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论文

时间:2019-05-15 06:2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纲要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纲要论文》。

第一篇:纲要论文

谈谈当代幼儿的膳食营养健康及其存在的问题

杨静

(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班)

【摘要】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幼儿饮食应最大限度地讲究营养平衡。现代营养科学证明,只有使幼儿的膳食保持平衡,才能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发展。许多家庭对饮食营养健康的认识还是非常不够的,致使孩子出现许多健康问题。家长应该懂得,幼儿营养,贵在合理,重要科学;从行为和观念出发,提高自身健康认识、培养健康膳食行为,从而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关键词】幼儿;膳食营养;营养与健康

古有谚语:“民以食为天”,现有毛泽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饮食是关乎每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大事,而身体健康又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健康更显重要。时代在更替,面对当代社会的各种食物,那种粗茶淡饭的生活已退出舞台了,各种琳琅满目的食物不断涌现,而人们也出现各种困惑,如何养育孩子成了所有新时代家长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因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一、为了达到健康的目标,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等十项。健康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是机体上的健康,二是精神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主要是由幼儿个人的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等多方面决定的,而机体上的健康则主要决定于物质摄入是否满足幼儿身体发展的需求。身体健康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因为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没有这些营养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更没有健康一说。所以,我们必须先满足物质上的输入需求,才能再去谈健康。

二、营养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养”一词来自拉丁语,原为“授乳”的意思。“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因此对“营养”一词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人类从胚胎开始到生命结束都需要营养。合理的营养可以增进健康,营养失调则会引起疾病。研究表明,营养状况的好坏对胎儿和婴儿的脑细胞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怀孕期母亲严重营养不良,婴儿出生时脑神经的数目会比正常的少。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如果严重营养不良,脑神经胶质的数目也会大大减少。对于幼儿而言,营养是保证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只有保证合理、均衡的营养,才能让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同化过程大于异化过程,从而能够健康的成长。

三、健康的重要性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幼儿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及其一生的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兴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公民,个人的健康状况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绝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健康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小的方面来说,即对个人而言,健康也是一个人生命大楼中无比重要的基石。健康是每个人每天生活愉快的必要基础,它是一个人日复一日生命旅途中的第一个目标。著名作曲家刘炽在一次健康恳谈会上作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健康为“1”,幸福、快乐、事业、发展、金钱等都是“1”后面的“0”,如果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事业的成功是您拥有了“10”,家庭的幸福是您拥有了“100”。但是如果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这个比喻将健康的本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也需要为幼儿提供幼儿合理营养,提供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创设良好的饮食环境,幼儿营养,贵在合理;通过实施幼儿营养健康课程,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从而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业发展迅速,各类饮食五花八门,但是幼儿饮食健康是否能得到保证呢?即便家长都重视幼儿的健康,幼儿又是否真的健康呢?

四、透视当代幼儿饮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发布(2013年05月29日)日前,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和《母子健康》杂志携手美国专业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自然之宝联合发布《2013年度中国儿童营养健康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针对入托前(2~3岁)、学龄前(4~5岁)和小学(6~12岁)三个阶段少年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从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共抽取3,000余名合格样本,调查内容涵盖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保健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免疫力差,容易生病;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补钙问题,以及身高体重不达标”是2~3岁的家长主要关心的健康问题。25%-30%4~5岁的儿童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6~12岁的儿童和少年,睡眠情况需要引起关注。除此之外,孩子挑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且多数家长对营养品持客观开放的态度,营养品的安全性,是他们关注的首要要素。婴幼儿时期摄入的营养除了要维持新陈代谢以外,还得有适量的储存,以保证继续生长发育的需求。

幼儿生活中存在许多不良饮食习惯。例如喂饭,前面一个幼儿玩耍,后面跟着一个大人,一手拿碗,一手拿勺,追着喂孩子,一顿饭下来,孩子情绪不好,大人也累得够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大人对幼儿照料与关怀本无可厚非,但并不是说,连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大人都得包办代替。殊不知,大人这样给幼儿喂食,存在许多显而易见的弊病:幼儿边吃边玩,在被动状态下进食,影响消化液分泌,易造成进食情绪障碍,甚至导致日后的胃溃疡等;长期由大人喂养,幼儿用手抓握餐具的机会大大减少,影响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影响小肌肉群的发育以及手脑协调能力的正常发展。无形中爱成了害。

膳食不合理,营养失衡,其中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

中国正在大踏步的前进,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家长热衷于将大把的金钱与精力投放在下一代身上。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提到这些就自然与“现代文明病”联系起来。现代人的文明病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来的代谢病。现代文明病分为:“结构病”“能量过剩病”和“神经和精神疾病”。幼儿营养过剩就居于其中。

很多小孩子的白血病,尤其是七、八岁小孩得白血病的就是因为大肠功能失调造成,其实这是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很多家长不懂得这些知识,以为饮料有营养,光让小孩喝饮料,不喝水。现在的家长好像有一点钱,就有一种暴富心理:我们家孩子从来不喝水,都是喝饮料。如果孩子长期不喝水,只喝饮料,可以想象一下,肾脏造血需要水,如果不喝水只喝饮料,那么饮料中的甜味素就会随着大肠吸收到肾脏,由肾脏送到骨髓造血。微量的甜味素在人体机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随尿液排泄出体外,但大量的甜味素进入人体后是很难降解的,它会随着水分通过肾进入骨髓,就像塑料袋一样堆积在里面。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最后把自己的孩子给毁掉了。

健康教育专家赵霖教授近日在太原作的一次教育讲座上指出:由于饮食结构的“西化”,西方的洋快餐正在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赵霖教授说,在西方,贫穷的人反而肥胖,这和美国社会底层的人大量消费“垃圾食品”——双料三明治、鸡肉汉堡包、特大比萨饼、大包装的油炸土豆条有关。在我们身边这些“垃圾食品”却作为一种时尚被追捧。目前中国营养的现状是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中国营养不良儿童2400万,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仍是农村主要的营养缺乏病。而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西化,洋快餐无孔不入,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威胁少年儿童的严重问题。营养学家为洋快餐取了个绰号——“能量炸弹”

和“垃圾食品”。营养过剩导致的儿童单纯性肥胖,城市儿童占30%,他们易患高血压、心脏病和智力心理障碍。爱吃零食是幼儿的天性,适当吃些零食对幼儿是有益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质量”关。许多幼儿在家常吃的零食大多是饼干、糖果、巧克力、薯片、虾条等,这些食品中有些是“垃圾食品”,导致幼儿所需营养严重不足。

现代社会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生活,不少家长都有一种从众心理,认为打了广告的、价位高的、卖得火爆的就是好食品;并认为人们经常带幼儿去吃的地方,肯定是适合幼儿的食品。由于一些概念模糊的饮食指导,导致家长盲目追求高能量或高蛋白饮食,并认为这是注重营养。才出现了无意识的错误饮食或是有意识的过度追捧所谓的“营养品”。家长的养育观、营养观决定着孩子的膳食,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饮食习惯。”

现代营养科学证明,只有幼儿的膳食保持平衡,才能身体健康,智力得到正常的发展。花的钱多,未必孩子的营养就全面。即便养育也需要“因材施育“,我们必须根据孩子自身身体生长发育的情况,适当地制定食谱,使膳食中各种营养平衡,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其成长和活动的各种需要。如果膳食营养供给量与孩子的营养需要之间失衡,无论是过多还是过少,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营养供应不足,会阻碍孩子的生长和发育。如果营养和热量供给过剩,又会导致体内脂肪的堆积,形成肥胖儿,造成许多疾病隐患,同样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

婴幼儿的膳食营养健康关乎其身体健康,近及当下,远涉未来。行为源于观念,欲改其行,必正其心。一切要从家长身上着手,树立科学的膳食营养观,了解何为科学合理的膳食,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缓、避免幼儿因饮食而引发的疾病等问题。呼吁家长,爱你的孩子就担负起您的责任,给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庞建萍,柳倩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2]幼儿卫生保育教程/万钫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食品营养与健康/王俊东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6

[4]《中国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2013.5

第二篇:现代史纲要论文

忆抗日沧桑岁月 建中华伟大复兴

内容摘要: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关键词:抗日战争启示和平历史

正文: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从中不去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 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通过这场让国人刻骨铭心的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之一。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但每个民族遭遇战争的时候,都会把它作为对自我的考验和挑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入侵的压力下灭亡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了重生。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不仅是抗战的胜利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这种荣誉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才得到的,这种荣誉是数以百万计的抗日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中华民族洗去了一百年的屈辱,挣脱了一百年的锁链,赢得了抗日战争辉煌的胜利,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当我们回顾过去,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义。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战祸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战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强国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增强我国的实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对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61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强国富民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启示之四:

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人民群众趋赴复兴伟业,总是要有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实现它而矢志不渝地奋斗的先进政党作为自己前进的主心骨和旗帜。6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主心骨和旗帜,抗战胜利以来的60年历史更加证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凝聚民族精神、国家意志和人民力量的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统一的,爱国主义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的。正是在这个根本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何其神圣,承担的责任何其重大,由此将要经受的考验也会何其艰巨。我们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殚精竭虑,努力奋斗,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才能完成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战争的危险在警示人们,对和平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珍爱和平,希望化剑为犁。但是,为了和平,必须铸剑;为了和平,必须准备战争。“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很值得我们认真品味,他说:“一个民族和一个妇女一样,即使有片刻疏忽而让随便一个冒险者能加以奸污,也是不可宽恕的”。不珍爱和平是可悲的,但认识不到为了和平必须准备战争更是不可原谅。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强者的和平,是实力、力量的均衡。一个国家要对战争说不,必须要以实力作后盾,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任何期望仅仅

通过祈求来实现和平的想法,都是迂阔之见。能战方能言和。在战争没有消亡之前,只要战争的根源还在,战争的策源地还在,对军队来说,只有善于透过和平辨认出战争,从战争中寻找和平的密码,时刻准备战争,才是对和平的真正呵护,也才是对和平的真正珍爱。这就是抗日战争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文章中部分内容节选自 《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2日 第九版)《解放军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第三篇: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伟大的开端——五四运动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犹如响彻云霄的一声春雷,打破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沉闷局面,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出现了高潮。

五四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辛亥革命后,外国侵略者,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妄图把中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封建军阀为了维持反动统治,极力勾结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内忧外患,日甚一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就是在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深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五四运动爆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它受到了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当时世界革命潮流的影响和推动。

五四运动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口号把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和动员起来,为挽救国家的危亡和争取民主自由而战斗。富于敏感的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六三”以后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全国人民的共同斗争,使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和拒签对德合约,得以实现。从五月四日到六月二十八日的这场政治斗争,就是五四爱国运动。

从一九一五年《青年》杂志创办开始,中国就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随着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的分化,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经过他们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运动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自鸦片战争开始以来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以五四运动为标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五四运动的酝酿

一九一九年的春天,严重的民族危机笼罩着中国。四月底到五月初,巴黎和会的噩耗频频传来,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日益暴露。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以及由这一场危机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都是紧紧围绕着日本侵占中国山东及其权益问题发生的。

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割地狂潮”中,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德国借口曹州教案(两名德籍教士在山东曹州巨野县被大刀会众所杀),派舰队攻占了胶州湾。一九一四年七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参展的目的,是想趁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战,无暇东顾的机会,扩大在中国的侵略。从九月二十六日起,日本伸入山东内地;十一月七日,占领青岛,青岛的军向日本投降。至此,德国在胶州湾和山东的各项权益,全部为日本所取代。日本的侵略胃口很大,它不只是要夺取山东,还要独占全中国。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窃国大盗、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亲自递交了“二十一条”。袁世凯正急于复辟帝制,为了换取日方的支持,早日登基称帝,五月九日,袁世凯表示完全承认日本的要求,并命令外交总长陆徽祥在条约上签字

二.爱国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

“五四”前夜,中国的内忧外患日益深重,使人之祸迫在眉睫。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全国各地都有一些人开始丢掉企图依靠外力收回国家主权的幻想,痛切感到只有自己奋起反抗,才是挽救危亡的正确道路。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提出的“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口号,喊出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心声;他们焚曹击章的爱国行动,鼓舞了人民的革命热情。因此,五四运动在北京一爆发,就立刻得到各地的积极响应,爱国热潮顿时席卷全国。这场运动的发展速度之快,斗争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及其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三.六三运动

“六三”是五四运动的里程碑,以它为界限把五四运动划分为两个阶段。从“五四”到“六三”,是运动的第一阶段,这时运动的中心在北京,运动的主力是青年学生;从“六三”到六月二十八日拒签“和约”,是运动的第二阶段,这时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了运动的主力。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中的两大主力,他们高昂的爱国呼声构成了五四交响乐的主旋律。运动发展到“六三”以后,工人阶级奏出了这部交响曲的最强音,工、学、商采取了联合行动,把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推到了高潮。

四.从罢免曹、章、陆到拒签“和约”

五四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六三”以后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得反动派极为恐惧。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了万夫所指的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专使也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五.改造社会的探索

五四运动,既是爱国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两者相辅相成。文化运动为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爱国运动又推动了文化运动的发展,使原来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从一九一九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到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两年,是新、旧文化运动的交替时期。当时,在知识

界出现的围绕着关于“改造社会”的热烈探索和争论,就是这种新、旧交替的主要体现。那时,既是一个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群星灿烂,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又是新旧文化思想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的复杂局面。这种新、旧交替的状况,在“五四”后的第一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六.走十月革命的路

五四运动一年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并日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与此同时,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涌现出一批坚信马克思主义、决心走十月革命道路的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从而导致了一九二一年七月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陈独秀和胡适,都是五四时期为社会所公认的思想战线上的民主主义者,都曾被封建卫道者们攻击为“过激党”。如果说,在五四时期的历史条件下,从民主主义的思想出发,而又保留这一思想的某些原则,还可以形成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那么,他们要继续前进,成为共产主义者,就不能再囿于这种状况了。他们所面临的,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和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尖锐课题;这同构成民主主义思想的个性解放和天赋人权等基本原则,是直接冲突的。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在已经出现的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新的课题面前退缩了,甚至与之对立,背道而驰;能够继续前进,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只是其中的少数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比较重视实际革命斗争,把自己学得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同实际斗争相结合,从而使自己在政治思想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坚定地相信科学社会主义,坚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七.总结

五四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促成五四运动的社会矛盾最根本的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国人民如果不从封建主义的旧教条中解放出来,破除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学习资本主义的进步文化,为改造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落后面貌而奋斗,中国就没有自由和独立的希望;无产阶级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战胜强大敌人,争取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思想武器;为了保持共产主义思想的纯洁性,还要不断地和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作斗争。

五四运动所提供的这些基本经验应该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今天进行新的长征中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策纵 著,周子平等 译,《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1996 [2] 汪士汉,《五四运动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3] 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79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姓名: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观《复兴之路》有感

一个城市可以征服,一个民族却不可以战胜。中华民族,历经了血雨腥风最终屹然挺立在世界东方。在如今,我们似乎已经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但是,我觉得中华民族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在很多地方,我们中国人还是受到歧视,中国的商品被列为低级货„„唐宋是历史上鼎盛的时期,各国朝拜。我认为真正的复兴就是实现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先导。

那么,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我们应当如何救国救民,我们又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实现最终的复兴呢?大家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堕落,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的极端不负责任,社会政府培育大学生的目的是希望能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新时代建设者。

我们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兢兢业业,努力刻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来走向高层次的工作岗位,为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让我深深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多么极其艰难和漫长的过程!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年轻人要义不容辞地接过这一棒,分发争先,坚持不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浅析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戴上了脚镣

——中国近代贫穷落后原因分析

提纲:题目:浅析帝国主义侵略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戴上了脚镣

一、军事方面帝国主义通过多次侵略战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战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直接从中国掠夺白银等财富。

二、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统治。

1.严格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2.中国列强主义享有领事裁判权。

3.中国海关由帝国主义严格把持。

4.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活动。5.培育代表其在华利益傀儡政权。

三、帝国主义在经济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1.严格控制中国通商口岸,限制自由贸易。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现对华倾销。3.利用不平等贸易实现商品输出和倾销。

四、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1.以宗教名义进行文化侵略活动,传教士大肆活动。2.在舆论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声势。总结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同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一同为世界文明发源地。历史上在唐、宋一度出现鼎盛的局面,但在后期,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些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面积的领土,阻碍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的发展滞后,造成了中国近代发展贫穷落后的局面。

关键词:近代中国发展 落后 帝国侵略

正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同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一同为世界文明发源地。历史上在唐、宋一度出现鼎盛的局面,但在后期,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些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面积的领土,阻碍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的发展滞后,造成了中国近代发展贫穷落后的局面。

一、军事方面帝国主义通过多次侵略战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战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九龙司。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会议草约》。沙俄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于1858年通过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青岛),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和大连湾,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整个九龙半岛(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湛江),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也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设立上海英租界。以英、法、美、德、日、俄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城市,设立了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甚至成了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通过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得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并派兵驻守上述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作“关东军”,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突击队。

2.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直接从中国掠夺白银等财富。在鸦片战争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三年多的财政收入。而八国联军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不仅如此,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和珍宝,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

二、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统治。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1.严格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2.中国列强主义享有领事裁判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美《望厦条约》更规定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即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从此,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3.中国海关由帝国主义严格把持。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烟台条约》。在关于《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起过重要的作用。

4.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活动。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5.培育代表其在华利益傀儡政权。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例如满洲府的溥仪皇帝。

三、帝国主义在经济方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利用其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1.严格控制中国通商口岸,限制自由贸易。《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又规定,开放南京、九江、汉口等10个口岸。《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还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现对华倾销。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3.利用不平等贸易实现商品输出和倾销。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在这以后除1872年至1876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逆差数额越来越大。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华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883年,毒品鸦片一直占进口货物的首位。

总之,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四、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1.以宗教名义进行文化侵略活动,传教士大肆活动。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

2.在舆论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声势。外国教会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和“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它们攻击诬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干扰了我国政治秩序,打乱了我国经济市场,污染了我国文化。致使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落后状态,对我国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我国近代贫穷落后的局面。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中国,文明的国度》(罗伯特.坦普尔)

《近代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康德衡)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毛佩琦)

《从文化角度试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马金霞)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马克思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文

实践题目:行走间的记忆--寻访旧城改造进程中苏州

里弄遗存的老式生活

一、实践时间

2016.11.10、11;2016.11.17、18

二、实践背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原田腴沃,常获丰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孕育了苏州传统的园林、丝绸、刺绣等等有着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事物,也为现在苏州发达的经济奠定了基础。苏州的前世今生就如苏州的双面绣,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或一面为传统,一面为现代。而苏州的旧城改造使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非常难得地保持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得以新城旧城并臵。同时旧城改造促进了商业化进程,对旧城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将古城相对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其内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区、原生态的历史街巷与建筑群落蕴藏着老苏州丰富的市民文化与生活记忆,是珍贵的研究资源。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街区开始旅游开发,逐渐走上了商业化道路:其自身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持等日渐突出,急需新鲜活力的涌入;然而改造的成功范例,如平江路、山塘街,其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或繁华、或优雅的改造模式,或许与传统住区平实质朴的精神不符。千篇一律的文化街区,也会掩盖姑苏水乡的神气,让传统街巷中的市民文化走向末路。因此,针对地方实际,如何选择恰当的改造策略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6年5月,苏州市规划局公示了古城区9个街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包含多处此前未经开发,保有传统生态的历史街区,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位列其中。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我们对苏州的城市特色充满兴趣但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传统街巷,我们经历最多的或许是平江、山塘那样的商业街区,它们所传达的繁华浪漫的商业氛围难免会干扰我们对江南水乡的认知。因此,我们希望以规划出台为为契机,通过调查、了解规划地块的实际状况,亲身参与改 1 造进程,见证规划对当地居民,对整个地区带来的影响,增进对苏州城市的客观认识,尝试探索旧城开发的理想道路。作为基础,我们希望首先了解传统街巷真实的生活状况,依托苏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传统生活于今天的遗存与演变。

三、实践对象

我们小组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苏州古城西北的阊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传统街巷,具体包括西中市、专诸巷、阊门内下塘。

四、实践方法

本团队主要采取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此外,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规划文本、研究文献,获取背景知识,并以此指导研究、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解释印证;通过收集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作为研究的参考补充。

五、实践意义

1、探访苏州旧城区中未经商业包装的真实里弄,同时查阅历史资料、与居民深入交流,了解改造前与改造后的里弄生活。总结里弄生活的变迁与现状,呼吁政府更关注里弄居民的生活状态,帮助改善其生活质量,维持里弄的活力。

2、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里弄衰败的原因或者保持活力的成功之道,为里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经验。

3、探访里弄居民的真实生活,对其进行总结与真实记录,形成合集向大众展示,帮助大众了解里弄居民的生活状态。提高人民对里弄的关注,从而更全面、人性化地建设这座城市。

六、实践成果与分析

1.阊门地区概况

2(1.)街道、房屋与改造情况

门社区占地0.33平方公里,东至阊门西街,西至运河,南至宝林寺前,北至板桥,地块呈长方形。社区共有街巷34条,以西中市为轴密集分布在南北两部。作为古城区最晚纳入改造规划的街坊之一,阊门地区完整保留了传统街巷“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富有水乡特色,景观自然、朴素,富有生活气息。

房屋以传统木架构民居为主,多为平房或二层小楼,专诸巷存在少量公寓楼,因历史原因,社区内多数房屋属于“房卡房”(老公房)。阊门街区未经大范围开发,房屋整体较为陈旧,存在户型局促、基础设施落后、原屋分割租赁等问题。但在房管局的修缮维护下基本可以满足居民需求。

(2.)居民构成与邻里关系

受访阊门社区登记居民120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4000人左右,本地户口登记8000人左右。但由于持本地户口的中青年人多数搬离,实际本地户口居民也在4000人左右。由此可见,本地区外来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原居民则以中老年人为主。此外,社区居民以低收入人群为主,退休人员主要依靠养老金生活,外来人口多在周边打工或作为小个体工商户生存。居民学历普遍处于高中及以下水平。

谈及居民关系,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少部分街道,新居民(外来人口)与老居民(本地居民)间存在矛盾。在她看来,原因之一在于本地居民所抱有的轻微“优越感”;同时,新居民的到来似乎也催生了环境问题。我们推测,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等的差异可能也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总体看,社区生活较为有序、和谐。

传统街道由于基础设施、住房条件较为落后,居民们享有的私人空间有限,邻里互动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又因本地居民以老人居多,性情平静,在生活境遇上多有相似,因此亲近、熟识的邻里关系在本地有所体现。

(3.)卫生、治安与交通

卫生环境,由于多数房屋的公房属性,阊门街区无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主要由政府负责(与一般街道相似)。政府招标环卫公司清扫路面,处理生活垃圾,本地居民不额外摊付“环境费”。实地观察中,多数街巷卫生状况尚可,街巷中设 3 有公共卫生间与垃圾投放点,有专人管理维护。居民在生活与邻里交往中自觉形成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治安环境,居委会表示本地整体治安环境较好,犯罪率低。治安主要依靠社区派出所民警巡逻,民警配备辅警。尽管街道设有电子监控体系,但老街巷道路曲折、环境复杂,需要警力配合。这与内下塘居民反映的 “每条街道会有几个批次人员盯着。”情况相符。

交通环境,阊门地区以传统街巷为主,院落密集、道路狭窄,一般不允许汽车通行。居民多步行或以电动车代步,生活较为平静。专诸巷属街区内部道路,但宽度允许车行,又因其连接金门、阊门,位臵便利,所以发挥了部分机动车通行功能。受访的专诸巷居民表示,街道内存在汽车占道、扰民现象,所引起纠纷甚至“上了新闻”。专诸巷交通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对其他巷弄,其具有更强的的开放性,与街区外交流更为紧密。这种特性,与其治安问题、邻里关系等存在联系。

2.突出现象与问题分析

1.人口变化趋势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阊门地区存在一种明显的人口变化倾向,即原住民不断流失、人口老化,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外来人口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拥有本地户口且现居于此的人口应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这些居民的子女及其下一代,为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多已搬离街道;而因为“故土难离”、“邻里环境好”、“经济条件有限”等原因,这些居民仍居住于此。

通过一系列访谈,我们发现,涌入的外来人口中,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或来自其他城区,或来自农村,来此多为谋求生计,也有替亲人照看孩子。他们与本地居民具有较大相性(经济能力薄弱,文化水平不高),总体都能适应并融入街道生活。

传统街巷所保存的房屋、道路、水井、园林等等,是构筑传统街巷生活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传统生活的根基。因为它们的存在,外来人口是可以作为街巷的新血液补充转化以延续街巷活力的。凭借这点,我认为市民文化并不会轻易消亡。

2.居民特色生活习惯与老行当

居民长期保有的、有代表性的生活习惯能较好地反映地区文化特色与传统,而老行当则是市井文化的重要印记。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阊门地区一些别具特色的生活习惯与老行当。

(1、)生活习惯

“孵茶馆”与“孵混堂”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分别指吃茶和泡澡,是江淮地区广为流传的俗语。名城如扬州、苏州、上海均有此俗,唤作“孵茶馆”、“孵混堂”。混堂即浴馆,吴地方言中用“孵”形容其中的闲适惬意、体态舒展。老苏州曾有大小茶馆无数,作为各色人等消遣集会的所在。因为资费低廉,服务周到,又兼有重要的社交功能,“孵茶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水品提高,老式大众茶馆数量骤减,但人们吃茶的习惯坚强的延续了下来。

阊门内外也曾茶馆聚集,今日西中市上茶馆老店则几近消失。取而代之的似乎是数量繁多的麻将馆。这些场所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兼具社交作用,也为主顾提供茶水,但是其趋利性容易滋生社会不良风气。麻将馆的兴旺似乎体现了安逸闲适的市民文化、吃茶习惯的传承,但也反映了时代风气转变、外来人口涌入对传统街区价值带来的冲击。

孵混堂与孵茶馆类似,是老苏州广受欢迎的大众休闲活动,既解决了旧城居民的洗澡问题,同样具备重要的社交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可在家中洗浴;同时设施优越,装潢华丽的“浴场”大量涌现,老混堂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我们走访了阊门地区西中市上的建新浴室。建新浴室据说是城区内现存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浴室。建新浴室在本地(指阊门)还有较庞大的客户群,主要面向老人,经营状况尚可。老人们将此当作重要的集会地点,顾客与 员工相互熟识。年轻人多寻求更时尚的浴场消费,更注重隐私与设施卫生,喜用一次性器具。老混堂内一次性用品较少,但清洁卫生等均采取严格标准。

建新浴室由于阊门地区的顾客基础尚能取得不错的效益,但在苏州的其他地方,由于房租上涨、顾客流失,多数老混堂面临经营困难。小混堂经营不善倒闭,物资人员被其他混堂吸收继续坚持,长此以往,苏州的老浴室或将消失。

新型浴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卫生性、私密性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享受的需求,其繁荣符合市场规律,可以说是孵混堂这一传统的有益进步。但老混堂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它创造的以街坊邻里为单位的社会枢纽,帮助老年人找到自我定位与生活寄托,其卫生状况、设施条件也在不断进步。

总体上看,吃茶泡澡的习惯仍在延续,但其具有的社会联系功能已然减弱,而老茶馆与老混堂的产业经营则面临着严重萎缩,年轻人,无论是作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在逐渐远离这些产业。在狭窄的客户群体面前,呼喊“缺乏传承”、“后继无人”总显得有些空洞。新旧更替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从老产业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传承,在新兴业态中寻求更广大的市场,健康发展才应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2、)老行当

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阊门内下塘箍木桶的翁根林老伯、泰伯庙西侧的字画装裱师、内下塘的裁缝夫妇、吴趋坊油饼老店的老夫妇、建新浴室老板、艺圃茶室主管、阊门城楼下的白铁皮师傅。

缝纫、修鞋、修表、白铁皮,剃头,这类附加值偏低的老行当与社区共生,伴随着居民需求兴起,而随着时代演进、社区的衰落与更替,这些传承价值较低的手艺又将渐渐失去竞争力。身处高档社区的居民或许在生活水准上已与他们划清界限、或许也同样需要这类行当,然而无论如何,高昂的租金会自动将老行当排除在社区之外。我们的需求与生活有时并非发自内心而是被环境塑造——高级社区在封闭与“上档次”之外,或许也拿走了居民拥有丰富社区生活的权利。

尽管处境艰难,阊门以及古城内众多的历史街区如同避风港般存续了形形色色的老行当。它们与居民生活的联系依然紧密,为居民的传统生活提供道标,也从中获得滋养。他们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传承、改善生活乃至生存,代 表着一个曾经繁荣的时代在现世的逐步衰弱。或许其中的淘汰不可避免,但我们的社会也会涌现出更符合时代的新事物。

七、关于阊门新规划

根据我们对《苏州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粗浅了解,阊门地区今后的改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空间上,“街巷河道保持历史格局,建筑本体分类保护”,这意味着阊门不会面临大范围的拆迁改造,街区的历史面貌将保留乃至优化,而现有的众多历史遗迹、名人旧居,将会得到更细致的保护。

文化上,更多的博物馆、展示馆、雕塑小品将在阊门设立起来,阊门内外的诸多老字号或将恢复与引进。对阊门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对各时期繁荣历史文化的展示会成为规划的中心。

产业上,街区东面以书吧、茶室为主的市井商业街,西中市的民国风貌老字号商街,西面护城河—北码头一带的酒吧餐饮街,共同构成了阊门街区的商业格局。结合本地水路并进的格局,枕水民宿与特色酒店将出现在阊门居民的生活中。而阊门地区手工业兴旺的传统,或将带以传统手艺展示为主的创意店铺的涌现。

可以想见,针对阊门的改造更像是一次整合、梳理,将原本繁多而无序的资源重新排位以发挥恰当的作用。规划已然成型,我们对阊门的情况也有了初步认识。我们希望不断改进、持续关注阊门发展的进程。

下载纲要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纲要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经历了百余年的探索历程,进程迟缓,本文拟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粗略梳理,简要分析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并分析历史对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重......

    近代史纲要论文(5篇)

    论家乡人物与近代史之关系 学号:1152692 姓名:程冉我的家乡在祖国的西南隅,即美丽的彩云之南。有人说,这是荒蛮之地,有人说,这里住着野蛮的名族。但在这片红土地上的确涌现出许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义和团悲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09级1班 姓名:胥兴钰 学号:2009071846义和团悲剧 这学期新开了一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每次坐在课堂上......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我眼中的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共诞生之前 【关键词】阶级弱点 开明 救亡图存探索 开放 引言近代中国的命运起伏跌宕,从鸦片战争国门被粗暴的打开,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各方......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题目:班级:姓名:学号: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自动化12-01 刘 卫 541201010123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摘 要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辛亥革命失败了吗? 系院: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 摘要 二, 关键词 三, 正文 (一),辛亥革命背景 1,历史背景 2,社会环境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 1,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 2,辛亥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