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红色之旅考察报告电业局这次组织我们党员代表赴西北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红色之旅考察活动。这次红色之旅的主要目的是重温红色历史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我们在自己的岗位更加努力勤劳的为党,为人民奉献。
红色旅游是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我们随团参加了这次考察,主要是参观了西北地区红军革命时期战员生活和指挥战斗的遗迹,如历史博物馆、红军墙壁标语、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指挥作战的遗迹,这些都是中国革命的一面丰碑。另外还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领略了我国先进科技的风采。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幅员辽阔。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我们首先考察了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气势磅礴,馆藏史料图片丰富,通过聆听讲解,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幅共产党与广大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寻找革命真理、参加革命斗争的可歌可泣场景,讴歌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讴歌了数以万计人民为此付出生命的感天动地的悲壮历史;讴歌了新中国时期人民翻身解放、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新进程。这给我们这些新时期的党员上了重要的一课。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我们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西依山,东临河,是当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建于1958年10月20日的酒泉东风航天城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火箭和卫星发射中心。听导游讲解得知,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
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这些成果令我们这些参观者大为惊叹与自豪。
来到卫星基地,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聂荣臻烈士陵园。它坐落于发射场的东北方向,是航天城的人们和每一位访客必来拜谒的圣地。聂荣臻元帅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中央军委参谋长、红一军团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而这里,就是这位共和国国防科技事业奠基人聂荣臻元帅的憩园,也是几十年来为祖国航天事业而牺牲的人们英魂的归宿。六百多座墓碑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又像是卫星发射基地忠实的守护者。我缓步走过这一排排墓碑,默念着英烈们的名字,心情凝重而庄严。他们,正是这大漠腹地“生了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的身躯,构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支架,他们的心血,浇灌了干涸的土地上倔强生长的胡杨和红柳。我们在园地,向他们表示我们最真挚的敬意。
我们此行还参观看闻名国内的镇北堡古城,它坐落于银川市城区南北郊区空旷的荒野上。该城堡是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西部影视城所在地。被誉为“中国一绝,西北大观”。它是融合了历史遗迹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享誉海内外的以中国西部题材和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拍摄基地,镇北堡西部影城“借影视艺术之体,还民俗文化之魂”,再现了祖先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游乐方式,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以“继承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主线,逐步实现了从“出卖荒凉”
向“出卖文化及历史”的跨越。我们在此观看了有关地震的灾难电影。对于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党员有很深的教育作用。我们的敌人不是抗战时期的人祸,还有这些天灾。面对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广大人民一起,救灾区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敦煌莫高窟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它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第二篇: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思政部李德良、祝运良、陈红英三位老师于2013年7月26日——8月3日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全面了解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斗争历程,深刻感受了红军战士百折不牢、敢于牺牲、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为我们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添了无限动力。
7月26日,我们一行经长沙到达浏阳文家市。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前委和师部驻扎在里仁学校,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果断的否定了继续攻打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和蓄积革命力量,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7月27日,我们来到炎陵,参观了全国首座红军标语博物馆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地——炎帝陵。革命时期,红军官兵在炎陵县城乡写下了近万条宣传标语。如今,原保存在墙上的标语,通过高科技手段,已原封不动地“搬”进博物馆。我们仔细阅读这些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听取解说,一起重温光辉历史,立志传承光荣传统。我们一行还参观了炎帝功绩壁画、碑廊、碑林等景点,并向炎帝神农氏敬献高香、花篮,表达对始祖炎帝的追思、景仰之情。
7月28至30日,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哨口,参观了黄洋界哨所陈列馆、小井的“红军医院”、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以及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黄洋界上的哨所仍在,战壕依旧,大炮和滚木严阵以待,我们仿佛听到了往日的隆隆炮声和当年红军的喊杀声,感受到了当年战场的厮杀,更体会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和勇敢。在三年多的艰苦岁月里,黄洋界经受了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自巍然不动”。小井的“红军医院”是一九二八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在这里建的第一所医院。楼下是医生的办公室,但里面陈设当时极其简陋、原始的医疗器械,当时使用的伤口消毒药品“盐水”、“石灰水”,手术器械多是土法炮制的竹器制品。楼上全部是伤势较轻的伤病员住处。这里一切的一切,唯有亲历目睹,才能深深体会到红军当时生活、战斗、医疗条件的艰苦。
7月31日,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间的革命历程。我们目睹着井冈山怎么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们看到了当年厮杀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随后,我们参观了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
8月1日,我们来到英烈们长眠的地方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穿过党政领导、井冈山老战士和书法名流留下墨宝的碑林,我们站到了纪念碑前。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呈现出一幅前赴后继、奋勇激战的画面,一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搀扶着受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前进的队伍,激励着我们完成未尽的伟业。
走进纪念馆,导游告诉我们,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安息着一万五千七百四十四名有名烈士和四千多名的无名烈士。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和介绍安放在了纪念馆里,供参观者们敬仰。导游一一介绍,并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听了烈士们的事迹,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我们不一定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一定会记住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8月2日,经过4小时多的车程,我们来到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我们来到八一广场,瞻仰了南昌起义纪念碑,面对广场上一幅幅石雕,想起一幕幕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在革命时期的艰苦,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更加感受到了和平时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石雕给我的不止是视觉的感受,更多是心灵上的思索。
8月3日,我们顺道参观了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庐山,1959年7月2日—8月1日,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思想错误的开展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斗,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值得我们深刻的吸取教训。
9天的红色之旅是短暂的,但它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过去,我们对井冈山、井冈山精神认识了解往往仅限于书本上、电视里所给予的那一部分,更多是处于感性认识,很肤浅。通过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考察,我们精神上、心灵上一次次地受到强烈的震憾。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和工作斗志,把井冈山精神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切实履行好自身肩负的职责。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2013.10.11
第三篇:井冈山红色之旅 考察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专业考察报告 井冈山红色之旅
2012年5月5日,在舒院长和学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09级思想政治专业41名学生开展了为期两天赴井冈山革命圣地学习考察活动,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5月5日上午7:10全体师生踏上了井冈山考察的旅途,经过五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此次学习考察主要参观了龙潭,黄洋界哨口,红军造币厂,大井毛泽东故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萍毛主席旧居,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期间,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克服行程的辛苦,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聆听导游、讲解员的解说。
一、井冈山的历史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也同时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
二、考察的经过和感受
到达井冈山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赶往第一个考察地点—龙潭景区,龙潭位于茨坪北面七公里处,有五潭十八瀑之称。身临其境我们感叹井冈山真是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宝库。在观看瀑布途中,大家轻装上阵都走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想当年红军挑粮上山时就是从这里经过,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可想而知当时交通的不便和生活条件的艰辛。想想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接着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往了位于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黄洋界位于茨坪西北17千米处,海拔1343米,山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这里曾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站的的地址,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以不到1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军4个团兵力的疯狂进攻,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首个战绩,毛泽东同志在欣喜之余,挥笔写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一词。现在还保留着那次战役时红军挖的战壕,站在黄洋界,身临其境,仿佛依稀听到当年隆隆炮声。
参观完黄洋界,我们乘车下山到了著名的红军造币厂,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实行经济封锁,根据地物价不断上涨,给红军和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根据毛泽东同志要解决现金困难和要使用根据地离开造币厂自己的货币的指示,湘赣边界工农兵创办了第一个红军造币厂,红军造币厂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为根据地军民铸造了大量银元,为解决根据地军民的现金困难起了重要作用。
离开造币厂我们来到了大井,1927年10月下旬,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就到达这里。他领导红军深入群众,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劳动,解决实际困难,坐一坐曾经伴随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这块“读书石”,摸一摸那有着累累弹孔的残墙,看一看那在烈火中涅磐的两棵“常青树”,让我无限感慨!岁月悠悠,伟人们走了,战争和硝烟已离我们远去。然而,毛主席勤于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我们永恒的财富。
晚上漫步于茨坪天街,感受着它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现代化气息,如今的茨坪是一座花园城市,非常清新美丽,是旅游和避暑的胜地,想当年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茨坪只是一个村庄,交通闭塞、房屋破旧、人民生活贫困,现在的井冈山人正靠良好的环境资源,以艰苦朴实作风,积极建设这个旅游城,逐步改变和提升着自己的生活。目睹了所有这些,真是催人奋进,大开眼界,感受到伟大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鲜气息。
六日吃完早餐,我们早早的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待着它八点的开门,在博物馆门口合影的时候,一个老人家对我们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毛主席打下的江山希望在你们手里得到更好的发展”。他简短的几句话却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身上也担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进入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带领下,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在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井冈山斗争史的五个过程中,了解了在战争中多少革命党人浴血奋战,为了革命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也让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体会到了革命胜利的来
之不易,当最后一个部分,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势时中国的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我们的内心也心潮澎湃。
参观完博物馆,带着满身的崇敬我们来到了同样位于茨坪的毛泽东同志旧居,这是座条件简陋的房子,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编红军草鞋的工艺,“红军草鞋”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它不仅是当年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一个历史见证和象征,同时它也传递了在新形势下,中国人民将永远继承革命前辈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坚强决心!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了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烈士陵园由革命烈士纪念堂、碑林、雕塑园等组成,是井冈山革命纪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敬献花圈,向烈士们三鞠躬表达着我们对他们的崇敬。走进吊唁大厅,一块无字碑竖立在眼前,在它的周围,刻有两万多英烈的名字,抚摸着石碑,我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他们的誓死如归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三,考察心得
井冈山之行虽然短暂,但让我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在考察期间,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1,对井冈山精神的内在有了更深的了解
没来井冈山之前我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或者老师的讲解中,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不能深刻的体会。两日来的考察,当我们沿着昔时革命先烈留下的革命斗争踪迹,体味历史风云的岁月,怀想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时,精神上、心灵上一次次地受到强烈的震憾,亲身的感受让我们对井冈山精神的内在本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各种精神之源,它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斗争中培育的,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
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一、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中拼搏奋斗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中与时俱进
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
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戒奢戒侈、戒骄戒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葆革命的政治本色。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需要,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有力支撑。
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完全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动、铁的纪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从而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永远要高举井冈山精神这面旗帜。继承、发展、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创造,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面前为人民谋利益的指导原则。继承和发展井冈山精神正是要为人民谋得更多更大利益,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我们走向全面小康。井冈山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她已深深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继承、创新、发展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我们相信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不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而且会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性熟悉。
2,井冈山精神催我奋进
此次井冈山红色之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和革命传
统教育,接受了一次彻底、全方位的革命精神洗礼,如今我作为一名大三学生,马上将进入大四然后踏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在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把革命优良传统和实际学习工作结合起来,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坚定信念,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充分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我心中已留下深深的烙印,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行动的指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将催我提高、催我奋进!
第四篇:井冈山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井冈山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09陶工1班刘立鹏200910160101)
[摘要]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了我市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合理建议。
一、考察基本情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汀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此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毛泽东故居,黄洋界哨口,红军造币厂,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茨萍毛主席旧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期间,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克服长途行程的辛苦,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除仔细聆听导游、讲解员的解说外,还纷纷拍照、记笔记。乘车途中,观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VCD音像光盘等革命历史资料,还组织了朗诵,歌咏等集体活动,既通过考察学习收获良多,收益非浅,又增进了同志之间的友谊,强化了团队精神。
二、考察中的几点感受
井冈山,是一座独特而又神奇的山,在中国革命风云激荡的历程中,她的名字,是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山门口那座星火燎原的雕塑默默地告诉着我们,如果没有这块红色的土地,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河山。正是在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化成了席卷中华大地的革命烈焰,锻造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通过考察学习,我们不仅重温了历史,更重要的是铸造了灵魂、锤炼了信念。同时很多青年人对于新中国的创建、成立的来之不易缺乏切身感受,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缺乏系统的感性认识。本次实地考察弥补了我们青年对历史革命传统知识的不足,较好的丰实了他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知识的了解。
1、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呐个也当粮。”“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革命先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蓬勃的革命乐观精神,用歌谣的形式抒发着自己豪迈的革命情怀。在观看五龙潭瀑布时,大家轻装上阵都走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时导游告诉我们,当年红军挑粮上山时就是从这里经过,可想而知他们生活的艰辛。在红四军医院旧址里,我们看到了极为简陋的器械,寥寥几种草药,当解说员说到红军战士们要截肢甚至只能强行扳断时,大家都不由的微微颤抖,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意志。我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物质繁荣时期,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时期,生活条件相对稳定优越,和先烈们相比是何等的幸福,有什么权利再去叫苦?叫累?
2、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不屈不扰的斗争精神。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由于武器简陋,物资缺乏,红军战士们很多就是用大刀和梭镖这种简单的武器和敌人战斗,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黄洋界保卫战中,面对十倍、百倍于我的装备精良的反动势力,他们削竹为签,摆下竹签阵,扎的敌人哭爹喊娘;到处点燃鞭炮,挥舞旗帜,吓得敌人草木皆兵,最终只用了一发炮弹就让敌人抱头鼠窜。这种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3、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朱德的扁担、八角楼的灯光。。,为了革命事业,主席等红军领导和红军战士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跳粮上山,亲自给战士们做饭,连缴获的唯一一盏马灯也被主席让给了医院的伤员。我们的红军战士每天只有5分钱的生活费,但战士们却节省出两厘钱支援伤病员,还把仅有一点食盐积攒起来,化成盐水为伤员消毒,自己忍受着浮肿的痛苦。群众们也千方百计的支援红军,充分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
4、深刻感受到先烈们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们倒在了井冈山上,红四军医院被偷袭,一百多名重伤员惨遭杀害,纪念馆到处是烈士们的雕塑和画像,他们有的是堵住敌人的枪眼,有的是为了给大部队断后,毫不吝惜的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革命烈士陵园,的资料显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二年四个月中,就有4.8万多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碑刻在烈士名录上的只有15744名,还有3万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井冈山群众的牺牲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敌人占领后实行的灭绝政策,当朱德同志带了2千银圆发给井冈山的群众时,一人一块竟然剩下了一千多块,可见群众的牺牲有对么惨烈。但是为了
革命事业,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放弃,“敢当红军不怕死,野草过火还留根。” 正是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让井冈山根据地在敌人的围攻下巍然不动。
三、井冈山精神心得体会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各种精神之源,江泽民总书记概括了24个字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它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斗争中培育的,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尤其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以此次培训考察为契机,以井冈山精神激励自身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积极投身到食品药品监管事业中,为实现滁州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而努力奋斗。
1、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以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把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十分危险的艰难境地,但是毛泽东同志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坚信只要团结带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奋斗,不畏牺牲,朝着拯救民族血与火之中的正确道路勇往直前,必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他毅然决然的走进井冈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过二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建立了红色根据地,探索建党、建政、建军新经验,逐渐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如果上井冈山前后,毛泽东的信念不坚定,他们的信念经不起残酷斗争的考验,就必然消亡在国民党的铁蹄和枪口下,若是那样,中国革命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构,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念,牢牢抓住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修养,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只有树立起为搞好饮食用药安全工作而艰苦奋斗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2、实事求是,敢创新路。
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中国攻打城市的失败现实,毛泽东认真分析和比较了中国和苏联的情况,认为当时中国的国情和苏联不同,中国革命斗争的群众基础在农村而不在城市。加之毛泽东通过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而十分熟悉中国农村形式,所以他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这一崭新的中国革命胜利之路。井冈山的斗争历史以及之后的中国革命充分证明了井冈山道路的无比正确性。这也正是井冈山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敢创新路”的光辉写照。作为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食品药品监管形式,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要善于创新,敢于创新,高举科学监管旗帜,继承和弘扬“敢创新路”的精神,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拓出更多、更新的思路,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监管体制。
3、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史,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光辉史。正视因为全面履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奠定了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基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和每一个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切实弘扬“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的井冈山精神,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让人人都来关心食品药品安全,建立全民监管的社会氛围,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通过此次直观性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振撼。它将会成为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一段难忘的历程。必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第五篇:西柏坡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西柏坡红色之旅考察报告
2011年7月9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自己很荣幸同党员老师们一同参观访问西柏坡这一神圣的革命胜地,使我无论是从身心上还是精神上都经受了一次洗礼,使自己更加感觉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来之不易,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先辈们的努力换来的,同时自己的肩上也同样感觉沉甸甸的,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后都要我们这一代来担负,责任和使命在我心心里油然而生。
在两天的行程中,我们参观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党中央的驻地等。此次考察让我充分感觉到,党性修养的提高,贵在一种自觉,无时无刻的牢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在无形中,在平凡的生活中,都要融入到社会中去,从北京再到西柏坡的这一路,我仿佛看到了在我党28年的武装斗争中,革命精神的永驻和历史的升华。我们在党校学了理论知识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切身的感受到我们党的光辉历程,这次的考察对我们的意义是深远的,这次教育对我来说是一生难忘记的。
下面,我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次考察中,给我留下触动较大的地方和革命史迹,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提高,使自己的思想离党组织更近一步。
1、西柏坡的历史与简介
西柏坡村始建于唐代,是平山县中部低山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原称柏卜村。因村北坡岭上翠苍郁且与东柏卜村苇地相对居西,取名西柏卜。民国时,始称西柏坡。西柏坡距平山县城5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90公里。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在位于太行山中的平山县。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这里是闻名中外的三大战役的作战中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生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
毛泽东旧居紧靠小山南端。原为农民住宅,曾被日寇烧得残破不堪,后经多次修补。该房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设有警卫室,甬道西边有磨盘和猪圈。夏日里,毛泽东同其他领导,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商讨军国大事。北院西房三间,两间为家属住房,一间为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两间分别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办公室内现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泽东使用过的原物。在这里三百多个日夜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著作,仅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多篇。《人民日报》的报头也是在这里题写的。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成为现实。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着我们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万众一心,矢志拼搏,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引向更加持久的辉煌!
2、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西柏坡陈列馆以时间为序,分为5个展室。在陈列馆里可以看到40年代破败荒凉的西柏坡,让人不由感叹短短五十年内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完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我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我党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掌握国家机器和大量军队的国民党,极为重要的一点是
共产党执行了一条正确的土地改革路线,从而取得拥有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在西柏坡短短的日子里,我们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农民的关系可以说是鱼水情深。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农民,付出最大牺牲的也是农民。而今天,虽然他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不少农民的生存条件仍然非常艰苦。
来到领袖们的故居群,第一感觉是他们的简朴,一道矮矮的土墙与其说是起保护作用,倒不如说是用来装饰。这些开国元勋的房屋都是普普通通的小院落,三两间房子往往既是卧室也是办公室。院子里栽的树木、修竹显示出主人在工作之余的生活情趣。较为特别的是朱总司令的故居,是河北农村所罕见的窑洞式建筑,似乎默默地诉说着领袖们对于延安的怀念。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的得知这原本是为毛主席建造的,但是毛主席认为朱总年龄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就让给他居住。小小一件事,不难推想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最后我们来到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这是一座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房子,屋子正面墙上挂着两面鲜红的党旗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房间的陈设极为简单,只有十几张条长凳和木桌。然而就是在这里,我党做出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的决定,中国革命的果实终于成熟了。
怀着深深的敬意,瞻仰伟人的遗迹,我深深体会到,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在西柏坡,我们党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土地革命运动”,斗倒了一批批恶霸“黄世仁”,救出了一批批“白毛女”,使耕者有其田,人民更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建设方针。毛主席谆谆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遵守“六项规定”纪律。西柏坡是我党“农村包围城市”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共产党走出西柏坡进京,新中国迎着曙光从这里走来、新中国迎着朝阳从这里诞生。西柏坡、延安、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的斗争中,各个时期的党的领导核心地,它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直至夺取全国胜利。每一次的胜利都是正确决策的结果,一次一次胜利的取得,说明我们的党是一个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的党,是战无不胜的党,是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的党。她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先进方向的领路人,正如歌中唱到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要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回想当年我们的党就是在这里做出改变中国命运的无数重大的决定,其效率之高,其决策之英明,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这不仅仅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今天,我们拥有相对安定的社会局面,拥有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没有理由不用我们全部的力量,从自己做起,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汗水和努力。
以上就是这两天的西柏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和感触,回来后自己总在想一个问题:到底西柏坡给我们年青人留下的这么多的精神该怎样去用文字表达呢?到底这种精神我们有多少同学呢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呢?什么是真正的西柏坡精神?首先是蕴含着优良的革命传统。西柏坡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55年前,党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培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个务必”又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是保证我党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其次,西柏坡精神,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是我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当时有力地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可靠坚实的精神基础,而且还滋养培育了几代共产党人,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最后,西柏坡精神,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无不如此;因而,惟有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从崎岖小道走上胜利坦途,即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而在胜利后,只有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不犯胜利后骄傲自满的错误,不当虎头蛇尾的李自成,“赶考”考出好成绩,答好人生答卷。总之,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个人还是团体,学习发扬西柏坡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都会受益无穷,不断进步。
通过这次考察,我深深感觉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到“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角色转换。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整装待发、以“进城赶考”的心态开始了新中国的创建和治理工作。在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史进程中,西柏坡充满了神秘和崇敬色彩。
虽然这次考察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印象是难忘的,我以后会牢记历史,从点滴做起,身为一线教师,一定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进步,为青龙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党小组:陈立珠
2011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