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报省优秀共产党员材料(任世斌)
任世斌同志先进事迹
任世斌,铜川市耀州区演池乡西头村一位年过七旬的倔强老头。他没有太多的狂言傲语,但却有着山里农民勤劳淳朴品德,西头村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近年来,他团结两委会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苦干实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全市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西头村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西头村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示范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示范村、平安村,村党支部被耀州区委评为“五好党支部”。任世斌本人也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 “十大杰出优秀农民”,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郭秀明式好支书”。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郭秀明式的好支书”,2011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劳动模范”。
危难中挑起重担,不辱使命实干创业
西头村地处演池乡西南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群众居住分散,1999年,全村人均纯
收入不足700元。当时西头村班子瘫痪,人心涣散,村风不正,封建迷信邪教盛行,是全区有名的烂杆村。村级集体经济停滞不前,上级各项扶贫项目进不了村,群众意见很大。为帮助西头村走出困境,演池乡党委经过调查走访,决定让该村群众威望较高的任世斌来担任村干部。听说他要当村官,家人不同意,村里也反响很大,他却说“我虽年近花甲,但西头村的现状,令我痛心,既然大家信任我,我不干出个样子来,就对不起大家”。
1999年7月,他被选任为西头村村委会主任,为尽快改变西头村落后面貌,他调查研究,外出考察,请示领导,帮助理思路、寻支持、谋发展,并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
凝聚人心办实事苦干实干解民忧
西头村有“三难”,住房难、用电难、行路难,致使村里小伙子娶亲难,农副产品销售难,产业发展难。要致富先修路,从2002年开始,他开始实施修路计划,带领群众整修路基,先后移动土方5.7万余方,拓宽改
造村级主干路8公里,其中砂石路6公里,从此西头村南北都与公路主干线相连,村民感激不尽。2006年,又完成投资近50万元,建成演池村至西头村2公里水泥路,新修巷道2公里。至此,历经5年,西头村通往外界的道路彻底修通了。
用电难成为制约西头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第一大障碍,在农网改造前,西头村由于群众居住分散,电网线路长且老化,电费高达每度1元多,群众不堪重负。为了通上电,他自己垫资,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拉杆架线近3公里,并先后多次向乡政府和电力局反映情况,经有关部门同意,在原农网改造资金基础上再增加41万元,变压、增容、减少损耗,电价低了,西头村的发展也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
西头村大部分群众居住在五层台坡上,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下坡,在解决出行、用电等问题时,他也着手解决全村群众居住条件差问题。他积极争取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从2003年开始,先后争取150万元,分期分批实施86户396人整体搬迁,建房580间10625平方米。同时,又争取资金36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
整治,新修巷道6000米,水泥衬砌排水渠6000米,绿化6000米,栽植绿化树2万株,为101户群众通上了自来水。他还争取到沼气池建设项目,全村共建沼气池86户,群众家家用上了干净环保能源,改变了做饭冒黑烟的陋习。2008年8月,省、市沼气池推广现场会在西头村召开,西头村的沼气池建设为全省沼气池建设提供了先进经验。
于此同时,经多方争取建设资金,先后新建校舍200平方米,在“双基”迎验中,又多方争取,再投资5万元,为学校添臵教学仪器和有关体育器材,村小学达到了双基验收标准,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调整产业促发展兴村富民增收入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是解决西头村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他先后争取资金128万元,进行了小流域治理,旧宅基复垦,平整土地307亩,整修地边埂5600米。同时,他把苹果作为全村主导产业来抓,发展新优特品种,改良老果园。还聘请市、区果树专家到村上向群众讲解果树管理技术,推广苹果“四项关键技术”,提高果品商品率,全村苹果
面积已达816亩,建成650亩优质苹果示范园,西头村已成为全区苹果专业村。为增加群众收入,他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干杂果,先后新栽核桃1500亩、花椒600亩、药材200多亩。近年来,发展养殖大户10户,养鸡2万多只,使全村的粮经比达到3:7,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50元,果业收入占到了群众总收入的80%以上,西头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示范村。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任世斌能严格要求自己,事事给群众做出表率。无论修路、造林、村容村貌整治,他总是冲锋在前,用自己实际行动去发动群众,引领群众,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如今全村的贫困户少了,富裕户多了,村风正了,走进西头,看到大街小巷平坦洁净,房屋错落有致,路旁绿树成荫,一排笔直的路灯伸向远方。用群众的话说:“我们现在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住的是小洋楼,用的是沼气”,城里人有的我们这里都有。西头村之所以发展变化大,就是有任世斌这样一位好干部,他带领两委会一班人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才使
昔日的烂杆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提起今天的好日子,众乡亲都夸奖他们的带头人任世斌。他凭借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百姓的一致拥戴和关爱,成为他们心中鲜红的旗臶。如今这杆旗插在西头岭,也插在西头人心中,引领着西头人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步迈进。
第二篇:优秀共产党员侯世科
侯世科: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由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带领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医疗队携带一流的医疗器械,紧急出征,登上飞往灾区的飞机。
4月14日20时许,飞机降落在玉树巴塘机场。然而,由于震后交通不畅,运送车迟迟不能到达机场。
机场离玉树震中20多公里,而当时又余震不断,怎么办?此时的侯世科心急如焚,因为他明白,时间对于这支队伍来说也是生命,早1分钟到现场就可能多救一个生命。任务紧急,来不得半点迟疑,侯世科当即决定:征用地方车辆抄小路直奔震中。
结古,这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小镇,震后几乎被夷为平地。
“快救人!”第一时间带队赶到的侯世科只下了一道命令,带领先行医疗小分队跨上废墟。此时的玉树,风高夜黑,伸手不见五指。侯世科带头扒掉瓦砾砖石,手指磨破,两腿磕青,但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15日1时30分,玉树结古镇民族学校附近的废墟旁,侯世科听到了一丝微弱的声音,便循声而至: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靠在废墟上,身上压着几根断木。
“赶快救人!”侯世科迅速搬开断木,打开医疗箱迅速展开了救治。经过检查,这位名叫阿木古拉的老人只是外伤,并无大碍。但因为受伤后一直没得到有效医治,加之缺乏食物和水,身体显得特别虚弱。侯世科在对其进行了消毒处理后,把还没来得及吃的“晚饭”全部留给了老人。看到医疗队深夜仍在搜救受灾群众,阿木古拉老人感动地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解放军!”
天刚放亮,侯世科又带领医疗队在结古镇民族广场群众密集处开设了临时医疗点,全力救治受灾群众。而此时的侯世科终于因体力不支、高原反应严重,晕倒在医疗点。从登上飞机到15日早晨,侯世科带领队员们已连续奋战了近16个小时。这次出征,他在海地救援时留下的老伤未愈,仍隐隐作痛,玉树高原缺氧,天气寒冷,高强度的体力消耗,特别是这段时间粒米未进,这一切终于使他难以支撑。
“‘帐篷医院’开始搭建了没有?医疗救治点的情况怎么样了„„”醒来时,侯世科的第一个电话便打给了正在医疗点救治的副队长樊毫军。当得知“帐篷医院”在搭建时遇到一些困难时,他拔掉针头,赶到搭建现场查看情况。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这支队伍的前进,让我们用一组数字来诠释侯世科带领的医疗队所做出的成绩:3天时间带领队员救治伤员480多人,抢救危重病人37人,进行四肢骨折、阑尾炎、胸腔闭式引流等手术22例,运用便捷式心电图监控仪、便捷式制氧机、便捷式B超机等先进仪器为灾民和救援队进行体检1000余人次。
4月15日23时,温家宝总理专门来到武警总医院“帐篷医院”视察,对全体医疗队员表示了亲切的慰问。
心记总理的嘱托,一刻都不能停歇。17日记者见到侯世科时,刚刚吸完氧气的他脸色依旧苍白,步伐缓慢地穿梭在几个帐篷之间,安排着现场的救治情况。
自2001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以来,侯世科曾7次带领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赴印尼、巴基斯坦、四川汶川等地,执行重大灾害紧急救援任务,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回忆起几天来的情况,侯世科说:“这次救援行动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一次,队员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仍然坚持在救援一线,让我看到了这支队伍的成长。”
第三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张文斌)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资源与环境学院
张文斌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张文斌
张文斌同志,男,1986年10月出生,甘肃武威人,于200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就读于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班。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曾担任共青团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委员会书记,资源与环境学院2010级研究生团支部书记、班长,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会学术交流部部长。2006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为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以及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鼓励,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与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想积极、以身作则
张文斌同志思想积极向上,热情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纪律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并把理论学习付诸到实际的生活中;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为2010级硕士研究生班党支部书记和共青团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委员会书记,张文斌同志不仅自己积极组织参加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更以切实行动影响和引导 1
着身边的同学;同时,激励研究生团员青年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相关活动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二、爱岗敬业、勤奋进取
读研期间,张文斌同志在学好专业知识、完成课题项目外,还加入了研究生会,曾担任研究生会学术交流部部长,共青团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委员会书记,资源与环境学院2010级研究生团支部书记,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刚加入研究生会时,张文斌同志以其本科期间出色的成绩和论文写作优势被任命为学术交流部部长。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如,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月暨研究生特色学术节、“创先争优党员先行,植树压沙保护家园”甘肃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赴腾格里沙漠植树压沙活动、策划并组织“甘肃农业大学首届研究生文体活动月”等活动。2012年5月10日,我省定西市岷县、漳县、渭源等县境内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牵动着我校广大研究生的心,作为共青团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委员会书记的张文斌,在接到相关通知后第一时间发出倡议,组织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在15和17号楼(研究生男女住宿楼)前组织开展研究生募捐活动。两个工作日内,共收到捐款949.7元,衣物100多包,为灾区同胞送去了温暖和希望。“灾害无情,人间有爱”,此次募捐活动,不单是物资的捐献,更是爱心的凝聚,其成功的举办,充分展现了甘农大研究生浓厚的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12年6月,担任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后,更加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同年11月,在全校开展的“向张江霞同学”捐款活动中,积
极组织研究生向张江霞同学募捐活动,募集捐款2854元。十八大召开后,张文斌同志分别组织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及研究生会成员积极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交流会。
三、敦品励学、笃志允能
张文斌同志本科期间曾获“甘肃省国家励志奖学金”、“松下育英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国家计算机二级,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为本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读研前期,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并提前发表了毕业小论文,2012年12月,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读硕士期间,张文斌同志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第三作者署名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其他作者署名发表学术论文5篇(含已接收2篇),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方面,参与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农税时代甘肃农村土地经济问题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协助导师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村民关联度与农地利用的关系研究——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的申请,并于2012年获得批准。硕士期间还参与完成了康乐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项目,并在评审中获得优秀;参与完成了《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专题五《甘肃省土地整治资金供需平衡与预期效益评价》;负责完成了玉门市、瓜州县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更新工作;参与完成了《玉门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参与完成了酒泉市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平衡工作。读研期间,荣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大
学生科技文化节“先进个人”称号、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纪念奖、甘肃农业大学“优秀团学干部”等荣誉称号。
四、勤俭节约、自强不息
张文斌同志是一名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但是他始终坚信“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会脱去贫困的“帽子”。他是这样想的,更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通过平时刻苦的学习,他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甘肃省国家励志奖学金”、“松下育英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相关奖学金,在解决自己生活费的同时也负担了一部分的学费。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他勤俭节约,用开源节流的方式成功地为完成自己的学业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学习之余他通过做家教、兼职等的收入缴纳了部分学费,有时还给周围有困难的同学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解决每个月底无生活费的燃眉之急。张文斌同志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影响和帮助了周围的同学,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真正做到了当代优秀大学生的勤俭节约、自强不息。
五、学以致用、服务三农
本科期间,张文斌同志曾利用暑假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调查研究,完成《关于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调查研究》论文一篇,荣获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暑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一等奖。读研期间,张文斌同志参与导师主持的项目,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完成了《康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全县15个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在评审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指导老师陈英(资环院副院长)及校团委副书记汪精海老
师的指导下,组织并参与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会赴康乐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完成了康乐县基准地价更新现状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一份、社会实践论文两篇。并荣获甘肃农业大学2011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队员”、“优秀团队”称号、两篇社会实践论文获优秀论文奖。2012年7月,组织并参与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会“金土地调查”社会实践团队,赴武威市开展石羊河流域关井压田主题调研,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论文各一份;实践论文荣获2012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并获2012年甘肃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称号。
六、关心同学、服务师生
张文斌同志始终把关心同学、服务师生作为自己的乐趣,并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成长。
每年开学的迎新活动,张文斌同志都积极参加,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前来报到的新生。2011年开学时,张文斌同志作为研究生会的负责人之一,在学校南大门坚持每天六点值班,晚上九点回宿舍,期间坚守岗位,中午饭和晚饭都由研究生会其他同学代打。
读研期间,主动配合学院研究生秘书接待前来复试的研究生,并积极服务于这些研究生复试期间的食宿。2011年4月配合研究生秘书王萱老师接待前来复试的研究生,帮助他们解疑答惑。2012年4月配合研究生秘书王晓娇老师接待前来复试的研究生,帮远道而来的同学、家长提行李、找资料、解决食宿问题等,得到了远方家长与学子的一致好评。来自广东的刘同学对西北这边的环境很不适应,再加
上原本考取的重点学校被据、无心继续读研,抱着想放弃的心来我校复试,但是在张文斌同学的热情帮助和耐心开导下,他开心的笑了,决定为了西北人的热情和无私的帮助在甘肃农业大学完成自己的研究生学业。
在2011年和2012年的研究生毕业答辩期间,张文斌同志主动请缨帮助研究生秘书,给师兄、师姐们的毕业事宜奔走、忙碌。大清早到学院办公室帮助打扫卫生、清洗水果、烧水倒茶、做答辩记录、填写核对相关表格……使在场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感受到了师弟们的周到服务,大家都开心地说:“学院研究生的服务工作越做越好了……”
张文斌同志除了平常热情帮助别人之外,更能在静下心时认真剖析自己。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自我总结、自我学习,不断克服自己缺点和困难,努力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提升自己,想争取在更大范围之内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张文斌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始终用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同学、服务师生、帮助他人,努力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将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不懈奋斗!
2013年6月13日
第四篇:优秀共产党员左晓斌事迹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左晓斌事迹材料
左晓斌同志,男,1968年生,大学学历,1990年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聘任为永新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普通党员,他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本色。
一、努力学习,坚定服务‚三农‛信念。自参加工作那一天起,左晓斌就已经认定要把毕生的感情奉献于农业发展的最基层,正因为有这种奉献的精神,有这种农业发展的责任,支撑着他对农业的情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坚定的职业理想,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能始终坚定服务‚三农‛工作的理想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制定的‚弘扬井冈山精神、决战两区当先锋‛主题,深入农业局‚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实践,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突破行动‛,努力学习,把工作新经验新方法灵活运用于农业生产。他勤于思考,开拓工作,自觉从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认真反思,不断检查自己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改正的努力方向,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良好形象。
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生态农业。左晓斌对任何工作总是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长期服务在农村,任劳任怨,从不讨价还价计较个人得失,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常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到困难的工作,总是迎难而上。为推动县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建设的
1正常开展,他主动请缨蹲点,并始终以农民利益为中心,曾经自掏腰包垫资上万元支付生产农户,以确保绿色大米原粮收购合同的落实,解决了企业订购资金一时未全部到位的困境,对稳定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强势推进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品牌作出了贡献。为发展蔬菜产业,推动近郊蔬菜生产,他毅然担任永新县首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大棚蔬菜设施栽培技术负责,全身心的踏上园区农业和生态农业追求之路。在示范基地,他以吃苦耐劳的精神显示出旺盛的工作热情,与农户同吃同住,用诚意宣传现代农业理念,用行动激发农户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致富的热情。为解决棘手问题,他不辞辛劳,赤脚下田,泥水上岸,手满茧了,脸晒黑了。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他经常在农村、在单位、在家里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星期天,夜光下经常闪烁着他的不眠之夜。
三、扎实传艺,取得突出工作成绩。左晓斌同志20年工龄,15年乡村蹲点,常年吃住在农村,调研在农村,传艺在农村,凭着扎实的业务知识、执着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农业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他完成的调研课题《秋寒导致杂交晚稻减产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确保双季晚稻稳产并引起国内同行关注、研究设计的高产高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获全市竞赛两项高产一等奖,以及在作物种子和水稻、油菜、蔬菜及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等产业领域,多项农业技术引进、创新和建设项目有着他血与汗的浇灌。并每年都有闪现他业绩的光环:累计在省、国家级刊物或大型理论文献发表、入刊专业论文30余篇;曾获县直工委和县委、县政府以及市农业局、省农业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
者等荣誉表彰10余次,2007-2008年连续两个获全省种子先进工作者表彰。
四、敢于创新,开拓工作新局面。该同志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总是能使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呈现新局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中,他承担县农业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为使各项活动工作走上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局领导的支持和全局同志们的配合下,他认真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真心诚意地对人,心无旁骛地工作,在抓好自身学习实践同时,率先垂范,紧密结合农业工作实际,组织协调好单位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丰富学习实践活动载体,他开动脑筋献计献策打造亮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推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7类农业重大课题调研和树立生态农业发展意识等多种灵活的学习实践方式,编发简报布臵展板,重视调查研究,广纳谏议,认真梳理意见,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努力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服务型办公室,推动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左晓斌同志一直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已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树立了普通农业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形象。
中共永新县农业局委员会
2009年6月15日
第五篇:优秀共产党员上报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上报材料
何立凤同志四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得到了全队工作人员的认同,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的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
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自己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职工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