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填空题

时间:2019-05-15 07:3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历史填空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历史填空题》。

第一篇:初一历史填空题

初一历史填空题、简答题复习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和知道用。

2、距今约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址最丰富的遗址。他们已经会使用还会保留火种。

3、距今约年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已会,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过着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生活。

4、我国原始农耕时的居民有长江流域的和。

5、长江流域的石器,用耒耜耕地。居住着式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6、黄河流域的生活在距今约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居住着式房子,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7、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出现了黑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8、在距今约年,在黄河流域生活着战中打败了东方强大的部落,从此他们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9、在黄帝之后,在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10、公元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经历了400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自比为太阳。

11、公元前才干的等人作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商王迁都到,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最后一个王,施用炮烙之刑。

12、商朝后期,渭水流域的周国国君周文王任用贤人在公元前年起兵灭商,双方在大战,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建立了周朝,定都,历史上叫做西周。

13、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作战。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4、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手工业方面:铸造业工艺高超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和造型奇特的;除青铜铸造业外,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也

很兴盛。

农业方面:夏、商、西周是以为主的社会。后代为“”的农作物,在时期已经具备。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和知虫害,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畜牧业方面:今天的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15、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16、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第一个霸主是,他任用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并以“”为号召,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大战,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业。此后,大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17、战国时期,形成了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这一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后期在、18、时期,我国开始出现了铁农具,到时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们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19、战国时期,国蜀守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大量的农田,使平原获得了“”的美称。至今造福于人民。

20、朝时人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国有可考文字的历史是从开始的。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西周晚期,将文字整理成“大篆”。秦统一以后的文字叫{}

21、古书记载在朝时就发生了日食,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22、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在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加一个月。时期,测定出了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

2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24有优秀的诗篇代表作《》,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5、春秋战国之际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出现了诸子百家。其中春秋时期的有儒家创始人,道家创始人,著有《》兵家创始人,著有 《》。

简答题:

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2、为什么把黄帝称为“人文初祖”?

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能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时取得争霸战争?

4、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何时进行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6、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第二篇:历史八上复习提纲(填空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1839年3月,林则徐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2、1842年,中英签定《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⑴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⑵ 赔款2100万元

⑶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⑷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我国古代文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5、1851 年,洪秀全 领导太平军在金田 起义。

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 天京,并定都于此。

6、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多 万平方公里,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7、1862年9月在 浙江慈溪 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

洋枪队头目华尔。8、1876年,左宗棠 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1878 年,除 伊犁 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9、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邓世昌。

10、1895年签定的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⑴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⑵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⑶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⑷ 增辟通商口岸。

11、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程度。

12、1900 年6月,为镇压

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匈

八国联军两千多人,进犯北京,8月 中旬,攻占北京。

13、〈辛丑条约〉签定的时间是 1901 年。其主要内容是:⑴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

⑵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⑶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⑷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4、〈辛丑条约〉的影响是 ⑴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⑵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⑶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其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有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有 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6、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

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

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 第一批近代 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 开辟了道路。

17、戊戌变法的性质是 资产阶级的改革 运动。其特点是

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其根本目的是

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其作用是起到

思想启蒙作用,有

爱国、进步的意义。

18、百日维新开始于 1898 年 6 月—— 月,其主要内容是:⑴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⑵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⑶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⑷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⑸ 训练新式军队 等等。变法失败后保留了 京师大学堂。

19、1905 年,孙中山

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

。其成立地点在日本东京

。20、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民族、民权、民生 构成的 三民 主义。21、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在湖北

武昌 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又称

武昌起义、双十起义

。22、1912 年元旦,被选举为中华民国

临时 大总统的 孙中山

在 南京

宣誓就职,宣告

中华民国

成立。

2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2)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运动。其作用是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5、“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地点在北京

。6 月

初,中心转移到 上海,工人阶级参加其中并起到巨大作用。最后初步胜利的三个结果是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6、“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一次

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爱国运动,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7、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1921年7月,地点在上海和嘉兴南湖

。参加大会的代表有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等13人。

28、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领导工人运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

中央局

,选

陈独秀

中央局书记。

29、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

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

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就焕然一新了。30、在 苏联 和

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 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

创办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

学校,简称

黄埔

军校。蒋介石

任校长,周恩来 任政治部主任。31、1926年,广东 国民政府

决定北伐,推翻

北洋军阀 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三个军阀。北伐的主要战场在 湖南

和 湖北

。北伐军,尤其是第四军

叶挺 领导的 独立

团,表现突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

珠江流域 打到 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

广州

迁到

武汉

。但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蒋介石、汪精卫

等国民党

右派

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 共产党人 和 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 国民革命运动 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也破裂了。

32、蒋介石叛变革命后,1927 年4月,在 南京 成立“ 国民政府 ”,该政府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

投靠帝国主义,对内

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33、1927 年 8 月 1 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 等人,率领 革命军 在南昌 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该城。南昌起义 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建军节由此产生”。

34、1927 年毛泽东在井冈山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赴该地会师,史称 井冈山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 朱德

任军长,毛泽东

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6、1934 年 10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 长征。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7、长征途中的1935 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

毛泽东、周恩来 负责指挥。会议确立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8、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

柳条湖事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

沈阳

城,九一八事变

爆发了。由于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仅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落敌手。

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39、1936 年 12 月 12 日,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杨虎城

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 “兵谏”,他们要求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

西安事变,又称

“双十二事变”

。中国共产党在事变发生后,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条件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0、1937 年 7 月 7 日,蓄意挑起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从此爆发。这就是

卢沟桥事变,即

七七事变。

41、1937 年 12月,日军占领南京6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对此,我们中国人应该牢记历史,日本人不能否认和篡改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

42、1938 年春,国民党

李宗仁

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

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43、1940 年 8 月,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这是

中国军队抗战时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4、抗战胜利前夕,1945 年 4 月,中共在延安 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讨论

夺取抗战胜利

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中共七大为争取

抗战的胜利

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

准备了条件。

45、抗战胜利的意义是:

①这是中国近代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②为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促成了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④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6、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

和平、民主

。但国民党蒋介石却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

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蒋介石为了

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

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这就是

重庆谈判,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在客观上

为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47、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兵力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

地区,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在内战中转入

战略进攻。

48、从

1948年 9月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是战略性的大决战。49、1948年9月——11月的辽沈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奠定了

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平津战役,使

华北

全境基本解放。

50、1949 年4月

渡江

战役开始,月 日,南京解放,标志着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统治

垮台。

51、张謇

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他提出了

“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

大生纱厂

等一系列企业。

5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洋务运动到清末

萌芽时期

受到封建制度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②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

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成功,冲击封建制度,鼓舞民族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③一战后再度受挫,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国主义经济势力

④抗战胜利后

没能很好恢复

53、近代(鸦片战争)后,轮船、车、电报、照相

电影、日本的侵略

民党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火等由

西方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

后,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了

变化。5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

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5、詹天佑

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铁路干线,有“人”字型路轨,于1909年全线通车。56、20世纪年代,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侯德榜

发明“侯氏制碱法”,制出纯碱,并写作《制碱》一书。

57、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

时期,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其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58、严复

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

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他激励人们

“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59、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作为“新政”,创办了

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是

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从

隋代

沿用、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60、鲁迅

《狂人日记》

《孔乙己》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北平改名为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采用公元纪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4、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人物是:黄继光、邱少云。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制性质没有改变。

6、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其意义是:①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② 巩固了人民政权,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④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9、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两次重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在文革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有:王进喜(工人阶级的代表)、邓稼先(知识分子的代表)、焦裕禄(党的干部的代表)。

12、全国大**局面出现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13、文革期间先后有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革内乱的结束。

14、文革结束后不久,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总做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6、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7、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汕头、珠海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

19、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0、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现有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西藏五个自治区。

21、我国新时期统一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2、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顺利从英国回归;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顺利从葡萄牙回归。

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但目前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频繁,交往主要集中在民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23、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者是周恩来,其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意义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5、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2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7、上海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8、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9、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0、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1、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3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正确的态度是:① 网络这种科技成果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 中学生要正确的对待网络,文明、健康的使用网络。

第三篇:初一历史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工作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深入钻研,大胆创新,提高练习质量,及时讲评纠错,自我反思,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增强思想政治课对德育的针对性。教学工作总结栏目为您提供《初一历史工作总结》最新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我叫xxx,男,生于1969年7月,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岳阳师范学校,1992年6月自学考试取得湖师大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2001年6月取得湖师大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1999年8月评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君山区许市中学。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出全勤。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由于本人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信任,1995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许市镇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业务能力

(一)教学能力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有时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到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学者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尽管有些学生基础差,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有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历史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自然。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历史成绩在每年的中考或镇统考中(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名列镇或全区同类学校的前茅。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2001年和2003年两次荣获许市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历史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历史教学三步教学法、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历史教学研究课题。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教学,2004年所上的《新航路的开辟》得到同行好评,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2001、2002年指导学生王红、周必洪、王均参加全校普通话演讲获校二、三等奖,2003年指导夏竞参加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指导学生金叶子参加湖南省一年一度中小学作文竞赛,获征文一等奖,我本人因辅导学生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

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撰写的《中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与对策》获君山区二00一年教育调查报告评选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论文《人物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2002年君山区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君山区教研室将该文送市教科所,在二00三全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人物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二等奖,同时我写的《巧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岳阳市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教学应用研究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二00四年我写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地图教学中的运用》获省教育技术征文一等奖,并在省《教育技术》2004年第12期上发表。二00六年撰写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湖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4、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参加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2002至2003帮助青年教师戴俊备课、上课。戴俊老师在原来学校从事的是美术教学,对历史教学没有经验,不熟悉。调入我校后,我从备课、教材的把握、上课对她进行耐心的辅导,细心地指导,在我的帮助下,她现在已成为教学上的一把好手,成为学校历史教学的顶梁柱;2006年6月我所指导的许市中学青年教师陈高山在参加全区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下半年代表君山区参加市“金鳄杯”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同时有李伟茹、刘星、金燕等人获区级奖励。

(二)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四勤、三熟悉、三结合”的独特方法。四勤:即勤看、勤想、勤干、勤说;三熟悉:即熟悉学生、熟悉规律、熟悉方法;三结合:即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我坚持每期对每一个学生家访一次以上,特别是为了转变差生,控制流失,我节假日不休息,有时深更半夜,都在走村串户,保证班级学生的巩固率达到100%。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95年我任学校团总支书记以后,协助学校行政管理校务,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团队活动室、团队宣传栏、班级一日一评,将学校团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97年 担任教导副主任,2001年任教导主任,在此期间,教学管理上,我做到以身示范,常抓不懈。为了规范管理,我们制订了《教师勤绩考核细则》、《教师常规检查制度》、《教师请假制度》等,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并认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听课,以科目为单位举办公开课,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些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君山区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推广。2003年8月学区岗位竞聘,我意外受聘为许市镇学区教学教研专干,但按上级要求,同时也是为避免学业荒疏,我仍坚持在学校兼课,从事初三历史教学、班级管理,我在搞好学校工作的同时我带头在全镇上公开示范课,在我的带动下,我镇的教学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我本人被区教育局选送到市里参加市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去年下期按上级要求撤联校和学区,我又心无牵挂的回到了的许市中学,一心一意的重操教书旧业了。在学区的那段日子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反思,也让我更多的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更爱校园内的那份宁静祥和。因此重返许市中学后我非但无怨无忧,反而比以前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在学生眼里、领导心中我仍是一名好老师,一名比以前更为出色的老师,我因此而骄傲、自豪。

第四篇:初一历史期末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初一历史期末

本文由何文芊·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选择题(40 分)

1、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 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 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A A、元谋人 人

2、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 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B A、北京周口店遗址 口遗址

3、“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 年 5 月,台湾亲民党 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中 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A A、黄帝 B、炎帝)D、舜)C、半坡遗址 D、大汶)C、北京人 D、马坝

B、蓝田人

B、河姆渡遗址

C、尧

4、“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制国家里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君是(C)A、禹 B、启 C、汤 D、盘庚

5、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A ①贪图享乐 A、①②③ 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统治残暴 B、①③④)④治国有方 D、②③④

③百姓怨声载道 C、①②④)

6、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A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7、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 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B A、启发诱导)D、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8、现在我们到中医那里看病的时候都给你切脉,你知道是谁总结出 了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方法吗?(A A、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9、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D)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10、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 18 种写法,互不相 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除,只留下一种 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 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④

11、以下西汉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汉高祖 A、①④③② ② 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1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杰出领袖是(A A、冒顿单于 阏氏 B、呼韩邪单于 C、伊稚邪单于)D、宁胡

13、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A)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 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欧洲

14、假如你生活在西汉时期,你在当时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A、在麻纸上写字习数学知识 C、与张衡交流有关预防地震的问题 D、请华佗做外科手术)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

B、阅读《九章算术》,学

1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 古代(A)B、从夏朝到唐朝时期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的历史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

16、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 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B A、官渡之战 获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D、七擒孟

17、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和劳动力 C、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D、政府重视))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18、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C A、迁都洛阳 族的官制、律令 B、采用汉姓 C、普及汉语

D、采用汉

19、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 阅下列哪本书?(B A、《齐民要术》 《西游记》 20、一节历史复习课,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 是谁?(C)①东晋人 ②字的特点端秀清新 ③代表作是 《兰亭序》 ④)B、《水经注》 C、《三国演义》 D、后人称他为“书圣” A、颜真卿 B、欧阳询 C、王羲之 D、钟鹞

二、读图题:(21 题 7 分,22 题 5 分,共 12 分)

21、①右图的名称是什么?(1 分)其用处是什么?(1 分)

②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3 分)其历史地位如何?(2 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2、看右图(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1 分)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1 分)

(2)图中的两位主人分别是谁?(2 分)

他们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什么?(1 分)

三、材料分析题(23 题 15 分,24 题 13 分,共 28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较尉领户之。

宣帝改曰都护。” 请回答:(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什么时间出发? 两次,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0 年(2)由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你得到什么启示?(5 分)(6 分)

(3)“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义?(4 分)公元前 60 年,从那时起,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集权的开始

24、阅读下列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1)这是什么时候谁的名言?(3 分)

司马迁(2)他写过什么书?该书是什么体裁?(4 分)《史记》,纪传体通史(3)该书有何成就?(6 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一部优 秀的文学作品

四、问答题(20 分)

25、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 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6、你如何评价曹操?(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期末达标检测参考答案/A

一、沙里淘金(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A A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A A B C C B C

二、读图题:、①水排。其用途是利用水利鼓风冶铁。②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 发明。历史地位是水排的利用,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质量,比欧 洲早一千多年。22(1)、故事名称:鸿门宴。包含的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两位主人:项羽和刘邦。他俩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三.材料分析题

23、①两次,第一次公元前 138 年,第二次前 119 年 ② 略 公元前 60 年,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4、(1)这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名言。通史(2)《史记》 纪传体 ③

(3)《史记》的成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该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 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问答题

25、表明观点。(只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得 1 分;只认 为他是一个暴君得 1 分; 认为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 一个暴君,功大于过者得 2 分。)功:①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2 分)。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1 分)。③统一车辆形制、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2 分)。

2006—2007 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4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选出并填入 第Ⅱ卷前的答案表中。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A.元谋人 人 2.右图中国古代某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居住在右图式房屋的原始居 民是 A A.北京人 B.长阳人 C.半坡人 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

3.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其原因是 B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下列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文化遗址

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B A.禹让位给伯益 C.舜传位给禹 B.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

5.《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 治,实行了 “授民授疆土”的 C

A.禅让制 县制度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B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D.牛耕得到推广 7.秦朝的中央官员中,负责检查百官的是 C A.丞相 守 8.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

B

C

D

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 C A.刘邦起义 战争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年号的皇帝是 B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 B.项羽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

11.丝绸之路是从中国通向 A A.西亚和欧洲的著名商路 C.日本的著名商路 B.印度的著名商路 D.东南亚的著名商路

12.据新华网 2005 年 12 月 6 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 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提到“丝绸之路

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你知道下列人物中与丝绸之路有直 接关系的是 C A.李斯 D.张仲景 13.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C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4.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 位的是 D A.袁绍 操 15.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 是B A.匈奴族 族 16.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 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B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融合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民族交往与民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 B.刘备 C.孙权 D.曹 B.刘邦 C.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17.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D

A.孟子 非子

B.墨子

C.老子

D.韩

1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B A.《离骚》 亭序》 19.它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设计令无数水利专家惊叹,它是中国人民化害为利的典范,它应该是 A A.战国时的都江堰 汉时的白渠 20.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D A.鲁班 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车,齐民无盖藏…… B.华佗 C.扁鹊 D.张仲 B.战国时的郑国渠 C.秦朝时的灵渠 D.西 B.《史记》 C.《楚辞》 D.《兰

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

家足,都鄙廪庚(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 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的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的“天子”是谁?(2 分)

(2)材料二中的“京师”是指当时的哪一城市?(1 分)

(3)你认为材料二是对哪一盛世局面的描写?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 面?(4 分)

22.右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 A、B、C 是当时的三个主要政 权,D、E、F 分别是其都城。依据该图回答问题。(1)指出右图中 A、B、C 代表的政权名称和 D、E、F 代表的城市 名称。(3 分)

(2)这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分别是什么?(3 分)魏国:曹丕,洛阳 220 蜀国:刘备,成都,221 吴国:孙权,建业 222(3)说出与三国鼎立形成有关的以少胜多战役。(2 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3.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 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 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 黔。”——《资治通鉴》 请回答:(1)这里的“魏主”指的是谁?“北俗”指的是什么?(2 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的风俗

(2)这段材料表明了魏主什么样的决心?(2 分)接受汉族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魏主为了改变北俗实行了哪些改革?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下进行的改革?(4 分)民族大融合(4)改革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1 分)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支持 A.①② ②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

③改革者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D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三、简答题:本题共有 4 个小题,第 26、27 小题为必做题,24、25 题选做其中一个,若两题全做,以 24 题计分,共 30 分。

24.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为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 过。(12 分)

25.“汉武雄图载史篇”,这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对汉武帝的评 价,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已经 学过了这部分内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做出一番评价。(12 分)

26.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农业有了很大的发 展。请你分析一下南方经济出现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 分)

1、北方民族南迁2、27.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儒家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孔子在历史上主要贡献。(8 分)(2)秦汉时期两位皇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请你写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这两 位皇帝及采取的措施。(4 分)

2006—2007 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4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A C B B C B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4 16 17 18 19 20 得分 A C C D B B D B A D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21.(1)国家贫穷,人民生活困苦。汉高祖刘邦(2 分)(2)长安(1 分)(3)“文景之治”。原因: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人民群众的辛勤劳 动、汉文帝和汉景帝轻徭薄赋等措施的实行。(4 分)22.(1)A:曹魏,B:蜀汉,C:东吴;D:洛阳,E:成都,F:建 业。(3 分)(2)A:220 年 曹丕 分)(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 分)23.(1)孝文帝 鲜卑族的风俗(2 分)(2)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 分)(3)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族人通婚;民族大融合。(4 分)(4)C(1 分)B:221 年 刘备 C:222 年 孙权(3

三、简答题:本题共有 4 个小题,第 26、27 小题为必做题,24、25 题选做其中一个,若两题全做,以 24 题计分,共 30 分。24.秦始皇作为一代帝王,既有功也有过。(2 分)秦始皇为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建立了一套封建专 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许多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北筑长城,抵挡匈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巩固 国家的统一,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也促进了我国历史的发展。(6 分)但秦始皇为加强其思想统治,“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在他统治期间,还实行暴政,赋税、徭役繁重,制定严酷刑法等,经 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 分)(本题属开放题,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5.(1)民族政策: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3 分)(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3 分)(3)文化政策:“独尊儒术”,兴办太学。(3 分)(4)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 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3 分)

26.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统治者因为重视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南北方人民 共同的劳动;适合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自然条件。(12 分)27.(1)成就:思想上:提倡“道之以得,齐之以理”,提出了“仁”和“礼” 的学说。(3 分)教育上: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 方法的许多讨论,成为后传诵的格言,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 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分)文化上: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六部文化典籍,对中 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 一书。(2 分)(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4 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过: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1 分)。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1 分)。③刑法严酷,生活腐化(1 分)。(写出课本以外的条目可奖 励 1 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通过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对于“堂堂清”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应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初一历史第二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仍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详细的积分制度。从课堂上答题、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几个方面来实行积分奖惩。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分为“复习提问”和“新课提问”,在“复习提问”这个环节采取答错扣分,自愿回答多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在“新课提问”这一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踊跃回答问题,答错不扣分,对于回答有创新意识的多加分等。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提问有难有易,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尽量要求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其次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的积分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扣分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对于上课违纪情况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扣分,对于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每个月公布一次积分,使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总结。

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唐时期讲到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大部分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分为二课时来上。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十九与二十周复习和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试卷评卷、统计、分析,除去考试周与放假周,一共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授课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六个课时。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七年级2个班历史,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宋元经济重心南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历史巨变。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议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六、教研教改课题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共有九课。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共有八课。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共有八课。还要熟记附录里的历史大事年表。

四、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和讨论式等。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六、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学生这学期在高一五、七、八班教历史。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学习任务。5班,7班学习兴趣浓厚,组织纪律性强。8班反应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有一定障碍。有鉴于此,这学期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实地反映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本书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教材重点突出,从点到面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全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类、副标题设计合理规范,更注重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更科学合理地把握和处理历史分期发展的力量、民族关系等重要问题。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程类型设置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程。在栏目设置上,有很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学习栏目。图形材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3、了解炎帝、黄帝、隋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从禅让制到皇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

5、讲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汉字的演变,并以慕斯武定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以都江堰为例,体验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国吞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

9、列举汉武统一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祖冲之,《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形成的历史事实,人口迁居南河民族交流。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和谐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作品,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重大成果。

四、教学改革思路:(具体教学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的地位提升到主体。

2、把握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

3、说更有名的嗨。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5

一、主要指导思想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新课标为根本,推进课程改革,运用尝试教学法,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讲,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班级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有四个班,共有学生50人,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2、教材分析

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单元中,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

三、任务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6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1.以教学大纲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优生更优,中等生更进一步,后进生前进一大步。

3.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和用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由于在小学时对历史知识接触较少,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涣散.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学期开始我要抓紧,抓扎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端正学习及生活的态度。

(二)、教材分析

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三、目标要求

通过八年级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通过学生尝试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史,从而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历史事件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结合课文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尝试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读图识图能力。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5、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

6、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五、辅导对象

各班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辅导

六、辅导时间

课余时间

七、辅导地点

办公室或班级

八、方法措施

专题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下面就详细分析一下:

(一)智力因素型:对于智力因素型的学生,

1、用耐心与鼓励拨开这些学生心理的迷雾,让其重新定位,树立自信;由于这类学生对自己错误地定位为缺少学习的艺术细胞,而且这种认识在其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只能耐心鼓励再鼓励,反复向学生说明或者证明其原本不笨,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错误才导致的结果,告诉他们自作聪明要不得,自作愚笨更可怕;待其树立起自信以后,再施以相应的方法和辅导。

2、准确定位,因材施教。在学校教书的这几年,让我见足了智力型差生的那种差劲;一个接一个的那又怎样是他们问问题的常用语言;对这类学生进行准确的定位是有效实施转化的有力保证。

3、回归自然,笨中求进。对智力型的后进生我们是不能急于求成、期望值太高的;将问题降低难度,回归自然是促成其学习进步的必要条件。

(二)非智力因素型: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主要体现在学习没兴趣、没目的,学习习惯较差等方面;所以对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转化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良学生的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他们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旦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1、树立个人榜样,凝聚集体力量。

2、启迪智慧,宝中淘宝。在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宝贝当中,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当中不乏智力超强、悟性超群者。对这些学生我们只须经常对其洒点阳光,及时激励辅导,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转化效果。

抓好后进生的转化除了上面的方法,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后进生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单独作用而造成的,两者在后进生身上是交叉综合表现的,认识了这点,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后进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后进生历史教学成绩。

八、辅导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周次

时间

内容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9.26-10.2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10.10-10.16

复习第二单元

10.17-10.23

综合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 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7

转眼之间,寒假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到来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中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本学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它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历史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 22 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标有星号的内容,供各地的学校选用。前两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

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 ' 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 、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 、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动脑筋”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六、拟用的教学方法

1 、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学习小组为单位)

2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七、教学措施

1 、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 、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 、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 、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8

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 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 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 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共四个单元,总授课36课时。

1. 第五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2. 第六单元:讲授十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3. 第七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4. 第八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地理读本》共四单元,总授课28课时。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9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0

学,本人担任初一六个班和初二(3)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二、在本学年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

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认真组织和管理学校的两课两操,工作落实,职责到人。制定详细的考核评比制度,并落实检查、考核。

总之,教育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计划化的方向发展。介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师的业训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的活动开展还欠丰富;教师的业务钻研时间不够多。这些都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改进和提高。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2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指的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其核心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学生已经学过学习了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从打制石器到掌握磨制技

术,从群居生活到氏族生活),本节课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采集,鱼猎到农耕生产,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出现)由于它还与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形成对比,,所以它是挖掘历史的总结,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课的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图表,形成对比。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定位

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经济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比较干栏式住房与半地穴房屋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理解体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

2.目标解析:

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已经生活状况,就是把阅读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中的《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匾的.骨耜复原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

井和草棚复原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从中反应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要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主要看大汶口出土的文物,理解为什么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要理解体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就必须掌握不同时期生产工

具的发展情况,生产工具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产力的进步。而社会进步有必须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前进。

三、问题诊断分析的一般模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对阶级这个概念学

生难于掌握,形成的原因难以理解,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们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以采集为主。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

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生存方式不再适应人们的生活,因此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学会了农耕。

新课讲授:

问题一: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所生活的时间、地点、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师生互动:

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约七千年。他们已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

问题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已

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

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已会纺线、制衣和织布。

思考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49名,总体水平差,课堂纪律不好,缺乏综合归纳能力,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上期期末考试人均30多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华东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

改革和发展,共17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多听课评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

历史下册总共有17课,3个探究活动,需30课时,单元复习占3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个课时,共计40课时。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4

转眼之间,寒假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到来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中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本学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它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历史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绩。

二、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

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五、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1第2课“贞观之治”

第3课“开元盛世”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二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消灭干坐率,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下载初一历史填空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历史填空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学生情况分......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5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特别紧,从12月26号至期末考试二周复习共3课时。从期中考试17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复习中要......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2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汇编15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

    初一历史题

    初一历史复习题( 一) 一、选择 1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Α北京人 Β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2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 黄帝时期 B 尧时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