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见习心得
2009护理5班罗小艳2009141136
护基见习心得
护基见习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大家都比较迷茫,学生迷茫不知要做些什么,问些什么,该怎样做,老师迷茫是没什么带教经验,不知什么才是给同学的最好指导。
究其原因,我想学生之所以迷茫是因为在见习之前我们仅是学习了生活护理,而我们去到医院的时候生活护理已经做完了,;其次,例如我是肾内科的,但我的组员大多都没事前了解一下肾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导致观察病人没要点,没达到见习要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目的;第三,到了医院,没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只是随便看手边有什么就让我们在瞎忙活,没有系统性,目的性让我们了解点什么,而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测生命体征,不久我们的见习热情就直线下降。而带教老师则是不知应叫我们做些什么,因为他们都没有事先安排好带哪个学生,而作为组长的我不能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让组员在见习的前期,像闲逛多于见习。
让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杨晋护长,她一发现我们的问题就把我们安排成一带一的模式,所以我们就可以跟着一个老师转,不懂就问,在了解护士的工作模式的同时也能和自己的带教的那个老师混熟了,这样她才能知道护生的水平,知道哪些可以教给我们,哪些还不适合。尽管她有时挺严厉的,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带教老师的风范。然而,我们的主带教老师詹小丽老师一般是下午才值班,而我们是上午去见习的,所以不能充分地安排带教事务,所以我觉得学校在安排带教老师的时候应先了解她们的值班时间。至于其他护士老师态度还算良好,有问就有答,但仅限与我们问她们答,一般她们很少主动和我们讲些什么,总之就是带教意识不强,我觉得作为一家教学医院,应该加强带教护士这方面的意识。
第二篇:社区医院见习心得
社区医院见习心得
2017年11月3号上午,我们3,4组同学在学校老师的安排下去到桂雅社区医院见习。刚刚到达桂雅社区服务中心,那里的科室主任就给我们上了一节意义非凡的课。主任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服务内容,同时还给我们讲解了市场宫颈癌疫苗的发展现状。其实这节课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对全科医生今后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虽然平时课堂上老师早就给我们描述好了各种未来,但是,当来自同样是全科医生的老师来告诉我们今后的工作内容以及主意事项,那种深刻的感觉学校课堂老师真的比不上。同时,我还明白了家庭医生存在的另一个意义,那就是给百姓更多的疾病知识,给他们涨医学知识,而不仅仅是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以减轻医疗投入及更加好地管理慢性疾病。
在理论讲解后,我们4组全体同学跟随其中的一位老师到老挝园进行健康宣教。期间我们跟在老师旁边学习如何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当然我们也有尝试着跟居民们进行沟通,但是我发现我们跟居民的沟通能力还太弱,当居民询问到我们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以一阵沉默应对而不知所措,而不能像老师那样流畅地完成交流。
除此以外我还发现,其实有很多居民是不懂得有网上预约的,当老师帮居民义诊时候就会教居民们如何关注公众号来实现预约。其实居民们平时会有很多的就医问题得不到解答的,而恰好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就可以帮助居民们实现线上咨询,我越来越明白了家庭医生存在的价值了。总之,这次社区见习对我来说学到了很多。
第三篇:社区医院见习心得
社区医院见习心得
社区医院见习心得一:社区医院实习心得
二门诊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七天里,我对社区医院的环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大概是受小的时候家属区里的医务室的温馨环境的影响,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个社区医生的小愿望。因为我觉得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础,这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门诊的患者每天来来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看医生,并没有好的依从性,这一点对于中国广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还有一些患者对于医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也与医生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关。对于这两点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责任感和医术高超的社区医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社区门诊的这些天,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
二门诊的老师们,学识都很渊博,很受患者尊重。这也是我很喜欢全科医生的一点,他们看上去都亲切而低调,但他们却是有着大医院专科医生不能小觑的广博的知识,看似信手拈来的功夫,却是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守护者。虽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还是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比专科医生多了一份热情和亲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也要多一些。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经在大医院就过医,他们在二门诊开药的同时,医生们也不错过任何宣教的机会,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也许大医院的医生对于最新的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用药更有把握,但是社区医生在患者教育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绝不亚于他们的。
很遗憾,给我安排入户的那天并没有入户,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了解社区医生工作的机会。但是那天在儿童保健的智力筛查门诊,我还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基础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家属区里医务室里疫苗接种或是看病的温馨经历。可以想见,入户这种更加体贴周到的医疗行为,对于很多医疗观念比较淡薄的患者的母婴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二门诊有很多好处,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总体上,二门诊还是北医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带来了很多除了一万五千人的社区居民以外的临近的社区患者。虽然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并没有比大医院多上多少,医生们与患者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这一点让我觉得还是有点小遗憾的。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门诊也不除外。依托着三院的强大的支持,二门诊的医生们有了较好的再教育的条件,但是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参加高水平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所以在治疗上,很可能会有一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治疗意见,这点不仅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全科医生自己的成长。与此相应的,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
新的医疗改革正在进行,我这短短一周的实习感受使我相信,社区医院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区医院见习心得二:在社区医院实习的一些感想>>(2191字)
我是一位学临床的医学生。根据我们的实习大纲,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区医院的防保科实习预防医学。实习之后感觉我们的社区卫生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似乎少人问津,现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贴于此处,与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层预防工作和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其他地区具体的操作方式不详。就拿上海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熟知的地段医院,是构成三级医疗体系的第一环,其主要职能是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同时承担着部分重大疾病的疗养、康复工作,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负责对该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一、服务对象覆盖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疾病监控的对象同样是社区居民,疾病的监控应该是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区居民接受了相关的卫生服务?以下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1、在可以选择更好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2、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4、是否能保证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均能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是否合理;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左右了社区居民的选择。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职职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医院,大病则上大医院就医,不会选择地段医院的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诊疗手段单一,也成为了人们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之一。按我们带教的话说来地段医院就医的人开药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社区卫生服中心推出了类似于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务,虽有些类似于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但实际差距却很大。同时由于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多数人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不甚信任,同样造成了一定服务困难。由于服务对象与监控对象是一致的,也直接导致了疾病监控覆盖率的下降。
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由于服务对象覆盖率低,而疾病监控需要全覆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区卫生人员上门完成,即便这样依然不能达到有效的覆盖率,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监控(尤其是传染病)的困难。同时由于一级医院覆盖率的下降,上级医院的工作量随之明显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对短缺的有趣场面,大医院急诊的繁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疗重病和疑难杂症的同时还要忙于应付社区常见疾病。在社区医院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曾几何时,和一位英国医生聊起了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她说,在英国,要进入大医院就医,必须由社区医生的转诊,否则医药费一律自付,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关从业人员不足,学历层次不高。从各大医学院的就业趋向来看,更多的医学生倾向于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多则七年、八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的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硕士或博士去地段医院当医生是很多医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培养全科医生又是现在国家培养医学生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其实在国外,医生兼职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国医生,既做家庭医生,又为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心彩超。同时医院的联合也是加强各级医院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将若干一二三级医院整合起来,促进医生交流,共负盈亏,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补充:在后来实习的几天里越来越发现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重复劳动率高得惊人。换句话说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随访病人的时间少,用在输入、核对数据的时间多。社区医院的大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工作方法落后。)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在大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医成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人常见病较以前也有明显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在社区服务时,我们为病人量血压,发现高血压不在少数,有些居民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中不少是中年人和烟民。今天老师的课上说到一些病人到地段医院配药,但不听医生医嘱,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饮食,结果吃了药血糖还是一塌糊涂。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会还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调查,甚至给予调查者假资料,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疾控传报网络不完善。该不完善指的不是传报制度,而是电脑网络。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经可以做到全市网络一体化,在任何市级或区级精神病医院,只要发现精神病人就能直接传到网上,相关社区医院即刻派人进行随访。但有很多疾病的随访传报都是人工制表、打印,没有相关的网络,人力花费极大,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将相关数据定期输入,就可以减少很多了劳动力。甚至于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记录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证上,只要卡一刷,数据自动传报不就可以快很多。(仅是一种设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社区医院见习心得三:社区医院见习所见所闻所想>>(2450字)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工作总结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
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
第四篇:见习心得
见习心得
通过两星期在贵阳市商业银行的见习工作,我不仅学习到了关于金融的专业知识,更是发现了外语与各行各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说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关。在我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
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此后,1593年在米兰、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纽伦堡、1629年在汉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继建立了银行。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现代西方国家的银行结构非常繁杂,主要有:政府银行、官商合办银行、私营银行;股份银行、独资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全能性银行、专业性银行;企业性银行、互助合作银行等。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它们构成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银行体系。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如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与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既然银行是国际性的,那么怎么又可能与外语不相干呢?所以,在这两星期的见习中,我见识了整个的西方金融体系,它是globalization,complexity的modern business.在当今世界一体化,全球化的大潮流里面,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激战的时刻,外语便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推动社会的有力工具,身临其中,才真正领略到英语的魅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济永远是各国纷争的主题,所以掌握英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而贵阳市马上就会涌入大批的外企银行,普通话不再是基本要求,外语才是一门必须课程。
当然,并不是有了外语便可以走遍天下,重要的是利用外语这项优势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能补拙,不断的充实自己,去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就一定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篇:见习心得
3月1日,我正式进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广播频道进行实习。非常凑巧,新闻综合广播频道在这一天开播了一档新的栏目——《新闻现场》,而这也成为了我实习期间学习和实践的主要栏目。
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对广播新闻的采编播过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广播新闻也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首先,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很重要的。以此为基础,记者必须以辩证的思维,多层面、多角度反映新闻事实,正确引导听众理解新闻,让听众从多方面认识新闻事件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中,就是要在报道中反映出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多个侧面,反映出人物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才能比较客观地为听众再现新闻事实。
在3月份和4月份,我分别采访了南宁罐装燃气降价情况。一般来说,燃气降价是许多市民欢迎的情况,但实际上,有一部分的市民对降价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的经济状况或福利,或者是使用管道燃气的实际情况,都让他们对罐装燃气降价没有太多的看法。相反,一些经济不太宽裕的市民却对只降几元钱不甚满意。这多方面的意见在报道中都应该要有所体现,而不是片面地表达一种观点,这样对听众才是负责任的态度。让听众听到多方面的声音才能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其次,广播新闻要有现场感,要生动地表现新闻事件发生的氛围,才能让听众收听时有真实感。新闻报道有现场感和视觉化效果是《新闻现场》栏目要突出的一大特色。因此,都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亲自到事件现场感受现场的氛围,并且在报道中进行描述,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2011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在南宁市一些社区举办了绿城歌台的表演活动,这一类型的报道,一定要让听众感受到现场的热闹气氛,记者也要对现场表演的节目、观察到的细节、演员的情况、观众的情况等等进行生动地描述。如此一来,听众才能从只有声音的广播报道中了解到表演现场的一些具体情况和细节,报道也才会好听。
第三,新闻要贴近民生,关注民生。当前,民生新闻在许多新闻栏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平民化视角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根据大众的喜好和需求,采用大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编辑和报道,将“硬新闻”进行“软处理”,把“播新闻”变成“说新闻”,增强媒体的亲和力。《新闻现场》栏目是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这要求报道不仅是大众关心的、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而且报道方式要能够引起他们收听的兴趣。
2011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后,我去埌东客运站采访了南宁开往越南的旅游快班的运营情况。在编辑过程中,我从对客运站相关负责人进行的采访中选取了听众会比较关注的信息,如旅游快班线路发车的情况、班次有多少、到越南的语言沟通问题等等,并且在报道开头采用了对某一位乘客的乘车经历进行讲述的方式,让听众从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开通这趟快班所带来的出行上的变化,随后再从点切入面,带出对这趟快班运营情况的总体介绍,这样使新闻报道体现出一种故事性,而不是简单的“播新闻”。
在广播新闻的采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要顺应现在新闻报道发展的趋势外,还要注意创新,即在符合广播传播特点的情况下,发掘新角度、新切入点,报道要注意深度,而不是简单的叙述事实,要留与听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这也是我在下一步实习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年一度的暑期来临了,我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来到梦寐以求的“927”哈尔滨时尚音乐频率学习,把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作为我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实践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收获是巨大的。具体汇报如下:
一、我的“927”印象。
“一年一度的暑期来临了,我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来到梦寐以求的“927”哈尔滨时尚音乐频率学习,把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作为我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实践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收获是巨大的。具体汇报如下:
一、我的“927”印象。
“” 哈尔滨时尚音乐频率开播的时间虽不是很长,却是哈尔滨第一家以时尚音乐为核心内容的电台,播出频率为中波927千赫,调频90.9兆赫。中波节目从早五点三十分开播到晚二十三点播音结束,全程全天直播17小时30分;调频节目全天24小时全程直播。中波927千赫的广播节目在黑龙江省的呼兰都能获得较好的收听效果;调频90.9兆赫在哈尔滨市城区能够获得满意的立体声广播。
哈尔滨时尚音乐广播电台同国内中央、珠江、东方、南京、乌鲁木齐、济南、大连等70多家电台保持密切联系,是全国经济电台研究会成员台,全国证券广播网成员台。节目更是丰富多彩,有与我们播音主持爱好者联系密切的《927校园DJ风云榜》、关注校园奇闻趣事,体验人生千姿百态的《青春校园》;另外,广播电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报道工作不仅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电台、电视台领导的高度重视。2月1日,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在中波927试验频率,每天晚间23:00--0:00开办了一档以传播性知识,性健康为主要内容,以解答听众提出的性难题和性心理问题为辅的《972情感伊甸园》热线直播节目。节目开播以来先后接听群众因性事不和谐导致家庭即将破裂、因性冲动造成人流的心理伤害等关于性难题、性心理问题的热线电话近千个,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700多个。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来到“927”学习我更加深切体会到那里的高效、团结和热情的氛围。
二、收获与工作设想及建议:
在“927”学习,收获颇多。除了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知识外我还积累了许多的节目创作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难得的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在我所在的东林广播台。
(一)、在节目方面,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东林广播人都应该努力做到三“新”,即创新、真心、温馨。
1、首先,应重视节目创新。正如台长们所言,创新是东林广播台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要在节目中要不断求新、求变、大胆尝试,就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我们的现有资源。比如:我们可以“请进来、走出去”,拿起录音笔到听众中来,就某一同学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进行采访,倾听同学心声,了解大家究竟喜欢听到一些什么样的节目,而不是盲目的闭门造车。否则就算形式上再创新,也未必有人听,因为听众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另外,鉴于我们能力有限,不可能把人物访谈做到一定高度。但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把同学们请到直播间,留下他们的心声,如:《第一时间》中的“毕业留声”。这种双方的互动打破了以往旧有的播音员“一边倒”脱离群众,这在节目形式上也是一种尝试与创新。
2、真心。我认为,一档节目受欢迎与否,不仅仅决定于要有创新的思维、动人的音效、精美的包装,更重要的则在与你是否真真正正用心去做。这就要求播音员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敏锐地洞察同学身边、校园内外的“小事”,比如说:林大最近有哪些讲座了、礼堂新的一周要放映哪些经典影片等等。往往这些小事正是大家最想知道,也是最应该了解的。但要真正说到同学心里去,不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是做不到的。正在筹划的《东林快讯》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3、温馨。这里我强调的温馨,是侧重我们的节目所营造的一种氛围。我所听到的很多节目选材不错、立意特别好、视角也很独特,然而怎么听都觉得有点高谈阔论,脱离听众。我感觉,毕竟我们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们是校园广播,要做出校园的特色来。是不是我们在做节目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应该从一个普通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给同学们一种雅俗共赏的感觉,一种温馨的气氛;另外,还可以推出一些公益广告之类的友情提示等一系列人性化的东西,使东林人感觉到东林广播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在工作思想方面。或许由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缘故吧,我始终觉得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端正的思想、正确方向的指引,否则我不敢保证其他方面能否顺利进行。作为一个广播人当然也不例外,我认为牢固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至关重要。作为校园的“喉舌”,我们每个东林广播人都应该有种神圣的责任感。大家是不是可以定期的坐到一起共同交流探讨近期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个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共识达成的过程,通过大家思想上的碰撞必定会自然而然纠正某些偏颇的思想,培养作为一个广播人基本的职业道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东林广播价值观。我想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问题的发生,坚定地把握好东林广播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比如,在节目中适当穿插些有关东北林业大学的光辉校史的介绍以及未来的规划,这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确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满、抱怨的声音,归跟到底是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学校。这就迫切要求加大该方面的宣传。做为林大的“喉舌”,我们不去做谁去做?适当的作以宣传,逐渐培养加强广大同学的爱校情结,这是我们的责任。
(三)、沟通渠道畅通,加强精诚合作。
1、同事之间,上下级领导之间以及下属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现在的每天例会和定期召开全台大会的方式就很科学,可以说彼此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很畅通的。但鉴于一些问题的性质或是某些成员的个人性格问题,可能好多话不好放在桌面上直说。是否可以设一个台长信箱,因为台长的工作是很忙的,平日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定期开箱,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的同时也会从一个侧面知晓一些确实存在而又很难上报的细节问题,同时广开渠道、集思广益,一举二得。
2、团结产生力量,增强广播台大家庭的凝聚力才会使东林广播蒸蒸日上。现在实行的节目组制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通过一个节目组把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便于管理,又加强了广播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台一盘棋”。以上便是我暑假到927电台实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果说要为自己下一步的工作确定一个目标的话,那我决心做好两件事。第一,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大一新播们整体素质的提高,继续尽最大的能力完成好早间的练声指导工作;第二,全心全意做好《第一时间》,以为它包含了我以上全部的工作思路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种种困难、迷茫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更需要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指导,真正脚踏实地的把想法付诸实践。看着广播台设备的更新,我无比兴奋喜悦。相信借着这股东风,东林广播台定会创造出新的辉煌,东林广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来到“927”学习期间受到了台里领导和播音员们的热情接待、专业的指导以及诚挚的帮助,在这里对他们的大力支持表示忠心的感谢!
927” 哈尔滨时尚音乐频率开播的时间虽不是很长,却是哈尔滨第一家以时尚音乐为核心内容的电台,播出频率为中波927千赫,调频90.9兆赫。中波节目从早五点三十分开播到晚二十三点播音结束,全程全天直播17小时30分;调频节目全天24小时全程直播。中波927千赫的广播节目在黑龙江省的呼兰都能获得较好的收听效果;调频90.9兆赫在哈尔滨市城区能够获得满意的立体声广播。
哈尔滨时尚音乐广播电台同国内中央、珠江、东方、南京、乌鲁木齐、济南、大连等70多家电台保持密切联系,是全国经济电台研究会成员台,全国证券广播网成员台。节目更是丰富多彩,有与我们播音主持爱好者联系密切的《927校园DJ风云榜》、关注校园奇闻趣事,体验人生千姿百态的《青春校园》;另外,广播电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报道工作不仅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电台、电视台领导的高度重视。2月1日,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在中波927试验频率,每天晚间23:00--0:00开办了一档以传播性知识,性健康为主要内容,以解答听众提出的性难题和性心理问题为辅的《972情感伊甸园》热线直播节目。节目开播以来先后接听群众因性事不和谐导致家庭即将破裂、因性冲动造成人流的心理伤害等关于性难题、性心理问题的热线电话近千个,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700多个。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来到“927”学习我更加深切体会到那里的高效、团结和热情的氛围。
二、收获与工作设想及建议:
在“927”学习,收获颇多。除了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知识外我还积累了许多的节目创作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难得的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在我所在的东林广播台。
(一)、在节目方面,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东林广播人都应该努力做到三“新”,即创新、真心、温馨。
1、首先,应重视节目创新。正如台长们所言,创新是东林广播台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要在节目中要不断求新、求变、大胆尝试,就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我们的现有资源。比如:我们可以“请进来、走出去”,拿起录音笔到听众中来,就某一同学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进行采访,倾听同学心声,了解大家究竟喜欢听到一些什么样的节目,而不是盲目的闭门造车。否则就算形式上再创新,也未必有人听,因为听众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另外,鉴于我们能力有限,不可能把人物访谈做到一定高度。但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把同学们请到直播间,留下他们的心声,如:《第一时间》中的“毕业留声”。这种双方的互动打破了以往旧有的播音员“一边倒”脱离群众,这在节目形式上也是一种尝试与创新。
2、真心。我认为,一档节目受欢迎与否,不仅仅决定于要有创新的思维、动人的音效、精美的包装,更重要的则在与你是否真真正正用心去做。这就要求播音员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敏锐地洞察同学身边、校园内外的“小事”,比如说:林大最近有哪些讲座了、礼堂新的一周要放映哪些经典影片等等。往往这些小事正是大家最想知道,也是最应该了解的。但要真正说到同学心里去,不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是做不到的。正在筹划的《东林快讯》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3、温馨。这里我强调的温馨,是侧重我们的节目所营造的一种氛围。我所听到的很多节目选材不错、立意特别好、视角也很独特,然而怎么听都觉得有点高谈阔论,脱离听众。我感觉,毕竟我们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们是校园广播,要做出校园的特色来。是不是我们在做节目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应该从一个普通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给同学们一种雅俗共赏的感觉,一种温馨的气氛;另外,还可以推出一些公益广告之类的友情提示等一系列人性化的东西,使东林人感觉到东林广播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在工作思想方面。或许由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缘故吧,我始终觉得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端正的思想、正确方向的指引,否则我不敢保证其他方面能否顺利进行。作为一个广播人当然也不例外,我认为牢固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至关重要。作为校园的“喉舌”,我们每个东林广播人都应该有种神圣的责任感。大家是不是可以定期的坐到一起共同交流探讨近期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个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共识达成的过程,通过大家思想上的碰撞必定会自然而然纠正某些偏颇的思想,培养作为一个广播人基本的职业道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东林广播价值观。我想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问题的发生,坚定地把握好东林广播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比如,在节目中适当穿插些有关东北林业大学的光辉校史的介绍以及未来的规划,这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确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满、抱怨的声音,归跟到底是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学校。这就迫切要求加大该方面的宣传。做为林大的“喉舌”,我们不去做谁去做?适当的作以宣传,逐渐培养加强广大同学的爱校情结,这是我们的责任。
(三)、沟通渠道畅通,加强精诚合作。
1、同事之间,上下级领导之间以及下属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现在的每天例会和定期召开全台大会的方式就很科学,可以说彼此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很畅通的。但鉴于一些问题的性质或是某些成员的个人性格问题,可能好多话不好放在桌面上直说。是否可以设一个台长信箱,因为台长的工作是很忙的,平日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定期开箱,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的同时也会从一个侧面知晓一些确实存在而又很难上报的细节问题,同时广开渠道、集思广益,一举二得。
2、团结产生力量,增强广播台大家庭的凝聚力才会使东林广播蒸蒸日上。现在实行的节目组制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通过一个节目组把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便于管理,又加强了广播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台一盘棋”。以上便是我暑假到927电台实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果说要为自己下一步的工作确定一个目标的话,那我决心做好两件事。第一,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大一新播们整体素质的提高,继续尽最大的能力完成好早间的练声指导工作;第二,全心全意做好《第一时间》,以为它包含了我以上全部的工作思路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种种困难、迷茫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更需要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指导,真正脚踏实地的把想法付诸实践。看着广播台设备的更新,我无比兴奋喜悦。相信借着这股东风,东林广播台定会创造出新的辉煌,东林广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来到“927”学习期间受到了台里领导和播音员们的热情接待、专业的指导以及诚挚的帮助,在这里对他们的大力支持表示忠心的感谢!