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高考作文的著作权
浅析高考作文的著作权相关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曾在计划经济时代被忽视的许多知识产权问题今天已引发了法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2003年教案侵权案,2005年EST试题侵权案,都说明了这一事实。由此引发了我对高考作文的相关知识产权思考。本文拟从我国的著作权法的角度出发采取比较的方法,着重分析高考作文的性质,合理使用等问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著作权著作权集体管理合理使用
一高考作文是否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1.作文的概述及其表现形式
作文《辞海》解释为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作时要有一定结构、顺序。作文有几种体裁,如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2.著作权概念及保护对象
著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著作权 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著作权法律关系得以发生的法律事实结构﹤1﹥。著作权是指及其他著作权人对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以保护作者权益原则,作者与公众利益原则,鼓励优秀作品原则,以及与国际著作权法律制度发展一致原则为基本原则,合理公平的解释具体法律条文的法律适用﹤2﹥。《著作权实施条例》解释为:“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由此可见,作品是著作权的保护对象,且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独创性即原创性是指作者是根据自身意愿独立构思而成的作品,不是复制、修改、翻刻现有作品而成的,也不是依即定的程序或手法推演而成的〈3〉。前者如某人临摹唐伯虎的《百鸟朝凤图》,且临摹的十分相似,惟妙惟肖。但这幅画却不具有独创性,其原因在于其只是对唐伯虎作品的手工复制,没有构思,没有凝聚他自身的思想情感,不是自己内心想法和感情的寄予。相反一个小孩的陋画,即使再不好看,笔法再笨拙,手法再初始,只要是自己独立构思,凝聚了想法,表达了思想,寄予了情感,使看者能产生某种感情联想、思想共鸣,就具有独创性。后者如某人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某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列出计算过程,这种智力成果也不具有独创性,其只是利用现有公式进行的计算,无个人的创造和设计,他只是付出经过学习知识和计算的能力。高考作文是一种文字作品,是考生在一种特定环境、特定空间时间里进行的一种独立构思的智力劳动,它表达了考生的某种思想,某种见解,寄予了感情,引起他人思想的共鸣的作品,其内容与已有的作品无复制、加工之联系。因此它具有独创性。
2)可复制性,是指智力成果能以某种物质形式表现。高考作文的承载体是试卷纸,是客观真实的有形物,具有可复制性。它即可以以出版发行的方式复制,也可以以网络的方式复制传播,还可以以摄录,光盘刻录等方式传播。显然具有可复制性。(3)不属于法律法规明文列举的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明文规定:“依法禁止出版、发行、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其包括三种情况:(1)违背一般法律原则的作品(2)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道德的作品(3)故意妨碍公共秩序的作品第8条规定不时用著作权法的作品有(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或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由于考试作文的特殊环境和特别要求,其题目要求就涵盖了<<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的三种禁止性情况.另外,作为作文显然也不在第8条规定之列.根据反对解释原则。考试作文应不属于法律明文规定列举的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由上述可见,考试作文符合<<著作权法>>保护对象---作品的各个特点应受<<著作权
法>>之保护,是其保护的对象。
二考试作文的定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章列举了八种特殊作品。它们是:1演绎作品2合作作品3汇编作品4影视作品5职务作品6委托作品7美术作品8匿名作品.高考作文是考生在特定时间空间内,根据简短,信息少,字数少的题目要求,用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等形式,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于以引起他人情感共鸣的文字作品.其以试卷为载体,完成后以实名方式立即上交,不再返还.显然它不同于演绎,汇编,影视,委托,美术,匿名作品.唯一难以区别于职务作品.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而创造的作品。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公民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是一种上下级关系。(2)职务作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志.受他人一直而创作。(3)职务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4)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作者支付一定报酬.特殊职务作品有以下情形(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及其说明,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2)法律行政法规或合同约定由法人或其他享有著作权的职务作品.前者其著作权一般归作者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权.后者著作权一般归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我们看一下高考作文区别于职务作品之处:(1)高考考生与其学校及高考组织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考生与他们不存有隶属关系.(2)高考考试作文是表达的考生个人的情感思想,他不受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志所支配.特别是近年来,考题要求更宽,甚至连价值取向都不予以限定.考生可以写好的一面,也可以写坏的一面,考题只是起指引作用,只是将考生限定于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漫天写作.其不是要求考生你必须这样写,必须写善良的一面,它仅仅是限定作用.至于考生怎么写,写什么,表达什么,好的一面,坏的一面,赞同还是批评则不干涉.(3)考试作文的责任也并非由学校或组织者承担.即使写了违背伦理道德等类的作文,其得分的责任和风险由考生个人承担,这种责任的后果甚至是考不进好的大学或上不了大学.显然,学校和组织者无相应的责任承担.(4)考生参加考试必须交纳报名费,试卷费,且纸,笔,刀等主要创作材料均为考生个人所提供,组织者并未为考生提供任何技术或物质条件.(已付费)
应而由以上分析,考试作文也区别于职务作品.由此而看,考试作文就是普通的文学作品,是<<著作权法>>规定的非特殊作品,其著作权毫无疑问应归考生所有.三 高考作文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虽然高考作文从理论上分析应属于考生本人,但由于高考的特殊性和自身特有的性质,著作权全隶属于考生本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高考试卷本身是国家秘密,具有不可随意泄露性,其带有公共性质,不但关系到成千上万的考生,还关系到公共利益。因此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高考作文的著作权应采用集体管理制度。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起源于18世纪,从音乐作品领域进而扩及到文字作品、艺术作品、美术作品、电影作品等领域〈4〉。我国在200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作了规定,该法第8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集体管理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根据国际发展趋势,WTO相关规定,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高考的特殊,我认为高考作文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应做如下设置:
1. 著作权集体管理者可以为各市教育局
2006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千万〈5〉。中国有56个民族,中国有24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各市教育局是当地考生能够联系到的对象,假设集体管理者设置为省、中央教育部门,一则会造成效率低下,二则会导致联系困难,资源浪费,信息不流通等一系列问题。
2. 高考作文著作权的许可采用强制许可(强制委托)
专利中强制许可是指一国的专利主管部门,不经专利权人同意,依法直接允许其他 单位或个人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一种许可方式,又称非自愿许可。而高考作文的著作
权强制许可则是指考生的某些著作权(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中的修改权、发表权)必须强制性的许可让于集体管理者代为实施否则这些权利将视为自动放弃,任何人将不得再行使(包括考生本人)。
虽然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本质是一种私权利,本应采用自愿许可制(考生自己依意愿将某些著作权让予集体管理者实施),但因为高考的特殊性,参考人数的众多,考试范围为全国,涉及国家秘密,关系到考生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考制的平衡,教育体制的稳定,公共秩序的安定,一旦实行自愿许可,即意味着考生可以任意行使权利,将自己的作文随时发布于众。那么单说国家教育机构让考生复制作文底稿肯定就忙的天昏地暗(我国高考后作文统一上交,不在返还考生本人),其次这样势必会造成法律之间的冲突,破坏法制平衡,同时还很可能造成国家秘密的任意泄露,侵犯公共利益,破坏公共秩序的稳定,侵犯国家利益,显然是不可行的。
3. 高考作文采用“双归制”
虽然著作权的某些权利已强制许可委托于著作权集体管理者,但并不是说考生就丧失了所有的权利,毕竟著作权是一种绝对私权,法律应全面保护著作权人的个人权利〈6〉。为了解决冲突我认为作文的著作权可采用“双归制”,双归即同时归属、同时受益、共同支配。考生许可了部分著作权,但其还有就其作文发表所获得的利益的报酬的权利,另外考生著作人身权的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永久的权利,再者如著作权集体管理者未行使考生许可的权利,考生可通过申请的方式提醒集体管理者行使。举例说明:前者如教育部门认为张某的高考作文挺好的,被评为满分作文,遂将其作文发表,那么到此并 没结束,教育局还必须向考生支付一定的稿费作为报酬。后者如王某想到他的高考作文还不错,应该可以发表,可当地的教育局并未行使许可发表权,那么他就可以向教育局提出申请,要求发表他的高考作文。
四合理使用的思考
《著作权》第22条规定了合理使用的情形,其中与高考作文相关的有一、六、九款。根据这些规定合理使用的目的包括:学校教学研究、个人学习、个人欣赏、个人研究。合理使用的方式在个人使用下未做规定,在教学使用下规定为“少量复制”,篇幅为做规定,对于复制采用的形式也未做规定,对合理使用著作权的载体形式同样未做规定。这样粗劣的法律规定,加上高考作文的特殊性,无疑是使考生处在被侵权的风口浪尖。如一教育主管部门将本省市以发表的优秀高考作文加以评论(注明姓名和出处)复印10000本作为本市几所重点高中的辅导教材以成本价出售给学生(未牟利)算不算合理使用?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本市学生的利益,但这样大量的复制无疑是会冲击作者及出版社及其出版物的销售市场。再如,同样上面的例子不是复制10000本,而是制成500个光盘发放给500所学校,这是不是合理使用?判断是否为合理使用故在将来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参考美国的做法考虑作品的特殊性质,使用比例,使用行为对潜在市场有无重大影响来对少量、载体、复制篇幅、复制形式作出可供参考的标准。〈7〉
结语
四川考生的《风,可以穿越荆棘》在网上传播却未署考生姓名〈8〉,云南考生的《那时花开》未署考生姓名的同时连原始出处也未记载〈9〉,江苏考生的低分作文《想唱就唱》更是惨不忍睹,被评论的面目全非〈10〉,《优秀作文大全》坐享收益的狂用高考优秀作文,高考作文被转载了又转载,从未有几个问问考生你同意吗?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尊重高考考生的权利,保护高考作文的著作权!引起法律界对考试作文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3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陈静湖北武汉大学《EST试题侵权案相关著作权问题思考》
3.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4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康燕《论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律图书馆网
5. 董哄亮2006高考人数将突破千万中国高中生网
6. 康燕《论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律图书馆网
7. 吴红东主编《知识产权法》8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http://edu.qq.com2005年 03月 08日天利考试信息网
9.http://edu.qq.com2005年 03月 08日
10.2006-10-20 8:32:00 | By: 雨霖铃http://
第二篇:高考作文“抄袭”现象引发的著作权法律思考
内容摘要: [摘 要]:近年来高考作文中“抄袭”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公众的热烈讨论。事件过后,它留给我们的仍然是一连串的法律思考,如何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进行准确的法律界定,并在实践中对其规范化的处理和解决,成为亟待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作者从法律的视角出发,对高考作文“抄袭”这个新的法律命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和剖析,并基于社会利益平衡的考虑,对立法内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抄袭;适当引用;著作权
一、“抄袭”概念之法律层面界定
抄袭,原本只是日常生活中常用语汇,在《著作权法》制定过程中,因被引入到法律条文中而成为一个法律词汇。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一项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一)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把抄袭和剽窃乃视为近义,但是《著作权法》并未对这两个法律用语做出明确解释。
为便于明确界定其法律概念,我们首先需考证于各部权威典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抄袭所下的定义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而《辞海》给出的定义是:“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但是语义学的解释并不能直接作为法律的定性标准,因为法律追求的是概念的严格、准确、无歧义以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根据上述权威典籍的语义解释,并借鉴其他有关学者的相关论述,笔者认为著作权法中的抄袭应是指,行为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将他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不加修改,或者对形式和内容稍作改动,使之成为自己作品一部分或全部的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违法行为。
对此概念界定,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的对象应限定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法律并不是对他人创作的任何文字内容都提供的保护,法律规定抄袭类侵权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对他人著作权提供法律保护,如果原作者对其作品不享有著作权,则自然谈不上对其著作权的侵犯了,因此也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抄袭。
2、抄袭,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封不动的抄袭和改头换面的抄袭。
前者是指抄袭者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的原作品不作任何改变(如修改等)地抄写或剪贴在自己的作品中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的行为。[1]而后者是指抄袭者出于欺世盗名的目的要对所抄袭的作品进行程度不同的修改和组装,要对被抄袭的作品作一番整容手术。这种抄袭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抄袭者将一件已有作品经过整容之后用于自己作品的各个部分;另一种是抄袭者杂取数件已有作品,拼凑合成所谓自己的作品。[2]二者相比较而言,后者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在实践中存在情形也更普遍。
3、抄袭行为不需要符合发表要件,即使未用以发表仍可构成抄袭。
对此笔者不赞同《国家教育考试法》课题研究组核心成员谭宗泽副教授的观点,谭副教授认为,从著作权法看,高考试卷在考试前是绝密文件,在考试后属于不能任意公布的“档案”文件,考生对他人的作品没有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不能构成侵权。[3]很显然,谭副教授把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视为抄袭行为认定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发表只是抄袭他人作品后的一种具体使用方式,也是认定抄袭的重要证据之一。抄袭的本质是占用他人作品内容以为己用,是否发表只会影响给著作权人带来负面作用的范围,而对抄袭的认定不应有影响。而且倘若采发表要件说,则势必对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保护不力,因为如此将会使得非通过发表途径而侵犯著作权人署名权的行为,难以定性和处罚。
二、抄袭行为的认定要件分析
抄袭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最直接层面来说,它侵犯的是作者的署名权,即占用他人智力成果,而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发表,使作品所带来的精神性利益归于自己名下。这既是对作者署名权的一种侵犯,同时也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文化秩序和精神利益分配规则的破坏,若不加禁止,必将滋生人们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因而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也将此类行为列为侵犯著作权行为的首要情形加以规定。但抄袭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在实践中对其做出准确认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牵涉到抄袭行为与一系列相近范畴,如巧合、适当引用、模仿和借鉴等的法律界限划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抄袭的法律认定要件做详细的分析。
抄袭行为作为一种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自应符合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即主体、归责原则、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及其之间因果关系。笔者在此限于篇幅,仅对以下几个认定要件做细致的分析。
1、首先,在归责原则上,笔者赞同学界通说,即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因为在我国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已由我国《民法通则》第六章作出了严格的限定,除此之外的一切侵权行为,一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过错责任原则下,笔者认为抄袭行为的过错形式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情形。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抄袭行为均是在故意心理状态下做出的,“在抄袭行为中,抄袭人实施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多是为了骗取名誉和获取利益。在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其主观心理态度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有意窃取为己作。”[4]但是抄袭行为亦有在过失心理支配下的情形,而且在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实践中亦有许多有过失抄袭的例证。[②]在抄袭中的过失是指抄袭者应当预见出现在自己作品中的表达是出自他人之作,由于主观上的原因没有预见,反而误为己作的一种心理态度。所谓过失抄袭是指抄袭者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并未直接地借用原作,而是在创作之前(这可能是很早以前的事)阅读或者欣赏了原作品,并有意无意地将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等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在创作时将这些信息潜意识地再现出来,并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成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或全部分,从而构成抄袭。[5] 抄袭行为采用过错归责原则,也就排除了主观上无过错的情形,亦即文学创作中巧合现象。巧合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在毫无关联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创作完成彼此相同的或类似作品的行为。此时两个作品虽有完成先后之分,但是双方均是独立完成,彼此不是源和流的关系,因而均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2、此外,抄袭作为一种占用他人智慧成果的行为,还应符合一定度的要求,并不是任何引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均可定性为抄袭。
各国著作权法中均规定了各种对著作权的合理限制,亦即合理使用原则,在文学创作中它主要表现为“适当引用”。“适当引用”是指为了介绍、评论、报道之目的,对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适度的引用,不需要取得原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报酬,但应当注明引文的出处,并不能损害作者的其他合法利益。知识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适当引用和借鉴往往是必要的手段和途径,闭门造车只会导致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劳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阻碍知识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正如牛顿所说的,他在科学领域获得如此卓著的成就仅仅是因为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抄袭和“适当引用”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如二者都是对他人受保护文学成果的利用,但是在性质上二者则是截然不同的。要把握二者区别的实质,我们有必要首先对“适当引用”的基本特征进行必要的分析。各国立法对“适当引用”都作了原则性规定,其中美国现行《版权法》第107条规定较为详细。下面笔者借鉴美、英及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和判例,对“适当引用”应当符合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一、我国《著作权法》规定,“适当引用”的对象仅限于已经发表的作品,否则,即应定性为抄袭。
二、“适当引用”必须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合法权利,如注明出处,指明原作者的姓名等,而抄袭则是对别人的成果直接占为己用,使人误信作品内容为自己所创作。
三、“适当引用”需要符合特定的目的,这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适当引用”仅限于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美国则包括但不限于审查有关使用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非营利目的。
四、“同整个有著作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部分的数量和内容的实质性”。这里既有质上的限定又有量上的要求,应该综合加以判定。关于被使用作品的数量要求,许多国家都立法中都作出了具体规定。[③]而对于作品实质性内容的使用要求,各国著作权法尚未提供限制性的具体标准。吴汉东教授认为,“作品的实质部分是整个作品的灵魂和精华所在。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作者独自性的构思安排、独创性的情节描述、独特性的人物塑造;在音乐作品中,表现为具有艺术个性的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的安排和设计;在科学作品中,则表现为作者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思想阐发和理论说明。”[6]
五、引用对原作市场销售、存在价值的影响程度。由于新作与原作往往是同一题材的创作,新作的出现有可能影响原作的销售市场,或减少其收益,甚至有可能取代原作。因此必须考虑使用的经济后果。
第三篇:著作权案例
杨德嘉
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作品一直担负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论断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艺术市场的不断繁荣,作品的产生已不再是仅仅出于作者自身的创作欲望。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作品都是由他人委托作者创作而成的,这类作品就属于委托作品。对于委托作品而言,由于在传统的作者与作品之间又多出了一个委托方,因此,委托方与受托方(即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他们二者之间的权利划分就变得更加复杂。实践中,由于合同约定不明或对法律理解存在偏差,往往会导致委托创作的双方当事人产生分歧、争议,乃至对簿公堂。
权利归属合同约定是关键
例案一:甲公司委托乙画家根据该公司的产品特点创作了一幅国画用于产品包装,并支付了高额创作费用。由于画作传神,提升了产品形象,使得甲公司的产品销量大增。后乙画家在出版其书画作品集时,也将该幅国画作为自己的代表作用在了封面上。甲公司认为这幅画是其花大价钱专为自己的产品创作的,因此著作权理所应当归该公司所有。而乙画家却认为该画作凝聚了自己的心血,体现了其艺术水平,他人无权据为己有。由于双方当初未对画作的著作权归属做出约定,导致各执一词,故产生矛盾。
法官解析:那么究竟应该由谁享有权利呢?对于一般的作品,其著作权是由作者享有的。但就委托作品而言,其著作权归属的确定与一般作品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鉴于委托作品的产生根本上是源于委托人与作者之间的合同关系,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首先要看委托人和受托人在合同中是如何约定的,即双方可以在委托创作合同中自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哪方所有。有了明确的约定,自然也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大量双方未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约定,甚至根本没有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形。在这种时候,出于对作者权利的保护,法律规定了作品的著作权由受托方即作者享有。因此,在这个案例中,乙画家享有这幅国画的著作权,可以在自己的书画集中进行使用。当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也并非毫无权利可言,其依法享有在约定的范围内使用该作品的权利。因此,虽然甲公司并不享有著作权,但仍然可以在产品包装上继续使用该幅画作。
著作权人身权的行使
例案二:甲影视公司委托乙作家创作一部电影剧本,并按照市场价格支付了创作费用。双方约定剧本的著作权归甲公司所有。然而在剧本交付后,甲公司却认为与其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后乙作家几次修改剧本,仍未达到甲公司的要求,双方的交涉就此告一段落。一年以后,乙作家发现,各大影院正在放映一部由甲公司制作的电影,而影片在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主要情节等方面与其所创作的剧本如出一辙,只是做了部分改动,然而整部电影中对乙作家只字未提,甚至连编剧的署名都换成了别人。乙作家认为甲公司侵犯了其对剧本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应当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甲公司则认为乙作家的剧本无法达到拍摄要求,所以才会另找他人修改剧本,且合同约定剧本的著作权归甲公司所有,故其做法并无不当。
法官解析:与前两个案例不同,本案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对作品的权利归属做出了明确约定,即著作权归甲公司享有。引发双方纠纷的关键在于甲公司未经乙作家同意的情况下,不为其署名并修改剧本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在我国,作者依法享有的著作权具体包括十七项。其中,前四项(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著作权的人身权,后十三项为著作权的财产权。《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作者可以许可他人行使或者转让上述后十三项权利,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对于著作权财产权,作者是可以依法自由进行处分并获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并未对著作权人身权做出相同的规定。因此对于这四项权利,作者是不得转让的。
那么对于委托作品而言,这四项人身权利能否由双方任意约定归属呢?尽管《著作权法》未做出明确规定,但笔者对此持否定观点。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是基于创作者的身份而存在的,由此而产生的著作权人身权是一种基本的、固有的、绝对的、非财产性的权利,是不可剥夺且不可被替代的权利。故只有作者本人才有权决定是否将作品公之于众,有权在作品上署名,有权自己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并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从另一个角度讲,著作权人身权,特别是署名权的行使和保护,不仅关系到作者的权益,也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利益。因此,无论是将他人的作品拿来签上自己的大名,还是允许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所涉及的都不仅是署名者与实际作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形,势必会影响到相关公众的判断,并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由此可见,甲公司和乙作家之间关于剧本权属的约定,应是指著作财产权的约定,而著作权人身权仍应由乙作家享有。因此,甲公司未在电影中给乙作家署名的行为构成了侵权。
那么甲公司是否还侵犯了乙作家的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呢?对这一问题的判断,还需要对委托作品的特点予以充分考虑。由于委托作品的创作一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委托方往往会在前期向作者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要求,而后由作者按照委托方的意图进行具体创作,且双方也明确知晓委托方将来会以一定的方式、范围对作品进行实际使用。因此,如果委托方仅获得了作品,却无法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将作品公之于众,且无权视需要对作品做必要的改动的话,那么其在委托创作合同中的目的恐怕就难以实现,其为创作所投入的资金也就付之东流了。这种结果不仅与合同双方的预期不符,也有违公平原则。
因此,尽管委托作品中的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归作者享有,但通常情况下,可以视为作者已经将这部分权利委托给对方代为行使,以使合同目的能够最终实现。由此不难看出,甲公司出于拍摄需要对剧本进行修改以及自行决定公映影片的行为,符合委托创作合同的目的,合理地行使了委托方的权利,并不构成侵权。当然,尽管如此,该公司擅自删除乙作家署名的行为仍然有违法理情理,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委托作品使用范围的界定
例案三:甲书法家受乙酒店委托,挥毫书写了该酒店的名称,并收取了一定报酬。后甲书法家发现,乙酒店除了把自己这幅书法作品制成牌匾悬挂在大门之上,还在餐具、卧具等用品上进行了大量使用。其遂向酒店提出异议,认为自己写这幅字只是为了给乙酒店制作牌匾用的,酒店现在的使用方式超出了范围,侵犯了其著作权,应当对其进行赔偿。乙酒店虽然认可该书法作品的著作权归甲书法家所有,但认为酒店付酬委托书法家进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该作品,因此自己的行为合理合法,不构成侵权。
法官解析:与上个案例一样,由于双方当初在合同中没有对酒店使用的范围做出明确约定,最终引发了一场纠纷。甲书法家和乙酒店的观点截然相反,谁的理解更加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在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受托人即作者的情况下,委托人享有在约定的范围内使用作品的权利。如果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的范围,则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应该说,本案中乙酒店委托甲书法家书写店名的目的还是很清楚的,就是为了在酒店中进行使用。而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也不会仅仅将店名用于门外的牌匾上。实际上,酒店在餐具、卧具等与其服务紧密相关的物品上印上店名的做法,早已形成了一种惯例,并且为公众普遍接受。因此,尽管甲书法家对自己的书法作品享有著作权,但乙酒店的行为并不违反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其使用方式和范围均在情理之中。可见,乙酒店并未构成侵权,也无需再向甲书法家支付费用。
影视公司在剧本版权许可与委托创作合同中 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王军[1]
剧本乃一剧之本,影视剧本的市场定位、艺术水准、商业价值是决定一部影视剧作品能否取得良好票房和收视率的核心因素之一,历来为影视公司所重视。笔者作为专门从事影视文化传媒法律服务的行业律师,每年审核超过50份各类影视剧本版权合同,处理10余起因剧本版权争议而引发的诉讼和仲裁,对于影视剧本版权许可与委托创作合同中体现出的法律问题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结合个人业务实践,现从影视公司(出品方/制片方)角度,对其中的重要问题予以阐述,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已有作品影视版权购买合同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用于影视剧拍摄的原有作品类型及权属证明、审查要求
利用已有作品进行影视剧改编摄制,是影视公司进行项目运作的重要途径,已有作品的类型包括小说(如《杜拉拉升职记》影视剧改编)、戏剧(如话剧《茶馆》的电视剧改编)、动漫作品(如国产动漫《喜洋洋与灰太郎》系列的电影改编)、原有影视作品(如电影《倩女幽魂》的新版重拍)等。已有作品在商业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本身的艺术水准、市场价值、知名度为影视剧再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影视公司在签订此类版权购买合同之时,应当谨慎审查原有作品的版权权属是明确,版权链是否完整、清晰,原版权人是否拥有独立完整的原始权利或继受权利进行影视版权的许可或转让,在签订正式的版权购买合同之前,审查在先合同、授权书、版权登记证书、制作许可证、发行许可证是必要的,未尽审慎、合理审查义务,已经支付高额影视版权购买费的影视公司同样面临版权侵权风险,并不能基于版权购买对价的支付而免责。
(二)“改编权、投融资权、摄制权”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与电视剧是两种形式、内容、受众、商业价值紧密关联的产品,影视公司应尽可能将影视剧版权一并买入,避免出现当前很多作品各自授权,让后来者搭顺风车取巧盈利的状况。
影视版权购买合同的法律性质是著作权专有权利许可使用合同,影视公司通过合同约定从原有权利人手中拿到了哪些权利必须约定清楚,笔者的经验,“影视剧本改编权、投融资权、摄制权”一个都不能少。
对原有作品改编权的行使主要体现在改编原有作品形成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过程,而摄制权作为我国著作权法所特别规定的一项专有权利已经从传统的改编权中剥离出来独立存在,影视公司在签署此类合同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忽略对“投融资权”的约定,一部影视部作品动辄数千万的投资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而言是很难一家独投的,同时,基于制作和发行资源的整合需要,联合摄制已经成为业界项目运作的常态。如果影视公司对此未作出任何合同约定,那么,原权利人很可能限制影视公司利用原有作品改编权、摄制权进行融资和版权合作的机会。
此外,有关影视剧衍生作品的版权(包括但不限于收益权)归属也应当明确约定,这对于影视公司的市场收益具有重大商业意义。随着中国电影、电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影视衍生产品的市场价值也在迅速攀升,以《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为例,电影院线创造了几千万的票房佳绩,而原有动漫形象的商品化与品牌许可给权利人带来的商业利益早已高达数亿元。
(三)原有作品著作权专有许可期限和行使方式需谨慎约定
笔者的一个客户,曾出资60万元购买了某著名军旅小说的五年期的电视剧改编权、摄制权,五年期间,耗资近两百万投入项目策划和剧本创作,剧本几易其稿尘埃落定后,突然发现5年期限已经届满,无法在原许可期限内完成摄制。原著作者对外声明称,小说的影视剧版权已经回归,准备另嫁他人,致使原投拍单位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不得不与原小说作者重启续约谈判,同时面临数倍于原版权购买费的“合同勒索”。除影视公司本身在项目运作方面的规范外,版权购买合同期限及权利行使方面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在签订此类合同之时,如果能够约定“剧本定稿完成或剧组投入拍摄则版权许可期限限制自动失效”或者在授权许可期限之外同时约定1-2年的许可期限续约优先权和许可费支付标准,则可有效的避免影视公司遭受巨大的投资损失。
二、影视剧本委托创作合同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剧本委托创作的阶段性创作成果及分阶段稿酬支付
影视剧本的创作大体会经过剧本梗概、分集大纲、第一稿、第二稿/定稿几个创作阶段,影视公司也通常与编剧约定按照剧本创作与交付阶段分期支付编剧稿酬,完成剧本梗概与分集大纲,编剧通常可以拿到全部稿酬的30%,剧本定稿完成后,编剧可拿到全部稿酬的80%,剩余20%尾款通常在该剧开机前由影视公司支付给编剧。
电视连续剧剧本委托创作中,在最重要的分集剧本创作阶段,影视公司同样应细化根据创作集数分阶段支付编剧稿酬,如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可分为五个阶段,编剧每完成6集剧本向制片公司交付一次,经制片公司认可后,支付该6集的编剧稿酬,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握编剧的创作走向、创作节奏,避免大的艺术偏差,另一方面,如在过程中确认编剧交付的创作内容不符合拍摄要求,可随时叫停,避免时间成本和经济损失。
(二)编剧必须做出独立原创承诺,禁止第三人代笔创作或抄袭侵权
笔者在业务实践中,曾遇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事例,国内某著名卫视拟直接投资拍摄一部长达40集的电视连续剧,找来国内某知名编剧签约担纲剧本创作,约定高达6万元/集的编剧稿酬,该大牌编剧写了2000字的剧本梗概并按合同拿走了全部稿酬的30%后,将后续创作全部转交自己的助手完成,助手再次将剧本创作任务转包给戏剧学院毕业3年的几位写手,写手们在完全没有合同保障和编剧署名权的情况下,又联合戏剧学院大
三、大四的学生,按照4000元/集的口头约定最终写完了40集剧本,虽然在最终交稿前,签约的知名编剧还会统一遍稿,但足以想见,如此创作完成的剧本水准已经大打折扣,而影视制片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委托创作合同向签约编剧支付巨额的剧本创作费。
类似的情况在目前的影视剧本创作实践中并不少见,一方面导致剧本创作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影视公司因为使用此类剧本拍摄而被签约编剧之外的实际参与创作人员指控侵权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这对于整个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能不说是一大隐忧。影视剧本委托创作合同中的委托关系具有极强的人身依赖性和受托个体指向性,为切实维护影视制片单位的剧本创作利益,必须要求编剧在委托创作合同中,做出独立原创的实质性承诺,并与违约责任条款直接挂钩。
(三)编剧阶段性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质量标准、审核确认方式应当明确
近年来,编剧与影视制片单位之间的官司越来越多,编剧已经成为最容易去告制片单位违约或侵权的一个群体,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情形是双方就委托创作的剧本交付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达标产生严重分歧,影视公司认为编剧的创作成果不符合拍摄要求,单方提出提前终止合同并不再支付后续款项,而编剧则认为自己根据自身的艺术理解进行剧本创作没有问题,要求影视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剩余稿酬。
引发此类纠纷的一个基础原因是双方在委托创作合同中,没有就剧本的质量标准、审核确认方式作出明确约定,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产生标准之争,法院往往会基于委托创作合同缔约中对受托人的信赖选任前提和个性化创作特点来倾向性支持编剧一方,司法机关的这一审判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影视单位在委托创作合同中,明确剧本的质量标准或剧本阶段性交付确认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建议,比较简单易行的约定方式为“编剧的阶段性交付成果必须经影视剧制片人及导演共同签字认可后,方视为符合交付要求,编剧方可进行后续创作”,制片人代表影视剧出品方/制片方行使影视剧制作的整体管理权,导演作为影视剧创作的艺术总监,对影视剧的具体艺术表现和艺术水准负责,该两方共同行使剧本交付质量的审定权相对客观、明确,有助于影视公司把控编剧按照拍摄要求完成创作,避免日后的争议。
(四)影视公司可分阶段享有编剧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版权 剧本委托创作合同实务中,比较常见的剧本版权约定方式包括:①剧本(含剧本梗概、分集/分场大纲、初稿、定稿)一经创作完成,版权即归委托方所有;②剧本创作完成,在委托方支付全部剧本稿酬之时起,版权归委托方所有;③仅为制片方向广电主管部门申请影视剧制作许可及拍摄报备之特定目的,委托方名义取得编剧创作剧本的版权,待委托方支付全部剧本稿酬后,委托方才实际享有剧本的完整版权。当然,上述三种方式中,第一种版权约定方式对于影视公司最为有利,实质上,在这种约定之下,编剧作为受托方仅享有剧本的署名权和根据合同获得报酬的权利。尽管如此,为保障影视公司在剧本版权归属问题上的绝对主动性,笔者仍然建议在委托创作合同中,增加明确的条款表述如“本合同一经签订,无论何种情况,受托方创作完成剧本的全部著作权(编剧署名权除外)、邻接权、衍生产品开发收益权、后续作品开发收益权均归委托方所有”。
当然,任何一份经平等协商达成合同的商务条款和法律条款都是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越是大牌的编剧越会在剧本版权归属时点问题上谨慎对待。为平衡设计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笔者建议可在委托创作合同中对于版权归属做第四种方式的约定,即根据编剧分阶段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情况,在委托方认可该阶段剧本创作成果且支付当期稿酬对价的情况下,该阶段剧本创作成果的版权归委托方所有。这一约定方式在法理上是行得通的,剧本梗概和分集大纲作为创意的具体表达形式属于我国著作权法定义下的文字作品,这其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电视连续剧的分集完成剧本上,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如果编剧只完成并交付了前5集剧本,在影视公司认可并支付相应稿酬的情况下,该5集剧本能否视为“文字作品”而由影视公司享有版权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虽然约定创作的是一部30集的电视剧本,但5集剧本足以体现具体的创意表达,具备足以让观众理解和认知的人物、故事、情节、场景设计,可视为已完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字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影视公司通过合同约定取得编剧阶段性创作成果的版权是完全可能的。
(五)影视公司应慎发“退稿信”
在委托创作合同履约实践中,影视公司认为编剧的创作无法满足拍摄要求,通常选择发出一封措辞客气的“退稿信”,声明“不再使用编剧的剧本进行拍摄,已支付的报酬作为对编剧已付出劳务的补偿,后续稿酬不再支付,合同解除”等等。被退稿的编剧表面上暗气暗憋,实则等待时机,酝酿“维权”,编剧选择维权的最佳启动时机是电影片在院线首映、电视剧在电视台首播之时,此时,编剧的策略是,以电影院线发行公司、电视台为连带被告,对影视公司提起剧本著作权侵权之诉。
结合退稿信的具体表述,“退稿信”的法律含义通常被理解为合同解除、剧本弃用、原稿版权返回编剧,而不能被理解为剧本版权仍归委托方,委托方只是放弃使用原编剧剧本完成拍摄。这样一封退稿信,对影视公司应对编剧诉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剧本虽已退稿,但新剧本和完成片中总能或多或少找到被退稿者创作的影子,另一方面,院线发行公司和电视台以影视公司涉嫌著作权侵权为由不再或推迟支付影视剧片款,直接将影视公司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目前的影视剧发行市场是典型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买方市场,院线和电视台违反播映许可合同拖延支付、播映影视剧后单方强制减少支付购片款等情形在整个行业中非常普遍,一旦有影视公司涉嫌著作权侵权的诉讼发生,购片单位将会更加心安理得的拖延付款。
(六)在剧本创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委托创作合同中除明确约定影视公司的单方解除权、提前终止权之外,对已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自由使用权和另聘编剧权等同样应当明确约定。
编剧交付的剧本创作成果不符合合同要求,影视公司可以行使单方解除权、提前终止权,并就部分交付的剧本归属以及合同提前终止的法律后果做出明确约定,这其中,有三项具体权利应当明确约定。
1.已交付剧本内容的自由使用权:影视公司应有权自由使用编剧已经交付的剧本内容,包括对剧本内容的修改权、影视剧摄制权、转让权,影视公司行使上述权利无需再征得编剧许可或支付报酬,更不应视为对编剧权利的侵犯。
2.对原编剧关联使用方式的限制权:同时,影视公司应当明确作出限定,编剧参与创作的其他影视剧本与基于本委托创作合同交付的剧本题材、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不能构成实质性相似或雷同。
3.另聘编剧权:合同被解除或提前终止,影视公司有权另聘编剧对原编剧已提交内容进行再创作和续写,同时,新聘编剧有权取代原编剧或与原编剧共同享有剧本署名权,编剧署名的顺序也应有所约定。
王军 2010年8月1日成稿于西安小雁塔
第四篇:著作权案例
案例:
2001 年,新力公司制作发行了《LEON “MUSIC MOVIES” COLLECTION DIRECTED BY :L.L》VCD 光盘,其中包括黎明演唱的《酸》、《全日爱》、《两位一体》3首MTV作品。该光盘封套背页标注有“(C)2001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Hong Kong)Ltd.”即新力公司版权标记。2004年5月24日,国际唱片业协会亚洲区办事处出具证明文件,证明《LEON “MUSIC MOVIES” COLLECTION DIRECTED BY :L.L》音乐录影作品(MTV)是由新力公司向其提供,并作版权登记之用。
2003年12月12日,国际唱片业协会北京代表处委托代理人刘莹来到西部娱乐公司经营的西部飚歌城410号房间,对黎明演唱的八首歌曲进行点播,并对歌曲的播放过程进行了摄像,并刻录光盘两份。该光盘中包含《酸》、《全日爱》、《两位一体》3首MTV.此外,还取得消费发票一张,金额为120元。苏州市公证处对上述取证过程进行了公证。
为此,请求法院判令:
一、西部娱乐公司立即停止对涉案新力公司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放映权的侵害,不再公开放映新力公司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二、西部公司在一家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发表声明,向新力公司公开赔礼道歉;
三、西部娱乐公司赔偿新力公司经济损失30万元人民币,为调查侵权行为和起诉西部娱乐公司所支出的合理费用5万元人民币,以上金额合计35万元人民币;
四、西部娱乐公司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
被告西部娱乐公司辩称,涉案的MTV不属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新力公司不享有著作权。西部娱乐公司守法经营,其获得音乐作品使用许可证,故拥有音乐作品合法使用权。新力公司提出的赔偿损失人民币35万元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西部娱乐公司提供的涉案证据为:
1、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下称音著协)2004-017号音乐作品使用许可证,证明西部娱乐公司已按规定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缴费,其为合法音乐作品使用人。
2、音著协的许可协议,证明音著协许可申请人使用协会管理的音乐作品,并对许可期限、使用费等作了约定。
3、申请人为西部娱乐公司的音著协作品使用申请表,证明西部娱乐公司获得使用音著协管理作品的合法使用权。
4、2004年8月6日音著协出具的金额为40570元的著作权使用费发票。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
西部娱乐公司是否有权使用涉案MTV作品,如果侵权,MTV作品著作权归谁, 如果有权使用,依据是是什么.一、涉案的MTV作品的性质及著作权归属问题;
涉案的MTV是视听结合的一种艺术形成,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属著作权法规定的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依法应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关于涉案三首MTV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涉案的正版光盘封套背页标注有新力公司版权标记,新力公司亦已将涉案光盘上的音乐录影作品向国际唱片业协会亚洲区办事处进行了版权登记,故对新力公司享有涉案三首MTV作品的著作权应依法予以认定。
二、关于西部娱乐公司是否有权使用涉案MTV作品的问题;
西部娱乐公司获得音著协授权许可使用部分音乐作品,但音著协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登记音乐作品、基于音乐著作权人的授权向音乐作品的使用者发放使用许可证及向音乐作品的使用者收取使用费分配给音乐作品著作权人,西部娱乐公司获得许可使用的音乐作品是音著协登记管理的音乐作品,包括音著协会员的作品及音著协获得授权的音乐作品。而本案中涉案的3首MTV作品是一个既包括画面也包括声音的完整而独立的作品,是作为一个整体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摄制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15条的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本案中,西部娱乐公司并无证据证明其使用的涉案三首MTV作品属音著协登记及授权管理范围内的音乐作品。西部娱乐公司认为其已自音著协获得合法使用权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三、西部娱乐公司是否侵权及承担责任的问题。
根据我国著作法的有关规定,新力公司作为涉案MTV作品的著作权人,对涉案作品享有各项人身及财产权益。西部娱乐公司未经新力公司许可而在其经营活动中放映涉案的三首MTV作品,侵犯了新力公司对其作品享有的放映权及获得报酬权的财产权利,西部娱乐公司依法应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考虑到本案中西部娱乐公司侵犯的是新力公司的著作财产权,而非其著作人身权利,故不再适用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关于本案的赔偿数额,根据涉案证据及案情,对西部娱乐公司放映上述三首MTV作品所获得的利润难以精确量化计算,而原告新力公司所举证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为MTV作品在香港地区以商业性优先独家使用时的费用,显然不适用于证明在大陆地区使用上述三首MTV作品的费用,故对此计赔标准不予采信。因此,就本案侵权赔偿计算,本院决定根据本案涉及的作品类型、西部娱乐公司的经营规模(注册资本50万元,营业面积950平方米)、经营档次及周期3年的侵权时间等因素,酌情确定西部娱乐公司偿付原告新力公司的经济损失。此外,新力公司为制止西部娱乐公司的行为支付了公证转递费用、证据保全公证费、光盘刻录费及企业查档费,属为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应由西部娱乐公司承担。新力公司支付的律师费用中适当合理部分亦应由西部娱乐公司承担。
判决如下:
一、西部娱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放映本案所涉《酸》、《全日爱》、《两位一体》三首MTV作品;
二、西部娱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新力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9000元及为本案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人民币25441元,以上两项合计人民币34441元;
三、驳回新力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对于合理使用的解释: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记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11)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上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第五篇:著作权合同
图稿委托制作合同
协议编号:
甲 方(委托方):
地 址 :
电 话 : 电 邮:
联 系 人: 手 机:
乙 方(承接方):
地 址 :
电 话 :
银行卡号:
第一条 委托事项:
(1)品名称:
(2)作品署名:
(3)数 量:
(4)规 格:
文件格式:
(5)制作时间:2011年 月 日——2011年 月 日
(6)内 容: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文稿故事内容,图片等相关资料来创作,画稿符合文稿的内容。详细的文稿内容见附件,附件视为合同的不可分割部分,随合同付上。
第二条 甲乙双方就第一条所约束之作品达成以下协议:
(1)甲方委托乙方就上述作品进行创作,乙方授予甲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版上述作品的专用使用权。
(2)保证甲方在合同有效期内拥有的使用权,如因上述权利的行使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3)在合同有效期内,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合同约定的权利许可第三方使用。如有违反,甲方有权要求经济赔偿并终止合同。
(4)合同有效期满后甲方不得再使用合同之著作于任何用途。否则视为盗图,乙方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起诉。
(5)乙方有权将合同之著作用于自我展示及宣传等非商业性用途。
第三条 稿酬,交稿方式和付款方式:
(1)作品稿酬:50 元/张,一共75 张,共计人民币 3750 元整(税后)。
(2)付款以每册为单位滚动支付。每册支付方式为:先交付小图。作品无误,甲方应于截稿后7个工作日内结款,乙方交付PSD原图。
(3)乙方因人力所不能抗拒之因素不能按时交稿的,应在交稿期限届满前 5 日通知甲方,双方另行约定交稿日期。乙方到期仍不能交稿的,应按本合同约定之相关稿酬的5 %/天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乙方无故拖稿 5 天以上,甲方有权终止和同并要求乙方赔偿。
(4)甲方若不能在约定期限内支付稿费,应在付款限届满前 5日通知乙方,双方另行约定付款日期。若甲方无故拖延稿费,乙方将获得相应稿费 5%/天获赔,若甲方无故拖延稿费 5 天以上,乙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自由使用合同之著作。
第四条 作品制作流程和责任划分
(1)稿件都以样张(学小官)之画面复杂程度,上色精细度为标准。
(2)若实际绘画稿件要求与样张有出入,另行商议价格。
(3)若在乙方制作过程中,甲方要求更换风格进行重新绘制,则应对所完成之画稿按页数进行结算。新风格重新商洽价格,重新计算稿费。
(4)乙方先将线稿传于甲方审核,甲方通过后,乙方才上色处理。若经过此程序后,甲方还要求乙方对线稿进行修改,乙方应积极配合。一切额外产生的拖延时间和修改费用由甲方承担,修改费以改动大小进行协商。
(5)因甲方原因(如:前期要求有误,文字修改等)造成画面错误,要求乙方修改,乙方应积极配合。一切额外产生的拖延时间和修改费用由甲方承担,修改费以改动大小进行协商。
(6)稿件,甲方应于 2 个工作日内提出修改意见,如果超出或由甲方原因引起时间耽搁,则交稿时间顺延。
(7)据甲方的要求以样张为标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修改、润色等。乙方应在规定时间内对画面进行修改,若乙方无故拒绝修改,或反复修改仍未达到甲方以样张为准的合理要求,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相关损失。
第五条 本合同签订后,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本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变更或修改。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提出修改或解除本合同;若任何一方在没有得到另一方同意下,无故中止合同,则应按全部稿酬的_200_%赔偿另一方。
第六条 双方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及甲方公司之营业执照复印件,为合同附件。视为和约不可分割之部分,随合同付上。
第七条 合同之著作作品出版后,甲方向乙方赠样书_ _套,共计__册。
第八条 双方因合同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之日生效,有效期 年,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
日期:2011年 月 日日期:2011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