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7:0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

第一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

一、行政责任概念和特征

1.概念

行政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2.特征

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公职人员是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相对方。

②它是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发生的。

③它是一种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由有权的国家机关来追究。

二、行政责任构成要件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

(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3)主观上有过错。

在实践中,行政领域的行政违法行为,只要被定性下来,就不再问行为人的主观因素,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行政责任种类与方式

行政责任按承担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行政主体及其公职人员承担的行政责任和行政相对方承担的行政责任。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通报批评;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③恢复名誉,消除影响;④返还权益;⑤恢复原状;⑥停止违法行为;⑦履行职务;⑧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⑨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⑩行政赔偿等。

公职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通报批评;②赔偿损失;③行政处分等。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承认错误,赔礼道歉;②接受行政处罚;③履行法定义务;④恢复原状,返还财产;⑤赔偿损失等。

第二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复议程序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复议程序篇

1.复议申请

复议申请期限为自知道该具体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行政复议的受理

行政复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进行审查,决定不予受理时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对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受理日期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计算。

复议申请人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复议案件的审理

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受理日起七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在十日内做出书面答复,并提交相关材料。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行政复议决定做出前,申请人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除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4.做出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做出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第三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行政诉讼法特有原则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行政诉讼法特有原

则篇

1.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

①审查的对象限于具体行政行为。

②人民法院的审查,原则上限于合法性问题。判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条件是:主要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错误、是否违反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滥用职权等。③审查的结果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法律上的评价。除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处罚和处罚显失公正的以外,人民法院不能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变更。

2.行政被告不得处分法定职权原则

行政被告不得处分法定职权原则,是指禁止行为被告由于诉讼胜负和其他动机,放弃、交换法律赋予的管理职权和诉讼权利的基本准则。

【例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原则中,属于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是()

A.合议原则

B.不适用调解原则

C.选择复议原则

D.回避原则

【解析】B、C。

第四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刑事诉讼法特有原

则篇

1.职权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2.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分工负责,要求公、检、法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推诿。互相配合,要求公、检、法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互相制约,要求公、检、法三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分别把关,互相制衡,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保证公正准确地开展诉讼活动。

3.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原则

该原则又称依靠群众原则,要求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把专门机关的业务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一方面,公安司法机关想念群众,尊重群众,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加强专门机关的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

4.法院统一定罪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第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有两个方面:①刑事案件的定罪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决定被告人有罪;②人民法院确定被告人有罪,必须经过开庭审理,依法作出判决,并正式宣判。

第五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 2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三大诉讼法共同原则篇(下)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4、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各民族公民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借口予以限制或剥夺。

第二,国家司法机关有义务保障公民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包括审理案件和发布法律文书要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为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等。

5、公开审判原则

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以外,应当公开进行,公民可以到法庭旁听,新闻记者也可以采访报道。

6、两审终审原则

两审终审原则是指在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所作裁判即为生效裁判,当事人不得上诉。

7、回避原则

回避原则是指案件承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时,应当经过法定程序退出诉讼活动。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诉讼法知识点为考生做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更多详情请查看http:///shanxisheng/

下载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责任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之宪法十二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之宪法十二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宪法也是常考考点,但是大多数考生对宪法可谓望而却步。中公教育团队针对宪法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易考考点,并对宪......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积累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积累(1)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中,常识性问题是重中之重。山东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总结归纳出常识性问题的备考试题,希望在复习中对大家有所帮助!1.......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积累

    汕头中公教育 考试申论主题考题预测 在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热点一直是重要的素材来源,所以参与今年国考的考生应当对今年的各大领域热点有所了解,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法律常识汇总

    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

    2014年莆田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经济法之中国人民银行法篇

    2014年莆田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经济法之中国人民银行法篇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民事诉讼程序篇

    官方微信:【zjsydwks】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民事诉讼程序篇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

    法律常识(行政法)练习题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练习题 1.李某在某特区订工时被机器轧断手臂,就赔偿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起诉至法院。根据该特区依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李某只能得到20......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下)(精选5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下) 1.劳动争议仲裁不包括: A. 因企业辞退职工发生的争议 B. 企业与职工因工资、保险、老大娘感保护发生的争议 C.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