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7: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以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以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试析以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试析以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摘要:“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在构建和谐供、用电环境的今天,供电企业面对着广大电力客户,搞好优质服务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现客户与企业双赢的桥梁。优质服务成为衡量供电企业营销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

论文关键词:高原电网;特色服务;供电企业

近年来,西宁供电公司坚持“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坚持履行“四个服务”,以流程规范、服务高效、社会满意为服务坐标,面向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紧紧抓住服务这一主线,建立起一个指挥顺畅、运转有序、反应快捷的供电服务体系,通过向社会提供“温暖、透明、快捷、规范”的高原电网特色服务,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树立“高原阳光服务”的新形象。

一、大力推行高原阳光特色服务的必要性

1.高原阳光特色服务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服务是企业赢得客户的致胜武器。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客户心中牢固地树立起最好的服务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和信任。

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不仅是青海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优质服务提升工程,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同时也使营销服务具有了青海电网的特征和青海地域特色,服务品牌更具影响力。优质的客户服务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高原阳光特色服务能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独具特色的服务,从而更进一部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企业在客户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2.高原阳光特色服务可以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的确立,优质服务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原阳光特色服务成为青海电力公司全力推进优质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多年的实践,高原阳光特色服务把“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的理念置于国电公司企业理念建设的高度,并贯穿于电力营销工作中,做到及时了解市场,使优质服务工作更加到位和及时,使电力营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电力企业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地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丰富高原阳光特色服务内涵的思考与实践

1.通过高原阳光特色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目前,许多企业的服务理念还停留在“营销部门管客户,生产部门管设备”的阶段,认为优质服务只是营销部门的员工的工作。由于得不到其它职能部门的协同,营销部门的服务功能很难得到全面发挥。

近年来,西宁供电公司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树立“基建为生产,生产为营销,营销为客户”的大服务理念,着力构建—个“窗口部门围着客户转,企业内部围着窗口转”的服务体系,要求以专业组织、专业人员、专业化服务及时和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每一个服务需求,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为客户服务,使客户体验到无处不在的满意和可信赖的贴心服务。

2009年5月7日,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公司330千伏鑫恒变电站提前1个月送电成功。这座变电站是青海省内电压等级最高、变电容量最大的客户变电站。在330千伏鑫恒变建设期间,西宁供电公司基建部门协调线路走廊,生产部门指导设备安装、验收,营销部门提前介入,做好了投运前的准备工作。三大部门“一盘棋”,为该公司提供了近百次上门服务,在供、用电双方的密切配合下,施工中遇到的158个难题均迎刃而解,为该公司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为确保该公司顺利达产,西宁供电公司还定期走访客户,及时了解企业生产需求、投产动态、负荷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用电难题;还定期召开客户代表座谈会,倾听客户对供电企业各项服务的心声。该公司王强华副总感动地说:“供电公司完全是把我们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处理,在企业建设和投产过程中,用最好的技术和服务支援了我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留给我们的只有满意和感谢。”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客户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为客户服务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将多个部门有序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能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有效反应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客户服务的体系。

2.通过高原阳光特色服务进一步细化服务方式

“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西宁供电公司强烈地意识到:要真正做好优质服务,区分服务方式必不可少。西宁供电公司通过实施“高原阳光服务”工程,从市场和客户的切实需要出发,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向社会提供“温暖、透明、快捷、规范”的高原电网特色服务,以阳光般的服务温暖客户的心。

(1)差异化服务彰显形象。西宁供电公司通过市场分析发现:数量最少的大客户贡献的售电量占全公司售电量的85%以上。因此,对大客户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西宁供电公司树立“客户的损失就是我们的损失”的理念,为重要客户提供“保姆式”服务,主动延伸服务范围,建立供电服务绿色通道,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和措施,提供独具个性的服务,使大客户凸显VIP客户尊贵的同时,也展现了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2010年5月2日,青海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铝业分公司因动力故障,设备烧毁,造成全厂停电。西宁供电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全力做好抢修配合工作,为铝业公司挽回了约4000万元的经济损失。事后,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平用“四个第一”来形容西宁供电公司援助及时:“第一时间领导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专业队伍到场,第一时间应急电源到场,第一时间应急物资到场,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

2010年上半年,西宁供电公司先后为东胜化工厂、鑫恒铝业、青海大盛硅业、青海长青铝业等4家企业提供延伸服务,主动深入客户现场,查出客户设备隐患11处,安全隐患8处,提供规章制度模板6个,现场解答客户疑问12条,并根据客户需求对其电工进行了专题培训。

(2)个性化服务倍感关怀。对居民客户市场细化后,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用电需求和部分小众的特殊用电需求以针对性极强的服务方式满足,让这些特殊困难群体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来自电力企业的现实关怀。

大通县极乐乡上和中村回族村民雍海林、西宁市城东区林家崖新村藏族姑娘扎西措毛、湟源县申中乡庙沟村村民李全海,都是家境贫寒、无力装表接电的残疾人,2007年,西宁供电公司通过员工捐款一一将其纳入到电网中来,让他们同样能享受到电力带来的光明和温暖。

2010年7月的一天,家住城西区海晏路29号的贾玉莲老人从西宁城西供电公司员工手中接过爱心真情服务卡,望着修好的电灶,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城西公司把用电

服务延伸到特殊困难客户家中,她成为该项服务的第一个受益者。贾玉莲老人家中老少三代妇孺均靠低保生活,电灶坏了请人来修要花几十元,老人拿不出这笔钱,只好凑合着天天煮面条。城西公司经过在社区、村委会深入了解情况后,为40户和贾玉莲老人情况相似的客户建立和发放了爱心真情卡片,只要他们有用电方面的需要,打个电话,西宁城西供电公司都会尽可能给予帮助和解决——这只是西宁公司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3)人性化服务体现温情。近年来,西宁供电公司电网建设和改造任务繁重,但“生产围绕营销转,营销围绕客户转”的中心定位依然落到了实处。更多的零点检修放在凌晨进行,因为这时已是万籁俱寂,进入了一天中的用电最低谷,此时进行检修改造能把停电给客户造成的不便降到最低——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予客户,这是西宁供电公司推行人性化服务最好的例证。

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今天,人性化服务不应当仅限于使客户受益。大通县供电公司电费社会代收试点的成功,就使客户和员工都充分感受到了人性化的温情:不仅方便了周围农牧民群众就近交费,而且减轻了抄表收费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经营成本,保证了电费走收的人身安全和资金安全。

目前,西宁供电公司已有社会电费代收点543个,覆盖了西宁市郊及三县,基本达到了每2.5公里就有一个代收点。星罗棋布的收费网点让广大农牧区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缴费的便利。同时,西宁供电公司还在城区建立了87个电力社区服务示范点,公布了抄表人员的服务内容和电话及停限电等信息,方便客户及时咨询、报修。

细化的服务方式从细节上体现了青海电力公司高原阳光特色服务的关怀,拉近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3.通过高原阳光特色服务进一步打造完整服务链条

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树立公司形像、提升品牌价值、改善经营环境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服务对象对供电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西宁供电公司于2007年整合城区供电营业所,采用“一部三中心”的营销机制。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管理中心、计量中心三点构成一个稳固的营销系统前台,牢牢支撑起市场营销部这个后台中枢。营销部是用电营销业务归口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对其全过程监督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简化报装程序、提高报装速度;客户服务中心办理报装接电、变更用电等业务,同时为重要客户和VIP客户提供超前服务、上门服务,确保客户报装快、实施快、验收快、送电快;电费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电费账务、电费核算,优化电费资金归集流程,保证电费资金实时划转、当日结零;计量中心对客户的电能表进行集中检定、集中配送,对各种型号的电能表做到合理调配、合理利用。

通过机构整合,西宁供电公司实现了售前、售中、售后三个服务环节的无缝对接。在售前环节,对大客户由西宁供电公司协调沟通,出主意、想办法、订方案,以零距离服务的方式和时间赛跑,促使客户早用电。只能让电源等负荷,不让负荷等电源。为了缩短数量众多的中小客户报装时间,西宁供电公司进行了新的探索,积极开展中小客户典型供电方案设计,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中小客户的售前服务质量。当电源接入、进入售中环节后,只要客户有需要,西宁供电公司就积极提供服务,无论是客户设备诊断,还是培训客户电工,协助客户改造设备、故障抢修,都力争做到使客户满意。在抄表收费的售后环节,西宁供电公司新上集抄系统、配网负荷监测系统、计量信息系统等,扩大了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科技含量,减少了人为差错。

在负荷相对集中的几个工业园区,西宁供电公司成立大客户协调小组、负荷审批小组、后期工程验收小组,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全过程服务于电力客户建设,力争使客户早供电、早受益。如今在西宁供电公司,只要大客户申请,这三个团队就开始高速运转,在他们的通力协作下,以往最困难、最耗时的前期工作和现场工作也变得快速流畅,节省了大量时间,客户工程得以竣工,投产用电。对客户真正实现了“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

三、总结

综上所述,西宁供电公司在售前、售中、售后的整个服务环节,打造出一个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的服务链条。西宁供电公司在践行“四个服务”过程中不断历练着自己的品质、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探寻着优质服务在助推公司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的内在动力。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第二篇: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济活动中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外显于企业风貌,内显于员工心灵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中隧集团在不断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坚持“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企业精神和“大产业、大学校、大家庭、大舞台”的企业理念的同时,要着力创新和构建特色企业文化,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创新和构建特色企业文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整体是动态的,惟有固化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才能永葆青春。

一是确定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发挥企业文化激励人、凝聚人的作用,又要注重关心人和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把“人本管理”放在首位,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把好手,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注重创造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奋发上进,实现自身价值;充分依靠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使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同广大员工的实践密切结合。二是要建设以参与、协作、奉献为中心的企业团队精神。坚持企业决策的民主集中制和重大技术问题的论证制,创造发挥集体智慧攻坚克险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党团和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树立榜样和表彰先进,通过宣传优秀员工的事迹,提高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贯彻集体主义观念;通过“爱岗敬业促发展”等主题教育,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和谐统一。

二、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制度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要实现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良性互动、水乳交融,一是要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在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上日趋完善,在体制和用人观念上下了很大的心思去改革,现在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副总经理分管生产、技术、设物、经营、财务等, 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竞聘制和经理负责制,将权利、责任下放。在组织结构上有所创新,强化了总部的投资发展、市场开拓、资金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中心的职能。二是加大各

业务制度的创新。一方面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改革改进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质量、安全、环保方面的管理制度,为加快改革改制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管理的氛围。另一方面要以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为契机,围绕落实项目法施工建设为中心,全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资采购、劳务分包、合同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进一步规范化,提高企业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三、行为文化建设

企业在塑造自己的行为文化时,必须建立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人际关系规范和企业公共关系规范,把企业MI、BI手册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

一是在和政府、业主、监理、总公司、兄弟单位、驻地群众等社会要素发生行为时,注重打造企业品牌和提升整体形象,高层管理者、模范人物的作用尤为重要。二是规范企业人际关系,树立“每个人都是企业一面旗帜的思想”。企业人际关系规范的推行,是一场意识革命和全新价值的创造。每个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企业的整体素质,没有良好的员工行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将集团公司的各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日常运作、员工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管理机制实施这些规范。要通过有效培训和适度奖罚,从人际行为、语言规范到个人仪表、穿着,从上班时间到下班时间都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行事,逐步演变到自觉的行

为。三是要注重公关策划和包装,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深业主对我们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各种媒体的传播,给业主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良好印象,从而达到树立形象,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物质设施等构成的一种表层的文化。它包括企业的产品、生产生活环境、办公设施、文化设施、企业广告等,是企业员工的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的外在形象,是社会对企业作总体评价的起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在理论和观念上已得到了充分重视,在实践中环境文化建设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要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进行物质形象的定位、策划和塑造。一是确定品质文化原则,即强调企业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持续稳定的优质产品,是维系企业商誉和品牌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加大创建名优工程力度,多创鲁班奖、詹天佑大奖、优秀样板工地等名优工程,以名优工程带动企业形象的提升;二是按照集团公司VI手册的要求,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全方位覆盖,以形成整洁、统一、美观、易于识别的企业外部形象,通过这种富有特色的视觉设计和形象推介应用,将企业的发展追求、服务理念和形象特征系统化、规范化、视觉化,这有助于增加公众的认同性、亲切感和可信度,不断扩大中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助于全体员工规范行为,履职尽责,增强责任心和归属感;三是逐步加强物质设施、文化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结合员工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开展书法、绘画、摄影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使广大员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市场前景广阔和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企业必须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和提高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已经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得到全面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我们要根据企业性质和特点专心构建特色企业文化,通过打造特色和弘扬特色带动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创造适合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促进良性循环和和谐发展,更好的成就员工和回报社会。

第三篇: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举旗帜,提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此,胡锦涛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主要内容,赋予“解放思想”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是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内部改革,优化内部环境。从自身的体制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建设和谐企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解放思想作为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与建设性,批判性是建设性的前提基础,而建设性是批判性的必然产物,只有人民以批判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改变或抛弃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等,才可能鼓舞人们勇于创新,不断进步,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也只有在双方的相互循环往复中,逐渐就形成了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再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国家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走解放思想的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开展解放思想运动,才可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逐步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1.解放思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和载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企业文化建设,要着力培养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在企业内部,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导向,组织开展了“访问党支部和班组访谈一线党员和职工活动”,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惠民工程,组织三批“先进工作者”外出学习;加强班组建设,组织参加了山东公司班组长竞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对影响职工生活的问题,及时研究措施,予以解决。工会、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加大“惠民工程”实施力度,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实施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营造“年轻同志有希望,中年同志有所为,老年同志无所虑”的氛围,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解放思想,坚持倡导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企业“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已成为共识。因此,电力企业的创新是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开阔视野,放大格局,转换思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探索,寻求新路径、新方法,既不因循守旧,也不固步自封,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对自我的突破,是集团发展的客观需要。现代许多知名企业在实行国际化的经营与竞争中,就是以其鲜明的管理文化模式和企业文化,树立起新的形象。如美国“通用”、日本“丰田”、中国“海尔”等企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始终贯穿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整合与创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勇于创新,要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的及时评价激励体系,推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求各类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全面创新进步的局面。企业文化只有及时适应形势,才能取得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3.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员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人翁,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有序,在和谐、稳定中快速发展,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个人利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1)抓住重点环节,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工资收入、工作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是实现员工队伍稳定的前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不但着力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并且对参与集团开发建设任务的外来施工队伍进行关注,把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2)妥善处理员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基层员工是我们社会和企业实现和谐的基石,要在涉及员工重大问题上,不但要增加透明度,而且真正由员工说了算,真正体现出主人翁的权利。我们在各项经营管理决策中,把员工群众意见放在第一位,凡是员工拥护的建议,我们都认真采纳;员工不满意的事情,就坚决不予考虑。特别是我们在选拔集团职能部门中层正职人选时,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征求员工群众意见,以员工群众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拔拟提拔的干部人选,最终以得票数超过半数以上,来确定人选,真正体现了员工群众的意愿。在年底对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民主测评过程中,按照工作述职,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组织推荐、考查,党委研究后进行聘任的程序进行。在员工群众最关心的计票、监票程序上,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计票过程,并规定计票结束后,计票、监票人均须签字确认方可生效,确保了整个计票过程的公正,使员工群众做到心明眼亮,对干部任职决定心服口服。

(3)建立完善的正向激励机制。和谐与稳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成不变,不是低层次上的人际关系庸俗化,只有通过制度和约束,激发每一个人的内在活力和创造性,使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上,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要彻底打破国有企业员工进入国有企业就等于进入保险箱的思想和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只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使每位员工和管理人员增强了危机意识。从而使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企业劳动纪律、工作效率和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工作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4)以班组建设为入手点,努力构建和谐团队。基层班组是构建和谐团队的根基;基层骨干是构建和谐团队的最基层、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强和谐团队建设应从最基层的团体抓起,抓基础、抓基层,特别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基层骨干的作用。例如:可以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天一句格言,每周一次讲评,每月一次总结,每季一次评优等方法,加强班组建设。一方面,可加强班组员工之间的沟通,有问题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每月总结和每季的评优,使大家互相学习,树立各方面的典型。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骨干的日常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好基层班组的作用。

二、以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目标来看,和谐社会的特点就是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不断创新发展。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1.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证,“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就难以实现真正和谐。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发展,履行好其第一职能即经济职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必须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强企增效的新局面。

(1)明确发展核心,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员工的福祉源,是衡量我们工作水平的最根本的标准。我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紧紧抓住提高经济效益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截至10月底,一期完成发电量53.993亿千瓦时,完成全年68亿千瓦时电量计划的79.4%,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327.06克/千瓦时;二期完成发电量62.4765亿千瓦时,完成省经信委下达全年73.65亿千瓦时电量计划的84.8%,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306.29克/千瓦时,实现利润总额13448万元;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3337天;继续保持了集团公司四星级发电企业称号;被评为“201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授予“国电一级红旗奖状”。

(2)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只有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增加企业的总体规模,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而不是“百年小店”,才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与其他竞争对手对抗并站稳脚跟,才有机会为员工队伍提供发掘潜能、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才有实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物质财富。

2.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二重性,其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体价值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和政府的需要。国有企业在凭借其独特优势、占有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更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要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事实上,国有企业既是社会经济的支柱,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离开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基本的主题,就会偏离企业创立的主旨,也就不能获得维持系统所需的物质、能源和信息。国有企业只有与社会形成一种和谐关系,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1)责任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增强责任意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然而,作为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也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创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体系,为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也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4000万千瓦,其中华中和华南地区将最为严重。业内专家认为,造成“电荒”主要原因是煤与电之间的成本“剪刀差”越拉越大。煤炭价格继续攀升,大批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越发电越亏损,加上发电企业资金不足,经营困难,无资金采购煤炭,发电积极性严重受挫。电煤库存普遍不足,发电机组因缺煤而停机、出力下降。面对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公司没有因为发电成本地上升而停机,而是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措施,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四台机组接近满负荷运转,保证电网的电力供应。

(2)倡导绿色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就需要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型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这方面,国有企业一定要走在前列。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强脱硫设备管理。公司通过加强对标管理、节能评价,深化星级发电企业创建活动,通过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实施#3炉电除尘控制系统节能改造、#

1、2炉增加邻炉热风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效。

3.企业改革和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力

要保持企业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改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地位,保证在未来的扩张中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制度手段,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对职能部门强化计划管理意识,逐渐形成每日每月的工作汇报会制度,通过听取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汇报,对经济指标、管理指标、专业指标,进行统计、总结和分析,查找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同时,创新企业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加强对物资采购的全面监督检查,对效益增长明显、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真正实现“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总之,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企业经营者要努力提高企业生产发展水平,以发展促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良好的环境求和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企业内在动力助和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育和谐,全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这是构建和谐区域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国电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清河同志在“大干60天、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朱民.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党政论坛,2007(8)

[4]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7(1)

第四篇: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发展壮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笔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就如何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谈谈自己看法。

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落实到实践中,使职工队伍日趋稳定,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十七大报告在谈到“科学发展观”时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科学的论述使企业的目标更加明确,对工作的指导性很具体,很切合实际,成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进剂。

企业的现在,也正处在共度严冬的关键时期,要想统一思想,共度严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别无选择的道路。为了职工我们要发展,要发展更要依靠职工,要使全体员工自觉行动起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我们的各项工作中,使我们愿意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也能够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以下工作。

一、培养员工,与时俱进,与企业同发展

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进器。企业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向人力资源要效益,教育员工树

第1页(共5页)

立远大理想,把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作为职工的共同目标,企业坚决打破传统的用人思维定势,不拘一格,大胆地、适时地、合理地选拔和使用员工中的各种人才,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让员工在企业发展建设的大舞台,尽情舞蹈,发挥他们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职工奋发上进,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做好人生规划,使他们少走弯路。让职工有自己发挥的舞台,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确保职工思想政治稳定

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一是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抓基层,抓班组,促规范,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做好防范工作,确保一方平安。二是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发和萌芽状态。三是推进 “民心工程”,深化厂务公开,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建立规范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倾听民意,时刻把员工群众冷暖记在心头,把关心员工群众疾苦体现在办实事上。四是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群众关系、邻里关系,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工厂。

三、创建和谐企业企业文化

一是建设一流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企业才是一个

和谐的企业。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流的队伍对实现科学的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企业人。

二是以人为本,办好实事,把企业建成温暖的大家庭。在党政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及时了解和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深入开展“八项民心工程”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稳定职工队伍,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关心职工生活,为他们解决疾苦,对于提高企业战斗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组织优势,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和谐相处的平台,提供双向沟通、交流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积极性发挥出来,使职工人人参与创建活动,增强员工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企业近年来始终坚持寓教于乐,采用情趣盎然、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形式,增加员工喜闻乐见、新鲜生动的活动。每年组织员工参加游园活动、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篮球赛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身体,丰富了员工生活,又增强了团队精神和企业凝聚力。

四、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让企业和谐发展

一是建立民主制度,让职工参与管理管理和评议。企业能围绕职工关心的问题,下发民意调查表,在改善劳动

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工资福利、调解劳动争议、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等方面充分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黑板报、网站、内部报纸、调度会等形式,定期发布企务信息,及时让员工知厂情、参厂政、议厂事,真正让职工感受到了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优化薪酬制度。通过薪酬优化,将提高薪酬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岗位评价、能力评价、薪酬等级确定、绩效评价、人岗匹配过程体现公开与透明。要让员工快乐的工作,首先要设计合理的薪资福利体系,合理的薪资福利并不意味着最高的薪资和最好的福利,只是尽量使组织支付的薪资福利与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相一致,与企业市主流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持平衡,在同行业中保持相当的竞争力即可。单纯用加薪的办法来取悦员工,尤其是知识型的员工,可能造成组织人力成本负担过重,达不到预期效果,适得其反。

三是完善用人制度,让员工看到未来。企业人力资源始终坚持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动态分流,宏观调控,合同管理,努力做到用人所长,各尽其能。同时,还十分重视岗位绩效考核,建立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员工工作更有动力,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我的未来在那里”,企业尽可能提供宽松而利于员工全面发展的工作环境,让那些有潜力、有能力、对组织忠诚度较高的员工在内部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以此帮助员工更全面地学习和实践企业文化、技术和

管理知识。对于技术型人才,会为其确定详细的技术人员发展层次,让其向资深的技术专家发展,而对于管理人员则制定发展计划,帮助其承担更多的职责和任务,以利于其进入更高管理层工作。

企业坚持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关心职工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处处为职工着想。注意调顺职工的心情,聚合员工人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各方面管理都有了长足进步,效益稳步提高,促进社区和谐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和谐、快速发展。

第五篇:对玉溪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

对玉溪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

多年来,玉溪农业一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位居全省前列,玉溪烟、高原红玫瑰、通海蔬菜、华宁柑橘、猫多哩、宏斌酱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然而,玉溪农业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层次不高、设施农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省内外其他州市的快速发展,已使玉溪农业的影响力逐步下降。2011年,玉溪的农业总产值已从2006年的全省第7位下滑到第11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从第9位下滑到第1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西部11个省区52个州市的位次从第18位下滑到第25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已有360元的差距。

《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了未来五年玉溪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即把玉溪建成云南重要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值16%以上。到2020年,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265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

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时期的玉溪农业,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构建滇中经济圈、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机遇,按照市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努力推进玉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一、抓好六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1—

一是巩固建设烟草产业基地,建成中国一流的清香型烤烟基地,确保烤烟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二是稳定粮油蔗产业生产基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45万亩以上,稳定以油菜为主的草本油料种植面积和甘蔗种植面积。三是提升蔬菜产业生产基地,建成100万亩以外销、出口为主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四是积极发展水果产业生产基地,发展以早熟柑橘为重点的40万亩特色优质水果。五是着力打造花药产业生产基地,发展标准化花卉生产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芦荟、除虫菊生产加工基地,发展三

七、石斛、露水草、金银花等生物药原料种植。六是加快发展养殖业生产基地,做大以生猪、家禽为重点的外向型畜牧业,创建土著鱼天然养殖场,发展稻田养鱼。

二、推进八大示范工程建设,为农业产业发展打牢基础

一是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工程,着力抓好高原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示范园,特色养殖示范小区、优质种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建设。二是实施好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加快普及储藏、保鲜、制干、分级、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精深加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三是实施好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四是实施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涉农云南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五是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培育、壮大、发展工作。六是实施好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大

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七是实施好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提升一批农产品批发和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国内农产品营销网络,打造以面向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的农产品外销平台。八是实施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检测服务体系,启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三、增加对高原特色农业的投入,建立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大支农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将投入重点用于农业科技、高原特色农业和农村民生工程。对在本区域实施的中央、省级农业项目要保证足额配套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二是切实落实农业支持补贴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的农业补贴规模,确保补贴全部兑现到农户。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三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农业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专项贴息贷款规模,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四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鼓励非农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进入农业产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强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市外农业企业到我市发展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

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一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

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连片种植、连片设施栽培、万头出栏生猪、千头存栏牛羊的规模要求,扶持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工原料示范基地,扶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和家庭农(牧)场、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动产业生产规模化、园区集约化、企业集群化,形成大龙头带大产业、大产业带大发展的格局。壮大十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县区发展骨干龙头企业。

下载试析以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以高原阳光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应特别注意下述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为和谐社会构筑最坚实的基础。所谓教育公平最基本的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教育资源......

    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章标题: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的理想目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和谐才有利于社会、从而也有利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说,发展......

    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湖南省电信有限公司常德市分公司按照“纵向争先进、横向争一流”的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以党建为保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2005年,......

    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湖南省电信有限公司常德市分公司按照“纵向争先进、横向争一流”的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以党建为保证,发挥党员先......

    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2006年是莱钢 “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莱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关键之年,和谐莱钢建设稳步推进。在企业和谐建设中,莱钢工会女职委充分认识在......

    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优秀的文化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本源,是和谐发展的动力。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看似无形,但却能凝人心、聚人......

    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制度管理 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公司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科学发展、保障供应、转变作风、服务矿山”的“十六字”工作主线,坚持以人为本......

    以教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教学特色推进学校发展 ——胶南市珠海路小学教学特色工作汇报近年来,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身心健康,品学优良,适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