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时间:2019-05-13 04:4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第一篇: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2006年是莱钢 “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莱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关键之年,和谐莱钢建设稳步推进。在企业和谐建设中,莱钢工会女职委充分认识在和谐家庭创建工作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将和谐家庭建设作为其参与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工作载体,找准位置,理清思路,创新方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使和谐家庭创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和谐家庭建设的做法

一、建立管理机制——制度保障和谐家庭创建。家和万事兴。莱钢有一万多户家庭,这一万多户家庭成员中占据了莱钢1/2以上的职工数量。把这部分职工家庭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企业的和谐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此,我们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着力点,从创建机制入手,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一是在党政共同领导下,将学习型家庭纳入学习型企业整体规划。二是各级家庭文化建设委员会积极支持和指导,将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没有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家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是工会女职委牵头协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将创建学习型家庭纳入学习型女职工组织创建考核。没有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女职工工作先进单位。四是分级管理,动态控制。莱钢工会命名表彰莱钢级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家庭标兵户;二级单位验收表彰本单位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家庭户。每年复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取消称号。

二、积累知识奠定基础——学习促进和谐家庭创建。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促进和谐家庭创建最根本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紧密结合莱钢创建学习型企业实际,探索创新,以学兴家,使“学习”成为家庭生命之根,让“学习力”成为家庭成员竞争发展之本,从而促进家庭“细胞”的肌体健康,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女职工创建中,我们倡导的学习有三个特点:第一,注重对家庭成员自身完善和提高的学习。学习不局限于获得知识和信息,更侧重于健康品格和心态的培育,侧重于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育。通过女职工自身心态和谐从而达到家庭和谐。其次,强调学习与家庭和工作实际相联系。强调带着家庭和工作中的问题学习,“学”后要有新的行为,达到家庭、工作、生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达到人与工作环境的和谐。第三,突出家庭共同学习。精心设计了“每天快乐20分”、“家庭互夸”、“每月反思”、“学习共享”等学习方式,设立家庭学习奖励金,使家庭成员在愉快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树立自信、解决矛盾、增进感情,使家庭成员相互融洽,共同提高。

构建平台主要有:一是优化学习环境。莱钢工会设立了提高职工素质奖励基金。对通过自学取得国家教委承认的学历的职工给予一次性资助,对取得本工种相关的第二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给予一次性奖励,实施以来,共计4495人,1338800元。二是营造氛围。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强化学习意义的宣传,把工作的过程作为学习研究的过程,鼓励员工带着问题学习;引导职工和家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职工和家庭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制定学习规划。立足职工和家庭的实际,制定学习规划,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四是多层次培训。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经济收入分层创建,不搞一锅煮、一刀切、一个模式。莱钢工会举办中青年干部和车间女职委主任培训班,二级单位培训其他女职工。五是坚持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不间断。形成了岗岗练、层层比、人人学的局面,促进了职工技能的提高。

三、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文化提升和谐家庭创建。以德治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的中华文化、企业精神等为内涵的良好的文化教育熏陶人,是规范职工和家庭道德行为、形成家庭和睦、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基础和重点。

(一)建立愿景。激励职工、家庭、企业建立愿景,实现家庭成员的沟通及职工与企业的沟通和谐,将职工的理想追求和企业目标紧密结合,职工将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家园,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和乐趣,使职工焕发出无尽的创造激情。炼钢厂200多双职工家庭,他们全部参与到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制定了规划和家庭愿景,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她们把女职工素质达标活动延伸到家庭,倡导职工“家庭目标”与厂“共同目标”相结合,“个人目标”与“岗位目标”相结合,使价值取向达到了和谐共振。

(二)开展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教育和引导广大女职工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观念,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庭美德建设促进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定期举办了“弘扬家庭美德”故事会、女职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组织活动。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文化生活需求。我们与工会、体委、文联等有关部门协作,以文化体育活动、职业技能比武大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八表彰活动四个载体,适时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家庭厨艺大赛、家庭才艺展示、节约型家庭小窍门展示等活动,与莱钢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家的故事》征文等活动,在此基础上编撰出版了《和谐的乐章》一书,从而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素质,提升了家庭生活品位,营造出富有现代气息的家庭文化氛围。炼铁厂、品保部的家庭创建档案、家庭读书笔记,观看的职工家属更是爱不释手;焦化厂、中型厂的家庭平安誓言职工争相传看。特殊钢厂女职委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星级达标活动,他们将星级创建标准分为三级,达到95分的为三星级学习型家庭,激发了职工家庭创建的热情。莱钢8个家庭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展示了各自家庭的风采。去年女子拔河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体育大会获得女子冠军,充分展现了莱钢人敢于领先的时代精神。

(四)“四进社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家庭、社区和谐了,社会和谐才能有坚实的基础。立足家庭和谐,带动社区和谐,服务于社会和谐。对此,我们积极发挥女职工在社区中的作用,以和谐家庭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开展了“四进社区”活动,即文体活动进社区、文明创建进社区、科学文化进社区、法律宣传进社区,积极营造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人文环境。广泛开展了健康活泼的金秋社区秧歌大赛、激情社区大家唱群众性文体活动,使社区文化呈现“处处有亮点、区区有特色”的生动局面,对职工家庭也起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响应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全民健身月活动,我们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了多台展现和谐莱钢、社区文体活动成果展示,庆六

一、老少同乐等多主题的社区文体晚会。

(五)典型带动。我们以庆“三八”为切入点,适时举办“我身边的杰出女性”演讲会、“建功立业”事迹报告会等,在全公司范围进行巡回演讲。去年年底,莱钢评选表彰了2006年度“感动莱钢”十大好人好事,在这十大好人好事中有女职工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家庭的优秀代表----魏东芸、尚翠琴、刘少华等,她们尊老爱幼、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成为广大女职工和职工家属学习的典范。为此,我们下发通知要求全体女职工都要向她们学习。对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家庭标兵户莱钢工会每年命名表彰一次。通过新闻媒体展播文明家庭标兵户、学习型家庭的事迹。对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学习型家庭突出的单位授予家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这些典型发挥了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关爱弱势群体——温暖稳定和谐家庭创建。工会女职工组织是广大女职工自己的组织,是党和企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关心困难女职工和困难家庭的疾苦,积极为她们解困找出路、办实事,献一片爱心,洒一片真情,送去温暖和生活的希望,为女职工筑牢保障防线,是确保和谐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档案。建立困难女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档案,做困难女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女职委主任大多是保障干部,做这方面工作方便)谁家困难需要帮助、谁家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哪位职工或家人患大病、谁家困难又有高考的孩子、谁困难得到帮助后已解困的、有多少困难女职工和单亲困难女职工等,各单位女工干部都做到心中有数。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200元的,发放救助金1.32万元,并对其子女入托、入学、房租、水电费等费用给予减免。动力部、烧结厂等女职委积极开展“姐妹献爱心”活动,为16户孤寡老人衣食住行提供服务、为特困遗属、困难职工捐款。

(二)自我保障。开展职工互助,实施自我保障,全体女职工积极参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职工互助和我为“四病”女职工献爱心活动,为10580名女职工办理了“四病保险”,占女职工总数的93%,为18名患四病的女职工理赔金额20.81万元。

(三)爱心帮扶。“六一”期间,莱钢工会女职委心系困难女童,组织女职工参加“爱心帮扶”活动。品质保证部、自动化部、炼铁厂、特钢厂、热电厂等五个单位的女职委与钢城区5名特困女童结对子,帮助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93人,发救助金15.7万元。莱钢女职工于红的儿子李易轩诊断为恶性神经母系胞瘤,化疗住院花消了9万多,巨额的花费,对这个家庭来说已不堪重负,我们号召全公司女职工向她们献爱心,共捐款137679元。

(四)建立四条保障线。实施四条保障线,为困难女职工遮风挡雨,使女职工及家庭在莱钢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的温馨快乐。

1、实施送温暖工程:两次筹资现余额1056万元。一是对患大病和遇灾职工送温暖。二是为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送温暖;三是每季向低收入家庭送温暖;四是重大节日期间送温暖;五是互助互济送温暖。实施以来共救助6805人,救助额420万元。

2、为符合标准的人员办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目前,有98户225人特困职工家庭享受低保。每月领取低保金35.7万元,使他们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3、成立职工互助合作保险会。用会费为38740名(含全体女职工)职工办理了意外保险为2745名职工办理安康互助,筹集资金2400多万元。共为1459人办理理赔,理赔金额135万元。

4、建立职工患大病医疗互助基金。职工(含退休职工)每年缴纳24元,各单位每年为职工缴纳10元,公司每年注入100万元,工会每年注入50万元。每年互助一次。为外出看大病的职工办理借款。已为1028名患大病职工办理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款600余万元。其中,2006年救助379人,救助金198.38万元。

和谐家庭建设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女职工和家庭成员的学习力,加强了职工家庭成员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实效性。把重点放在提高家庭成员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上,使竞争能力较弱的家庭,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建立信心,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新的生活。

目前,莱钢65%的职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41%的职工愿意自费参加学习。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给家庭学习带来了生机,调动广大家庭参与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自觉性,提高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扩大了参与面和覆盖率。我们利用暑期开办了女职工和家庭计算机培训,举行家庭网页大赛,家庭才艺展示,举办学习型家庭创建成果展,为推动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创建,营造“家家是学习团队,人人在创新学习,”的好些氛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调动了广大家庭参与到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自觉性。蓬勃兴起的创建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活动,顺应了和谐企业创建的需要,顺应了广大职工家庭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融学习、生活、工作于一体,使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进入家庭,从而实现千家万户幸福美满、小康安定。涌现出“夫妻状元花”、“夫妻工程师”、“夫妻文明职工”等有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成果。文明健康知识快乐的家庭文化为企业发展撑起稳固的后方。

二、显现了家庭和谐在企业和谐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学习让家庭文明,让心灵高尚。在家庭中,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家庭内部关系,个人与同事的关系。通过文明职工家庭、文明单元、文明楼、文明小区评选,促进社区文明的发展,建立文明和睦、健康向上、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广大女职工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家庭、子女和社会,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观念,倡导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发挥女职工在家庭生活中的特殊作用,积极参加和推动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家庭亲情筑牢了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家庭是一个人品德和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是社会企业稳定的“减压阀”,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加油站”,是反腐倡廉有效的“监督岗”,是安全生产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我们开展了当好安全家庭政委活动,签订安全生产,幸福家庭责任书,组织安全小卫士、平安家庭等活动,形成“一人安全系全家,全家幸福系一人”的氛围;抓住安全与家庭的结合点,把家庭的力量引入安全生产,家庭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了保证作用,受到了家庭、企业的拥护和支持。在重点岗位聘请“廉内助”,在家庭筑起廉政大堤。近几年来,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制,在企业改革改制中,由于各种利益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冲击到每个家庭,各级女职委注意教育广大女职工要平衡好自身、家庭和企业带来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改制,维护家庭的稳定,确保企业的稳定。

四、在促进企业家庭共同发展中共赢共享,携手共超越。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给家庭学习带来了生机,涌现出“夫妻状元花”、“夫妻工程师”、“夫妻文明职工”等有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成果。引导家庭成员比翼双飞、共同超越。万和公司女职委根据本单位实际,开展了争创以自我达标“学习型、复合型、温馨型、效益型”为目标的“四型家庭”创建活动,不仅提高了职工爱家兴企的内在动力,还激发了职工争做社会好公民、企业好职工和家庭好成员的积极性。广大家庭为企业发展撑起稳固的后方、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为家庭成员创造了发展成长的平台,企业与家庭和谐共振,共赢共享。2006年莱钢实现钢产量1079万吨,销售收入442.26亿元,利税43.35亿元,其中利润22.11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职工人均收入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

第二篇: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优秀的文化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本源,是和谐发展的动力。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看似无形,但却能凝人心、聚人力,是增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如何用文化管理企业,用文化凝聚员工,把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应积极探索的新课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核心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样,成功企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如同做人要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行为准则那样,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本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与行事方法,它是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竞争日益激烈的烟草市场空间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赋予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也孕育富含人情味和人性魅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能否认识到“员工第一”,这不但是一个“位置”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员工”究竟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般说来,人的追求并不仅仅以薪金报酬为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提高薪酬在员工看来只是应得的回报,如果能在心灵上给员工以关怀和慰籍,则更能产生感召力。在加强企业管理、发展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口号上和文娱活动中,而是真正发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思想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上。就是要做到“员工第一”,真正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员工的人生目标和个人发展中去,把企业的发展观念与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和统一,充分反映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这才是“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上的真正意义所在。“人”是企业中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员工个人,企业文化都是一个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做企业文化工作,就是要真正地做到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理解企业的困难、熟知领导安排自己的良苦用心;又应使领导熟悉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内心需求,理解员工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企业的领导者真正能做到从内心去理解员工,做到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发展,将是企业文化成熟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一个企业保持良性发展,持续进步的源泉和灵魂。以管理文化促企业持续发展 管理文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它涵盖了企业文化的诸多因素,如制度文化、经营文化、营销文化、执行力文化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倡导管理文化,也是企业以人为本谋发展的有效措施,它能够增进广大员工对企业管理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员工双赢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发展。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发挥员工主人翁意识,缩短企业与员工距离,拓宽民主渠道,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多为员工办实事,积极改善生产、办公环境,努力营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统一。二是不断进步的技术文化。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畅通信息渠道,开辟企业文化宣传阵地,让最基层的员工能及时获取企业管理信息,掌握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运转过程和成果,使企业发展远景与员工行动保持一致。三是健全完善的制度文化。按照企业发展形势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精化、细化经营承包合同,促进公司管理精细化;强化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查的管理理念。这就需要形成一整套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以制度约束人的同时,要注入激励机制,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公开、公平的兑现,让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四是

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要深入细致掌握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把经营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管理之中,以降本增效增收为目的,积极引导全员参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持续改善。五是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努力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稳定的企业环境。建设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和谐企业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制度健全的企业,是活力迸发的企业。因此,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不断健全企业制度,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缩短贯彻执行制度的差距,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激励和约束力。企业坚持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企业内部形成对各种制度的文化认同并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公开透明的重大事件、重大情况的决策制度文化;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为重点建设公开公正平等的干部选拔聘用制度文化;以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为重点的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以“按贡献大小”为原则,体现效益增长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为目标的利益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文化;以人人都能成才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的人才机制文化;不断完善情系职工、关心职工的送温暖制度文化等等,不断强化制度的人性化,体现公平公正,以文化认同促进全体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企业和谐发展。以安全文化促企业和谐发展 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整个安全生产程序中重要的一环。树立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把被动安全变为主动安全,才能促进安全型企业的和谐发展。当前,“要我安全”在一部分员工的思想中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在心态上时时处于被动地位,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安全规程、安全技能处在一知半解的状况。员工以这样的心态投入工作,极容易酿成事故。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素质迫在眉睫,需企业创新安全教育载体,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要实实在在,切中时弊,切忌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要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作业一线和员工家庭中,及时掌握员工的心态,对思想上有负担、工作上不专心、安全上不放心的人进行重点帮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家庭教育、培训教育、单位教育“三管齐下”的方式。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妻子、父母、子女等亲人来做当事人的安全思想工作,以亲情、爱情来唤起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可采取举办安全培训班,传授安全知识,讲授安全技能,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单位教育要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采取现身说法、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及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征文演讲、案例展出分析等形式,引导和启发广大员工从生命价值中体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和亲切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工作中逐步渗透,在休闲中深思,使安全知识在员工的头脑中扎根,从根本上扭转“要我安全”的心态。以服务文化树企业品牌形象 优质服务是烟草企业的生命线。积极培育服务文化,能够使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目标、发展战略和服务、外部营销活动和企业流程,了解服务内容、服务导向、客户需要,以及自己职责的重要性。企业应注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员工与客户以及其他方面的良好外部关系,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形成客户与企业的和谐,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谐,就是进步;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能创造。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社会,都需要和谐,一旦有一方的和谐被破坏,就会失衡,就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甚至引发灾难。一些经不住市场风浪的企业,一些被时代抛弃的企业,一些恶性事故不断的企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不和谐而导致失衡才引发恶果。因此,只要企业中和谐的因素多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一个优秀企业的诞生和存在,是不断战胜对手和自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而创新和发展必须有企业和谐做基础,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企业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反而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和谐企业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和谐、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企业内部的和谐则是企业和谐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企业内部的和谐实质上就是员工队伍的和谐。

构建和谐员工队伍,首先要了解员工队伍的组成。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企业员工队伍的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现在员工队伍的基本成员是正式职工和劳务派遣工。所谓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受派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也就是说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仅仅是对正规用工的补充,而非主流。但是,许多企业为了减少用工成本,降低劳动用工风险,利用劳务派遣这种“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在常规业务岗位上,长期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据中华全国总 工会《劳务派遣调研报告》显示,截至到2010年末,我国劳务派遣工已超过60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0%以上,更有甚者,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劳务派遣工已超过职工总数的80%以上。这种滥用劳务派遣工的行为和劳务派遣社会监管体系的缺失,给用工单位和谐企业建设埋下了严重隐患。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员工身份不同,劳动报酬差别较大,容易造成员工队伍的分化和对立。二是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用工企业不与劳务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规避了连续签署两次劳动合同后,继续用工必须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使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更为方便灵活。而劳务派遣工并不是都被派往“三性”工作岗位,其中大多数在生产技术部门或岗位上。用工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其培训,岂能容忍其两年之内就离开企业?而长期用工如不解决待遇不公等问题,劳务派遣工就有可能以激烈的方式反作用于企业,产生不稳定因素。三是劳务派遣工的身份决定了其在企业没有政治待遇和发展空间受限。在大多数用工企业里,由于劳务派遣工“不在册”,所以不能参加用工单位工会组织,不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不能代表用工单位参加用工单位系统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党员无法在用工单位过组织生活,要求入党人员无法参加用工单位系统党组织举办的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此外,因劳务派遣工“不在册”而且容易流失,用工单位只对 其进行能够完成派遣工作的技能培训即可,不可能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其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也就更谈不上为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了。这些因素造成劳务派遣工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且严重影响和阻碍其个人发展和积极性的发挥。

对于一个劳务派遣工占到80%以上的企业来说,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环境下影响员工队伍和谐的主要因素是劳务派遣工队伍自身的稳定及其与正式职工的融合。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依靠法制。即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杜绝滥用劳务派遣工;要依法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加强执法监察,保障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加强工会工作,把劳务派遣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但是,在劳务派遣制度还没有被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期间,我们既选择了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员工队伍的整体和谐,以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上首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6、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现代企业员工队伍呈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知识型和年轻化。从事管理的人员基本上是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博士、硕士研究生逐年增多。从事一线生产岗位的员工大都是受过 大专以上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而且,现在一线岗位的员工大多是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强烈的个性及对权势的蔑视使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他们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会造成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他们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企业组织做出承诺,一旦感觉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同时受年龄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当中或有不愿吃苦,消费观念和行为奢侈,拜金主义倾向等,他们会深受住房问题困扰,面临情感困惑,缺乏坚定的价值观等等。

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接近员工,了解员工,融为一体,才能提升对他们的认识程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探索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表面现象判定现代企业员工的本质。应该认识到他们更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们不愿吃苦,但他们更加自主,他们成长于一个期望值与日俱增的国家,所以不愿再像机器人那样,拿低薪干重活;他们行为现代,但观念传统。他们对事业期望值很高,并希望通过努力达到目标,仍保留上一代人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因住房问题困扰,一再推迟婚期,租住城中村,忍受肮脏的居住环境,是怀着以后能挣大钱的希望,期待着明天的富裕。他们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更有着诸多的优势:一是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二是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三是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四是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们缺的是斗志,坚定的价值和安全感,以及应有的忧患意识。这些缺失与社会、家庭的价值观培养有关系。他们应该做的:一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因为社会是不确定的、充满变数的;二是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尽可能从容。

理解人文关怀的涵义,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是建设和谐员工队伍的重要方法。

一、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谐心态

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一是要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二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三是要着力丰富企业文化生活,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员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员工不仅工作、生活顺心如意,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四是要引导员 工从全局出发,自觉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

二、关注员工的感受和需求,营造和谐氛围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劳务派遣工在有了工作和收入保障后,自然会关注到用工制度不同形成的不公平待遇。他们会提出同工同酬的合法诉求,他们会因没有政治待遇而困惑,他们会为自己的发展空间受限而抗争。而正式职工也会随着企业发展和工作经历的增长,产生更高的需求。他们会和同行业或系统内兄弟单位去攀比收入和福利,他们会随着物价上涨和社会消费水平提高而提出加薪,他们会有晋职提升等强烈愿望。所以,高度重视员工主体感受的情绪反应是营造和谐环境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关注每位员工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能够能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员工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劳务派遣工和正式职工首先都是人,在理想信念和个人发展方面有共同的愿望,但是奋斗的平台和目标实现 的机会是不公平的、不对等的。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旧的用工体质的束缚,改变用工体制机制,以市场为先导,统一用人机制,使每个员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二是要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三是要引导员工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企业目标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四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员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内部诱因,营造和谐氛围。

三、建立企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努力抑制不和谐因素的繁殖

企业工会是员工队伍的组织者,给与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工会服务企业发展大局重要任务,也是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方法。所以,工会要督促企业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努力抑制不和谐因素的繁殖。一是要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把各种身份的员工组织起来,加入工会组织,形成组织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会员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员工的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员工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员工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 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总之,建设和谐员工队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针对员工的实际需要,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抑制和消除不和谐因素。

第四篇:和谐家庭促进简介

和谐家庭促进简介

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目标,以人的生命生殖周期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要内容,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途径,立足社区,着眼家庭,针对群众需求,围绕婴幼儿早期教育、青春健康教育、新婚健康教育、孕前优生健康教育、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围绝经期健康、老年健康、困难救助、人口文化,开展家庭计划指导服务,在全社会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健康的生活理念,降低家庭风险,维护家庭稳定,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为建设“激情、创新、特色、一流”的新市北创造良好的人口和家庭环境。

九个促进

(一)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开发智力和潜能。实施0-3岁早期教育工程,利用社区、社会教育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机构等资源,向婴幼儿家庭讲授早期教育知识,提供优育优教、合理营养的科学指导、教育、培训和服务。

(二)青春健康教育促进,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帮助青少年儿童解除成长中的困惑,培养良好品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中心设立悄悄话室、心理咨询室,开展对青少年的“一对一”教育。举办青春期家长学校,解决青少年的性困扰问题,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心理。

(三)新婚健康教育促进,倡导新型生育观念。实施爱帆起航工程,在市北区婚姻登记处成立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签订幸福承诺书,对新婚夫妇开展婚育道德教育和免费婚前检查的宣传,进行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和服务,树立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等观念。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与服务,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新婚家庭生活和谐幸福。

(四)孕前优生健康促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孕育未来工程,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在全区普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符合政策待孕妇女免费提供服用叶酸服务,为不育夫妻开展助孕咨询、指导和治疗服务,增强家庭幸福感。

(五)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促进,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实施生殖健康工程,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指导已育群众采取安全、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将计划生育孕前型管理与“两癌”筛查、妇科常见病防治、男性健康、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和系列化诊疗服务。

(六)围绝经期健康促进,增进家庭和谐。实施金丝带工程,开展更年期健康教育讲座,提供健康查体服务,做好围绝经期相关疾病的预防。有条件的社区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计划生育服务站可设立更年期疏导站,聘请专家志愿者进行授课、咨询,帮助围绝经期人员保持心理稳定,使其安全、稳定度过更年期。

(七)老年健康促进,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实施七彩晚霞工程,举办老年保健、家庭保健护理等讲座,开展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等服务。在街道或社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有条件的可建立托老院、临终关怀院,使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八)困难救助促进,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一帮一”、“手拉手”志愿帮困互助活动,为贫困家庭提供扶助。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全社会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的关注程度。

(九)人口文化促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实施温馨港湾工程,搭建“一街、一基地、一校、一网络、一中心”五个载体,进行计生国策、生殖健康、家庭维权等宣传服务,开展家庭美德和婚育道德教育,营造家庭学习氛围,提高生活品味,丰富情感世界,引导家庭成员关注自身生产、生存环境和生活、生命质量,建设健康、高尚、科学、文明、进步的家庭人口文化环境,建设和谐幸福家庭。

第五篇: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解放思想,以企业和谐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举旗帜,提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此,胡锦涛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主要内容,赋予“解放思想”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是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内部改革,优化内部环境。从自身的体制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建设和谐企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解放思想作为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与建设性,批判性是建设性的前提基础,而建设性是批判性的必然产物,只有人民以批判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改变或抛弃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等,才可能鼓舞人们勇于创新,不断进步,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也只有在双方的相互循环往复中,逐渐就形成了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再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国家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走解放思想的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开展解放思想运动,才可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逐步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1.解放思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和载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企业文化建设,要着力培养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在企业内部,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导向,组织开展了“访问党支部和班组访谈一线党员和职工活动”,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惠民工程,组织三批“先进工作者”外出学习;加强班组建设,组织参加了山东公司班组长竞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对影响职工生活的问题,及时研究措施,予以解决。工会、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加大“惠民工程”实施力度,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实施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营造“年轻同志有希望,中年同志有所为,老年同志无所虑”的氛围,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解放思想,坚持倡导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企业“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已成为共识。因此,电力企业的创新是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开阔视野,放大格局,转换思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探索,寻求新路径、新方法,既不因循守旧,也不固步自封,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对自我的突破,是集团发展的客观需要。现代许多知名企业在实行国际化的经营与竞争中,就是以其鲜明的管理文化模式和企业文化,树立起新的形象。如美国“通用”、日本“丰田”、中国“海尔”等企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始终贯穿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整合与创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勇于创新,要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的及时评价激励体系,推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求各类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全面创新进步的局面。企业文化只有及时适应形势,才能取得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3.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员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人翁,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有序,在和谐、稳定中快速发展,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个人利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1)抓住重点环节,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工资收入、工作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是实现员工队伍稳定的前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不但着力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并且对参与集团开发建设任务的外来施工队伍进行关注,把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2)妥善处理员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基层员工是我们社会和企业实现和谐的基石,要在涉及员工重大问题上,不但要增加透明度,而且真正由员工说了算,真正体现出主人翁的权利。我们在各项经营管理决策中,把员工群众意见放在第一位,凡是员工拥护的建议,我们都认真采纳;员工不满意的事情,就坚决不予考虑。特别是我们在选拔集团职能部门中层正职人选时,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征求员工群众意见,以员工群众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拔拟提拔的干部人选,最终以得票数超过半数以上,来确定人选,真正体现了员工群众的意愿。在年底对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民主测评过程中,按照工作述职,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组织推荐、考查,党委研究后进行聘任的程序进行。在员工群众最关心的计票、监票程序上,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计票过程,并规定计票结束后,计票、监票人均须签字确认方可生效,确保了整个计票过程的公正,使员工群众做到心明眼亮,对干部任职决定心服口服。

(3)建立完善的正向激励机制。和谐与稳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成不变,不是低层次上的人际关系庸俗化,只有通过制度和约束,激发每一个人的内在活力和创造性,使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上,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要彻底打破国有企业员工进入国有企业就等于进入保险箱的思想和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只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使每位员工和管理人员增强了危机意识。从而使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企业劳动纪律、工作效率和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工作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4)以班组建设为入手点,努力构建和谐团队。基层班组是构建和谐团队的根基;基层骨干是构建和谐团队的最基层、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强和谐团队建设应从最基层的团体抓起,抓基础、抓基层,特别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基层骨干的作用。例如:可以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天一句格言,每周一次讲评,每月一次总结,每季一次评优等方法,加强班组建设。一方面,可加强班组员工之间的沟通,有问题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每月总结和每季的评优,使大家互相学习,树立各方面的典型。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骨干的日常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好基层班组的作用。

二、以企业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目标来看,和谐社会的特点就是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不断创新发展。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1.国有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证,“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就难以实现真正和谐。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发展,履行好其第一职能即经济职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必须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强企增效的新局面。

(1)明确发展核心,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员工的福祉源,是衡量我们工作水平的最根本的标准。我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紧紧抓住提高经济效益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截至10月底,一期完成发电量53.993亿千瓦时,完成全年68亿千瓦时电量计划的79.4%,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327.06克/千瓦时;二期完成发电量62.4765亿千瓦时,完成省经信委下达全年73.65亿千瓦时电量计划的84.8%,完成供电标准煤耗率306.29克/千瓦时,实现利润总额13448万元;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3337天;继续保持了集团公司四星级发电企业称号;被评为“201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授予“国电一级红旗奖状”。

(2)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只有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增加企业的总体规模,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而不是“百年小店”,才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与其他竞争对手对抗并站稳脚跟,才有机会为员工队伍提供发掘潜能、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才有实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物质财富。

2.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二重性,其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体价值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和政府的需要。国有企业在凭借其独特优势、占有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更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要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事实上,国有企业既是社会经济的支柱,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离开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基本的主题,就会偏离企业创立的主旨,也就不能获得维持系统所需的物质、能源和信息。国有企业只有与社会形成一种和谐关系,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1)责任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增强责任意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然而,作为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也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创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体系,为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也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4000万千瓦,其中华中和华南地区将最为严重。业内专家认为,造成“电荒”主要原因是煤与电之间的成本“剪刀差”越拉越大。煤炭价格继续攀升,大批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越发电越亏损,加上发电企业资金不足,经营困难,无资金采购煤炭,发电积极性严重受挫。电煤库存普遍不足,发电机组因缺煤而停机、出力下降。面对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公司没有因为发电成本地上升而停机,而是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措施,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四台机组接近满负荷运转,保证电网的电力供应。

(2)倡导绿色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就需要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型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这方面,国有企业一定要走在前列。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强脱硫设备管理。公司通过加强对标管理、节能评价,深化星级发电企业创建活动,通过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实施#3炉电除尘控制系统节能改造、#

1、2炉增加邻炉热风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效。

3.企业改革和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力

要保持企业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改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地位,保证在未来的扩张中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制度手段,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对职能部门强化计划管理意识,逐渐形成每日每月的工作汇报会制度,通过听取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汇报,对经济指标、管理指标、专业指标,进行统计、总结和分析,查找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同时,创新企业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加强对物资采购的全面监督检查,对效益增长明显、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真正实现“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总之,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企业经营者要努力提高企业生产发展水平,以发展促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良好的环境求和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企业内在动力助和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育和谐,全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这是构建和谐区域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国电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清河同志在“大干60天、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朱民.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党政论坛,2007(8)

[4]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7(1)

下载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和谐家庭建设

    浅谈和谐家庭建设 ——罗碧松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休息和生活的港湾。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事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

    深入贯彻《条例》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深入贯彻《条例》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是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以条例的形式,就企业工会工作出台的指导性文件。如何贯彻好《条例》,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为建设......

    建设和谐企业 促进宝安繁荣

    建设和谐企业 促进宝安繁荣 -----中粮地产万宝电子厂建设平安、和谐、繁荣、优美宝安先进事迹 (张志明 执笔) 中粮地产万宝电子厂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大洋开发区,是......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企业稳定和谐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企业稳定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坚决惩治和有效地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已经把反腐败......

    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企业和谐

    加强民主管理 促进企业和谐江苏锋泰钻石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现有工会会员521人,占职工人数的100%。为加强工会的基础工作建设,筹建了专门的办公室和职工......

    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家庭 促进社会和谐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家庭 促进社会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语道出了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十六届六中全......

    和谐家庭促进--困难救助促进

    社区困难救助促进,帮助家庭解决 实际困难我社区对遭受重大天灾人祸的家庭提供应急救助,并根据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性救助活动。帮扶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对辖区内的生活困难家庭......

    加强和谐企业建设

    加强和谐企业建设在县域企业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坚持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让全体职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样是我们建设和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