206.6 t,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新农药覆盖率达到100%,极大地推进了新农药的使用和高毒农药替代工作。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这项技术正不断得以实施和完善,其效果受到了绝大部分菜农的欢迎。可以预计,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进一步宣传,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巨大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第四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来,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构成严峻威胁。单纯依靠灾害发生后的化学防治,一方面会因防治不够及时而发生一些损失,同时也会额外多投入人力和物力。如果能够在灾害发生前实施准确预测,并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则能够获得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达到有效控制灾害发生的目的,这就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原则。
“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实施防治新技术措施。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针对蔬菜生产条件与栽培特点,以保护生态环境,节本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紧紧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主线,以“绿色减灾、和谐植保”为核心,优化集成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新技术,开发安全型防控措施,通过加大应用展示新技术、推进蔬菜病虫害物理防治,提高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它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国正由理论走向实践,逐步推广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绿色防控后,年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3—4次,每亩可以节约成本30元左右。
一、生态防治技术
人们栽培蔬菜就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1)温湿度的调控。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条件下栽培蔬菜,如果室内通风不良,湿度大、棚顶滴水、叶面结露,加上适宜的温度,病害就会发生蔓延。根据不同蔬菜对温湿度的要求及病害发生规律,合理调节温湿度可以达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如大棚的变温管理,即在早上出太阳后通风一小时排出湿气,然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高至28℃~32℃,但不超过35℃。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番茄、辣椒、黄瓜等喜温蔬菜的要求,同时增加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抗性,能抑制晚疫病、白粉病等的发生。中午时放风使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到65%~70%,使棚顶无水滴、叶面无露珠,此时温度虽然有利于病害发生,但低湿度又抑制了病菌的孢子萌发。晚上,关闭大棚后湿度上升到80%以上,但夜温降到11℃~12℃,此时湿度虽然有利于病菌生长,但低温又抑制了病菌的萌发。一般植物的生长在变温的条件下比在恒温或高温条件下更健壮,并有利于减少呼吸消耗、积累养分。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供水控制好湿度,如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至35℃时适当闷棚,然后再放风排湿,使叶面无水滴。总之在低温时少灌水,控制湿度不宜过高,反之高温时又不能缺水要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又如番茄晚疫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是温湿度,尤其在秋雨连绵,温度忽高忽低时易发生流行。在栽培上夏秋搭防雨棚作避雨栽培,地面用深沟高畦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小高畦栽培,辅以其他措施即可控制晚疫病的危害发生。(2)茬口布局、播期调整等农技措施控制病虫害。如对食性单一,只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小菜蛾,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不种或少种十字花科的白菜、甘兰、萝卜等蔬菜,以断绝其“口粮”,减少下一代的虫源;或在一定范围内找一小块地只种十字花科蔬菜以诱集更多小菜蛾,然后集中歼灭。以下介绍常见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
(一)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疫病的生态控制
1、温度条件的调控。棚室温度低是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等发生的主要原因。实践中,采用高畦双膜覆盖,棚室每3米留一通风窗,晴天早揭草帘,下午及时盖帘。温度超过30℃及时放风。冬春季平均气温低于15℃时,关闭通风口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2、光照条件的调控。光照不足温度难以保证,棚膜老化、透光性差、有水滴灰尘都影响光照。试验测定,采用无滴膜可增加光照20%左右。建棚时,要求棚室向西偏10°左右,以提高棚室温度。
3、水分条件的调控。棚内湿度过大也是引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为此,早上棚内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应及时放风20-30分钟。实践证明,采用双膜覆盖、膜下浇水、及时放风的,下午3时棚内相对湿度为62%;双膜覆盖,膜下滴灌的为58%,单膜覆盖的对照棚相对湿度为87%。
4、气体条件的调控。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影响蔬菜光合作用,生长势弱,降低抗病力。对部分管理水平较高的棚室,要求增施有机肥,增加二氧化碳,或在见瓜见果后,从揭草帘到中午12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明显增强瓜果长势,增强抗病性。
(二)西瓜、黄瓜枯萎病的生态控制
1、土壤高温消毒。每亩用麦秸500-1000公斤切成4-6厘米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石灰氮100公斤或生石灰500公斤、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棚室15-20天,夏季地表土温可达60℃以上,可有效地 1
控制枯萎病、线虫及其他土传病害,对重茬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嫁接换根。可选择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作砧木,对黄瓜苗和西瓜苗进行嫁接换根,可有效控制瓜类枯萎病的发生。
3、丝瓜病毒病的防治。播种前丝瓜种子用0.5%肥皂水或0.1%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4小时,可防止种子带毒传病。也可用草木灰30-40公斤于露水未干前叶面喷施,可使病毒失活。另外不与黄瓜、甜瓜混种或连作,以免互相传毒或由线虫传毒。
(三)温室白粉虱的生态控制
1、培育“无虫苗”。育苗前苗房彻底消毒,用敌敌畏熏杀灭除残余虫口,并控制外来虫源。
2、合理布局。温室大棚内和附近地块避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混种。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秋冬温室第一茬种植芹菜、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较耐低温的蔬菜,再种其他蔬菜,可明显减轻危害。
3、据害虫的生理特性进行调控。白粉虱对黄色有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厘米×0.2厘米长条,用油漆涂为橙黄色,再涂一层黏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每亩设15-20块,置于行间,与植株同高。
采用以上生态控制技术,棚室内化学农药用量一般可减少60%-80%,每亩可降低成本300-500元,提高产量20%-30%,有利于温室大棚周围有益生物群体增大,如蚜茧蜂、瓢虫存储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较大田多60%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
二、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 20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等害虫。每年 4~11 月挂灯,杀虫效果明显。
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丰县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 3~11 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 到第二天早晨 6:00 为好。5~7 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 月以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棉铃虫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②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a.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在光源足的地方挂灯密度即单灯控害面积为1 hm2左右,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 2.3~2.7 hm2。b.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 65~75 cm,不要超过 80 cm。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 100 cm 左右,不宜超过 120 cm。③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 1 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④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以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⑤杀虫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 8 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8~9倍。⑥在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束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三、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1、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3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时期正确选择使用。
2、选好诱芯、及时更换。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及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3、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
菜等)顶部 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 10 cm 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 2—3亩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1—2亩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
4、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5、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6、性诱剂的使用效果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种性诱剂,防治效果都比较好。小菜蛾防效38.5%~59.5%,斜纹夜蛾防效56.5%~81.5%,甜菜夜蛾防效 55.6%~71.5%,采用性诱剂防治一般可减少使用农药 1~3 次。将性诱剂和病毒制剂相互结合,将夜蛾成虫诱集到高浓度的病毒制剂盘内,粘染病毒;利用补充营养习性,诱其吸食含病毒糖液,使其体内、体外均污染有高浓度病毒,与雌蛾交配,产下的卵,卵壳及卵块绒毛都带有高浓度的病毒,初孵幼虫咬食受到病毒污染的卵壳而死亡,这种方法杀虫效果更好,有试验表明在甘蓝田中使用性诱剂复合病毒制剂 1个月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9.1%和 61.3%,对卵块防治效果达到55%和45%。
四、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亩平均放置 20~30 片(每片面积 25 cm×40 cm)。因此,黄板和蓝板防治小型昆虫已经成为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五、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例如防治烟粉虱应选择60目的防虫网。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防虫网覆盖可防止烟粉虱、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
六、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可以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生物防治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以虫治虫
(1)利用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每667m 每次放蜂1万头,每隔5-7天放一次,连续放蜂3-4次。寄生率80%左右。
(2)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此虫寄生在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寄生后,害虫体发黑、死亡。当番茄每株有白粉虱0.5-l头时释放丽蚜小蜂“黑蛹”5头/株,每隔10天放1次,连续放蜂3次,若虫寄生率达75%以上。
(3)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每平方米棚室甜椒或黄瓜,放烟蚜茧蜂寄生的僵蚜12头,初见蚜虫时开始放僵蚜,每4天一次,共放7次,放蜂一个半月内甜椒有蚜率控制在3-15%之间,有效控制期52天,黄瓜有蚜率在0-4%之间,有效控制期42天。
2.以菌治虫
(1)用细菌农药BT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菜青虫可在卵孵盛期开始喷药,每667m 用BT可湿性粉剂25-30g或RT乳剂100-150ml;7天后再喷一次,防治效果95%以上;防治棉
铃虫可在2、3代卵孵盛期开始喷药,隔3-4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每次每667m 用BT可湿性粉剂50g或BT乳剂200-250ml,防效80%以上;防治小菜蛾可在幼虫3龄前,每667m 用可湿性粉剂40-50g,或乳剂200-250ml;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90%以上;防治甜菜夜蛾可在卵期及低龄幼虫期,早晚喷药防治,每667m 用可湿性粉剂50-60g,或乳剂250-300ml,防治效果80%以上。
(2)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威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用量每50g667权m,防治效果80%以上。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防治一次,定植后每隔3-4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次。以后每隔7天喷一次,蔬菜全生长期需防治8次。
(3)用座壳孢菌剂防治温室白粉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的用玉米粉为主要培养基培养繁殖座壳孢菌的菌剂,对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可达80%以上。
3.以抗生素治虫
(1)10%浏阳霉素乳油对螨触杀作用较强,残效期7天,对天敌安全。用1OO0倍液在叶螨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咬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效可达85-90%。
(2)8%虫螨克乳油对叶螨类、鳞翅目、双翅目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1.8%虫螨克乳油,每667m 5-10ml稀释6OO0倍。每15-2O天喷一次,防治茄果类叶螨效果在95%以上;每667m 用15-20ml,防治美洲斑蝇初孵幼虫,防治效果 90%以上,持效期10天以上。同样用量稀释3000-4000倍,防治一二龄小菜蛾及二龄菜青虫幼虫,防治在90%以上。
4.以抗生素治病
(1)武夷菌素。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病害初发时喷药,间隔5-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农抗120。2%农抗120的150倍液灌根防治黄瓜、西瓜枯萎病,每株灌药250ml,初发病期开始灌药,间隔7天,连灌二次,防治效果70%以上;150倍液喷雾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菜类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用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甜椒、辣椒、番茄、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病害,效果很好。
5.以病毒制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弱毒疫苗N14可以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同时有刺激生长、促进果实早熟增产作用。具体方法是在番茄、甜椒l-2片真叶分苗时洗去幼苗根部的土,浸在弱毒疫苗100倍液中,30分钟后分苗移植;也可在每100ml稀释好的弱毒疫苗N14液中,加入0.5g400-600筛目的金钢砂,用手指蘸取加了金钢砂的稀释液,二指和大拇指夹住叶片轻抹一遍,金钢砂可使幼苗叶表面造成细微的伤口,利于接种疫苗。还可用9根9号缝衣针绑在竹筷头上,蘸稀释液后轻刺叶面接种。
6.其它生物制剂防治病毒病
(1)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83增抗剂)是由菜籽油中提炼出的制剂,用100倍液,在番茄、甜(辣)椒定植前、缓苗后喷雾,可防治病毒病。
(2)抗毒剂1号是由菇类下脚料中提炼制出的,用150倍液可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施药时间同83增抗剂。
七、化学农药使用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物理、生态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用农药时根据病虫预报,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第五篇:烤烟植保技术
烤烟植保技术
本村上年存在问题:
1、不注重农事操作卫生,没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2、大田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真菌分不清,乱用药、用错药、药害等现象时有发生。
3、违禁药品的使用造成农残超标现象。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一、防治原则与主要技术
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突出农业防治措施,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改善烟田生态条件,创造有利于烟株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烟株健康生长。
2、技术路线
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病虫发生趋势,进行病情会商,明确防治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落实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3、主要技术 ⑴落实农业防治
重点抓好烟田轮作,土壤改良,田间卫生,农事操作等栽培避病措施的落实。强化轮作、土壤改良、翻耕晒白、严禁施用含有烟株或其他茄科作物残体的农家肥或垃加强肥水管理:强化平衡施肥,改善烟株营养,圾土杂肥。规范农事操作:培土、打顶等农事操作遵循先健株后病株,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大田卫生管理:及时清沟除草,改善烟田通风透光条件。打下的黄烂脚叶、烟杈、烟花以及采烤结束后的田间烟株残体(尤其是烟株根系)应及时清理出烟田,在远离烟田处集中销毁处理。
⑵科学化学防治
一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或发病初期及早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注意农药使用方法及安全性,必须严格使用国家局推荐目录上的安全低毒农药品种;三是保证施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
{3}有效采用物理防治
因地制宜推广使用诱虫灯、沾板等。
二、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叶部病害 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病毒病)。
1、普通花叶病
症状:烟草植株染病后,幼嫩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半透明状,即明脉。叶脉两侧叶肉组织渐呈淡绿色。病毒在叶片组织内大量增殖,使部分叶肉细胞增大或增多,出现叶片厚薄不匀,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之后,花叶斑驳程度加大,并出现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中下部老叶尤甚,发病重的叶片皱缩、畸形、扭曲。早期发病的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并易脱落。高温强光下容易导致“花叶灼斑”。
防治方法:预防为主,选用净土灵400-600倍、病毒清500-700倍或东旺毒消600-900倍液等在移栽后10天左右用药1次,旺长前施用2-3次。
2、黄瓜花叶病(病毒病)
症状:烟草从苗期至旺长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褪绿疱斑;病叶变窄,直伸僵硬,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病叶粗糙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叶脉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植株中下部叶常沿主侧脉产生褐色坏死斑或产生黄色闪电状斑纹,病株遇干旱或阳光曝晒,极易产生花叶状日灼斑,坏死组织崩溃脱落穿孔,叶片上仅存主脉和侧脉,叶片破烂不堪。
防治方法:①栽培避病: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调整移栽期,躲过蚜虫的迁飞高峰期;烟田附近尽可能不种植茄科和葫芦科蔬菜。②治蚜防病:烟草苗期至团棵期为感病期,在这个时期内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生蚜虫要及时喷药治蚜,减少病毒的传播和蔓延,防治蚜虫可采用5%吡虫啉乳油1000-1200倍液或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③药剂防治与普通花叶病相同。根茎病害
1、烟草黑胫病
症状:首先在茎基部出现黑色凹陷的病斑,下部个别叶片凋萎,随着茎斑迅速向上和横向扩展,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凋萎,悬挂在茎上,形如“穿大褂”;茎部发病后期,刨开病茎,髓部干缩成“碟片状”;叶部症状为叶片形成圆形大病斑,形如“猪屎斑”或“黑膏药”;中部叶片发病后,病斑可通过主脉、叶基蔓延到茎部,造成茎中部出现黑褐色坏死,俗称“腰烂”。
防治方法:栽时可用敌克松拌细土将药土撒施于烟株基部周围,并用土封窝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或灌根防治,或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2、烟草青枯病
症状:发病中前期,烟株表现为一侧叶片枯萎,另一侧叶片比较正常,呈现“半边疯”症状,茎上的黑色条斑和叶片上黑黄色网状病斑是烟草青枯病最重的症状特征;将病株茎部横切,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挤压横切茎部有黄白色乳状粘液。
防治方法:在烤烟生长中后期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施用青枯灵400-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8克/亩兑水150-200公斤灌根,7-10天一次,连续2-3次。往年重病田在团棵期开始预防,7-10天一次,连续2-3次。
3、烟草根黑腐病
症状:幼苗期至现蕾期发病较重,主要侵染根系;大田病株生长缓慢,小根尖端腐烂,大根表面呈粗糙的黑色凹陷病斑,呈特异的黑色,根系常常支离破碎,极易拔出;当天气转暖时,发病较轻的病株可以战胜病菌的侵袭,在茎基部长出许多白色不定根,并能恢复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每亩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5 kg与500 kg湿细土混合均匀,移栽时进行土壤处理,或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400~500倍喷淋烟株茎基部,每亩50~75 kg,防治效果较好。
空腔病(细菌病害)
症状:烟草空腔病菌从茎上的伤口部位侵入,最常见的是打顶、抹杈、采收造成的伤口侵染髓部,经髓部向下或向上蔓延。髓部变褐色呈水渍状软腐,而后髓部组织完全崩解成黏滑状物,很快失水而干枯消失。病茎内部中空呈空茎症状。茎外部的一段或大部分变黑褐色。与此同时,中下部叶片凋萎,叶肉失绿,而后呈大片褐色斑,最后叶肉仅留叶脉。病株叶片陆续脱落,常常只留下烟株光杆。病株因髓部腐烂而常有臭味。
防治方法:①选择晴天农事操作,打顶、抹芽、摘除脚叶和烟叶采收工作要选择晴天露水干了以后进行,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减少病菌侵染机会。②在打顶抹芽或采收烟叶后,烟株伤口可用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90%三氯异氰尿酸500倍液涂抹消毒。③在打顶抹芽或采收烟叶后,用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对烟株进行喷雾,重点喷洒伤口。
黑胫病(真菌病害)
症状:①黑胫,大田成株发病一般在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黑斑,可扩张到地上十几厘米,纵剖病茎可见髓部显黑褐色,呈片层状。②穿大褂,茎基部受害后向髓部扩展,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大雨过后遇烈日高温,则全株叶片突然调萎,然后枯死。③黑膏药,黑胫病的感染可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受到感染的叶上会形成绿褐至黄色的大病斑(达10厘米左右),状如“黑膏药”。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②精细整地,高起垄,及时清沟排水。③适当早栽,避开发病的高温多雨季节。④及时揭膜培土,提高抗逆性。⑤使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或5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三、大田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1、烟蚜
防治方法:田间蚜虫密度达到100头/株时即应开始防治(一般在开盘前)。①用5%吡虫啉乳油1200倍喷施。②田间插黄板进行诱蚜。③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生物防治。
2、稻绿蝽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②40%杨浩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烟青虫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幼虫。在幼虫盛发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捉幼虫。②生物防治:棉铃虫齿唇姬蜂对烟青虫的寄生率较高,应充分保护和利用。③化学防治:3龄幼虫以前为防治适期,选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2.5%敌杀死乳油1000-2500倍、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600倍或90%万灵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
主要种类:烟田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小老虎、主要在土壤中生活,为害烟草地下部分的根、茎及靠近地面的嫩茎。地下害虫在一些旱地或烟-菜轮作区域,发生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⑴农业防治
①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能够明显降低小地老虎的虫口密度。②植烟田块在越冬前深耕灌溉,剔除残留农膜,清除烟田周围杂草,通过机械杀伤、暴晒、霜冻、被天敌啄食、寄生等办法可杀死地老虎、斜纹夜蛾等越冬虫态。③适当调整移栽期,避免某些食烟地下害虫为害。④合理施肥,农家有机肥能改良
⑵化学防治 ①毒饵诱杀,②药剂防治
四、除草剂药害及残留
烟田除草剂虽然有规定使用种类,但并非烟草专用除草剂。除草剂药害有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而在烟-稻轮作区域更主要的是间接药害,即稻田除草剂残留对烟草造成的危害。
1、苄·二氯和二氯喹啉酸药害,苄·乙药害
叶缘和叶尖朝叶背翻卷,有的叶尖拧卷成螺旋状;烟株下部叶片较正常,上部叶片发病严重。病株在田间均匀分布,无发病中心。
2、、草甘膦药害
五、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必须按农药登记的防治对象和安全使用间隔选用农药。
2、选用烟草上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严禁选用国家和烟草行业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
3、根据农药产品使用说明推荐的用药浓度进行配制。
4、量器要专用,使用前后要清洗。
5、选择洁净水配制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