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
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前期发展研究报告
来源:莱州工业园区 首发子站:开发区管理处 首发栏目:新闻资讯 日期:2009-08-14 今日/总浏览: 7/2578
再过两年,我国即将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从国内外发展局势上看,我国在这一阶段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将是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五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预计完成情况
到2010年,莱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5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2亿元,其中各项税收收入预计完成4.9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完成9100万美元;外贸进口预计完成8500万美元;外贸出口预计完成13700万美元。
(二)经济运行特点
1、产业定位
莱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仓储业、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为主。鼓励发展石化、化纤、纺织、能源、现代制造、临港重装备业六大产业。主要包括:
(1)仓储业包括石油制品、化学原料的仓储、转运;其它工业产品、农副产品、水产品的配送
(2)炼油、石油化工及化学工业
(3)机械工业
(4)化纤、纺织、粮油加工等
(5)黑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电器装配、五金加工及工业区公用配套工程
2、对外开放定位
(1)快速膨胀临港产业板块。依托莱州港区位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打造五大制造业基地,建设一个物流中心,即:形成临港重化工业、粮油深加工业、临港能源及原材料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大宗货物集散加工等五大制造业基地和港口物流中心;做优做强优势产业。
(2)快速膨胀滨海旅游板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融资的模式,积极扶持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力争再引进1-2个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投资项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园区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
1、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待加快。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已出现了产业集群雏形,但与沿海发达园区比较,这一特征并不明显。产业链短,结点少,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
2、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园区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在职能授权不到位。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独立行使同级经济管理权限,导致入区企业因规划、报建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等,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维护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搞部门垄断,对园区实行以罚代收、随意检查、交叉检查等强制性行为,影响园区形象。再者工业园区不具有项目审批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及人事管理权。
3、用地指标不足,制约项目落地。随着招商引资和改善环境等措施的落实,项目进入我园区的来势看好。由于目前用地政策是“先有项目,后批土地”的办法,使用地的时间弹性大大减弱,而市场又在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良机。
4、配套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莱州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由工业园区自筹解决,园区没有独立的财政支配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十二五”形势展望
(一)预期目标
经过4年来的艰苦创业和积累,莱州工业园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综合实力,探索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措施,形成了团结实干、拼搏进取的浓厚氛围。只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十二五”期间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五年,莱州工业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莱州工业园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州市委“一二三七”总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工业强市”和“城乡一体化”两大战略为带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努力保持园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工作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实际到账外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增长10%。
(二)工作措施
1、抓好事关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项目,坚持滨海城建理念,坚持商业运作。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开通硬化、人工湖、大型停车场、长途车站等项目,年内争取开通同舟路,硬化永祥路、徐永东路,建造永泰桥,整修平吴路。
2、发展环境再创优。瞄准“政务成本盆地、政府服务高地、外商投资福地”这个目标,将莱州工业园区建成软硬环境兼优的投资创业洼地。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建设绿色通道。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希望,也是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作为大流量产业,交通运输是企业运转的命脉,必须倍加精心呵护,确保畅通无阻。二是重点突破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难点及误区,做到内资、外资一个待遇。改变重外商、轻内商,重外资、轻内资现象,牢固树立领
导干部就是招商引资第一软环境的观念,诚信待商,以德招商。三是重点解决乱占乱建,美化城市环境。
3、财税工作再加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们按照安农、强工、兴商的思路,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就是夯实财源的重要举措。抓住招商引资、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三个重点就是从根本上抓住了财源建设。只有如此,才会财源广进,才是治本之策。
4、加快推进改革,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原则,深化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园区开发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进行企业化运作。
5、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园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要不断创新用人机制。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要在制度上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公平考核的评价标准。
6、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继续采用过去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的同时,努力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应以主导产业为优势,努力做好产业资源的规划、整合、包装,积极采用专业化招商,针对招商对象,实行专业化招商。
7、靠集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要由外延式开发转向集约式开发,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全面提高单位面积的项目投资密度和产出率。充分利用现有项目和资源,增资扩股,努力做到“零土地招商”;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倡导建工厂楼,严格限制单层厂房和绿化
面积;加大土地置换力度,对超过规定时限、批而未用的项目进行清理、调整和收回。(莱州工业园区宁晓辉)
第二篇:酒泉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2
酒泉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战略和酒泉市委“两抓整推”发展战略以及新能源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经济,推动工业园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根据园区发展现状,制订本规划。
一、酒泉工业园区现状
(一)园区概况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于2000年4月批准设立,是经国家发改委2006年4月核准、甘肃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省级重点开发区。园区辐射规划面积58.9平方公里,由南园和西园两个分区。其中:南园位于酒泉市南郊,北靠G312清嘉高速公路,南接酒泉火车站,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煤电能源、生化制药、新型建材等产业;西园位于酒泉市西郊,南依G312清嘉高速公路,西临嘉峪关,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风、光电新能源装备制造,商贸、仓储物流等产业。截止目前,工业园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资6亿元,铺筑道路68公里,修建自来水厂3座、敷设供排水及供热管网97公里,新增绿化带116万平方米,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0公里,安装路灯537盏,基本形成了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开发格局。
(二)产业现状分析
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中 心,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优化服务环境,促进了园区健康快速发展。至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0多家,完成项目投资60亿元,初步形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煤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生化制药、商贸物流、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2009年,园区内各企业实现产值70亿元, 占全区GDP比重的22.5%;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75%;解决就业岗位1.2万人,上交税金1亿元。其中,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1.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1%,新增工业总产值的98%,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于西园,以金风科技、华锐科技、中材科技、中复连众、酒钢天成等9家(南园1家)企业为代表。目前这9家企业中有8家投产,总投资规模在6000万元-50000万元之间,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51.6亿元。2010年,仍有7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将在西园建成投产。
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南园,以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种业、好牛乳业、西部农业科技、德源食品工业公司、西域绿嘉酒花加工、西部啤酒公司、广源制麦公司为代表,有企业近百家,投资规模在百万元至亿元之间不等,大部分均已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机械制造业:分布于南园、西园,以奥凯种子机械、玉管局机械厂、铸陇机械公司、陇工装载机组装厂为代表,有 2 企业 家,投资规模均在2000万元以上,目前都已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生化制药业:主要分布于南园,以秋良生化、大得利制药、甘帝制药为代表,有企业 家,投资规模均在2000万元以上,全部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建筑建材业:分布于南园、西园,以百立商砼、康师傅钢构、金盛彩钢、瀚海彩钢、神舟管业、天成商砼等为代表,有企业近20家,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有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全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商贸物流及仓储业:分布在南园、西园,以兰州金岛、兰州良志、吉顺达汽贸、酒嘉物流中心、特尔鲜农产品公司、中央粮库、中石油油库为代表,有企业 家,仍将有部分项目陆续进驻。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上下,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三)产业特点和优势
1.装备制造业呈加快发展趋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加快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工业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布局下,于2008年在西园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园自建园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全力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 3 境,也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至目前,园区已先后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制造公司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包括风机总装、风机叶片制造、轮毂及法兰制造、塔架塔筒制造等项目协议29份,计划投资53亿元。这些企业中,有上市公司12户,中央企业8户。至2009年底,华锐科技风机总装、金风科技风机总装、中材科技风机叶片制造、中复连众(酒泉)风机叶片制造、中航惠腾风机叶片制造、酒钢天成风机塔筒制造及中水四局风机塔筒制造等8个项目已建成。九鼎新材风机机舱罩制造,鑫茂鑫风风机叶片制造、东方电气风机总装、台湾红叶风机叶片制造等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极大的提高了园区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以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种业为龙头的种子精选加工业;以好牛乳业为龙头的乳畜产品加工业;以玉管局机械厂、铸陇机械公司、荣坤装载机组装厂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大得利制药、甘帝制药公司为龙头的制药业;以西部农业科技公司、德源公司、敦煌种业棉蛋白油脂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西域绿嘉、西部啤酒公司、广源制麦公司为龙头的啤酒原料及酿造加工业;以大禹公司为龙头的节水材料制造业;以中央粮库、中石油油库为代表的仓储业等产业。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园区坚持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紧跟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新 4 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甘肃秋良生化公司为龙头的淀粉加工业、以敦煌种业包装公司、三和彩印为龙头的彩色包装印刷业;以闽发建材市场、广发工程机械市场、石天石材市场、酒嘉物流中心、锦华吊装、风光谷风电物流、特尔鲜农产品公司等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业。产业特色明显,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3.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建成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除管委会内设机构入驻外,工商、税务、公安、质检、环保、统计、安监等职能部门也相继入驻,形成了完备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机构也在积极的筹备和引进中,如法律、金融、电讯、零售以及投资、造价等各类中介咨询服务机构也在将入驻园区,进一步提升了园区服务功能和水平。同时,园区管委会还围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成立了园区平台服务公司,就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产、学、研、人才培育等进行统筹规划和项目引进、项目实施建立协调机制,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扩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业园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一是我国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甘肃省委确定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酒泉作为其中一翼,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三是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浪潮,这将为酒泉加 5 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四是国家出台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已经开始,将为酒泉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五是国务院已经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为酒泉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六是酒泉新能源产业起步良好,受到了国家关注、省上重视、全市支持,随着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必将拉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增长。
(二)存在的挑战:一是受新能源产业起步晚,发展快,网线架设、调峰电源等配套产业跟不上其发展需要的影响,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挑战;二是有相当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如何整合这些企业,整合各自资源,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三是机械制造、生化制药以及建材业等类企业,科技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弱,致使产品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不强,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挑战;四是区域内虽然有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和一所技工中专,但因与园区各产业的发展衔接不紧密,存在实用技术型人才跟不上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挑战;特别是风电、光电装备制造所需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因本区域内院校培养的条件和速度跟不上,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五是存在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挑战;因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发展主流,与园区相邻的周边地区也 6 都在竞相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制定一系列的招商、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
三.总体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能源产业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两抓整推”和“6+2”产业行动计划,依托酒泉资源、土地及区位优势,以酒泉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契机,大力建设以风电装备、光伏装备、相关能源装备和现代服务业,把酒泉工业园区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确保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全区工业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园区发展应坚持如下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园区产业不断扩张和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3.坚持国家产业导向与发挥特色优势相结合
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的总体要求,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的衔接配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园区煤电能源循环经济发展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
4.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
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集群,努力在产业升级改造中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新能源光电建设领域取得突破,带动园区关联产业的整体提升。
5.坚持创新服务方式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园区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按照建设创新型园区的要求,到2015年,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服务水平赶追国家级开发区、新兴产业在国内占一定优势的西部重要的工业园区。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达到“四个一”的目标。即园区拥有一批掌握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点产品,提升一批具有特色和知名 8 品牌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国内甚至国外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
到2015年,主要目标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柏油道路135公里,园区内道路基本实现全辐射。
——新增上下水管网87.35公里,两园各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达到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能力。
——敷设供热管网68.4公里,基本满足园区内生产、生活的需要。
——新增公共绿化带 平方米、新建公共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平方米。
二.服务水平建设
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重点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建成以信息咨询及标准化中心、培训及实习中心、研发中心、检测认证中心、技术交流合作中心为主要内容的风电工程研究院。
——建成园区科研孵化中心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与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相配套和适应的物流、维护服务公司。
三.产业发展建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736亿元(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500亿元、煤电能源66亿元、资源综合利用130亿元、农产品30亿元、生物化工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0亿元(2009年园区工业增加值为18亿元,占园区产值64亿元的30%),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90%(2009年占全区:18亿元/27亿元×100%≈70%)以上,年均增长200%(全区为25%)以上,优势行业的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形成5个(冻干蔬菜、节水材料、种子机械、风电设备、光电设备)以上具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能力的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达到40%,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幅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领域取得标志性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培育15家左右新能源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及较强配套设备生产能力的工程公司,形成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领先的“小巨人”企业。
——依托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培育10个左右具有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重点任务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快速推进已落户风机总装和叶片制造项目满负荷、高标准生产的 同时,继续坚持“招龙头、引配套、聚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增粗产业链条。重点引进建设1500台变压器、25000吨玻璃纤维、1500套主机架底座、300万米电线电缆、3800吨铸造件制造等14个风电设备配套生产项目。到2015年,力争完成投资22亿元,使风机总装企业达到5家,叶片制造企业达到5家,零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0家,使风力发电机组制造能力达到325万千瓦,实现产值220亿元以上,主要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50%以上。光伏装备制造产业按照“突破下游、带动中游、辐射上游”的思路,重点引进建设年封装多晶硅及非晶硅电池150兆瓦、50兆瓦光伏发电系统集成项目、5万KW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及真空管、金属支架生产等6个设备制造项目。到2015年,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形成太阳能电池制造能力450兆瓦,实现产值120亿元,建成西北重要的光伏设备制造基地。
煤电能源产业:抓住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调峰电源建设机遇,利用蒙古国和新疆煤炭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加快煤电能源项目的规划布局和投资建设,大力发展煤电能源产业。2010年,确保国电电力2×33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并网发电,75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到2015年,实现产值66亿元。
新能源关联产业及服务业:大力引进太阳能灯具系列产品、离网式小风电设备制造、全矾蓄能电池生产等新能源关联产业。加快建设20万套太阳能灯具、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套地源热泵、1万台全矾蓄能电池、6万吨电网塔架、5万套新能源产业旅游产品等重点生产项目;支持奥凯种机、华泰石化等现有骨干企业积极发展高强度螺栓、支架、磨擦 片等配套加工项目,到2015年,完成投资 亿元,实现新能源关联产业产值90亿元。
配套服务业重点引进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认证及评估、风机吊装及维护、物流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制造技术研发、电站运营管理、后勤保障等项目,2015年实现产值70亿元。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依托周边矿产资源和本地新能源产业优势,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利用。重点抓好100万吨电解铝、150万吨络铁、200万吨铁精粉生产等转化电能项目的开工建设;新上200万吨干法水泥、大型预制构件、40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材建设项目;力争3万吨污水处理、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几个循环经济项目建成投产。到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建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40个,实现产值130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一特四化”发展思路,坚持抓龙头、带基地、促增收,突出抓好脱水蔬菜、种子精选、乳制品加工、酒类酿造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壮大。依托敦煌种业、好牛乳业、西部啤酒、汉武酒业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导脱水菜行业规模化发展,组建企业集团,新上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开发洋葱精油、速食包袋食品等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种子加工企业强强联合,发展自主品牌,新上分级包装等成套加工生产线;加快食品酿造工业技术改造,力争汉武酒业食品工业园早日建成投产。201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过千万元的20户,完成投资 亿 元,实现产值30亿元。
生物化工产业:以大禹节水、大得利制药、祁药集团等龙头企业,支持制药企业在抓好常规药物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新药产品,大力发展卵磷脂、甘帝欣、美沙酮、硫酸软骨素A钠胶囊等强势药品,对取得生产批号的30种药物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支持敦煌棉蛋白、文明甜菊糖、秋粮生化等生化企业扩产达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240万吨炼钢用焦及副产品、1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30万吨PVC生产等项目,到2015年,全区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化工企业8户,过千万元的10户,生化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商贸物流业:依托现有的闽发建材市场、广发工程机械市场、酒嘉国际物流中心等商贸企业,重点发展与优势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陶瓷、五金、建材、机械等交易市场和物流运输中心。紧紧抓住园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辐射酒嘉两地及周边地区的货运、五金建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产品的物流集散中心和分拨中心。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服务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委会职能,坚持部门联动,加强工业园区发展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业园区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要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协调运作、密切配合,保证政令畅通。工业园区要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寻突破。一方面要继续 13 寻求省市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要把这种支持与帮助作为园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要在园区内部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在园区快速发展。
(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煤电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风电设备专用通道、南园西园快捷通道、环园辅道等道路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延伸、集中供热、电网改造、职工公寓、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等配套建设工程;路牌路标、交通信号设施、观光大道、公共绿化等美化亮化工程。二是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土地保障。依据集中、节约、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制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办法,面向现有土地要空间。严把入园项目质量关,规范入园企业评审,持续提高项目建设容积率、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比例、税收含量、开工进度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完善项目论证和评审机制。严格合同约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对开工时限提出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土地闲臵;对违反约定的用地项目,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措施,严格清理入园项目用地情况,督促签约项目开工,盘活土地存量。
3.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依托大专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各种方式引进、培 14 养适应园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引进一批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领军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开发区建设或与企业合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以高质量的载体吸引高层次的人才。
(三)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
通过整合优惠政策、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园区的比较优势。
1.突出招商引资在对外开放中龙头地位。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加强专业化招商团队建设,主攻专业招商和重点招商。更新招商理念,重点突出主导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逐步改善园区产业生态环境,实现以政府为主招商到区内龙头企业主导招商的转变。
2.突出重大项目在对外开放中的载体作用。着力吸引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吸引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大型跨国企业入驻园区;着力引进国际国内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研发机构和领军人物,增强园区对行业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掌控能力。
(四)加大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扶持资金支持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不断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争取在获得各类专项资金及补助资金上有更大的突破。
(五)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抓好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酒泉实验室、酒泉风光电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SGS认证评估中心等技术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引导敦煌种业、大禹节水、奥凯种机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设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产品研发主导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大品牌培育、扶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品牌经营和品牌扩散,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和知名商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地方品牌。
附:1.重点生产项目规划表 2.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表 3.土地综合利用规划表
第三篇: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杨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增强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是新亚欧大陆经济区域合作加深、国内国际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关中城市群加速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并切实用好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促进杨凌示范区特色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国家、陕西省和杨凌示范区各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为指导和依据,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并结合杨凌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一)发展现状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17.61平方公里,用地西起新桥路、东接近杨凌东界、南起河堤路、北至宝鸡峡二支渠,主要规划分六个功能区,即农业机械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商业配套服务区、综合区。六大区块之间通过“两纵、三横、两带”道路网相连通,两纵即以新桥北(南)路、杨扶路为 1
纵轴的城市主要产业发展轴;三横即以北干渠路、渭惠路东段、南环路为横轴的次要产业发展轴;两带即以西宝高速公路、陇海兰新铁路的防护绿地为区域主要景观带。现有入区企业86家,其中,农业机械产业4家、农产品加工产业11家、现代物流产业22家、生物医药产业24家、其他产业25家。(附件一:入区企业名单)
根据目前园区发展态势预测,2010,园区工业总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贡献接近7000万元元,产业增加值可突破2亿元。
(二)发展优势
----品牌优势:示范区品牌独领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农高会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科技会展品牌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为杨凌围绕高新技术农业发展工业营造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体制优势: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的领导体制,管委会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为杨凌围绕高新技术农业加速发展工业提供了强大的体制保障。
----政策优势: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等等,为杨凌发展工业提供了综合政策优势。
----科教优势:示范区拥有一大批科技人员,农业科教实力雄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和“211”工程学校,该校的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产业园区,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技 2
术)研究中心18个,可以为机械加工产业、食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生物产业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区位优势:杨凌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地带,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地处西部特大城市西安和大中城市天水、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的中央,依托大中城市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已成为周至、武功、扶风、眉县、杨陵区“四县一区”的科技、经济、人居的聚集辐射中心,有广阔的农业大后方支撑;北靠国家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保障充分便捷。
----基础优势:公路、铁路、航空、电信、网络联通世界,周边交通通讯四通八达,新兴城市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城市服务功能比较完善,人居环境相当优越,工业发展已聚集了较大能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1、产业分区不明确
目前已经建设投产和正在建设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桥北(南)路东侧开发区管委会附近,用地零散,产业分类分区不明确,这样对园区相关产业的集群效应和产业链条的形成极为不利。
2、配套设施不完善
规划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比较滞后,除会展办公区已基本成型以外,现有基础设施对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工业用地规模的迅 3
速扩张。规划区主干路基本形成,但还不能满足园区发展需求;静态交通设施不足,缺乏停车场。交通管理落后,机非混杂,存在乱停乱放等交通问题。
3、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制约因素较多。示范区经济总量小,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较少。企业的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缺乏,企业融资、铁路货运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较多。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自身财力来源十分有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集中还贷压力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农业和涉农企业多,政策性减免税企业多,财力十分紧张,不能满足加快发展和进行科技示范的需要。
4、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牵引力不足。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起步较晚、规模偏小,尚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不健全,资本市场薄弱。
5、体制问题制约发展空间
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如示范区法律地位不明确,金融、电力、司法等体制不顺,成为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城市建设和产业用地趋于紧张。示范区行政区域狭小,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的一些重要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有限,难以支撑独立发展区域经济。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依托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围绕示范区总体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发展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创新融资体制打破发展瓶颈,以涉农工业、特色工业和配套工业为发展方向,以低碳适产高效为发展标准,坚持上争支持下求理解、内凝合力外聚要素,坚持打好高新农业牌、走好特色工业路,坚持党政宏观推动、市场具体运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力争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配套,管理体制、招商政策、用人机制日益完善,企业数量、工业规模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示范区经济发展核心区、GDP主要生成区、税收贡献主要来源区和涉农产业集聚区、特色工业化样板区。
在规划建设中,要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地区(特别是西高新、宝高新)的关系:
杨凌东临西安,西接宝鸡。西安高新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四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宝鸡高新区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型机电以及软件产业为发展重点;陕北地区以能源、5
化工产业为发展重点,陕南地区以生物产业为发展重点。杨凌作为中间地带,工业园区建设既要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对接,又要突出杨凌特色,加快发展与现代农业紧密相关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产业,走特色工业化之路。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建设要实现与上述二高新区的共同发展,资源共享。目前,杨凌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加之拥有高校、研究所的创新力量,生物产业潜力巨大。但是,杨凌作为国家农业高新示范区,不应把发展重点局限于生物医药,除生物医药外,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优势,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其中,目前杨凌的食品加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其果汁加工、乳品饮料、蜂产品、肉制品加工等产业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食品加工业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虽然目前杨凌的装备制造业还较薄弱,但杨凌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在农业机械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而且关中地区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和发展经验,杨凌正处于关中装备制造产业带的中心区域,一批机械装备制造业项目即将在杨凌落户,今后将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农业机械产品。杨凌已成为陕西重要的农产品物流集聚地,规划了4.2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区,正在建设的530万吨的铁路货场,其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不言而喻。确立10年 “赶西超宝”的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科学规划。从国家和省的宏观优惠政策导向中确定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从示范区的整体布局中统筹研究特色工业园区各项工作,做到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政策引导、体制激活。借鉴先进地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对特色工业园区的管理、招商、用人、考核和奖惩等方面制定全方位、全领域、全环节的激励政策,创新机制,完善体制,以此增添发展动力,形成持续发展活力。
——坚持共建体制、跨越发展。继续争取国家和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厅局的全面指导,争取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具体领导和支持,实现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在宏观上始终能够正确定向定位。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在示范区内部实行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 “两办合一”的管理体制,具体对外运作由与“两办”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独立法人和市场主体地位施行。
——坚持农业特色、工业路径。依托杨凌示范区的对外影响力,继续做大做足现代农业发展这篇大文章,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扩大影响、吸引投资,以农高会展示形象、搭建平台,促进涉农工业、低碳工业和相关产业向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集聚,开创一条独具杨凌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2年,利用两年的时间,确保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基本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工业园区的雏形。累计新增“引进项目30个,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亿元,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投资3.5亿元,实现产值40亿元,实现税金3亿元”。
中期目标:到2015年,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具备较大规模,总规划面积为27.61平方公里(包括另选址规划10平方公里的新型特色工业产业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为完备,在周边地区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内外也有较大影响力,累计新增“引进项目80个,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亿元,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投资15亿元,实现产值100亿元,实现税金1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规划及实施方案,改革体制机制,出台新的政策,树立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完善园区内的水、电、路、气、热网等设施建设,园区标志、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新成效,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0%以上。2012年就业达到2万人,形成2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和10个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10个国家名牌和省级名牌产品,力争上市企业2家。2015年就业达到4万人,形成6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和30个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20个国家名牌和省级名牌产品,力争上市企业3家。打造国际知名、国内 8
一流的生物产业基地、食品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基地、西北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西北最大的粮油仓储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农机批发市场、全国最大的锣鼓产业基地的奋斗目标。(附件二:“十二五”期间园区重大项目)
“十二五”期间,在揉谷乡再选择不少于10平方公里的未建设净地,规划新的特色产业园。以总部经济区、承接国内外经济板块转移区、服务外包区、高科技产业区、高档产业服务区等功能,打造全新的新型特色产业园,打破行业界限,发展加快推进杨凌城市化进程的新型产业。
三、产业发展方向
(一)农业机械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成关中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重要的机械加工及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符合国内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特别是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农业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入区发展。发展重点:机械加工及农业装备制造产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平台为依托,重点发展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 “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高新机械加工和农业运输机械,结合西北地区农业的特点,积极研究开发智能化土壤整理、节水型灌溉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机械设备,带动电子、液压、零配件等配套产业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有较大影响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以安全、绿色、有机食品为主导,吸引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入区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重点是:
果蔬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和延伸“种子—特色果蔬—果蔬精深加工—果蔬皮渣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以汇源果汁、李华葡萄酒、圣桑饮料等企业为骨干,加快开发优质苹果、猕猴桃及精细蔬菜、反季蔬菜、野生蔬菜等特色果蔬产品新品种研发,加强种子基地、初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果蔬汁、果蔬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果蔬脆片、干果等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以“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附属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为发展方向,以本香集团、雨润集团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精制品,稳步发展地方特有品种专用型和适应商品肉类市场发展需求的猪肉、牛肉、羊肉深加工产品以及畜禽毛发等附属品的深加工。
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牛奶—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利用国家级克隆羊基地的优势,加快奶牛、奶山羊养殖基地建设;以晨光乳业、圣妃乳业为主要企业,重点发展消毒鲜奶、液体奶、酸奶、风味奶、奶粉、乳饼、乳酪等系列产品。
(三)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设成为西北最大、辐射全国、高效快捷的农资产品、粮油仓储和综合物流的现代物流基地。以粮油仓储加工物流区、农资产品物流区、综合物流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多功能区为主导。发展重点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和现代农产品营销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加快杨凌530万吨货场、杨凌粮食物流中转站和四七七库的建设,充分利用关中粮食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扩大和加强杨凌仓储配送货运的能力,加强物流配送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配臵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将杨凌建设成为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以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为重点发展领域,同步发展其他关联性生物工程企业,促进示范区生物技术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同时,整合集聚相关企业,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集群核心区。发展重点是:
生物医药:以聚集生物新药和中药提取企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现代中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加快推进中药标准提取物和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的产业化,吸纳药物流通企业,实现研——产——销一站式的生物医药发展模式。
生物农业:(1)微生物肥料。包括传统微生物肥料、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2)微生物饲料。包括单细胞蛋白、饲料微生物活菌制剂、饲料酶制剂。(3)微生物农药。包括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杀虫剂。11
(4)微生物生态修复剂。主要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与水体中农药降解,水产养殖水体与有机废水微生物净化。(5)微生物发酵剂。主要用于农业废弃物的微生物资源及畜禽粪便等有机固态废弃物的发酵脱臭。
四、推进措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组织建设。为加快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便于协调示范区内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对上、对外、对内沟通,成立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党工委副书记、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为组长,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建树、王亚杰、冷劲松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环保、经贸、纪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落实,办公室主任由冷劲松同志担任。
(二)加强项目载体建设。一是突出园区规划实施。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布局摆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项目摆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突出土地征用与储备。针对当前实际无土地可用的现状,先期征用和储备部分土地,储备土地最少要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围绕规划先期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小型“园中园”,做出亮点,再以点带面做大做强。三是突出园区闲臵土地管理。根据园区规划,对建设进度缓慢、投资额度不到位、产出效益低、长期闲臵的项目,依 12
照合同和相关法规,明确时限,坚决进行清理,将整合出的闲臵土地用于建设好项目,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四是突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启动区路、水、排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按照示范区规划和低碳产业园规划,抓好衔接配套,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最近两年项目建设需要。
(三)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面对我区投融资平台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投融资领域对外开放度低、水平不高,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没有形成,未来几年资金需求巨大的实际,进一步健全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加快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在促进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方面的作用。一是依托财政投入融资。抓紧示范区财政资本金注入,争取2年6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金尽快到位,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依托发行债券融资。积极与共建相关部委和省直相关部门联系对接,进一步对示范区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资本进行整合,做好与发行债券有关各项审批工作。三是依托信贷投入融资。通过示范区金融办与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的协作,搭建一个银、政、企三方长期合作的融资平台,做好入园企业办理土地按揭贷款等融资工作。四是依托以地生财融资。在加强土地收储的同时,转变观念,对小块出让困难的土地进行挂牌,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五是依托投资公司融资。结合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和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套班子两套人马的特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搭建政府性投 13
资项目、土地收储项目、重点项目建设、经营性国有资产等投融资平台。
(四)加强项目开发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当前示范区特别是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想,全力以赴抓项目,一切为项目建设让路,一切为项目建设服务,人人都来抓项目,力争实现“四项突破”,即在争取国家及省重点项目上有突破、在标志性项目建设上有突破、在基础设施改善上有突破、在争取政策和资金上有突破。一是多渠道搞好宣传。依托省部共建体制、农高盛会以及西农大的优势,大力宣传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我区的资源优势、农业优势、地域优势、科技优势,吸引各方的投资和关注。建立宣传网站和宣传手册,利用参加西洽会等展会机会广泛宣传,同时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建立18平方公里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模拟沙盘和制作三维立体宣传光盘。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和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在继续推行原来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招商引资办法,实现政策倾斜的最大化。组织到“珠三角”或“长三角”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特别是到“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进行对口招商,通过切实加强人员交流、干部培训、产业对接等形式,协商经济板块转移的合作方向、优惠政策等相关事宜,制定出台互利双赢的优惠政策,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板块转移创造有利条件。除积 14
极组织参加省、示范区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外,重点抓好园区招商,列出园区发展重点项目和以农业机械、物流服务、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园区规划项目。三是细化分解项目建设任务。逐级逐部门分解项目建设任务,使各级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按照分配的任务,落实配套资金,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四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大协调服务和督查工作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按时竣工,尽快投达产。对新入园项目,明确开工期限,倒排进度,力争做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促进项目开发与园区建设良性互动。五是完善项目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制度,强化全方位服务,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领导,一个驻企人员,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确保项目从立项到建设过程中环境优异、政策到位。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科学设臵机构。面对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和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套班子、两套人马的特点,确定内设机构,招录好调配好工作人员,细化人员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紧密配合,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工作开展。二是严格内部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化上岗,优化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明确细化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招商奖励政策,鼓励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开展六个创一流活动,即健全制度,实现管理水平创一流;提高素质,实现队伍建设创一流;规范行为,实现服务作风创一流;提高效率,实现工作效益创一流;加强学习,实现理论水平创一 15
流;严明奖惩,实现考核指标创一流。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全员发展意识,致力于营造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优质高效的办事环境、宽松有效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实施“一站式”代办制,包括入区审批、建设项目规划、土地、环保、房产、市政、园林、人才交流服务、工商登记、年检、税务等各项业务。引导干部职工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全力营造“重商、尊商、亲商、富商、留商”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建立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互动机制,主动深入项目现场、建设工地,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及时性,强化责任意识,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做到不积压、不耽误。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对已明确任务要毫不动摇地抓落实,加强督导检查。
杨凌示范区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工业园区规划
1、金溪工业园区区位图和产业布局示意图(现有园区规划纸、园区地形规划纸)
2、金溪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承办单位,以及园区的位置级别
3、现有产业结构的内容、规模、类型和产品市场。金溪工业园区规划范围以及规划期限,想要达成哪些主要目标
4、最新产业区情况表(包括相关企业数目(已投、在建、新建)、主打产业的收入、利税、营业收入排行等相关情况)和有关企业主要情况表
5、园区对国家的贡献及特点,有无特殊贡献
6、金溪工业园区的规划指导思想理念、发展思路和产业政策,有哪些地方想要做大做强,哪些想要淘汰,做大做强的程度?
7、金溪工业园区的总体综合介绍,位置交通,主打产业有哪些,重点产业园区介绍(香料化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食品),产业及相关企业曾获的荣誉;园区代表性产品及产品在国内外的情况和份额。
8、园区现有的企业人员,将来发展后的人员,将来的产值规模?园区内内设机构,比如党政办公室、监察局等,扩大后的管理机构是怎样的,怎样设置单位、人员
9、金溪工业园区发展优势,比如有那些先进的技术和科研,优秀的企业典型(典型材料),突出于其他工业区的特殊的条件。
10、各产业近期几年经济发展情况和几年的经济增长的比较,有何成就,对“十二五”的推动作用。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想达到的价值、规模等。
11、金溪工业园区推动就业,以及和周边企业的联系情况,有何带动作用
12、主要道路建设,给、排水条件(雨水和生活用水的排放、工业污水的排放及收集,往哪里排放?河沟湖?),每天污水处理吨数,燃气供应情况,电力(供电方式,供电接口、容量等级、已使用和剩余余量、变电站负荷位置等)、水力保证(供水的接口、容量、已使用和剩余余量)。
13、金溪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那些特色,如何建设?如环境(绿地、空气质量、饮水质量情况),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情况),办事效率、优质服务,院内政策优惠
14、金溪工业园区环境保护情况,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15、基地招商引资情况和方向?有什么措施,招商优惠条件、优势,领导支持力度
16、场内设备和技术力量,怎样实现资源共享,园区内企业和哪些高校有哪些合作
第五篇:工业园区规划
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提升发展水平,根据《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彬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该规划是指导我县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彬县于2008年开始建设工业园区,通过近两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规划面积173.58公顷,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开工,全长4.5公里的创业大道已基本完工,园区已入驻企业6户。东区为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2×200MW煤矸石电厂、秦能公司发电厂、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西区为陕西中达公司投资兴建的官牌工业广场、煤炭机械厂、残煤汽化发电厂。东西两区分别预留出420亩和150亩发展预留空地。园区建设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园区内年工业产值将达到70亿元以上。新民塬煤化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园区规划面积1728公顷,人口为10万人,由陕西中国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负责规划设计工作。园区正在建设的项目有180万吨/年甲醇、30万吨改性甲醇汽柴油、500万吨/年文家坡煤矿。城西煤炭工业园区和景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
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托彬县当地资源优势,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基本方针,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产业发展的开发区,城市建设的新城区。着力提高市场运作水平,发挥集聚效应,提升产业层次,壮大经济总量,培植支柱财源,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总体思路,加快工业园发展步伐,必
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传统产业为依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新技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突出产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发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带动全局的支柱产业。
――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发展壮大煤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
――坚持产业关联、协调发展。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延伸产业链条,搞好精 1
深加工,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促进相互协作,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产业的互动互促。
3、发展目标
工业园区的建设要突出循环经济这一特色,发展趋势为链条式的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走出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逐步形成园区小循环、区
域再循环、全县大循环的路子。
一是加快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2009年建成创业大道工程,2015年入园企业户数达到15户,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73.58公顷,累计引进资金42亿元,总产值达到70亿元,营业
收入达到68亿元,实现增加值26.7亿元,应缴税金3.2亿元,安排就业7886人。
二是全面启动建设新民煤化工工业园区,2010年建成园区总规划的40%,2012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15年入园企业户数达到10户,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728 公顷,累计引进资金72亿元,总产值达到16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56亿元,实现增加值58亿元,应缴税金7.18
亿元,安排就业13200人。
三是尽快启动煤炭工业园区建设。2010年完成总体规划,2015年全面建成。2015年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36.46公顷,累计引进资金37亿元,原煤产量达到 1500万吨,总产值达到6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58.8亿元,实现增加值21.6亿元,应缴税金2.7
亿元,安排就业 5900人。
四是尽快启动景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2010年完成总体规划,2015年全面建成,入园企业达到12户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3公顷,累计引进资金19亿元,总产值达到4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9.6亿元,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应缴税金0.51亿元,安排就业3600
人。
五是到2015年,四大工业园区累计开发面积达2151.04公顷,入园企业达到47户,总产值达到330亿元,年销售收入322.4亿元,应缴税金13.5亿元,安排城乡劳动力就业30586人。
三、发展重点
在稳步发展煤炭采掘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煤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构筑主导产业集群化、经济结构合理性、增长方式集约化的园区新型工业化格局。
1、实现煤炭生产新突破。做大做强煤矿产业,加大现有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力争引进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做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系数和原煤产量,同时加大这些煤矿的环保设施建设,使煤矿的各项环保指标达标。加快文家坡煤矿、小庄煤矿、雅店煤矿等重点煤炭企业的开发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力争园区内的煤炭企业2015年原煤产量
达到3300万吨。
2、实现煤化工产业新突破。加快发展现代煤炭化工业,以效益为中心,高起点、大规模、新机制开发煤炭资源,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高附加值产业,建设循环经济,开展多种经营,把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成煤化工产业群和
研发中心,真正成为陕西乃至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
3、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新突破。循环经济是目前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开发建设煤炭采掘、煤矸石发电、残煤汽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煤炭机械等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充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力争赶“十二五”末,将彬县循环经济工
业园区建成全市乃至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点,全县经济发展的高新区。
4、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新突破。充分依托和利用我县丰富优质小麦、玉米、苹果、梨、柿子、大晋枣、核桃、食用菌、大棚果蔬和生猪、肉牛、肉兔、绵羊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在扩建通达果汁、秦郎酒业、龙凤酒业、润杨农业、咸阳斯味特饮品有限公司、咸阳吕彬肉食品公司、科旺食品、宏海肉兔加工等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外,通过扶持境内能人创业和招商引资,再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入园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015年景村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区的总产值达到40亿元,增加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四、区域布局
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全县四大工业园区按以下布局发展: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彬县泾河以北,距县城约2.5公里,东至朱家湾村红石咀,西至官牌村梁石咀,南至福银高速公路,北至红石咀与梁石咀之间山峦外沿。主要发展煤炭、电力、建材等相互关联的循环经济,是全省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十二五”末建成全市乃至
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彬县新民塬煤化工工业园区:位于新民镇和小章镇之间,距县城约25公里。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主要发展煤炭深加工和再利用,“十二五”末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
城西煤炭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以西,东至刘家湾,西至大佛寺煤矿,南至城关镇虎神沟村,北至泾河北岸。加强煤炭企业的技改力度,提高企业开采能力。“十二五”末建成全省
乃至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景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 位于城关镇鸣玉池村和新堡子景村之间。主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轻工业,重点建设果品精细加工、肉类加工、酿酒、饮品、食品、面粉加工
等农产品加工业,赶“十二五”末建成规模化、精细化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五、发展措施
(一)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突出产业导向
1.科学制订产业规划。按照“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产业方向,对接梯度转移,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招商重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园区产业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把产业规划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起
来。
2.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园区工业项目的引进必须贯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和重点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高创汇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入园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坚决不搞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项目、“黄、赌、毒”项目,杜绝国家明令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入园,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一般项目原则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要在1000万元以上,园区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必须达到每亩50万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底入园企业达26家。同时,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进园项目的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用地总面积的7%,园区容积率最低达到0.5。建筑系数不低于30%,园区绿化控制在总面积的20%以内。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和资源节约利用项目,争创
环保工业园和生态工业园。
3.完善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以道路、水电、通讯为主的公共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以集中供气、仓储货运、“三废”综合利用为内容的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要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衔接,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
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高综合利用率。
(二)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创新园区管理机制。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建立精干高效、勤政务实的园区管委会,由县政府授予园区内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和企业管理服务等职能,努力做到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除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
外实行零规费,符合规定的收费原则上由管委会统一代收代缴。
2.创新园区运作模式。园区开发建设应由经济实体开发运作,承担经济责任和收益。要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增强活力,积极吸纳国家资本、社会资本、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工业园区。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经济实体来我县参股或单独经营工业园区开发项
目。积极探索与沿海有实力的工业园区进行对接和联手开发的途径。
3.创新园区服务内容。要树立工业园区是当地经济发展“特区”的理念,特事特办,优质服务,提高效率。要在完善基础性、行政性服务的同时,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劳动用工、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行要求企业接受指定服务,从中牟利,不得将政府部门正常的工作职能变相转为有偿服务,不得将咨询、检测等自愿性服务变为强制性收费服务。要保
持园区企业投诉渠道畅通。
4.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商招商、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加强招商引资的战略研究,密切关注大公司和大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动态,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和互动。对园区重大引资项目要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如期进资、开工和竣工投产。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民安商转变。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重视低能耗、环保的前提下,以技术含量高并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项目作为招商重点,推
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进一步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1.着力壮大支柱产业。以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骨干产品为龙头,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园区支柱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煤炭、煤化工、电力、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22.4亿元,占园区总销售收入的95 %。
2.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以培育高成长性企业为目的,以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为重点,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努力使园区产生“产业锁定”效应,增强“投资磁场”效应,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联度,推动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
1.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对外资企业经营期十年以上的工业企业按其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小,从企业发展基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其标准为:前二年按县实收企业所得税的地方所得30%给予扶持,后三年按实收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的15%给予扶持。
2、推行重奖激励政策。对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给予特殊扶持:凡技改投资(不含土地)达500-1000万元在一年内建成并竣工投产的企业或项目,按实际技改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技改投资1000-2000万元,且在一年内建成并竣工投产的企业或项目,按实际技改投资额的1.5%给予奖励;技改投资达2000万元以上且在两年内竣工投产的企业或项目,按实际技改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凡获得国家级著名商标产品的企业,财政予以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级著名商标产品的企业,财政予以奖励20万元;凡自营出口创汇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按每出
口1美元奖励0.1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3.提高土地运作水平。园区建设征地必须按规定审批并办理手续,征地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农民经济补偿并落实到位。土地出让价格、优惠政策的程度和期限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要与园区良性循环发展的周期相衔接,使土地出让价格、政策优惠和工业园区近期自我发展相适应。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对超时限圈而不建的,要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防止以套取优惠政策为目的的土地重复转移和建设项目、企业的简单搬迁。园区的建设项目应当实行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建多层和高层厂房,充分发挥土地集
约利用效益。
4.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引进机制、评聘机制、流动机制。依托创业培训基地、彬县职教中心等就业培训机构为园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鼓励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园区创业。对符合职称评定条件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人事部门要会同园区主管部门给予职称评定;对技术工人,劳动部门要会
同园区主管部门给予职业技能鉴定。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成立专门机构,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各企业依据本规划精神,结合国家有关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确定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思路。各园区以本规划为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本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落实规划
中提出的各项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1、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园区建设的规划要以工业发展、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建
设大规模、高档次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园区建设要满足20年以上的发展需要。园区布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以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目标,形成互促共进的局面。
2、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步到位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八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任务,采取统筹安排、统一负责、齐抓共建的办法,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
3、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的项目入园。在项目的选择上做到“四优先、四不要”,即:高新技术项目优先、支柱产业项目优先、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优先,低消耗高新项目优先;高污染、高危行业项目坚决不要,重复建设项目坚决不要,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坚决不要,投资没有达到标准规模的项目不要。以大企业的入园发展,带动一批关联的“专、优、特、精”中小企业进驻园区。
4、保障入园企业供地。按照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整合园区土地资源,严格执行建筑项目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标准,积极推进建设多层厂房,控制工业用地绿化率,切
实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
园区建设突出产业体系壮大和非公企业剧增两个重点,依靠能源、果蔬、畜草、生态四大资源优势,形成以煤炭及其相关的能源工业,以缸瓦、空心砖、墙地砖为主的新型建材工业,以粮油、果熟、饲料加工或保鲜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企业化管理形成的种植、养殖、果林、生态为主的绿色农业企业,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医疗为主的社会服务等五大产业体系,实现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六大服务上的新突破,掀起新的园区建设发展热潮。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外向型发展,快速增长总量,迅速提升质量,全力保证2010年冲刺陕西十强县,实现县
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0一0年五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