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札记】灯光
【读书札记】灯光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那是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紧紧围住了国民党的五十七师。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郝副营长是一位着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六年级:匿名
第二篇:读书札记
我 的 读 书 札 记
学校:小榄镇中心小学班级:姓名:推荐书名《》
作者:译者:出版社:
分享理由(20字内):
启示或感悟(300字左右):
精彩话语:出自页码:
第三篇:读书札记
“走进书香世界,尽享阅读乐趣”征文
作者:陈凤娟护理学院09级5班电话:***
读书札记
书是一个好东西,我无法描述它本身的魅力,但我可以通过描述我读书的感受,来抒发我对它的热爱。
读书是一种福气。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知心朋友,让你有种解脱的轻松。有时候,你有一种心情难以名状、莫名其妙,你找不到一个发泄或倾诉的出口,这时,恰巧你看了一本表达了你心情的书。于是,你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也曾有过你现在奇怪的心情,你们心有灵犀。于是,你欣喜若狂,你似乎遇到了知音。读书真的是一种身心放松的方式。有时候,寂寞孤独就像虫子那样吞噬着你的灵魂,你不知所措,那就读书吧,与书籍做朋友。你不用在乎情绪污染,也不用难为情,更不用害怕它会把你的内心世界泄露出去。它是最好的朋友,在缓解你郁闷的同时还不求回报,你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倾诉。
读书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在别人的故事里长大,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有时候,有些事真的不必要亲身经历,因为有些事经历了会令你痛不欲生或抱悔终身,甚至连回头的机会也没有了。而在书籍的浩瀚海洋中,有着我们从来不曾经历的故事或神奇的梦幻世界,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遨游其中,体验着无奇不有的经历,感受着错综复杂的情节,享受着丰富细腻的情感„„我们在眼泪抑或狂喜中慢慢学着长
大,这种自然的过程比长辈们的苦口婆心来得更易让人接受。
读书是一种考验。开卷未必有益,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纯洁的,富有内涵的。我们需要一种筛选和扬弃。选择好书,然后去阅读,体味其内在的价值,这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文化也不例外,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容易影响我们于无形中,要想避免其中隐形的不利因素,我们需要提高辨别意识。而另一方面我们应学会扬弃,即是对书籍中某些思想或者语言的扬弃。如果只会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那么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于是,读悲情的东西会让我们变得为赋新词强说愁,而过于血气方刚的文字又会让我们容易冲动桀骜。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阅读,带着我们自己的思想去品味,去汲取我们需要的养分,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但当我们做到了的时候,我们将会收获很多好东西,而这将使我们灵魂与智慧得到充实。
虽说读书是一种福气、一种成长的方式、一种考验,但它又并非仅仅如此。书籍是浩瀚的海洋,思想是无垠的星空,当把思想的星空辉映到书籍的海洋时,我们将会看到多种多样的景致,我们收获的也将会更多!而这,也许只有亲近书籍的人才能亲切体会吧!
第四篇:读书札记
古代希腊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也是希腊地理环境影响与制约的结果。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生产力进步,铁制工具广泛应用,手工业中铁器、铜器、陶器、纺织业和造船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在对外贸易中,金属货币出现。希腊字母创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阶级分化加剧,人口流动增加,血缘关系的纽带渐趋松弛,氏族社会组织日趋解体,在希腊本土和海外殖民地,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应运而生。
由于希腊的地理环境山地多,岛屿多等特点,希腊形成了200余个以某一建立于高阜附近的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部分乡村地区的“城邦”。
补充:希腊城邦的形成:
1)希腊的地理环境特点:
a.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古代希腊除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境内多山,多岛屿,土壤贫瘠,淡水缺乏,海岸线长而曲折,﹡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b.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古代希腊与埃及、巴比伦、波斯等亚非文明古国相毗邻
2)城邦的含义:一般是以一座城市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
3)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4)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5)发展: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进入全盛期,也称“古典时代”。
6)特征: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7)典型:雅典城邦
8)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第五篇:读书札记
读 书 札 记
贺中伟
【书名】《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以下简称《影响》)
【最大的感悟】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最杂的感悟】1——8。
【1】
《影响》由五个篇目构成,分别是:教育习惯篇,教学习惯篇,学习习惯篇,生活习惯篇,行为习惯篇。看起来,这五个方面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了教师的习惯。但我认为,全面应该是在一个大的思想下的全面,即“道而术之”。贯穿《影响》始终的应该是“教师习惯的重要”。一个教师真正的感悟到了习惯的重要性的话,真正的由《影响》而致力于习惯的养成的话,此书功莫大焉!
【2】
窃以为,教师当先做人,再做事。
所以,我读《影响》,先读“学习习惯篇”、“生活习惯篇”、“行为习惯篇”,学习“做一个完善的人”,在生活中“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在行为上“做一个有品位的人”。慢慢的做好了人,再教育教学,“做智慧的教育者”,“成为有魅力的教师”。并且,我以为,非德者无以为教。大德益于宇宙,小德利于家庭,无德祸害人类。
【3】
学习习惯中的“成为名师的理想”、“让自己现代起来”、“笔耕”、“博客”、“品书品课”等,我很认同。但“嫉妒”的习惯,不得苟同。第61个习惯篇目下,所选“经典案例”中胡社生的进步与成就,不能证明是“嫉妒”的功德。进取心不等同于“嫉妒”。
【4】
练好三字一话——
二十年前在常德听魏书生的《反对自由主义》的课,看他的板书,课题是美观的隶书,提要是漂亮的行书,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师生间交流,其乐融融,那情景让人如沐春风。我想,做老师就要把字写好,把话说好。1
【5】
要有良好的心态——说得容易,做到很难。
中国人的民族性太排斥“积极的心态”。美国人说“第一次面对陌生人要尽力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要推销自我”,而中国人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中国文学有太多的伤感的婉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西方文学中即使海边孤独的老人也有积极的精神。油画明丽,国画淡雅。
所以,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就要脱离旧的藩篱,从骨子里现代起来,积极起来。否则,已经多元了的世界,会让我们格格不入。我们岂不成了“遗老”?!
【6】
学会真诚地赞美——
真诚地赞美别人,是送给别人一个好心情。别人有机会也会送给你一个好心情。好的心情,利于健康,利于工作,利于生活。
【7】
教育需要严格。
严格指向做人,则使人厚德载物,坚毅坚强。严格指向学问,则使人严谨精细,全面深刻。所以,古人云,严师出高徒。
【8】
养成“问课”的习惯。
“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
有心者时时处处问,课前问教材中字词句段篇意义,课时问全体学生眼神表情,课后问师生知识情感技能。问之所到,思之所至,长此以往,思如泉涌。
【最远的感想】读书走路当老师。
老师应该是饱学之士。
饱学不可不读书。所以,做老师之前和做老师时,要读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还要拿英语证电脑证普通话证继续教育证,可谓读得多矣。
但读是读得多了,却无以成饱学之士,何哉?
陆游答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主席说: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那就是要走路,在自然中走而生成“念天地之悠悠”之感,在社会中走而听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声。可是,我们的老师,见到过山之巍巍海之汤汤么?体验过农民工人科学家解放军的生活么?没有。所以,我们的老师是纸上速成的老师。
老师也当然就有了纸上思维——没有实感没有质地没有自我没有创新。因此,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才能当好老师!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