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初级考核

时间:2019-05-15 06: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初级考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初级考核》。

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初级考核

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初级考核

“文字编辑与排版”专用文件

1、设置字体、字号:第一段黑体一号(字符下加黄色底纹);第二段隶书小二号;其它楷体

四号。

2、对齐方式:第一、二段居中。

3、段落缩进:第三段、第五段首行各缩进2个汉字;第四段各行左、右均缩进2个汉字。

4、其它设置:第四段全段(不含标点符号)加着重号;文中“言为心声”四字符加下划线;

第五段“莫扎特”三字加粗;删除文后多余空行。

虚线下为测试文稿 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巨匠莫扎特

“言为心声”。言的定义是很广泛的:汉语、英语和德语都是语言,音乐也是一种语言。虽然这两类语言的构成和表现力不同,但都是人的心声。作为音响诗人,莫扎特是了解自己的,他是一位善于扬长避短、攀上音乐艺术的旷世天才。他自己也说过:

“我不会写诗,我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我不能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不是舞蹈家。但我可以用声音来表达这些:因为,我是一个音乐家。”

莫扎特音乐披露的内心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朝气的世界。尽管有时候也会出现几片乌黑的月边愁云,听到从远处天边传来的阵阵雷声,但整个音乐的基调和背景毕竟是一派清景无限的瑰丽气象。

第二篇:揭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情况

揭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情况

2009-06-16

一、2008年工作情况

今年5月份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高度重视,早传达、早部署、早行动,出真招、出实招、出效果。1-12月,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1569人,完成任务的125.97%;转移就业89555人,完成任务105.3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从年初的46.8%提高到52.41%,增加了5.61个百分点;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为53.56%,比省下达任务48%提高了5.56个百分点。至目前,全市开展“双转移”工作后,外省农民工有所减少,从年初47809人减少至43523人,减少了4286人;本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明显增加,从年初的105万人增加至111万人,增加了6万人。同时,技工人数也随着技能培训工作的推进,逐步得到了增加。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在手上。市委书记陈弘平在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强调,各级党政要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双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抓经济、抓稳定、抓发展的劲头和魄力,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切实把我市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新优势。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奕威专门到市劳动保障局调研并强调要抓好载体建设和队伍建设,注重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强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副市长陈澄民对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亲力亲为,多次到县(市、区)调研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成立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以陈奕威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刘小辉、副市长陈澄民为副组长,市发改局、经贸局、劳动保障局等24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市劳动保障局成立了专责小组及其办公室,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三是制订政策文件。在深入学习领会省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33个配套政策文件,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四是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市政府把培训转移就业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县(市、区)也把任务逐级下达,明确领导责任。五是建立汇报制度。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着力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我市有计划、有步骤、全方面开展宣传发动:一是印发“致全市农民朋友一封信”30万份,发至基层,做到“每户一信,家喻户晓”。二是在揭阳日报专版报导了揭阳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公布全市49家定点培训机构情况、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相关政策问答13条和致全市农民朋友一封信;揭阳电视台“民生热线”多次专门采访报导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典型事例;9月27日晚,我市举行表彰“十佳”优秀农民工、“十佳”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暨庆国庆《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三是印刷2000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政策法规首期汇编,分发各县(市、区)和各培训机构。通过宣传发动,迅速打开了技能培训局面,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反映强烈。

(三)整合培训资源,构筑培训网络。一是把职业教育机构纳入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市府办[2008]85号文明确把教育系统的职业培训学校纳入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机构,并下达了教育系统的培训任务和转移就业任务。这个文件的下发,进一步深化了教育系统的职业

教育体制改革,从而打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统一规划和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的。二是确认定点培训机构。各地按照“优化资源、合理布局、规范动作、扶优汰劣”的原则,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认真评估,对技工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整合,充分发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潜力,采取合办、委托等形式,对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基地进行认定,努力打造有规模、有特色、有质量的培训基地,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率。认定市技工学校、市就业培训中心、市德桥职业培训学校等49家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为2008年全市第一批定点培训机构,开设专业有电工电子、模具制作、服装工艺、物业管理等230多种,基本能满足不同企业用工专业的需求。三是引商办学。共引进3家实力强的民办培训机构,大大增强了我市的培训力量。特别是引进深圳粤丰职业培训学校来我市开办新的培训学校,市劳动保障局从场地的选址、规划、设计、装饰,以及专业的设置、证件的办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深圳粤丰职业培训学校有多年的办学经验,是深圳市南山区最大的民办培训机构,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齐全,设有物业管理、营养配餐、电工等100多个专业。深圳粤丰职业培训学校的引进,填补了我市培训机构专业的不足。同时,也扩大了我市培训的规模。

(四)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果。一是探索“送教进村入厂”模式。选定普宁市新坛村和广东省名鼠服饰有限公司作为实施“送教进村入厂”培训模式的先行点。普宁市新坛村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省先进基层党总支,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广东省名鼠服饰有限公司是知名企业,“名鼠”牌是全国驰名商标。新坛村通过深入开展宣传发动,确保每个家庭的富余劳动力都参加技能培训。然后详细了解群众学习和就业意愿,让他们报读喜欢的专业。在此基础上,普宁市组织了六家培训结构进村开展了各自专业的培训,群众反映良好。10月8日,我市在普宁新坛村成功举办了“送教进村入厂暨培训机构授牌仪式”。二是适企所需,开展针对性培训。我市各地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培训专业,为企业开展专业对口的培训。普宁市以纺织、服装、医药等企业的用工需求,马上开辟新的培训工种,确保了企业用工需求和减少失业,使全市经济保持较好地发展。揭东县经济开发区是该县规模上企业的密集地,产业工人达2万多人,及时开展了模具、家电等支柱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三是适农所需,开展适用性培训。在抓好常规培训的同时,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人为本,打破常规,开展送教下乡的特色培训。揭东县依托加洲火龙果种植基地、玉湖淮山种植基地、埔田竹笋种植基地,聘请专家传授技术;揭西县紧紧围绕果品、养鱼、养猪等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示范引导等形式,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榕城区专门邀请了揭阳学院4名教授到仙桥屯埔村办起了园艺花木绿化专业培训班,深受群众欢迎,每场班座无虚席。四是利用产业优势,做大培训。东山区利用驰名中外的阳美玉都,把当地产业和培训结合起来,开辟了玉器加工培训基地。全市各地还利用春、秋播种期间,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取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形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利用农闲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建筑、泥瓦、家政服务、电焊、机电维修等实用技术为主的技能培训。以及以礼议、职业道德、安全生产、法律常识等为主的素质培训。充分把培训与农民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和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出农民培训的新路子。

(五)打造合作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在开展“双转移”的过程中,恰遇金融海啸带来了失业增多、就业困难等问题,我市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打造与珠三角各市的合作平台。一是多方联结促就业。市劳动保障局抓住珠三角地区对揭阳劳务帮扶的机遇,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学习考察,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洽谈农村劳动力转移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帮扶互动机制。与深圳南山区建立了“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劳务合作关系,深圳南山区每年指定10家优秀企业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作为我市劳动力安置就业基地,10家企业也作为我市劳动力培训实训基地。我市技工学校与深圳市

工业行业管理中心签订了“订单式”培训协议,五年内每年向深圳企业输出技术人才500名。8月25日,广东省“双转移”深圳接收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洽谈会,我市与深圳市劳动保障局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书》,于2012年前,每年共同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11月13日省第五届“山洽会”上,我市与珠海市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书》,于2010年前,协议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人,输入输出劳动力3000人。二是举办活动促就业。8月6日,我市和珠海市联合在揭西县棉湖镇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大会。珠海市专门挑选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三复电机有限公司等15家经济效益好、工资待遇多的大型企业前来招聘,共提供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生产工人等43个工种800多个就业岗位。当天前来应聘农村劳动力2600多人,现场招聘成功112人,达成就业意向450多人。同时,我市兴贤职业培训学校等5家培训机构与珠海渡假村酒店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训协议,协议培训就业共3000人。11月17日,在全省农民工工作座谈会后的第二天,我市在惠来县成功举办了城乡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暨惠来技校首届学生就业协议签约仪式。参加签约仪式的有来自深圳、珠海、汕头、东莞等20多家知名企业,共1300多人参加了活动。深圳市伯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珠海连康科技有限公司、汕特东京元件公司、东莞信鸿实业发展公司等企业分别与市就业服务管理局、惠来技校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每年转移就业5000人。三是加大职介促就业。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每个星期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为企业和应聘的劳动力提供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暨春运组织民工有序流动、民营招聘月”等活动,全市各地通过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转移就业共20755人。四是抓好创业促就业。通过抓好创业培训,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就地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我市揭东县在玉湖镇开办了“淮山”深加工技术培训班后,3位原种植大户创办了产、供、销一条龙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解决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

(六)注重协调指导,确保规范运作。一是研读政策,明确思路。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市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内涵。从领导到普通干部职工都争当掌握政策、熟悉业务的能手。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明确了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机遇感和责任感,明确了通过培训带就业,通过就业促培训的工作思路。二是出台指导性文件。综合省相关的文件内容,深刻领会省文件精神的内涵,总结我市多年来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经验,创造性地制订出台了《揭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规程》。这个文件共分10个方面规范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从计划的制订、生源的组织、培训的开展、就业的推荐、资金的使用管理、数据的上报、情况的综合以及督查和考核。既解决了多个文件难以领会的问题,又具有地方特色,可操作性强,方便易懂。三是加强检查指导,确保规范运作。我们采取不定期不定时不打招呼的方法,加强对各县(市、区)和定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和指导。从资料的建立健全到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的模块录入,从理论的培训到技能的实操,从就业的推荐到跟踪服务,各个环节各个细节我们都严格把关,规范操作,确保了培训就业质量。四是总结经验,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于各地开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必须马上总结推广。10月8日上午,市劳动保障局由局长带队组织全市9个县(市、区)的劳动保障局长实地参观各地培训机构现场培训。在参观过程中,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就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交流了意见,提高了认识。10月8日下午,我市在普宁市新坛村举办了“送教进村入厂暨培训机构授牌议式”。会上,就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如何做好、教好、学好,市、县、镇、村、培训机构和学员都作了发言。会后并参观了广东省名鼠服饰有限公司农村劳动力现场理论、实操培训。10月9日上午,我市紧接着召开会议,总结推广“送教进村入厂”的做法,进一步部署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通

过开展此次活动,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强做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加深了对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有关政策文件理解,有效地推动下一步工作开展;三是解决了因培训机构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难的问题,促进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向广度、深度发展,针对性、有效性更加突出。五是强化服务管理。我市把做好就业服务管理作为实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充分就业的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全市1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0个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和10个劳动力市场,90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就业服务网络,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从宣传发动到推荐就业,主动服务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切实为学员、用人单位、培训机构服务,以优质服务获取社会效益。六是加强部门协作。“双转移”是我市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市劳动保障局非常注重加强部门协作,特别是加强同财政局、统计局、教育局、经贸局的合作,相互通情况,相互理解支持,共同做好“双转移”工作。

(七)关爱农民工,优化就业环境。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揭阳市的农民工已成为各行各业建设的主力军。为树立揭阳农民工和善待农民工优秀企业的新形象,表彰一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农民工和善待农民工优秀企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农民工在参与“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

五、和谐奔小康”中建功立业,特别是激发外来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奋发向上精神,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揭阳。我市积极开展评选首届“十大杰出农民工”和“十佳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活动,营造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一是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市委书记陈弘平、市长陈奕威多次听取涉及农民工权益问题的专题情况汇报,对解决农民工实际困难和问题多次作出批示,要求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并对开展评选活动作出指导性意见。专门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听取关于开展首届揭阳市“十大杰出农民工”和“十佳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评选活动情况汇报,决定对评出的10名杰出农民工和10家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有力地推动了评选活动的开展。同时,专门成立评选活动组委会,由市委副书记杜安义任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孙锐卿任副主任委员,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评选活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揭阳日报社、揭阳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组织实施。二是明确标准、细化条件。明确规定优秀农民工推荐对象必须是爱国爱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品德高尚;在建设揭阳的本职岗位上作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带领和组织农民工创业或从事非农产业有突出事迹的从事非农产业三年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员。规定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要遵守计生、综治、工商、税收、环保、安监各部门的有关规定;招用农民工100人以上;拥有职工文体娱乐场所、食堂等基本实施;依法全面与职工(含农民工)签订个人劳动合同,并民主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每月准时向职工发放工资,工资标准达到劳动部门规定的数额以上,没有拖欠职工工资;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为职工缴交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费;按《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近三年来没有发生工伤事故。三是全力组织、认真评选。为保证评选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组委会要求先由全市各地各单位提名推进候选对象,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人力进行调查筛选出建议候选名单。然后将初步评选出的20名“优秀农民工”候选人和15家“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候选单位相关先进事迹资料在《揭阳日报》上公开刊登,并发动广大市民、进行不记名投票测评。最后,组委会办公室还组织考察,广泛听取农民工代表意见,查阅有关资料,反复比较筛选,综合评选条件和测评投票结果,提出“十大杰出农民工”和“十佳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建议名单,进行严格、细致审评,审定评出广东省吉荣空调设备公司电气处主任许明松等10名“首届揭阳市十大杰出农民工”和揭阳中诚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首届揭阳市十佳关爱农民工优秀企业”。同时,我市各地还出台政策准许农民工进城入户,鼓励企业招用农民工特别是本省农民工。建设廉租房,解决农民工住的问题;增设学校,解决农民工子女就业难问题。巨轮、吉荣等公司为企业农民工建设了公寓。

今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是认识还不足。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形成部门齐抓共进,上下协调一致,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才能稳妥推进,取得实效。但个别地方、个别部门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认识还不足,认为这项工作是职能部门的事,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就业任务仍艰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40.29万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80%以上。有技术专长14.1万人,占35%;无技术专长26.19万人,占65%。且新增劳动力逐年呈上升增长趋势,转移就业任务重,压力大。三是财政资金配套困难。我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配套资金筹集困难,有些培训只能是低层次的,高层次的技能培训还比较困难。四是农民就业观念陈旧。不少农民小农意识比较浓厚,思想仍较保守,常常满足于“冻不着、饿不死”的现状,创业主动性不强。

二、2009年工作打算

2009年,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省劳动保障厅“重点突破年”的工作部署和市委“一三二”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提升标杆,着力打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新局面。2009年主要任务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0000人;新增转移就业90000人,其中:在本地就近转移就业60000人,输出到珠三角地区就业30000人;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达到55%。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组织领导。继续强化“一把手”工程,落实目标管理,加强检查指导,严格责任考核。一是认真制订培训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到镇、到村;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明确劳动、财政、经贸、教育、统计、工会、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三是严格责任考核,兑现奖惩。通过做好考核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更好推动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始终围绕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一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准确摸清每位劳动者的培训、就业和个人基本情况,建立健全信息档案资料,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二是积极开展组织动员,以宣传为导向,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宣传栏等进行进村入户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做到家喻户晓;充分发挥基层参与的积极性,以村(社区)为阵地,明确村(社区)的培训任务,实行干部包户责任制,落实奖惩措施,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做好技能培训工作。在开班的过程中,加强检查指导,从学生来源、教材编制、教学安排、考勤登记等环节都要一一过关,确保培训实事求是,不走过场,学员真真正正能学到一技之长;在培训结业之际,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考核验收办法》,组织考核验收。四是做好技能鉴定工作,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务、分级管理原则,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职业技能鉴定流程图》的工作程序,严格组织实施,确保鉴定质量。五是做好转移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农民工寻求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加强与珠三角等地的劳务合作关系,与当地企业建立用工信息制度,鼓励企业招用本地农民工。举办各种活动,创造就业机会。积极探索在新的时期,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

(三)创新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每一个地方、每一项工作都有其特色和特点。我们将继续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培训质量高、就业率高、技能人才成才率高、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培训项目。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揭阳特色的“培训、就业、企业发展”互促共进的“双转移”发展模式。按照区域的产业布局,开发适用型的培训工种,研究制定新的培训大纲,提供给

培训机构执行,打造区域品牌培训。加大招商办学力度,充实培训资源,打造区域特色培训。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办法》,进一步做好培训机构的认定,整合培训资源,从实际出发、从用工单位出发、从农民就业需求出发,提炼培训工种,实行按需培训。采取“企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聘用企业的技术人才为教师,开展适用型培训。根据全市各地开展的特色培训,开发新的鉴定工种、鉴定方法,开创技能鉴定新局面。

第三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班上的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班上的讲话

洞市乡乡长、党委副书记李章斌

(2010年8月1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学员们: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今天,洞市乡人民政府和县就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班终于开班了,在这里,我首先要代表洞市乡党委、洞市乡政府对县财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对授课教师的无私奉献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对全体学员的热情参与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为了把这次扶贫培训班办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统一思想,端正认识,全力办好技能培训班同志们,农业归根结底是一个弱质产业,所以,单纯依靠农业来发家致富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要富裕农民,其根本途径就是要通过转移农民来减少农民;而要转移农民,就必须组织农民、提高农民。然而,当前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素质问题。最近,我们做过一次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调查显示:我乡外出务工的3000多人中,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劳动力密集行业,工资待遇普遍都比较差,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出务工人员缺乏

一技之长,没有独当一面的本事。因此,我们必须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在短期内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二、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力争让培训班办出实效这期培训班,我们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都进行了严格把关。为了把培训班办好,乡政府特意邀请了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深、实践能力强的老师来给大家授课,同时,指派高德松同志来担任这个培训班的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这次集中培训的大好机会,大家上课时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学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力争通过一段时问的培训,人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然顺利地适应城市生活,并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断增长的才干来积累人生财富。

三、强化服务,狠抓落实,务求培训班让学员满意为了让学员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乡劳动保障服务站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培训学员能够消除思想顾虑,使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这方面,要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跟踪服务。要建立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培训学员的情况,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不失我们开展培训的目的。二是要搞好资源储备。要建立劳动力就业需求档案,用工单位招工时,要做到随时都

能组织得拢来。同时,我还对乡劳动保障服务站提一个要求,今后要与用人单位加强直接联系,要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这样确保受训农民都能够快速顺利实现就业。同时,开展培训不仅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更要让他们掌握就业形势、劳动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以及城市生活的基本常识。

同志们,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是一项合民心,顺民意的工程,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抓好培训任务的落实,一定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真正成为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第四篇:2011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2011年**区农村劳动力技能

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继续以培训农村劳动力掌握劳动就业技能为抓手,以促进转移就业为着力点,扎实工作,认真落实贯彻省、市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部署,推动我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现就我区2011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我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全年组织2135名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市指标101%;

2、全年帮助2065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成市指标103%;

3、全年组织36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为100%;

4、全年有36人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获证后转移就业率为100%;

5、今年市没有向我区下达对口劳务帮扶任务。

6、2010年我区非农就业比重是78%,2011年我区非农就业比重是80%,今年比去年增加2%。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及时下达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将就业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工作目标任务到基层。区政府将培训就业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方案,并将市下达的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街道)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就业工作日常监管督促,年末区政府对各单位进行就业工作考评(**办[2011]72号)。

2、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专门成立肇庆市**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11]77号)及**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责任分工(**办[2011]76号),指定区人社局为具体的工作部门,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加强部门相互沟通协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共同推进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3、加强政策宣传,落实惠农政策。为帮助我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素质就业,我区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区内企业招用本省或本地农村劳动力办法及奖励措施(**办[2008]94号);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政策和优秀农民工积分入户等惠农政策宣传,推进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及服务工作,及时办理优秀农民工积分入户审批手续,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严格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能培训。区人社局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根据市下达的培训任务,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加强对学员开展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培训,大力宣传广东省远程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让农民工在家都能参加省开办的远程优质专业技能培训,全年我区组织2135名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建立台帐。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我区将原**区干部学校改造提升建设为**区职业技能训练基地,加大投入完善硬件建设。新技能训练基地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配备电脑室、实训教室、理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大小功能教室12间,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等设施完善。可常年开放计算机、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烹调、餐饮服务、制衣、电工等专业的初级培训,年培训能力达2500人以上。

3、严格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区职业技能鉴定所制定职业技能鉴定相关依据、公共守则、规则及收费标准,建立部分工种的职业技能考评队伍,积极组织培训学员参加相应工种的技能鉴定,学员考试的试题从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试题库中抽取,试卷保留完整。同时按照市的要求,如实填写职业技能鉴定考场记录表,全面落实“五签名”制度,对参加

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合格的学员按规定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录入上网,建立台帐。

4、开展农村劳动力普查,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区府出台(**办„2008‟96号)文件,全面开展我区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农村劳动力资料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实现农村劳动力动态管理,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55001人。

5、及时、完整、准确录入培训就业等数据信息。区人社局统一使用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更新培训就业数据信息,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并按市人社局的要求,做到及时、保质报送各项相关报表。

6、加强资金管理。我区对就业专项资金进行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培训就业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出现套取、骗取、截留资金情况,今年我区暂未申请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

三、存在问题

(一)培训规模不大,开设专业不宽。平均每年参加培训的农民仅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较少,真正通过培训能够学到一定技能,拿到相关证书并顺利就业的就更少。其次由于区实训基地设备不足的原因,至使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专业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操作培训,其它专业比如缝纫、电子维修、家政服务、等专业涉及较少,学员就业难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部份镇(街道)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部份镇(街道)没有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农民统一组织难度加大,培训工作不好开展,致使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三)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部分农民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自给自足、温饱即安的思想严重。同时,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参加技能培训的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个体培训资金不足,人均补贴额较低。申请使

用手续过于繁琐,主管部门对资金的审批使用怕“触电”,按部就班意识过重,导致培训工作开展缓慢。其次是我区社会力量办学的资源缺乏,培训教学难以形成竞争机制,影响培训效果。

四、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初步设想

(一)、转变就业管理观念,创新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树立“以人为本”就业服务工作新理念,在放权强镇工作体系下,开拓创新,探索开展培训就业工作新机制,确保完成2012年市政府下达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完善培训基地建设。购臵新设备,增加培训项目,提升培训质量,逐步使职

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提升农村劳动力参加的积极性,使到我区农村劳动力能主动学习新技能,实现素质就业。

(三)进一步要完善考核体系。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乡镇(街)和部门考核的主要内容纳入到岗位责任制范畴,把培训人数、培训率、转移输出就业率和农民收入增长率纳入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工作考核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要加大奖惩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惩处。通过考评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四)做好宣传,转变思想观念。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对培训输出工作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对培训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破除农民传统守旧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

××县职业中学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于2008年7月前完成了上的转培任务,并通过了县、市两级验收。下面就2008基地培训工作和工作体会作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学校于2008年8月开始实施本培训计划,至2009年5月完成培训人数共400人。专业为中式烹调183人,电焊工217人,获职业资格证书 371 人,获证率93%,省外就业215人,其余大部分在省内就业。在校本部共培训193人,其中中式烹调师66人,电焊工127人;在宁利乡共培训147人,其中中式烹调师82人,电焊工65人;在红桥乡和红旗社区共培训60人,其中中式烹调师35人,电焊工25人。

2008使用省拨经费20万元,报台帐20万元;使用市拨经费10万元,报账10万元。经费使用情况已通过县审计局审计。

二、转培计划切实,培训方式灵活,培训效果好

1、培训计划切实。培训前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计划,培训工作按计划开展,做到有条不紊,实实在在。

2、送教下乡,就地培训。学校具有多年送教下乡的办学经验,把这种经验引入到转移培训的机制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师资队伍驻扎在乡镇,把培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放在乡镇所在地,贴近农村,方便农民。如此就地培训,送教下乡,能够大大增加学员数量和提高培训质量,实施后效果很好,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培训新路子。

3、灵活的培训时间,多种多样的招培方式,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参培学员的数量。学校选择的培训时间,主要在彝年和春节前后。选择这段时间,一是正值农闲季节,农民闲散时间较多;二是部分外出打工者回家过年,他们中没有技能证的人很多,可以参加培训。加上培训内容实在、实用,送教到家门口,方便了学员,因此招生报名十分踊跃,培训点一般都超计划地进行。学校采用的招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依托乡、村干部,联合劳务输出中介经纪人,委托招生,联合招生,就地培训,就地考核鉴定。学校非常注重培训内容,开设的培训课程较多,除了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常识、法律法规等内容。

4、积极探索储备培训。××县职中在培训过程中,对少数台帐外的学员也进行培训。这部分学员暂时不准备外出务工,但有机会时也会外出或在当地就业。因此对他们进行超前培训,把他们列入储备培训计划中,也同样值得去探索。

三、做好学员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通过培训后,部分学员能在当地自主创业。学中式烹调的学员,有的在乡镇所在地、旅游区开起了食店,如红桥乡的向军丽、詹玉菊等学员,分别在红桥、泸沽湖开食店,实现了自主创业;有些学电焊的学员,自筹资金开起了铺子,如忽建新、代建华等学员,分别在县城、新营盘乡开了电焊铺子。如电焊班学员郑明华,经培训后到攀枝花市找到工作,老板包吃住外的月工资是2800元。自主创业的学员,他们的收入高于一般的外出打工者,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学员就业,以创业促就业,是一种比较好的劳动力转移方式。学校非常重视和支持学员自主创业,实现就地就近转移,特别是在今年就业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学员能够自主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给予大力扶持。

利用学校优势,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给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支持。在农村进行实用技术项目的培训和推广,历来是学校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是学校已经开展的教学工作。2008年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红桥乡西瓢落自然村的返乡农民工郑绍松家开办了一个禽类孵化场和土鸡生态养殖场。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帮助下,郑绍松购进了微电脑全自动孵化机,修建了脱温室。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郑绍松就成功地孵化出当地土鸡,并放养在生态养殖场中,而且通过销售脱温鸡苗,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土鸡孵化的成功,必将带动一些返乡农户养殖土鸡,从而增加经济收入。今后学校还要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试点工作,比如很快就要实施的天麻有性繁殖等项目,将会惠及的农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学校将加强师资力量,进一步做好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工作。

四、经费使用

省拨经费20万元和市拨经费10万元,用于技能培训400人,主要用于学员食宿补助、学员技能鉴定费用、培训教材费、外聘教师授课费等。经费使用情况已通过县审计局审计,详见财务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五、工作体会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很多农村贫困劳动力,有离开土地、外出脱贫的强烈愿望,又因没有技能不能长久在外立足和发展。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是将“体能型”转向“技能型”,从根本上提高转移效益。

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时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理性创业行为,是农民外出务工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以往进城打工只为“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已不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一部分有经济实力和经营思路的农民工具有要当老板的强烈愿望,家乡自然是最佳选择。学校适时地引导农民工寻找到适合个人特点、有前景、效益高的现代农业项目,有效地将返乡农民工打工时掌握和积累的资源与家乡农业资源特色融合起来,就能够加快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步伐。

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贫困劳动力为对象,以学校教学机构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培训与转移相结合,注重扩大示范效果,为××县的转移培训工作开展探索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在转移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训和就业后,一大批人在经济上改变了家境,同时精神风貌和思想意识也在转变,转移示范工作的效益是明显的。

学校通过调查,在本市、县内的很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较多,因此在下一的培训工作中,学校将增加新的培训工种,如钢筋工、砌筑工、混泥土工、架子工等,以此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收入。

在省、市、县、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培训经费有了保证,培训组织和管理得到了完善,培训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现在我们不言困难,只决心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浅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在对农民工的培训上强化针对性,让农民工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而能富,可以而且应该大有可为。

应该正视的问题是,无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的内地城市,要想从根本上让农民工充分就业,彻底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让他们不仅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而且体面就业,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对农民工的培训方面能真正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力戒一般化的应景式泛泛培训,以真正富有针对性、特色性和创造性的培训,求得实效性。

首先,政府可以面向全社会开展传统绝活大比拼活动,让社会上许多传承自祖上或自创的绝活得以展示。通过评选,对其中确有市场普及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有偿聘请这些人士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目前有地方就举行过民间厨艺大赛,将上榜名肴制作方法贡献给当地知名饭店,通过计算机联网,根据顾客点菜的频率给专利人提成,实现了坐家当老板坐家就业。

第二,对曾经享有社会知名度而一度失传的绝技进行挖掘整理授受,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比如寻找地方名点名肴制作师傅和老字号里尚健在的师傅,政府争取一笔资金,有偿记录整理他们的独门绝技,对农民工开展培训。有很多民间绝技,其后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传承其技,本身就是一大损失,政府倘能有计划地加紧搜集,也是一笔不菲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第三,鼓励目前生意红火的名号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工就业。各地都有很多有绝活的作坊,都有连锁经营的巨大潜力,只是囿于经营者文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魄力等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局限和满足于作坊式生产。倘能由有关部门,对开设连锁并大量雇佣农民工的绝活店予以重奖和有关政策优惠,当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第四,聘请店家授课,在其商业机密不外泄的前提下,物质鼓励他们提供配置好的配料,帮助农民工开设分号,既可大面积地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又可使这些绝活店得以发扬光大,方便市民生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的通报

教职成厅[20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2009年,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转化农村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通报如下:

一、2009年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据我部统计,全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结业生4130.67万人(详见附件),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和集体举办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007.18万人,其他部门和民办机构培训123.49万人,教育系统培训数占培训总数的97.01%,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有8个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超过200万人。其中,云南515.2万人,河南438万人,江苏400.5万人,浙江、河北、山东、贵州、四川培训人数也超过200万人。8个省共培训2642.24万人,占全国培训总量的63.97%。

有12个省(区、市)培训人数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广西增加89.24万人,内蒙古增加28.56万人,河北增加27.68万人,陕西增加22.26万人,广东增加15.12万人,云南增加12.64万人,青海、辽宁、安徽、上海、天津、江西等省(市)也有增加。

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27.55万人。有18个省(区、市)培训人数比上年有所减少。其中,培训人数减少超过20万人的有:山东、四川、浙江、重庆、黑龙江和湖北。

2.2009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130.67万人,占全国农村就业人员总数47640万人的8.67%。15个省(区、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天津32.47%,新疆29.60%,北京24.76%,云南24.57%,上海21.51%,青海20.51%,江苏、浙江、重庆、贵州、辽宁、陕西、河北等省(市)的培训率也都在10%以上。

有9个省(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低于5%,其中海南4.82%,广西4.56%,黑龙江3.59%,宁夏2.51%,湖北2.14%,广东、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培训率低于2%。

3.2009年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与年初发布指导性计划数相比,全国共未完成指导性计划数1869.33万人。有5个省未完成指导性计划数超过200万人,其中湖南349.27万人,安徽316.29万人,广东316.05万人,四川235.17万人,山东202.32万人。有4个省(区)未完成指导性计划数超过100万人,其中湖北193.47万人,江西174.29万人,广西162.07万人,河南124万人。有6个省(市)超额完成了指导性计划数,分别是:云南、青海、上海、天津、辽宁和江苏。

4.2009年全国12.94万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和35.33万个教学点(班)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国县办学校有2107所,培训学员181.33万人,乡办学校18341所,培训学员1910.56万人,村办学校10.57万所,培训学员1915.30万人。乡、村两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人数合计3825.86万人,占培训总量的92.62%,是农民培训的主要阵地。

5.2009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4130.67万人中,女性有1942.31万人,占47.02%,男性有2188.36万人,占52.98%。

6.2009年全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占地13.70万亩,教学行政用房建筑2603.86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4444.29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2.05万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0.22万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37.35万个,固定资产总值163.46亿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5.30亿元。

7.西藏已连续两年未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统计数据。

二、我部工作基本情况和工作措施

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推动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完成6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为此,我部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动员职成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2009年2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9〕5号),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全国职成教育战线响应号召,积极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成功实现再就业或创业。

2.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的通报》。200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08年各省(区、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数据,总结推广部分省份的先进经验,并对2009年培训任务进行了分解和部署。

3.推动部分中心城市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9年5月,我部职成教司在济南市召开部分中心城市农村成人教育研讨会,会议通报了2008年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情况并对2009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来自济南等15个中心城市代表交流了各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经验和做法,研讨了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建议。

4.选择部分县(市、区)作为 “教育部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联系点。2009年,我部组织各地推荐了一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经过联系点专家指导小组研究和我部审核,11月24日,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09〕3号),确定了北京市大兴区等61个县(市、区)为“教育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要求联系点在建立新型农民培训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模式,提供条件保障等方面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典型经验,创建一批县域培训规模大、培训项目多、培训质量高,为农服务能力强的先进典型。

5.表彰一批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学校。2009年11月27日,我部职成教司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商定,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名义表彰了200个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和学校,为各地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示范。同时还举办了振兴农村成人教育圆桌会议,深入研讨了振兴农村成人教育的政策与措施。

6.总结、宣传和推广地方工作经验。印发教育部简报和职教成教情况,总结、宣传和推广了安徽省教育厅制定政策性文件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河南省和武汉市、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系统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宁波市教育局选送优秀农民进修涉农专业等工作经验和做法。

三、各地主要经验和做法

2009年,各地教育系统认真落实《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提出的“完成6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要求,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对象和实施范围,实施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实施范围拓展到特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及流通领域。各地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政府统筹。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河北省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把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作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作为考核各县(市)区教育局的重要指标,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召开专题会议,层层分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落实县级职教中心(或县域职业学校)、乡镇成校目标责任。湖北省成立“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指导全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省教育厅、农业厅、劳动和保障厅、科技厅紧密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机制,严格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各地着力构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形成以县职教中心和县域职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级成校为辐射点的三级办学网络。天津市开展乡镇成校实体化建设,全市12个涉农区县170个乡镇(街道)中有135所乡镇(街道)成功通过市级验收,覆盖率达80%。如,北辰区提升三级办学网络的载体功能,区政府投资1.2亿元建成区职成教中心,区、镇政府投入377.47万元资金建成实体化乡镇成校13所,覆盖率100%,区政府投资建成126所村民学校和43所市民学校,三级网络共享共用师资、信息、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贴近百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上海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每一个乡镇都必须建设一所符合标准的成校”,上海市教委据此开展乡镇成校标准化建设评估,今年16所乡镇成校被市成校评估领导小组认定“达标”,达标乡镇成校按初级中学同等规格独立建制,专职校长为法人单位代表,校舍建筑面积平均达4,035平方米,专任教师按当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二配备,学校拥有办学许可证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安徽省印发《关于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并开展合格县(区)职教中心的评估,进一步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把县(区)职教中心作为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要求所有县(区)都要建成至少1所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实力强、管理水平高、专业特色鲜明、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县(区)职教中心,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短期培训要达到1000人次以上,同时要求以县(区)职教中心为依托,指导、建立和完善县域乡镇成校和社区学校等培训机构,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并把合格县(区)职教中心建设与教育强县、县(区)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考核挂钩。湖南省教育厅已初步形成以14所农业类高等院校为龙头,以51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41个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以1960所乡镇农校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构建起了符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和市场规律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同时大力加强乡镇农校建设,遴选确定了34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建设单位,加上2009年以前已立项建设的66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全省在建的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达100所,顺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建设100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目标。

3.积极实践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各地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强乡镇初中三年级学生3+x培训教育,动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间隙,抽出3-5天时间,对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学生了解园艺、农技、蔬菜大棚种植、养殖育肥等一、二项实用技术,并将此项工作和学生取得毕业资格挂钩。上海市组织实施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乡镇成校和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共培训了36373名农民和农村信息员,共出动“信息大篷车、小篷车”1532次,创作多媒体科普滑稽戏《橘树下的婚礼》进村、进厂巡演,开展活动2200场,向316057人进行了信息化宣传普及,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河北省有重点地树立一批培训后提高技能发家致富的典型,用农民身边活生生的事实,提高农民对实用技术培训的认识,帮助农民破除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开阔视野,增强技能,树立起科学致富、创业致富、争做新型农民的新观念。浙江省全面启动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编写、出版、免费配送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文化课程辅导教材,召开全省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学历水平。

4.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培训效果。各地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职成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培训效果。北京市从职教专项中划出8000多万元专门用于农村成人教育,主要用于奖励评估合格的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校每校80万元,购买“流动课堂”大篷车进村入户培训,奖励优秀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支持“技能+基础”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及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上海、浙江、江苏和天津等省(市)政府将农民培训经费按常住人口人均0.5元-2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云南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教育部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河南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都要设立成人职业培训专项经费,并随着任务的增加而增加。安徽省要求县级政府按照每年人均1元钱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费用,统筹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5.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各地重视成教专职干部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天津市举办第三期乡镇成校校长培训班,邀请教育部职成教司、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做成人教育、劳动就业与职业资格培训专题报告,并请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北辰、宝坻和武清等三个区介绍经验做法,每位学员均在培训班作了业务交流和工作总结,12个涉农区县教育局成教科长带队并参加培训。河南省加强乡镇成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一些市、县教育部门常年聘请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专家集中对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了校长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如安阳市连续举办了两届乡镇成校校长培训班,邀请省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专题讲座,为开展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地方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不够。

2.培训机构基础能力薄弱。由于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独立建制、编制、人员、经费、待遇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学校数萎缩,培训能力弱化。2009年与2008年相比,学校共减少了8384所,其中乡镇成校减少了1577所,学校占地面积共减少了2800亩,固定资产总值减少了24.22亿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减少了6.66亿元。

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难度加大。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已外出打工,在乡农村劳动力或年龄偏大、或缺乏培训意愿、或文化素质偏低,开展培训组织难度加大。

五、进一步推动2010年工作的意见

教育系统要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1号文件和教育部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组织动员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开展各种类型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积极开展高效特色农业技术培训,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等农村服务业培训,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1.抓紧落实培训任务。2010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总体要求是:完成5000万培训任务,全国培训率要达到10.50%,比2009年全国实际培训率8.67%增加1.83个百分点。2009年培训率高于10.50%的省份要继续巩固已有培训规模,低于10.50%的省份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将培训率提高到10.50%以上,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各地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工作,将培训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具体落实到每所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督导其采取切实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2.加强对教育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的工作指导,创建一批“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县”。教育部要继续推动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以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为载体,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村委会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以创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县”活动为抓手,在总结联系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县”评估标准,开展创建活动。

3.加强乡镇成校建设。乡镇成校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阵地,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增强乡镇成校培训能力。保留有乡镇成校的地区要继续办好做强,乡镇成校已经解体的地区要依托乡镇初中或乡镇中心小学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4.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督导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督导内容之一,引导农村中小学校成为当地文化学习、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播的中心。

5.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各地要表彰奖励一批培训规模大、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农民教育培训先进单位,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

各地要及时总结2010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和规划2011年培训方案,并将上述材料于2010年12月底报送我部。

附件: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统计和2010年计划安排表.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培训工作总结及2010年培训计划

张劳社〔2009〕301号

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按照《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大纲》和市委组织部2009年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输出的健康发展。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份,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5万人,占计划1.1万人的113.8%,鉴定1.13万人,受训鉴定率达90%以上,受训人员输出率达到85%以上。其中:甘州区培训5107人,占计划4200人的121.6%,高台县培训1410人,占计划1400人的100.7%,临泽县培训1588人,占计划1300人的122.2%,山丹县培训1850人,占计划1600人的115.6%,民乐县培训2330人,占计划2300人的101.3%,肃南县培训232人,占计划200人的116%。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一是根据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小组要求,市、县区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靠实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责任分工,切实将培训任务落到了实处。二是根据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2009实施方案》,讨论制定了《张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及时把培训任务分解到了县区、乡镇和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并督促落实。三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逐级考核落实。认真落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度、月通报制度和信息联络员制度。切实做到了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和人员三落实,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认真摸底调查,掌握培训现状。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各县区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调查,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和培训机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填报了《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表》,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全面掌握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认真分析以往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突出了“实际、实用、实效”,切实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围绕市场需求,多形式开展培训。针对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紧紧围绕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输转策略,大力实施“岗位提升”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乡村组织、定点机构培训、多渠道就业”的思路,利用春节前后和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依托46个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突出培训特色,多形式开展了建筑、缝纫、餐饮等工种的培训。一是依托25个乡镇劳务培训示范基地,将培训重心下移到乡镇,贴近基层,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零距离”培训,降低了培训成本,方便了受训群众,山丹县采取集中时间、送教下乡的形式,在5个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引导性和技能培训,受到农民群众好评。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通过与劳务基地和输入地企业联系,确定市场潜力大、就业前景好的培训专业,按订单要求进行培训,定向输出,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开展特色培训。围绕近两年注册的“金张掖宣化金瓦刀”等13个劳务品牌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凸显工种优势,占领市场。肃南县围绕 “裕固百灵”劳务品牌,依托县职教中心、民族歌舞团、就业训练中心及旅游部门,开展民族歌手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培训。四是开展创业培训。对返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并给予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临泽县组织206名返乡创业带头人到乡镇进行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带动了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五是劳务经纪人培训。为了扶持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培育壮大市场载体,我们组织350名劳务经纪人进行了培训,重点讲授《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劳务输出相关知识,提高了劳务经纪人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经营素质,规范了中介行为,提高了带动输出的能力。六是做好鉴定服务工作。年初,根据受训人员集中外出务工、急需参加鉴定考试的实际情况,采取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开展培训后,及时协调组织受训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1.13万名受训人员及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今年,全市共输转劳动力24.72万人,创劳务收入19.44亿元,实现了以培训促输转、以培训促收入的目的。

(四)加强资源整合,落实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对46所认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按照市场需求完善实训设施和开设培训专业,强化培训机构监管,实行以奖代补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夯实了培训基础,增强了实训的需要。二是落实培训资金。按照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财社〔2006〕103号)要求,落实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使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使1.25万名农村劳动力接受免费培训。三是争取培训资金。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市局争取300万元资金建立起了农民工培训教学综合楼,山丹县争取50万元,用于乡镇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了市、县区和乡镇三级平台建设,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资金规范使用,建立起了农民工培训投入的长效机制。

(五)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培训氛围。市、县区工程工作小组根据市委组织部编印的培训宣传手册,抓住农民工集中返乡和集中外出的有利时机,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采取出黑板报、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组织“创业之星”巡回宣讲等多种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作用和目的,营造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务工技能、踊跃外出就业的氛围。二是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图片音像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对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例进行收集并及时在张掖电视台和张掖日报上宣传报道。三是制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维权知识讲座专题片和技能培训辅导讲座,作为引导性培训必备教材进行广泛宣传。认真编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动态》24期,印发各县区学习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了“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务工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的浓厚宣传舆论氛围。

(六)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实效

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我们加强与各县区的联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先后四深入县区、乡镇、村社,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掌握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并对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召开工作分析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将培训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二是严格培训规范流程。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标准,明确各个操作环节的工作流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职业学校、科研单位、企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聘请农民工培训专业教师,落实补助待遇,稳定了师资队伍;开发事宜农民群众的培训教材,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坚持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台帐备案制度。三是加强考核评价。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分析各县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按照市委组织部制定的2009培训实施方案和《张掖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考核评估办法》,对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方案,制定了《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细则》,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实绩、经费保障、项目争取和工作创新六个方面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对各县区和培训机构阶段培训实施情况逐项进行考核评价,确保了培训落在实处。四是加强培训补贴资金监管。按照《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要求,严格开班制度,定点培训机构在确定培训的专业、人数、对象、时间后,如实填写《张掖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申请表》和《张掖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花名册》,逐级上报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市局经办机构审查签字后,方可进行培训,确保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五是做好农民工培训的信息服务工作。做好培训信息服务工作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重要环节,我们把培训后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范围,定期召开劳动力供需招聘会,为农村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搭建了平台。积极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把培训和输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稳定一批。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

二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培训基础设施薄弱、设备简陋,培训内容单

一、层次低的问题。乡镇培训示范基地只能进行一些应急性简单操作培训,不能承担较全面、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任务,不能适应劳务市场对较高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和农民工培训的现实需要。

三是受培训资金和设施的限制,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主要是职业技能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一些技能要求高的电气焊类工种培训时间长,培训成本高,培训补贴资金只有再就业资金中的10%,已不能适应现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

四、2010年工作打算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深入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市实际,提出2010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指导,紧紧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为重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落实培训资金投入,强化职业技能鉴定,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着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大纲要求,2010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1.1万人,具体分解为:甘州区4200人,临泽县1300人,高台县1400人,山丹县1600人,民乐县2300人,肃南县200人。

(三)进度计划

2010年培训实施三个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利用农闲和农民工返乡黄金时期,市、县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小组要加强调研,指导定点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和受训对象的特点,安排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活动”,劳务输出示范乡镇、村要在培训工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确保在这一阶段完成培训任务的60%;到2010年6月底,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85%,2010年11月底全面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受训对象掌握基本就业技能,输转就业率达85%以上。

(四)工作重点

1.突出培训重点,抓好返乡人员技能培训。今年12月份至明年3月份是劳务培训的黄金时期,利用农民工返乡之际,依托46个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精心安排,及早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结合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发挥示范乡镇、村和星级劳务输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重点开展市场需求的工种培训,切实提高输转就业质量。

2.支持返乡创业,对返乡创业者开展培训。根据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要求,我们大力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在落实返乡创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对200名有创业愿望的返乡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不断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扩大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的。

3.培育市场载体,扩大对劳务经纪人培训。为了不断培育壮大市场载体,提高劳务经纪人队伍素质,计划对300名培育发展的劳务经纪人适时进行培训,把《就业促进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劳务输出相关知识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使受训者了解掌握人力资源市场运作规范,熟知市场规则,提高经营素质,使劳务输出工作步入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4.打造劳务品牌,大力开展劳务品牌培训。我们紧紧围绕已申请注册的“金张掖宣化金瓦刀”、“丝路硬汉子”、“枣乡缝纫”、“裕固百灵”等13个劳务品牌组织开展品牌技能培训,凸显优势工种,提升劳务品牌的技术含量,彰显劳务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品牌专业技能人才不低于2000人,不断扩大就业市场,以品牌规模化带动输出品牌化。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健全完善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制定政策和制度创新,建立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

2.挖掘培训典型,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深入挖掘和推荐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中的县区、乡镇、村社和培训机构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树立典型,积极配合张掖电视台、张掖日报社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调研,在不同层次的报刊杂志上刊载培训信息和调研文章,进行培训典型宣传和经验交流,进一步促进培训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同时要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动态》编报工作,及时反映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开展工作交流,进一步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大力宣传推广,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和农民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紧紧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生态工程、公益事业等项目培训;根据市外市场需求,组织开展机械制造、电子装配、建筑安装、餐饮服务和服装加工等行业技能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原则,依托25个乡镇劳务培训基地,坚持零距离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做法,方便群众,降低成本,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及时找到就业岗位;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企地联合等培训模式,加大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积极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由用人单位出资、派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定点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并组织人员,按订单要求组织培训,定向输出,共同为用人单位培训合格员工,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4.落实补贴政策,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农民工培训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农民工培训。督促县区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财社〔2006〕103号)要求,落实培训补贴政策,保证培训补贴资金,确保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按照培训工程资金概算,争取市、县区财政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支持,使受训人员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5.严格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业务指导和监督,强化培训师资力量,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开班审批、备案制度,坚持开班有申请、培训有计划,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结合劳务品牌建设,突出优势工种,精心编制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时间,保证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输转就业率达到85%以上。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加强培训、考试、发证的规程和登记备案制度建设,积极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探索适合农民工鉴定的办法,增加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根据受训人员集中外出务工、急需参加鉴定考试的实际情况,采取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开展培训后,及时协调组织受训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受训人员及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力争培训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率达到75%以上,从事技术工种的就业上岗人员持证率达到85%以上,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6.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针对定点培训机构实训设施简陋、培训工种单一和培训时间短层次低的现状,要实行培训补贴倾斜政策,督促和扶持培训机构特别是乡镇培训示范基地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实训基础设施,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按市场需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和督查制度,完善各类台帐、报表等基础资料,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推进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日

下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初级考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初级考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富民兴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加......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和寻求就业岗位等方......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富民兴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

    ××县职业中学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于2009年7月前完成了上年度的转培任务,并通过了县、市两级验收。下面就2009年度基地培训工作和工作体会作简要总结。一、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5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1 20xx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申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关于大同机车厂高级职业中学校 申报2005年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定点学校的报告 山西省教育厅: 大同机车厂高级职业中学校创办于1985年,199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阳光工程工作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07〕73号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意见 (省......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当前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究西安财经大学/倪俊梅 摘要: 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取缔的作用,一方劳动力的迁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