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茂名学院55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在茂名学院55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企业代表、茂名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韩建宇
尊敬的罗书记、陆常委,关书记、张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茂名学院的各位师生、各位校友:
值此茂名学院55周年校庆庆典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石化茂名公司,向茂名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从1954年建校开始,贵校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严谨治学,自强不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石油石化人才,同时还创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推动石油化工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经过55年的发展,今天茂名学院正向“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教学型本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55年来,贵校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校友遍祖国,影响也日益扩大,为茂名地区乃至广东省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茂名石化与茂名学院长期以来保持着亲切友好的合作关系。一直以来,学校为茂名石化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我们公司各级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茂名石化今天取得的辉煌成绩,有茂名学院的一份功劳,未来茂名石化的发展,更是离不开茂名学院人才和科技等各方面的支持。茂名石化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也是茂名地区的支柱企业,和茂名学院唇齿相依、荣辱与共。
今后,茂名石化公司将与茂名学院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特别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今年6月双方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建立了“茂名学院——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产学研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建设包括科技研发、人才培训及成果转化为合作内容的“四个中心”和“三个基地”共7个项目。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共同促进地方发展经济发展上的合作。在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为促进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茂名学院在未来发展的征途上越办越好,蒸蒸日上;也真诚地欢迎更多的茂名学院学子到茂名石化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谢谢!
(注: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第二篇:在茂名学院55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在茂名学院55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校友代表、广州石化总厂党委书记 陈晓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今日,茂名学院迎来了五十五年华诞。我们欢聚一堂,缅怀辛勤岁月,分享快乐时光,畅叙师生之情,回味同窗之谊。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从母校毕业的校友们,向为学院发展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的历任校长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茂名学院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是78级82届炼机专业大本班的毕业生。我们是在校园的怀抱中成长的。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的切磋鼓励,学院精神的传统的感召、熏陶,教育了我们,造就了我们。园丁千滴汗,桃李满堂春。多少学子从这里走向远方,从这里开始人生之梦的航程。当我们再次回首时,依然可以记起老师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话语,依然可以忆得老师伏案疾书、忘我工作的身影,依然可以听到响荡在教室的谆谆教诲。而今,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已变成各行各业的骨干。其中有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有造福一方的政坛楷模,有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有闻名遐迩的商界精英,更有众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创造着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开拓进
取、勤奋努力、成就卓越,展现了母校自强不息的风采,为母校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这一切成就和贡献,追根溯源,无不凝聚着母校的教诲和培养。感谢老师,感谢母校。
茂名学院是石化事业的坚强后盾。从半个世纪前创办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来,学校脚踏实地,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在发展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教学取得了累累硕果,为石油化工战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学院校友的身影,不少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学院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全校师生正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推进茂名学院新时期建设发展工程,为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教学型本科大学而努力奋斗。面对如此光荣而崇高的使命,作为母校的校友会的一员,我们感到振奋,我们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我们要关心学院的发展,责无旁贷支持学院的发展,努力为学院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展望前程,我们充满信心。相信茂名学院越办越好。衷心祝愿学院继往开来,不断发展,为茂名这座美丽的南方海滨石化城市增添光彩,为祖国各条战线多输送人才,为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广大校友、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注: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第三篇: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举国欢腾的国庆佳节里,我们迎来了母校XX市青木关中学六十华诞。八方学子喜聚青中,四海宾客欢集一堂。值此盛典之际,我谨代表XX市青木关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今天盛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热情关心、支持、帮助青木关中学发展进步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向热情关注、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各届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的短暂一瞬,但对于一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它却是一段挥洒汗水艰难创业的不朽历程。其间,有初创时的艰辛,曲折道路上的困惑、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困难时期的探索。母校是在抗战的烽火中孕育,在解放战争中催生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府迁都重庆。一时之间,文化人士齐聚,学府林立。弹丸之地的青木关,便有中华民国教育部、中央音乐院、国立艺专、中大附中、社教附中等一大批高、中等学府。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归宿原籍,但仍有一批无法随往。1946年10月,教育部在原中大附中、社教附中基础上,兼容其他多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成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母校就这样在深重灾难的祖**亲怀里孕育、诞生了。追随着先辈们救亡图存的脚步,青中的第一任校长钟芳铭先生筚路蓝缕,从青木关到重庆,从重庆到成都,再从成都到南京,为母校的生存与发展,历尽艰辛。那深邃的目光,那执著的身影,若历历在目。而当年的青中学子为了实现知识报国的理想,斗室寒窗内,夜深人定,挑灯苦读,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师生的共同努力,母校终于得以为继。从那以后,青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如今的青中已不再是几间破瓦房,而是一座具有崭新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知识殿堂,犹如一颗镶嵌在巍巍缙云山麓的明珠!六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已是花甲之年,对于一所学校,正是成熟和兴旺的标志。六十年来,青中的师生们始终秉承“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的办学宗旨,牢记“博学、尚志、慎思、笃行”的校训,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进步更快”的办学理念的浸润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低进高出、普进优出”的办学特色,“求真、求善、求美”的校风,“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教风,“善思乐学,探索进取”的学风。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直辖以来,我校立足于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连续举办了九届教改科研节。其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育、创新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已成功结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差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重庆直辖以来,我校高考、中考一直名列沙区前茅。连续八年蝉联沙区“高考特殊贡献奖”、“初、高中综合办学质量一等奖”。2006年中考联招上线134人。高考上线503人,其中本科上线243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还先后被评为“XX区重点中学”、“XX区示范学校”、“XX市联招学校”、“XX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获得了“XX市文明单位”、“XX区体育传统示范学校”、“XX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六十年来,无数的青中人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用超强的胆识和智慧,绘制了一幅幅学校规模发展的壮丽画卷。96年、97年第一幢现代化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亭廊轩榭、小桥流水的后花园——回归园建成。1998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在这一年里,我校与原巴县师范学校成功合并,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占地90多亩,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1800人。2000年,巍峨的知行楼、标准的运动场、学生a级食堂建成。2001年又有两幢公寓式的学生宿舍竣工。2002买下青木关镇政府办公旧址,学校占地达到近100亩,教学班级达到42个,常年在校学生达到2700人之多。六十年来,从青中这所知识殿堂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他们后来有的成为将军、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有的成为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的运筹帷幄功勋卓著,有的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有的悬壶济世业绩斐然,有的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他们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不同的领域,尽展风流。母校因而声名远播。青 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举国欢腾的国庆佳节里,我们迎来了母校XX市青木关中学六十华诞。八方学子喜聚青中,四海宾客欢集一堂。值此盛典之际,我谨代表XX市青木关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今天盛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热情关心、支持、帮助青木关中学发展进步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向热情关注、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各届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的短暂一瞬,但对于一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它却是一段挥洒汗水艰难创业的不朽历程。其间,有初创时的艰辛,曲折道路上的困惑、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困难时期的探索。母校是在抗战的烽火中孕育,在解放战争中催生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府迁都重庆。一时之间,文化人士齐聚,学府林立。弹丸之地的青木关,便有中华民国教育部、中央音乐院、国立艺专、中大附中、社教附中等一大批高、中等学府。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归宿原籍,但仍有一批无法随往。1946年10月,教育部在原中大附中、社教附中基础上,兼容其他多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成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母校就这样在深重灾难的祖**亲怀里孕育、诞生了。追随着先辈们救亡图存的脚步,青中的第一任校长钟芳铭先生筚路蓝缕,从青木关到重庆,从重庆到成都,再从成都到南京,为母校的生存与发展,历尽艰辛。那深邃的目光,那执著的身影,若历历在目。而当年的青中学子为了实现知识报国的理想,斗室寒窗内,夜深人定,挑灯苦读,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师生的共同努力,母校终于得以为继。从那以后,青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如今的青中已不再是几间破瓦房,而是一座具有崭新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知识殿堂,犹如一颗镶嵌在巍巍缙云山麓的明珠!六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已是花甲之年,对于一所学校,正是成熟和兴旺的标志。六十年来,青中的师生们始终秉承“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的办学宗旨,牢记“博学、尚志、慎思、笃行”的校训,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进步更快”的办学理念的浸润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低进高出、普进优出”的办学特色,“求真、求善、求美”的校风,“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教风,“善思乐学,探索进取”的学风。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直辖以来,我校立足于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连续举办了九届教改科研节。其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育、创新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已成功结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差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重庆直辖以来,我校高考、中考一直名列沙区前茅。连续八年蝉联沙区“高考特殊贡献奖”、“初、高中综合办学质量一等奖”。2006年中考联招上线134人。高考上线503人,其中本科上线243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还先后被评为“XX区重点中学”、“XX区示范学校”、“XX市联招学校”、“XX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获得了“XX市文明单位”、“XX区体育传统示范学校”、“XX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六十年来,无数的青中人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用超强的胆识和智慧,绘制了一幅幅学校规模发展的壮丽画卷。96年、97年第一幢现代化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亭廊轩榭、小桥流水的后花园——回归园建成。1998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在这一年里,我校与原巴县师范学校成功合并,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占地90多亩,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1800人。2000年,巍峨的知行楼、标准的运动场、学生a级食堂建成。2001年又有两幢公寓式的学生宿舍竣工。2002买下青木关镇政府办公旧址,学校占地达到近100亩,教学班级达到42个,常年在校学生达到2700人之多。六十年来,从青中这所知识殿堂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他们后来有的成为将军、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有的成为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的运筹帷幄功勋卓著,有的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有的悬壶济世业绩斐然,有的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他们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不同的领域,尽展风流。母校因而声名远播。青
中人与时俱进,开创了辉煌灿烂的业绩,学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的新阶段。六十年艰苦创业、沧桑巨变,六十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两个字:感谢!感谢青中的各位老领导——你们以超前思维和敏锐的目光,勾画了一幅又一幅学校发展的宏图;你们以自己崇高的精神品质,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你们以自己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感谢青中的老师——你们为了实现办学条件合格化、规范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弥补了办学条件的缺欠;你们用诚挚的爱心滋润了学生的心田;用辛勤的汗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更用强有力的脊梁撑起了青中的蓝天!感谢青中的学生——你们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仅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你们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奋勇向前,留下了一串串通向六十年丰碑的坚实足迹;你们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各自平凡岗位上为我们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昨天,你们以青中为荣,今天和明天,青中将永远因你们而骄傲和自豪!还要感谢各级领导、各界同仁、朋友——青中能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迎来辉煌灿烂的今天,离不开你们的关怀、帮助、督促和支持!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六十年过去了,历史将翻开青中发展崭新的一页。青中将何去何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一如继往地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继承和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走精品发展的道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向XX市重点中学迈进!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又是一年花红柳绿,又是一年草长莺飞,在20xx年这烂漫的夏天里,我们迎来了工人子弟小学六十年华诞。此刻,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我是五年级一班的学生某某某。今天,作为一名学生代表站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学生向与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向曾在工小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我们共同的学校,工人子弟小学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我们工小,60周年生日快乐!中国文化里“60”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字。“六十甲子,春华秋实”,60岁在人的一生中,是漫长的,而60年对一所学校而言,正是朝气蓬勃的青壮年时期。60年的足迹,写下了历史,形成了传统,积淀了韵味;同样,60年的风雨,孕育了十足的韧劲和蓬勃向上的能量。60轮回,预示着我们的工小必将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祝愿,工小欣欣向荣,更上一层楼!为了这次发言,我仔细翻阅了六十周年校庆的纪念画册,听老师们讲述了学校的历史。在工小学习的三年时间里,我对学校的感情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近,从亲近到依依不舍,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教学上,老师们尽心尽力,讲台上、课桌前留下了您们辛勤的足迹;生活上,老师们热情耐心,像父母、像朋友,帮我们度过一次次困难与挫折。老师,您在潜心研究教学的同时,还经常带我们走出校园,观光游览,语言实践,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老师!是您,让我们在学校这片乐土上,不断获取知识,不断塑造人格。60年,无论怎么变,学校“知行合一,读书明理”的精神没有变。我为自己能在这样一所学校生活和学习感到庆幸和骄傲!这些都会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我想对工小说,亲爱的工小,感谢您!岁月如梭,3年年前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踏入工小,便被这优雅的校园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这里成了我第二个家。工小这片沃土啊,你见证着我们从淘气的孩童蜕变为才艺出众、品德高尚的少年。生动灵活的工小教育,让学习充满欢声笑语。我想对老师说,尊敬的老师,感谢您!多少个难忘的课堂,您挥汗如雨,却神采飞扬,您高超的教育技艺激发了我们探寻知识的强烈兴趣;多少个春华秋实,您为我们解惑、传道、授业,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您的手像妈妈,如此慈爱,您的眼神向爸爸,如此坚定!无论以后我们走到哪里,您都是我们心目中最尊敬的长辈!爱工小,祝福工小,是每位同学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工小学子在母校迎来六十周年校庆之际祝工小60岁生日快乐,愿工小日后发展蒸蒸日上,桃李满天下!同时,我们也郑重承诺,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学习,勤于实践,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报答工小的浓浓恩情!最后,我想大声喊出我的心声:工小,我爱您!老师,谢谢您!同学,请向前!谢谢大家!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喜迎母校60华诞庆典,在这个充满欢乐的时刻,请允许我汗颜、斗胆代表政教系的校友,向 可爱的母校献上我们最衷心的祝福,向曾经用心哺育我们成长的老师献上我们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六十载斗转星移,六十载风雨兼程。母校几度辗转、几度搬迁、几度风雨、几度辉煌;我们忘不了红卫山下那十里校园的博大与空旷,忘不了兴隆台那读书声伴着蛙鸣的合唱,忘不了北岭侧畔那拥挤、简朴但依然温馨的校园;我们更忘不了政教系的老师虽然“生活在平房斗室,治学伴都市炊烟”却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学术的严谨。正是政教系的老师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那份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升华了我们的理想,培养了我们的情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铸就了我们勤奋好学的精神,让我们汲取了知识的甘霖,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每每想起,我们都感恩于怀,历久弥新。如果说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一点成绩,那完全归功于母校的培养、恩师的教诲。政教系的校友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职,都将永远难忘母校和恩师给予我们的一切。沈师大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们没齿难忘。我们虽然离开学校近三十年,但我们时刻关注、关心母校的发展,今天,母校已今非昔比,大展宏图。随着学校的发展,政教系已孵化出多个学院,名分已不在。但今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找到了归属,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得到了温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样享受着回家的快乐。看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鹏颖、晓波、美艳等的率领下,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时,我们分外的高兴!我们愿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尽绵薄之力。在坐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在享受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优越环境、享受着学校学院带来的荣耀和快乐的同时,珍惜美好的时光,志存高远,奋发向上,为将来在振兴中华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报效祖国、贡献力量而发奋读书。最后,再次祝母校兴旺发达;祝恩师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祝马克思主义学院再铸辉煌,明天更加灿烂;祝各位校友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为母校争光。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生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讲话
校庆学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高三1315班。地中60华诞,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献上我最真挚的祝福。
首先,我谨代表全体在校学生对学校60周年华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本次庆典活动的领导、来宾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对返回母校参加校庆的各届校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与衷心的祝福!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在地中六十年的流金岁月里,桃李千枝竞放,兰蕙万里飘香;在地中六十年的丰碑下,流淌的是道德的源泉,矗立的是精神的旗帜。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坚定,地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充实,莘莘学子不断成长。
在学校的辛勤培育下,六十年来,一位位校友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传承着“李四光精神”;六十年来,一批批学子建功立业,成为国家栋梁。一届又一届的地中人秉承了“严格、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薪火相传,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地中人,能够与众多校友前辈们一起重温你们的理想和追求,一起捍卫你们的精神与操守,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在地质中学的怀抱里学习、成长,我们拥有了“踏破贺兰山缺”的壮志,快意写下“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呐喊出“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壮语。我们一起见证地中的蓬勃发展,令我们感到无比的荣光。
时间仿佛是指缝里溜走的流沙,三年只在俯仰之间,不过片刻光阴。很快,我们也会和亲爱的校友们一样,离开我们深爱的母校。多年后,你可曾记得一教学楼那琅琅的书声,可曾记得宿舍里安静的夜晚,可曾记得班主任老师与你的促膝长谈,可曾记得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可曾记得跳绳比赛中那个不言放弃的自己,可曾记得阳光下那一抹迷人的微笑。母校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你都温暖着我们的心窝!无论我们身居何方,母校都是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在每一个地中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深深的烙印,刻着我们无法磨灭的回忆与青春,刻着母校的温暖与美好,刻着地中人的荣光与骄傲!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我们的母校,特别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你们言传身教,教导我们学会做人,树立远大的理想;是你们,呕心沥血,传授我们知识,点燃心中不灭的灯盏。是你们用独特的思辨能力、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师恩难忘,我们每一个地中的学子们都会从内心深处感谢您,并真挚地祝福您。
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的庆典,不仅记录着您的光荣,承载着您的梦想,更蕴育着您的希望。在庆贺学校六十华诞的今天,请允许我代表地质中学所有的同学庄严承诺:我们不忘母校之恩,不负母校之名,我们一定会让母校为我们而骄傲!衷心地希望母校在我们的祝福声中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我校建校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在我校建校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今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建校**周年,在此,我谨代表省教育厅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及所有校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附小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年的发展历史,历经新旧中国,跨越两个世纪,几代附小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书香进万家,桃李满华夏。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乘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校本化实践路径,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附小人在传承中锐意进取,以“五育并举、立人至上”为办学宗旨,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协同育人等方面大胆探索、砥砺创新,为我省基础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征程中,贡献了鲜活的案例和富有价值的经验,这也充分彰显了附小的深厚积淀,体现了新一代附小人的担当精神和实践智慧。
回首往事,岁月如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当前,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希望附小人以建校**年为新的起点,以“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为原则,着力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在引领我省小学教育新发展的过程中,书写**的百年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生活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