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蛙养殖技术资料 文档
青蛙饲养技术与常识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
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
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二)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地址:浙江台州市金色稻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
第二篇: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一)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1、水质要求:养好一池鱼,必须管好一池水。水质必须符合鱼虾蟹类的生理要求并能满足它们的生长繁殖所需。
2、执行标准:我国国家标准《渔业用水水质》(GB11607-89)及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农业标准《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主要指标:溶解氧一天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的时间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 mg/L;酸碱度,即PH值在6.5-8.5之间;氨氮小于0.6 mg/L;硫化物小于0.2 mg/L。
3、控制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调节水质,为鱼类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物理方法有:使用增氧机、使用水质改良剂、合理换水。化学方法是使用化学改良剂。生物方法是使用微生物菌调节水质。
4、正确使用增氧机: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三开”即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左右;阴天,次日清晨开机到日出;半夜前后开机到日出。“两不开”是傍晚不开机;阴天白天不开机,要开长时间开机。
5、注意事项: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调节水质,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药物和化学制剂。
(二).培育和选用健康苗种
水产苗种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渔业法》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之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放养的鱼苗要体色正常、皮肤光亮、体质健壮、遗传性状稳定、健康状况良好、规格整齐、数量准确,一次放足,规格50—75克为宜。
(三).提供优质的饵料
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投喂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鲜度;使用冷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致使腐败变质。
配合饲料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5072—2002)和各养殖种类配合饲料营养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四).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内容。超负荷养殖易引起养殖环境恶化,疾病爆发蔓延,水产品质量下降和商品率低等问题。养殖密度必须严格控制,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苗种放养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放养时应用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对苗种进行彻底消毒。放养时将装有消毒鱼的桶或筐轻轻放入水中,让鱼自行游出,进入养殖水体。
(五).进行合理的混养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一方面尽可能最大的利用水域空间,获取更高的产量,另一方面各种鱼的合理搭配对水域环境起到调节作用,避免水质恶化,也就是吃食性鱼搭配部分滤食性鱼,上层鱼搭配部分下层鱼。
(六)、采用轮捕轮放技术
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留小”的放养方法,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l)缓和了混养密度、投饵施肥与池塘溶氧不相适应的矛盾
(2)避免了饲养前期鱼种放养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缺点
(3)做到了常年合理密养,合理利用饵料,充分发挥池塘的周年生产潜力。
轮捕轮放一般从每年6月开始,到年底结束。轮捕主要对象是放养密度较大的鲢鳙鱼和养殖后期不耐肥水的草鱼、团头鲂。罗非鱼只要达到商品规格也能轮捕,鲤鱼、鲫鱼、黄颡鱼因捕捞困难,难以轮捕。
如果6月以前由于鱼种放养时间不长,池鱼增重不多,那么一般不轮捕。7至9月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需要轮捕稀疏密度。10月以后水温日渐降低,鱼类生长慢,除捕出符合商品规格的鲢鳙、团头鲂和草鱼外,主要应捕出易受低温影响致死的罗非鱼。
为了掌握轮捕的时间及数量,除经常观查池鱼浮头、摄食和生长情况外,还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水温条件下,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净产量和各饲养阶段的增重比例,以此推断渔池最大容纳量的出现时间,作为适时轮捕套养依据。
(七)、科学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疾病预防和合理使用渔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学和营养学来指导养殖生产,在充分了解常见病及其流行的基础上,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主要任务。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的规定。
1.遵循原则:
(1)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2)严格遵循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3)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生物制品。
(4)鱼病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参见常用外用渔药及使用方法表,参见内服渔药表)
(5)食用鱼上市前,应有休药期。(参见常用渔药休药期表)
2、禁用渔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参见禁用渔药表)
3、给药方法
遍洒法、口服法、挂袋挂篓法和浸浴法。
(八)、日常管理
(1)、巡塘:坚持早、晚巡塘各一次,观察水色及鱼的活动、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水质调节:4、5、9月份每20天注排水一次,每次为池水的三分之一;6、7、8月份10-15天注排水一次。使池水透明度不低于30cm,用生石灰调节PH值,使池水PH值达到7-8。
(3)、鱼病预防:
池水消毒:养殖期内最好用微生物制剂防治鱼病。每10天一次,每次1000ml/亩,全池泼洒.工具消毒:每周2-3次,用 5%的食盐水浸洗30分钟
第三篇: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正版图书——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
本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养殖饲料,养殖技术,捕获、运输及加工,病虫害防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目录
一、概述
(一)蝗虫的概述
(二)东亚飞蝗的概述
二、东亚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一)东亚飞蝗的形态特征
(二)东亚飞蝗的自然分布
(三)东亚飞蝗的自然生活习性
(四)东亚飞蝗人工饲养的条件
三、东亚飞蝗的养殖技术
(一)种源获取和育种
(二)饲料植物栽培技术
(三)野草饲料
(四)人工饲料加工技术
(五)大棚饲养技术
(六)自然笼养技术
(七)室内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
四、东亚飞蝗的捕捉、加工、贮存和运输
(一)东亚飞蝗的捕捉
(二)东亚飞蝗的加工贮存
(三)东亚飞蝗的运输
(四)销售
五、东亚飞蝗的天敌
(一)卵期的天敌
(二)蝻期和成虫期的天敌
六、东亚飞蝗的利用
(一)东亚飞蝗的食用
(二)东亚飞蝗的饲用
(三)东亚飞蝗的肥用
(四)东亚飞蝗的观赏用途
(五)东亚飞蝗的科研利用
(六)东亚飞蝗的粪沙利用
(七)东亚飞蝗的深加工产品开发
(八)东亚飞蝗的仿生利用
(九)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向与展望
参考文献
正版DVD光盘——蝗虫养殖技术
《蝗虫养殖技术》(DVD光盘)+《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特快专递=?详情请百度“阳智书城”进入官网咨询在线客服
第四篇:黄粉虫养殖技术资料
黄粉虫养殖技术
【市场预侧】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大黄粉虫、黄粉甲。属于鞘翅目、拟步甲科、粉虫属的昆虫。黄粉虫羊制品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糖类23.76%,是观赏鸟、龟、鳖、蟹、黄鳝、鳗鱼、青虾、蝎子等的优质饲料。随着高档水产品和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黄粉虫作为一种新兴的优质高蛋白质饲料,无论作为活饵料,还是加工成干制品,市场需求量都会很大。养殖黄粉虫无论直接作为饲养特种水产或动物的活饵料,还是生产优质饲料出售等,都很有开发潜力。
黄粉虫营养丰富,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一可以开发出各种美味菜肴,做出各种名菜。
【效益分析】
养殖黄粉虫投资少、见效快、养殖技术简单,一个人可以管理上百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养殖面积,并且可以进行立体养殖,减少建筑面积和投资。黄粉虫无臭味,可以在居室内养殖,成本低。饲养黄粉虫常用的饲料为小麦纵皮,约1.一2.0千克小麦鼓皮,就可以养成0.5千克黄粉虫,每千克鲜活黄粉虫的价格在4元左右。在冬季有保温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常年饲养。幼虫的饲养期为75一200天,每年可饲养很多批次,每平方米产虫量3.5.-6千克,产值在20元左右。一个人一次可养殖1}平方米以上,每批收人在2 000元以上,养殖100平方米年收人在万元以上。
如果饲养的黄粉虫,直接用来饲养特种水产品和动物,收人更高。基本上1千克黄粉虫可以养成0.6千克黄鳝、0.5千克鳖、0.7千克的蝎子,饲料报酬率很高,收益可观。
【发展方向】
黄粉虫养殖在我国刚刚起步,大多以家庭零星养殖为主,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冬季一般停止饲养。今后工厂化养殖将是黄粉虫养殖的发展方向。另外,黄粉虫作为饲料,全年都有需要,恒温养殖,全年都有黄粉虫供应,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养殖技术】
1.设施建设养殖黄粉虫一般在室内进行,根据养殖规模选择或建造不同的房子。如果工厂化养殖,厂房可分为若干个房间,每个房间排放木架,每个架子分隔3一4层,每层间隔50厘米左右,每一层放若干个幼虫养殖盘。养殖盘的大小随饲养规模和管理水平而定,小盘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大盘长200厘米,宽100厘米,高20厘米。养殖盘可用木板制作,也可用铁皮制作,四周边要光滑,防止幼虫爬出。养殖黄粉虫还需要40目、30目和10目的筛网,筛网主要用于筛除和分离不同龄期的虫子和虫粪。
2.种成虫的引进和虫卵的采集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生命力强的幼虫单独饲养,让其化蛹。当蛹羽化后,即可将成虫逐一移至养殖盘内,并在养殖盘底部铺上一层白纸,然后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配方为:鼓皮45%、小麦粉20%、玉米粉6%、鱼粉3%、大豆粉26%,配合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饲料投放量第一次在盘中铺1一2厘米厚,以后每3^5天添加1次,并根据成虫吃食情况,适量投喂一些蔬菜叶。成虫投放量每平方米4只。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成虫开始交配产卵,初产卵后每隔6--10天再产1次卵。一般情况下,应每天收集1次卵,产卵高峰可每天收集2-3次卵。收集的方法是将产卵的白纸取出,同时换上一张新的白纸。收集的卵粒立即放入养殖盘内,每平方米养殖盘放卵8万~1}万粒,同一次收集的卵尽可能放在一个养殖盘中。在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65%一7。%的条件下,6一7天卵即可孵化出幼虫。
3.幼虫的伺养幼虫孵化出来后即能吃食,要及时投放饲料,随着幼虫的不断脱皮长大,要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投放量,同时补充一些青菜叶和瓜皮。1一3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8万一10万条;4~6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5万~6万条;7~9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为3万~4万条;10-13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2万~2.5万条。当幼虫长到25一30毫米时,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1万条左右。分类方法是用不同规格的筛子筛选,将同一规格的幼虫按一定密度分级饲养。养殖盘中虫体和粪便要定期分离,将虫体与粪便共同倒人筛子中,把粪便筛下,虫体保留。筛子用尼龙纱绢制成,饲养前期筛孔为11-23目,中后期用4一6目的筛子。.度管理黄粉虫在O℃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以上开始活动,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生长。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需要20一25天才能完成孵化。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宜温度为25-29℃。低于1℃很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时,很难生存。蛹在10一20℃,需要1一20天羽化,25一30℃时,6一8天羽化。
黄粉虫幼虫耐干燥,但是在过于干燥的环境条件下,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湿度为80%一85%
黄粉虫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病害的防治,防止蜂螂、蚂蚁、老鼠等天敌的侵袭。
5.收获黄粉虫的收获可根据不同用处进行。养殖幼蝎、青虾等1毫米左右的幼虫即可收获。但一般情况下,黄粉虫应该长到25-30毫米长度、未化蛹之前再收获,这时每1千克黄
粉虫约3 000条左右。收获后即可饲养其他动物,也可以加工成黄粉虫干制品。
【销售策略】
养殖黄粉虫销售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养殖后直接用来饲养其他动物,需要量根据家庭养殖规模而定。二是将养殖的黄粉虫销售给收购加工企业,如果签订销售合同,可以大规模养殖。三是到市场销售,销量较小。另外,宾馆饭店也有少量销售。
【风险提示】
养殖黄粉虫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是一项风险比较小的项目。黄粉虫的养殖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很多养殖户对黄粉虫作为优质饲料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主要风险来自养殖后无法销售,造成产品积压。规避风险的办法,是与大的收购加工企业签订长期销售合同。资料来源 创业一本通网 www.xiexiebang.com 【市场预侧】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大黄粉虫、黄粉甲。属于鞘翅目、拟步甲科、粉虫属的昆虫。黄粉虫羊制品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糖类23.76%,是观赏鸟、龟、鳖、蟹、黄鳝、鳗鱼、青虾、蝎子等的优质饲料。随着高档水产品和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黄粉虫作为一种新兴的优质高蛋白质饲料,无论作为活饵料,还是加工成干制品,市场需求量都会很大。养殖黄粉虫无论直接作为饲养特种水产或动物的活饵料,还是生产优质饲料出售等,都很有开发潜力。
黄粉虫营养丰富,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一可以开发出各种美味菜肴,做出各种名菜。
【效益分析】
养殖黄粉虫投资少、见效快、养殖技术简单,一个人可以管理上百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养殖面积,并且可以进行立体养殖,减少建筑面积和投资。黄粉虫无臭味,可以在居室内养殖,成本低。饲养黄粉虫常用的饲料为小麦纵皮,约1.一2.0千克小麦鼓皮,就可以养成0.5千克黄粉虫,每千克鲜活黄粉虫的价格在4元左右。在冬季有保温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常年饲养。幼虫的饲养期为75一200天,每年可饲养很多批次,每平方米产虫量3.5.-6千克,产值在20元左右。一个人一次可养殖1}平方米以上,每批收人在2 000元以上,养殖100平方米年收人在万元以上。
如果饲养的黄粉虫,直接用来饲养特种水产品和动物,收人更高。基本上1千克黄粉虫可以养成0.6千克黄鳝、0.5千克鳖、0.7千克的蝎子,饲料报酬率很高,收益可观。
【发展方向】
黄粉虫养殖在我国刚刚起步,大多以家庭零星养殖为主,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冬季一般停止饲养。今后工厂化养殖将是黄粉虫养殖的发展方向。另外,黄粉虫作为饲料,全年都有需要,恒温养殖,全年都有黄粉虫供应,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养殖技术】
1.设施建设养殖黄粉虫一般在室内进行,根据养殖规模选择或建造不同的房子。如果工厂化养殖,厂房可分为若干个房间,每个房间排放木架,每个架子分隔3一4层,每层间隔50厘米左右,每一层放若干个幼虫养殖盘。养殖盘的大小随饲养规模和管理水平而定,小盘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大盘长200厘米,宽100厘米,高20厘米。养殖盘可用木板制作,也可用铁皮制作,四周边要光滑,防止幼虫爬出。养殖黄粉虫还需要40目、30目和10目的筛网,筛网主要用于筛除和分离不同龄期的虫子和虫粪。
2.种成虫的引进和虫卵的采集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生命力强的幼虫单独饲养,让其化蛹。当蛹羽化后,即可将成虫逐一移至养殖盘内,并在养殖盘底部铺上一层白纸,然后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配方为:鼓皮45%、小麦粉20%、玉米粉6%、鱼粉3%、大豆粉26%,配合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饲料投放量第一次在盘中铺1一2厘米厚,以后每3^5天添加1次,并根据成虫吃食情况,适量投喂一些蔬菜叶。成虫投放量每平方米4只。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成虫开始交配产卵,初产卵后每隔6--10天再产1次卵。一般情况下,应每天收集1次卵,产卵高峰可每天收集2-3次卵。收集的方法是将产卵的白纸取出,同时换上一张新的白纸。收集的卵粒立即放入养殖盘内,每平方米养殖盘放卵8万~1}万粒,同一次收集的卵尽可能放在一个养殖盘中。在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65%一7。%的条件下,6一7天卵即可孵化出幼虫。
3.幼虫的伺养幼虫孵化出来后即能吃食,要及时投放饲料,随着幼虫的不断脱皮长大,要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投放量,同时补充一些青菜叶和瓜皮。1一3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8万一10万条;4~6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5万~6万条;7~9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为3万~4万条;10-13周龄的幼虫,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2万~2.5万条。当幼虫长到25一30毫米时,每平方米密度控制在1万条左右。分类方法是用不同规格的筛子筛选,将同一规格的幼虫按一定密度分级饲养。养殖盘中虫体和粪便要定期分离,将虫体与粪便共同倒人筛子中,把粪便筛下,虫体保留。筛子用尼龙纱绢制成,饲养前期筛孔为11-23目,中后期用4一6目的筛子。.度管理黄粉虫在O℃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以上开始活动,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生长。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需要20一25天才能完成孵化。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宜温度为25-29℃。低于1℃很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时,很难生存。蛹在10一20℃,需要1一20天羽化,25一30℃时,6一8天羽化。
黄粉虫幼虫耐干燥,但是在过于干燥的环境条件下,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湿度为80%一85%
黄粉虫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病害的防治,防止蜂螂、蚂蚁、老鼠等天敌的侵袭。
5.收获黄粉虫的收获可根据不同用处进行。养殖幼蝎、青虾等1毫米左右的幼虫即可收获。但一般情况下,黄粉虫应该长到25-30毫米长度、未化蛹之前再收获,这时每1千克黄
粉虫约3 000条左右。收获后即可饲养其他动物,也可以加工成黄粉虫干制品。
【销售策略】
养殖黄粉虫销售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养殖后直接用来饲养其他动物,需要量根据家庭养殖规模而定。二是将养殖的黄粉虫销售给收购加工企业,如果签订销售合同,可以大规模养殖。三是到市场销售,销量较小。另外,宾馆饭店也有少量销售。
【风险提示】
养殖黄粉虫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是一项风险比较小的项目。黄粉虫的养殖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很多养殖户对黄粉虫作为优质饲料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主要风险来自养殖后无法销售,造成产品积压。规避风险的办法,是与大的收购加工企业签订长期销售合同。资料来源 创业一本通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黄粉虫养殖技术资料(上)
黄粉虫养殖技术资料汇编(上)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成虫体长1.4-1.9厘米,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3.5厘米,黄褐色。卵白色,椭圆形,芝麻粒大小。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每年繁殖2-3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羽化后3-5天开始交尾、产卵,每只雌成虫产卵280-370粒。雌成虫寿命30-100天,雄成虫寿命30-80天。幼虫初孵时为乳白色,蜕第一次皮后变黄褐色,以后每4-6天蜕皮一次。幼虫缺食时会互相残杀,幼虫期60-80天。蛹期在26-30℃条件下历时5-8天。
饲养设备
1.饲养室。选择坐北朝南的房屋。门、窗都要装纱窗,以防成虫逃逸和蜘蛛、蚂蚁、蟑螂、壁虎、鼠等天敌危害。
2.饲养用具。包括饲养箱(盆)、饲养架、温湿度计等。饲养箱最好采用铁皮网箱,规格为80×40×8厘米,也可以用瓷盆、瓦缸和硬纸箱等饲养。饲养器具均要求内壁光滑,有纱网作盖,防止幼虫、成虫爬出。饲养架木结构,一般高1.4米,长1米,宽0.35米,供放置养虫器具。
饲养管理
黄粉虫生长发育适温为25-28℃,相对湿度为50-70%。冬季室内加温,夏季用地面洒水等办法降温,可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饲养黄粉虫可选用麸皮、米糠、鱼粉等精饲料,菜叶、瓜皮等青饲料。
1.成虫和卵。蛹于箱内羽化为成虫后,及时清除箱内废料、蛹皮。添加青饲料喂成虫时可加放些新鲜精料。成虫羽化后3-6天开始产卵。此时在箱底铺上白纸,再铺上少量青料,让成虫在纸上产卵。产卵后每隔2-5天取一次卵(产卵盛期1天换取1次),并换上新的白纸。每次取卵后都要适当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
2.幼虫。将刚孵化的幼虫移到养虫箱后,立即撒入一薄层经消毒的麸皮。随着幼虫蜕皮生长,逐渐增加精料和青料。在幼虫蜕皮时,少喂或不喂饲料。每天投料量以晚上箱内料吃光为度,饲料早晚投足,中午补充。前期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后期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有些老龄幼虫在化蛹盛期后,食欲较差,此时可加喂些鱼粉,以促进化蛹一致。每隔15天清理一次虫粪,中后期每隔7天清理一次,用筛子筛出虫粪即可。在清理粪便前半天不喂饲料。幼虫因生长速度不同而大小不一时,应按大小分箱饲养。一箱可养幼龄幼虫1万-1.5万条,大龄幼虫0.6万-0.8万条。
3.蛹。幼虫蜕皮8-15次后开始化蛹。化蛹前注意多喂青料,以利于化蛹及以后蛹的羽化。每天及时把新化的蛹拣到另一箱内,并撒上一层精料,以不盖过蛹体为度。
一、黄粉虫的生活习性
黄粉虫的幼虫喜欢群集,室温10℃活动取食,5 ℃以上仍能生长,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虫有大咬小的残杀性,缺食时也会相互残杀,幼虫有时也把蛹咬伤。因此,要将同龄的虫、卵、蛹、成虫筛出,放在各自的容具中饲养。
幼虫生长过程中,体表颜色先呈白色,蜕第一次皮后变为黄褐色,以后每4~6天蜕皮1次,幼虫期共蜕皮6次。幼虫50日龄体长达2~3厘米时在饲料中化蛹,化蛹时将头部倒立在饲料中,左右移动摩擦头部进行化蛹,室温20℃以上,蛹经一周时间蜕皮变为成虫。
成虫刚羽化后翅白色而较软薄,1~2天后变硬转黑褐色。喜在夜间活动,爬行迅速,不喜飞行。羽化后一周产卵。
二、黄粉虫的养殖技术
饲养黄粉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20~26℃,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黄粉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3~6天开始产卵,产卵前放一张白纸在网筛下,让虫卵从孔落到纸上,每二三天换纸1次,产卵盛期要一天换1次,白纸上要写明产卵日期,单独将卵放在一个空箱内,便于同期
孵出,以便管理方便。一周后孵出幼虫,再把小黄粉虫倒在盛有麦麸的饲养容具中。也可将成虫放在一张白纸上,撒些糠麸在纸上,任成虫产卵,每隔二三天换纸1次,成活率90%以上。
每次取卵后要适当地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及时清理废料或蛹皮。大约10天应给成虫换料1次,换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不要马上倒除,集中放好。
成虫喜欢晚间活动,至晚多喂,青料可直接投放在饲养容具中,让黄粉虫自由采食。
夏季气温高,幼虫生长较快,蜕皮多,要多喂青料,供给充足的水分,可喂些菜叶、瓜果等。气温高时多喂,气温低时少喂。幼虫初期,精料少喂,蜕皮时少喂或不喂,蜕皮后随着虫体长大而增加饲喂量。也可把精料用水拌成小团,切成小块放在网筛上让其自由摄食。一天的投铒量以晚上箱内饲料吃光为限。采用早、晚投足,中午补充的办法。在幼虫饲养期投料要注意精、青料搭配,前期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后期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
未成龄幼虫要多喂青菜,对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利。有的老龄幼虫在化蛹期以后,食欲表现较差,可加喂鱼粉,以促进化蛹一致。
幼虫因生长速度不同,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按大小分箱饲养,一箱可养幼虫10000~15000只,老龄幼虫6000~8000只。
当幼虫化蛹时多投青料,有利于化蛹及蛹后的羽化。每天要及时把蛹拣到另一盒里,再撒上一层精料,以不盖过蛹体为宜,避免幼虫蛟伤蛹,保持温度和气体交换。
三、黄粉虫的繁殖技术
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黄粉虫各虫态期和长短,因气温的冷热而延长并缩短。成虫羽化后3~5天开始交尾,交尾后一二月内是产卵高峰期。每只雌成虫产卵280~369粒,平均304粒。交尾时间是在下午8时至凌晨2时,产卵于饲料上,卵乳白色,呈椭圆形,长约1毫米,室温25~27℃,以3~5天即可孵出幼虫,若室温在13.5~23℃,需经22~24天。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已产下的卵。
怎样防治病虫害
(1)螨类: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它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卵孵化率低,繁殖力减弱。一般多发生于7~9月份,气温过高,饲料温度大,料中有螨时。防治方法:严防饲料带螨,有条件的均可将糠、麸隔水蒸20分钟消毒。平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特别是在夏季雨天湿度过大时,尽量不投或少投过湿的青料。发现螨时,及时把饲料拿到太阳下晒10分钟。
(2)干枯病:患病后黄粉虫头部、尾部干枯,最后全身枯干而死。防治方法:在干燥高温季节,及时投放青料或洒水于地面降温。
(3)软腐病:病虫行动迟缓,粪便稀,病虫体变黑软烂,最后死亡。本病多发于霉雨季节,室内空气潮湿,饲料过湿,放养密度过大或虫体受伤。防治方法:发现软虫体要及时拿出,清除残食,停止投放青料,调节室内湿度。用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拌麦麸250克投喂。蚂蚁、老鼠都是黄粉虫的大敌,平时要注意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