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标题 《新中国诞生前一百年艰苦探索的历史启示》
教师 雷志敏 学生 杨树兵
学号 20094395 专业 市场营销09级2班
新中国诞生前100年探索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摘要】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 中国是那样贫穷, 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鲁迅先生曾言:“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 马克思当年评价中国说:一个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不顾时势,仍安于现状,被强力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搏斗中死去。
【关键词】侵略 抗争 主权 反帝反封 落后 耻辱 民族独立 【正文】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确是惊世之语!马克思当年评价中国说:一个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搏斗中死去。德国历史学家赫尔德在十八世纪末写道:几千年来,中国始终停滞不前。他们那些关于道德和法令的教诲总是反反复复,变着腔调在同一个话题上兜圈子,千篇一律地颂扬一种孩童式的义务。中国恰如一具木乃伊,周身涂着陈腐的香料,描画着象形文字,包裹着丝绸,它体内的血液循环早已停止,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敌视、窥测、阻抗的态度,它对外部世界既不了解,也无兴趣,更不喜欢,它的最高旨意就是终日沉浸在自我封闭的漫长黑暗之中。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历时109年,是为中国“百年近代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向中华民族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不断遭到严重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没落、腐朽的清王朝不断割地、赔款、通商,中国的主权遭破坏,中国的领土遭瓜分,中国的人民遭蹂躏„„可以说这一百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史”。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北伐东征,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这一百余年的历史,充满了黑暗、耻辱、斗争、彷徨,充满了血与火、灵与肉、英雄与狗熊、光荣与梦想、尴尬与冲突。这一百多年,有盗火者为我们照亮前路,有窃国者将我们带进深渊;这一百多年,我们经受了难以承受的失败,也迎来过并不可靠的胜利;这一百多年,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审视、重估、颠覆、摧毁,然后又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生活世界。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在这期间,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纷纷站到历史舞台的中央,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或奔走呼号或变法维新或浴血奋战,因而这一百年也更应该是,无愧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中国百年近现代史,可谓是在荒原中狼奔豕突的一百年,在耻辱中惶惶不安的一百年,在无边的历史旷野中哀号呼告等待破晓的一百年,也是加速度的一百年,来不及看风景的一百年,只争朝夕、以一当十的一百年。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这个东方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他们生于忧患,在难以想像的深重的民族苦难中,以极大的坚韧、勇气和担当精神,将中华民族推向前进。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83年底,法国进攻中国驻守越南的军队,中法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1900年6月初,英、俄、德等八国侵略联军进犯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31年9
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诬蔑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制造“九一八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华北而蓄意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此年夏,《中法新约》在天津签订,中法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此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1931年、1935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接连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此时的中国已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努力着:
(一)农民阶级的英勇斗争。1841年,广州附近的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军。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的大旗,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二)地主阶级的自救、自强运动。“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首先从中国近代器物方面何以不敌西方的现状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差异。”【1】地主阶级中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提倡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但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却不为我国所用,还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崛起。学者岩谷宕阴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之书,不为其
君所用,而反落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矣,而并为清帝悲之!”【2】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有识之士普遍认识到,中国近代科技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其根源在于中国文化重“道”而西方文化尚“器”。【3】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正如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4】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派”积极倡导发展实业,掀起实业救国的高潮。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四)无产阶级的不懈斗争。无产阶级的努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大革命和抗日战争。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4年实现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和专制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极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受“西方中心论者”的影响,曾有一段时间,殖民的、“西化”的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致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种对中华文明的社会误识:是中华传统文明,特别是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阻碍着中国近代的发展、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人说:没有西方人的入侵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也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西方文明。在他们眼里,民族的、爱国的精神长城是那样的易坍塌,几千年民族辉煌的表层似乎很容易就被一百多年来的民族耻辱锈化得斑驳陆离,西方似乎是人类文明的“主宰”。不能因为百年的落后、屈辱和挨打就否定几千年的文明和辉煌。近年来,就是连这一基本认识也遭到一股股思想误流的湮灭。我想这是我们对自己伟大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中所应有的崇高地位缺乏了解,缺乏深刻认识,甚至漠视的恶果。
当然,我们绝忘不了近代以来这场血与火的“洗礼”。正当中国的大清皇帝们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西欧通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宗教改革”等一系列变革,砸碎了近千年的封建割据统治和近乎窒息的宗教桎梏,向着近代文明的曙光奔跑。经过二百多年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非洲成了贩卖与屠戮黑人的屠宰场;美洲文明的创造者被屠至殆尽;印度与东南亚被掠夺得千疮百孔;最后,中央之国也成为了‘东亚病夫’”。这样,在19世纪上半期末,两个文化相遇,一个是农业的,尊奉儒教的、落后的,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两种制度相遇,正如有人所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失败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这百年的历史时时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是竞争规则,也是生存法则,永远都不能忘。今天,中华民族已昂首迈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必将彻底洗刷近代以来因落伍惨遭蹂躏的种种耻辱,“用人类第一族的气魄、人类第一族的自豪、人类第一族的精神高筑起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长城!”
中华民族有着无限蓬勃的生机,任何一个民族都打不垮她。“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辉煌不败的历史,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动力。自中华文明发祥以来不仅抵制了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而且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野蛮为动力,同化周边各少数民族,吸纳百川成一海,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机体也大大增强了。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在百年近代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教训了侵略者,使帝国主义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华民族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在公元前4000—前2000年形成的最古老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从未中断过或失落过,只有中华文明是从未发生断层的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拥有一脉相承的历史。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道:“由于人民共和国的兴起,我们的传统对华政策和作为它的基础态度破产了,并且事实上是彻底改变了。”
因此,我们要坚信一个拥有如此生命力的民族,一个拥有如此丰厚历史遗产的民族,她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摘自《陈独秀与近代中国》 董根明 第18页; 【2】 摘自《翻刊海国图志》序 岩谷宕阴; 【3】 摘自《陈独秀与近代中国》 董根明 ; 【4】 摘自 《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5】摘自 《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经历了百余年的探索历程,进程迟缓,本文拟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粗略梳理,简要分析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并分析历史对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以史为鉴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作为开端,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仍处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想中,但很快这种幻想就被列强的炮火轰碎,中国被列强用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其实质是对中国的一场侵略,但从客观上来说,中国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并逐渐融入其中乃至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鸦片战争不无关系。鸦片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鸦片贸易的战争,更是两种不同不同文明的撞击,甚至是中国开始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契机。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但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在鸦片战争之前,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上,吏治败坏,封建专制达到了顶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束缚人们的思想,对评议时政者进行残酷镇压。对外,清政府长期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内部也是一团散沙,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腐败,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而与此同时,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却在迅速发展。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由于各国工业的发展,其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而古老的中国幅员辽阔,成为了他们狩猎的对象。简言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其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也使中国由闭塞走向开放。不仅如此,鸦片战争还加速了社会内部的改革,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渐形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前期,清廷官员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在全国开展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后,请听为解决内忧外患,形成了“顽固派”与“洋务派”两大阵营,其中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增强国力,维护统治。虽然洋务派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仍不够大胆甚至有所抵制,但与顽固派相比,他们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无疑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们迈出了近代官方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其意义在于其引进的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其培养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引发了中国的文化结构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洋务运动时期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吸收,才导致了旧知识分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的萌发。虽然洋务运动最后不了了之,但其深刻揭示了在旧制度和旧思想下要依靠自身发展现代化产业是无法达到“自强求富”这一美好愿望的事实。政治上的失利也让国内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富国强民,必须从政治体制上下手,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并第一次把西方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它的失败让广大的爱国人士意识到,清廷是不会接受西方先进的制度的,要想救亡图存,就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从此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古老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这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之一,它不再是以往那种循环式的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而是在世界的东方升起了第一面民主共和的旗帜。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奴隶之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邹容《革命军》)蒙昧的国人中有部分志士渐渐觉醒,他们不再满足于换汤不换药似的朝代更迭,他们追求的,是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真正能够挽救民族危亡的先进思想。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笔者认为,过去的认识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一条道路。辛亥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统治,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成功的。
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经过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不懈努力,二战获得了胜利,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但在治国方针上,国共两党发生分歧,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爆发全面内战。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过去的是历史,但历史并没有过去。历史,以他巨大的惯性连接未来,又以他可贵的经验给后人以借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日之中国发展蒸蒸日上,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近代中国的屈辱。日军的侵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但在社会变化的过程中,抗战最宝贵的精髓信念——自强奋进、团结民主、逆境求胜、和平博爱等,对今天的人们同样具有巨大的感召与秉承意义。事实上,如果把物质作为生存的基础,信念才是人类的灵魂。如果一个国家失去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同样的,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灵魂,不仅会丧失凝聚力,还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夸夸空谈,无论在任何时代,实力才是硬道理。当今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社会进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挑战。将满腔热情化作牢固的发展信念,将对现实的不满足化作对奋进努力的原动力,让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无限的社会价值,真正从自己做起,这才是爱国情怀的最正确的表达,也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应有体现。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的了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是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丧失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了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他会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潮流中迷失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历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真正效用。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长流,人们真正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段。司马迁说“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可以随时摄取、揣摩乃至反刍,这对人类的现在、未来的发展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怀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更多的是对过往的反思。
时间的流逝有可能会磨灭很多记忆,但这些往事将永远警醒人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然沉重,但却必不可少。
参考书目:孙立平,《中国近代史现代化努力失败原因的动态分析》,(《学习与探索》,1991)
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王开玺《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6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龚淑铎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朱维铮《重读鸦片战争》
1999年3月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我眼中的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把“80后”大学生的思想带回到近代,让他们从历史中有所感悟,接受先进思想,激发爱国之情,成了任课教师肩上的重任。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中国近代的这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关于建党90周年: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道路是中国的必然出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如今拥有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上来。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政党。
由此可见,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外过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确定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国情,坚定了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朽的牺牲,使我深感肩负的重任。当代社会要求我们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是这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信年轻的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近代史有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当磨洗认前朝。”这一首咏史诗,或许很多人在谈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都会用一杜牧的这首《赤壁》来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也不免俗的套用一下,让它带领我们看看近代中国翻天覆地的时光。
近代史的开端1840正是大清帝国中后期,长期的闭关锁国和居功自傲,是帝国的统治者处于“天朝大国”美妙梦境中,将其它国家的人称为“番”或者是“夷”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字词。不接受他们的技术,不允许他们的通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当朝统治者心中虚幻的泡沫而已。岂不知,当我们都沉睡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的时候,与我们处于地球向对面的英国,进行了他们的工业革命,为他们“日不落”的黑暗意图做足了充足的准备;而处于清帝国的背面的罗宋国的沙皇的改革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大和的明治维新都取得了十分古大的成果。随着野心和掠夺的需要,以不列颠为主的国家将他们罪恶的贸易伸向了古老的中国。虽然政府几次三番的颁布过禁烟令,可是在缺少科学和文化的中华土地上,鸦片贸易在清朝横行霸道,削弱了中国人的意志和文明,懒惰,好逸恶劳等等恶习出现在了一勤劳著称的中华领土上。有外国人称中国是沉睡的东方之狮,那些愚昧的中国人还开心的认为这个评价很好,因为他们觉得,因为是沉睡的,那么终有一天他将觉醒,然而,他们却殊不知,这个概念的出现来源于罗宋的杂技表演,驯兽师为了让凶暴的狮子不具有威胁性,将喂了鸦片的肉喂给狮子食用,这样平日威风凛凛的狮子也只有沦为阶下囚。英国鸦片贸易这样的意图令人心惊。当虎门销烟的硝烟还在空中盘旋,1884年,英国用炮火轰开了封闭的国门,洋人的热兵器在对抗清朝传统的冷兵器是就如同戳破一个纸娃娃一样的简单,最终的结果是以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如大家所熟识的一样,中国有一个封建国家成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此这个历史上的天朝大国的天空变得黑暗,开始在风雨中飘摇零落。特别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人染令我扼腕痛惜。之后一个接一个的战争,和赔款割地使清廷日渐衰弱,虽然一些拥有一定见地和知识的官僚和资产阶级开展了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为整个腐朽的中华大地带来了一丝清冽的微风,但是由于清政府已经沉疴已久,无论是在那个方面,这一阵清风丝毫挽救不了中国的病痛。这时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点点新光,那时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带领革命党人成立了同盟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最终没能让中国脱离困境。在1921年,这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划时代的一年里,五四
运动的热情点燃了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人的诞生。这燎原之火点燃了华夏大地的热情和生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风雨飘摇了许久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在经过了艰苦卓越的抗战以及各种各样的考验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带领了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终于在经历了这段屈辱的近代历史后可以抬头挺胸的向前迈进了。
对于近代史,我没有太深刻的见解,但是对于近代史的前半部分特别的有感触,每每读到这段时间的历史都会令我扼腕痛惜,沉浸于纷繁复杂的心情中去。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共诞生之前
【关键词】阶级弱点 开明 救亡图存
探索 开放
引言
近代中国的命运起伏跌宕,从鸦片战争国门被粗暴的打开,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都经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各种不同的思想冲击着刚从封建恶梦中苏醒的人们。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群情激昂的民众,各阶层的人们都在积极的寻求救国之路,而各阶层却较少的考虑到其方法对于中国国情的适用性,但当时迫于情势,也可以说是病机乱投医。不过有此前车之鉴,中国却慢慢的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一步步走向了兴盛。
一.
小农思想——太平天国
之所以第一个探讨太平天国,是因为农民在旧中国可谓是绝对的主体。中国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农业大国,政治经济都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如果说农民的支持是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初期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太平天国政权后来的衰亡则与失去农民的支持有关。
在土地政策方面,《天朝田亩制度》的改革方案,虽然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对于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对于近代中国的农民来说,没有土地就失去了一切,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政治热情。太平天国既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那么也就不能指望农民对它继续支持。事实上,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政权迅速异化,其领导人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规定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从反皇权到迷恋皇权。天王洪秀全成了“独一真神”,为了神化自己,自称“天生真主,命作君主”。整个领导层为“繁华迷惑”,穷奢极欲,愈来愈腐化,完全脱离了广大农民。随着太平天国上层的皇权化,其乡村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异化。乡官和乡官制愈来愈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甚至走向农民的对立面,这就极大地动摇了太平天国的政权基础。最后,当面临中外敌人的联合进攻时,太平天国由于再也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就只能陷于孤立无援的绝境。
太平天国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其政权在下层就失去了合法性基础。不仅如此,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将农民臵于新的等级统治之下,其上层领导开始全面腐化,甚至因争权夺利而发生严重内讧。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一切财产公有等主张,本来是太平天国动员农民起义的激动人心的口号,现在却成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利用农民、谋取私利、享受特权的幌子。这样,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这就是太平天国的悲所在,也是所有农民政权的悲剧所在。
二.“维新”思想——维新变法
在近代中国,与西方保守主义的政治理念较为接近的思想界代表人物,应是梁启超。作为启蒙先驱,梁是自由民权这些西方思想的薪火传播者;戊戌维新失败后,他也曾一度鼓吹革命。后来梁启超实地考察
了美国社会及其民主政治的运作,并将中国社会与民众的现实情状作了比较。梁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却形成不了主流思想。因为中国的近代化变革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下,以救国斗争的形式进行的,其自始就带有急促的特点。面对亡国、瓜分的严重威胁,人们恨不得在一天早上就扭转民族的厄运,使国家由弱变强,因而以为只有最彻底最全面最快速的变革才是最好的,用康有为“上书”时的话即“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但实行“全变”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接着庚子**,辛丑条约,使民族灾难进一步加剧。尽管后来清政府的维新政策不亚于戊戌年代,甚至宣布预备立宪,可是它已经失去了民心。
三.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风行三十年,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中央以奕訢为首,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其目的 “安内”“御外”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由于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因而他们引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及文化、思想等,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弊端体现在首先,洋务派是在极力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这根本不可能在国内形成适应近代化工业发展的良好的环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一点在军事工业中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各局厂采取封建衙门式管理体制,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单位,成为清政府的一个分支部门。其一,所有权属于清政府,采取封建衙门式管理。其二,就企业的经营目的看,虽打着“求富”的目的,但仍必须满足清政府的特殊需要。这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很难得到充分发展。
从洋务运动所处的国内环境看,封建顽固派盲目排斥一切新事物,并幻想回到闭关自守的时代。他们反对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洋务派不得不做出让步,使许多计划难以实施。
从国际看,列强他们想完全控制中国,以便创造他们经济侵略的良好环境,因此不会真正对中国进行技术开放。
因此说由于洋务派本身的弱点,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它不可能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不能独立完成中国近代化的任务。
再次,洋务派创办企业的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正如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因此,洋务派学习西方只是浮浅的模仿,只是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肌体上的嫁接,他们不能也不敢推翻封建体制,所以在维新思想出现后,他们就同顽固派结合起来共同反对新思想。
同时,洋务派在当时由于他们的封建性,不可避免地要抑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此说,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辛亥革命
以孙中山为首的激进民主派把救国的希望寄于革命,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皇帝。继之军阀们勾结列强又起祸害,内乱外患愈甚。恰在此时,邻国俄罗斯“十月革命”成功,且愿意帮助中国革命,激进民主派中的许多人终于踏上了“以俄为师”之路。尽管马列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但中国年轻的革命者相信: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真正民主与自由的社会必然到来。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潮流,其轨迹大致如此。当年梁启超认为改造中国首在“新民”——欲建设民主自由的现代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尚处于愚昧、奴性的民众转变成懂得自身权利与国民义务的新人;而“治愚”首在“疗贫”——欲使民众摆脱愚昧、奴性,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梁的学生张东荪更直言说先应“使中国人从来未过过人的生活的都得着人的生活”,所以需要切实地发展经济和教育事业。为此,即使国家经历一个阶段的“开明专制”也属必要。可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搅乱了人们的心态,危机感使得那些热血志士投身“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相信“革命能够改变一切”——只有革命政府制定的最彻底的纲领,才能够“根本解决”中国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结语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救亡运动的进行,体现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但正确的道路是必须。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犹如指路灯塔一般的光亮,虽然共产党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在错误与失败中徘徊,但最终,还是引领我们走向了未来。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题目:班级:姓名:学号: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自动化12-01 刘 卫 54120101012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
摘 要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极大的影响,它为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大范围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场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这场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精神成为中国近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整体上带动了当时科技、文化、经济等的发展,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本文通过浅析五四新文化的性质来谈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二十世纪前期的启蒙运动。它的时间断限,有广狭两种说法。狭义的说法认为应从1917年到1921年。广义的说法则主张从1915年到1923年。无论采取那一个说法,均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将新文化运动视为一场对政治、社会学术思想与文学艺术各方面影响重大的启蒙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我们通常将新文化运动分成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前期是从1915到1919年, 后期是从1919年开始,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大概于20年代结束,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结束的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宣传的资本主义思想已经落伍。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
共同点: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不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运动。它冲击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意识,解放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它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向封建思想礼教发起了全面挑战,启发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的“民智”,促进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是此前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不曾做到的。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赋予新文化运动新的内容。
2.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且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使新文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我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感想
对于新文化运动,总感觉有多话想要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拥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每当想起就心情澎湃,恨不能回到那个时代,去宣扬民主,自由和科学。在我看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学创新的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人们身上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从麻木中惊醒,从而更加积极的加入到救国救民的运动中去,尤其是青年学生。
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具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新文化运动前期倡导的是批判孔学,是为了给资产阶级发展扫清障碍。其次是领导人物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最后是那时候的领导人物还不具有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还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新文化运动后期,即五四运动以后,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如果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后期的新文化运动使民主精神更加的得到了弘扬,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人民群众的民主,充分的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后期的新文化运动更彻底的宣扬和继承了民主与科学,更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尾
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早已结束,可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还在。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民主与科学,使中国人民不在愚昧和麻木,使他们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了大脑,彻底的战胜了封建主义,迎来了民主主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奋勇向前,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1.王开玺,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6 2.伍启元,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黄山出版社,2008.5.1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